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Springline开发框架手册

Springline开发框架手册

Springline开发框架手册
Springline开发框架手册

1.前言

1.1.Web开发技术发展回顾

图:动态Web编程技术的发展历史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广泛使用,Web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Internet上,但早期的Web应用全部是静态的HTML页面,用于将一些文本信息呈现给浏览者,但这些信息是固定写在HTML页面里的,该页面不具备及用户交互的能力,没有动态显示的功能。

很自然地,人们希望Web应用里应该包含一些能动态执行的页面,最早的CGI(通用网关接口)技术满足了该要求,CGI技

术使得Web应用可以及客户端浏览器交互,不再需要使用静态的HTML页面。CGI技术可以从数据库读取信息,将这些信息呈现给用户;还可以获取用户的请求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保存到数据库里。

CGI技术开启了动态Web应用的时代,给了这种技术无限的可能性。但CGI技术存在很多缺点,其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开发动态Web应用难度非常大,而且在性能等各方面也存在限制。到1997年时,随着Java语言的广泛使用,Servlet技术迅速成为动态Web应用的主要开发技术。

Servlet是JAVA平台下CGI技术的代替品。在Servlet技术规范下,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内指定的Servlet发送请求,Web服务器根据Servlet生成对客户端的响应。

图:Servlet的响应流程图

实际上,这是后来所有的动态Web编程技术所使用的模型,这种模型都需要一个动态的程序,或者一个动态页面,当客户端向该动态程序或动态页面发送请求时,Web服务器根据该动态程序来生成对客户端的响应。

Servlet一种在JAVA代码中嵌入HTML的方式,需要在JAVA代码中一行一行的进行HTML代码的生成及输出,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我们简直无法想象当时JAVA WEB开发的复杂度。

到了1998年,微软发布了ASP 2.0。它是Windows NT 4 Option Pack的一部分,作为IIS 4.0的外接式附件。它及ASP 1.0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外部组件是可以初始化的,这样,在ASP程序内部的所有组件都有了独立的内存空间,并可以进行事务处理。标志着ASP技术开始真正作为动态Web编程技术。当ASP技术在世界上广泛流行时,人们很快感受到这种简单的技术的魅力:ASP使用VBScript作为脚本语言,它的语法简单、开发效率非常高。而且,世界上已经有了非常多的VB程序员,这些VB程序员可以很轻易地过渡成ASP程序员——因此,ASP 技术马上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动态Web开发技术。

随后,由Sun带领的Java阵营,立即发布了JSP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JSP是Java阵营为了对抗ASP推出的一种动态Web编程技术。ASP和JSP从名称上如此相似,但它们的运行机制存在一些差别,这主要是因为VBScript是一种脚本语言,无需编译,而JSP使用Java作为脚本语句——但Java 从来就不是解释型的脚本语言,因此JSP页面并不能立即执行。因此,JSP必须编译成Servlet,这就是说:JSP的实质还是Servlet。不过,书写JSP比书写Servlet简单得多。作为一个

和ASP对抗的技术,简单就是JSP的最大优势。

JSP及SERVLET的最大区别在及Servlet是在JAVA代中嵌入HTML,而JSP是在HTML中嵌入JAVA代码。在最初的JSP开发模式下,整个Web应用几乎全部由JSP页面组成,JSP页面接收处理客户端请求,对请求处理后直接做出响应。用少量的JavaBean来处理数据库连接、数据库访问等操作。这种模式就是人们常说的JSPModel 1。

图:Jsp model 1结构图

Model 1模式的实现比较简单,适用于快速开发小规模项目。但从工程化的角度看,它的局限性非常明显:JSP页面身兼View和Controller两种角色,将控制逻辑和表现逻辑混杂在一起,从而导致代码的重用性非常低,增加了应用的扩展性和维护的难度。

因此,JAVA技术人员开始引入MVC架构来处理控制逻辑和表现逻辑的分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JSP Model2。这种模式下,将Servlet作为前端控制器,负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请求,

在Servlet中只包含控制逻辑和简单的前端处理;然后,调用后端JavaBean来完成实际的逻辑处理;最后,转发到相应的JSP 页面处理显示逻辑。

图:Jsp model 2 结构图

Model 2下JSP不再承担控制器的责任,它仅仅是表现层角色,仅仅用于将结果呈现给用户,JSP页面的请求及Servlet (控制器)交互,而Servlet负责及后台的JavaBean通信。在Model 2模式下,模型(Model)由JavaBean 充当,视图(View)由JSP页面充当,而控制器(Controller)则由Servlet充当。

由于引入了MVC架构,使Model 2具有组件化的特点,更适用于大规模应用的开发。Model 2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及可维护性,降低系统后期维护的复杂度。但也增加了前期开发的复杂程度。原本需要一个简单的JSP页面就能实现的应用,在Model 2中被分解成多个协同工作的部分,需花更多时间才能真正掌握其设计和实现过程。

MVC架构的引入为Java的web开发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各种web MVC框架的出现使得开发人员从原来的泥潭中爬出,开始专注于其他领域的问题。在前端,技术员开始寻找jsp 的替代方案。在服务端,技术员把更多的目光转向如何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可伸缩性、负载平衡和可重用性。Java web 开发需要更多的服务端框架来为服务端提供事务、安全、通讯、多线程、内存优化管理等服务,以简化web应用的开发、管理和部署。或者可以说,MVC框架的出现,将java web开发带入了J2ee时代。

(紧跟着微软也发布了https://www.docsj.com/doc/7b4573758.html,技术,提供一种完全不一样的web编程模型,此处不对https://www.docsj.com/doc/7b4573758.html,技术进行更多描述。)

1.2.java开发框架简史

前面说过,MVC架构的引入是java web开发领域的里程碑。它为web应用开发划分了清晰的体系结构。但是MVC架构的实现方式并不统一,这就是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WEB MVC框架的原因。

不管是什么样的web MVC框架,都必然将系统划分成View -Controller-Model三部分,分别对应多层体系的表现层、控制层及业务逻辑层。

其中表现层负责HTML页面的生成;控制层负责响应客户请求,控制页面导航;业务层则进行应用逻辑处理。良好的分层结构,使java技术员得以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技术发展,不同层面的技术结构都得以进行各种不同的技术变革。

在表现层,jsp是最初唯一的选择。但java技术员从来都不会满足这种唯一选择的技术路线,他们不断提出各种替代jsp 的方案,为表现层如何解析java数据模型进行页面显示寻求更为简单有效的规约。于是Velocity、Webmacro、FreeMarker 等模板语言开始进入前端开发人员的视线。

而在服务端,技术员开始将数据的读取及存储功能从业务层剥离,使业务层划分成应用层和持久层。应用层负责事务管理及逻辑处理,持久层则负责及关系数据库、文件等的数据读取及存储操作(或者大家更习惯把持久层叫做数据访问层)。

EJB也是当时服务端唯一的技术选择。EJB是一种Server 方的组件结构,它可以非常简单的开发基于java的企业级的分布式对象应用(类似于DCOM?)。EJB的事务导向特性,为服务端提供了良好的事务支持,Session Bean在应用层处理业务逻辑,进行事务控制,Entity Bean则在持久层负责数据的读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