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所谓“城隍”,据《辞海》的解释为“护城河”,“城”原指挖土筑起的高墙,而“隍”是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时人们认为与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灵护佑,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始称“城隍神”,有的地方又称城隍老爷。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因而在民间形成了独特的城隍文化。城隍庙的兴建与城隍文化的形成据史料记载,自周朝始,每到秋季收获之后,人们总要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特别是除夕之日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也就是“城隍神”。而到了三国时代,人们举行祭祀活动的内容日渐丰富,自然要有个固定的场所,于是民间开始兴建城隍庙或城隍祠。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城隍庙是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孙权在安徽芜湖建立的。当年的芜湖,是东吴抗拒曹魏最重要的一个军事要塞,长江和青弋江是第一道天然屏障。合肥之战之后,东吴失利,退据芜湖,曹操趁机发兵十万攻打芜湖,打算一举歼灭孙吴。在潮水般的曹军攻击之下,城墙被曹军的石炮炸开一角,老将黄盖被射伤,周瑜苦苦死撑,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见一位红袍小将挥舞长枪奔走如飞,他跃下城墙,在缺口处一夫当关。只

见他身手敏捷,手中一杆长枪左挑右刺,转眼间曹军死伤一片。东吴军见此,信心大振,周瑜双目圆睁,挥剑跃马,杀下城墙。曹军攻势受挫,只好退却。此战结束后,周瑜见过来将,来将自称徐盛,少时习武,勇力过人。周瑜大喜,提升他为副将,命其坚守西门。半月后,孙权命周泰率五万大军增援芜湖,曹军退走合肥,芜湖城转危为安。徐盛受周瑜之命镇守芜湖,他深感百姓受战祸之苦,遂修河道,整吏治,养农桑,将一座芜湖古城打理得井井有条。不幸的是,徐盛英年早逝。为纪念他,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庙,规模相当深宏阔大,它与县衙一样,坐北朝南,正对青弋江,庙基由大方石砌成,很高的石阶在门前伸开,气势非凡,守门的是“哼”、“哈”二将。整个庙宇共三进,最外层的栅栏搭盖着雨披,避免门前台阶滴雨,下有宽大匾额“江东首邑,城隍灵祠”。步入正门,是一个大大的四合院,当中一个大香炉,环绕香炉是十殿道长。这里号称“中国第一座城隍庙”,徐盛也就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城隍爷”。到了唐代,城隍已相当普遍,形成了用动物祭祀城隍的风俗。但当时的城隍神只是一个抽象的神,并没有具体的姓名。很多文人雅士,如著名诗人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诗文。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他对城隍大感兴趣,据说因为他是在土地庙里出生,因而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敬重。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自此,城隍由自然神演化成为人神,在统治者及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又一次被提升。同时,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也如雨后春笋般修建了起来,最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城隍文化现象。据统计,明代全国有城隍庙1472所,也就是说,当时每个城市至少有一座城隍庙,城隍神也被列入国家祭祀神灵范围。城隍断喝与城隍楹联文化的内涵有文献记载,自宋代开始,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并列入国家祀典。自此,城隍从单纯的一州一县的地方守护神,逐渐演化为护国安民、惩恶扬善并管领阴间亡魂的举国崇奉的神系,如北京以明嘉靖年间弹劾严嵩而被害的杨椒山为城隍神,苏州以战国时楚国公室大臣春申君黄歇为当地城隍神,郑州则以秦末汉初时刘邦的部将纪信为城隍神,上海城隍神秦裕伯则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封,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被封为福州城隍神,抗元英雄陈瓒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神等。这些人都有一股为民做主、剪凶除恶的气概,各地城隍庙中高悬的匾额及楹联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全国各地城隍庙一般都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活脱脱是清官贤臣写照。此外有的城隍庙里还有大量的石碑、石刻、楹联等等,这些文化古迹都是城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城隍庙中

的楹联,作为城隍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具有中国特色,不能翻译,不能改写,更不能移植。如大多城隍庙都有通用联:“但得回头便是岸,何须到此悟前非?”告诫人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哲理。上海城隍庙仪门两旁的木屏上镌刻有这样一副楹联:“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必昌;作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必灭”,意在规劝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应该扬善避恶。郑州城隍庙大门两侧的楹联“殿宇立商都看绿树红墙千秋焕;清明襄盛举佑黄童白叟四季安康”言简意赅地叙述了城隍庙的地理位置和城隍神在人们心目中

的地位。而从二门的楹联“千载古都无量文明无价宝,一肩重任满腔忠贞满城福”中,人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城隍的职责。大殿中的楹联“忠义感天能撼山川湖海;节操贯宇可攀日月星辰”,蕴含了做人的道理;后殿的楹联“入门温旧史诳楚救汉问高祖登基时可曾记起荥阳一幕;进庙惊新颜正冠掸尘看谒者叩首处总要留下热泪两行”,则是通过历史典故来引领人们莫忘历史。有些城隍庙的楹联假托城隍之口以醒世警世,虽挂在城隍庙的廊柱上,但人们看后大多从中受益。如四川泸县城隍庙的“这条路谁人不走,那件事劝你莫为”,陕西岐山城隍庙的“你哄你我不哄你,人亏人天岂亏人”,贵州关岭城隍庙的“进来摸摸心头不妨悔过迁善,出去行行好事何用点烛烧香”,山东胶州城隍庙的“要作好人自古忠臣孝子都有善报,要做坏事请看大奸巨恶怎样收

场”等,人们从中都可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法则。而湖北应城城隍庙的“为人须凭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做事若昧天理半夜三更谨防我铁链钢叉”、贵州贵阳城隍庙的“站着你背地做些什么?好大胆还来瞒我;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等,更像是城隍神面对世间丑恶现象的一声断喝。城隍民俗与城隍文化的传承

城隍文化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其原因还在于它“劝人为善”的警世作用。明万历年间,上海城隍庙仪门上高悬着一把大算盘,上面刻有八个大字:“人有千算,天只一算。”其意是在劝导人们,不要只为自己打算,更不要损人利己。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城隍文化在民间也衍生出多种和民俗活动,最主要的就是初一、十五进香,这似乎已成为大多数老百姓的一项习俗,沿袭至今。另外的活动主要有祭祀和出巡以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城隍庙会。城隍每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每年春秋两季,祭祀风云雷雨神,要请城隍配享。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初一,祭祀厉坛,城隍主享。而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当推城隍诞辰日的祭祀活动。如上海城隍的诞辰为农历二月二十一,河南郑州城隍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十八,四川大宁县城隍诞辰为五月二十八,山东益都城隍诞辰为五月二十七。但是就全国来看,城隍诞辰大多集中在五月,因为明代都城隍的诞辰是五月十一,有些此前尚无城隍神的城市沿用了这一诞辰日。出巡,是指城隍爷出巡,

一年两次,时间各地不一。有的地方则是一年三次,分别在一年内的春、秋、冬各一次。从全国来看,春季的出巡大多安排在清明节前后,名曰“收鬼”。如胶州的城隍神每年两次出巡,分别是每年的清明节和阴历十月初一,届时当天从清晨4点多就开始准备,巡视胶州城东西南北四大关108条街(巷),仪式隆重热烈,观者云集。郑州的城隍出巡除清明外,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要举行出巡,规模比清明出巡要大得多。这天早晨,人们把身穿黄袍、头戴王冠的城隍木塑像放在官轿内,由60名壮汉轮流抬着,两旁有4名道士护驾,前面由四街会首率领,全副仪仗如金瓜钺斧、朝天蹬等分列两侧,鸣锣开道,唢呐悠扬,威风凛凛。各地城隍出巡时,都伴随有民间舞蹈、高跷、舞狮、旱船等表演,人群中有扮作马童者、有作囚徒者、作地方鬼者、有顶枷戴铐者、有跪道乞求恕罪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有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各地城隍庙会就是展现民间艺术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平台。不过,过去的城隍庙是宣传迷信的封建堡垒,其庙会可以称之为“鬼文化”的庙会。如今,城隍庙会成为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各地于春节期间举办的城隍庙会,涵盖有各种戏剧的表演、民间文艺的展示、风味小吃、艺术绝活等,特别是在戏剧表演的现场,一些戏剧爱好者可以登台亮相,气氛异常活跃。同时,结合城隍庙会的开展,各地还采取多种形式向群

众宣传现代科学、法律法规等知识,并举办专题性展览。

除此之外,不少地区每逢春节、端午时,还在城隍庙内举行一些其他活动,平时的求雨、祈晴、禳灾、还愿等活动也选定吉日在城隍庙举行。清朝时,不仅平民百姓平日里祭拜,很多朝廷命官新到地方上任时,也到城隍庙中举行奉告典礼。纵观城隍神的演变历史和城隍文化的发展传承,特别是近年来以庙会为平台的系列文化活动,使民众的文化交往与物资的交流得到了扩大,形成了现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庙会经济,经济与文化达到了和谐发展。摘自《文史月刊》2013年第8期作者:杨春景袁文良

上海的近现代史

上海的近现代史 在近现代历史上,上海,一直是打开中国的一把钥匙。而黄浦江畔的外滩,则是近代上海的城市名片。作为滨水城市的上海,外滩是这座城市的门户,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多人就是从这里进入上海,开始他们全新的人生道路。正如当时自由女神像意味着新大陆的到来,外滩以及背后的上海,对于他们,意味着一种梦想的开始。到上海去,从外滩进入上海。了解上海,从外滩开始。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外滩一般是指从北京东路外白渡桥至金陵东路的黄浦江西岸道路,全长1300米。近年向北延伸至黄浦路,称为北外滩;向南延伸至南浦大桥,称为南外滩,全长4000米。外滩东面即黄浦江,西面为新哥特式、古典式、中西合璧式等52座风格迥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一百多年前,当第一船外国人来到上海时,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很普通的渔村,当时的外滩也只是一条便于纤夫行走的小道。1842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这里的黄浦江岸也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属于黄浦江泛滥时的淤泥地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第二年,英军上尉巴富尔作为英国派往上海的第一任领事,来到上海并做好定居准备。时有“小苏州”之称的上海县城有27万人口,大小街道60多条。上海道台宫慕久并没有到码头迎接巴富尔,只是派了几顶轿子把他们接到了道台的衙门里。正当巴富尔为租房的事大伤脑筋时,一

个姓姚的商人找到了他,表示愿将他在城里的52间房租给他,这样,巴富尔和他的四名随员才有了安身之地。但当姚书平提出要同巴富尔独家贸易时,却被巴富尔一口回绝。1845年11月29日,在历时两年谈判之后,宫道台与巴富尔签订《上海土地章程》,它规定:英商居留地,北以李家场、东以黄浦江、南以洋泾浜、西以河南路为界限,这项居留地面积为830亩。这个章程曾被侵华外国人视为上海的根本大法。上海租界的历史至此来开帷幕。 上海外滩成为了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大多集中在这儿。当年,今上海市黄浦、静安以及虹口、杨浦四个区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为主),长宁区是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筑路区,卢湾、徐汇两区主要是上海法租界。当时上海的租界地区享有完全独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带来了近代上海的繁荣。但虹口、杨浦两区后来被划为日军防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在淞沪会战期间和华界一样受到重创。 上海外滩是上海租界区历史最老的部分之一。1845年起今天的外滩地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并在这里铺设了马路和加固了江岸。英国商人的房子也得到了英军的保护。因为有了这么一块租界,无数的探险家、商人纷纷踏上了这块海滩。洋人喜欢在泥滩上跑马,跑出了一条500米长的小道,当时上海人称它为"马路"。英国人管这条马路叫外滩(Bund)。19世纪末开始,上海外滩渐渐成为各个入侵的殖民国争夺的肥肉,各国租界区管理机构、

上海城隍庙上海老街导游词

上海城隍庙上海老街导游词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1 上海城隍庙(上海话:老城隍庙,上海话拼音:lhaoshenhhangmhiao,发音:[l??z??n?ɑ??mi??]),是中国上海著名景点,道教正一道在上海的最主要的道观。 老城隍庙位于上海老城厢中部,现属黄浦区东南部,临近豫园。明朝永乐年间由原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城隍庙内供奉有三位城隍,分别是霍光、秦裕伯和陈化成。清朝道光年间,老城隍庙达到全盛,占地面积达到约50亩。民国时期,庙宇屡遭火灾,民国20__年(1920__年)重建了大殿。革命期间,老城隍庙受到冲击,庙宇被挪作他用。1994年,老城隍庙被修复,重新成为道观。目前,老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等殿堂,总面积约一千余平方米。 老城隍庙周边庙会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年代最为久远的商业区域,各种小吃餐厅、古玩商铺和小商品市场鳞次栉比,有绿波廊、宁波汤团店、松月楼等著名食府,尤以小笼包、梨膏糖、五香豆等食品最为出名。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2

上海市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革命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20__年,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2]。现在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

城隍庙特色小吃一

城隍庙特色小吃推荐一:上海老城隍庙小吃广场 地址:黄浦区豫园路100号 推荐理由:很多人都是慕名到城隍庙找好吃的,当然不能错过老城隍庙小吃广场了哦,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让你目不暇接,一家家店吃下去,一定能让你满足的! 推荐菜品:臭豆腐、糖藕、蟹粉生煎、豆腐花 上海城隍庙特色小吃推荐二:绿波廊(豫园路店) 地址:黄浦区豫园路115号(城隍庙九曲桥) 推荐理由:“闻香留步名酒楼,知味停车绿波廊”,绿波廊是城隍庙的老字号,始于明嘉靖年间,处在上海老城隍庙的九曲桥畔。很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生意一直很红火,就连克林顿也吃过他家的桂花拉糕,清凉爽滑,很好吃。绿波廊做的地道的上海及苏州风味的本帮菜,浓油赤酱,很有特色,所以大家一定不能错过哦。 推荐菜品:八宝鸭、桂花拉糕、水晶虾仁、蟹粉小笼 飞龙生煎四川北路1345号大壶春河南中路612号丰裕生煎上海各区均有连锁店小杨生煎吴江路美食街。还有就是一定要吃南翔小笼包;三鲜小馄饨;油豆腐线粉汤;开洋葱油拌面;条头糕薄荷糕;海棠糕;蟹壳黄等等等等,你去问他们吧,上海的小吃好吃的不得了,大家都晓得,浓其找的啦!

杭州小吃街在哪里:胜利河美食街主打品牌:老头儿油爆虾外婆家运动会 谁都没想到这条曾经破败的老街如今会成为炙手可热的美食胜地。从2009年年底开街至今,这里迅速集结了一批具有号召力的餐饮品牌,笼络了不少人气。在入口设立的停车场,也成了众多有车一族前来用餐的“有力保障”。 除了早就名声在外的老头儿油爆虾和外婆家运动会。这里还有诸如丁记白切羊肉之类的特色小店。找一个悠闲的夏夜,点上几瓶啤酒,看着帅哥店员用娴熟的刀法将已经羊肉、牛肉切成一片片码在白纸上,再往盘子堆上一把秘制调料,美味还没入口,光看这个过程,就已经是一种享受。 鉴于如今胜利河一带火爆的人气,建议打算来这里就餐的馋虫们提前出发。虽然像老头儿油爆虾这样的人气王,总是免不了得排上一会儿的队。不过早点到达,总得抢得先机,节省一些等候的时间。

上海外滩建筑的历史介绍

上海外滩。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3号”。如今,1楼有阿玛尼中国首家旗舰店,2、3楼是依云水疗(Evian Spa,全球除法国外的第二家店),6楼有澳洲名厨David Laris所开前卫餐馆陆唯轩(Laris)。 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5日清大楼→招商局办公大楼→上海轮船公司→商务楼&高级餐厅 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城隍庙”与城隍文化所谓“城隍”,据《辞海》的解释为“护城河”,“城”原指挖土筑起的高墙,而“隍”是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时人们认为与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灵护佑,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始称“城隍神”,有的地方又称城隍老爷。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因而在民间形成了独特的城隍文化。城隍庙的兴建与城隍文化的形成 据史料记载,自周朝始,每到秋季收获之后,人们总要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特别是除夕之日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也就是“城隍神”。而到了三国时代,人们举行祭祀活动的内容日渐丰富,自然要有个固定的场所,于是民间开始兴建城隍庙或城隍祠。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城隍庙是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孙权在安徽芜湖建立的。当年的芜湖,是东吴抗拒曹魏最重要的一个军事要塞,长江和青弋江是第一道天然屏障。合肥之战之后,东吴失利,退据芜湖,曹操趁机发兵十万攻打芜湖,打算一举歼灭孙吴。在潮水般的曹军攻击之下,城墙被曹军的石炮炸开一角,老将黄盖被射伤,周瑜苦苦死撑,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见一位红袍小将挥舞长枪奔走如飞,他跃下城墙,在缺口处一夫当关。只见他身手敏捷,手中一杆长枪左挑右刺,转眼间曹军死伤一片。东吴军见此,信心大振,周

瑜双目圆睁,挥剑跃马,杀下城墙。曹军攻势受挫,只好退却。此战结束后,周瑜见过来将,来将自称徐盛,少时习武,勇力过人。周瑜大喜,提升他为副将,命其坚守西门。半月后,孙权命周泰率五万大军增援芜湖,曹军退走合肥,芜湖城转危为安。 徐盛受周瑜之命镇守芜湖,他深感百姓受战祸之苦,遂修河道,整吏治,养农桑,将一座芜湖古城打理得井井有条。不幸的是,徐盛英年早逝。为纪念他,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庙,规模相当深宏阔大,它与县衙一样,坐北朝南,正对青弋江,庙基由大方石砌成,很高的石阶在门前伸开,气势非凡,守门的是“哼”、“哈”二将。整个庙宇共三进,最外层的栅栏搭盖着雨披,避免门前台阶滴雨,下有宽大匾额“江东首邑,城隍灵祠”。步入正门,是一个大大的四合院,当中一个大香炉,环绕香炉是十殿道长。这里号称“中国第一座城隍庙”,徐盛也就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城隍爷”。到了唐代,城隍已相当普遍,形成了用动物祭祀城隍的风俗。但当时的城隍神只是一个抽象的神,并没有具体的姓名。很多文人雅士,如着名诗人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诗文。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他对城隍大感兴趣,据说因为他是在土地庙里出生,因而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敬重。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自此,城隍由自然神演化成为人神,在统治者及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又一次被提升。同时,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也

上海市近代建筑风格

现代文化,无论是其物质的、制式的或是精神的方面,都必须要有传统作为根基,才能深沉,才能有底蕴,才能生生不息。反过来,传统也要有现代的意识,才能从现代文化和技术中汲取精华,以获得新的生命并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特殊的政治、宗教、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际遇,西方文化的输入和上海本地以及中国的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之间的并存、冲撞、排斥、认同、适应、移植、追求与转化,使上海糅和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精粹,成为中国现代建筑文化的策源地。建筑是文化领域中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因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民族传统、地域特性、时代精神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深度和广度是无可比拟的。而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上海近代建筑,则综合反映了上海的近代社会和城市的演变历程。自1843年11月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成为中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早在上海解体,并奠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并且又发展成为一种折衷混合的社会,上海变成一座独特的城市,完全不同于中国的其他城市。上海在近代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正如一位中国文人在1911年所形容的人谓上海、北京为新旧两大鸿炉,入其中者,莫不被其熔化,斯诚精确之语。北京勿论矣,请言上海。自甲午后,有志之士咸集于上海一隅,披肝沥胆,慷慨激昂,一有举动,辄影响于全国,而政府亦为之震惊。故一切新事业亦莫不起点于上海,推行于内地。斯时之上海,为全国之所企望,直负有新中国模型之资格".上海的近代建筑也具有十分独特的一面,外国的建筑师和外国培养的中国建筑师试图按照西方的城市模式和建筑风格来塑造上海,试图以欧美的生活方式取代传统的生活方式,使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化。新建筑类型的出现和新建筑材料、新技术的运用给予上海近代建筑以极大的影响,于是,上海的近代建筑表现出以西方建筑文化或仿西方建筑文化为主体的发展,上海的近代建筑渗透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由于缺乏西方建筑文化的历史背景,这种影响又表现出很大的变形。即使是在上海的西方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也成为西方建筑的变异。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往往把这种变异称之为折衷主义。实质上,这种折衷主义是一种对西方建筑的模仿。同时,由于业主和建筑师的鉴赏力、设计能力、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别,必然会产生这种变异。另一方面,上海的近代建筑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其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必然也会出现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出现这种折衷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也应当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上海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又使这种建筑文化融汇成一种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文化,不仅有西方文化的影响,又有着早在西方文化进入上海以前就十分强烈的传统文化和地缘文化的影响。所以,上海的近代建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近百年的建筑中,几乎囊括了世界建筑各个时期的各种风格,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世界建筑史。在许多情况下,上海的近代建筑又与社会的现代化和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把舶来文化变成自己的文化。因此,上海的近代建筑也构成了自己的特色。上海现存的地面建筑文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陀罗尼经幢(859)和泖塔(874-879)、宋代的兴圣教寺塔(1068-1094)、元代的清真寺(1341-1368)和明代的豫园(1559始建)等,在开埠以前,大体上保持了传统的延续性。西方的建筑师以及西方培养的中国建筑师在上海开埠以后引进了欧洲建筑文化,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建造了一大批富有艺术性和功能性的建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建筑型制和建筑空间。从新古典主义、哥特复兴式、折衷主义到盛行欧美的现代主义建筑、装饰艺术派建筑、复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中国新古典建筑等,各种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杂、规模之宏大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诸如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汇丰银行(1921-1923,今浦东发展银行总部)、大理石大厦(1924,今上海市少年宫)、麦加利银行(1922-1923,今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大楼)、法国体育总会(1924-1926,今花园饭店一部分)等;哥特复兴建筑有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893以前);中国古典复兴的代表作如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大楼(1933,今上海体育学院办公楼)、中国银行大楼(1937)等,以及一些具有中国传统装饰的商业建

关于上海城隍庙的作文4篇

关于上海城隍庙的作文4篇 关于上海城隍庙的作文4篇 引导语: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上海城隍庙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上海城隍庙的作文1 来到上海,不能不去城隍庙看一看,城隍庙也叫“豫园”,是上海最有名的古迹了,还有好多美味的小吃、精致的特产。这不,我们来了! 出了地铁口,迎面而来的是一溜的金店,听二奶奶说,上海城隍庙的金店名气很大,金器做的好、样式也多,人们都喜欢在这里购买金器,所以上海的“老庙黄金”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了。 再往里走,我们就来到了“豫园老街”,这里可是非常繁华的商业区,街道两旁的商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游人们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哇!这里的外国人可真多呀!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我身边过来过去,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感觉非常兴奋。“贝贝,走!咱们去逛逛!”“奶奶,”我拉着奶奶的手,昂起小脑袋,好奇地问,“为什么这的外国人那么多呢?”“可能是因为这里充满了老上海

的特色吧,外国人比较喜欢中国一些古老的文化,所以他们都愿意来这里。” 中午十一点多了,今天会吃什么呢?不一会儿,谜底揭开了,姑姑带着我们来到著名的“南翔馒头店”,准备品尝美味的“南翔小笼包”。在我们排队等待的时候,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一个胖乎乎的外国叔叔,估计是来自非洲的,他非常非常黑,整体看上去真像一块黑炭,可是他的牙齿却是非常非常白。他对我笑笑,拿起脖子上的照相机对我比划着,我想他可能是想给我拍照,于是就大大方方地摆了个姿势,露出我甜美可爱的笑容,叔叔把镜头对准我——“咔嚓”一声,我美丽的身影就留在了他的相机里,随后,他又给姐姐照了一张。哈哈,原来外国人这么有趣,还专门给中国人照相。。。。。 “哦!小笼包来了!”在我的肚子快饿扁的时候,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南翔小笼包”。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顾不上烫嘴,咬开一个小口,轻轻一吸,美味的汤汁顿时填满了我的口腔,啊,味道真好呀!小笼包的皮很薄,感觉像是透明的,能看到里面的馅,咬一口,滑溜溜的还很筋道;南翔小笼包有很多种馅,我们吃的是大肉馅的,鲜嫩的肉馅儿吃起来不咸不淡,爽滑可口,嚼一嚼唇齿留香,真是人间美味啊。听了我的描述,大家一定流口水了吧,不过没关系,你们亲自来品尝一下,就知道我绝对没有夸张的啦!

关于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5篇

关于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5篇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前殿祭祀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乃寝宫。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最负盛名的豫园景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风雨仓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庙也历经兴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5篇(一) 上海市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从明代永乐(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庙的庙基不断扩大,宫观建筑不断增加,最为繁盛时期,总面积达到49.9亩土地,约三万三千多平方米。作为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上海城隍庙在文革时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神像

被毁,庙宇被挪为它用。1994年,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上海城隍庙得到恢复,重新成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宫观。2005年,上海城隍庙大殿前厢房的使用权得以归还,随即开始了二期修复工程[2]。现在的上海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文昌殿九个殿堂,总面积约二千余平方米。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诏去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崇敬。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

城隍爷与历史名人

城隍爷与历史名人 白丁 写下这个题目,就想到一个歇后语:“城隍爷拉胡琴--鬼扯”。且听我鬼扯吧。 大凡城市,都有城隍庙。“隍”本来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在唐代即奉祀城隍,视城隍为保护地方、主管当地水旱疾疫,及阴司冥籍的神灵。从而产生了城隍爷及其庙。明太祖朱元璋曾是土地庙里的小和尚,做了皇帝后,他对土地公公及其上级城隍爷极为推崇爱戴。他下旨京城和几个大城市的城隍爷的神职为王,职位为正一品。各府、州、县城隍爷的神职分别为公、侯、伯,从而与当地的官署衙门同等级别,使城隍庙兴旺起来。 因为城隍爷是人们心目中的阴间长官,所以很多地方的城隍爷常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来充任。例如北京的城隍爷是文天祥、杨椒山。杭州城隍爷是明朝永乐浙江按察使“冷面寒铁”周新。南宁、桂林的城隍爷是苏缄,浙江绍兴的城隍爷是庞元。郑州的城隍是扮刘邦救主的纪信。上海城隍庙大殿中的“三城隍”为东汉名将霍光、元末明初孝子秦裕伯和清代江南提督陈化成。

定西城隍是文天祥,有两个传说。一个传说是1370年,明将徐达为扫清北元残余势力,与元将王保保在定西境内沈儿峪展开激战。就在双方厮杀不分胜负之际,明军的侧翼忽然出现了一支生力军为其助战,战场上升起淡淡的暮霭,隐约可见大宋丞相文天祥的旗帜,元军四散奔逃。文天祥祐定西一说由此产生。 另外一个传说也很神奇。康熙四年(1665)二月,福建省侯官(今闽侯)举人许铁堂,被朝廷任命为安定知县。赴任途中先从福建省闽侯下海乘船,看见前面一条船上竖立一面安定城隍的旗帜,他们走,这船也走。到河南孟津渡上岸换乘车马走陆路,又看见前面行进的车马竖着安定城隍的旗帜。他风餐露宿,一直过西安,经平凉到定西青岚山,突然不见了前面的车马和旗帜。他怀疑遇上赴任安定城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灵魂。后来他在一客栈梦见文天祥相邀一道赴安定县,并告知他也已录为安定县城隍。许铁堂到任后,将此梦广为宣传,并筹集银两扩建城隍庙。 据说靖远、会宁的城隍爷是郭虾蟆。 郭斌,金时会州人,因长相奇丑:嘴尖而下唇阔大,双眼暴突而细小,人们皆呼虾蟆。当是时,他为会州地方保甲世袭大猎能手,与兄郭禄大皆以善射驰名会州,应招在军中效力,因军功赐皇族姓颜盏。

介绍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

介绍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 上海地区供奉城隍由来已久。早在宋淳佑七年(1247),华亭即立城隍庙。上海在置县前,也供祀城隍于淡井庙,以作为华亭县城隍行殿,后人称老城隍。明朝开国后,于洪武二年(1369),诏封天下州县城隍府神为显佑伯。 相传上海的城隍神姓秦,名裕伯,字景容。为宋代尤图阁学士秦观八世孙。元时累官至福建行省郎中。元末避兵扬州,转徙上海。当时占据苏州的张士城派人前往招用,为其拒绝。吴元年及洪武初年,朱元璋几次淮备起用秦裕伯,秦均称疾不出。初定天下的朱元璋对于秦裕伯隐卧上海甚感不安,这位生性多疑的皇帝深虑由此“海邦不靖”,即下手渝:“海浜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坚守不起,恐有後悔。”手谕的意思十分明白,秦裕伯只得应召人朝,次年拜待制,旋为治书待御史。洪武三年,设科取士,与刘基同为京畿主考官。洪武六年(1373)病卒,葬于上海长寿里。为“释主疑,明民志,不惜一身之去就,为国人请命也”,因而,海滨之民怀着感激与敬重,奉祀其为城隍神。 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钓将原位于县西北的霍光行祠改建成具城隍庙。据至元《嘉禾志》引《吴越备史》载,相传吴王孙皓病重时,有神附体一小黄门,对孙皓言道:“华亭谷东南有盐塘,风潮为害,非人为所能防。臣本汉霍光也,愿统部属镇之。”遂立庙祀汉博陆侯霍光,是为上海祀奉霍光之始。

上海的霍光行祠又常称为金山神庙。金山庙改成城隍府後,前殿仍奉祀金山神霍光坐像,後殿则供奉秦裕伯。改建之初,城隍庙规模尚小,以後历代都有所修葺。全盛时,包括有大殿、中殿、寝宫、星宿殿、阎王殿、财神殿、文昌殿等殿堂。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在庙侧起造东园。乾隆时,由全县士商捐纳,购潘氏豫园故址,归城隍庙,称西园。重加兴修,所费资产累巨万,极泉石之美,以作娱神乐神之用。府基一度达70亩,称盛一时。其时,江南奉祀城隍“尤谨”,开堂皇崇,寝阁羽卫,“庙制辄拟古诸侯,又极池台园囿之观,吴越所在者皆然,而上海为尤盛”。与盛大的庙宇相一致,上海人对于城隍神有着特别虔城的奉祀:先是松江民俗,每重祷献,而于城隍庙尤甚,如祈病祈福,富室用全猪羊,贫者用三牲首,日元虚晷,佥云城隍有炅,能祸福人,别府铯无此事。除夕日,家家户户备牲醴,前往城隍庙瞻拜。牲醴香烛,源源而来,香火称旺一时。每年清明、中元、十月朔,城隍神出巡祭厉坛,迎送间,彩旗、灯幡、鼓乐、戏妓、烟火、舆马,备极豪华、隆重,“虽王侯不能拟,官府不能禁”。历经数世,在沪人的心目中,上海的城隍神“御灾捍患,素者威灵”,士民对其感恩戴德。清代曹一士曾应邑民之请,为城隍神作《颂序略》,其中记载了送样一则故事:顺治十年秋,一直在海上坚持抗清斗争的张名振引兵人吴淞。苏州总兵王璟时掌军务,督战上海,见对方旌旗蔽空,海艘鱼贯而入,一时竟不知所措。是役,清兵溃败。不久,江宁巡抚周国佐按临上海,王璟深

城隍庙历史功能与社会意义的时代变迁

本科生课程论文 姓名:杨越 学号:0930*******专业:国际政治 成绩: 2012 年 6 月

文化与主义的洗礼 ——上海城隍庙历史功能与社会意义的时代变迁 城隍庙、豫园地段是上海城市中少有的表现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和江南园林特色的部分,这在上海“西化”的城市空间中着实显得比较特别。然而,纵观古代城隍庙的建立到如今城隍庙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城隍庙无论是在历史功能上还是社会意义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城隍庙在岁月的磨砺中走向了新的历史使命;纵观整部上海的历史,由于其在不同阶段所受到的如租界时期的影响和当今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的浸染,这座城市也在不断接受着文化与主义的洗礼。本文试图探讨上海老城隍庙历史功能与社会意义的时代变迁,也是作为老上海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一、上海城隍庙的“前世”:老上海庙园和市井生活娱乐场所 1、古代城隍庙——老上海的庙园 上海建县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城隍庙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城隍庙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则多为生前有惠于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殁后也能为民“御大灾、捍大患”。 上海城隍庙前身原为金山神主、西汉大司马霍光神祠,今庙内前殿仍由霍光坐镇,后殿供奉着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是为“一庙二城隍”,属国内罕见。 近代时,为纪念壮烈牺牲在吴淞口炮台的民族英雄、抗英将领陈化成,沪上百姓为其塑像建祠祭祀,后又曾奉于城隍庙前殿朝拜,因而更有过“一庙三城隍”的奇观。 明朝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在原霍光神祠的基址上,改建了上海的城隍庙,经过历次重修和扩建,在清中叶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历经数次火灾和战争,城隍庙经过多次毁损和重建,1926年在火灾废墟上重建的钢筋混凝土仿古大殿一直保存至今。如今我们看到的城隍庙,四周建筑的外观都是庙宇的形状,飞檐的翘角随处可见。城隍庙老街上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汇集着仿古的各色建筑。 上海县城是上海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而处于县城中心地带的城隍庙、豫园地段则可以说是县城内重要的庙园地带,是各种类型活动的中心。尤其因为其具有官方信仰的背景,更是成为官方集会的最佳空间。邑庙“西园‘三穗堂’,居园正面,巍然高耸,内极宏敞。绅士每于朔望宣讲圣谕,令众集听,凡道县朝贺万

上海外滩建筑(附图)

上海外滩 外滩原来是上海城厢外北面的沿江滩地,旧时俗称“黄浦滩”,筑路后,名为黄浦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1843年上海开放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外滩一带地方,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根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但临江而立的巍峨参差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在二 十、三十年代才建造起来的。它从这一时期起,逐步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中心的象征。 经过百年历史沧桑的外滩,在1992—1993年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后,旧貌换新颖,景色更为迷人,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在这里,一场历经百年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从未落幕。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自19世纪四十年代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就成为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云集于此,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联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众多经典交汇成上海乃至世界独特的风景。 #1麦克倍恩大楼→亚细亚大楼→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建成于1913年。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 大楼为一幢7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英资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 #2上海总会大楼→日军海军武官府→国际海员俱乐部→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该楼建成于1864年,是外滩著名的建筑,建筑设计师为 H. 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3友宁大楼→有利大楼→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外滩3号

上海城隍庙游记

游城隍庙随记 “到上海,外滩不可不去;去外滩,城隍庙不可不去”,于是,到上海工作的第一个周末,约了几位老友,先在外滩的繁华与逝水中找了点“许文强”的感觉后,决定去拜访一下“城隍老爷”。 街道两侧尽是鳞次栉比的仿古建筑,雕梁画栋的朱红大门,青光凌凌的古砖巷陌,小桥流水、杨柳轻抚,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宛若置身于《清明上河图》之上。耳边满是吴侬细语的低声吟唱,旗袍摇曳出的古典诗韵,满巷的胭脂水粉味会让你恍若前世曾经来过。 小吃街汇集了众多的上海特色小吃,南翔的小笼包与蟹黄灌汤包,绿波廊的三丝眉毛酥,松月楼的素菜包,还有那甜味四溢的桂花糖藕和满街飘“香”的油炸臭豆腐。传统中又不乏现代元素的点缀,炸鱿鱼、爆花蟹、烤肉串……,避风塘、必胜客、星巴克、哈根达斯等等,当然,也少不了从大洋彼岸来的麦当劳叔叔和肯德基爷爷了。 就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在这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城隍庙内殿宇宏伟,建筑精美,古色古香,香火鼎盛。豫园内的西洋镜前,长衫的老板口若悬河的道白:要说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绝对的上海老味道!在十里洋场复古楼上,伴随着“上海滩”

主题曲,一袭淡雅旗袍的女子轻握香扇,独倚朱栏,那一颦、一笑、一低头、一回眸间都流露出醉人的风韵。民俗街两侧,素描、剪纸、布贴图艺、易拉罐剪拼画、镂空内雕等民俗现场表演精彩纷呈,最亮目的是捏面人,就如照相似的,几块面团,三两下间,量身定做的小人偶就出现了。 城隍庙旅游区还坐落着数个小商品批发商城和大型综合性商城,以及诸如老凤祥、老庙黄金等很多珠宝玉器店,南京路步行街也近在咫尺,各类具有地方特点的小商品和富有现代气息的产品琳琅满目,你的消费欲望会自然而然的膨胀开来,钱包也会急剧的憋下去。这样的旅游商业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上海人的宏大战略眼光。 现代商业元素与传统文化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上海城隍庙旅游区得到了充分体现,游客畅游其间,在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能够很好的享受现代服务业带来的便利。一个旅游综合服务区规划建设的竟有逛博物馆的感受,焉能不吸引人!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6篇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6篇 Tour guide document of Town God's Temple, Shanghai 编订:JinTai College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6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上海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 2、篇章2: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 3、篇章3: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 4、篇章4:上海城隍庙旅游导游词范文 5、篇章5:上海城隍庙旅游导游词范文 6、篇章6:上海城隍庙旅游导游词范文 上海城隍庙是上海著名景点,很多游客慕名去参观游玩,导游要做好城隍庙的解说词,介绍游客了解。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上海城隍庙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章1: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

上海城隍庙(上海话:老城隍庙,上海话拼音:lhaoshenhhangmhiao,发音:[l??z??n?ɑ??mi??]),是中国上海著名景点,道教正一道在上海的最主要的道观。 老城隍庙位于上海老城厢中部,现属黄浦区东南部,临 近豫园。明朝永乐年间由原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城隍庙内供奉有三位城隍,分别是霍光、秦裕伯和陈化成。清朝道光年间,老城隍庙达到全盛,占地面积达到约50亩。民国时期,庙宇 屡遭火灾,民国20xx年(1920xx年)重建了大殿。文化大革 命期间,老城隍庙受到冲击,庙宇被挪作他用。1994年,老 城隍庙被修复,重新成为道观。目前,老城隍庙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等殿堂,总面积约一千余平方米。 老城隍庙周边庙会逐渐发展成为上海年代最为久远的商 业区域,各种小吃餐厅、古玩商铺和小商品市场鳞次栉比,有绿波廊、宁波汤团店、松月楼等著名食府,尤以小笼包、梨膏糖、五香豆等食品最为出名。 篇章2: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上海市老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的城隍庙旅游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

关于中国城隍庙的习俗调查

关于中国城隍庙的习俗调查 一、原始信仰 远古时期,农业经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一种潜在的恐惧心理使得民众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对图腾、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过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护佑,在“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观念的支配下,出现了有关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仪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 城隍是我国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从资料记载看,城隍神最早见于周代《礼记》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礼记·郊特牲第十一》有:“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大蜡八”是指什么?郑玄注云:所祭有八神也。许慎《说文》云蜡“从虫昔声……曰年终祭名者矣”。所以大蜡八即年终祭祀的八位神,他们分别是:司啬、百种神、农神、邮表、禽兽神、坊、水墉、昆虫。其中水墉居其七。水墉是农田中的沟渠,水墉神也就是沟渠神。后来古代的城市亦要修筑城墙,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城隍”二字,始见于《易经》泰卦的上六爻辞:“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其中“城”指城墙,“隍”指城壕(护城河)。城隍一词连用泛指城池,首见于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灾捍患则祀之”(《五礼通考》)。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猛兽攻击,保护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于是水墉神便升格为城隍神,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 兼容并包是我们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城隍信仰亦是如此。随着城隍在民间百姓中的影响日益显著,道教也将城隍神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杜光庭编纂的《道门科范大全集》中,就有在斋蘸请神仪式中开列城隍的法位的记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城隍神就逐渐成为了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灵之一。道教许多法事活动中,都要请城隍神到场。道教源于民间而又影响民间,甚至渗透到千家万户。城隍原本是民间的神祀,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接受了佛教的冥界体系,城隍神开始成为阴间的行政长官,掌管阴间事务。如宋代佛教的“水陆法会”就开始将城隍神列为重要的恭请神明之一。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民间信仰的神灵群体可以说并无体系可言,但这些信仰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尚和”的文化 精神特质。 城隍,从我国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发展到后世的宗教信仰,它们原发于农耕文明。古长安作为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又以其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播地。由此,古长安也自然成为城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4篇(1)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4篇 Tour guide document of Town God's Temple, Shanghai 编订:JinTai College

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4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上海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 2、篇章2: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 3、篇章3: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 4、篇章4:2020年上海城隍庙的导游词文档 上海城隍庙是个不错的旅游景点,很多游客都喜欢去参观,导游也会结合城隍庙的特点,详细介绍给游客了解。下面是小泰整理上海城隍庙导游词的范文,欢迎阅读! 篇章1:上海城隍庙导游词文档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来到上海城隍庙参观,我是这里的x导游,希望能在后面的讲解中给大家的游览带来很好的帮助。 城隍庙 上海立县之前,在镇西约 6 里处的淡井里,有一座华亭城隍行殿,俗称淡井庙。建县后经过一百五十余年,明永乐年间(1403—1424)才将方洪北岸原金山神庙加以扩充,改为上海县城隍庙。相传,城隍是道家保护城池的神,同时也庇佑着市民,城隍庙是地方神的祭祀之地,城隍神则多为生前有惠于民的清官良吏,以期其殁后也能为民“御大灾、捍大患”。上海城隍庙其前身原为金山神主、西汉大司马霍光神祠,故今庙内前殿仍由霍光坐镇,后殿供奉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民间俗称“一庙二城隍”,国内罕见。 沉香阁 位于城隍庙西北面的沉香阁,原由豫园主人潘允端所建。潘允端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年)督办漕运疏浚淮河打捞沉船时觅得一尊精美观音佛像,甚为喜欢,又于当夜梦见其母嘱托,即派人护送佛像回上海建阁供奉。因佛像由名贵海琼水沉香木雕制,芳香十分浓郁,故名“沉香阁”(据考,该佛像系隋代大业年间南洋赤土国回赠隋炀帝之礼,在淮河中遇风浪

城隍信仰及风俗

城隍信仰及风俗

城隍信仰及风俗 周德华 城隍二字原出于《易泰》“城复于隍”。我国古代称有水环护的城堑为城,无水环护的城堑为隍。先前城隍二字连在一起仅具建筑和防卫上的的意义,以后由于筑城技术的提高、城市化过程的推进,战争和当地人格神信仰的交互作用,城隍演变为一个普佑黎民的地方保护神。人们旱灾求雨、水灾祈晴,出现天灾人祸就请他禳灾,也即所谓祈人寿年丰,久而久之就成了一方神袛。 苏州景德路上的城隍庙已有1700年历史,是全国最早的城隍庙之一。 吴江最早的城隍庙于唐先天二年(713年)敕建,距今正好1300年。明初,苏州府县大举兴建城隍庙。至明末,城隍庙逐渐向下延伸,镇镇乡乡,遍地皆见,如商业巨镇盛泽,在1平方公里内就有4座之多。 笔者查阅各镇方志,除同里而外皆有城隍庙的记载。 平望城隍庙,位于古运河西岸,安德桥堍,初建无考,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屡次重建,解放后,先被征用为吴江县公安局址,后被征用为粮库。 盛泽有两座城隍庙,一在东白漾北,称为东城隍庙;一在西肠圩之西北,称为西城隍庙。两处始建无考,清代屡次修建。解放后两庙均被征用为粮库。

震泽镇及其东之双杨市(村)分别建有城隍庙,明清两朝相继扩建。后者称为大庙,清咸丰年间因该村摇经业崛起而全村致富,故而香火鼎盛,清季成为江浙边境水上盛会——双阳会的会源地。20世纪80年代尚有遗址,为两进院落,曾用于村办企业。前者解放后被征用为粮库。 黎里城隍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历代重修。庙址在一处名叫下丝圩的独脚圩内,四面环水,风景独特,其西建秋禊桥与陆地相连。桥为三孔梁桥,桥面石板不平,行走时有“的咯”之声:乡民戏称为“的咯”桥。黎里城隍庙解放以后被征用为粮库,1998年恢复旧观。 芦墟在明清以后建有老、新城隍庙各一座,后者部分遗址犹存被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控制单位。 梅埝亦有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年间,清末倾圮。 吴江县内所有城隍庙虽各有昭灵侯庙,昭灵侯祠,昭灵观和曹王庙等别称,然无一例外,皆祀奉唐太宗十四子李明一人,可谓异庙同神,即如程邦宪①在《重修昭灵侯庙记》中所言:“郡邑祀城隍庙,所以守护一方水旱疾疫,士民祷焉。久则亦有迁代,如世之黜陟者,其来旧矣!惟吴江之祀昭灵侯则永久不替,侯为唐太宗十四子,讳明,封曹王,调露中(679~680年)为苏州刺史,有惠政。先天二年(713年)立庙于吴江②”。 历来,吴江境内所有城隍庙皆属道教,如黎里城隍庙亦名禊湖道院③。现该庙驻有道士,为吴江区内唯一的道教道场。 城隍庙的型制和体量各异,一般在市镇较大,清代,县邑的城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