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28 分)

1、大自然包括()、()、()、()等。

2、用植物的叶拼成的画叫做()。

3、叶子由叶()、叶()、叶()组成。

4、我们常见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我们常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20 分)

1. 以下哪个植物可以捕食昆虫。()

A. 猪笼草

B. 蝎子草

C. 仙人掌

2. 以下那些植物能生活在沙漠里()。

A. 荷花

B. 仙人球

C. 菊花

3. 以下那些是水果。

A. 小麦

B. 葡萄

C. 菜花

4. ()是蔬菜。

A. 西瓜

B. 水稻

C. 西红柿

5.植物的叶在制造养料的过程中能产生()

A.二氧化碳 B.氧气C.氮气

6.下列哪些东西可以在肥料袋中被分解?()

A 香蕉皮B贝壳 C瓶盖 D小塑料片

7.蚂蚁有()只脚。

A 4 B6 C8 D10

8.我们常看见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它们在给植物()

A 播种 B捉虫 C传粉 D施肥

9.我观察到红色的树叶是()的叶子。

A 枫树

B 银杏

C 柳树D杨树

10.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A猪肉B梨C苹果D马铃薯

11.到校园里观察和认识植物,要及时进行()。

A、采摘

B、拔下来

C、记录

1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植物?()

A、大树

B、房屋

C、小草

13.我想知道一株植物是什么颜色的,我需要用到()。

A、耳朵

B、手

C、眼睛

14.要测出水桶一圈的长度我们应该选择()测量比较方便。

A、小棒

B、测量纸带

C、曲别针

三、判断题。(14 分)

1、一年有4 个季节。()

2、我们可以吃野生动物。()

3、所有的植物不一定需要水。()

5、植物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6、葱的叶子象管子,所以可以叫做管形叶。()

7、植物的种子都长在树上。()

8.塑料花是植物。()

9.我们吃的蔬菜、水果和鸡蛋都是植物。()

10.在跳远比赛测量距离时,必须标出起点和终点。()

11.在用小方块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首尾相连。()

四、照例子找出判断的方法。(30分,每连对一组6 分)

一杯水一杯凉水看一看

一只手套一件衣服摸一摸

一杯盐水一杯糖水闻一闻

一杯白酒一杯凉开水尝一尝

敲锣声打鼓声听一听

五、1.画出你所喜欢的一种食物。(8分)

2.画一片叶。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 《观察鱼》教案

《观察鱼》教案 【教材简析】 继《观察一种动物》及《给动物建个“家”》后,本课将以鱼为对象,继续开展对动物个体的观察活动。鱼类分布广泛,易得、易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它的身体形态与蜗牛等陆生动物有较大的区别,具有明显的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特征。有鳍、有鳃等是这类动物分类的重要特征。多种多样的鱼类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体现了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鱼的外形特点、鱼的运动和鱼的呼吸三大板块。通过引入“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鱼的身体结构特点进行探究,然后通过观察发现鱼的运动主要是靠鱼鳍来完成的,接着思考鱼嘴不停地一张一合鱼鳃一开一闭,到底是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观察鱼是怎样呼吸的,最后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鱼因为生活在水里所以用鳍运动、用鳃呼吸、身上还长有鳞片等特征,从而归纳出动物身体的外形特点与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 【学生分析】 鱼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也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引导他们观察,并能科学地描述鱼身体的主要结构特征。对“鱼是怎样运动、怎样呼吸的”这些问题,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比较笼统,一般会回答尾巴、身体、嘴巴等答案。如何通过观察寻找支持自己猜想的证据,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这时教师

可以采用播放微视频等方法,将原本看不见的“游泳”“呼吸”等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会自发将鱼的运动和呼吸与人进行比较:人用脚走路,鱼用鳍游泳;人在陆地上呼吸,鱼在水里呼吸;鱼呼吸时鳃在动等等。这些方面的比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鱼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鳃、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动等生命体基本特征。 2.知道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小动物的探究过程。 2.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方式记录、描述鱼的主要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观察结束后把小动物放归大自然,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鱼的身体特征,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部编一年级下册科学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材简析】 从《我们知道的动物》这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入学习活动。通过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从他们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引发他们关注的对象。通过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参观动物园等渠道,他们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

认识,但往往比较模糊。在科学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这意味着一年级的学生更难以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 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 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 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 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 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 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生分析: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未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并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的利用信息的能力。

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部编版】

备课本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走进科学课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 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 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 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 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准备:展台、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引领学生阅读第一单元卷首语:眨眼睛,气球飘,我有很多“小问号”。多动手,勤动脑,科学课上探奥妙。二、初步认识“科学”。1、今天学习什么 课?(指定学生回答:科学课) 2、什么是科学? (1)出示图片:(彩虹、火山蘑菇岩、猪笼草、恐龙) 提问:你认识这些自然事物吗?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吗?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秘 密? (2)出示图片:(家居设备组合)

提问:你认识哪些电器?它们都有什么用?你知道关于它们的秘密 吗?(引导回答问题,引发学生对科学一词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 究的兴趣)小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通过做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1、科学课上做什么? 引领学生观察图片,深入理解科学课上需要完成的事情。2、我们一起做一做。 (1)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绿萝的叶子。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你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叶子?(2)教师做“小 鱼有什么变化”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3)教师做第4页 中的水溶实验。建议学生回家尝试一下,并做好观察。 教师搜集几个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简单讲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拓展活 动 1、给学生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2、学生回家让父母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走进科学课》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我的“小问号”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儿童爱动 脑筋,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部编本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组卷四)

学校 班级 姓名 ………………………………装……………………………订…………………………线……………………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卷面整洁2分,知识检测98分,计100分) 一、填空题 (每题1分,共22分) 1.声音可以用高、( )、强、( )、悦耳、( )等词汇来描述。 2.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震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4.人的耳朵分为( )、( )和( )三个部分。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 )。 6.像二胡、小提琴、古筝等乐器,是靠( )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7.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 )。 8.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 ),使氧气进入血液, 同时排出( )。 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 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 )毫升—( ) 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 )毫升—( )毫升。 二、判断题 对的打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每题2分,共20分) 1.爆竹的爆裂声很强,听起来很不舒服。( ) 2.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 4.用两只耳朵听声音与一只耳朵听声音没有什么区别。 ( ) 5.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 6.音高和音量没有什么区别。( ) 7.调松二胡的弦能使它的音量增大。( ) 8.材料不同器乐的演奏效果也不同。( ) 9.人呼出气体的成分和吸入的气体成分差不多。( ) 10.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大身体的肺活量。( ) 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4分,共24分)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精品】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 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我们周围的物体 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材简析】 《发现物体的特征》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起始课。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是物质存在的具体形式。小学生需要从发现物体的特征开始认识各种材料,再从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这个过程是符合他们的认知需要和年龄特点的。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描述特征来探究常见的物体,利用感官观察8种常见的物体,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来观察、描述并记录物体的基本特征。 教科书共3页,分为3个部分。 l.聚焦 这部分内容有两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后一个问题既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又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观察自己周围的物体并描述它们。这些问题,即可以帮助教师在探究活动开始前调查学生对物体的原有认识,又可以为学生接下来认识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2.探索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含一个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对8种常见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教科书首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用自己想到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这样可以了解他们已经知道的描述性词汇。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儿童的语言使之发展成为科学词汇。 接着,教科书提示了科学观察的步骤和方法——选择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进行观察、比较。教科书中的4幅图分别提示了4种比较和观察的方法:通过看,比较颜色或形状;通过闻,比较气味;通过看和摸,比较是否透明或光滑;通过掂,比较轻重等等。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能较为全面地从各个方面描述物体,并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描述加以规范和提炼,最后在记录表中呈现科学词汇。必要时,教师要对一些比较难懂的词汇进行解释。另外,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3.研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讨论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提示学生回顾自己是如何观察物体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利用感官来观察物体,即看、闻、摸、掂等,也可能会强调是通过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来观察的。此时,教师可以进步询问学生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物体的特征的。第二个问题,主要提示学生反思描述物体特征的角度,从这些角度可以更好地描述物体,比如可以从颜色、形状、轻重、是否粗糙、是否透明等方面进行描述。学生提到的描述物体的角度可能不同于教科书中所提示的,但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可以将其汇总在班级记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作为观察生命体的活动,学生最容易接触观察的莫过于校园里的树木了,因此本课从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上一节课解决了科学观察的重要性问题,本课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部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018】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

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 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全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内容浅显易懂、生动形象,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所以学生特别喜欢。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此外,课文第一次出现对话,教学要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认“数、彩”等12个生字,会写“问、有”等5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乛”,认识3个偏旁“彡、穴、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乛”,认识

3个偏旁“彡、穴、刂”。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学生跟唱: 2.组织学生说一说听完这首歌的感受。 3.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儿》。 4.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读儿化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雨点儿有大有小。你们听,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正在说说悄悄话呢! 2.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4.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①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部编版本一年级科学期末复习全

资料复学期末习一年级科姓名我们知道的植物第1课 . 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植物可以(美化环境),1 有生命、生活在一定环境、需要阳光、空气、水和营养。植物的特征:2、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植物有生命、生活在一定环境、需要阳光、空3不会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塑料花没有生命,气、水和营养、会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等(桃树、(柳树)、苹果树)4、说几种你认识的植物:( 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向日葵的生长过程5种子、发芽、长叶生长、开花、结果、枯萎、死亡。 长叶子的是植物;开粉色、红色花的是植物;池塘边长在石头缝里的也是植、6物。 7、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 8、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物吗?塑料花没有生命,不会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所以不是植物。 第2课观察一棵植物 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2、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3、泥土中还有根 4、观察一棵树:先整体再局部地观察一棵大树

观察叶课3第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3、植物的叶由叶柄、叶片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4、叶的观察方法: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第4课这是谁的叶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如 扇形叶掌形叶卵形叶心形叶针形叶 银杏树枫树杨树四叶草松树 第5课植物是“活”的吗 1、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植物是有生命的 3、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4、兔和蝴蝶是‘活'的吗?答: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 5、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1、植物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 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2、植物在四季中会“活”的。这说明它是,生长变化.

最新部编版2017一年级科学上 册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第1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

2018-2019部编版一年级科学秋季全册教学计划

2018-2019部编版一年级科学秋季全册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 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棵植物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5 植物是“活”的吗6 校园里的植物 比较与测量:1 在观察中比较2 起点和终点3 用手来测量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 做一个测量带 7 比较测量带和尺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 “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21·世纪*教育网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2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试卷

一年级科学测试题 一、画hu à一y ì画hu à ,填ti án 一y ì填ti án (20分) 把b ǎ水shu ǐ倒d ǎo 入r ù 不b ù同t ón ɡ容r ón ɡ器q ì ,水shu ǐ是sh ì什sh én 么me 形x ín ɡ状zhu àn ɡ ?用y òn ɡ你n ǐ 喜x ǐ 欢 hu ān 的de 颜 y á n 色s è画hu à出ch ū水shu ǐ的 de 形x ín ɡ状zhu àn ɡ 。 我w ǒ发f ā现xi àn :水shu ǐ 固 ɡù 定d ìn ɡ形 x ín ɡ 状zhu àn ɡ 。 二、这zh è些xi ē物w ù体t ǐ 里l ǐ有 y ǒu 空k ōn ɡ气 q ì 吗m ɑ ?(“有y ǒu ”用y òn ɡ “√”表 bi ǎo 示sh ì ,“没m éi 有y ǒu ”用y òn ɡ “х”表bi ǎo 示sh ì )(20分) 物w ù体t ǐ 海h ǎi 绵mi án 粉f ěn 笔b ǐ 木m ù块ku ài 气q ì球qi ú 预y ù 测c è 结ji é果ɡu ǒ 三、给ɡěi 动d òn ɡ物w ù分f ēn 类l èi ,把b ǎ正zh èn ɡ确qu è的de 序x ù号h ào 填ti án 在z ài 横h én ɡ线xi àn 上sh àn ɡ 。(24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飞f ēi 翔xi án ɡ队du ì: 。 爬p á行x ín ɡ队du ì : 。 游y óu 泳y ǒn ɡ队du ì : 。 年 班 姓 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科学计划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第1单元走进科学 单元目标: 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工程实践。 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 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4. 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5.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 1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要从 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 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 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 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 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 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 ppt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 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部编本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卷(组卷四)

学校 班级 姓名 ………………………………装……………………………订…………………………线……………………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科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卷(一) 一、填空题 (每题1分,共26分) 1.声音可以用高、( )、强、( )、悦耳、( )等词汇来描述。 2.声音的强弱叫做( )。 3.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4.人的耳朵分为( )、( )和( )三个部分。 5.一呼一吸算( )次呼吸。 6.我们在运动后,呼吸的次数( )了,心跳的次数( )了。 7.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 )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8.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 )、( )、( )、( )和( )。 9.牙齿的作用。( )用来切割食物。( )用来咀嚼食物。( )用来撕碎食物。 10.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 )的作用。 11.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是视线与( )相平。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有( )和( ) 两种方式。 二、判断题 对的打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每题2分,共20分) 1.噪声是听起来悦耳的声音。( ) 2.所以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 3.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 4.人呼出的气体成分和呼入的气体成分差不多。( ) 5.肺活量的大小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 ) 6.动物类食物就是指肉食类食物。( ) 7.减肥的同学不需要吃油脂类的食物。( ) 8.气球飞行的方向和它喷气的方向相同。( ) 9.在弹性限度内,皮筋拉的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 10.汽车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 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4分,共24分) 1.人体能感受振动的器官是( )。 A 、眼 B 、鼻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部编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28 分) 1、大自然包括()、()、()、()等。 2、用植物的叶拼成的画叫做()。 3、叶子由叶()、叶()、叶()组成。 4、我们常见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我们常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20 分) 1. 以下哪个植物可以捕食昆虫。() A. 猪笼草 B. 蝎子草 C. 仙人掌 2. 以下那些植物能生活在沙漠里()。 A. 荷花 B. 仙人球 C. 菊花 3. 以下那些是水果。 A. 小麦 B. 葡萄 C. 菜花 4. ()是蔬菜。 A. 西瓜 B. 水稻 C. 西红柿 5.植物的叶在制造养料的过程中能产生() A.二氧化碳 B.氧气C.氮气 6.下列哪些东西可以在肥料袋中被分解?() A 香蕉皮B贝壳 C瓶盖 D小塑料片 7.蚂蚁有()只脚。 A 4 B6 C8 D10 8.我们常看见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它们在给植物() A 播种 B捉虫 C传粉 D施肥 9.我观察到红色的树叶是()的叶子。 A 枫树 B 银杏 C 柳树D杨树 10.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A猪肉B梨C苹果D马铃薯 11.到校园里观察和认识植物,要及时进行()。 A、采摘 B、拔下来 C、记录 1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植物?() A、大树 B、房屋 C、小草 13.我想知道一株植物是什么颜色的,我需要用到()。

A、耳朵 B、手 C、眼睛 14.要测出水桶一圈的长度我们应该选择()测量比较方便。 A、小棒 B、测量纸带 C、曲别针 三、判断题。(14 分) 1、一年有4 个季节。() 2、我们可以吃野生动物。() 3、所有的植物不一定需要水。() 5、植物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6、葱的叶子象管子,所以可以叫做管形叶。() 7、植物的种子都长在树上。() 8.塑料花是植物。() 9.我们吃的蔬菜、水果和鸡蛋都是植物。() 10.在跳远比赛测量距离时,必须标出起点和终点。() 11.在用小方块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注意首尾相连。() 四、照例子找出判断的方法。(30分,每连对一组6 分) 一杯水一杯凉水看一看 一只手套一件衣服摸一摸 一杯盐水一杯糖水闻一闻 一杯白酒一杯凉开水尝一尝 敲锣声打鼓声听一听 五、1.画出你所喜欢的一种食物。(8分) 2.画一片叶。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班级科目科学册别第二册任课教师制定日期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大小、颜色、形状 闻气味两两对比观察法

摸表面粗糙程度 掂轻重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 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 一、卷面书写。(5分) 请同学们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美观,让你的试卷拥有一张清秀、漂亮的面孔! 二、我来填一填。(每空1分,共15分) 1.我们身体的五个感觉器官是眼睛、鼻子、耳朵、()和()。 2.我们校园里的建筑有()、()、()等等。 3.我知道的生活中常见工具有()、()和()。 4.()可以吸引铁制品。 5.餐巾纸的吸水性()。 6.一年有四季,分别是()()()() 7.可以用()来观察细微的物体。 三、认真选一选。(每题2分,共10分) 1.花的颜色是()观察知道的。 A.耳朵 B.手 C.眼睛 D.鼻子 2.不容易搭高的物体是()。 A.球体 B.圆柱体 C. 长方体 D.正方体 3.塑料的优点是()。 A.很重 B.轻巧 C.怕高温 D.容易碎 4.蝴蝶在()飞行很轻松。 A.大雾天 B.下雪天 C.下雨天 D.晴天 5.钉子要钉在木板上使用的工具是()。 A.镊子 B.锤子 C.剪子 D.刀子 四、当好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不要乱抠鼻子、耳朵。() 2.蚂蚁是植物。() 3.塑料袋不怕水。() 4.塑料瓶可以装热水。() 5.不要拿着剪子和刀具打闹。()五、科学与生活(每题2分,共10分) 给它们分类,属于有生命的画圆圈,没有生命的画三角。1、__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 4、_______ 5、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___________

二、 1.嘴巴,眉毛 2.教学楼,升旗杆,操场 3.剪刀,刀子,锤子 4.磁铁 5.很强 6.春夏秋冬 7.放大镜 三、C A B D B 四、√×√×√ 五、△○△○△○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部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1.1《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大小、颜色、形状 闻气味两两对比观察法 摸表面粗糙程度 掂轻重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