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冠脉介入临床路径

冠脉介入临床路径

胸痹(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

一、胸痹(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应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TCD 编码:BNX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20.1/20.9)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制订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表现为运动或自发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

2.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时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或抬高>0.1mV ,或T波倒置≥0.2mV,胸痛缓解后ST-T变化可恢复。

3.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或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水平。

4.临床类型:

(1)初发心绞痛:病程在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III级以上。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史,近1个月内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即加拿大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 I-IV]至少增加1级,或至少达到III级)。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20分钟以上。(4)梗死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仅有少数可演变为心肌梗死。

2.证候诊断

参照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校规划教材及文献病结合福建地区胸痹发病特点,将胸痹临床常见证候规范如下:

(1)痰浊闭阻证

(2)痰瘀阻滞证

(3)痰热血瘀证

(4)气虚血瘀证

(5)气阴两虚证

(6)心肾阳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中医根据证候特点并参照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校规划教材提出治疗方案及我院不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方案(2012版)

1.诊断明确,中医第一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西医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及2007年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危险度分层:根据TIMI风险评分或患者心绞痛发作类型及严重程度、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测定结果,分为低、中、高危三个组别。

2.药物治疗:抗心肌缺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调脂药物。

3.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中高危患者可优先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1)PCI:有下列情况时,可于2小时内紧急冠状动脉造影,对于没有严重合并疾病、冠状动脉病变适合PCI者,实施PCI治疗:①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息或小运动量时仍有反复的心绞痛或缺血发作;②心肌标志物升高(TNT 或TNI);③新出现的ST段明显压低;

④心力衰竭症状或体征,新出现或恶化的二尖瓣返流;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⑥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无上述指征的中高危患者可于入院后12-48小时内进行早期有创治疗。

(2)CABG:对于左主干病变、3支血管病变或累及前降支的2支血管病变,且伴有左室功能不全或糖尿病者首选。

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强化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肌缺血复发,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5.保守治疗:对于低危患者,可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负荷试验检查,择期冠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治疗。

6.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痹的患者。

2.除外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包炎等疾病。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参照诊疗方案,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粪常规;

(2)急诊全套、肌钙蛋白、NT-proBNP、心肌酶学、高敏C反应蛋白、血栓前状态;(3)生化全套,高敏C-反应蛋白;

(4)同型半胱氨酸、甲状腺功能、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OGTT试验、;

(5)胸部正侧位片或心脏远达片;

(6)心电图;

(7)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

(8)冠状动脉造影。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运动平板试验、心脏负荷试验;

(2)24h动态心电图、24h动态血压、;

(3)血气分析、胰岛素(C肽)水平测定

(5) 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肿瘤标志物血沉、;

(6) 腹部B超或彩超。

(八)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2)痰瘀阻滞证:化痰活血,理气宽胸

(3)痰热血瘀证:清热化痰,活血化瘀

(4) 气虚血瘀证:健脾益气,活血通脉

(5)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6)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西医治疗

(1)双重抗血小板药物:常规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拟行介入治疗的中、高危患者,可考虑静脉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

(2)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等。

(3)抗心肌缺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

(4)镇静止痛药:硝酸甘油不能即刻缓解症状或出现急性肺充血时,可静脉注射吗啡。(5)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心律失常时应用。

(6)调脂药物: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

(7)ACEI:用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合并糖尿病者。如无低血压等禁忌症,应在24小时内口服。不能耐受者可选用ARB治疗。

(8)其他药物:伴随疾病的治疗药物等。

4.外治法:穴位贴敷、耳穴埋豆、体外反搏。

5.护理:辨证施护。

(九)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如需要进行手术)。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方式: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术。

3.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

4.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肝素化,必要时可使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5.介入术后即刻需检查项目:生命体征检查、心电监测、心电图、穿刺部位的检查。

6.必要时,介入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

7.介入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必要时根据病情检查:大便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超声心动图、胸片、血气分析等。

(十)术后住院恢复5-7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观察患者心肌缺血等不适症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继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渗血情况。

(十一)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血流动力学稳定。

3.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4.无其他需要继续住院的并发症。

(十二)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冠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等待二次PCI或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病情危重。

4.出现严重并发症。

胸痹 (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胸痹 (不稳定性心绞痛)(TCD编码:BNX020、ICD-10编码:120.805)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岁住院号是否完成路径:□是□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