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目录

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

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第一节城镇空间组织

第二节城镇等级规模

第三节城镇职能结构

第二部分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区概况

第三章城区建设现状分析

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土地使用规划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区位分析

泗阳,地处古泗水之阳。位于江苏省北部,在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滨洪泽湖、北邻沭阳县,西南和西部与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接壤。县境东西距50公里,南北距70公里,全县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

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62%。

泗阳地处黄淮平原,南临洪泽湖,京杭大运河、古黄河、六塘河、淮沭河等流域性河道流经县域,河流水系相对完善,为县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主要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功能区要求。县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县境平原广阔,无山脉丘陵,古黄河堤内滩地为河床高漫滩,自西北向东南,横亘于平原之上,成为县境自然河流分水岭。总的地势以黄河故道为脊背形分别向北、向南倾斜,县境大部分地面高程在12~17米之间。穿城、三庄附

近及成子湖东侧有低矮的垄岗。

泗阳位于徐州都市圈边缘地区,周边的核心城市主要有宿迁市、淮安市和徐州市。宿迁,在徐州都市圈中分量较小,徐州都市圈的建立一方面加强了宿迁在区域的地位,但同时也使宿迁的发展面临着来自都市圈内部城市所引发的更大挑战;东陇海线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连云港和徐州的地位,使淮安陷入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中。

因此,泗阳所在区域,其核心城市发展有限,同时,由于行政分割、空间距离等因素,核心城市对其市场和经济影响力相对较弱,属于被边缘化的地区

二、规划说明

泗阳县的现状表明泗阳城镇化水平与市域经济水平基本协调,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双重落后的特点。城镇体系表现出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城镇功能趋同、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征。

因此,泗阳县城镇体系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调整的目标是形成以泗阳县城(众兴镇)为核心、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镇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三、规划指导思想

1、突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发展;

2、握全球化背景,增强城市辐射力;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4、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

5、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动态性和适应性。

四、规划依据

1、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2、《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苏建规(2000)298号)

3、《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2)35号)

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5、《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6、《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7、《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8、《泗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四、规划期限和范围

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6年远期:2016年~2030年

规划范围:泗阳县域、泗阳县城(众兴镇)、城市规划区、。

1、泗阳县域下辖:爱园镇、里仁乡、庄圩乡、穿城镇、张家圩镇、王集

镇、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众兴镇、临河镇、李口镇、卢集镇、新袁镇、高渡镇、裴圩镇此十六个乡镇,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为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2、规划区: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泗阳县城市规划

区范围与县城范围一致。

3、泗阳县城:指众兴镇。

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提高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总量。1.进行资源产权和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加强资源核算与管理;2.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3.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教兴县之路。

2、提高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对策。1.实施促进投资增长的财政、金融及投资的政策措施;2.采取促进国有、民间、外部三类投资主体投资持续增长的对策措施。

3、提高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消费对策。1.加快富民进程,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2.开拓消费信用,发展新的消费方式;3.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挖掘消费潜力;4.增强居民消费信心;5.规范市场秩序降低居民消费道德风险。

4、提高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创新策略。1.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改善企业内部高新技术研发的运作机制;

3.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技术提升工业技术水平。

5、提高泗阳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对策。1.加快构建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体系;2.加快信息化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3.明晰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4.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 6、提高泗阳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战略。1.调整产业结构,兴建基础设施,提高泗阳吸纳外来人口能力;2.组织县城的有序扩张,形成以中心城镇为主,工业园区为辅的组团式结构;3.发展新型乡镇工业,以产业积聚为依托,重点突出、智谋超前、合理布局小城镇;4.发展特色农业、特种养殖,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综合经济。建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高效农业融合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00元;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8:54:38,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3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32%;500万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0亿元以上。

2、工业发展。建成以绿色能源为引导、以“3+4”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0家。

3、服务业发展。建成商贸、物流、旅游、金融、商务、科技等服务齐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0%。

4、城亾市化与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建设现代滨水森林城亾市,启动规划滨湖片区。到2015年,初步建成中心城亾市、中心镇、小城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梯度化城镇体系,城亾市化水平达到50%。

5、科技创新。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县域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1%以上,专利申请量达到120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

6、对外开放。到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亿美元,年均增长32%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年均增长35%。

7、人口资源环境。到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加强土地综合整治,耕地保有面积106万亩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省市调控标准;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超过90;城亾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

8、社会事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社会保障、人口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15年,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幼儿入园率达到98%,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达4%;进一步加快体育馆、游泳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大型文体场馆和小区、城亾市绿地的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城镇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6%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

9、人民生活。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实现五年倍增。到2015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0元,年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三、县域人口控制目标

县域现状总人口96.83万人,近期规划人口108万人

远期规划人口121.5万人。

泗阳县域总人口指标分配表(单位:万人)

地区2010年2015年2030年

县域96.83 108 121.5

县城(众兴

镇)

32.79 37 39.0

爱园镇 5.18 5.8 6.8

王集镇7.24 7.8 8.7

穿城镇 3.76 4.5 5.6

爱萍镇7.28 8.3 8.8

张家圩镇 3.72 4.2 4.9

临河镇 5.36 4.35 3.8

通榆镇 6.2 6.8 7.6

李口镇 5.11 5.4 6.7

高渡镇 3.44 3.6 4.7

新袁镇 4.57 4.8 5.9

裴圩镇 6.02 6.8 7.5

三庄镇 3.91 4.45 5.8

卢集镇 4.05 4.3 5.7

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

一、城镇体系发展总体目标

形成以众兴镇为核心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二、发展战略

县域城镇发展采取“中心极化,择优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效率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非均衡发展为导向,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先导,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扶持培育重点城镇,推动各项制度的创新,加强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城市化的总体水平。

三、城市化途径

一是提高县城镇的建设水平,增强县城经济的辐射能力。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提高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总量。1.进行资源产权和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加强资源核算与管理;2.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3.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教兴县之路。

(二)、提高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投资对策。1.实施促进投资增长的财政、金融及投资的政策措施;2.采取促进国有、民间、外部三类投资主体投资持续增长的对策措施。

(三)、提高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消费对策。1.加快富民进程,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2.开拓消费信用,发展新的消费方式;3.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挖掘消费潜力;4.增强居民消费信心;5.规范市场秩序降低居民消费道德风险。

(四)、提高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创新策略。1.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改善企业内部高新技术研发的运作机制;

3.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技术提升工业技术水平。

(五)、提高泗阳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对策。1.加快构建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体系;2.加快信息化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3.明晰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4.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

(六)、提高泗阳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战略。1.调整产业结构,兴建基础设施,提高泗阳吸纳外来人口能力;2.组织县城的有序扩张,形成以中心城镇为主,工业园区为辅的组团式结构;3.发展新型乡镇工业,以产业积聚为依托,重点突出、智谋超前、合理布局小城镇;4.发展特色农业、特种养殖,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

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实施“5115工程”,完成“两大跨越”。“5115工程”即: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两大跨越”即:超过全国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建设高水平百强县;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2年,打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9年全国平均水平;第二步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百强县,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指标见表1)

一、综合经济。建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高效农业融合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00元;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8:54:38,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3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32%;500万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0亿元以上。

二、工业发展。建成以绿色能源为引导、以“3+4”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0家。

三、服务业发展。建成商贸、物流、旅游、金融、商务、科技等服务齐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0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0%。

四、城亾市化与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建设现代滨水森林城亾市,启动规划滨湖片区。到2015年,初步建成中心城亾市、中心镇、小城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梯度化城镇体系,城亾市化水平达到50%。

五、科技创新。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县域技术创新体系。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1%以上,专利申请量达到120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

六、对外开放。到201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亿美元,年均增长32%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年均增长35%。

七、人口资源环境。到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加强土地综合整治,耕地保有面积106万亩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省市调控标准;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超过90;城亾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

八、社会事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社会保障、人口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15年,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幼儿入园率达到98%,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达4%;进一步加快体育馆、游泳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大型文体场馆和小区、城亾市绿地的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城镇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6%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

九、人民生活。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实现五年倍增。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0元,年均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恩格尔系数低于40%。

十、要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全县小城镇均衡、有序、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点规划建设好4个重点镇。

四、城市化水平

泗阳现状、近期和远期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指标区域分配如下表。

泗阳县域、县城及各乡镇城市化水平

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第一节城镇空间组织

一、城镇空间结构

城镇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是指城镇在地域上的空间分布、组织方式、相互联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结构。泗阳位于江苏省北部、洪泽湖北侧。县城众兴镇在京杭大运河北侧、县境之中部,东南至原淮阴县(现淮安市淮阴区)40公里,西北至宿迁市区,北至沭阳县城57.7公里,西南至泗洪县城80公里。河湖密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受到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泗阳县域城镇形成了特殊的地域空间结构。

(1)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

从空间上看,城镇发展条件的地域差异明显,新袁镇,王集镇的发展条件较好,

其他乡镇则较差,由于城镇发展条件的不平衡,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也表现出不平衡的特点,泗阳县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

(2)城镇分布的点轴性与均衡性共存

从总体上看,城镇空间结构表现为以众兴镇为中心,以新袁镇,王集镇为次级中心,以水陆交通线为纽带的点-轴格局。城镇密度比较小,从总体上看,受以平原为主地形的影响,城镇分布呈均衡态势。

(3)城镇沿通航河道、公路呈串珠状分布

全县境内河川交错,水网密布,内河航运的主干线京航大运河流经于此,

(4) 城镇处于极核发展阶段

城镇体系是区域城镇群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按社会发展阶段对城镇体系的演化与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泗阳县城镇体系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表现为中心城市集聚发展而其它城镇规模小,孤立分散的不均衡分布格局,从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看,泗阳县处于极核发展阶段,城镇聚集增长作用明显大于扩散作用。

第二节城镇等级规模

一、城镇等级层次

根据城镇发展现状及其在地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城镇体系规模确定为3个等级。一个40万人口的中心镇,4个7--10万人的重点镇,9个3--6万人的一般乡镇组成的“中心镇—重点镇—一般乡镇”的城镇等级规模体系结构。二、撤乡并镇的原则和目标

三、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

城镇等

现状城镇名

规划城镇名

规划城镇人口

(万人)

城镇个

数一级众兴镇众兴镇39 1

二级

王集镇王集镇

8.7

4 裴圩镇裴圩镇

7.5

里仁乡

爱萍镇8.8

庄圩乡

南刘集乡

通榆镇7.6

八集乡

三级

爱园镇爱园镇 6.8

9 穿城镇穿城镇 5.6

张家圩镇张家圩镇 4.9

临河镇临河镇 3.8

李口镇李口镇 6.7

高渡镇高渡镇 4.7

新袁镇新袁镇

5.9

三庄镇三庄镇 5.8

卢集镇卢集镇 5.7

合计121.5 14

第三节城镇职能结构

一、城镇职能调整思路

泗阳县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调整应以极化区域中心,培育发展轴线为重点,逐步形成以中心城镇、重点镇为依托,以交通线为发展轴的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二、城镇职能组织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第二部分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二、规划区范围

泗阳县城老城区,东部工业区,运河南部新城区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30年

第二章城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泗阳县地处苏北腹地,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邻沭阳县,西与宿城、宿豫区毗邻,西南与泗洪县接壤。县境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9.62%。陆地面积中有可耕地70603公顷。

二、行政区划

众兴镇南濒洪泽湖,北依六塘河,徐盐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325省道横贯东西,245省道穿越南北,全镇镇域面积254.2平方公里,人口28.7万,辖68个居委会,是江苏省“文明乡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宿迁市首批小康乡镇”、“宿迁市卫生镇”、“泗阳县全面先进单位”。三、自然条件

泗阳县境内无山丘,属黄泛冲积平原。总地势西高东低,地面相对高程大都介于12米~17米之间。京杭大运河横穿东西50公里,成为天然“分水岭”。运河以南,北高南低,河流皆流入洪泽湖,统属淮河水系;运河以北,南高北低,河流皆属沂、沭水系。全县境内大小河道有30多条,总长近700公里。

目前,全县境内杨树活立木蓄积量已达500万立方米,年木材加工量突破100万立方米,年生长量100万立方米,速生杨树覆盖率42%;泗阳拥有保持纯自然生态的水面65万亩,年产甲鱼、螃蟹、青虾等绿色水产品10余万吨,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畅销江浙沪等大中城市;泗阳棉花原种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棉花良种繁育基地,泗阳大棉花享誉大江南北。

四、资源条件

(1)种植业发达。泗阳是全国粮棉大县,盛产小麦,水稻,棉花,油菜,花生等,粮食年产50万吨,棉花1万吨,油料2万吨。“泗阳棉花”称雄全国,“泗棉3号”优良品种遍植大江南北。

(2)林木资源丰富。现有蓄积量50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50万立方米。随着“意杨”的普遍推广种植,将建成著名的“意杨之乡”。

(3)水产资源丰富。洪泽湖为全国第三大淡水湖,盛产鱼,虾,鳖,蟹,其60万亩水面属泗阳,具有极为重要的开发价值。

3、以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迅速发展

(1)木材加工业。木材加工业飞速发展,胶合板、细木工板、卫生筷、火柴、家具等源源外销。

(2)建材工业技术领先,大口径夹砂玻璃钢管填补了江苏省空白。砖瓦、水泥、水泥制品等历史悠久。

(3)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迅速发展。绢丝、油丝、白厂丝、丝绸、丝棉、棉纱、棉布、服装自成系列,畅销世界各地。泗阳绢纺厂年创汇三千万美元,是江苏省出口创汇大户。

五、历史沿革

泗阳位于江苏省北部、洪泽湖北侧。县城众兴镇在京杭大运河北侧、县境之中部,东南至原淮阴县(现淮安市淮阴区)40公里,西北至宿迁市区,北至沭阳县城57.7公里,西南至泗洪县城80公里。泗阳有五千年多年的悠久历史,夏商时属徐州,周代为青州厹犹国,春秋时期属吴,吴亡属越,战国时期属楚,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地属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在泗阳境置凌县属郯郡。汉初在凌县西境置厹犹县(后音讹为宿留县、宿豫县),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析凌县东南境置泗阳县,元鼎四年,立泗水国,辖凌、泗阳、于等县,或说辖有厹犹县(东汉、泗水国徐),此后,战乱频繁,泗阳地方历代建置,情况复杂,不仅朝南暮北,而且区划常更、名称多变。南北朝时,兵争特甚,而境内建置亦分亦合建撤无常,刘宋时有宿豫县、角城县,南齐分立宿豫、角城、淮阴等县,南梁则分置宿豫、绥化、淮阴等县,至唐贞元年(627年始合于宿豫县。金、元之际,先后置淮滨县、桃园县。民国3年(1914年)改桃园县为泗阳县。抗日战争时期,在泗阳县运河北部建泗沭县,在运河南部成子河以西建泗阳县,在成子河以东建泗县,又在众兴以西至宿迁城以东建运河特区(县级)。至民国38年5月,合并为泗阳县。由于在分合过程中,划出一些地方,县之幅员亦小于民国早期的泗阳县。新中国成立后,泗阳属苏北行政区淮阴专区;1953年,属江苏省淮阴专区;1983年3月起,专区改市,泗阳县属淮阴市;1996年宿迁市升格为地级市,泗阳县改属宿迁市。

泗阳县从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建县治至今经历了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县城从古城、凌城、桃园滩、城厢街、到今天的众兴镇经历了不同的时代的变迁。

古城泗水经其西,淮水纬其南,杜佑说:此“故泗口也”。是南北交通之要道,茶盐集散之大都,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晋永兴二年(305年),琅邪王睿置邸阁于宿豫。城在郑楼乡古城山南麓,古黄河之北侧,厹犹县、宿豫县、徐州、东楚州、泗州等治所,皆曾设此,梁太子右卫张惠绍曾“堑其罗城,引水环之”以为险。至唐开元二十三年(755年),城为水漫,州治南移,县治北徙,迄20世纪90年代城仍在水中为沙湮埋。

凌城民国版《泗阳县志》载:“故城在治西北,今失其处。”《中国历史地图集》认定史集乡之灵城,即秦凌县故城、汉泗水国都。1984年文物普查,遗址下有两条小河相交,交汇处有桥。据从小河断面观察,上层为黄泛淤积,下为唐、宋文化层,再下即为汉文化层,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民国初有“高阜可辨”,历经群众运土、烧窑,高阜已成平地。

桃源滩距县城6公里古黄河南侧,南梁于此建淮阳郡治,魏武定七年(549年)改设绥化县治,北周大成元年(579年)改为淮阳县治所,金兴定二年(1218年)于此置淮滨县,元年改为桃园县治所。城周4公里许,城址遗迹可辨,常有郢爰、蚁鼻钱出土,六朝以前古砖散落于附近农家,界湖村曾挖掘到“桃园县南关”砖刻(已佚),遗址处汉墓较多。

城厢街在众兴镇3公里处。元时从锅底湖处迁治于此,后“至元间,始筑土城”(《江苏通志稿》),明正德六年(1511年)因旧址修筑,立门四座,嘉靖二年(1523年),建谯楼于城门之上,东曰“观海”,西曰“延晖”,南曰“朝阳”,北曰“拱极”。嘉靖十四年重修,设泻水洞三:一在西门,一在南门,一在北门。万历十年(1582年),重浚城壕建四门。祟祯五年(1632年,增筑女墙,高五尺。清顺治八年(1651年),复于城之中央建三台阁,高约四丈许,周宽六丈多,顺治十二年作四角门,顺治十六年开小南门。康熙六年(1667年河口烟墩口,水浸城址,四面浮沙高五尺,城内如井,康熙七年冬地震,城圮堵卸,城楼无一存者。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兴工重修,重建城门,上各盖城楼三间,四门题为“观海”、“延晖”(后改为“挹山”)、“朝阳”(后改为“迎熏”)、“拱极”。民国3年(1914年)改桃园为泗阳。民国15年,城上又筑女墙、炮台,建四门吊桥,修理三台阁以为瞭望台,城内主要街巷,皆铺以青条石、街道狭窄,宽仅丈余。县署在三台阁西侧,南有孔庙、学宫,后县初级中学及城中小学和教育局分布其中,大成殿、魁星楼等建筑具有相当规模。北门内的清节堂被改建为民众教育馆。城内西北隅水域,建起纪念民主革命烈士韩恢的复炎公园,内有纪念祠及亭、阁等;西有抗金民族英雄刘世勋墓,城内外有多处祠堂庙宇等古建筑,是一座典型的古式城镇,是当时泗阳的政治、文化中心。

民国28年2月27日上午,日军飞机五架炸毁县城并于次日上午侵占之,后日

军不堪王光夏部队袭击,遂于同年11月30日撤至众兴,日军撤出县城后,又大肆拆除城内建筑物以营造新巢,国民党泗阳县长王光夏针锋相对,执行“焦土抗战”政策,号召居民拆屋,并每甲出两人来破坏城垣,拆走公产,纵火焚烧,一座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成为焦土。

众兴众兴镇前身为悦来集,因京杭运河开凿而兴起,集址在头铺(即绢纺厂北),后渐东移。民国《泗阳县志》载:众兴,“相传明末刘仲达兴,名仲兴镇,后刘氏中落,卖于众姓,遂改为众兴镇;有户千余,治北四里。”清康、乾之世,水陆交通发展,众兴商业旺,市面繁荣,众兴集列于镇的行列,时有晋、鲁、皖、闽及江苏的镇、扬、常、宁等许多外地客商,在此投资经营。其交通之便利和商业之繁盛,为全县四镇之冠。(东南为仁和镇、西南为金锁镇、西为洋河镇、合众兴为四镇)清宣统三年(1911年),众兴遭歹徒烧抢,元气大伤。后虽渐趋复苏,稍呈盛景,却又于民国28年(1939年)春为日军侵占,烧杀淫掠,无所不为,还拆毁天齐庙及清真寺等古建筑物。至建国前夕,众兴镇仅存居民1461户,人口6763人,有小手工业34家、小商铺67家,从事服务业的160多人,摊贩300多人。

民国38年5月,人民政府定众兴镇为县政府所在地。建国后,政府对众兴镇的建设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逐步改造旧城区,扩建新城区。县城布局主要沿大运河北侧向东西两端延展并适当向北拓展。县级领导机构在振兴路。城西为工业区,各类中等学校主要分布在东、北一带,金融、商业区主要分布在众兴路及人民路两侧。

泗阳县城的用地拓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自众兴镇确定为泗阳县城以前,众兴镇仅仅是大运河边上的一个商贸小镇,1945年5月定为县城,至建国前,县城的建设发展不大;建国初至1980年,随着众兴东西路的兴建,依托大运河在其两侧建设了一些工业和住宅;1980年至1990年人民路向北延伸并在两侧建设了新的中心区及住宅区;自1990年以来建设了淮海路及两侧的商业住宅,进入21世纪后,加快建设了北京路、泗水大道、泗水大道,新建了行政中心,开发了城西工业园,城市向外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的布局和道路骨架基本形成。

至2005年,城镇规模由1949年的0.8 平方公里,扩大到 21.25 平方公里,城镇人口 19.5万人。

泗阳县城历史上共编制过四轮总体规划。

第一轮是1982年编制,由泗阳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规划期限为1980—2000年;城镇性质为:以轻纺工业为主,适当发展支农工业的城镇,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规模为2000年县城总人口控制在6万人以内,其中非农业人口控制在3.7万人;城镇用地规模4.68 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26.56平方米。规划布局沿淮海路与京杭大运河之间呈东西方向发展,城镇结构形态为团块状。

第二轮是90年代初, 由泗阳建设局编制过一个简单的泗阳县城“总体规划”,规划期限1990—2010年。是在没有地形图的基础上对城市的主要路网进行粗略的控制,县城的各类用地的规划研究较少,此轮规划没有经过上级政府的批准。

第三轮是1999年由常州市规划院负责编制,规划期限为1999—2020年;城市性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现代化园林生态县城;城市人口规模为25万人;城市用地规模为26.80 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00.5平方米。县城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城四翼,环路放射”的格局。

第四轮是2002年由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规划期限为2002—2020年;城市性质为以发展资源型加工业为依托、两河风光为特色的园林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为26万人;城市用地规模为31.53 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19.62平方米。县城城市结构形态为团块状。

截止2006年底,全县共设置11个镇、5个乡、2个农场。辖96个居委会,164个村委会。户籍人口96.83万人,全县城镇总人口33.4万人,其中县城区总人口19.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4.3%。

表4.1 现状人口统计表

(一)综合实力的提高

从2000年到2006年6年间,泗阳综合实力逐步提高,GDP年增长7.09亿元/年,2006年GDP是2000年的2倍,尤其是在2005到2006期间,GDP一年增长了21.83亿元。人均GDP年增长299元/人。

表4.2 泗阳县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变动情况表

表4.3 泗阳“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情况

(二)发展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从全省范围内考察,作为苏北地区的县,由于历史和区位原因,错过了曾经的两轮经济高速增长期,经济状况整体落后。从宿迁的主要经济指标考核来看,泗阳是宿迁经济最薄弱地区。

表4.4 宿迁市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表

表4.5 与苏南、苏中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表

表4.6 江苏省各阶段各地区GDP比较表

(三)产业发展状况

1、产业结构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

从表3.7所示,泗阳县GDP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农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依然,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可以看出,目前农业的发展仍然是推动泗阳经济发展的主

要动力,通过农业的发展来带动第三产业以及加工工业的发展,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泗阳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将直接影响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对泗阳县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表4.7 泗阳县历年产业结构变动情况(2000-2005)

2、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工业落后

目前,泗阳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初具雏形,逐步培育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如城厢的蔬菜、卢集的优质大米、洪泽湖的水产品、八集的花生、高渡的乳鸽等。但是,种植业仍然占主导地位(附表3.8),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同时,农产品加工工业落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劳动力还未从种植业中发生根本性的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致使大量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农民收入难以有很大提高,严重制约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表4.8 泗阳农业结构的变化情况(可比价,万元)

资料来源:江苏省泗阳县2000-2005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3、工业基础薄弱

从附表所示,泗阳县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平均每年增长1.4%,工业利润总额亏损状况不但没有缓解趋势,反而在2004年达到一个小高峰期。

表4.9 工业增加值及利税状况(当年价)(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江苏省泗阳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从工业部门结构来看,泗阳县基本形成了饮料酿酒业、纺织业和建材业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医药化工、机电等产业也获得较快发展。2004年,酿酒业、纺织业、建材业、医药化工业总产值占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7.4%。近年建材业成为泗阳工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工业发展和农业之间的联系仍然不够紧

密,同时企业所有制构成中仍然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企业缺乏活力,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致使工业在转制及结构调整中举步为艰,工业发展出现衰退趋势。

4、需求不足,难以推动第二、三产业发展

从泗阳县所处的区位条件来看,既远离交通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有限,经济联系主要限制在县域内各城镇之间、城乡之间,产品大部分在本地生产、销售,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生活方式落后,居民的购买力难以提高,从而造成企业开工不足,流通不畅,难以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城区建设现状分析

一、建设用地现状

2006年,泗阳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重点项目快步推进,目前,县城区鞍山路、运河大道、繁荣北路、K4路、K6路、G8路、众兴东路东延繁荣北路、文成路、大连路等城区道路建设已经铺设完毕,全面实现通车,城区“七横九纵”主干道体系已经逐渐形成。与此同时,泗阳城市现代化建设也凸现大手笔,爱园公园改造、被老百姓誉为民心工程的泗水河整治等重点工程已全面竣工;金三角国际家居广场、东方现代城、泗水古城商业街、古韵水岸骡马商业街等现代化商业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在城区拔地而起;生态公园、市民公园、泗塘河风光带等一批具有城市特色的重点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1、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构成

表7.1 泗阳县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表7.2 泗阳人均建设用地与国标比

表7.3 泗阳建设用地结构与国标比较表

二、主要存在问题

以上比较反映了泗阳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情况,泗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与现行国标比较,建设用地使用相对紧凑,以各项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和用地结构看,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人均指标较高,尤其是居住用地人均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总体比例较高,反映出当前泗阳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城市建设中土地主要呈外延扩张的态势,同时,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相对落后。

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一、城市性质

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以轻工业为主的工商旅游城市.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宿迁市重要的交通枢纽。

二、城市规模

中期(2015年)37万人,远期(2030年)3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规划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约25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为50%。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

一、空间管制

控制建设土地能力的自然因素是地基承载土层、地面标高及河流。根据浅部地基承载力、天然防洪能力及河流分布,大体上将规划区内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A区:分布在京杭运河防洪堤以南地区,约占县区范围的30%。区内仅有古黄河通过,地面标高16~24m,地基承载力fk=140~300Kpa,地下水位埋深5m左右,适宜作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或者短桩地基,而且天然防洪及泄洪能力较强,属于良好建设用地(属于Ⅰ类区)。

B区:分布在京杭运河南、北防洪堤之间,约占县区范围的15%。区内有京杭运河,岸滩地面标高14~16m,地基承载力较低,地下水位浅,该区天然防洪能力较差,作为建筑地基时地基处理费及填土附加费较高,而且,运河具有泄洪、通航和维持生态环境能力,故属不宜建设用地或者限制建设用地(属于Ⅲ类区)。

C区:分布在京杭运河北堤以北地区,约占县区范围的55%。地基承载能力中等,地面标高一般为13~15m,适宜作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或者桩基地基,也具有一定

的防洪能力,属于一般建设用地(属于Ⅱ类区)。

二、布局原则

科学调整用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强化城市中心,完善城市功能。

理顺交通网络,突出交通枢纽。

重视名城保护,促进协调发展。

三、布局结构

1、规划泗阳县城中心城区城市结构为组团结构。两组团分别为主城区组团和南部新城城区组团,两组团间主要由生态绿地相连。

城市组团的主要功能:

2、主城区组团的功能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教卫体、工业和生活居住。远期规划人口26.5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350公顷。

新城区组团的功能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度假、生活居住。远期规划人口12.5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45公顷

第六章土地使用规划

一、公共设施用地

(一)用地布局

1、城市中心布局

规划远期形成4个片区中心。

(1)城市中心区

主城中心区一:位于主城区,其范围指由解放路、沈阳路、众兴路围合的区域及周边地区。具有大型商业零售、金融、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等综合性功能。

主城中心区二:位于主城区,其范围指由解放路、沈阳路、众兴路、上海路围合的区域及周边地区。具有、金融、信息服务、行政等综合性功能。

主城工业区:位于主城区,上海路东部区域

南部新城区:位于运河以南

2、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市属行政办公用地主要分布于中心片区。。行政中心保留现址,位于北京路北侧,同时集中零碎的行政办公用地,分布于县政府领进区,便于统一建设和管理。规划行政办公用地36.82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61%。

3、商业金融业用地

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服务设施按市级、片区级和居住区级三级配套。

(1)全县城商业中心位于中心片区,布置在众兴路和人民路两侧,规划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改造和完善,逐步扩大规模,由沿街线型布置方式逐渐向街坊布局模式转变。居住区商业中心建设项目及规模参考居住区公共设施标准确定。

(3)规划结合对外交通设施安排全县性的批发市场2片。其他农贸市场及小商品市场的配置以便于居民生活、便于交通组织、便于交易管理为原则,按照服务半径800—1000米配置。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66.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2%,人均3.2平方米。

4、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医疗设施按规模划分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

规划2030年医疗卫生用地4.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21%,人均0.3平方米。

5、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2030年教育科研设计用地15.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62%,人均0.8平方米。

二、居住用地

(一)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结合泗阳特色。

2.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举,统一规划、避免混合布局和零星建设;

3.居住与工业功能区有机结合,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绿化隔离带;

4.逐步改造城中村、旧城区,保护历史街区和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逐步改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5.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为核心,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住宅结构,按照交通方便、环境优雅、生活舒适、配套齐全的要求,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要。

(二)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少量一类居住用地布置在主城区解放路、洋河路、淮海路地区以及南部新区的西端。规划居住用地分为6个居住片区:

(1)北面居住区:居住用地250.3公顷,居住人口约4.5万人,人均居住用地55.6平方米。

(2)东北居住区:居住用地313公顷,居住人口约6.8万人,人均居住用地46.02平方米。

(3)西北居住区:居住用地337公顷,居住人口约7.0万人,人均居住用地48.14平方米。

(4)南部三区一:居住用地270公顷,居住人口约6.2万人,人均居住用地43.54平方米。

(5)南部三区二:居住用地180公顷,居住人口约3万人,人均居住用地60平方米。

(6)南部三区三:居住用地150公顷,居住人口约2.5万人,人均居住用地60平方米。

(三)用地指标

至2025年,规划居住用地为150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1.2%,人均用地50.07平方米。

三、工业用地

(一)规划原则

1. 生态优先的原则;

2. 集中布局、统一配套,集约化和整体性原则;

3. 旧城区工业布局调整应采取充分利用与逐步改造相结合原则;

4. 接近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市交通性干道,并与城市中心区及主要生活区联系方便,并设置必要的环保隔离带。

(二)用地布局

规划城区内有三个工业聚集区:

1.主城西工业一区:以一类工业为主。规划用地规模为300公顷。

2.主城西工业二区:以二类工业为主。规划用地规模为450公顷。

3主城东高新工业区:主要服务与科研教育,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规划用地规模为50公顷。

(三)用地指标

至规划期末,工业用地为80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5.0%,人均用地26.7平方米。

四、仓储用地

(一)规划原则

1. 结合工业规划布局和依托港口、铁路、机场贸易物资的流向,合理安排仓储与

物流用地;

2. 危险品仓库、有污染仓库应布置在城市外围的下风向;

3. 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布置仓储用地;

(二)用地布局

集中于主城东工业二区东部。

(三)用地指标

远期规划仓储用地范围为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75%,人均用地2平方米。

五、对外交通用地

(1)近期基本形成城市外围的高速公路环,新建4个高速公路出入口。

(2)建成长途客运总站站(占地面积6公顷)。

(3)改造并提高城市外围国道、省道公路等级。

六、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近期市政建设重点是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加强污水治理,净化大小河道。建成里运河、各水渠的截污管道。

(2)近期建设大型市政设施包括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变电站、自来水厂、消防站,特别新增了公共停车场规划。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1条建议成立由县、镇、乡共同组成的新城建设组织协调机构,对新城建设加以统一规划、严密组织。

第2条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

第3条尽快研究制定新城人口调控政策,严格控制由低端产业带来的外来人口聚集。加强本地人口的就业培训,有计划地提供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劳动力。第4条加强对新城土地的战略储备和控制。尽快对近期计划投放市场的土地进行储备,做好一级开发等前期工作,同时控制好远期战略储备用地。

第5条加快区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和先行建设。加快新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建设,形成高标准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持和引导全市空间

结构调整和发展,奠定新城发展框架,明确新城用地发展方向,支持新城

全面发展。

第6条高标准规划建设示范区。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启动新城建设的主要标志之一,通过建设功能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便捷、资源节约利用、特色鲜明的示范

区,对新城的全面建设进行示范和带动。

第7条通过带动项目引导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升级。制定鼓励带动项目迁入的政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4)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4)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 (6)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7)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9)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 (9)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docsj.com/doc/8a12303947.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城市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清稿

(城市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版清稿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1年11月

第一章总则 1.1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城市和县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在此范围内制定城市规划、进行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其他建制镇镇区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城市用地分类 2.1.1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和《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 2.1.2与城市用地相连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其向公共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水域),可以计入公园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2.1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要求按照《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在详细规划中规定,并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中明确。 2.2.3 在满足安全、环境等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提倡同一地块内不同使用功能的混合。 2.2.4 制定和实施新建居住区的规划,应按照国家和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标准、规范,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2.3.1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2.2.3的规定。 表2.3.1建筑基地面积下限指标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泗阳县临河镇总体规划

泗阳县临河镇总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临河镇建设特设魅力乡镇的需要 在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乡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魅力乡镇,结合本镇实际,打造魅力乡镇。 二、现代化城镇规划管理的需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城乡规划管理提出更高、更规范的要求,通过本次规划的编制,以便更好的引导,控制镇村发展,并将临河镇建设规划纳入现代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第二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村镇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0]36号; 5、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6、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

二、规划年限 本次规划的规划年限为: 1、近期:2011-2015年 2、远期:2016-2020年 三、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提升乡镇辐射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地制宜、突出乡镇风貌塑造和建筑风貌特色,乡镇环境优美的原则。按照政府引导、依靠群众,试点示范,综合全面推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科学重建 坚持尊重规律、科学重建。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城乡布局,就近异地新建相结合,引导经济和人口合理布局,重塑主体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可持续发展。 2、整体规划与逐步实施的原则 充分重视可持续发展和对开发时序的研究,既满足远期城市建设要求,又充分考虑近期实施的可行性,实现近远期有机结合、高效协调的持续发展。 3、城乡统筹、因地制宜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因建设需要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均应遵照本规划要求进行。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 西至西张官屯西、许堤东、营子西一线,北至横河,东至朱庙东、八里庄西一线,南至宋香路,总面积为。 第五条本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 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8.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10. 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1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2.《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4-2020年); 13.《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14.《夏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 16. 国家、山东省、德州市其它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与条例。 第六条本次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五个统筹”,遵循国家、山东省、德州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充分考虑夏津县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夏津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合理规划,优化环境,以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对夏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县域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布局形态及其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综合部署各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夏津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次规划原则 1. 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促进夏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统筹”为首要任务,综合规划县域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城乡共享共建、协调发展。立足于夏津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建立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为夏津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台。 2. 以人为本、最优人居环境原则 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夏津城市规模,综合分析青银高速路、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目录 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 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第一节城镇空间组织 第二节城镇等级规模 第三节城镇职能结构 第二部分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区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 第二节行政区划 第三节自然条件 第四节资源条件 第五节历史沿革 第六节社会经济 第三章城区建设现状分析 第一节建设用地现状 第二节主要存在问题 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 第一节城市性质 第二节城市规模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一节空间管制 第二节布局原则 第三节布局结构 第六章土地使用规划 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 第二节居住用地 第三节工业用地 第四节仓储用地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说明 泗阳县的现状表明泗阳城镇化水平与市域经济水平基本协调,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双重落后的特点。城镇体系表现出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城镇功能趋同、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征。因此,泗阳城镇体系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调整的目标是形成以泗阳为核心、镇乡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二、规划指导思想 1、突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发展; 2、握全球化背景,增强城市辐射力;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4、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 5、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动态性和适应性。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泗阳县近四年来已批准实施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 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8、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苏建规(2000)298号) 10、《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2)35号) 1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 四、规划期限和范围 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30年 规划范围:泗阳县域,泗阳县区、城市规划区、泗阳中心城区,本规划调整重点为中心城区高速公路环内的范围。 泗阳县域辖十六个乡镇,分别为众兴镇、王集镇、裴圩镇、爱园镇、里仁乡、庄圩乡、穿城镇、张家圩镇、三庄乡、南刘集乡、八集乡、临河镇、卢集镇、李口镇、高渡镇和新袁镇,泗阳县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包含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5)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2001年1月

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 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天爵城市规划师 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 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 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郝天文工程师 马林涛助理工程师 洪昌富高级工程师 王瑞石高级工程师 王召森工程师 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秦晓昂城市规划师 孔彦鸿工程师 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永合工程师 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 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 叶伟南副局长 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 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 雷劲松助理规划师 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 (5) 第五章城市规模 (5) 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 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 第一节道路系统 (13) 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 第三节公共交通 (17)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 (18) 第二节城市景观 (19) 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 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消防工程 (28) 第二节人防工程 (28) 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 第四节防洪工程 (29)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二十六章附则 (33)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18页)_New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 18页)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 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査考生对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 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 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 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 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 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

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 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江苏省泗阳县规划策划方案国际与国内招标公告

江苏省泗阳县规划方案国际、国内招标 公告 泗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隶属于地级宿迁市。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两千年建县史的古老都市,西汉泗水国都城驻跸之

所,中国唯一的“杨树之乡”。中国八大名——酒洋河大曲自此发源,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全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依膝而卧。 按照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确立的“以两河风光、楚汉文化为特色,以纺织服装、精深木业和电光源为支撑的新兴中等工贸生态都市”的定位,由运河北岸中心城区、运河南岸古镇区及省级经济开发区构成的“三区”用地格局差不多形成。 为进一步挖掘都市水文化,彰显滨水都市特色,充分发挥运河的历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打造“滨水都市、运河新城”,泗阳县人民政府托付泗阳县建设局面向国内外高水平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编制“泗阳县京杭运河沿岸景观风貌规划”。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集内容 泗阳县京杭运河沿岸景观风貌规划(二号桥至泗塘河段)包括: ①、泗阳县京杭运河北岸景观风貌(二号桥至泗塘河段)都市设计。北至众兴路、东至泗塘河、南至运河、西至运河二号桥,全长约8.6公里,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 ②、泗阳县京杭运河北岸景观风貌(二号桥至泗塘河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全长约8.6公里,总面积约0.88平方公里(运

河风光带宽度依据招标单位提供的规划用地红线图确定)。 ③、泗阳县京杭运河南岸景观风貌(一号桥至运河船闸)修建性详细规划。全长约2.8公里,北至运河、东至运河船闸、南至高速连接线、西至运河一号桥,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 ④、泗阳县京杭运河南岸景观风貌(一号桥至二号桥、船闸至泗塘河)概念性规划。全长约6.1公里,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其中一号桥至二号桥段北至运河、东至运河一号桥、南至古黄河南岸、西至运河二号桥,长约3.6公里,面积约3.6平方公里;船闸至泗塘河段北至运河、东至泗塘河、南至古黄河南岸、西至运河船闸,长约2.5公里,面积约3.4平方公里。 其中③、④两项属于本次泗阳县京杭运河沿岸景观风貌规划研究范围,并须在总平面图中体现。 二、征集单位:泗阳县建设局。 三、报名条件:国内、外具有甲级都市规划设计资质、甲级建筑设计资质的知名设计机构。(境外在国内合法开展业务的设计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四、报名原则:可一个单位报名参加,也可联合符合报名条件的单位报名参加。 五、报名需提交的资料 1、设计单位差不多情况(资质证书与营业执照副本);

东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东营市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市域概况 (2)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5)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7)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 第二章战略与目标 (11) 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 (11)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2) 第三节规划目标 (14) 第三章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7)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9) 第三节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24) 第四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7) 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9) 第五章农用地保护 (31) 第一节保护目标与要求 (31)

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2) 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34) 第四节其他农用地保护和利用 (36) 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7) 第一节调控目标与要求 (37) 第二节加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 (38) 第三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0) 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43) 第一节基本原则与要求 (43) 第二节生态用地保护重点区域 (43) 第三节黄河口及湿地生态保育 (44) 第八章中心城区用地增长管理 (50) 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职能 (50) 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50) 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总体结构 (51) 第四节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及规模 (52) 第五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2) 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5) 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5) 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 (56)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 一) 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 积 1355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 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 316 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3 年—— 2020 年 远期: 2021 年—— 2030 年 远景: 2050 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 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 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 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 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 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 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文本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第一章规划界定 第1条编制背景 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域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初步形成,县域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东营市政府提出的“站在新起点、着眼新阶段、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的战略思路,确定广饶县长远发展新目标、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特组织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 上位规划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 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城市绿化条例》1992.8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 (3) 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广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4) 相关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 《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7-2020年) 《广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逐步实施。通过规划,到2020年,宿迁市将下辖新沂市(现辖于徐州市)、沭阳市(原沭阳县)、泗阳市(原泗阳县)、泗州市(原泗洪县)、宿豫区(原宿豫县)、宿城区,共有四市两区,有81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有1441个村(居)委员。近期(2004-2010年): (1)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形成“亚铃式”新型城市,全市人口将达到615万人,总面积达到10126平方公里。(2)调整宿迁市区区划,使市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136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3)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城区区划,沭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1 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32平方公里;泗洪城区规划控制由目前的104.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92平方公里;泗阳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62平方公里。(4)申报将沭阳、泗洪两县撤县设市。(5)申报撤乡设镇。通过近期调整,全市有86个镇,16个乡,11个街道办事处,有 1441 个村(居)委员会。 中期(2010-2020):(1)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县(市)城区区划。城区规划控制面积:沭阳调整扩大到 390平方公里;泗洪调整扩大到347平方公里;泗阳调整扩大到305平方公里。(2)申报将泗阳县撤县设市。(3)调整部分农场区划,实行属地管理。(4)对全市范围内的乡镇进行适度规模的撤并,将其并入中心镇、重点镇。通过中期调整,全市有81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1441个村(居)委员会。 远期(2020年以后): (1)进一步调整宿迁市区区划,市区规划控制面积调整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不含新沂市)。(2)进一步调整沭阳、泗洪、泗阳三市城区区划,规划控制面积分别达到500平方公里以上。(3)撤销规模相对偏小、经济相对薄弱的镇,因地制宜将其并入中心镇。 第六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方案 一、近期规划(2004-2010年) (一)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2003年4月和8月间,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先后两次到新沂市考察,明确指出该市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地处苏鲁边界和“三纵三横”的区位交通优势,建设成为“江苏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省委领导作出的这一战略决策,为拓宽江苏发展空间、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指明了路子,同时也为新沂依托宿迁加快发展,宿迁向北傍上东陇海产业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此情况下,建议将新沂市调整划入宿迁市管辖,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有利于实现宿迁和新沂两地之间最大化的优势互补。应该看到,宿迁的最大优势是:宿迁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等的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幅射和影响作用,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宿迁最大的劣势是:地处苏北腹地,区位、交通不占优势。新沂的最大优势是:地处东陇海线上,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新沂最大的劣势是:距离中心城市徐州市较远(新沂市区距徐州市区120公里),难以接受到中心城市徐州市的辐射和影响,且缺少可依托的发展空间、腹地。如果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就能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届时,宿迁占据苏鲁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模板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 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 未知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 07 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创立节约型和谐社会, 促使广饶县成为中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 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 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 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 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 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 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 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 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

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 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 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 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 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 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 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 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 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 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 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 孙武) , 四级旅游资源2处( 刘集支部旧址、吕剧) , 三级旅游资源6处, 二级旅游资源15处, 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 唯一性强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 - 1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 - 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 2 -第一节“三区”划定. (2) 第二节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3) 第三节城镇空间、等级与职能结构 (3) 第四节产业布局 (4) 第五节旅游发展 (5) 第六节生态建设 (6) 第七节综合交通 (8) 第八节重大市政设施 (10) 第九节环境保护 (12) 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 14 -第一节城乡统筹策略 (14) 第二节重点建设地区空间结构和“四区”划定 (15)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 - 16 -第一节空间结构与发展策略 (16) 第二节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 (17)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 18 -第一节公共中心体系 (18) 第二节行政办公用地 (18) 第三节商业金融业用地 (19) 第四节文化娱乐用地 (19) 第五节体育用地 (20) 第六节医疗卫生用地 (21) 第七节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1) 第八节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22) 第八章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 - 22 -第一节保障性住房 . (2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