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评析_袁晓玲

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评析_袁晓玲

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评析_袁晓玲
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评析_袁晓玲

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评析

The review of global city.s competitive researching process

袁晓玲P YUAN Xiaoling杨万平P YANG Wanping李娜LI Na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城市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城市竞争力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当今国内外城市竞争力模型的现状,并对国内城市竞争力模型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模型;综述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knowledge-dri ven economy and s wift and violent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ci t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 ment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and the competi tion among the ci ties is becoming fiercer. Therefore,urban competi tiveness becomes the hot research subject studi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T his article detailed expounds the study situati on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model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 t.It also evaluates domestic study si tuation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 model.

=Keyw ords>Urban competi tiveness; Model;Summary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已

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21

世纪注定是一个全球竞争的世

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

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城市之间竞

争力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如

何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已成为理论

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世界银行

和世界议会于2000年5月在华

盛顿市举办了/城市竞争力全球

会议0,2000年新加坡全球经济

地理大会也以城市竞争力为重要

议题。国内学术界也开始重视城

市竞争力的研究,并引起各级政

府的广泛关注。

1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

基础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源于竞争

力的研究。竞争力内涵随着经济

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具有多

角度、多层次的含义。竞争力的

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类:

1.1成本优势理论

其代表者有亚当#斯密在其

5国富论6中提出的基于资源禀赋

而建立起来的绝对成本优势、大

卫#李嘉图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提

出的比较优势原理、马歇尔的集

聚优势理论、俄林从产品的投入

要素价格差异的角度提出的要素

禀赋理论、海默等学者通过对海

外投资企业的研究提出的所有权

理论。

1.2体制优势理论

主要是以世界经济论坛和瑞

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观点

为代表。他们认为,竞争力是指

一国的企业或企业家以比国内外

的竞争者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

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

与劳务的能力,认为竞争力是指

一个国家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

衡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

的能力。这些观点主要是从现代

市场竞争的基本体制性因素)))

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制、公

共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

民素质、服务水平等进行的综合

评判。

1.3创新优势理论

以熊#彼特理论为基础的技

术创新理论认为竞争力优势主要

是以技术组织的不断更新为依

托;以波特为代表的系统性竞争

力优势理论认为竞争力不仅在于

技术创新,更在于国内各方面经

济资源和要素分工协作的体系

化;以道格拉斯#诺斯为代表的制

度创新竞争力优势理论,认为竞

争力在于通过制度创新营造促进

97

=文章编号>1006-3862(2006)03-0097-05城市竞争力

技术进步和发挥经济潜力的环境,强调竞争力优势是制度安排的产物。

1.4新贸易理论

林德指出产品的国内需求数量及其增长速度对产品的出口潜力有决定性作用。保罗#克鲁格曼等人用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解释了发达国家之间和产业内贸易,认为国际竞争力是对自由贸易的威胁。

2国外城市竞争力理论进展

国外城市竞争力研究集中于上世纪90年代。从研究城市竞争力的地域分布来看,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集中在北美、欧洲及亚太地区。其中以北美、欧洲尤为突出。城市竞争力不是一个能直接衡量的特征变量,评价城市竞争力需要构建一定的模型。如何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是城市竞争力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北美,美国城市竞争力及其相关研究比较深入。

2.1彼得教授的多变量模型研究

美国的彼得教授对这个问题做了开拓性的探索。他认为城市竞争力没有直接被测量分析的性质,只能通过它投下的影子来估计其质和量。提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是显示性框架和解释性框架的结合。在显示性框架之中,他选取一个小型变量系来反映一个城市的竞争力,表示为:

城市竞争力=(v制造业增加值,v商品零售额,v商业服务收入)

在解释性框架中,他参考了现代增长理论,将决定因素分为两类:经济决定要素与战略决定要素。选择了一套解释竞争力的变量,表示为:

城市竞争力(UC)=f(经济因素,战略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区位+经济结构+城市环境

战略因素=政府效率+城市战略+公私部门合作+制度灵活性

彼得教授强调,在评估城市竞争力时,指标的选择至关重要,并且对城市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加以区分是评价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他用多变量把抽象的竞争力显示成具体的可比较的竞争力,是对城市竞争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其关于城市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分析在一些方面是深刻、精细、充满真知灼见的。但是这些论述总起来说还比较零散、孤立和不全面。关于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更多要素有哪些,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决定机制是什么,还需要深入研究。由于技术和数据资料的限制,他选择的多指标模型只能显示城市竞争力的一些侧面而非全部。

2.2丹尼斯教授的模型

美国丹尼斯教授研究了大都市地区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模型:

C=f(U,N,T,F)

(C代表大都市地区的国际竞争力,U指支撑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商业活动的当地城市环境,N 指影响大都市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因素,T是指对国际贸易条约的依附程度,F是指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以上方面分别设计指标体系加以表现。其中N大量使用世界经济论坛关于国家竞争力的指标及数据,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将其综合起来,在比较样本都市地区的竞争力时,丹尼斯将相关数据代入其模型,从而得出样本大都市地区的竞争力得分和排名。丹尼斯教授的成果对于研究城市竞争力非常有指导和参考等实用价值。但丹尼斯还没有讨论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基础问题。

2.3Douglas Webster的模型

Douglas Webster认为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重要起来,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能够生产和销售比其他城市更好的产品的能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的竞争力由国家政治的稳定程度所决定。评价竞争力的4个因素是经济结构、区域禀赋、人力资源和制度环境。Douglas Webster城市竞争力模型的突出点在于提出了国家政策和人力资源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目前要想量化这些重要的因素确实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套用此模型也是不稳妥的,尤其是对其中一些极为重要却是难以量化的因素未能提出有效的测度方法,降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但其中制度环境和人力资源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可以成为城市竞争力模型中组成要素的一部分。

2.4Rejia Linnamaa的/城市经营0模型

Rejia Linnamaa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有

98

城市竞争力袁晓玲等: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评析

意识地发展城市的核心竞争优势。认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主要有6个要素决定。它们是基础设施、企业、人力资源、生活环境的质量、制度和政策网络、网络中的成员。Linnalnaa城市竞争力模型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政治管理变化的推动下,网络管理越来越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要素。但是此模型的影响要素仍是不完善的。该模型所主张的六要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关系为其他人的城市竞争力模型的构造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参考。

2.5Iain Begg的/迷宫0模型

Iain Begg综合了有关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价方式,将城市竞争资本和潜在竞争结果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城市竞争力。它通过提出一个复杂的/迷宫0来说明城市绩效的/投入0和/产出0的关系,将城市竞争力的显性要素和决定要素的分析结合了起来。他的城市竞争力模型以城市经济运行为基础,以城市生产能力为外在表现,以生活质量为目标,并加入四个要素而形成的。它分析了城市经济行为与公司、企业运作的紧密关系,并提出竞争力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但仅从城市经济运行来体现城市竞争优势并不全面。

2.6波特教授的/产业竞争力0理论模型

波特教授声称他关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次级经济存在(区域和城市),指出:/竞争力在国家水平上仅仅有意义的概念是国家的生产率0推及到城市:一个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的生产率。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创造财富、提高收入的能力。波特的模型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产业竞争力也必然是区域或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之一。但是不能就此把波特的模型简单移植到城市竞争力模型之中,因为一个城市毕竟不同于一个国家,城市竞争力除了产业以外还受其他一些较为重要或独特因素的影响。

随着欧盟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竞争力研究成为欧洲关注的焦点。欧盟有关机构已经完成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的研究,正着手欧洲城市竞争力的评价工作。

纵观国内外学者在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管存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但仍能看出在某些方面达成一定共识:1国家和城市的竞争力均是关于财富(或价值)及其增长的竞争,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o评价城市竞争力的模型必须建立在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上,不能随意抽取指标进行组合;?城市竞争力不同于过去的综合实力评价,其中存在一些无法精确测量但确实构成城市竞争力优势的一些不可舍弃的重要因素,如城市知名度,城市影响力等,目前多采用调查问卷和专家评定方式获得。

3我国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竞争力都明显偏低,城市竞争力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吸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具体到能切实指导国内城市实践的成果尚需一个积累的过程。

国内学者大致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一是借用波特国家竞争力的/钻石模型0,或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家竞争力模型,把其用到对城市竞争力的分析上;二是从企业产业竞争力的角度间接地分析城市竞争力,即把城市竞争力作为影响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微观经济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型:

3.1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城市价值链模型0

2002年该机构在哈佛大学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家竞争力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和实证分析,提出城市价值链模型,它的核心是指标体系,其实质是建立高度区域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机制和运行模式。它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由城市实力、城市能力、城市活力、城市潜力和城市魅力五个子系统构成,共设置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140个,包括统计指标和调查指标两大类。该系统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分析和数据处理相统一的动态分析方法,通过城市竞争力数据决策模型,进行排序比较、问题分析、战略选择和预测研究,最终建立中国城市竞争力方案。该理论是目前国内最新的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是国内对城市竟争力研究的又一成果。但这一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之间很难建立直接的联系,所以动态模型的有效性有待于长期的实践检验。

3.2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的/弓弦0模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倪鹏飞博士提出城市竞争力的弓弦模型,即中国城市竞争力(箭)=F (硬竞争力、软竞争力),硬竞争力(弓)=人才竞争力

99

袁晓玲等: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评析城市竞争力

+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区位竞争力+设施竞争力+聚集力+环境竞争力;软竞争力(弦)=秩序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文化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开放竞争力。弓弦模型将城市竞争力的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性指标,另一类是解释性指标。但该模型是以城市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的,从本质上说该理论是沿袭、发展了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在具体应用中,该指标体系存在软指标难以量化和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

3.3上海社科院的理论模型

上海社科院在2001年对中国十个最具代表性城市首次进行比较研究。该项研究从总量、质量、流量三个一级指标出发,下设14个二级指标和79个三级指标,通过定量分析10个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集聚和扩散功能的强弱,来体现每个城市的综合实力。但研究中采用的主观赋权法使得评价整体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且指标的收集存在一定难度。

3.4宁越敏和唐礼智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宁越敏教授和唐礼智博士在批判性继承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和波特国家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竞争力模型。认为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科技实力是构成城市竞争力模型的核心因素,同时受金融环境、政府作用、基础设施、国民素质、对外对内开放程度、城市环境质量等基础和环境因素的支撑,构建了39个具体的城市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但是,该模型从未经过实践检验。

3.5石亿邵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石亿邵教授在批判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后,依据规范的统计资料,选取城市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市场发展状况和效益、人才及科技水平、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政府管理水平7个方面共29个指标或生成统计指标,组成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该研究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计量分析,对中国35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状况进行了比较。该研究论证严密,简便易行,但指标设置方面仍有待完善。

3.6其他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的理论模型

郝寿义等人选择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人才及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21个指标组成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北京等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许康宁从城市竞争力的城市规模、城市素质、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等环境要素、经济实力、资本与市场、国际化程度、产业结构、创新与成本等经济要素、市场化程度和政府管理等体制要素出发,组建了69个具体指标的城市竞争力测度体系。

于涛方等人将城市竞争力看作是城市竞争资本和竞争过程的统一。竞争资本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本,竞争过程是指城市的城市资本创造增加值的过程,城市竞争资本积累与竞争过程密切相关。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有城市管治、创新和学习、贸易环境、制度和政策。

从上分析可见,目前尚无一种统一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无论是借助波特的国家竞争理论和竞争模型,还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国家竞争模型,以及自创模型研究城市竞争力问题,很难说已有成熟的理论模型。即便在国际上关于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的研究也存在众多争论。

4中外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比较

4.1研究起步的时间不同

国外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而我国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研究晚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有对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的研究。

4.2研究的方法不同

国际上关于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的研究,强调必须建立一个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不能随意抽取指标进行组合。从国内关于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研究的现状看,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科学、实用、统一、完整的评价系统。

4.3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国外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均是以国家竞争力为直接研究对象,探讨的是世界各国的国家竞争力的排序评价,其研究核心是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较少涉及到与城市或区域有紧密联系的宏观要素。

国内的城市竞争力主要是以城市整体竞争力为研究核心,提出了全国各地区竞争力的排序评价,所选取研究对象,较少地涉及到与城市有紧密联系的中观层面要素,如城市群、城市链、城市联盟。

另外,城市竞争力比较的关键还在于城市创新能力。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源泉和动力,根据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家约#阿#熊彼得的定义,创业精神是企业通过新的组合和创造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

100

城市竞争力袁晓玲等: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评析

而城市的创新是通过城市空间形态、资源禀赋、各种经济与非经济因素、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的创新来增强城市自身的竞争力,进而提升城市整体的竞争力。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灵魂。在一个全球竞争激烈的时代,最有价值的是创新。传统的城市发展主要是根据资源、设备、资本和国家分工要求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但城市的快速发展及综合效益的显著提高,必须依赖城市的比较竞争优势的扩散,城市比较竞争优势又必须依靠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只有通过城市技术和制度创新,才能不断开拓新市场,为城市发展营造新机遇与新动力。信息经济时代不只比谁能创新,还要比谁能更快地创新,最快创新的城市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创新是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平台。在信息经济时代,城市不仅要参与国内竞争,而且要参与国际竞争,这两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城市竞争力状况。城市创新的实质,就是在城市发展的诸要素竞争力提高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整合,强化城市发展诸多因素的综合竞争力,并将这种竞争力优势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可见,创新是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基石。v

=参考文献>

[1]于涛方,国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国外城市规划,2004,

(1):28-34.

[2]王勇,杨新海,国内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综述[J],苏州科技学

院学报,2004,(1):62-66.

[3]胡永红,张沛,我国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现状评析与创新思考

[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1):104-108.

[4]王爱君,城市竞争力的微观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1):51

-53.[5]于涛方,李那,论城市竞争的空间效应[J],规划师,2003,(9):34

-36.

[6]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与基础设施关系的实证综述[J],中国

工业经济,2002,(5):62)69.

[7]黄旭成,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理论浅析[J],福建地理,2001,(2):

20-23.

[8]宁越敏,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J],现代城市

研究,2001,(3):19-22.

[9]连玉明主编,中国城市蓝皮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

社,2003,98-139.

[10]尹继佐主编,城市综合竞争力:2001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28-315.

[11]石亿邵,顾萌菁,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理论与评价方法探析

[J],规划师,2001,(3):86-89.

[12]郝寿义,有关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几个问题[J],开放导报,2001,

(4):5-7.

[13]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1推销:让中国城市沸腾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7-72.

[14]Kresl,P.The De termi nants of Urban Competitiveness,in Kresl,P.

and Gappert,G.(eds)North American Ci ti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 es,Urban Affairs Annual Review.1995:45-68.

[15]Markku Sotarauta and Reija Linnamaaa.Urban Competi tiveness and

M anagement of Urban Policy Network:Some Reflection Tampere and Oul u.Paper presented i n Conference Citi es at the Millennium,17.12 -19.12.1998,London,England.

作者简介:袁晓玲(1964-)陕西周至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万平(1973-)陕西户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

金融学院研究生,工程师。

李娜,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6-03-25

中国科协2006年学术年会开始学术征文活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定于2006年9月15-20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按照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0的工作方针和/大科普、综合交叉性、为举办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0的年会定位,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搭建学术交流活动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本次年会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0为会议主题,围绕自主创新、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等方面内容设立14个专题分会场。其中/分90分会场主题为/人居环境与科学生活0,下设单元会场/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0由中国城科会牵头组织。

本次中国城科会以/人居环境与宜居城市0为主题,主要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角度探讨我国宜居城市的内涵及实践。将从学术征文中挑选部分论文参与分会场主题发言交流。目前征文活动已全面展开,征文通知已下发,关于会议的第一轮通知将会稍后发出,希各地城科会积极参与本次学术年会交流活动。

101

袁晓玲等:中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评析城市竞争力

动态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7-8924(2007)04-0091-05专题综述 动态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李晓波,胡保安,顾 平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介绍动态膜分离技术的概念,着重讨论影响动态膜分离性能的相关因素以及动态膜 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指出动态膜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尚需深入研究. 关键词:动态膜;污水处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膜分离技术是当今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5],然而,膜污染及膜组件昂贵的价格是阻碍膜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动态膜分离技术采用大孔径材料制作膜组件,降低了膜组件的造价;同时,已有研究表明,动态膜的渗透性能更佳、抗污染能力显著提高[6-8].因此,动态膜作为一项新型的特殊膜分离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研究者的关注[9-13]. 1 动态膜分离技术 动态膜作为一种分离技术,包含动态膜的载体 及动态膜分离层本身.动态膜的载体指用来承载动态膜的大孔径材料,一般价格低廉、易得,常见的有不锈钢丝网、普通筛网、工业滤布、筛绢等多孔材料和一些高分子材料,如烧结聚氯乙烯管等.动态膜分离层是动态膜分离技术的主体,指依附于动态膜载体之上、执行分离功能的滤饼层或污泥层.它是通过错流过滤或死端过滤的方式将某种固体或胶体微粒沉淀在载体表面上形成的.用于形成动态膜的粒子种类较多,有粘土类矿物、粉状活性炭(PAC )、ZrO 2、MnO 2、聚乙烯醇(PVA )等,也可用被处理的废液中的某种物质作为成膜物质沉淀在载体上形成动态膜,如自生生物动态膜的成膜物质为污水中的活性污泥.目前国内外关于动态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影响动态膜分离性能的因素及操作参数的优化方面. 2 影响动态膜分离性能的因素 2.1 pH 的影响 p H 对ZrO 2动态膜和MnO 2动态膜的影响较为 明显,这是由于MnO 2动态膜和大多数ZrO 2动态膜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来生成膜粒子的. ZrO 2粒子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提高含Zr 4+溶液,如无水ZrCl 4的水溶液的p H 来形成[14], 另一种是将ZrOCl 2加入到硫酸溶液中而形成[15].Zr 的水合氧化物在不同p H 下的特性不同,其粒子大小也不同.p H 较低时所生成的粒子粒径较小,随着p H 升高,粒径也逐渐升高.由于小颗粒需要更长的时间堵塞载体的孔隙,所以形成动态膜所需的时间也更长.Altman 等[16]的研究表明,动态膜的形成时间从p H 为3.5时的120min 减少到p H 为6时的45min ;Rumyantsev 等[16]的研究结果则分别是100min 和小于45min.蛋白质的截留率与p H 的关系不是很明显,p H 为3.5、5和6时形成的动态膜的截留率大于p H 为4时的动态膜. MnO 2是KMnO 4的还原产物,其反应式为4KMnO 4+6HCOONa =4MnO 2↓+2K 2CO 3+ 3Na 2CO 3+3H 2O +CO 2↑ 收稿日期:2005-09-06;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01-17 作者简介:李晓波(1970-),男,河南省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 第27卷 第4期膜 科 学 与 技 术 Vol.27 No.4 2007年8月MEMBRAN E SCIENCE AND TECHNOLO GY Aug.2007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部分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新闻素描 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人物新闻 写作特色:人物对话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穿。 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 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 本文特点:精练扼要,气势宏伟。 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上海严寒 短消息 写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

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 新闻述评 写作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人物新闻 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 从邮局看变化 消息 特点: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 写作特色:通过对比事实突出主题。 《从邮局看变化》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至尾几乎都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强烈,很有说服力。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经济学家赶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较早的关于时常经济的报道。 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反映深刻而且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成功的运用动词。 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 由四篇短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实验成功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写作特点:现场感强。 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 特点:题材新颖,内容富有情趣。 背景材料对表现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突出新闻主题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 测试一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 【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 ()答案: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 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 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4、各个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 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 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 正确的研究动机

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 E 爱国主义情操 【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答案: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 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 3、艰苦奋斗的作风 4、清正廉洁的作风 5、严谨细致的作风 6、用于创新的作风 【题型:单选】 [7] “新闻是易碎品”这句话突出强调的是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答案: C A 接近性 B 可读性 C 时效性 D 重要性 【题型:多选】 [8] 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 ) 答案: BE

新型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新型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反渗透、电渗析、纳滤、微滤、超滤、气体分离、渗透汽化和膜反应器等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特点,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膜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膜分离;原理;应用;进展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与传统分离方法(蒸发、萃取或离子交换等)相比,它是在常温下操作,没有相变,最适宜对热敏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浓缩,具有高效、节能,工艺过程简单,投资少,污染小等优点,因而在化工、轻工、电子、医药、纺织、生物工程、环境治理、冶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和特点 1.1纳滤 纳滤膜具有纳米级孔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00,能使溶剂、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通过。纳滤膜的分离机理模型目前的看法主要是空间位阻-孔道模型。与超滤膜相比,纳滤膜有一定的荷电容量;与反渗膜相比,纳滤膜又不是完全无孔的。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余跃等[1]废水进行了去除COD和脱色的研究。结果表明,纳滤技术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色度和COD。 1.2超滤 超滤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100000之间。超滤过程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是压力驱动的筛孔分离过程,是膜表面上的机械截留(筛分)、在膜孔中的停留(阻塞)、在膜表面及膜孔内的吸附三种形式。徐超等[2]在中试中采用浸没式超滤膜代替传统砂滤工艺处理浊度较低的滦河水,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设备费用降低了。 1.3微滤 微滤是发展最早、制备技术最成熟的膜形式之一,孔径在0.05-10μm之间,可以将细菌、微粒、亚微粒、胶团等不溶物除去,滤液纯净,国际上通称为绝对过滤。微滤分离的实质是利用膜的“筛分”作用来进行的。即:比膜孔大的颗粒的机械截留、颗粒间相互作用及颗粒与膜表面的吸附、颗粒间的桥架作用这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4反渗透 反渗透又称逆渗透,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因为它和自然渗透的方向相反,故称反渗透。学界对于反渗透分离机理的解释主要流行以下理论:溶解一扩散模型、优先吸附一毛细孔流理论、氢键理论。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邓宇发明了非加压吸附渗透海水淡化法以来,反渗透用于海水淡化的研究得到了极大发展[3]。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美国芝加哥API工艺公司采用B一9芳香族聚酞胺中空纤维膜组件处理镀镍漂洗水,废水中Niz+的分离率为92%[4]。 1.5电驱动膜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读书笔记(1)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读书笔记(1) -自考串讲笔记 I 新闻作品研究概论部分 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1、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四、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五、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2、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作为社会现实最新反映的新闻作品,其报道内容繁杂多样。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新闻作品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新闻作品研究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对研究新闻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是我们在研究和评析新闻作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给读者阅读新闻作品以正确的引导。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分析、研究新闻作品,就会迷失方向,难以对新闻作品

作出正确恰当的认识和评价。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贵在深刻理解和善于应用。我们在研究新闻作品时,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的采写实践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3、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地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无论是对新闻作品内容的分析,还是对新闻报道表现形式的评判;无论是对记者采写实践的考察,还是对作品社会效果的认识,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新问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者还必须努力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不能迎合别人的意图,随声附和,陷入盲从,不能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以主观框框代替对新闻作品的客观分析。 4、新闻作品的特点? 一、就新闻作品的内容而言:①真实;②新鲜;③迅速及时;④具有重要性。 二、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 ①新闻语言的客观性; ②新闻语言必须简练、通俗、生动,易于群众接受;

分离分析论文资料

膜分离技术与分子蒸馏技术 摘要:分离分析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分离分析方法关乎着实验与生产的成败,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所采用的的分离技术也有所差别,本文主要对膜分离技术和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原理特点应用 前言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已经被国际公认为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一项重大高新生产技术,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医药、食品、化工、环保等各个领域;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伴随着人们对真空状态下气体运动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真空蒸馏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目前,分子蒸馏技术已成为分离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1 膜分离技术 1.1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膜分离是利用具有一定选择透过特性的过虑介质,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多组分混合物进行物理的分离、纯化和富集的过程。膜分离法有许多的种类,虽然各种膜分离过程具有不同的原理和特征,即使用的膜不同,推动力、截流组分不同,适用的对象和要求也不同,但其共同点为过程简单、经济、节能、高效,无两次污染。大多数膜分离过程中物质不发生相变,分离系数较大,操作温度可为常温,可直接放大,可专一配膜等。相对与传统工艺,膜分离具有以下优点:艺简化,一次性投资少,方便维护、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节省资源;运行无相变,不破坏产品结构,分离效率高,提高产品的收率和质量;不需用溶剂或溶剂用量大大减少,因而废水处理也变得更加容易[1]。 1.2 膜分离技术的种类 目前,国内外在制药和医疗上常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

新型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1-04-18 作者简介:陈默(1986—),硕士研究生,从事含能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王建龙,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讯联系人,主要从事含能化合物合成及炸药中间体的制备、 应用及开发。新型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 默,曹端林,李永祥,王建龙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反渗透、 电渗析、纳滤、微滤、超滤、气体分离、渗透汽化和膜反应器等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特点,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膜技术的应用前景。关键词:膜分离;原理;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 (2011)05-0031-03 Research Progress of Membrane Technology CHEN Mo ,CAO Duan -lin ,LI Yong -xiang ,WANG Jian -long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China )Abstract :The membrane extraction technique is a new type extraction technique with high efficiency ,high speed and saving energy.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is applied widely as a new kind of separation technology.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kinds of membrane technologies were introduced ,including electrodialysis ,reverse osmosis ,nanofiltration ,ultrafiltration ,microfiltration ,gas separation ,pervaporation ,membrane reactor.Further more ,the application and current problems of different membrane technologies were extensively summarized.Finally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presented.Key words :membrane separation ;principle ;application ;progress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 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与传统分离方法(蒸发、萃取或离子交换等)相比,它是在常温下操作,没有相变,最适宜对热敏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浓缩,具有高效、节能,工艺过程简单,投资少,污染小等优点,因而在化工、轻工、电子、医药、纺织、生物工程、环境治理、冶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和特点1.1 纳滤 纳滤膜具有纳米级孔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1000,能使溶剂、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通过。纳滤膜的分离机理模型目前的看法主要是空间位阻-孔道模型。与超滤膜相比,纳滤膜有一定的荷电容量;与反渗膜相比,纳滤膜又不是完全无孔的。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 术, 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余跃等[1] 对纳滤技术处理印染废水进行了去除COD 和脱色的研究。结果 表明, 纳滤技术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色度和COD 。Salzgitter Flachstahl 电镀厂采用膜技术处理 镀锌废水, 回收其中的Zn 2+ 和H 2SO 4,其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2]。常江等[3] 在完成用新型纳滤膜处 理模拟含Ni 2+ 废水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电 镀镍漂洗废水的纳滤膜处理及镍和水回收利用的工业试验,为大规模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杨青等[4] 研究报道将DK 型与NF90型纳滤膜组合可适用于治理高浓度、高盐分的吡啉农药废水污染。1.2 超滤 超滤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 100000之间。超滤过程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是压力驱动的筛孔分离过程,是膜表面上的机械截留(筛分)、在膜孔中的停留(阻塞)、在膜表面及膜孔内的吸附三种形式。 徐超等 [5] 在中试中采用浸没式超滤膜代替传 统砂滤工艺处理浊度较低的滦河水,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设备费用降低了。罗涛等[6] 采用混凝沉淀-超滤工艺对微污染原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组合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A. 1945年 B. 1966年 C. 1997年 D. 1949年 2.《京郊出现“科学热”》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 ) A.农民 B.农业教育工作者 C.农村干部 D.农村基层科技人员 3.“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这篇新闻作品是( ) A.《水面下的桥梁》 B.《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C.《水城威尼斯》 D.《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4.《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 ) A.呼和浩特 B.乌鲁木齐 C.拉萨 D.银川 5.《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 ) A.个别访问 B.向当事人提问 C.现场观察 D.电话采访 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 ) A.火箭发射时的情景 B.打捞仪器仓的情景 C.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 D.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 7.《“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A.空军飞行员 B.民航飞机驾驶员 C.跳水运动员 D.工艺美术工作者 8.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 ) A.象征性手法 B.拟人化手法 C.比喻手法 D.夸张手法 9.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写在绢帕上的诗》 C.《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D.《依依惜别的深情》 10.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通讯社是( ) A.法新社 B.美联社 C.共同社 D.路透社 11.“38×365=?”这一算式,反映了张先生对家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它出自( ) A.《祁连山北的旅行》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夜宿车马店》 D.《华阳礁上补给忙》 12.“报纸的主角”通常指( ) A.言论 B.消息 C.图片 D.版面 13.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消息是( )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 B) A.解释性报道B.调查性报道 C. 消息 D.通讯 2.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C) A.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中发现个性 B. 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C. 只要具备了鲜蹰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最 D.新潞作晶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 3.下列关于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合的结构是( A) A.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 C.《美丑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 《取下神像挂地图》 4.在消息《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导语部分,描写美画贸易代表向日本通产大臣赠送竹刀的细节,这样写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B) A. 这是整场谈判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入导语 B.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C. 表明两国谈判代表之闻深厚的私人请谊,展现美日两霞鼹好的合作关系 D. 深化、提炼主题,表明两国闻贸易关系的紧张 5.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 D)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 6.研究新闻作晶,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 A) A.实事求是 B.不断检验 C.去伪存真D.深入批判 7.新闻报道追求“可读性”的主要目的在于( B) A.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入 B.使报道对读者更其感染力 C.使报道的意义更为凸显D. 使报道中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 8.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现场描写等类型 B.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 C. 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随容稻主题 D.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9.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 C) A.《日本签字投降》 B.《火葬——甘地永存》 C. 《英迪拉.甘地》D. 《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0.迅速辨剐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 B) A.理论素养 B.新闻敏感 C. 政治素养D.新闻本源 11.下列作品中,较为大量地运用了历史背景豹是( C) A.《经济学家赶集》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动态与信息 专题报道 生物化工及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新兴高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是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它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先进技术所组成的新技术群。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应用领域是生物医药和农业。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生物化工技术已成为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工技术为生物技术提供了多种高效率的反应器、新型分离介质、工艺控制技术和后处理技术,从而可以促进生物技术不断更新和提高;因而新兴的生物化工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竞争的重要焦点之一。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技术也被称为生物技术的下游加工术,是整个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是决定生物技术成果能否转变为具有实用价值和竞争力的产品的重要因素。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与化学物质的分离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产品大多要求高纯度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因其易受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的破坏而发生变性,因而生化分离过程一般要求在快速、低温、洁净的条件下进行。总之,生物化工产品的分离技术具有一定特殊性。 1 生物化工分离过程的重要性及一般步骤生物化工分离过程是生物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从发酵液或酶反应液中分离生物产品,它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生物产品一般是从杂质含量远远高于产物的悬浮液中进行分离的,而且产品要求纯度较高,只有经过分离加工过程,才可以制得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因此分离是生物化工工业化的必需手段。与此同时,进行生化分离过程十分困难,这是由于产物原料液的含量极低与产物的高纯度要求之间的差异造成的,而且分离的方法复杂,因此,开发新的分离工艺手段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由于生物化工产品不同(如酶或代谢产物),所采用的分离方法也不同。但大多数生物化工分离过程常采用4个分离步骤:1)对发酵液或酶反应液预处理,进行固液分离。在这个步骤中过滤和离心是常用的基本单元操作。在过滤操作中有时为了减少过滤介质的阻力,采用了膜分离技术。但该过程对产物的含量改善作用很小。2)进一步分离。此步骤使产物的含量增加。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吸附、萃取等,如合成ATP 时用颗粒活性炭作吸附剂。3)高度分离。在这个步骤中分离技术对产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典型方法有层析、电泳等。4)精制,先进行结晶析出再干燥即可。合成ATP时,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浓缩,最后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进行减压干燥,可得ATP成品。生物化工过程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如蒸馏、萃取、过滤、结晶、 元操作过程,而另一些则为新近发展的分离技术,如细胞膜破碎技术(包括球磨破碎和化学破碎等)、膜分离、色层分离等。在此着重介绍膜分离技术。 2 膜分离技术概述 膜分离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甚至会导致一次工业革命的高新技术之一,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热点。膜分离作为一种新发展的高新分离技术,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水加工业、医药、环境保护、生物技术、能源工程等领域,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对膜分离技术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对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开始的。从60年代的反渗透技术到90年代的渗透汽化技术,我国的膜分离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国在膜分离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已成功地研制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如无机膜反应分离技术等。 3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优点 膜分离是指用半透膜作为障碍层,借助于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能量、浓度或化学位差的作用下对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提纯。由于半透膜中滤膜孔径大小不同,可以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膜层,而其它组分被保留在混合物中,以达到一定的分离效果。利用膜分离技术来进行分离具有如下优点:膜分离过程装置比较简单,同时操作方 032化 学 试 剂2008年3月

2018年0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对我国通讯文体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正式奠定了通讯文体在报纸上的地位的著名记者是( C ) A.刘少少 B.徐铸成 C.黄远生 D.邵飘萍 2.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郭超人的代表作品是(A) A.《英雄髓上地球之巅》B.《华美窗帷的后面》C.《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D.《谁是最可爱的人》 3.以简洁的文字、简明扼要的方式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文体是(A) A.消息 B.解释性报导 C.评论 D.深度报道 4.《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的作者是(A) A.胡乔木 B.陆定一 C.郭超人 D.范长江 5.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有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的表现手法是(D) A.叙述 B.议论 C.描写 D.说明 6.下列关于新闻重要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 A.新闻的重要性,是由它所蕴含的意义决定的,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 B.重要性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可变因索 C.考察新闻的重要性时,出发点应该是报道者对该事件的理廨和评价 D. 由于新闻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作用不同,因此会导致人们对新闻重要性在认识上的差异 7.关于退缓式导语的说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A.它是第一代导语 B.它是第二代导语 C.它出现于19世纪中期 D.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 8.《祁连山北的旅行》一文的作者是(A) A.范长江 B.邹韬奋 C.邵飘萍 D.埃德加·斯诺 9.下列关于西方新闻文体中的“特稿”,表述不当的是(B) A.特稿是西方新闻写作中的一种特殊文体 B.特稿的主要作用在于迅速、简明地报道最新事实 C.特稿是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 D.在广义上,西方的特稿包括除消息、评论外的所有新闻文体 10.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接近性,是指(C) A.报道刊发的时闻要最大限度地接近于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阅 B.报道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与采访对象尽可能在心理上接近,以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 C.新阚事实与受众在地理上或心理上的距离越接近,新闻价值越大 D.新闻报道的主题要和通过采访收集的事实材料贴近 11.“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今晚在日内瓦以坎特向桥本赠送一把竹刀的戏剧性场面开始“——这条导语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C) A.描写 B.议论 C.设置悬念 D.运用对比 12.《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的报道方式是(C) A.调查性报道 B.解释性报道 C.连续报道 D.补充报道 13. 评析新闻作品时,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体现的是下列哪两种思维方式的辩证统一?(A)A.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 B.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C.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D.发散思维与统摄思维 1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是(B) A.重要性原则 B.党性原则 C.时新性原则 D.专业原则

2018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华盛顿邮报》的“水门事件”报道,其报道形式属于(B) A.解释性报道 B.调查性报道 C. 消息 D.通讯 2.下列关于新闻作品共性与个性的表述,错误的是(C) A.好的新闻作品要善于在所报道的人和事的特殊性中发现个性 B. 表现形式上的求新是求得新闻作品个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C. 只要具备了鲜蹰突出的个性,这篇新闻作品就一定是好作最 D.新潞作晶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 3.下列关于新闻作品中,采用了纵横式结合的结构是(A) A.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B.《醒来,铜陵》C.《美丑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D. 《取下神像挂地图》 4.在消息《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导语部分,描写美画贸易代表向日本通产大臣赠送竹刀的细节,这样写法的主要目的在于(B) A. 这是整场谈判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应写入导语 B.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 C. 表明两国谈判代表之闻深厚的私人请谊,展现美日两霞鼹好的合作关系 D. 深化、提炼主题,表明两国闻贸易关系的紧张 5.下列作品中,以“抗美援朝”志愿军为报道对象的是(D)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生命的支柱》 C.《在烈火中永生》 D.《谁是最可爱的人》 6.研究新闻作晶,所应采取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A) A.实事求是 B.不断检验 C.去伪存真 D.深入批判 7.新闻报道追求“可读性”的主要目的在于(B) A.使报道的主题更加深入 B.使报道对读者更其感染力 C.使报道的意义更为凸显 D. 使报道中的专业知识更加通俗 8.下列关于描写手法,表述不正确的是(B) A.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现场描写等类型 B.描写的作用在于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及结果 C. 好的描写可以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随容稻主题 D.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可以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9.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C) A.《日本签字投降》 B.《火葬——甘地永存》 C. 《英迪拉.甘地》 D. 《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0.迅速辨剐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能力,被称为(B) A.理论素养 B.新闻敏感 C. 政治素养 D.新闻本源 11.下列作品中,较为大量地运用了历史背景豹是(C) A.《经济学家赶集》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2.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B) A.生动 B.真实 C.简洁 D.深入 13.按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屠次趣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这种消您结构模式被称作(D) A.时间顺序结构 B. 悬念式结构 C.并列式结构 D.倒金字塔结构 14.“载若主副食和淡水昀拖船一离码头,永天糯连的商中画海风超浪涌,拖船像一叶小舟被大海随意撼上浪尖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文献名称

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组员:吴佳曦、张雯辉、郭志新、李耀睿、刘汉飞、王伦、张振斌膜分离技术在近20年发展迅速,其应用已从早期的脱盐发展到化工、轻工、石油、冶金、电子、纺织、食品、医药等工业废水、废气的处理,原材料及产品的回收与分离和生产高纯水等,是适应当代新产业发展的重要高新技术。膜分离技术不但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正在成为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 膜分离是借助于膜,在某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流体中各组分对膜的渗透速率的差别而实现组分分离的过程。目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电渗析(Electrodialysis,ED)、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UF)、纳滤(Nanofiltration,UF)和液膜分离等。 膜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能耗低、无相变、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分离产物易于回收、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是现代分离技术中一种效率较高的分离手段。 在环境过程中膜分离技术以其独特的作用而被广泛用于水的净化与纯化过程中。下面分类介绍一下膜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1 电渗析技术研究现状(刘汉飞) 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渗透性(与膜电荷相反的离子透过膜,相同的离子则被膜截留),使溶液中的离子作定向移动以达到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它可使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浓缩、淡化、精制和提纯。电渗析技术普遍应用于食品生化行业以及废水处理。下面分类对这几方面的应用现状做一介绍。 1.1 电渗透技术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利用电渗析技术对酱油进行脱盐处理,可以制得低盐酱油并基本保持酱油原有风味,但要损失一部分作为酱油指标的氨基酸态氮和有机酸等有效成分,从而将酱油的含盐量降低。但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导,刘贤杰等采用电渗析技术进行了酱油脱盐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原酱油食盐含量19.4%,经电渗析处理后,酱油含量降至约9%,食盐以外的有效成分也有一些被除去,比较明显的是作为酱油品质指标的氨基酸态氮,有约8%的损失。酱油风味大致不变,证明了电渗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 【题型:简答】 [1] 简析《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的报道角度。 答:这篇新闻从介绍一本新书的角度,反映了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学教研组的医务工作者们,把自己的失误公之于众,勇于自我批评,敢于坚持真理.愿把自己临床工作中的教训作为别人的“前车之鉴”的高尚的思想品德。新闻中用具体事实作了说明。这就从一个新的侧面有力地显示了我国科技人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新面貌、新成就。因此.这篇新闻看起来似乎是报道一本新书出版.但实际上却不是一般的出版消息,它既有思想深度,又角度新颖。 【题型:简答】 [2] 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4、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5、将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题型:简答】 [3]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答: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 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 3、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有时还要不怕危险与牺牲; 4、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恪守职业道德,坚决反对搞有偿新闻; 5、严谨细致的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防差错; 6、勇于创新的作风,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新闻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方式与形式,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新闻作品。 【题型:简答】 [4] 简述如何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答: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新闻工作每个环节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研究新闻作品,当然也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实际出发。 4、要做到实事求是,研究者还要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题型:论述】 [5] 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的专业素养。 答: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1)熟悉新闻学基础理论; (2)熟悉和掌握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并力求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 (3)较强的新闻敏感; (4)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 (5)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题型:论述】

《生物产品分离分析技术》教学大纲

《生物产品分离分析技术》教学大纲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Bioproducts 课程编码:27A11417 学分: 4.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64 其中讲课:32 实验:32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推荐教材:顾觉奋主编,《分离纯化工艺原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1. 欧阳平凯编著,《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严希康主编,《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 俞俊棠主编,《新生物工艺学(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俊玲主编,《生物产品分离分析技术实验》,济南大学出版社,2016。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对分离过程的特殊要求,掌握生物物质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工业操控方式与操控因素及其适用性。培养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分析解决试验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可能遇到的根本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较好地运用各种分离技术来设计合理的提取、精制的工艺路线,并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对分离过程的特殊要求,掌握生物物质的分离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工业操控方式与操控因素及其适用性。培养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分析解决试验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可能遇到的根本问题的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地位,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以及生物分离过程的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准确理解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难点:正确理解生物分离过程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的区别,准确理解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 1.生物分离工程的历史及应用;2.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建议学时:4

中外新闻佳作评析

中外新闻佳作评析: 1、新闻作品研究的基本原则:①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多读上面文件,多分析研究上面的政策)②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要用过去的方法去分析现代的作品,要有客 观的心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④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⑤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察。 2、如何做到导向正确:①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整个报道要属实,细节要真实,概括性的也要真实)②保持新闻的新鲜性(新鲜就能让人耳目一新,先声 夺人)③新闻要具有重要性(只有重要的新闻才能对人有引导性,新闻要跟人的重要性连在一起) 3、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①感性和理性:感性会陷入比较肤浅、片面、局限的认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是理性的。在新闻赏析中要做到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A、两者相 互依赖,用感性的方式去体会,称有感性才能上升到理性。B、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理性的得来又通过感性。C、同时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唯理论二是经验论。②个性与共性:要善于从新闻作品中人和事的特殊性中发现个性。个性包括:A、人物性格和事件的特殊性(思想特性和行为特征)B、从表现形式的新颖性中发现个性C、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找个性。共性需要个性来表现,共性具有隐藏性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新闻报道的共性原则:A、要符合新闻报道的一般原则,真实、准确、迅速、及时B、要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特点(如意义重大、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敏锐能发现新闻具有共同性。)怎样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突出个性,没有个性不生动形不成特色,同时又要注意共性,没共性作品就失去了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要做到个性和共性的统一。③新闻作品的主客观性的问题:客观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主要体现:规律性、实在性。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主观性是指从人的个体体验、自我意识出发对事物进行辩论分析等思维活动,主观性的因素有个人立场、观点、感情取向、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新闻作品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思维创作活动,新闻作品是创作的结果,要求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作品要做到主客观统一。怎样做到主客观统一?A、坚持新闻作品第一性,研究者的理解和评介是第二性的B、对作品的评介要客观、中立、公正,不要人为的拔高或贬低,更不能出现谩骂等极端情况C、客观第一,主观服从依赖客观,观察要仔细全面,避免片面极端看问题,分析和描述来暗示提醒让读者自己下结论,客观性要显,主观性要隐。 4、怎样分析新闻主题?(内容分析)①正确和深刻: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是否正确和深刻。②鲜明和集中:不能模糊、分散③表现角度:要把主题和新闻作品选择 的联系起来研究④新闻主题蕴含在事实之中。 5、形式分析:①体裁:是消息、通讯还是特写等②具体分析:A、选用材料(直接引语、间接引语)B、看新闻结构(倒金字塔使用比较多、并列式、悬念式、时间顺序)C、 看表现手法(描写、叙述、说明、对比、议论、抒情)D、新闻语言的分析:新闻作品的语言要求:准确严谨、恰如其分,不能夸张和缩小,鲜明生动、具体明快,不能枯燥乏味,简练明白、通俗易懂,不要艰深涩拗。 6、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①单篇综合分析:主要突出作品特色②多篇综合分析:把不同的新闻作品放到一起研究分析。几种方式:A、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分析比较B、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分析C、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D、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7、新闻作品的思维方式(选择恰当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立体思维、宏观思维(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经历)、求异思维、个性。 8、创造性思维的定义: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提出新见解新闻的进取性,它充分体现人类思维本身的能动性。 9、立体思维:又叫空间思维,是对认识对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索,来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和动态。 10、宏观思维:是指思维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思索。 11、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路径思考问题的方法。 12、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①分析前题条件:分析前先要对作品进行认真地阅读,把握作品的体裁、内容和形式,从局部到整体对作品有透彻的认识和理解。② 内容的分析:重点是新闻主题的分析。新闻主题的定义:即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它是新闻作品内容的核心,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13、分析是否符合新闻选材的原则:①适当——围绕主题,说明主题②详略——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繁简适度③典型——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14、外国新闻作品常见形式:消息、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特稿。 15、消息是最大量、最常用的一种报道方式,狭义的新闻就是消息也称电讯,西方将消息分为硬消息和软消息。硬消息指时效性比较强比较重要的消息报道。软消息指时效性 较弱,重要性不足但趣味性强的报道,如社会类、消息类、娱乐类报道。消息结构:倒金字塔、并列式、悬念式、时间顺序式。 16、特稿:广义指除消息和评论外所有文章,国内指狭义上的意思指通讯文体。结构突出、悬念性、故事性强,特点是将情节文字的可读性同主题的严肃性相结合,技巧性强, 例子:《彩票公司枪杀案》。 17、解释性报道:西方传统客观报道发展到20世纪初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它是在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础上,重点回答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 何发展的一种报道形式,是一种背景式新闻,要求完整清晰的交待必要的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实质、影响及发展动向。 18、构成解释性报道的五类事实:①历史性事实②环境性事实③简历性事实④数据性事实⑤反映性事实。 19、调查性报道:又称揭露性报道,是一种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系统深入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分为:单相揭丑式、综合分析式(揭露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 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 20、外国新闻作品的写作特点:(外国新闻专业主义的操作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众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 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 21、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①客观性指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的客观反映事实,报道新闻。②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不仅要达到部分真实 或细节真实而且要达到整体真实。③独立性: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仅限于服务政策或经济利益,所以新闻媒介的运作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沉浮或接受除行业规范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22、自由性: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 23、新闻操作主义在实践操作上表现:①注意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近读者与新闻之间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②重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提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③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④注重进行式报道,及时将新闻报道出去,对读者关心的事件还采用后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提示其 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⑤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表现力(篇幅短小精悍,长短句交替进行,用词简炼准确,烘托描绘)。 24、表明接近性常用手法:①点明事实与受众的利害关系②按受众最容易接受的原则来写作。 25、背景材料类别:历史、地理、人物、社会、知识、社会背景。 26、外国新闻作品研究的方法和要求:①尊重各自的立场②尊重不同的设计观③尊重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④尤其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要特别注意。 27、研究者的素养:①政治素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政治敏感培养,对党性原则的思考要遵从要促进。②理论素养:包括政策理论、专业理论③专业素 养:专业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素养,要有新闻敏感,要有新闻采写实践体验,要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④知识素养:即是杂家又是专家⑤道德素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敬业、忠于事实、追求真理、不怕吃苦、严谨细致、廉洁自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28、比较《别了,不列颠尼亚》和《中英关系进入平稳发展新时期》这两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共同:语言严谨简炼,用词谨慎,情感都很克制。不同:前文以描写见长,现场 描写和历史背景结合,通过对比,表现民族自豪感,其强烈的感情都被隐藏在了场景和事件中和具有象征意味的选材中。后文,以议论见长,观点和结论中蕴含着态度,但态度本身是有保留和争议的。 29、《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这是一篇散文气息浓郁的好新闻。它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突破了追悼会消息的老框框。追悼会的消息往往容易写的呆板、 落套。这篇消息却不同凡响,令人耳目一新,镜头式的导语,自然巧妙地交代了新闻诸要素,而且有情有景使人宛如亲临现场,不由地受到感染。记者巧妙地选用了一幅气魄雄健、笔势轩昂的挽联,生动地概括了金山同志战斗的一生。引用的悼词和讲话十分精当,有代表性。这篇消息既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与要求,又因情立体,随物赋行,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 30、《白色皇冠拖伤者,众出租车追》全文采用了“不完全倒金字塔”结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经,事件的发展进程为纬,纵横交织而又有条不紊地将事件初发时的简况公之 于众。从题材上看,“张金柱案”经报道后,引起全国新闻界的关注,可见好题材是写“好新闻”的一半。再说时效,这是典型的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的例子,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再次是记者实处落笔,情上做文章,炼字炼词。 31、《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这是一篇现场目击式报道。记者选择了读者最关心的镜头,从导语到结尾都在围绕墨索里尼的尸体做文章,就连标题也突出了“尸”字。记者 观察的目光很集中,而且描写非常细腻。尸体躺的位置、和哪些尸体在一起,尸体的模样,子弹穿过的位置、衣着、神态,以及围观者的情绪、行动、神态等等,都交待的非常具体、清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篇幅不长,容量很大,充分显示了记者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32、《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通过典型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无比深切的悲痛。这条新闻很重要的特点是善于抓住感人的镜头来打动读者。同时为 本文的主题,即预计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痛,埋下伏笔。细节描写同人物的性别、身分、年龄等是相符的,从而报道更可信,更生动。记者强烈的时间观念,值得学习。 33、《大平夫人看望“欢欢”》这是一则关于中日关系的外事新闻。记者抓取现场活动瞬间情景,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表现得十分传神而细腻。导语直引了大平夫人富有 人情味的话语,其后的叙述完全由此展开,无论是引用大平夫人和卓琳的对话,还是描写“欢欢”的出来与转身,都注意了体现人情趣味。采用拟人化手法,把呆板、单调的事实,写得真实、动人、亲切,而且激发了读者对熊猫“欢欢”喜爱之情。本人重视现场描写、现场对话,少过程叙述的写作特点,值得借鉴。 34、《天哪黑鬼子竟在学校里头》1957年9月,美国南方阿肯色州小石城种族主义分子阻止黑人入校与白人学生同窗读书,挑起了一系列骚乱,这不是当时震惊全美国的“小 石城事件”。记者莫林前往采访,当时当机立断,立即躲进一个电话间,从那里边观察现场情况,边用电话向编辑部口述新闻。这是一篇“观察性报道”,记者向一个高明的摄影师,不仅“拍摄”了现场的全景,而且有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特写镜头”,使读者随着事态的发展如身临其境。同时,记者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外貌、服饰、说话的口气、性格化的动作等等,简洁又细致地刻画出来。 35、《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第二次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波兰领土设立的杀人工厂。记者没有泛泛报道这座杀人工厂,而是选择了几个触目惊心的镜头, 通过参观者和记者的感受,控诉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读者犹如来到了这座人间地狱。记者在这篇通讯里采用了这种反衬的手法,强化了效果。开头和结尾均以阳光明媚的和平景色,来衬托集中营的阴森恐怖。这篇报道一反西方记者“纯客观”的叙事手法,带着鲜明的倾向性,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的罪行。特别是描述了参观者的种种反应,来表达正常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不能忍受的恐怖与愤怒。作者深含的寓意和鲜明的倾向性,那就是: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36、《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问》法拉奇以访问世界风云人物而著名。她的成功,绝非偶然,她每次进行访问前,都要经过充分的准备,从来不匆忙上阵。因而她在采访 时就能根据事先掌握的采访对象的性格、特点来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常常是出奇制胜。采访邓小平是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而邓小平本人却忘了自己的生日,所以就缩短了距离,访问气氛在谈笑中轻松地展开了。谈话问题包括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介,对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看法等,这在当时都是热闹的话题。因为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能掌握访问的脉搏,一张一弛,浅入深出,运用自如,时时把握问题的关键,取得了成功。 37、《世界最佳急诊室》这篇特写结构新颖,写法灵活,可读性强,作者采用双线条、多层次的写作形式,一方面介绍“猛烈创伤中心”的全面情况和背景材料,一方面着重 描写一次抢救工作的详细过程。两条线交叉并行,互为说明。开头一段,用创办人考莱医生的谈话,说明他们工作的特点和主要任务。然后,以关系到人的生命的“黄金小时”为线索,开始展现抢救一位因车祸受伤而性命垂危的妇女的紧张场面。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特写更有广度和深度。结尾独具匠心,一个抢救工作还没结束,另一个抢救又马上要开始。他们的文章,形式越来越灵活,各种文体的常规被突破,不断有所创新,以适应读者越来越高的要求。 38、《日本签字投降》美国著名记者霍墨 ·比加特采写的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日本签字投降》是一篇精彩的现场特写,它将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的历史瞬间,永远地 凝固在全世界人民的记忆里,也将侵略者的无耻下场永远地冷冻在历史的轨迹中。它的成功在于用精彩的写作功力完美地表达了精彩的主题。报道写出了逼真的现场感,从写作思路上看,作者从眼睛所看到的写到人们心里可能想到的:比如看到的是日本外相重光葵“拖着木质假腿走到铺着粗尼台布的桌子旁”,想到的是“日军战俘营中的暴行”,历史的厚重感就在这自然的联想中体现出来了。对几个主要人物的介绍,作者在坚持客观平实的叙述风格时,也采用了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整体思路。此文很好地遵循了新闻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通篇都是客观叙述,没有一处直接发表评论;但作者并非没有观点,而是运用了各种手法,很灵巧地“寓观点于事实”中。明确地表现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