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纳,接受。

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

二、正音。

邹(zāu)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三、解释下列实词。

1、邹忌修八尺修:长,此处指身高。

2、形貌昳丽昳丽:光艳美丽

3、朝服衣冠服:穿戴。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哪一个

5、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6、孰视:仔细地看。孰,仔细。

7、私我也私:偏爱。

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实在,的确。

9、今齐地方千里方:方圆。 10、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11、王曰:“善。”善:好,对。 1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13、能谤讥于市朝谤:指责别人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 14、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候,隔些时候。间:间或,偶尔。) 15、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寡人:君王自称) 16、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17、皆以美于徐公以:以为,认为 18、皆朝于齐(朝:朝见,朝拜) 19、徐公何能及君也及:赶上,比得上。19、朝服衣冠,窥镜(窥镜:照镜

子)20、美我者:以……为美,称赞,赞美。认为我美。 21、寝:睡觉。

四、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

五、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六、一词多义

1、修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A皆朝于齐朝拜 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C、朝服衣冠早晨 (zhāo)

3、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 B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七、通假字1、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八、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九、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家里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市集一样。意思是门前和庭院里如同集市。文中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

十、对联

①邹忌设喻讽谏以小见大威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

②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③思君王治乱邹忌推己及人勇纳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

④只知偏信言路窄善于兼听眼界宽

⑤勤思方知言中弊善想才晓智叟不智

十一、文章主旨: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才能富强。

十二:段落大意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十三:问答题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答: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答: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答: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7、“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答: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答:“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10、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1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答: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

1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答: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1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A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B、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

14、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本文记叙了战国时齐国政治家邹忌讽谏齐威王纳谏的故事,说明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15、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

答: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小中确实可以包含着大。比美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作者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16、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

答:相同的是都赞扬了邹忌比徐公美;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的“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所以不得不敷衍地说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比妻的赞美差多了;客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这是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

17、“朝服衣冠,窥镜,问妻”这三个行动表现出邹忌什么样的心态?

答:自觉其美,颇有炫耀之意,

18、“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动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心理?

答:其妻的过分赞美之词和徐公是齐国著称的美男子这一客观事实,使他反而不敢自信,说明他尚有自知之明;于是有“复问其妾,再问来客”等行为.这正是他很想胜过徐公,又怀疑不如徐公的心理.

19.当徐公来时,邹忌当面孰视之,发现不如徐公美,还不甘心,又窥镜自照来比较,更觉得弗如远甚,这表现了邹忌什么样的精神?

答:不肯盲目自信,事必躬亲考察的求实精神.

20、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1、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

答:一.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二。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指出”宫妇左右……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

2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国君必须广泛听取人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革除弊端,振兴国家。

23、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邹忌是什么样的的一个人?

答: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也能够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明。

24、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

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要经常听取他人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错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十四、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答: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答:“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答: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答: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答: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达到“大治”的原因是:首先有邹忌这样的大臣能为国家的命运思考,并巧妙地讽谏君王,指出君王的错误。同时有齐威王虚心纳谏,重赏进谏者,努力改正错误。这样,国家的兴旺就不是难事了。

启示:说话要讲究技巧,看场合、看对象,对于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努力改正。

7、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答: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答: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

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10、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答: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1、《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12、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进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答: (比干劝谏商纣王不要沉湎于酒色而被挖心. 魏征直言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说明,要想劝谏成功,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有敢于进谏的勇气,还需要臣子有高超语言技巧,委婉说理.同时也需要君王有容人之量,采纳正确建议,从谏如流.)

13、文中的邹忌由“比美”之事想到了国君受蒙敝的严重性。生活中的哪些小事也引起过你的思考,你是怎样想的?

答:由洗澡想到思想。心灵上的尘埃,要是不“清洗”,人就会变质。

1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本文的内容对于今天来说有哪些现实意义?

答: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分析问题。直言讽谏。齐王纳谏,能取信于民。

15、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是,你认为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从中我们应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

16、纳谏除弊有何现实意义?答:从领导者来讲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从劝谏者来说要讲究方式方法,用便于接受的语言进行劝谏。

17、谈一谈这个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现在我们仍然提倡纳谏除弊的做法,因为一个国家只有兴利除弊,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民族才能繁荣富强。如果不能听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那么这个国家、民族就面临着灭亡的可能。

18、这篇文章对今天的为官者有什么教育意义?

答:当今的为官者,在赞美声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迷惑;不要只听赞歌,要多听取不同意见,广开言路,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9、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怎样的启迪和教育?

答:在他人的赞美面前,不要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要审慎对待他人的赞美面前,不要被他人所利用。要广开言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

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_0

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2、归纳多义词义项朝、孰、旦、诚、闻。 3、句式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人们也常常思考,“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顺耳不是更有利于被接受被采纳吗?由上面的问题可以知道,古人向君王进谏时,委婉规劝往往比直言规劝的效果好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选自于《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就是邹忌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结果使齐国修明政治,国势强盛的故事。(板书课题)(此导语的设计的意图有三。一是为了激趣,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二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辩证来看待优秀的文化遗产。三是注意与上篇课文《勾践灭吴》的联系) 二、解题 邹忌,战国时齐国人,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赞赏,封为相,后封成侯。 齐威王,田氏,名因齐,一作婴齐。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

邹忌讽齐王纳谏,两个动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是一个兼语句。此课题揭示了课文的内容,即邹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劝告齐威王接受意见、采纳建议。 三、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诵读要求读音准确、断句正确,感情充沛,有节奏感。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课前请人朗读,然后播放录音,还可以请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 2、学生自行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 ①、至少诵读两遍。 ②、借助注释、工具书,完成下列自测题。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形貌昳丽(yì) b、时时而间进(jiàn) c、朝服衣冠(zhāo) d、期年之后(jī) e、皆朝于齐(cháo) B、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汇总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汇总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二、课文翻译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漂亮?”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那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那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的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三、课文说明 本文说明人君纳谏的重要.邹忌原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出于不同的原因,都赞誉他“美于徐公”;由此他悟到国君所受的蒙蔽一定很深。邹忌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巧妙地讽喻齐王除蔽纳谏,果然十分有效;齐威王广开言路,悬赏求谏;改革朝政,使齐国大治,威震诸侯。这种开明的政治措施,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出色刻画了谋臣邹忌的鲜明形象。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娴于辞令。他始终没有向齐王说出“纳谏”二字,而是推己及人,由耐人寻味的生活小事引出深刻的道理,寓说理于叙事之中,言简意赅,发人深思。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曲折生动。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富有戏剧性。它显然出自作者的精心设计,颇类寓言故事。文章的语言含蓄、洗练,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所谓“虽欲言,无可进者”、“战胜于朝廷”等等,都是作者夸张虚构之辞,不可当做史实来看。 四、本文选项自《战国策·齐策一》,这部书是西汉时刘向整理编写的。 五、段意:(一)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的冷静思考。 (二)邹忌入朝讽谏。(三)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 六、重点词语解释: 1、纳:接受。2、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3、昳丽:光艳美丽。4、修:长,这里指身高。5、服:穿戴6、窥镜:照镜子。7、旦日:第二天。 8、孰.视之:同“熟”,仔细。9、美我:认为我美。10、私:偏爱。11、方:方圆。12、宫妇:宫里的妃子。13、蔽:受蒙蔽。14、面刺:当面指责。 15、谤讥:这里是谈论缺点。16、市朝:指公共场合。17、闻:这里是传到的意思。18:时时:有时。19、间:断断续续地。20、期年:一周年。 七:问题汇总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00509

一、【2017年?四川省达州市】 【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19.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齐地方千里 20.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2.【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23.【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答案】 19今齐地/方千里20.C21.(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 22.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分)

25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孰、诚、方、善、间”等。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1. 给加点字注音: 昳.丽( )朝.服衣冠( ) 时时而间. 进( ) 期. 年之后(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⑷王之蔽甚矣 ⑸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作品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 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设喻说理 邹忌 齐王 妻→私→ 宫妇左右 妾→畏→ 朝廷之臣 客→有求→ 四境之内 受蔽 类比推理 受蔽(甚矣) 1.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解析】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 课前预习方案 课堂学习方案 学习目标 第五单元 第25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材分析◇ 本文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诫齐王纳谏,由己及君,以小见大, 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过程中注意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悉心体会邹忌委 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谏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梳理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把握文章讽喻说理、类比推理的写作手法。 4.认识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解,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如朗读比赛、分组讲述等)理解文意,培养其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古代谏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精神,理解古代明君虚心纳谏的博大胸怀,培养 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用委婉劝说、易于他人接受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逐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1)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2)领会臣、君的智慧与胸怀,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必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 二要看谏者进谏的说话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 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他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检测 1.学生介绍《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的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 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一)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 A、君美【甚】。君最美。 B、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C、谤议【于市朝】。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错误)。 2、判断句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美丽的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句)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别的国家。 3、宾语前置句。 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忌不相信自己。 4、省略句 A、与坐谈。(忌)与(之)坐谈。省略代词。 B、问之客曰。问之(于)客曰。省略介词。 5、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大王被蒙蔽很深呀! 6、定语后置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能当面指责寡人过失的群臣吏民,受上等赏赐。(二)词类活用现象 1、朝服衣冠。 朝:名词做状语。在早晨 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面:名词做状语。当面 4、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古今义不同 1、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今,诽谤。 2、窥:古,照;今,偷看。 3、尺:古,一尺=0.23米,今,一尺=0.33米 4、讽:古,委婉的规劝;今,讽刺。 5、寝:古,躺而不睡;今,睡。 (四)通假字

孰视之。孰―――熟(仔细) 巩固练习 一、疏通文意 邹忌修( )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 )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 )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 )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 )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句 式:),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看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更漂亮?”他妻子说:“您比徐公漂亮的多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认为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的相貌)远不如他的。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因为想求助于我。” 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就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嫔和身边的侍卫,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到中等奖赏;在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缺点,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大臣们还偶尔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后,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政治修明,不用出兵,就战胜了敌国。 三、文学常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启示: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齐地方千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 shuò”,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读音:词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二)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文言中一些实词、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道理和表明见解的方法。 [教学重点]文中出现的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本文第二段邹忌以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王纳谏是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课内自读课文一课时可完成。 [教学方法]启发式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过《封神榜》的肯定知道,在殷商时代,有一位大臣比干因进谏国君而被纣王剖心致死,像这样悲惨的结局足以使谏臣望而却步。但是,各朝各代仍有不少智勇双全的忠臣义士,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勇于进谏,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时代游刃有余的生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纳谏除蔽,修明政治的。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邹忌讽齐王纳谏》(着重号内容板书) 二.相关知识介绍 1.解题参照注释⑴明确:邹忌是齐国人名。讽:是讽谏的意思,即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是接受、采纳。谏是臣子向国君提建议。全题合起来就是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采纳臣民的意见。

2.《战国策》初三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作过简介。可参照预习提示内容。 注意: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与前面学的《史纪》(纪传体)、《资治通鉴》(编年体)不同。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齐读全文后自己理解其内容 五.课文重点内容讲解 教师串讲一段,请两名学生串讲两段,在此过程中将重点字、词、句随时讲解并板书。 1.实词 zhāo早晨(名词)私人,自己(代词) 朝cháo朝廷(名词)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cháo朝见(动词)偏爱(动词) 身长,长(形容词)古义是两个词:土地方圆 修修建(动词)地方 整治(动词)今义是一个名词 2.虚词:莫:无定代词,指人。译为“没有谁”。弗:fú,否定副词,译为“不”。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B.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C.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D.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课练作业题(含答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zōu)昳.丽(yǐ)燕.国(yān) B.孰.与(shú) 弗.如(fú) 入朝.(cháo) C.窥.镜(kuī) 期.年(qī) 纳谏.(jiàn) D.间.进(jiān) 旦.日(dàn) 规劝.(quà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旦日 ..,客从外来() (2)暮寝.而思之() (3)皆朝.于齐() (4)皆以.美于徐公() 3.把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朝服衣冠。 (2)徐公来,()孰视之。 (3)客从外来,()与()坐谈。 (4)自以为不如()。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 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7.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一处) (1)吾妻之美我者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10.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本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悉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在当代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另外,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关注生活,推已及人的可贵品质。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是教学重点之一,不宜忽略。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认识邹忌和齐王的人物形象。 4、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向生活学习,关注小事,发展灵感,让生活充满智慧。过程和方法: 1、诵读法(用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文言文教学的特点) 2、合作探究法(你问我答,师生合作共同探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1、体会邹忌设喻说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语言的艺术。 【教学难点】 1、探究故事的现实意义:向生活学习,关注小事,发展灵感,服务社会。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激趣,点击积累 1、同学们,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善于听取忠言的人们,他们的人生往往散发成功的光辉。封建社会,历代君王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但是语言也是魔鬼,有多少策士谋臣怀着一颗忠君爱国的心,向君王冒死进谏,却因不善劝谏而不得善终,比如: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 如何运用语言,提高语言的艺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起来学《邹忌讽齐王纳谏》,

007《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整理笔记、习题(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修:长,这里指身高。昳(yì)丽: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谓:对…说。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窥(kuī)镜:照镜子。孰:谁,哪一个。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一天清晨,邹忌穿戴好衣服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比得上。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而:就,表顺承。复:又。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旦日:明日,第二天。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如。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孰,通“熟”(shú),仔细。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弗如:不如。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寝:躺着。美,认为……美。私:动词,偏爱。畏:害怕。欲:想要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3、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古义:“旦日”的后一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 (5)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古义:躺着。今义:睡觉地方。 4、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在早晨服:穿戴。 (3)私我也:偏爱(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三、阅读探究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8、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9、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总结迁移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语言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唐太宗;曹刿——鲁庄公; 五、中考真题 1、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皆以/美于徐公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直接劝说的方式 7、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部编版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编排在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文教学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利用课文注释,小组内自行疏通文意,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 (2)帮助学生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3)培养爱思考的习惯,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 3、情感目标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进而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的作用。 安排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朗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讲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达到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若干个问题在教学中适时抛出,以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越及时越好。所以我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设置了课堂练习以反馈教学效果。 2、说学法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课前预习,试着去解决老师出示的思考题。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通过表演和抢答的游戏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设计合理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用“三人成虎”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讲完后,我接着补充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魏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申这个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也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在春秋战国时期,君王择友谋士,像庞葱、魏征等,他们主要是为君王出谋划策,但君王是否听劝,得看劝术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季讽齐王纳谏》(板书课题看邹忌是如何劝说齐王,而齐王又是否听了他的建议。(故事内容战国时代,各国相互功伐,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约,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常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说“我不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县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二.重点字词解释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甚:极了。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旦日:明日,第二天。若:如。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私:动词,偏爱畏:害怕 欲:想要寝,躺在床上。朝:朝廷见:拜见。诚:确实。知:知道。 以,动词,以为,认为。于,比。地方:土地方圆。莫:没有人,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蔽,受蒙蔽甚:厉害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让……听到。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进:进言劝谏。时时,不时,有时候。期(jī)年:满一年诚:确实 三.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四.一字多义 (一)之 a.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b.问之(代词,他)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d.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 e.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f.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g.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h.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i.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j.臣之妻私臣(的) k.王之蔽甚矣(不翻译)l.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m.数月之后(无意义) n.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二)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 (zhāo) (三)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四)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五)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六)诚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 二十九、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他)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次日,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他晚上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侍妾和君主左右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使我的耳朵听到,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常常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337~348题。(40分) 第一组题目: 33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课本剧《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档

课本剧《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威王端坐在朝堂之上,太监侍立左右。齐威王端着酒杯边饮酒边对太监说:我说小豹子、小张子,今天我们欣赏啥舞蹈呀,成天看本国美女的轻歌曼舞,我都腻歪了,要不换个刺激的。 小豹子:禀大王,听说西域来了个拉丁美女,住在皇宫附近的悦来客栈,要不我把她找来,为大王来一段拉丁激情舞。 王:哎呦呦,小豹子,你真是寡人的贴心小棉卦儿呀,知道寡人的心思,快快招来,让我们一同高兴一下。 小豹子:遵旨(撒腿跑下,一会就回来了) 小豹子:禀大王,拉丁美女找来了,在殿下候着。 王:哎呦,小豹子,你真是麻溜,火箭速度呀! 小豹子:回大王,这年月机灵点、会事儿点,再有大王您罩着,我保准能火箭般的被提拔。大王,开始吧!王:宣拉丁美女到寡人近前表演。小豹子:宣拉丁美女到台上表演! 拉丁女到台上,音乐起,舞蹈开始了,大王、太监陶醉其中,王:小张子,门口望着,看着皇后,别让她进来。 小张子突然来报:禀报大王,邹忌进见。 齐王:(嘟囔,这邹忌老有事儿,咾打搅我的好事儿,皱眉摇头片刻“哎”,又不得不说)宣他进来。太监:是!宣邹忌进谏(邹忌上) 邹忌:拜见大王。 王:免礼平身。 邹忌:大王,臣有一事要奏,请大王明鉴。 王:爱卿,有事快讲吧! 邹:大王,这虽是我的家事,但我想和大王一同探讨一下。 王:只讲无妨。 邹;谢大王,大王,您觉得我长得美吗? 王:(上下打量邹忌,不解)邹爱卿,你浓眉大眼的、细皮嫩肉的,当然长得漂亮了。 邹:谢大王夸奖,大王,我和城北的美男子徐公比,我们俩谁更漂亮呢? 王:(端详着邹忌,沉思片刻)城北的徐公我见过,齐国的美男子,仙风道骨的当然是徐公更漂亮了!邹: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我的妻子和小妾以及我家的客人,都认为我比徐公美,您知道什么原因吗?王:寡人不知。 邹:大王,不瞒您说,昨晚我思量了半夜,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王:啥子原因,说一说。 邹:我的妻子说我美,因为她偏爱我呀,我的小妾说我美,因为她害怕我呀,我家的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呀!其实,我见了徐公一面,我真的没有徐公长得美。 大王,您觉得我是不是被蒙蔽了呀! 王:是呀,你是被人蒙蔽了。不过你也挺帅的。 邹:大王,其实我觉得,我受的蒙蔽还不如您呢! 王:此话怎讲。 邹:大王,如今齐国有方圆几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您宫中的妃嫔、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如此看来,大王,您受得蒙蔽不是也太深了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