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主题(专题)复习五: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学习目标】能梳理中国现代史的基本史实。

总述: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至今天。从本质上说,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充分反映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因此,中国现代史的线索梳理主要是归纳四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史实。

【方法点拨】怎样找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史实。

政治:政权建立、会议、政治制度、国家统一、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文献。

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体制。

外交: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军事:兵种、军事行动。

科技:武器、空间技术、高新技术成果。

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文化:文学(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艺术(戏剧、绘画、电影)。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基本内容

1、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社会性质: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分期:(1)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1、起止标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主要矛盾: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和两条道路(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现在)

1、开始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

建立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3、主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济:交通、部分科技。国防(军事):部分科技。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史(1949.10以后)阶段特征及通史整合: 阶段分期:1949.10——1956底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1957.1——1966.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阶段特征: 1、1949.10——1956年底过渡时期 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尚未完全清除,不甘心失败,因此,当时政治上主要的任务一方面还是要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如,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解放区进行土改、镇压国民党特务等等,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另一方面,人民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开始,如,逐渐建立和形成人代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 经济上:建国之初,主要是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业已崩溃的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从1953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和一五计划(生产力)。 文化上:新中国成立后,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如《论十大关系》(1956)等。在文艺和科研领域,新中国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如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教育上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外交上: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一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具体表现为“一边倒”。外交成就:同苏联等17国建交;1953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等。 2、1957——1966.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8年,“左”的错误不断发展,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 经济:“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从1962年起开始恢复发展 外交: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法建交;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 思想: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政治:“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 ?民主与法制被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经济:“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由于周恩来(1973)、邓小平(1975)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思想:极“左”思潮泛滥。 外交:对外关系重大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76年之后) 政治: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进一步完善三大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近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49年)列强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世界反法西 侵华史(1760—1840)阶级统治需要巩固与加强(1870--1913)向帝国主义过渡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危机斯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初)(1929-1933)(1939-1945) 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局部)(全面) (1840-1842)(1856-1860)(1876--1878)(1894--1895)(1900--1901)(1931-1945)(1931-1937)(1937-1945) 中国人民的林则徐太平军抗击左宗棠收复邓世昌黄海义和团抗击局部抗战全面抗战:抗日战争 抗争史虎门销烟(1839)洋枪队(1851-1864)新疆(1878)大战(1894)八国联军(1898)抗日义勇军、游击队国共两党、各阶层 旧民主主义革命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 (1840-1919)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戊戌变法1898)(辛亥革命1911)(新文化运动1915) 先进中国人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27五四运动(1919)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黄埔军校(1924)北伐战争(1926) 的探索史(1919--1949)建党及国民大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1927----193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37---1945 抗日战争时期

1945——1949重庆谈判(1945.8)中共中央转战南北(1947)挺进大别山(1947.6)三大战役(1948.9—1949.1)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1949.4)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70)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各阶段特征 1、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①政治: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 ●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③思想: ●开始向西方学习, ●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④外交: 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⑤军事: 火枪利炮逐步武装军队,新式的海军、陆军诞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政治: ●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王朝不断衰落,并走向覆亡。 ●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如戊戌变法、义和 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②经济: ●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对华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③思想: 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兴起维新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潮。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①政治上: ●军阀政府专制独裁,对外卖国;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②经济上, ●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③思想上: 新文化运动兴起,大力弘扬民主科学。

4、十年对峙时期 ①政治上: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反共反人民; ●国民党政府实现名义上的国家统一; ●中共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和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走工农武装据的道路,在南方建 立革命根据地; ●日本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 ●国民党对中共红军进行数次反革命围剿并迫使红军长征; ●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由“不抵抗”政策到“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再到联共抗日。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日益转向民族矛盾。 ②经济上: ●民族工业有较快发展; ●官僚资本的开始形成; ③思想上: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5、抗日战争时期 ①政治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全民族抗战; ●形成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 ●国民党官兵在正面战场进行了英勇抗战,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进行了艰苦的反扫荡斗 争; ●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尖锐斗争,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中共在维护统一战线的前 提下,进行了坚决反击; ②经济: 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国统区迅速膨胀的官僚资本主义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大规模掠夺,使民族企业大量破产。 ③思想上: 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成熟。 6、解放战争时期 ①政治上: ●国共两党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斗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粉碎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追歼残敌。 ②经济上: 在三座大山(特别是美国资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的挤压下,民族工商业日超萎缩。 ③思想上: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或史实归纳 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三、19世纪40-60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转折。请概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 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实或特征。 政治:列强入侵,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关税自主权、司法权和领海权;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出现近代买办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存;革命任务变为反封建和反侵略;革命性质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 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外资企业)入侵;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破坏中国经济主权;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一定发展;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传播了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促使新的经济成份出现;促进民族工业的兴起;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思想:传统思想观念受西方文化冲击;向西方学习,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程;代表人物: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搜集西方情报;编译书籍和报纸;著书和了解世界各国情况;没有引起知识分子的共鸣和没有付诸行动;

社会生活:西装传入、长袍马褂仍流行;旗袍;西餐;租界出现西式住宅;外国人在华开办邮政业务;自行车传入中国;在华传教士办报;(注意引起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见资料书137页) 四、19c60-90年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 阶段,试从经济、政治、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等方面概括该阶段的阶段特征或史实。 政治:列强继续发动侵华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出现边疆危机;瓜分狂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受破坏;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内地;允许列强在华设厂,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列强对中国政治贷款;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贷款偿还债务;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试图挽救清政府;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早期维新派形成;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筹划海防、建立海军;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与学习西方相结合,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经济:列强在华设厂,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洋务运动和洋务经济发展和破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出现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 思想: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自强和求富;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早期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严复)思想; 社会生活:西菜馆开办、西餐成为时尚;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废除缠足;铁路建设——唐胥铁路;航运业——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邮政开办——1896大清邮政 局;1877年有线电报开办;1882年电话传入;办报——1883《昭文新报》、维新 派办报—《强学报》《中外纪闻》《事务报》;电影——1896年放映西洋影戏;五、20c前20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成和深化时期,是中 国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试从经济、政治、思想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等概括该阶段的阶段特征或史实。 政治:列强继续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会形成和深化;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侵华政策从“瓜分” 转为“以华制华”,先后扶植清王朝、袁世凯和多派军阀作为殖民工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正式合流;清政府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义和团运动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主共和制确立;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和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孙中山反袁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和民主、科学的提出; 社会生活:西装流行;中山装;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开展;婚姻自主;丧礼简化;增加国庆、元旦等节日; 自行车大街小巷出没;有轨电车;中华邮局开办;报纸发展——《民报》;杂志—《新青年》;电话领域发展;国产电影发展;铁路—京张铁路修建;航空业起步—福建马尾造船厂研制水上飞机;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过渡时期(1949-195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 动乱时期(1966-1976) 徘徊时期(1976-1978) 改革开放时期/ 新时期(1978至今) 1. 1949,西柏坡会议(重心:乡村→城市);《共同纲领》 2. 1950,土地改革 3. 1952,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4. 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核心:一化三改) “一五”计划(1953-1957)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外交政策成熟)5.1954,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 6.1955,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7. 1956,中共“八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双百”方针 8. 1958,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特点:“多快好省”)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 9. 1959-1961,自然灾害,经济困难 10.1960,经济调整(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1.1962,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12.1964,原子弹 13.1965,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14.1966,导弹 15.1966-1976,“文革”,停止高考,“样板戏” 16.1970,人造卫星(东方红1) 17.1971,重返联合国(26届联大) 18.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 19.1973,杂交水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20.1975,邓小平对经济进行整顿 21.1977,恢复高考 22.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 23.1979,《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 中美建交 24.1980,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25.198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6.1983,“三个面向” 27.1984,开放沿海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8.1985,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29.1988,“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30.1992,“南方谈话”,开发上海浦东;“九二共识”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高三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一、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巨大。 4.社会生活上: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但温饱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二、改革开放新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健全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提倡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社会新风尚出现。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与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与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1年:西藏与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与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这就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阶段特征 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1.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50年代) ⑴列强侵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签《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又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工业革命发动战争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 影响:破坏主权,社会性质变化;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客观上破坏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⑵中国人民的抗争 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的坚强决心。 由于阶级矛盾的加深,加之外来侵略引发的民族矛盾。1851年,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革命运动的主体是农民阶级。 ⑶在经济上,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棉纺织业破产、耕织分离。 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农业生产商品化。 外商企业出现——早期资本输出。 ⑷中国人民的探索: 地主阶级: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洪仁玕:《资政新篇》 ⑸中国社会的变化: 政治上: ①历史转折——近代史开端 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阶级关系: 新的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买办阶级。 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农民战争最高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具有反侵略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特征、肩负起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③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详细版)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1956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 3月七届二中全会 9月新政协《共同纲领》 10月2日中苏建交 *国民经济恢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与17国建交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53 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化三改”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三大改造 1954 第一届人大(①宪法②三大制度确立) 日内瓦会议 1955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十年探索时期 1956 9月八大(提出主要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双百方针” 1958 八大二次会议 三面红旗(大、人、总) 1960 八字方针、农村纠左 1964 原子弹&中近程导弹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66 文革开始(对法治践踏) 国民经济受到影响 取消高考 1970 东方红一号

1971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3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1976 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 1976-1978 两年徘徊 1977 2月两个“凡是” 恢复高考 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8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健全法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 中美建交 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和平方式统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国两制” 1980 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2 “十六字方针” 修宪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形成 1983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银河一号” 1984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5 开辟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6 《义务教育法》 1987 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88 开放海南为经济特区

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 阶段特征概要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概要 中国现代史:(1949.10.1至今)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史; 大国崛起的历史;民族复兴的历史。 第一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阶段特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基本线索】 一、准备(1949-1952) 1、政治方面:巩固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安全的国内外环境。(1)追歼残敌、和平解放西藏,基本解放中国大陆; (2)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 2、经济方面: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条件。 (1)农村:土地改革;互助合作。 (2)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3、外交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到1951年,中国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4、文化方面:开展扫盲教育;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 二、过渡(1953-1957) 1、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初步建立。 (1)召开首届全国人大,通过54宪法; (2)确立三大政治制度。 2、经济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社会主义改造。 3、外交方面:外交政策渐趋成熟,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阶段特征】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曲折前进。 【基本线索】 1、政治方面:对主要矛盾认知出现反复,导致左倾错误不断发展。 (1)中共“八大”、八字方针 (2)反右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 2、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前进;重工业发展较快,带动国防科工的突破。(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2)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与八字方针; (3)三大油田的开采、原子弹和导弹试验成功。 3、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文艺教育界一度出现混乱。

现代史线索梳理

主题(专题)复习五: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学习目标】能梳理中国现代史的基本史实。 总述: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至今天。从本质上说,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充分反映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因此,中国现代史的线索梳理主要是归纳四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史实。 【方法点拨】怎样找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史实。 政治:政权建立、会议、政治制度、国家统一、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文献。 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体制。 外交: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军事:兵种、军事行动。 科技:武器、空间技术、高新技术成果。 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文化:文学(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艺术(戏剧、绘画、电影)。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基本内容 1、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社会性质: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分期:(1)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1、起止标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主要矛盾: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和两条道路(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现在) 1、开始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 建立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 3、主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意义篇

中国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意义篇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1)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保障了中国的边境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消极影响:在战争中,中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利于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3)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4)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1)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2)要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3)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 (4)要切实维护人民利益。 (5)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2)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利于冲破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树立革新创造、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6.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2)经济特区是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人才的前沿地区。 (3)经济特区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7.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1)洗雪了百年国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体现。 (2)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丰富了“一国两制”理论,并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4)有利于促进香港、澳门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根据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2018历史考研:为你奉上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 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 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 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 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 【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基本线索】 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世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对外掠夺以商品输出为特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的是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到中国社会的中枢。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使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运动的爆发。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同时还反映出了社会性质剧变的新趋势,具有以往农民起义所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但是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其阶级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于以失败告终。 j结论:它的悲剧命运表明:农民阶级是反封建的主力军,但由于落后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阶级局限,他们不可能找到解救中国的正确出路。 事实证明在未来的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农民阶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青年毛泽东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来农民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便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好好利用起来 第二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60-1901年)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主题(专题)复习五:中国现代史线索梳理 【学习目标】能梳理中国现代史的基本史实。 总述:中国现代史开始于1949年,至今天。从本质上说,中国现代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充分反映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因此,中国现代史的线索梳理主要就是归纳四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史实。 【方法点拨】怎样找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史实。 政治:政权建立、会议、政治制度、国家统一、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文献。 经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体制。 外交: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外交方针。 军事:兵种、军事行动。 科技:武器、空间技术、高新技术成果。 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文化:文学(反映时代特征的作品)、艺术(戏剧、绘画、电影)。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基本内容 1、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 2、社会性质: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分期:(1)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1、起止标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主要矛盾: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与两条道路(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现在) 1、开始标志: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济:交通、部分科技。 国防(军事):部分科技。

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时间(整理后)

中国 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0.5-0.7万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商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东汉建立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官渡之战 208年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魏国建立 221年蜀国建立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5年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东晋灭吴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南朝宋建立 隋(581年到618) 581年隋朝建立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隋末农民起义开始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