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填空(每空1分,共1O分)

1.文学的双重性质指文学具有(1)与(2)双重性质。

【答案】审美、意识形态

【解析】文学的双重性质,即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性质。其具有复杂性,即在文学的双重性质中,审美性质总是直接的和突出的,而意识形态性则是间接的和隐蔽的,文学正是在直接的审美风貌中显现间接的意识形态性质。

2.文学创造材料虽是精神现象,但其来源只能有一个:(3)。

【答案】社会生活

【解析】社会生活是人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中结成的现实关系和全部活动的总和,也就是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文学创造的客体,离开了这个客体,就没有文学创造。

3.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指文学是一种(4)。

【答案】意识形态

【解析】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具体形态多种多样,简要地说,就有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

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等。

4.从文学作品的本文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可把本文分为三个层面,即(5)、(6)、(7)。

【答案】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解析】本文层次是在西方本文层次论启发之下,立足于中国古典本文层次论建立的结构之学。它从文学作品的本文共性入手,由表及里地把本文分为言、象、意三个层次,即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5.精神分析学的文学和艺术批评,其理论基石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8)创立的精神分析学。

【答案】弗洛伊德

【解析】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作品充分体现了现代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此外,还有表现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流派,甚至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同样受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6.《元曲选》的编选者是明代的(9),在当时“汤沈之争”的论战中,他比较支持

(10)的观点。

【答案】臧懋循;沈璟

【解析】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他们之间,在戏曲创作及其有关理论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甚至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后人称之为“汤沈之争”。因为汤显祖籍属临川,沈璟乃吴江人氏,各自拥有一批遵奉者,所以戏曲史上又名之为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臧懋循是《元曲选》的编选者,同时也是沈璟格律论、本色论的鼓吹者和推行者。他将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反复删改,使之合乎音律。

二、概念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复调

答:复调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2.情感把握

答: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

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3.隐喻

答:隐喻是一种比喻,即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它是从希腊词语中借来的,原意是“用其他的方式言说”,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修辞手法。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诗歌特别是现代以来的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重要特点,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把相互之间似乎缺乏联系的词句结合在一起,新批评家一般也称其为隐喻。

4.诗有别材

答:诗有别材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诗学观点。《沧浪诗话·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别材就是指诗歌创作者的对于诗歌创作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才能,这种才能不是文字、议论和才学的能力,而更主要的体现在“妙悟”上。严羽以“别材”说反对宋诗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不良倾向。

5.诗话

答:诗话是对诗歌及诗人、流派等有关问题进行评论、考索、订正的一类著述。最早得

名于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早期诗话多记录诗人轶事,或以资闲谈。随着理论批评的开展,诗话体制亦渐趋严正,笔记特点淡化而理论色彩加强,往往要言不烦,短小精悍,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批评的基本样式。

三、指出以下两段话的出处并解释其含义(每题15分,共30分)

1.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答:(1)出处

这段话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的《知音》篇。

(2)含义

刘勰指出要判断一篇作品的优劣,应先从六个方面进行考察。“将阅文情,先标六观”,是说要了解文情,先得从六观入手。

①一观位体,考察作品所采取的是什么体制;

②二观置辞,考察作品如何运用辞采;

③三观通变,考察作品的因革,即向前代作品继承了什么,又创造了什么;

④四观奇正,考察作品在奇与正两种表现方法上的表现,即如何“执正以驭奇”的问题;

⑤五观事义,考察作品如何“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的问题;

⑥六观宫商,考察作品的声律。

以上六观,位体、通变、事义属于作品内容,置辞、奇正、宫商属于作品形式。只有从内容到形式做全面考虑,这六个方面都布置得恰到好处,才属于好的文章。

2.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

答:(1)出处

这段话出自李渔的《闲情偶寄》。

(2)含义

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作传奇的初心,只为“一人一事”而作。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主题是通过具体的题材来体现的,要通过剧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来展示。

“立主脑”就是要求戏剧创作必须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和体现这个中心思想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而其他的人物和事件则是围绕着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而展开的。这体现“作者立言本意”的“一人一事”集中反映了剧本的主要矛盾和冲突。一部戏剧作品必须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主要矛盾冲突,必须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不能头绪太多太复杂。一部戏剧一般应该只有一个主要的矛盾冲突,其他次要矛盾冲突要为突出主要矛盾冲突服务,不能喧宾夺主,因此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物和事件。

四、简答题(每题1O分,共30分)

1.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话语,它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什么区别?

答:文学话语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功能变体,它是文学家提炼加工后、藉以集中传达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