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十种优质牧草及其栽培技术

十种优质牧草及其栽培技术

十种优质牧草及其栽培技术
十种优质牧草及其栽培技术

十种优质牧草及其栽培技术

前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产业的发展,种草养畜已成为广大农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的重要内容之一,种优质草,养优质畜也已成为广大养殖户的共识,那么具体应该种什么草?如何种植?如何管理利用便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我市种草的情况,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择优汰劣,汇总编印了这本小册子,向大家推荐10种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限于篇幅,材料中对牧草的植物学特性未作说明,重点介绍了其生产特性、栽培、管理、利用技术要点,以便大家参考,由于时间和我们的水平所限,材料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 )

白三叶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原产欧洲,目前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其主要特点是(一)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高温,能抗-20℃以下低温。(二)在贫嵴的新垦土地上是很好的先锋牧草,能生长在粉砂壤和粘壤土上。(三)能耐阴、耐淹、不耐盐碱。(四)繁殖力和竞争力很强。是建立放牧草场和补播改良草地的最优良草种。此外,还是优良的草坪植物和蜜源植物。(五)草质柔嫩,适口性好,粗蛋白含量20%以上。(六)四季青绿,可常年补充青绿饲草。

栽培技术要点:

1、春播秋播均可。春播宜早,秋播更好。

2、单播时可条播,行距20-30厘米,混播时条播撒播均可。

3、整地宜精细,覆土不超过1厘米。

4、新垦的贫嵴土地,播种时应每亩施用厩肥1000公斤或磷肥20-25公斤。

5、第一次播种的土壤,有条件应接种根瘤菌或用种过三叶草地的土壤拌种。

6、建立白三叶放牧草地,可与优良禾草如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等混播。

收获与利用:

1、放牧或刈割均可,每亩可收鲜草3000-5000公斤。亦可青贮、晒制干草。

2、为各类草食家畜所喜食,放牧高产奶牛可获得营养的65%,饲喂肉牛、肉羊不

需补饲即可达肥育之目的。

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 L)

红三叶为豆科三叶草属植物,原产小亚西亚及西欧。现广泛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和中亚热带地区。为短期多年生豆科牧草,平均寿命6-10年。其主要特点是:(一)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地区生长最为适宜。(二)种植在土质肥沃、富含钙质的粘壤土壤最为相宜,喜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三)耐湿不耐旱,不耐盐碱。(四)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16%以上。(五)四季青绿,刈牧均可,以刈割为佳。

栽培技术要点:

1、春播、秋播均可。春播多在三月,秋播多在九月,以秋播为好。

2、整地宜精细,要注意排水。

3、土地过于贫嵴应施基肥,每亩可施厩肥1000公斤或混钙镁磷肥20-50公斤。

4、第一次播种红三叶的土地,应接种根瘤菌或用种过三叶草地的土壤拌种,无条

件者,也可直接播种。

5、播种方式以窄行条播为好,行距20-30厘米,覆土深度1-2厘米。

收获与利用:

1、产草量:早春播种当年可刈割2-3次,每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或更高。

2、利用:用以青饲、放牧、制青干草或作青贮料都很适宜。为牛、羊、猪、禽、

鱼等家畜所喜食。

牧草之王——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被世界上誉为“牧草之王”,它的主要优点是:(1)适应性广,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生长。(2)产量高而稳,一年可刈割3-4次,亩产青草3000-4000公斤,高者达5000公斤,利用年限5-8年。(3)饲料价值高。粗蛋白含量高达23%,可代替部分精料。(4)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5)用途广,不仅可饲用,也是很好的绿肥作物、蜜源作物,幼嫩茎叶还可以作蔬菜食用,各种畜禽均喜食。

栽培技术要点:

1、整地:播种前或同时要先翻耕、耙地,使之平整、精细,并施足基肥。

2、播种:以条播为好,收种用行距20厘米,收草用30厘米,播深不超过1-1.5

厘米,播期宜秋播(9月上旬、中旬),播种量每亩1.0-1.5公斤。

3、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水、排水、除杂草、防治病虫害等。

4、利用:苜蓿用于放牧、青饲、调制干草、青贮或干草粉均属上等草料。

多年生黑麦草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喜温良,湿润气候,我国南方、华北、西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生长速度快,株高达1米以上。适口性好,可饲喂多种畜禽及鱼类,粗蛋白质含量达9.2%,可多次刈割,年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绿期长,一次种植可利用5年以上,是解决冬春季节青绿饲草缺乏的优良牧草。

栽培利用技术要点:

1、整地要精细,有条件的要施足底肥。

2、春秋均可播种,春播3-4月上旬,以早秋9月初播种最好。

3、播种量:每亩1.5-2公斤,条播为宜,行距20-30厘米,覆土1厘米。混播比

例为:苜蓿1公斤+750克黑麦草;红三叶850克+黑麦草950克。

4、苗高10厘米左右应进行中耕,除杂草,施追肥。

5、刈割:晒制干草盛花期刈割为宜,收鲜草两次刈割间隔3-4周,留茬5-8厘米,

以利再生。

多花黑麦草

多花黑麦草又名意大利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大面积栽培。草质好,柔嫩多汁,适口性好,为各种家畜及鱼类所喜食,生长迅速。秋播次年可刈割4-5次,亩产鲜草5000-7500公斤。喜壤土或沙壤土,在肥沃、土层深厚的地方生长极为茂盛,产量很高。

栽培技术要点:

1、较精细整地,清除杂草,施足底肥,每亩用厩肥1000公斤。

2、播种:宜秋播,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条播为好,行距15-25厘米,播深2

厘米。每亩用种量1.5-2公斤,亦可与红、白三叶草等混播。

3、播种后应保持地表湿润,一周齐苗,幼苗期除杂草一次。

4、收获利用:当草高30厘米以上即可刈割,每次刈割留茬5厘米,有条件的地

方刈割后可施氮肥以加快生长,提高产草量。

冬牧—70黑麦(Winterrgrazer-70)

冬牧-70黑麦,又名冬长草、冬牧草,原产美国,我国的江苏、四川、河南、新疆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该牧草系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生物学与生产特性可概括为:速生、高产、优质、高效、适宜生产范围广。它适应温度域大,能抵御-20℃至-30℃、甚至-40℃的冬季低温。抗旱、抗病虫害能力强,至今尚未发现病虫害侵袭个例,分蘖力强,再生性好,丰产性能高,据报道,单株分蘖多者可达25-30个,秋播至翌年4月初可收获4-6次,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亩产种子250-300公斤,并且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加工产品质量高,其鲜草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可达17.9%。为冬季牛、羊、猪、、兔、、鹅都喜食的青绿饲草,

也是加工草粉的优质原料。其栽培利用技术与多花黑麦草大致相同,唯播种量较大,每亩需4公斤籽种。

高丹草

全国牧草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牧草新秀——高丹草,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该草综合了高梁茎粗、叶宽和苏丹草分蘖力、再生力极强的特点,杂种优势非常明显。4-10月生长期中一次播种亩产鲜草达0.8-1万公斤,肥水条件充足总产量可达1.4-2万公斤,粗蛋白质含量15%以上,含糖量高,适宜青贮,是牛、羊、兔、鱼等多种畜禽的优质青饲料。

栽培技术要点:

1、深翻土地,施足底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

2、适时播种,4月初-5月中旬最佳,条播、行距30-40厘米,播深4-5厘米,每

亩用种4公斤。播种前晒种1-2天后用30℃以下温水浸种6-8小时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

3、苗高10-15厘米时,除杂草一次,分蘖、拔节、刈割后应及时灌溉施追肥。

4、刈割利用:株高50厘米时即可刈割,留茬7-8厘米,以后每次刈割再向上增

加2厘米,以利再生。

墨西哥玉米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等特点,株高3.5-5米,茎杆粗壮、叶片宽大、分蘖力强、每株分枝30-60枝,最多可达90枝以上,18-33℃时生长迅速,一昼夜可达15cm以上,适宜种植在土质肥沃、灌溉条件好的大田内,生长期200-230天,一年可刈割6-8次,亩产鲜草2-3万公斤,是饲养牛、羊、猪、兔、鱼等多种畜禽的优质高产牧草。

栽培技术要点:

1、以优质有机肥料做基肥、深耕、细耙。

2、播种:4月初-5月中旬最好,可育苗移栽也可穴播,育苗移栽每亩用种250克,

穴播每亩用500克。播种前将种子在28℃温水浸泡24小时,有条件的也可用塑料温棚育苗后移栽。

3、移栽:当苗长出5片叶时可进行移栽。每亩3500-3000株、株距40-45厘米。

4、每次刈割后应施追肥,并清除杂草。

5、刈割利用:苗高90厘米即可刈割利用,第一次留茬10厘米,以后每次刈割再

向上增加2厘米以利再生高产。

高产优质牧草——菊苣

菊苣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原产欧洲,广泛用作饲料,蔬菜及香料。具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可达17-23%。供草期长,高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的特点。一次播种可利用10年以上,亩产鲜草1-1.5万公斤。各类畜、禽、兔及鱼类均喜食。且具有收敛、止泻功能。

栽培技术要点:

1、精细整地:每亩施厩肥2500公斤作基肥,同时挖好排水沟。

2、播种:春、夏、秋均可播种,以9月下旬-10月下旬为最佳,既可大田撒播,

也可育苗移栽,每亩用种量0.5公斤,播种深度1-2厘米。

3、田间管理:播种后应保持表土湿润,4-5天苗齐,幼苗期注意防除杂草。

4、收获利用:当株高50厘米左右即可刈割,全年可刈割6-8次。嫩叶是高营养

蔬菜,可炒、可凉拌,根中提取菊糖、香料,花期长,又是良好的蜜源和绿化植物。

饲用甜菜

饲用甜菜属菊科甜菜属越年生植物,适宜种植范围广泛,长日照植物,喜冷凉半湿润气候,最适生长温度15-25℃,是优良的多汁高能饲料,极适于饲喂奶牛、猪、兔、禽类等,利用形式多样,块根可直接饲喂,也可切碎或切丝或打浆,也可切块

后青贮,叶子可直接鲜喂,饲用甜菜亩产鲜块根8000-10000公斤,鲜叶2000-3000公斤,其块根的干物质含量8.8-10.8%,适宜条件时可达13-16%,粗蛋白含量12.8%,消化率可达80%以上,利用价值极高。

栽培利用技术要点:

1、土壤:适于在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又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种植,

喜偏碱性土壤。

2、播种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为宜。

3、播种方式:单粒或复粒穴播,每穴1粒时,播种间距10厘米,播种量8000粒

/亩,成苗后可间苗,保苗率4000-5000株/亩,间距20-30厘米,行距40-50厘米。

4、田间管理:种前需深松土壤,细致整地,平整有墒,施农家肥2-3吨/亩,生

长期再追施1-2吨农家肥,此外每年应补充一定量的硫酸锰(0.3公斤/亩)及硼(0.3公斤/亩),在块根生长期需水量大,同时注意防涝(应避免低洼易积水的地方种植甜菜),另外还需注意及时防除杂草(尤其是苗期)和病虫害。

5、收获和贮藏:在北方一般在霜降前收获,可直接窖藏或起收的块根可在田间临

时贮藏一段时间,等块根散失一部分水份后,再行窖藏,可增加耐贮性。

6、注意事项:

(1)甜菜地忌连作,以免感染虫害,与谷物轮作效果好,轮作期一般3-5年。(2)发现根部腐烂发黑的甜菜立即拔除处理,以免感染其它的甜菜。

(3)叶子烂坏不能饲喂家畜,块根煮熟后应立即饲喂,不能隔夜使用。

黄芪种植技术

黄 芪 的 种 类 与 种 植 技 术 制作人:王新军。 制作日期:2014/3/26

黄芪的种植技术 黄芪又叫绵芪、绵黄芪、北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芪分为红红芪和白红芪(俗称高蔓红芪和低蔓红芪),红红芪蔓高产量低,白红芪蔓低产量高;黄芪分为东北黄芪(模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绵黄芪),其根干燥后供药用,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疗效;治气短、虚脱、心悸、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脱水、久泻、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一、生长习性 黄(红)芪株高50-80厘米,主根粗大,圆柱形,稍带木质化;红红芪根外皮粗糙,红褐色,内部红黄色,白红芪根外皮淡白色,内部淡黄色;黄芪根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绿,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 黄(红)芪是深根系植物,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冷爽气候,抗旱性强,耐寒,怕热又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低,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忌重茬,不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地种植。 二、栽培技术 1、在海拔较高的山水川地,二阴地种植。 2、选择茬口: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避免与豆科作物轮作,忌连茬重作。 3、施肥整地 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地块,耕翻整地时每亩施充分腐熟细碎的圈肥5000公斤以上,饼肥50公斤(按照GAP标准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将土壤耙细整平,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 4、种子处理 种子外皮有果胶质层,种皮极硬,吸水力差,出苗率低。播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下列方法根据具体条件可任选其中之一。 (1)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温度降至40度,再浸泡2小时,然后把水倒出,种子加麻袋等物焖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2)硫酸处理:对晚熟硬实的种子,可用浓度为70-80的硫酸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个小时后播种。 (3)细砂擦伤:在种子中掺入细砂摩擦种皮,使种皮有轻微磨损,以利于吸水,能大

黄芪栽培技术

黄芪栽培技术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为传统的补气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黄芪化学成分众多,主要含有皂普类、黄酮类、多糖类等有效成分,不同的栽培条件生产的蒙古黄芪有效成分含量不同,黄芪种植基地的环境条件 1黄芪生长条件: 黄芪属植物约有300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有250种,主要分布在荒漠地区(有67种),分属于8个亚属。其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为15个种。据调查甘肃陇西县栽培种为蒙古黄芪。蒙古黄芪植材较原变种矮小,小叶亦较小,长5-10mm,宽3-5mm,荚果无毛。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为直根系,很少分枝,且上粗下细,呈圆锥形。一般条件下根长30-70cm,特殊的可达50-120cm,直径1.0-3.5cm,皮土黄色。蒙古黄芪产于甘肃、黑龙江(呼伦贝尔盟)、内蒙古、河北和山西。 黄芪多生长在海拔800-1300 m之间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干旱向阳草地上或向阳林缘树丛间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或山地杂木林;土壤多为山地森林暗棕壤土。具有喜冷凉、耐旱向阳和怕涝的习性。 2土壤条件:黄芪是深根性植物,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土地载紧、低洼易涝的黏土或土质瘠薄的砂砾土,均不

宜种植黄芪。土质肥沃的黄土适宜种植。 3黄芪种子和种苗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研究 3.1黄芪选种与种子采集黄芪基地生产采用种子为繁殖材料育苗进行有性繁殖。 3.1.1选种:黄芪选种田应该在生长两年以上的黄芪田块进行,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侵染的植株留种,必要时进行单株选择。 3. 1. 2采集和贮藏:每年八、九月期间,当果荚变黄色、种子呈浅褐色时,依种子成熟度分期分批人工过行采收,选择的种子应子粒饱满,无褐变、无虫蛀,千粒重25-30g。将果荚挂在通风处阴干后进行脱粒,除去杂物,装入布袋或纸箱中,在干燥通风处贮藏。 3. 2育苗 3. 2. 1选地和整地:育苗田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不宜在黏土壤或沙质土壤上育苗,最好有水源保证,在旱地育苗,应对选好的育苗地进行秋季深翻,使土壤充分熟化,接纳雨水、增加土壤含水量;第2年土壤解冻后再深翻1次,并立即耙耱整平。 3.2.2施肥和播种:育苗田结合春季深翻,基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3-38t/hm2,磷酸二铵150-300kg/hm2。 黄芪种子外被有果胶质角质层,吸水力差,5h吸水膨胀仅10%左右,发芽率低且不整齐,故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方法是:将干种子对上种子量2/3的干细砂(砂粒小于种子),

黄芪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

黄芪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 黄芪又叫绵芪、绵黄芪、北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芪分为红红芪和白红芪(俗称高蔓红芪和低蔓红芪),红红芪蔓高产量低,白红芪蔓低产量高;黄芪分为东北黄芪(模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绵黄芪)。 黄芪又叫绵芪、绵黄芪、北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红芪分为红红芪和白红芪(俗称高蔓红芪和低蔓红芪),红红芪蔓高产量低,白红芪蔓低产量高;黄芪分为东北黄芪(模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绵黄芪),其根干燥后供药用,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疗效;治气短、虚脱、心悸、自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脱水、久泻、子宫脱垂、疮口久不愈合。 一、生长习性: 黄(红)芪株高50-80厘米,主根粗大,圆柱形,稍带木质化;红红芪根外皮粗糙,红褐色,内部红黄色,白红芪根外皮淡白色,内部淡黄色;黄芪根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绿,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 黄(红)芪是深根系植物,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冷爽气候,抗旱性强,耐寒,怕热又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低,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忌重茬,不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地种植。 二、栽培技术:

一、在海拔较高的山水川地,二阴地种植。 二、选择茬口:不宜与马铃薯、菊花、白术连作,避免与豆科作物轮作,忌连茬重作。 三、施肥整地: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或绵沙土地块,耕翻整地时每亩施充分腐熟细碎的圈肥5000公斤以上,饼肥50公斤(按照GAP标准少用或不用农药与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将土壤耙细整平,多雨易涝地应做高畦。 四、种子处理:种子外皮有果胶质层,种皮极硬,吸水力差,出苗率低。播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下列方法根据具体条件可任选其中之一。 1、沸水催芽: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温度降至40度,再浸泡2小时,然后把水倒出,种子加麻袋等物焖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2、硫酸处理:对晚熟硬实的种子,可用浓度为70-80的硫酸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个小时后播种。 3、细砂擦伤:在种子中掺入细砂摩擦种皮,使种皮有轻微磨损,以利于吸水,能大大提高发芽率,处理种子置于30-50度温水中浸泡3-4小时,待吸水膨胀后播种。一般常用此方法种植。 五、种植方式:有直播与育苗移栽两种。 1、直播方法:经过人工处理的上年生产的新种子,在3月底至4月初土地解冻后进行春播,亦可在当年冬季11月份土地封冻前冬

杨梅丰产栽培技术

杨梅丰产栽培技术 杨梅是我国著名的特色果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以浙江的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多、品质最优,其次是江苏、福建和广东等。杨梅在浙江省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柑桔,全省种植面积约60万亩,主产区为宁波、台州、温州3市。杨梅的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林地选择与整地 杨梅喜湿耐阴,树冠大,根系分布广,杨梅园要求建在海拔低于500米,坡度小于45度,腐殖质层厚,pH值为4.5—5.5的酸性黄壤、红黄壤,向阳通风,便于集约经营,交通运输方便的山地、丘陵。气候条件应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在光辐射较大、热量充分、冬春季积温较高、夏秋降水分布适度偏少的小气候条件下,优质、丰产性更显著。 整地应因地制宜,在11月至翌年3月定植前完成。坡度较小,坡面平缓的林地,开设环山梯土或梯田挖穴;坡度较大,地形复杂的林地,也挖1米见方的鱼鳞穴或三角形穴,在以后的抚育中逐步改为

窄带形梯土。 2定植 杨梅的定植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温开始转暖时,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此时定植成活率高。品种选择应视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选择健壮、根系丰富、无病虫害的优质杨梅嫁接苗,在挖好的穴内填入腐熟厩肥10—15公斤加焦泥灰5—lO公斤,适度浅栽,然后在植株四周培上小土畦并及时覆土,以免露根。杨梅雌雄异株,定植时需配栽l%一2%的雄株作授粉用,附近有野生杨梅则不必专门栽植雄株。 3肥水管理 当年林地可间种一年生蔬菜或绿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幼树以施速效性肥料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常年施肥2—3次。成年树一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逐株根施农家肥或过磷酸钙1—2公斤;或每株施硫酸钾l公斤加尿素0.2公斤;或尿素

杨梅树苗种植技术

杨梅树苗种植技术 1定植 杨梅的定植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温已开始转暖时,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此时定植单株成活率高。品种选择 应视不同地域,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适合苏州西山栽种的 有荸荠种和乌紫杨梅。选择健壮、根系丰富、无病虫害的优质苏州 西山杨梅嫁接苗,在挖好的穴内填入腐熟厩肥10-15千克加焦泥灰 5-10千克,适度浅栽,然后在植株四周培上小土畦并及时覆土,以 免露根。苏州西山杨梅雌雄异株,定植时需配栽1-2%的雄株作授粉用。 2肥水管理 当年林地可间种一年生菜、药或绿肥,以提高土壤肥效。幼树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常年施肥2-3次。成年树 一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逐株根施农家肥或 过磷酸钙1-2公斤;或每株施硫酸钾1千克加尿素0.2千克,或尿素0.25千克加焦泥灰15-20千克。施后即覆土。第二次是在采果后, 占全年施肥量50-55%,按多结果多施肥的原则,逐株在树冠滴水线 下开10-20厘米的沟,施氮肥0.5-1公斤,0.3-0.5公斤的磷、钾 肥和30-50公斤土杂肥覆土。苏州西山杨梅树的肉质根容易损伤, 开沟挖穴时避免伤根。果实发育期还可追施叶面肥,可喷施0.2- 0.3%磷酸二氢钾或0.3%硫酸钾等l-2次。此外,做好土壤改良,排 除渍水等工作,确保苏州西山杨梅的优质、高产。 4病虫害防治 杨梅的抗逆性强,病虫害极少发生。不过,因生态环境变迁大范围的种苗交流,因地制宜搞好病虫害观察和综合防治也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虫害有长白蚧、卷叶蛾和袋蛾类害虫。主要病害有褐斑病、

赤衣病、癌肿病等。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及时剪除 病枝和枯死枝;做好冬季清园,清除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 一、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时宜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早熟品种可选择4月中下旬开始成熟的丁岙梅、水梅中熟的品种可选择4月下旬开始成 熟的荸荠种?晚熟品种可选择5月上中旬开始成熟的东魁、炭梅。 二、园地选择 一,海拔条件 二,温度条件 杨梅苗生长的最适年平均温度一般在15-21?:绝对最低温为-9?: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8?。 三,降雨与湿度 杨梅苗生长要求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70% 以上。 四,土壤条件 五,坡向和风 杨梅苗应选择交通方便、有水源的山地坡地种植。对坡向要求不严:不论哪一个坡向都可种植。风太大的地区不宜种植:因为风太大:会影响授粉授精和产量:而且树体易被风损伤。 三、苗木种植 一,种植前准备 定植前2个月:开挖定植穴:穴规格;米×1米×0.8米,穴开挖 后晒塘1周:每穴拌厩肥或垃圾肥30?50公斤或腐熟饼肥5?6公斤 加1公斤过磷酸钙为基肥:覆土待种。 二,种植时间

如何在家中种植黄芪

如何在家中种植黄芪 黄芪可以从种子生长而来。想知道在家中种植这种种草药植物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吗?你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种子。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种植的方法。 准备种子:首先,你需要刮掉种子的外衣。你可以用砂纸轻轻的擦拭它们。刮掉外膜被认为是可以加快种子的发芽。然而,你在刮的过程中你不会损伤到种子的内部。下一个步骤就是,你需要紧跟着把种子放在温水里浸泡一个晚上。把种子从水中捞出。这些种子看起来是肿胀的。那些没有肿胀的,必须用针刺。但要确保种子的内部不会被打搅到。 植物种子:必须首先在室内种植种子。所以,得取一个两英尺深的锅,把它们一个一个的放进去,按2:1的比例混合土和沙。把一个种子放在锅中一英尺深的地方。不要去疯狂的浇灌它们。只要是土壤保持湿润就可以了,最好是把锅放在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当种子发芽后,苗长到两英尺高时,把它们移到一个更大的盆中。好好的对待幼苗,以避免损伤它的纤弱的根部。确保你把植株放在了一个能照得到太阳的锅中。在早春时节把它移到花园中生长,直到寒霜冻雪再次来临。 种植地:虽然黄芪是一种耐寒、耐旱植物,最好能测试或改善土壤。黄芪能在排水性良好、PH值略高于7的土壤中蓬勃的生长。如果你打算增加土壤的PH值,你可以往土壤中添加氢氧化钙。因为这种植物最好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那找一个这样的地方吧。在把幼苗移植到花园中时,确保你挖的洞的深度足以容纳整个根系。如果你不止种植一株,这些植株必须至少相隔15英寸的距离。时不时的浇水,会导致根部的腐烂,所以要小心。但是,如果土壤太干燥,树叶可能会开始枯萎。 本文由苗源通(https://www.docsj.com/doc/961042184.html,)-----全国苗木基地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刺梨生态茶SWOT分析

刺梨生态茶SWOT分析 项目为中国发明专利,属生态茶和代用茶范畴,其原料为我国西南云贵川野生刺梨和种植刺梨的叶片和果子。本专利为20年专利权,目前已将刺梨叶片开发出红茶、绿茶两大类数十个品种,其茶品低、中档和高档均有,在产品功能方面:其SOD、维生素、儿茶素、茶多酚等指标远超传统茶叶,如竹叶青、普洱、龙井、碧螺春等。项目公司计划:以此代用茶为龙头产品进一步开发其深加工品,如液体茶、茶酒、绿茶胶囊、红茶胶囊、SOD胶囊等,其中茶酒已出样品。公司的目标是开创刺梨叶片茶为一个全新的代用茶产业,并成为该产业的具有较大垄断性的龙头企业,从而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一期融资500万,二期生态林业融资不低于5000万)。 优势: 1、项目为中国发明专利,原料新颖:为我国西南云贵川野生刺梨和种植刺梨的叶片和果子,专利权为20年; 2、“刺梨”: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每百克鲜果的可含部分一般含维生素C二千毫克,因此被称之为“维C之王”;刺梨具有增强机体对传染的抵抗力;防癌抗癌;治疗坏血病;排铅作用;抗衰老;治疗脚气病;治疗口腔炎症;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及治疗夜盲症等功效; 3、同行业仅次一家,产业具有较大垄断性的龙头企业,从而可以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4、产品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红茶、绿茶两大类数十个品种,高低档产品,还有液体茶、茶酒、绿茶胶囊、红茶胶囊、SOD胶囊等其他产品。 劣势: 1、原材料刺梨需要大面积种植,种植刺梨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刺梨的种植

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成本高),这将制约行业发展; 2.产品没有大量生产销售,推广后不排除市场认可度不高的问题。 机会: 1、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2、名优茶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茶叶行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市场对保健茶的需求呈现出空前的增长态势。 威胁: 1、茶叶产业的发展,除了已有的大型茶叶经销商(吴裕泰,张一元等)之外,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行业竞争激烈; 2、人们对茶文化的根深蒂固,加上近年来保健品市场混乱,消费者对保健产品的有效性的不信任,无疑加大产品推广的难度。

黄芪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黄芪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栽培黄芪的各县市有适宜黄芪生长的自然环境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针对黄芪基地,种植方式,产区和需求的多样性等复杂情况,人们对黄芪药材资源的现状-直缺乏清晰的认识,其产业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并显现出了一些问题。 1、目前黄芪仍主要是药农分户种植,药农们大面积的开荒育苗,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药农们大多自己繁育种子幼苗,所以,种子退化较严重、成活率低、病虫害较重、农药化肥使用较肆意,生产管理中的滞后使得药材的品质受到挑战;药农们的信息较滞后,种植对象选择较盲目,往往主要依据上-年黄芪的价格来决定是否种植黄芪,所以,在高价刺激下,药农“一窝蜂”地种植黄芪,使得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而药农不再种植黄芪后,价格又因供不应求而上升,这种盲目性不仅会使药农减少收人,也是一种药材资源的浪费;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使得农村劳动力减少,造成了黄芪种植中不能有效的进行田间管理,从而使得黄芪产量及质量均得不到保证。 2、黄芪栽培时间较长的地区黄芪亩产有下降的趋势,栽培时间短的地方也渐渐表现出了这一趋势。主要是因为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过程中不能连作,否则易导致黄芪根腐烂,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质量。但在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这点,

最终导致了栽培黄芪的土壤肥力的不断下降,减少了产量,损失了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影响了黄芪栽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近几年来,由于资源减少、产量下降、人为炒作等原因,使得药材黄芪的价格逐年攀升,如2010年黄芪均价为15元/kg左右,2011年22元/kg。实际上,黄芪多年来均在低价位下运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导致价格大幅度提高。这一情况使得许多投机者大量囤积黄芪,以牟取暴利,而政府及药材市场的管理者对于这些违规操作也没有制定具体的制止措施,使得黄芪的交易秩序混乱不堪。 囤积黄芪的药贩及药商们储存黄芪的场所大多条件简陋,并且囤积时间往往较长,在这过程中为了不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商贩及药商们会将黄芪用硫黄反复熏制,以使其不会发霉生虫。这一熏制的行为无疑会导致黄芪质量的下降,甚至可能将其从“救命药”变成“致命药”,从而影响市场对于黄芪的信心,严重制约黄芪产业的发展。

刺梨产业发展讲课教案

刺梨产业发展 刺梨 一、产业发展概况 (一)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 国外:国外有关刺梨研究进展的报导甚少。目前国外开发刺梨产品加工的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这些国家主要以贵州出口的刺梨原汁浓缩为原料,加工果汁饮料或医药保健产品。近年来,日本客商多次与我国浙江省衢州地区有关企业接触洽商,要求进口高质量的刺梨果实干粉和刺梨汁低温干燥粉(加工工艺类似于低温真空干燥血浆工艺),具体用途不详。由此表明,日本对刺梨产品的开发已不仅局限于饮料和食品领域。 国内:自八十年代起,在我省的带动下,全国许多省、市相继来我省引种栽培刺梨。1989年,全国人工栽培刺梨的面积曾高达22570亩,尤以江苏省种植面积最大,将近占60%。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八个省外,都不同规模地引种栽培了刺梨。然而以后几年刺梨种植面积又逐步缩小,1994年时曾缩小到13414亩,缩小40。8%,江苏和广西分别缩小了80%。与此同时,却有一些省和地区的刺梨种植面积有了扩展,扩展最大的是浙江省,由原来的1300亩扩展到6000亩,扩大了362%。从刺梨种植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刺梨产业在市场发展大潮中的变迁和起落。具体参见表1(贵州省农学院统计)。 表1 全国主要省份的刺梨种植面积单位:亩 年份江苏浙江广西贵州江西湖北其它省合计 1989年13500 1300 600 280 500 600 390 22570 1993年3000 6000 1200 714 100 800 700 13414 增减比例% -80 362 -80 155 100 33.3 80 -40。6 国内部份刺梨产品的开发如表2。 表2 外省部分刺梨开发产品

黄芪种植技术

黄芪种植技术参考 黄芪为深根性植物,主根长20-80厘米。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野生于草原干燥向阳的坡地,种子发芽不喜高温,14-15℃为发芽适温。种子发芽和苗期需要充足水分,否则不出苗或干旱而死亡。成年植株和生长期喜干旱和充足的阳光。 一、选地整地。 黄芪喜凉爽,耐旱、寒,怕热、怕水涝、忌高温。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长,宜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土质深厚的壤土为佳。选地后,耕深30-40厘米,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3000—4000公斤,磷肥25—30公斤,耙耱平整后起垄(或畦)。一般垄距50-60厘米,畦宽1.2米。作畦时,最好每两畦开一深沟,深45-50厘米;两畦之间开一浅沟,沟深为20厘米,作为作业道,可适当放宽,畦高15—20 厘米。 二、种植技术。 1、一年生黄芪种子直播即可,无需对种子做任何处理。亩用种量为3斤。一般5到7天出苗。盖土要浅,不超过1厘米。种前浇水为宜。春播秋收。 2、种植3天的时候,用甲拌磷拌上麸皮均匀的撒于地面上。理由(因为的嫩芽是甜的,虫子特别喜欢吃。而甲拌磷的味道特别刺鼻。所以可以很好的保住幼苗。) 3、多年生黄芪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春、秋、夏均可播种。春播在3月中、下旬;秋播结冻前播种,竖年春出苗;风沙干旱地区,春、秋播难保苗,且春季出苗时易招引苗期虫害。因此,采用夏季6-7月播种,则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条播,在垄上开2厘米播种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里,种子拌适量细沙,覆土1厘米,将种子盖严,稍加镇压。亩播量4公斤。 三、栽培管理。 ①中耕除草间苗定苗。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往往草苗齐长。因此,苗高4-5厘米时,应及时中耕除草。苗高7-8厘米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苗高10-12厘米时,膜荚黄芪按9-10厘米,蒙古黄芪按6-7厘米结合第3次中耕进行间苗定苗。 ②追肥。第1、2年生长旺盛,根部生长也较快,每年可结合中耕除草施肥1-2次,亩沟施厩肥500-1000公斤,如施用化肥应以磷钾肥为主。 ③灌溉与排水一般不灌溉,但播种后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以促进种子萌发出苗。雨季湿度过大,根向下生长缓慢,并易烂根,应及时疏通排水,以利根部正常生长。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一年生铁芪春播秋收;多年生棉芪生长周期2年以上。秋季地上部黄萎后收获,先割除地上植株,然后将根挖出,要深挖,防止挖断主根和损伤外皮。可从地一头挖起,挖出断面,进行翻倒。 2.加工根挖出后,去净泥土,趁鲜切下根茎(芦头)、须根,阳光下晒至半干将根理直捆成把,再晒或烘干即成生黄芪。成品放通风干燥处贮藏。一般亩收干货150-250公斤。

杨梅栽培管理全年历

杨梅栽培管理全年历

一月:小寒~大寒 候期物:休眠期 农事重点:以抗雪害为重点,警惕低温大冻。继续做好开园种植准备工作。 技术措施: 1、下雪天要及时摇雪或用竹竿打落积雪,防止枝叶积雪,拉开枝杈、损伤或压断枝条。 2、继续上年治虫工作,人工摘除蓑蛾类虫囊。冬季及时清园:剪去病虫枝、枯枝、衰弱枝,清扫落叶,并及时烧毁,以消灭越冬病虫。 3、继续做好开园种植准备工作。挖好定植穴,施足基肥。 二月:立春~雨水 物候期:花芽萌发期 农事重点:整形修剪,施芽前肥,抓好新园开发。 技术措施: 1、抓好幼龄树的整形和成龄树的修剪。 (1)幼龄树整形:首先确定主干的高度,一般可留20-35cm。然后选留4-5个生长强、方位分布均匀的枝条作主枝,各主枝的间隔距离为15cm左右。对过长的主枝应及时摘心,并把密生、细弱或过长的分枝,适当疏除或回缩,保证树体骨架紧凑,培养丰产树形。 (2)成龄树修剪:成龄树以改善树冠内光照为主,上部及外围以疏剪,下部或内膛的结果枝组采用短截、更新。以轻剪为主,剪去病虫枝、枯枝、伤残枝、交叉枝、重叠枝等,力求树冠外通风透光。衰老树以更新为主,在主干基部截去,用锐刀削平伤口,并掘断部分根群,然后施入厩肥、草木灰等,促发新根,并利用隐芽萌发新枝,须注意分3年更新。 2、在花芽萌发期,及时施好芽前肥。杨梅树的施肥以草木灰为主,搭配磷肥和氮肥,有条件的应施用土杂肥、堆肥及人粪尿。施肥量:大树一般每株施草木灰15kg,或焦泥灰20~25kg,或硫酸钾1.0kg。幼龄树酌减。旺树不施氮肥。 3、苗木定植。中旬开始定植,一般株行距4×5米,亩栽30-40株。杨杨雌雄异株,栽植时应搭配1-2%的授粉雄株。定植时嫁接部位朝东南方向,露出土面,以防接口霉烂。栽格后要适时浇水,穴面用杂草覆盖,保持一定湿度,以利成活。 4、小苗嫁接。小苗嫁接多采用掘接。 5、高接换种。劣质品种多采用切接法高接换种。 三月:惊蛰~春分 物候期:开花期,春梢萌发期。 农事重点:继续施好芽前肥,完成新园种植任务。 技术措施: 1、继续施好芽前肥(方法同二月份),要求在3月底前结束。 2、继续抓好新园种植工作,要求在3月中旬前完成种植任务,过迟定植会影响成活和当年的生长。 3、加强新栽幼树的肥水管理。苗木定植后结合浇水,施入适量的人粪尿或速效性氮肥,满足幼苗生长所需营养元素,保证树势尽快恢复。

杨梅栽培技术

杨梅栽培技术 1杨梅生态学习性 1.1温度 杨梅是较耐寒的常绿果树,要求年均温15~20℃,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2℃,最高温度月平均温度不超过28℃。高温特别是伴以烈日照射对杨梅生长极其不利。 1.2水分 杨梅喜阴耐湿,要求年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雨水充足、气候湿润时,树体寿命长而丰产,且其果实汁多而味甜,在临湖临水地区,山峦深谷之间,借予大水体可调节树木周边温湿度,最利于杨梅生长。 1.3光照 杨梅对光线的要求不严,但强光直射对杨梅生长不利,而散射光却有利杨梅生长,因此可考虑选择一些相生相益的树种作为伴生树种间隔种植。 1.4土壤和坡向 杨梅适宜于松软、排水良好,含有石砾的沙质红壤或黄壤。因生长在平坦沃地处会引起树体徒长且易导致落花落果,所以杨梅在排水良好的瘠薄山坡地反比肥沃平地生长结果更为良好。坡向对杨梅的品质系密切。北坡杨梅柔软多汁,风味较好,因而适宜选择北坡栽植。尤其在夏季易受干旱的地区,选择北坡可保持水分较多,可以减轻干旱的危害。

1.5 风 杨梅根系较浅,而枝叶茂盛,因此惧大风,同时在授粉季节大风容易吹干雌蕊柱头上的黏液,从而使授粉困难;而微风不仅避免黏液风干,而且还有利于花粉的散播,因此建园时宜选微风地点栽植。 2栽培技术 2.1栽植时间的选择 根据杨梅对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需求特点,杨梅的种植时间分秋植与春植,秋植在8月上旬至10月上旬,春植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栽植时宜选阴、雨天,避免干燥天或西北风天气,秋季干旱且温度较低的地方适宜选择春季种植。 2.2栽植地点的选择 根据杨梅对生长环境的适应和要求特点,栽植地点应选择在避大风且临水的北向山坡,同时要求坡地土壤松软、排水良好且含有石砾的沙质红壤或黄壤(pH4~5)。又因杨梅与杜鹃花、桃金娘、松、杉等树木菌根共生,生长良好,所以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有杜鹃花、桃金娘、松、杉等树木生长的地方栽植杨梅。 2.3栽植方法(栽植新技术) 2.3.1小苗栽植 杨梅栽植要做到随挖随栽,栽前用ABT(2、3号)生根粉兑水充分拌匀,配成25mg/L的溶液,把杨梅幼苗根部浸泡于溶液中30min,随后将剩余药液制成泥浆蘸根后定植。定植采取“三埋两踩一提苗”(3次埋土、2次踩实、1次将苗木向上提的过程)以

东北黄芪栽培技术

东北黄芪栽培技术 东北黄芪又称黄芪、黄耆、元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入药。有补气固表、利水排脓之功效。用于气短心悸、虚脱、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疮口久不愈合等症。主要成分有黄芪皂甙、异黄芪皂甙、大豆皂甙、胆碱、甜菜碱、胡萝卜素等。野生黄芪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山区,目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苗率低,保苗差,后期易烂根和采收困难。 一、形态特征 东北黄芪茎高60~150厘米,有长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21~23枚,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7~30厘米,宽4~10厘米,两面有白色长柔毛,叶柄有长柔毛、总状花序腑生,花下有条形苞胀,有长柄和黑色短柔毛。 二、生物学特性 东北黄芪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涝,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中性沙质壤土为宜。黄芪种子有硬

实现象,即种子表皮失去透性,即使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也不能吸胀萌发。种子寿命2~3年。 黄芪种子吸水膨胀后,5~8℃能发芽,25℃发芽最快。出苗至5片复叶出现前,根系入土浅,吸收能力差,怕高温,干旱,尤其怕早风。小苗5片复叶出现后,根瘤形成,根系吸收能力增强,叶面积增大,光合能力强,幼苗生长显著加快,地温上升至5~8℃时,越冬的黄芪开始返青,温度高,返青快。 黄芪种子一般8~9月成熟,此时如遇高温干旱天气,种子提早成熟,硬实率增加,品质下降。黄芪9月下旬叶片开始变黄,地上部枯萎,根头处形成越冬芽。黄芪耐寒性强,在自然条件下可自然越冬。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山区或半山区选择向阳、上层深厚、土壤肥沃、渗水力强的沙壤土或山脚的冲积土。坪地种植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渗水力强、地下水位低的沙壤土或冲积土。黄芪是深根性植物,要深翻地,育苗地翻30厘米,移栽地翻20厘米,翻后及时耙细整平,打垄,垄距50~60厘米。

金刺梨栽培技术

金刺梨栽培技术 (一)育苗繁殖技术 "金刺梨"的枝条易产生不定根,根易形成不定芽,可采用扦插、分株和压条等繁殖育苗,一般采用扦插育苗。 1、扦插繁殖 扦插,春、夏、秋均可进行,以秋插较多。 (1)苗床准备。选背风稍阴、土壤肥沃、有浇灌条件的沙壤土做苗床,深翻,施足底肥(每平方施用4—5公斤腐熟农家肥、60-70克复混肥),耙平,做宽1米、长度不限的苗床,浇足水覆盖地膜待扦插。或者过筛黄壤沙质细土,每平方施用4—5公斤腐熟农家肥、60-70克复混肥充分拌匀,铺设于苗床或装入营养袋备用。 (2)扦插育苗。秋季全封闭保湿扦插成苗率高,其具体做法是,于10—11月从已经结果的优良母树上剪取已木质化的当年生发育充实、无病虫害、径粗0.4—0.6厘米的枝条,剪除顶梢幼嫩部分不用,然后,剪成长10厘米的插条,插条保证有3个以上芽节,下切口在近节下0.2厘米处,切成斜面。每50根1捆,用生根粉溶液,浸蘸下切口斜面30秒钟,取出晾干后扦插。在整好的苗床上,按7-12厘米×5—7厘米划线打点扦插或插入营养袋,每亩可扦插60000—130000株,可装营养袋150000袋左右。插时,先用1根小木棒在预先铺好薄膜的苗床上打引孔,再将枝条的2/3长度插于孔内,要求有1个芽节露出床面或营养袋。插后随即踩紧、压实土壤,浇一次透水,冬季,床面加盖塑料拱棚增温保湿。到春季3-4月,气温开始回升,高温天气要注意揭膜通风,开始炼苗,并及时进行人工除草,进行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可用100

千克水兑3—5千克尿素追施至秋季,追施2-3次。同时,注意观察苗床土壤缺水现白及时浇水,出现病虫害及时加强防治。次年秋冬季即可出圃定植。 2、组织培养 选用优良单株上的茎尖进行培养,将采集来的茎尖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75%酒精浸泡半分钟,后用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6—10分钟,或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3—5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剪去药液接触过的伤口,保留茎尖0.5—1厘米,插入灭菌后的MS培养基上培养。在温度25±3℃、湿度60%—80%、光照强度2000—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2小时的培养室条件下培养。 茎尖插到培养基中培养30天左右开始生根,试管苗的根为1—14条,成放射状分布,开始为白色,后逐渐老化变黄,最后变为灰褐色。生根后的茎尖,成为一株完整的试管苗。当试管苗高1.5—3厘米,根长至1.5厘米以上进行第一次移栽。此次移栽是把适合移栽的试管苗假植到装有珍珠岩粉的小钵内,立即浇水后把小钵移入塑料小拱棚内假植10—15天。然后再把珍珠岩粉小钵内的组培苗移栽到铺有经过消毒的腐植土厢床上,浇透水,置于塑料小拱棚内培育10天左右,即可去掉小拱棚,此时要注意厢床的水分管理,晴天阳光过强要用遮阳网遮荫。经过1个月培养,组培苗就可以移栽到苗圃中去。以3—6月和9—11月移栽到露地苗圃最好,移栽成活率高。(二)栽培管理技术 1、建园定植 种植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为好,土质粘重、易积水、多潮湿的地方不宜种植。选择山地或丘陵地作为园地时,应整水平梯带,或者修建排水沟,沿等高线种植,以免水土流失。在整好的地上,肥力条件较好的园地,按行距4-4.5米、株距

黄芪的生物特性与黄芪栽培技术

黄芪的生物特性与黄芪栽培技术 文章导读:黄芪为名贵药材,具有补气、固表、降血压、利尿退肿和生肌脱毒等功效。近年来,因其产量高、价格高、市场走俏,很受农民欢迎。本文概述了黄芪的生物学特征和栽培方法,介绍了黄芪的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收获、加工、贮藏等优质高产配套技术。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膜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以根入药。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退肿、托疮生肌等功能。主治表虚自汗、盗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或溃不收敛及一切元气不足等症。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内蒙古和东北三省,现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1 生物学特性 黄芪种子较坚硬,吸水力差,发芽率差,约为70%。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当地温为7℃~8℃时,土壤保持足够湿度,经10d~15d即可出苗,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土壤干旱,种子不易萌发出苗。二年生开花结果。膜荚黄芪花期6月下旬,果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内蒙古黄芪花期5月下旬,果期6月下旬7月中旬。

黄芪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怕热、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地上植株生长,土壤湿度大常引起根部腐烂。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上,土质黏重则主根短,侧根多,生长缓慢,产量低。 2 黄芪栽培技术 2.1 选地与整地 平地栽培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忌连作。前作以小麦、玉米为好。豆类、油菜以及新开垦的荒地不宜种植。选地后翻耕深30cm~45cm,同时施足基肥,每667㎡施入厩肥1t~2t,尿素50kg,整平耙细后作垄。一般垄距50cm~60cm,畦宽1.2m。作畦时,最好每两畦开一深沟,深45cm~50cm;浅沟深20cm,作为作业道路,可适当放宽。 2.2 繁殖方法 2.2.1 选种与种子处理 通过风选或水选,剔除秕粒、虫蛀粒。选饱满、褐色而有光泽的优良种子。为了提高出苗率,播种前应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用40℃温水浸泡12h~24h,捞出装入袋内催芽后播种。也可用碾米机快速磨一遍,以种皮起毛刺为度,播前再用常温水浸泡一天,然后播种。 2.2.2 播种

杨梅的种植操作规程

有机杨梅生产技术规程 1品种选择 应选择抗病、抗逆性好且品质优良的杨梅品种树苗。 2栽培方式 采取保护地栽培方式。在使用塑料薄膜时,只允许选择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类产品,并且使用后应从土壤中及时清除,禁止焚烧,禁止使用聚氯类产品。 3植株管理 有机杨梅的树管理同常规杨梅生产,如根据品种特性、树龄、产量等确定结果母枝的剪留强度及更新方式,进行合理的修剪;在杨梅生长季节,采用抹芽、定枝、新梢摘心、副梢处理等夏季修剪措施对树体进行整形控制,增强通风透光,以减轻病害发生。为提高果实品质,采收时应随熟随采,防止果熟过度,造成落果或腐烂。 4花果管理 采用疏花、疏果等常规方式对杨梅进行处理,以控制产量、提高果实的品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绝不使用任何激素如赤霉素、CPPU等对果穗进行拉长或膨大处理。 5土、肥、水管理 5.1土壤管理 5.1.1中耕与深翻杨梅生长季节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松土深度10cm ~20cm;每年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全园深翻,将栽植穴外的土壤全部深翻,深度30cm~40cm。

5.1.2生草与覆草有机杨梅应提倡生草覆草技术,这样既有利于保墒和保持土壤肥力,减轻日灼、气灼等生理病害的发生,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有机杨梅园区进行生草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杨梅园区的草资源,对高杆杂草加强管理,使其不影响杨梅的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在4月份前后,在杨梅行间种植不含转基因的白三叶草。覆草时间一般在7月份前后,将其刈割后覆盖在树根周围。 5.2施肥管理 5.2.1肥料要求生产前期可购买认证过的有机肥;持续有机杨梅生产区应制定土壤有机培肥计划,如在自身杨梅种植园区,结合“园区生草-养殖业”等进行绿肥或堆肥。绝对不能使用化学肥料、不能使用含有转基因的物质如转基因豆粕或经任何化学处理过的物质作为肥料,使用菜籽饼、大豆,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补充钾肥可用草木灰,补充磷肥可使用高细度、未经化学处理的磷矿粉。在施用磷矿粉时应与农家肥经充分混合堆制后使用。5.2.2施肥在生长季节培肥的基础上,以施基肥为主,秋季施入,每66 6.7m2施入1000kg~1500kg充分腐熟的有机农家肥。采用沟施,在行间挖条状沟; 5.3水分管理 5.3.1补水时期一是萌芽到开花期,当土壤湿度过低时是,适量补水。 5.3.2补水方法以采用滴灌法为宜。水质在符合GB5084规定的基础上,应加强有机杨梅生产周边水质的监控,以免由于水质受污染而影

黄芪的栽培与管理

黄芪的栽培与管理 黄芪可分为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但其性味功能相差无几.该品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能。 黄芪可分为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但其性味功能相差无几.该品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能。常用于气嘘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痛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糖尿病等症。在我国该品已有二千多年的用药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随着该品在食用领域里的不断拓宽,销量逐年增加。据相关资料载明:该品年销量可达15000-20000吨,出口为6000-9000吨。实为大宗常用中药材,但因前几年生产过剩,价落低谷,生产萎缩。现在该品的社会库存已消耗过半,价格已开始从谷底向上爬行。今年种植黄芪到明后两年正赶上好行情,产新下来收益可观。为此,下面介绍该品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为种植该品的药农创收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黄芪适宜栽种的区域 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长习性和相适宜的环境,做为中药材的黄芪当然也不例外。如果超越它适宜的生境,将会出现严重的死苗现象,即使在有些地区能够生存下来,但其性味可能发生变异,失去了地道性不能药用,只能当柴烧。为此根据我国上千年的种植史料记载及现代科研证明:黄芪可在黄河以北的内蒙、宁夏、甘肃、新疆及华北、东北地区栽种。因此江南各省市均不宜栽种。 二、备好种子

该品因多年失种和少种,籽种库存量自然量小,加之多数药农已看好该品种的前景,购买力度大,价格相应居高,而且伪劣种籽也将混入市场,因此希望广大药农首先要选好优质高产种子,以防因发芽率低或无发芽率遭受不应有的损失。优质种子的标准应该是:肾形,黑褐色或棕褐色,种体饱满并具有光泽。否则就是劣质种子不可购入。三、播种前种子处理 黄芪的种子皮坚且厚,不易发芽,为了提高其发芽率,促使其尽快发芽,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1.浸种。将种子浸泡于50℃左右的温水,并不断的搅动,约25-28小时后将种子出水,包入湿布内,并保持其湿润待芽稍露即可播种。2.可用碾米机撞去其外种皮,且忌不可损坏种子,此法用的得当,可使种子提高发芽率达80%以上。四、播前应做的准备 播前应选好地块,该品因根入地深,须选肥沃的沙质土壤,并深翻至30-50厘米,同时施农家肥,每亩不得少与4000-50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并加适量的钾肥,随即整平地,顺好畦。若育苗,则先作好苗床,一般苗床宽应为1.3-1.5米为宜。床下应提前施足底肥。 五、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各有优势 1、直播,一般在春季4-5月将处理好的种子播下,播后15-17天即可出苗,行距40厘米较为适宜。待苗稍大时可去弱留壮进行间苗,定株距应为10-15厘米之间。以防因苗密集影响黄芪根系发粗深扎,此法优点是黄芪根长少杈,但需种子量大。2.育苗法则是将处理好的种子在春季撒播苗床内,然后覆1.5-2厘米的细土,播后半月可

刺梨的栽培技术

刺梨的栽培技术 分春播和秋播。刺梨种子无明显的休眠期,秋季种子成熟后立即播种,其发芽率及出苗率可达90%以上。秋播,9月上、中旬果实成 熟后采种,立即播人苗床,10月中、下旬出苗。第二年3月移栽苗圃,年底可出圃。但在冬季严寒地区需要覆盖塑料薄膜防冻。春播 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宜,4月上旬出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 栽到苗圃。播种前一天将种子放人50℃-60℃的温水中浸种12小时 -24小时,取出后洗净播种,可提早5天发芽,提高发芽率。 刺梨的枝条易产生不定根,根易形成不定芽,可采用扦插、分株和压条等繁殖育苗。 (1)扦插繁殖 刺梨扦插,春、夏、秋均可进行(以秋插为例)。 做床。选背风稍阴、土壤肥沃、有浇水条件的沙壤土做床,深翻,施底肥,耙干,做宽1米、长度不限的插床,浇足水后待扦插。 剪插条。从已经结果的优良母树上剪取已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条,剪成长10厘米-15厘米的插条,下剪成马耳形,扦插深度为插条的 2/3,株行距10厘米×25厘米,斜插于苗床上,插完后在苗床上扣 一方形塑料拱棚,并开通风口,上冻后及时将通风口封闭,待第二 年春插穗萌芽时浇一次水,逐渐打开通风口,30天左右撤去薄膜, 秋季即可成苗出圃。 (2)压条繁殖 刺梨采用各种压条方法都易获得良好的效果,水平压条成苗率高,除所压枝条的先端数芽之外,压入土中的每一节都能发根生枝成苗,如为了保持一定的母株数量可用株丛外围枝水平压条,春季压条, 秋季即可切离起苗,一母株可得20株左右的苗。 (3)组织培养

1982年高相福等开始对刺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并 在当年培育出第一批刺梨组培苗。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选用优良单株上的茎尖进行培养。将采集来的茎尖,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去掉大叶片,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3分钟—5分钟;或用 酒精浸泡半分钟再用漂白粉饱和上清液浸泡6分钟一10分钟,用无 菌水冲洗3次—5次,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剪去药液接触过的伤口,保留茎尖0.5厘米—1厘米,插入装在三角瓶内经高压灭菌的MS培 养基上培养。在温度25±3℃、湿度60%一80%、光照强度2000勒 克斯—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0±2小时的培养室条件下培养。 (4)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是(每升含量):硝酸钾1250毫克,硫酸铵67 毫克,硫酸镁125毫克,磷酸二氢钾75毫克,氯化钙44毫克,硫 酸锌86毫克,硫酸锰22.3毫克,硼酸6.2毫克,氯化钾0.83毫克,氧化钼酸钠0.25毫克,硫酸铜0.025毫克,氯化钴0.025毫克,硫 酸铁13.9毫克,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8.65毫克,盐酸硫胺素10毫克,盐酸吡哆素1毫克,烟酸1毫克,肌醇25毫克,另加适量的萘 乙酸或吲哚乙酸,将pH调至5.8,用0.9%的琼脂固化,装入100毫 升的三角瓶中,每瓶培养液35毫升左右,用0.8千克/平方厘米高 压灭菌20分钟待用。 茎尖插到培养基中培养18±4天开始生根,试管苗的根为1条—14条,成放射状分布,开始为白色,后逐渐老化变黄,变褐,最后 变为灰褐色。生根后的茎尖,成为一株完整的试管苗。当试管苗高1.5厘米—3厘米,根长至1.5厘米以上,尚未老化变色前需进行第 一次移栽。此次移栽是把适合移栽的试管苗假植到装有珍珠岩粉的 小钵内,立即浇水后把小钵移入塑料小拱棚内假植5天—6天。然 后再把珍珠岩粉小钵内的组培苗移栽到装有腐植土的小钵内,浇透水,置于塑料小拱棚内,此为第二次移栽。 经过二次移栽的苗,在小拱棚内培育10天左右,即可去掉小拱棚,处于露地条件,此时要注意小钵的水分管理,上午要浇水,晴 天阳光过强要用遮阳网。去掉小拱棚后经1个月左右,组培苗就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