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基于群体规范与自我意识辨证视角的学生社团建设思考

基于群体规范与自我意识辨证视角的学生社团建设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7010992225.html,

基于群体规范与自我意识辨证视角的学生社团建设思考

作者:王德华

来源:《高教探索》2013年第03期

摘要:社会心理学认为,在一个组织体系中,来自于群体的规范与压力往往会通过自我意识的内化改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本文对群体规范和自我意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证统一的拓展,并以学生社团这一典型的群体自治型组织为载体,分析了在群体规范的支持、评价、推动、导向下,如何通过对学生社团的科学建设,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有效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群体规范;自我意识;学生社团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在《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指出群体规范是微观环境结构中的一个方面,是社会影响和个人行为的媒介之一。[1]在社会

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态度改变理论中,个人行为的选择源自于倾向自我认知与内心世界协调的态度改变。因此,社会心理学就在群体规范与自我意识之间构建起了一道桥梁。国内外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在一个组织体系中,来自于群体的规范与压力往往会通过自我意识的内化来改变个体的认知与行为。那么,在以学生社团为代表的大学生自治组织这一特定群体中,群体规范是如何与自我意识相互作用,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乃至大学生的个体成长的,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学生社团中群体规范的普遍作用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出于共同的目标集合在一起,在心理上相互影响,在行为上相互作用,他们就形成了所谓的群体。无论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既然出于共同的目标,那么就必然会形成共同遵守的思维模式与行为规定。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与成长目标自发组成的典型的群体自治组织。与正式组织中具有强制性的规定不同,大学生自治组织中自然形成的群体规范往往更能够获得组织成员的普遍认同,因而也更能够发挥对成员的群体支持、群体动力、行动导向等作用。

(一)学生社团中的群体支柱与评价标准

美国社会学家谢里夫认为,群体中形成的规范首先是为群体内成员提供了自身行为的一个参照框架。在这个共同的参照框架下,群体内成员努力地使自身的行为不断地靠近其中的参照点或参照系,这就使群体规范对于群体成员的行为产生一种支柱性的作用。此外,谢里夫也揭示了群体规范对群体内的成员具有评价的作用。既然规范是群体成员所公认的,那么群体内每一个个体就会自然而然地根据群体规范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出评价,也会以群体规范为标准对其他成员的行为进行评价,由此也就产生了群体规范对于个体的从众压力。[2]学生社团的

成立往往以章程的确立为基本条件。章程对社团的宗旨、组织机构、会员的权利义务等方面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