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懂得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

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2.领会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般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认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

史任务及其关系,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阵的历史,掌握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及失败的根本原因。

二、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2.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1.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 军事侵略

2. 政治控制

3. 经济掠夺

4. 文化渗透

(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2. 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

(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度对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2.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2.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1.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2. 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识记)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

·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每当旧王朝被因社会主要矛盾激化而引发的农民战争摧毁之后,新的封建王朝便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等措施,产生过诸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等“盛世”。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王朝的任何改良措施,便再也难以挽救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

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有以下几个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但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在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发

展和社会稳定,但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

*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为“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它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主、明教化。儒家思想还与道教、佛教,以及其

他思想相融合,共同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这一社会结构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封建秩序的规范,但后来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桎梏。

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

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律性”,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其表现有五个方面:

*经济上: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极端困苦。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营私舞弊、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喑。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政治、经济、军事这三个方面是以前各个封建朝代所共有的,后面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是新增的。)

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综合运用)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美国、法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的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

产,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地掠夺土地与财务、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世界各地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革命之后,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其沦为列强所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与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在所难免,战争不可免。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识记)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与俄国先后又签订了《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两国签订《中法新约》。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识记)

*1894年11月,日本制造的旅顺大屠杀,连续4天杀了中国居民约2万人。

*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仅在庄王府一处,就杀害义和团团民和平民1700多人。

*1900年,俄国在入侵东北时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数千中国居民遇难。

3.通商口岸(识记)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个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有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改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

*1860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陆路方面,发放伊犁和喀什噶尔为商埠。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识记)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题,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

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行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新城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个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后来,外国列强

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一种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5.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领会)

*控制内政:驻华公使(团)是清政府的太上皇。

*操纵外交:外交讹诈,“干涉还辽”。

*领事裁判权:中英《五口通商口岸》中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侨适用。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其权为在华一切美国人适用。

*把持海关:英国人赫德任海关税务司40余年。

*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1870年天津教案,屠杀中国民众。袁世凯镇压义和团等。

*扶植收买代理人: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议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的全面投靠外国列强,支持袁世凯,扶植各派军阀等。

6.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领会)

*军事和政治侵略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利益,最大的利益是经济利益。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所开的“五口”,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再开十口岸,《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掠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中国丧失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作用。

*对华倾销商品:排挤并打击了中国民主产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

*对华资本输出: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开始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使资本输出合法化了,压制了中国本就脆弱的民族资本。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1)对中国近代工业进行垄断;

(2)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作为担保的盐税、关税从此控制于列强之手。

(3)设立银行,控制并垄断中国金融。

(4)控制中国交通运输业。

(5)严重破坏中国农业经济,低价收购农副产品,倾销商品,利用“剪刀差”渔利,

导致近代经济落后,人民贫困。

7.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领会)

*以传教和传播西学为名为外国列强制造舆论。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较早的外文期刊有《中国丛报》和《北华捷报》(后改名《字林西报》)。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英国人李提摩太把“争取中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作为办会的指导思想,其发行的《万国公报》除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外,还竭力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为外国列强侵华进行辩护。

*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污蔑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叶,帝国主义者炮制所谓的“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鼓吹中国人一旦觉醒并认识到自己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

8.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简单运用)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特点: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上层规模较大,力量较厚,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

力联系紧密;中下层企业规模较小,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联系较小,

矛盾较大。

(2)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一定条件

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为力量薄弱,与外国

资本主义和、国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斗争中缺乏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9.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简单运用)

*来源上的特点: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当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

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2)虽然人数少,但相对集中,从地区上讲主要集中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

等大城市,从行业上讲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

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3)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传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

于结成工农联盟。

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1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合运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都出现过这种情况。

(2)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

(3)当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期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综合运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者的区别:·前者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着重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

着重解决生产力问题。

*二者的联系:·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改变买办的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两大历史任务完成之时,,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识记)

*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与英国侵略者开展激烈战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发侵略武装斗争。

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识记)

*1867年,美国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峤(今恒春)登陆时被击毙,侵略军被打败。1874年,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部侵入台湾琅峤,遭到高山族人民迎头痛击。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人民闻知割台消息后,表示与台湾共存亡。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吴汤兴、徐骧等指挥的台湾义军与吴彭年、杨泗洪指挥的黑旗军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等地与日军激战,许多人牺牲。从1895年6月10日,台湾军民对抗日军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3.2万多人。

3.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识记)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后:·1841年2月,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842年6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

·1842年7月,江南副都统海龄(满族)在镇江战死疆场;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9年6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守军沉着应战,击沉、击伤军舰多艘,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

*中法战争期间:1884年,法舰攻基隆、犯淡水,都被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刘铭传的守军击退。1885年初,法舰炮轰浙江镇海炮台,也被击退。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和当地民众在镇南关(今友谊关)取得

关键性胜利,完全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史称镇南关大捷。

*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以身殉国。

4. 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识记)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抵御外国侵略以外,还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1839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诉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

5.严复与“救亡”口号(识记)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口号。从此,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

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他大声疾呼,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

*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要发奋自救。

*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6.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领会)

*19世纪70至9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度,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争夺殖民地的狂潮,也开始了瓜分中国、灭亡中国的罪恶阴谋。

*19世纪70至90年代,帝国列强开始蚕食中国的边疆地区:

·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侵入云南;

·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各国在中国控制地域或说势力范围)·英国:长江流域、香港、西藏;

·法国:云南、广西、广东;

·俄国:东北、新疆等;(俄国是最大的占便宜者,先后4个条约占我国155万平方公里领土)

·德国:山东;

·日本:福建;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

*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并未实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瓜分中国,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是外国列强的共同图谋,但是彼此之间又有许多矛盾、冲突,甚至可能爆发战争。因此,列强经过协商,暂缓瓜分中国,保全清政府,以使其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实行“以华制华”。

(2)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在义和团法帝爱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打击了侵略者,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这一点连侵略者也承认。

7.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简单运用)

*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

8.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综合运用)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思开始觉醒。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维。

*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道路。

思考题

1.外国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的?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么样的灾难?

2.怎样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3.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反侵略斗争的?

4.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