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7将心比心--二次教学设计

7将心比心--二次教学设计

7 将心比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让学生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体会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难点】

深入课文,理解“将心比心”一词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说说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有两句孟子的名言想跟大家分享。

PPT出示孟子的两句名言: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你们知道这两句名言的意思吗?

3.不知道,没关系。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两句名言的意思分别是: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对待其他人的长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别人的孩子。一个懂得爱人的人,人们永远会爱他;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人们也会永远尊重他。这两句名言都在告诫我们做人要学会“将心比心”。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用生动的故事再一次诠释了两千多年前古人的教诲。(板书:将心比心) [设计意图] 由孟子的名言导入,让学生既对“将心比心”这个词语有了初步的理解,又积累了相关的名言,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构建

一、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前导语,找一找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学生读课前导语)

PPT出示学习目标:

(1)读文,了解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2)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画出相关语句。

(3)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学习任务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生字新词可以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3、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旁边做批注,可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这些略读课文前的导语,引领学生直接抓住主要问题阅读文本。这样,既省事又省时,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汇报交流,理解重点语句。

(一)理解“实习”,品析“密密的汗珠”。

1.师:我们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请看:(出示PPT: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找一找相关语句,好好体会体会。)

2.师:我想问一下,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对待别人的,这个“别人”指的是谁呢?

3.师:这是一位怎样的护士?除了年轻之外,她还是一位怎样的护士?

4.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5.师:同学们,在护士前加了“实习”二字,有什么区别吗?(实习护士,是指还没有毕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工作能力、没有正式入职的护士。)

6.师:刚参加工作说明了什么?(工作还不熟练,容易出错,容易紧张。)

7.师:文中的这位护士也有这样的表现吗?从哪儿可以看出?(①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了青包。②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

8.师:“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说明了什么?(说明护士很紧张。)

9.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抓住“实习”这个词来学习,我相信,你们还能抓住更多的词语来学习。接下来,请快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母亲是怎样对待年轻的实习护士的?

(二)体会句子:

PPT出示: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1.师:同学们,你们找到表现母亲是怎样对待年轻的实习护士的语句了吗?(指一名学生读一读找到的语句——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2.师:我发现这句话你读得很轻,为什么?(因为这儿写的是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

3.师:同学们,母亲为什么要轻轻地对护士说?(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一时想不出来,再做下面的引导。)

4.师:若一时想不出来,我们可以试着从反面来体会。请同学们接着老师读(教师大声地):只见母亲大声地对护士说——(学生大声接读:不要紧,再来一次!)

5.师:这样读好吗?(不好。)

6.师:为什么?(这样好吓人。本来护士就很紧张了。这样大声,会让她更紧张。)

7.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人越紧张就会越做不好事。如果母亲这样大声说,只会让(学生:护士更紧张,更打不好针。)

8.师:可见,我们说话的语气多么重要!所以,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指名有感情地朗读,齐读。)

9.师:同学们,母亲的这句话包含着什么?(生齐答:鼓励。)

(三)体会句子:

PPT出示: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

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师:这句话描写了母亲的什么?(眼神。)

2.师:怎样的眼神?(平静的眼神。)

3.师:“平静的眼神”中又包含着什么?(原谅、大度、宽容。)

4.师:说得真好,宽容。母亲为什么能宽容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实习护士呢?你们还找到了哪个句子?

(四)体会句子:

PPT出示: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师:母亲看着这位年轻的实习护士,自然地想起了谁?(自己的女儿。)

2.师:母亲希望(生接读: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师:这实际上表达了母亲对年轻的实习护士紧张出错行为的(生:理解)。

4.师:是啊,在面对年轻的实习护士时,母亲的心中装的就是这三个词:宽容、鼓励、理解。

(五)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体会母亲的宽容、鼓励和理解。

[设计意图] 此环节抓住“母亲是怎样对待年轻的实习护士的”这个核心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自读自悟,找到相关语句。然后,抓住“轻轻地、平静的眼神”等关键词语全班交流体会,让学生从读中理解、感悟,并从中受到母亲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读写结合,体会“将心比心”。

PPT出示下面三句话:

(1)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2)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生读)

2.师:这三句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

3.师:这个句子为什么让你最感动?

4.母亲的话使我们非常感动。那你知道作者听了母亲的话后是什么感觉

吗?(温暖与幸福。)

5.师: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

6.师:原本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她会激动地想些什么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在课文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7.师:是呀,母亲的话语,不仅温暖了作者的心,同时也感动了我们每一位同学。那是因为母亲对待别人的女儿就像对待(生接:自己的女儿一样。)

8.师:在这篇课文中,感动我们的除了这位母亲之外,还有另一个人。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当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完成下面这个句子。

PPT出示:

阿姨对待,就像。

9.师:母亲对待别人的女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阿姨对待别人的母亲就

像对待自己的母亲。这就叫做——将心比心!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令人感

动的话。(生齐读)

[设计意图] 此环节根据学生之前所学的进行学法迁移。

五、品读尾段,达到情感升华。

1.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PPT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

齐读)

PPT出示: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

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师:阿姨面对奶奶、母亲面对护士,她们将心比心。如果你读懂了阿姨、母

亲的话,你们肯定也会这么说——“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

3.教师相机举“将心比心”的例子为学生引路。

4.师:“将心比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谈一谈你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或者分享一下你身边能体现“将心比心”的例子。(指名交流)

5.师:是啊,同学们,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

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语言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可以让人间充满温暖的简简单单的道理——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我们就会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世界会因为这一份善良、这一份宽容而更加美好。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故事,认识了一些新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又获得了一些新的感悟。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变得丰富起来的。

布置作业

多年以后,当初为母亲扎针的那位护士成了这所医院的护士长,她每当回忆起第一次为患者扎针的场景时,心中总会涌起感激之情。如果你是这位护士,你会对文中的那位患者母亲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吧!

板书设计:

7、将心比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课堂的整体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情感朗读,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在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既促进思维发展,又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的时间。略读课文还应把握“让学生自读自悟”这一特点,每一遍读,都有体会,都有感悟,这样学生就会读书,越读越有兴趣。 母 亲 阿 姨 护 士 奶 奶 宽容 理解 鼓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