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讲解练: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2讲)

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讲解练: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2讲)

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讲解练: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2讲)
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讲解练:专题八 生物技术实践(2讲)

第1讲 微生物的利用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考纲要求

三年考情

命题趋势

1.微生物的利用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3)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2013江苏、安徽、山东、全国Ⅱ、四川 2012北京、山东 2011全国新课标、山东

1.趋势分析:(1)通过果酒、果醋、泡菜制作等生产实例或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操作考查最基本知识。

(2)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或与实验结合进行考查,难度不大。

2.备考指南:(1)将果酒、果醋与泡菜的制作、特定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等实践操作构建过程模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2)从类型、特点和应用等方面列表归纳比较不同微生物培养基。

(3)利用图解分析法理解特定成分的提取。

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2013江苏、全国Ⅰ 2012山东、江苏、海南 2011江苏 3.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 2013海南、山东 2011海南

,

1.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目?

2.果酒和果醋制作中所用的发酵菌种在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_______。

【链接提升】

1.微生物的培养

2.微生物的分离——选择培养基

(1)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2)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3)培养基中缺乏氮源时,可以分离固氮微生物,因为非固氮微生物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存。

(4)当培养基的某种营养成分为特定化学成分时,也具有分离效果。如石油是唯一碳源时,可以抑制不能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的生长,使能够利用石油的微生物生存,达到分离能消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的目的。

(5)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也可以达到分离微生物的目的,如将培养基放在高温环境中培养只能得到耐高温的微生物。

3.微生物的计数

(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①筛选菌株:利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筛选菌株。

②计数方法: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③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①实验原理: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2020高考生物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第17讲Word版含答案

第17讲微生物的利用与酶的应用 [考纲要求] 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3.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4.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1.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 提醒(1)LB固体培养基添加琼脂等凝固剂,用于单菌落的分离。 (2)全营养LB培养基与尿素固体培养基:①全营养LB培养基(含琼脂糖)是基础培养基;②尿素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如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尿素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如尿素培养基中加入酚红)。(3)加入尿素前的固体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尿素溶液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 2.灭菌与消毒的比较

3.微生物分离的两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提醒划线分离操作的注意事项 (1)每次划线之前及最后一次划线之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2)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4)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4.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操作 (1)原理 ①接种在LB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快速分裂增殖。 ②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接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 (2)流程 5.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实验原理 ①筛选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②有些细菌合成的脲酶能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③细菌合成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从而使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变红。 (2)操作步骤

提醒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中的易错点 (1)误以为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时,配制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作为酸碱指示剂,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应加入琼脂糖作为凝固剂。 (2)误以为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只有尿素。降解尿素的反应中反应物除了尿素外还有水。 (3)误以为尿素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尿素遇高温会分解,所以其灭菌方法为G6玻璃砂漏斗过滤除菌。 6.探究酶活性最适条件和用量的实验设计 (1)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因素实验的分析 ①实验原则: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严格控制变量,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 ②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温度、pH或酶抑制剂的影响,在最适温度或pH时,其活性最高,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都与果胶酶的活性大小呈正相关。 (2)三个实验的变量分析 提醒关于果胶的两点说明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细胞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和答案

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默写 1、细胞工程是在或的操作 2、细胞工程按操作对象分为和 3、植物细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和 4、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 5、理论上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因为 6、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7、为什么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 8、植物组织培养的外界条件:, 内在原理是: 9、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经过形成 经由过程形成,最后移栽发育成。 10、是指已分化细胞经诱导,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变为未分 化细胞的过程。 11、是指由外植体长出来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 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 1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优势):。 13、去除细胞壁的常用方法:(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14、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等; 化学法: 15、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16、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包括:和。 1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和

18、人工种子的特点是: 19、作物脱毒(1)材料: (2)脱毒苗: 20、单倍体育种:(1)方法: (2)优 点: ; 2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基础)、、 、 22、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 23、用处理,一段 时间后获得单个细胞。 24、细胞贴壁: 25、细胞的接触抑制: 26、原代培养:,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 以内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用处理后配制成,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 27、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 28、细胞株:原代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 少数细胞存活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传代至50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 细胞为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 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29、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 2. 3. (培养 液的Ph为7.2-7.4)4.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第2节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Word版含答案

第2节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 1、下列关于探究酶特性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顺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C.若用H2O2和过氧化氢酶来探究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2、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最严谨的一项是( ) 选项实验目的主要实验步骤 A 酶催化具有高效性 实验组:2mL3%H2O2+1mL过氧化氢酶保温5min 对照组:2mL3%H2O2+1mL蒸馏水保温5min B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实验组:2mL3%可溶性淀粉+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碘液检验 对照组:2mL3%蔗糖+1mL新鲜唾液保温5min 碘液检验 C 探究酶作用的适宜 温度5mL3%可溶性淀粉+2mL新鲜唾液+碘液→每隔5min将溶液温度升高10°C,观察溶液蓝色变化 D pH影响酶的催化 活性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各加入:2mL3%H2O2、1mL不同pH缓冲溶液和1mL过氧化氢酶,在适宜温度下保持5min,观察气体产生速率 A.A B.B C.C D.D 3、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HLA抗原和H-2抗原均为蛋白质)进行融合实验,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不属于细胞膜的结构成分

B.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体现了细胞膜的分子能够运动 C.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若在0℃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4、在探讨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时,唯一假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 B.整个实验过程中,保证酵母菌能正常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加入足量的培养液 C.研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需通入空气,以保证酵母菌正常代谢 D.该实验中不通入空气的装置属于空白对照组,整个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5、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产生情况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恒定水平。下列几种实验结果(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你觉得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甲、乙装置水滴都左移 B.甲、乙装置水滴都右移 C.甲装置水滴不动,乙装置水滴左移 D.甲装置水滴右移,乙装置水滴左移 6、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中有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 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C.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 D.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观察发现只有S型菌落 7、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方法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方法 时间:2009-11-02 11:24 来源:互联网作者:转载点击: 2002次 (一)二轮复习的时间 二月底四月底 (二)二轮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三)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

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 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 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 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包括: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内环境与稳态、水盐平衡及调节、血糖平衡及调节、人的体温调节、免疫。 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可以给学生补充教参中的部分内容(如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设计等)、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转台、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问题。体液调节中补充内分泌系统的基础知识、整理高中课本上提到的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孕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 在复习免疫时要归纳总结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 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的形成、特点和功能。 专题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包括: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二 习题教学提纲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二 习题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一、二习题 1.下列有关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可以准确计算出一定容积的样品中活菌的数量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C.活菌计数法就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D.为保证活菌计数法的结果准确,需设置重复组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2.在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选取深层的土壤作为样品 B.可选取树林中多年落叶的腐殖土作为样品 C.可选取树林中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作为样品 D.可把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30 d左右,再选取已腐烂的滤纸作为样品 3.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下列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是() A.可将滤纸埋在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从腐烂的滤纸上筛选目的菌进行诱变B.制备培养基时,将各种营养成分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充分溶化后调pH 值,再进行分装、灭菌处理 C.筛选出的菌种,若需频繁使用,可将其接种到试管的固体培养基上,并立即放入4℃冰箱保藏 D.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中的细菌不一定都能产生淀粉酶 4.以下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 C.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 D.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5.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C.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刚果红 D.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6.菌落的特征包括 ①菌落的形态②菌落的结构③菌落的大小④菌落的颜色⑤菌落的隆起程度⑥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 1.(2016·佛山市二模)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长期饮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牛奶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载体。国家标准是每毫升牛奶中细菌数小于30 000个。以下是牛奶消毒及细菌检测实验。 (1)图中步骤①称为________________消毒法。步骤②是____________。 (2)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进行步骤③操作时,应选用下列中的哪种工具?________。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步骤应在________附近进行。 A B C D (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同时放入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所示。应该选择其中稀释倍数为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________/mL。 牛奶稀释倍数10-210-310-4 平板1菌落数87 10 1 平板2菌落数83 12 1 平板3菌落数85 10 0 解析:(1)80 (或梯度稀释); (2)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③是接种,因为需要计数,需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工具是涂布器;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步骤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3)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87+83+85)÷10-2=8 500个。 答案:(1)巴氏系列稀释(或梯度稀释) (2)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B 酒精灯火焰(3)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10-28 500个 2.(2016·沈阳市高三质检)红方是腐乳的一种。请回答与其制作有关的问题: (1)补充制作红方的实验流程:①________→②加盐腌制→③________→④密封腌制。 (2)在实验流程①中,首先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试 题 篇一: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知识点 专题一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 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黏性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切开时,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平末端:当限制酶从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是平整的,这样的切口叫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 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训练一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实验专题训练一 1.(22分)回答下列I、II小题: I.如下图所示,甲图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 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乙图所示。丙图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位 置的_______侧。 (2)在乙图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植物l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__________毫升(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 (3)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的字母有________,图中c不可以表示葡萄糖去向的原因是(4)丙图中可表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的产物依次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化合(5)在夏季晴天的正午,玉米叶片固定14 2 物和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上。 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内表面的电位是(正、负或零) ____________电位。 (2)如果用食物刺激甲图中A.则E分泌胃液,此反应为___________ (条件/非条件)反射。 (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_________ (填标号)。 (4)乙图是甲图中①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的膜外电流,其方向是_______;电流计c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_ (填” 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5)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下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生物学科的学习特点 生物作为高考理科综合中的一门学科,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用生物学知识来说,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需要强化的,因为总有些不可避免会遗忘,所以在考前的突击,是有很好效果的。 生物学科的内容要求记忆的比较多,遗忘性也比较大。在复习时可以查找知识上的盲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并编织好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对知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点特别多又特别杂,主干的知识又非常重要,所以考生在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重点知识重点读。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近几年来生物的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与变异、生态等主干知识章节中,这些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 生物学科知识在高考中的要求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生物学科要求:“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考题目年年有变化,但考查考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没有变化。从试题来看,高考有些试题直接来源于教材。复习要回归教材,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要扎实、准确、熟练,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基础知识学好了,复习时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生物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所以考生在读书时应特别注意教材中对生物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描述。在考试时用准确的生物

学术语回答描述,最好能够做到用教材的描述答题——“知识回归考纲、描述回归教材”。 生物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实验与探究能力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包括能独立完成生物课本上的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现在的高考,与以前的高考不同,以前的高考记忆的内容多,而现在的高考题却是以知识的运用为主,因此,要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死记硬背是肯定行不通的,要进行适度训练。通过训练,可以检查知识的漏洞,检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并且能学会一些解题技巧。通过训练,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同样,通过训练,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因此进行适度训练有必要,但一定要记住:训练要适度,题海战术有害无益。在平时应适度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获得相应的能力。生物实验题在高考中几乎年年出现,分值也越来越大。生物考试成绩差距较大,主要是因为实验得分率相差较

2020届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八第15讲 生物技术实践

第15讲生物技术实践 1.(2018课标全国Ⅰ,37,15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 培养基。 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 除氮源外还有(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 (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 答案(1)细菌选择(2)碳源、无机盐蛋白质、核酸(3)碘液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 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链霉素可抑制细菌生长,从功能上看,添加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微生物正常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无机盐、氮源、碳源等。氮源进入细胞后,可以用于合成含氮大分子物质,如核酸、蛋白质等。(3)淀粉遇碘液显蓝色,若淀粉被水解,则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的淀粉被水解,形成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选择菌落 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取结果差别不大组别的平均值,进而得出计数结果。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学法指导

2014级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法指导 高三生物组 同学们,紧张而漫长的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一轮复习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把目标定位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上,但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一般不跨章节复习,前后知识也没有进行联系,再加上复习时间又长,所以导致不少同学复习着后面的知识同时又忘着前面的。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二轮生物复习: 一、第二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针对同学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特制订了第二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1、进一步夯实基础 高考命题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基础,重视能力”,常常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高考中很难遇到做过的原题。高考题虽然都是思路新颖、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的试题,但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教材,而且在考试命题要求中也指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否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注重教材、抓好基础是复习的根本;灵活运用,提高技能是学习的目的;应对高考,提高分数是圆梦的前提。 因此同学们要回归教材:阅读前言和小结,减少知识漏洞;阅读正文,画出关键,减少易错易混点,减少错别字;浏览辅助资料,关注了生物热点前沿。总之再次回扣教材,可以熟练掌握生物学主干知识、生物学术语、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经典实验原理、研究方法等,减少会而用词不当造成的失分。 2、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能力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 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ATP、NADPH、酶、细胞膜、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质遗传、DNA复制、转录、mRNA、生产者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 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因此同学们应该完成对每个模块概念图的构建,然后再通过列表法、辐射法、分支法、注释法等对概念图进行拓展延伸,使孤立的知识点串联到一块,形成知识网络。在应用的时候做到呼之即出,用之即来,为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 3、研究易错题,突破得分瓶颈 做错的题中错点必然是自己知识、思维、技巧等的盲点,研究错题能更快地查漏补缺、更深刻地理清思路、更直接地提高技巧和克服过失。所以纠错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捷径。其实,纠正错题并不难,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收集错题,建立错题集。方法有错题本法——用专用笔记本摘抄自己的错题;试卷标记法——在试卷上用红色标记自己的错题,写好反思及解答此题的要点,并编号整理好试卷;裁剪法——将试卷的错题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三 生物技术实践 自查卷

专题复习自查案 专题13 生物技术实践 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 1.培养基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两种纯化培养方法: (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分散开。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1)两种选择培养基。 ①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尿素分解菌。 ②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 (2)两种鉴别培养基。 ①添加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尿素分解菌可使该培养基变红。 ②加刚果红的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产生透明圈。 4.两种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1)直接计数法:用血细胞计数板借助显微镜观察计数,不能区分菌种死活,实验结果偏大。 (2)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实验结果偏小。 二、传统发酵技术 1.四种传统发酵食品技术的比较: 2.发酵过程中消毒、灭菌的措施: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①榨汁前葡萄应该先冲洗再去枝梗。 ②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2)腐乳的制作。 ①制作腐乳的玻璃瓶要洗刷干净后用沸水消毒。 ②酒、盐、香辛料都有杀菌作用。 ③接种、封瓶时都要进行无菌操作。 3.影响酒精发酵的两大因素: (1)发酵前期供氧不足。 ①结果:酵母菌数量少,产生酒精少。 ②原因:前期,酵母菌大量增殖,耗能多,需要通入空气或在发酵瓶中留有一定空间。 (2)发酵后期密封不严。 ①结果:酵母菌数量充足,但是产生的酒精较少或不能产生酒精。 ②原因:后期要通过密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以利于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三、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植物有效成分的三种提取方法: (1)蒸馏法:适合提取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且不与水混溶的物质。 (2)压榨法:适合提取高温易分解或原料易焦糊且含量较高的物质。 (3)萃取法:适合提取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 2.物质分离的五种方法: (1)分液法:分离油水混合物。 (2)过滤法: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3)离心法:除去液体中质量较小的固体残留物。 (4)加入无水硫酸钠后过滤:除去芳香油中的残留水分。 (5)蒸馏法:除去萃取液中的有机溶剂。 1.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②③④⑤。 ①果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需人工添加酵母菌种。 ②葡萄制作果酒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酒精含量,提高品质。[来源:学_科_网] ③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香辛料既能调制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十八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强化练(十八) 生物技术实践 时间:45分钟 非选择题 1.(2019辽宁辽阳一模)酸奶和泡菜的制作都离不开乳酸菌,请回答下列有关制作酸奶和泡菜的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的培养基中含牛肉膏,牛肉膏提供的主要营养 有;培养皿灭菌常采用法;检验培 养基灭菌是否合格的方法是。 (2)培养乳酸菌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的pH会下降,原因是。 (3)家庭制作泡菜时,一般需要配制泡菜盐水,但会因其含盐量过高而影响口感。直接接种乳酸菌制 作泡菜时,产生的大量乳酸能够抑制,因此可以采用低盐工艺制作泡菜,从而大幅 降低泡菜的含盐量。 (4)乳酸菌活菌数是衡量酸奶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检测某酸奶中乳酸菌的含量取不同稀释 度的样品各1 mL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得到106、107、108三个稀 释度的培养基上的平均菌落数依次为413个、86个、13个,据此估算,每毫升样品中的乳酸菌数约 为个,接种乳酸菌所用的接种工具是。 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生素干热灭菌取若干个灭菌未接种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 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 (2)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3)杂菌生长 (4)8.6×108涂布器 分离纯化乳酸菌的培养基中含牛肉膏,牛肉膏提供的主要营养有碳源、氮源、磷酸盐和维 生素等;培养皿等耐热器具灭菌常采用干热灭菌法;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的方法是取若干个灭 菌未接种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 (2)培养乳酸菌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的pH会下降,原因是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3)直接接种乳酸菌制作泡菜时,产生的大量乳酸能够抑制杂菌生长,因此可以采用低盐工艺制 作泡菜,从而大幅降低泡菜的含盐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