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外交读书笔记

大外交读书笔记

基辛格与“新全球均势”构想

——《大外交》1读后感

可以说,基辛格是均势策略的集大成者。从均势策略来讲,他不是创造者,确是很好的继承者,从均势的形成,演变到书中所认为的动摇、分裂,基辛格在浩繁的历史资料中游刃有余的抽丝剥茧,获得需要说明自己论点的部分,将均势问题做了再明确不过的叙述。作为一个学者兼政客,丰富的实践经历和踏实的治学作风,让他具有一定的优势成就了这部巨著,给学人们献上实实在在的文化大餐。

《大外交》于1994年出版,中文本在台湾学者顾淑馨,林添贵合作翻译后由海南出版社于1997出版与中国读者见面,最新一版于2010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再版不但说明了其受欢迎度,更是说明了中国学者对外来经典著作虚心汲取。这本书洋洋七十余万字,所述历史绵延长达三百余年,其中包括具有故事情结的历史事实讲述,特色的人物构画,上下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对比,不同时代政策的对比,人物个性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以及不同人物的前后对比等。可以说,对比是本书的一大特色,通过对比基辛格将前后相差百余年的事件联系起来以更好的说明问题,如在书中作者提出:如果1918年巴黎和会上战胜国若也曾组成如维也纳式的同盟,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不会发生2。虽然这种对比得出的结论有时候值得商榷,但在治学方法上可以给我们无限启迪。

《大外交》可以说是基辛格外交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可以说是其一生思想的总结,更是一个建立世界新秩序构想的背景分析以及实现此种构想所构画的蓝图。可以说,作为一个学者(虽然很多人不认为基辛格不是一名学者),他对世界大势发展的时时关怀以及文人所具有的人文关怀在本书中得以体现。曾作为美国政府的智囊之一的他虽然出发点仍是美国国家利益,但所面临的时代发展大势使他寻找一种可以即从道德上又从实力上可以名正言顺的维护美国利益的策略。作为一位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他将传统的“欧洲均势”发展扩展至“全球均势”。历史的发展和人生的际遇为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在尼克松第一个任期出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在尼克松第二任期内以及后来福特总统任期内出任国务卿一职,真可谓使这位哈佛高材生风头出尽,博得声名。在中国问题上,他个人用均势的眼光对中国的认识清晰而透彻:“中国对我们重1亨利·基辛格《大外交》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版

要,并不是因为它力量强大,我们需要借助中国来加强我们在外交上的灵活性”1。因为“我们能随心所欲的选择时机干预世界事务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其他力量中心并努力在他们中间保持平衡3”。对于中美交往的问题他毫不掩饰的说明:中美两国的接近是由于客观的必要所使然,不是抽象的善良而是共同的利益,双方也共同认识到一种危险才促成两国关系的合作。他毕生致力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均势体系的构建,可以说和中国关系的缓和便是基辛格对新的均势策略的很好运用,这种努力在中美关系缓和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只不过因为种种因素的阻碍和两国间利益关系的向左使他并没有达到他所要达到的目的,比如想要用中国牵制苏联这个想法在最初时就被毛泽东主席否定:不要站在中国的肩膀上接近苏联4。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策略为美国解决当时的越南问题,中东问题和中美苏关系的缓和具有一定的成效。

在本书中,他从“均势”策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和不同国家和人物所秉承的政策不同而将其分为三大均势模式即他在本书最后所总结的即:梅特涅模式,以帕莫斯顿,格莱斯顿和迪斯累里为代表的不列颠模式,俾斯麦模式。本书将均势的起源追溯至红衣主教黎塞留主政时期法国,黎塞留跃出了传统的政治思想的束缚,将国家利益置于一切利益之上并为维护着至上的国家利益而周旋于周边势力之间,以实现终止他所认为的法国深陷重围的险境,耗尽哈布斯堡王朝的实力,防止法国的周围出现强大势力的终极目标。为了此,他甚至设法将当时进行的三十年战争予以延长以使中欧各国民穷财尽,从而成就一个强大的法国。在拿破仑革命后的维也纳会议,使均势原则获得极大发挥。法国代表塔列朗(又译为塔列兰)在形势极为不利于法国的环境中利用与会国之间的矛盾极大的维护了法国的利益努力为之做了相当的制度规范。但奥地利就没有那么的幸运,地缘上的不稳定性和民族的多样性外加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更是给奥地利

的国家生存状况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梅特涅为了保持本国的稳定性不惜采用在维也纳会议中所确立的道德约束即正统主义原则来制约各国的行为,虽说他这种举措在今天看来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并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终被抛弃,但是在当时他这种游走在各国之间,说服各国易中求同从而解救了困境中的奥地利还是

1引自《白宫岁月(四)》亨利·基辛格【著】世界知识出版社第1335页

2同上

3引自《白宫岁月(四)》亨利·基辛格【著】世界知识出版社第1336页

4引自《中美关系史(1972——2000)》陶文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1页

值得肯定的。基辛格认为,梅特涅模式建立后,维持了欧洲几十年的和平,以正统原则为各国利益协调的基础,通过国家间的结盟来约束和束缚来达到各国力量的均衡。梅特涅运用自己的外交手腕有效地调整奥国与俄国、普国及英国之间的关系;利用四国同盟保护地缘政治上的安全,又以神圣同盟保护国内的安定。与此同时并没有抛弃战败的法国,实为二战之所以爆发提供了经验。基辛格认为:如果保留一个对现实不满的对手,这就是逼迫对手去梦想恢复往昔的光荣,为再次征战埋下伏笔。因为凡有不服的国家几乎必可以找到不满的战败国为盟友1。由此可以看出注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比是本书中作者的特色之一。相对于此的不列颠均势模式则是独立于大陆之外的自保模式,保证大陆内部各国处在均衡的状况下便是英国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而不主张过度的干预大陆事务,英国的这种策略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和美国建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战略颇为相似。俾斯麦模式则是“尽可能多地多方面地建立亲密的国际关系,建立重叠的联盟体系,并运用有限的影响力以缓和交锋双方的诉求,以前述手段防范反对均势的挑战2”。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缺乏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寻求与各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以建立联系,但是这需要在众多的矛盾关系中分清利弊和果断的作为才可以维持,所以在俾斯麦之后并没有走的太远。

此后的均势发展在各国所维护的国家利益面前显得难以达成所需的基础,民族国家的出现使得国家关系因着自身的利益需要而逐步走向无政府状态,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变得十分困难。俾斯麦之后国家所谓的关系没有了共同的价值基础而是共同的利益,正所谓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现实政治逐步成为国家间处理事件的基础的时候,所谓的道德水准和均势都被弃之一边。对此最好的说明便是一战的爆发和二战的继续。一战后的利益纠纷问题使得两次大战之间的二十年被许多史学家成为是休战的二十年,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爱德华·卡尔的《二十年危机》,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利益纠纷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留下祸根。二战后的延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给战后的世界也带来无限伤害,许多学者也在致力寻找构建一个稳定的国际秩序,基辛格将世界纳入均势体系是一种,布热津斯基全球大棋局也是一种(笔者认为大棋局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讲与均势理论有几分关联),近年来对新的国际秩序的构建呼声在国际舞台风声云起,但是在公平和平等这样根本无法绝对实现的环境下是

1亨利·基辛格《大外交》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第73页

难以满足各国要求。现如今及其以后一段时间内大国主导国际秩序是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大国主导并不是意味着大国随意志而控制世界,在新的秩序构建方面,笔者是十分赞同基辛格的观点的:“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二十一世纪,与其他国家一样,必须学习在需求与抉择之间行走,在国际关系不变的常数与政治家的裁量会变的因素之间取得均衡体系”1。“具有美国这样理想主义传统的国家,不能以权力均衡作为新世界秩序的标准来制定其政策”2,但“美国要以道德共识去支撑均势,乃是合理的做法,美国必须尽其心力,在全球坚守民主政治信念的基础上建立最大可能的道德共识”3。基于基辛格出发点是站在美国方面的,但是这种新的环境下的均势构想并不是没有意义。

当前的这个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主宰世界也不能脱离世界,而是融入其中,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基辛格为美国设计的方案,也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全球化过程中,每个国家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基辛格这本书给我们无限的警醒,无论在任何时候,即使不是全球性的均势体系,地区性的均衡系统总是存在的,正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国家和地区间势力没有适度的均势保障是不利于整体发展的,未来的世界更需要协调各方力量的变化使世界在风起云涌的力量变化中保持相对的和谐,在没有超越国家力量之上的国际政府调节的情况下,从法理上讲,各国在地位和国家主权上的平等性使各国谁都不愿屈从于任何强国,但是在无政府状态下弱肉强势的丛林法则仍适用于当前的国际局势。新的影响因素不断涌现,而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却没有改变,在地区间,在国家间,只有据自身相对均衡的力量协调彼此间的利益,或者是牵制,这样才会使整个世界处在一个稳固的关系网中,这样的关系网在没有被以外因素打破的情况下对于世界各国间的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保障作用。

参考书目:

1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十卷)[M]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3月版

2 理查德·尼克松. 【美】尼克松回忆录(中)[M]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 亨利·基辛格. 【美】白宫岁月(四)[M]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月版4亨利·基辛格【美】大外交[M] 海南出版社1998年1月版

1亨利·基辛格《大外交》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版第801页

2同上第822页

5 保罗·肯尼迪. 【美】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1月版

6 德瑞克·李波厄特.【美】五十年伤痕—美国的冷战历史观与世界(下)[M]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6月版

7 约翰·伊肯伯里.【美】.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8 韩一敏略论尼克松均势外交战略中的中美关系[J]《榆林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9 徐阳阳,“试析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传承》2010年第27期

10 徐刚雁“论中美关系正常化迟缓的美国因素”[J],《理论学刊》2010年第12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