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倪瓒绘画美学之“逸气说”

倪瓒绘画美学之“逸气说”

倪瓒绘画美学之“逸气说”

作者:颜敏朱璇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6期

[摘要]倪瓒多才多艺,诗书画三绝,是个个性较为独特的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天真质朴出韵淡雅,尤其是绘画,将诗的神韵、书法的意趣和自己的高逸之情结合得完美无缺,形成他古朴天真的画品,被称为“逸品”。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加上他富有艺术性的独特之“逸气说”,更使他在“元四家”当中品格独立,为后世画人竞相追捧。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的影响。他至今乃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键词]倪云林逸气意境美学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62-02

引言

元代是元蒙贵族统治中国的时期,元朝政府推行种族歧视政策,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包括契丹、女真、高丽等族)、南人(指南宋遗民)。在选用官吏以及科举、刑罚上都有差别。地位最高者为蒙古人,最低者为南人。倪瓒就属于南人这一等级。元朝政府最看重喇嘛教。由于统治阶级的扶植,上层喇嘛开始掌握政权。其时道教已分成几个宗派,影响较大的是全真教,它集儒的忠孝、佛的戒律、道的丹鼎于一教。汉族士人之所以“乐就”全真教,一方面固然有传统的“夷夏之辨”,不愿委身事元,另一方面,又由于元统治者不重视科举,这样,汉族士人失去了晋身之阶,他们只有寻找新的出路。当时知识分子地位十分低下,有“九儒十丐”之说。在这样的政治气候、社会环境中,他们有的隐逸于山林,有的寄情于书画,表达自己“超凡脱俗”的情趣,抒发抑郁苦闷的心境,有的以毕生精力从事绘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以“元四家”的成就最大。

一、关于逸气的解释

“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深刻含义。张立文认为“气这个范畴,在中国哲学范畴中,约有四义”。其一,是指客观存在的质料或元素。其二,指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其三,指人生性命。其四,指道德境界。

从存在论意义上讲,气是一个沟通主体与客体、人与天、我与物的范畴,因为气的质有而形无的可入性、包容性,导致了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物化”之论,身与物化,人与物化。气既联系于自然,又联系于个体生命。变化、聚散的气生成了人的生命,生命与运动相联系,于是有“生气”之论,由自然之阴阳二气的清浊之性,衍化出人的气质秉赋差异。

战国以来,气与人的主体气质、精神的关系,越来越被关注。儒道两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养气之说。道家要求涵养与物同化的淡泊之气,儒家培养一种具有道德伦理性质的气。这里的气,从其“赛于天地之间”看,是一种天地间的自然之气,而从其“配义与道”“集义所生者”看,它又是人的一种主体之气,是“至大至刚”的道德、伦理之气。

魏晋时代对气的理解更多倾向于人的气质禀赋方面,并由此延伸到艺术作品中显现出来的艺术气质。这时代并不注重其伦理道德方面,而更关心其与人的个性气质,甚至年龄、身体的关系。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养气”,更多侧重于说明作家个性、体质等与艺术创作风格、方式、状态间的关系以及艺术灵感的激发与创作冲动的培养。

宋代的理学家们把气跟道德、伦理联系起来,“浩然之气”“正气”都是道德之气,而“逸气”则是由道德之气衍生出来的艺术之气。

徐复观曾把“逸格”“逸品”中“逸”字的意义考察追溯到了《论语》,逸民之“逸”,仍然是一种伦理道德之体现,它体现出对现世社会的不满,体现着人格独立的追求,而在“写胸中逸气”的创作行为中,这种道德之气最终转化在艺术上,成为一种艺术之气。

“逸气”与其他“气”不同,因为逸气是非政教、非伦理的,它虽来自于逸民式的道德观,但体现在艺术中,就成了一种强调主体人格独立,反对艺术为政教、伦理服务的艺术精神。与逸气相对应的是“逸笔”,反对形似的绘画样式,重神轻形,更多地是强调对主体精神的一种抒发,表现出主体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的精神,而与注重于写实描绘、形似追求的“成教化、助人伦”的写实作品拉开距离。不求形似的“逸笔”作品,来自于充溢着独立人格精神的“胸中逸气”。“由逸气而逸笔,而逸笔每每草草,所谓草草者往往引起人们的误解,以为作画可以草率,其实不然。草草在此是指作画时一种行为过程或状态,笔墨发乎于情,有逸气在胸的心态情态,自然也就有顺于心情而书写的曹操的行为之态,自然也就不会像作院体画那样为精工细作而拘谨自束。”

元代以前的逸品、逸格是指一种特定的艺术风格,这种特定的风格并没有与之相应的特定的技法体系与表达倾向。元代画家把逸品、逸笔、逸气三者整合成为一个完美的系统:“逸品”是其明确的风格指向,“写胸中逸气”是其明确的精神追求,而“逸笔草草”则明确肯定了与这种风格及精神追求相应的技法,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即以“逸笔”来“写胸中逸气”,以特定的画法、特定的精神追求形成特定的风格——逸品。神品是形与神的结合,而逸品只重神。

二、倪瓒绘画美学思想的形成

倪瓒(1306—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元末著名画家,与黄公望、王蒙、吴镇齐名,并称“元代四大家”。

在元代,道教的上层人物地位很高,有种种特权,既无劳役租税之苦,又无官场倾轧之累,反而有额外的生财之道。他信仰道教(全真教),养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