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

谈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创造能力

躬家庄初级中学梁学斋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中阅读教学是“重头戏”,耗时最多,费力最大,文本意义的隐喻性、不确定性也为我们留下了创新阅读的空间。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阅读教学中有下面一些体会和尝试。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潜能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具有独创和革新精神,那他就必须承担犯错误的风险。无论是对问题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还是保持一种松驰的沉思态度,这并不意味着他把错误看得无关紧要,而是说他把错误看做一种纠正错误原有假设或结论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同样重要的是,教师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

②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是在宽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要营造这一氛围,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处于自由发展、生动活泼之中。对学生的古怪问题或别出心裁的想法,要公开表示支持、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一良好的教学氛围,将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二)实行民主、开放的教学手段。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把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变为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对象的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爱因斯坦语)。促进学生和谐、全面、迅速的成长。

(三)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因素,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应当努力挖掘语言的情感因素,语言应在准确、生动、鲜明、幽默的教学中做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让学生忘情其中,欲罢不能。其情感与教师融会贯通,使语文教学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爱国斯坦语)。令他兴奋,令他回味,令他永远珍藏,以致激发抑之不灭的兴趣,产生神圣的好奇心和惊人的创造力。

二、变换角度,开拓创新思维。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就不能用传统的方式给作品下结论,不能以单一的定向思维的方式把观点灌输给学生。要鼓励学生换角度、多方向、多途径思辨问题,读出自己的理解,拥有自己的看法,避免千人一面,使知识成为僵死的东西。语文学习要尊重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尊重学生的发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言之有理,有不同的见解又何妨?

“横看成岭侧成峰”,另辟蹊径,才会有独特见解,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学能所得。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中有一段描写私塾中师生读书的场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子书,真是人声鼎沸,学生乱读一气,还有人却做起了游戏……”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学生大都会说出诸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艰深,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换个角度谈谈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有答:读书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答:不同的孩子读不同的书,因材施教。还有的学生答:不加限制的自由读书是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一种手段等等。学生的创新潜能被唤发,理解水平一下提高了,思维得到拓展。

在阅读教学中变换角度提出读写内容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爱莲说》之后,指导学生写作时提出:咏莲?写菊?为什么不选择滋养莲荷的淤泥呢?学生的创新潜能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三、联系比较,培养创新意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阅读教学中联系比较的形式很多。从比较项目的数量和内容的主次来分,有宏观和微观的比较;从题材以及内容和形式来分,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等。现行的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主题篇列单元课文,即便是同一单元的课文或文体、或构思、或题材、或手法都会存在着可比较的相同点、差异点。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正反经验、纵横关系等沟通组织起来,促使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看问题,将认识引向深入,在思维的纵横碰撞中获得深刻的、创造性的阅读体验。

阅读教学中的联系比较主要有两种方法:1、求同阅读法。在阅读探究文本时,将精读文本(即阅读学习的文章材料)和参读文本(即用以比照的文章材料)在形“异”的表面下作相互比较,探究他们在内容、形式上的相同之处,这种异中求同的阅读方法可以扩展阅读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激发创见。2、求异阅读法。这是将精读文本和参读文本比较阅读时,在形“同”的基础上,注重辨析两者之间的不同点,着眼于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异处,这样同中辨异的比较阅读能更具体、更细微地理解文本特点,也极能萌发创新意识。如教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将它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渭城曲》放在一起比较赏析情感特点,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积极思考讨论,得出想法:皆为送别诗,皆抒送别情,皆表达与友人的深厚友谊,但是前一首却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高远的意趣,后两首“惟见长江天际流”“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不舍之中不免流露伤感。这样阅读学习的方式势必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质疑释难,点燃创造之花。

质疑是开启思维的钥匙,也是点燃创造之花的催化剂。著名科学波普尔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从各种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思维的火花,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观察眼下的语文课堂,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合作有序,似乎完全达到或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但冷静地思考不难发现,这些课堂往往是形式上注重“新”,实质上依然“旧”。整个课堂没有学生质疑,学生也不敢质疑。即使有学生质疑也是浮在表面,缺少创新思维。阅读教学还是教文本和学文本,学生依旧成了“知”而不是“智”的贮存器。

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矛盾,创造一种“愤悱”的心理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疑窦丛生;创设问题情境,投石起浪,激起认知冲突。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就经常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字、词、句、段、篇进行质疑问难。有时巧妙设置疑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经历“质疑——议疑——释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激情,锻炼学生的释疑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教师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并引导他们辨析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寻求更正的途径。学生纠错的过程,正是释疑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

五、猜测想象,插上创造翅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象参加,科学的发现、艺术的创造就难以进行。因此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在阅读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的翅膀,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启发学生去猜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特级教师魏书生就主张课堂中用猜测去解决不会的问题。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完全可以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想想,大胆猜猜。许多好作品,其结尾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回味的空间。如在教学《故乡》后引导学生提出一连串的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二十年后的水生宏儿相遇了,会是怎样的情景?改革开放后闰土家发生怎样的变化了?2009年8月8日闰土、迅哥相遇在奥运会场中……学生仿佛插上了创新的翅膀,纷纷大胆提出问题,课堂变成了可以翱翔的天空。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己,在阅读中有独到的见解,在阅读中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从而增强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如鲁迅《故乡》一文中,对杨二嫂形象的分析,有的学生提出不仅要看到她市侩可鄙的一面,也要看到她可怜的一面,杨二嫂变成了人们眼中的一个玩物,一个招牌,丢失的是灵魂与自尊 。这种深入内心的见解虽有点偏颇,但也是学生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不是一种创造思维吗?

阅读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大胆地猜测想象,甚至异想天开,以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六、、读读写写结结合合,,培培养养创创造造能能力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中有感,读中有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阅读理解,寻求答案,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让学生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给学生一个“海阔凭鱼跃”的创作海洋。

写作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反映,更是阅读能力的延伸。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摇篮,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学生作文往往因无米之炊而无从下笔,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把阅读的课堂变成创作的天地。教师若能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写作内容,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隆中对》和《出师表》后,设计多个作文训练内容培养学生创作才能:想象文《假如没有诸葛亮》;人物评析《我心中的诸葛亮》;读后感《这是一扇窗户》;改编文《刘备三请诸葛亮》……进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评《三国演义》中最具个性的几个人物,学生对《三国演义》中的颇具个性的几个人物特感兴趣,创造能力一下子爆发出来,学生仿佛走进了“三国”的世界,视野打开,思路拓宽,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样读写结合,从课内到课外,一课多得,学生创造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作为语文教师 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因素、情感因素、创新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精神,在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调动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积极参与,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运用置换、组合、交汇、迁移的创造原理,完成汲取、质疑、发现、验证的创造过程,惟有这样才能真正在阅读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