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1 页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姓名:余小兰

2014年9 月10日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摘要:由于现代生活的提高、工作压力增加、饮食习惯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呈增长趋势。此文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作用,知道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更好的了解心脏病,了解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病种、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如何保持合理膳食,学会心血管疾病病种与症状的护理,在病人发生疾病时可以很好的护理病人,让病人的心脏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为心脏病的发作而感到害怕,让心脏保持一个健康状态。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life, work pressure increases, changes in eating habits and other factor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bidity probability shows growth trend, with sudden death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cidenc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55 ~ 64 years old male death rate was 2.7 per year per thousand, female is 0.4 per year per thousand. Understan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ymptoms better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lso understan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re, understand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hould which thing to pay attention

to. Let the patient to enhance sports exercise every day for 1 hours, to keep the body in good health

关键词:心血管病的常见的疾病常见症状预防与护理

Key word: Cardiovascular manifestations of common disease care and treatment

前言.........................................................5页1、心脏常见疾病及其护理.................................6页 1.1心律失常.........................................6页 1.2心力衰竭.........................................6页 1.3先心病...........................................6页 1.4 心肌疾病..................................................7页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7页

2、常见症状及护理......................................7页 2.1心悸..........................................7页 2.1.1病因......................................................7页 2.1.2 护理.............................................7页2.2 心源性呼吸困难..............................................8页2.2病因...................................................8页2.2.2护理...............................................8页2.3心前区疼痛................................................8页2.3.1病因...................................................8页2.3.2护理....................................................8页2.4心源性水肿.................................................8页2.4.1病因..................................................8页2.4.2护理........................................................8页2.5心源性晕厥....................................................8页2.5.1病因..................................................9页

2.5.2护理.................................................9页

3、预防.........................................................9页结束语..................................................10页参考文献...............................................11页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射血器官,具有泵的功能,推到血液循环,主要功能是给躯体供氧和清除体内代谢产物。而现代社会的生活提高了,人们不注意身体的健康,过度的饮酒、吸烟、紧张、疲劳、激动、饱餐,在些情况下常常会出现一些心脏疾病。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疾病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其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表现,而针对不同疾病应有不同的预防与护理。心脏一旦出现症状即可危机生命。

1心脏常见疾病及其护理

1.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类;按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类。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应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进刺激性食物、不可过饱;给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进行心电监护,特别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注意观察用药情况,防止发生不良反应;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心电监护24h注意起搏频率和心率是否一致;卧床3~5d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不要压迫置入侧,指导病人6周内应限制体力活动,定期复查,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卡”。

1.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又称心衰,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性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维持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按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慢性心力衰竭,以慢性心衰居多;按有无舒缩功能障碍分为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

心衰病人的护理:限制体力活动:慢性心衰的病人可适当的活动,不可长期卧床,以防引起静脉血栓、压疮等问题;限制钠盐的摄入:给予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食多餐,戒烟酒;保持大便的通畅;给予吸氧: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为2~4L/min;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让病人增加安全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定期观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反应。

1.3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为先心病,先心病没有明确的病因,但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先心病患儿的护理:保持充足的睡眠,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轻心脏的负担;少食多餐,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预防感染;法洛四联症患儿,要注意供给充足液体,防止因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栓塞;观察有无心力衰竭的表现,一旦出现,置患儿半卧位,吸氧,按心衰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做好药物护理。

1.4心肌疾病

心肌疾病是指心肌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心肌病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未分类心肌病、特异性心肌病。

心肌疾病病人的护理:疼痛护理: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持续吸氧,氧流量3~4L/min;遵医嘱使用B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心衰时低盐饮食;避免激烈运动,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

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

心绞痛病人的护理: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安慰病人,解除紧张不安情绪,指导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减少心肌耗氧量,给予氧气吸入;减轻心肌耗氧量,增加活动耐力:减少或避免诱因,制定活动原则,给予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三低一高)饮食,戒烟酒。

2 常见症状及护理

2.1心悸是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可伴心前区不适感。

2.1.1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心悸(心律失常最常见的表现是心悸)。器质性心脏病、全身性疾病如甲亢、严重贫血也可引起心悸。

2.1.2护理: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主要是测脉搏、听心率,必要时做心电图;严密观察病情:心功能不全时心悸可伴呼吸困难、发热、胸痛,严重心律失常伴晕厥、抽搐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好心理护理:和病人说明发病的原因以及发病的是应做何处理,让病人减轻焦虑、恐惧;增加休息时间:让病人适当的增加休息时间,减少活动的次数。不要让病人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料,以免引起心悸。

2.2心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左心功能不全是,组织

液聚集在肺泡和肺组织间隙中,形成肺水肿,病人自觉呼吸时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状态,称为“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按严重程度分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是最严重的心源性呼吸困难)。

2.2.1病因: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衰竭所致的肺水肿,亦见于右心衰竭,已有左心衰竭者又引发右心衰竭可见,还有分流性先心病、心包积液、心脏压塞时

2.2.2护理:观察病情:呼吸困难有无改善,皮肤发绀是否减轻,血气分析是否正常;休息与体位: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根据病情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给氧: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流量为2~4L/min;提高活动耐力:根据心功能制订活动计划,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以减少体力活动,减轻心脏的负担,使心肌耗氧量减少,改善呼吸困难。

2.3心前区疼痛

因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的传入纤维引起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2.3.1病因: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反之,心肌梗死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是心前区疼痛),其次是急性心包炎、胸膜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2.3.2护理:疼痛的观察:注意观察心前区疼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程度、持续时间、有无诱发因素等;减轻疼痛,防止复发:有良好的休息环境,遵医嘱给予镇定剂、镇痛剂以及治疗;给予心理护理:让病人减少的疼痛的恐惧。

2.4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体循环系统静脉淤血等原因,使组织间隙积聚过多液体所致。

2.4.1病因:由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引起心源性水肿的主要原因是右心功能不全。也可见于渗液性心包炎或缩窄性心包炎。

2.4.2护理:体位与休息:让病人多休息,下肢抬高,伴胸腔积液或腹水的病人宜采取半坐卧位;病情监测:控制输液速度,定期测体重,严格记录出入液量;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观察尿量、体重及水肿消长情况,检测血电解质的变化;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

2.5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血量突然聚减、中断或严重低血压热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缺氧,表现为突发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2.5.1病因:严重心律失常、主动脉瓣狭窄、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等。

2.5.2护理:休息与活动:发作频繁的病人应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发作时处理:将病人置于通风处,头高足底位,解开领口,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情况,一旦有头晕、黑曚等先兆是立即平卧,以防摔伤;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3 预防

3.1预防

长期大量饮酒对人体各系统都有损害,血压、血脂代谢也不能幸免,饮酒可使血压增高。无限制地摄入过多热量、动物性脂肪等,不仅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血压生高、血脂异常的重要因素。而饮食调节、合理膳食则是减重、调脂、降压不可缺少的方式。

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过程,做到合理的饮食应先制订好饮食计划。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限盐: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结束语

心脏是全身血液的循环系统,心脏一旦发生疾病即可危及生命。而通过对上面的介绍,让人们了解心脏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体,它对人们的影响有哪些,应该如何去预防、护理、治疗。心脏病病人的饮食是如何制定的,让病人的疾病得到缓解。心脏病是危及人体生命的一大危害,预防、治疗心脏病是人们不忽略的。

参考文献

[1]沈卫峰·实用介入性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1997·203·

[2]叶丽娟·冠状动脉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4)∶20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