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写意特征

论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写意特征

论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写意特征
论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写意特征

论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写意特征

彭洁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国画形式语言的角度围绕写意这一命题,以历代哲学、美学观念、书论、画论和书法绘画作品的经典范本为依据,并深入到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动态过程,来探讨写意的本质特征在中国画形式语言中的体现。

关键词中国画写意生命精神形式语言

对中国画的研究首先应对指导画家创作的占主导地位的美学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其次离不开对写意中国画形式语言的研究,因为画家的美学哲学思想往往是其审美理想,艺术家的绘画实践紧紧围绕着这些审美理想,努力在创作中寻求实现这种理想的表现手段。同时,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推动了美学理论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中国画向前发展。

1中国画理论的哲学美学思想根源及写意理论的提出

道家和玄学的重?意?而轻?言?、?象?,以?意?为本的认识论、方法论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创作和艺术表现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宇宙的本体和艺术的生命都是?气?,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也离不开?气?。王充由?气?推演出?神?的概念,进而把?神?作为人生命精神的体现。《易传》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扬雄认为?天地之所贵曰生?,生生不息的乐生精神是中国人生命精神的集中概括。

哲学认识的提高必然直接或间接影响美术理论的发展。魏晋时的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最早、最基本的系统绘画原则,?气韵生动?是第一法,也可以说是六法总则。谢赫认为气韵主要是指作品体现出来的气

质风韵,而衡量作品是否有气韵,关键在于作品整体上是否生动,也就是说,只有作品中充盈了生机和活力作品整体才会具有?气韵?。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对时间特别依重,强调以时间去融汇空间。《周易》提出?周乎万物?,《管子》谈到?宙合?,意指在时间的恒流中宇宙万物圆融周济。这种时空合一的心理形式反映了中国人以生命为中心的独特意识,也被化用到中国艺术的认识方式和意象创造方式之中。

由于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和多意性,许多概念往往字面不同而内涵相通。前面论述到中国画重意、气、神、生命和时间,其核心都是重主体的生气和活力,重主体内在生命精神的传达。

因此中国画从它诞生之初就不以单纯追求自然万物外在形态的逼真再现为目的,而是以客观事物的外形结构和运动规律为表现契机,注重创作者主体情感和精神对客体的映照,这种不似之似的创作观念和方法映射出中国画家天人合一、物我相溶的的浪漫情怀。

元代汤垕提出了绘画的?写意?说,他在《画鉴》的《画论》中说:?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何哉?……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耳。??写?,《说文》中的解释是:?谓去此注彼也……?《小雅》有:?我心写兮。?《传》云:?输写其心也。按,凡倾吐曰写,故作字作画皆曰写。?汤垕将画梅、画竹、画兰称为写梅、写竹、写兰,显然是为了强调倾吐胸中之意。

汤垕的写意说强调的是与书法同源的?写?的手段和直抒胸襟的?意?的表达。?写意?这一特有的理论术语指导了中国绘画的创作。

2中国画写意特征在形式语言中的体现

宗白华先生认为:?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这一判断道出了中国文学和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中国文学和艺术中,无论花开花落、日升月沉,宇宙万物之间总都有生命气息在连绵流荡。这一境界是乐的境界,是积极的同时也是浪漫的。

大乐与天地同和,中国传统哲学、美学观念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中国绘画中,艺术意象的呈现方式能突显出时间的流动与生命、情感的变化。那么中国画形式语言是如何来写意的呢?

首先,线性节奏是中国画形式的主要构成因素,这一特征与中国画家注重在时间之流中展示生命变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单从作品完成后的表面形式作比较,中国画显现不出明显的与其他画种的区别——无论中西绘画都有点、线、面的形式元素,聚点可以成线、聚线可以成面,然而只要关注到作画过程,我们就会发现:笔墨衔接所显示出的动态过程才是中国画最具有特征的形式元素。

中国画讲究?气韵?,讲究?通?和?连贯?,讲究线条与线条之间的衔接、每一笔线条的起与止、下一笔线条的起与上一笔的止的呼应。往往第一笔的存在决定了第二笔的衔接,第三笔的生发又取决于第二笔的暗示……我们在完成的画面中不但看到明的空间序列的构成,还看到暗的时间衔接的流动。①画家情感的起伏变化得以在时间的流动中纤毫毕现地同时呈现出来。

同时,历代书画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用笔用墨的技法,使点线等绘画语言更丰富、更富有表现力,并把笔墨形式语言和气韵生动的美学要求联系起来。

东汉书法家蔡邕在《笔论》中谈论了用笔对书体的造就。他以坐、行、飞、动、愁、喜、云雾和日月等来形容不同的书写所造成的多种视觉效果,说明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创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能通过用笔传达出来。

关于绘画用笔,谢赫《画品》中的第二法为?骨法用笔?。对于这一表述的确切含义,我倾向于学术界吴焯的观点。吴焯认为,?骨法?并不完全是一个物质上的概念,它还包含有人的精神方面的因素。生命的本质精神在于运动,旨在表现事物生命精神的骨法用笔就是按照事物的运动节律去用笔,创造出符合事物运动节律的笔墨节律。

唐代张彦远指出了书画用笔同法,他在《论画六法》中说:?夫象物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元代赵孟頫提出以书入画的主张。在宋代以前的绘画中,线条的主要形态为圆润流畅和紧劲连绵,如铁线描、行云流水描等。宋代李公麟白描《维摩诘图》中,人物所着服装线条严谨准确、宛如行云流水,就是这类描法的典型代表。

元之后赵孟頫等文人画家为了直接抒写胸中性灵,不满足于已有的描法,以书法中丰富的笔法入画,达到变描为?写?。同时中国画特有的工具材料——毛笔、绢和宣纸的发展也使得这一要求得以实现。

回顾毛笔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晋代主要选用兔毫和鼠毫制笔。兔毫和鼠毫锋颖锐利、劲健但含墨较少,因此晋画中线条主要是粗细停匀的高古游丝或曲铁盘丝。东晋顾恺之作品中的用线就是典型,现存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均为唐宋人摹本,作品笔法如春蚕吐丝、粗细停匀。

宋代流行用羊毫和兔毫合成制作的?二毫笔?,南宋以后则

更多以羊毫制笔,笔的含墨更多,笔锋变化也更多,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中的线条和墨色层次就是很好的例证。

追溯中国画的载体——绢和宣纸的发展,也能发现许多变化的轨迹。魏晋南北朝时用生绢,到了盛唐以后开始使用熟绢,这种绢便于精细地勾线和着色,唐代张萱《捣练图》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就是以精细劲健的线条勾画而成。

元代开始大量运用生宣纸,但因为纸质密实,湿墨不易晕化,这种特点从赵雍的《松溪钓艇图》中湿点树叶就可以看出。所以纸本元画中主要出现干笔。明代中期,画家才开始逐渐使用具有洇渗效果的生纸。

创作方式和材料的发展变化,使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变得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

纵观宋元之后的中国画作品,我们会发现笔法异彩纷呈。比如元代倪瓒用笔清淡舒朗,作品有平远清逸之趣。而明代的徐渭则把绘画中笔墨的写意精神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其代表作《墨葡萄图》中,画家以纵横恣肆的笔法宣泄出内心积郁的澎湃生命律动,尽管距今已近五百年,尽管大多数人欣赏得到的是复制品,但只要注目凝神,观众仍会被画中蓬勃流泻的生命力量所震撼。徐渭以笔墨抒写性灵的大写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的四百多年时间里涌现出陈洪绶、八大、任颐等众多画家,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印证了写意中国画笔法在状物、表情方面的独特表现力。

关于色彩,六朝谢赫的理论是?随类赋彩?,和六法总则?气韵生动?联系起来理解,?随类?就不仅仅只随客观物象,?赋彩?也不单单只反映物象颜色,而是画家主体精神与物象客观色彩交相融和而形成的?意象色彩?。敦煌壁画中瑰丽的色彩就是?意象色彩?。同时,中国画色彩的运用也可以同水墨一样重视

用笔,同样是?写?。王原祁说:?画中设色之法与用墨无异,全论火候,不在取色,而在取气。?这段话说明了色彩与用笔的关系,画面上最重要的是要有气,而气的流畅除了运用色彩,还要通过笔的态与势,情与意来传达,也要讲究笔法而不是任意地涂抹。正如唐代张彦远所说:?……是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

色彩材料的发展变化保证了色如墨使技法的实现。宋代开始植物色普遍应用。因为亲水性强,具有与墨相同的透明、流动和渗化的性质,所以植物颜料可以像墨一样被使用,呈现出如墨一样的韵味。

宋代刘常画没骨花,?手中调彩色写之?,?染色不以丹铅衬傅,调匀深浅,一染而就?,正是这样用彩如用墨、笔墨与色彩相结合,使绘画语言有了创新。

近代恽寿平、任伯年画花卉不勾轮廓线,直接用彩和墨写花、叶、枝、干,具有独特的风格。赵之谦、吴昌硕的点写花卉运用与书法类似的结构,其画面中墨与色的各种对比与调和以及各结构间的疏密、奇正、承接、映衬等关系,都与书法的抽象原则相通。

正是由于画面上?骨法用笔?的纯墨色点线或墨与色的相融一体,形成了中国画形式的特色。

3时代之意在中国画形式语言中的体现

在现代,随着对西方绘画和设计作品的更多了解,随着人们视觉经验的改变,如何保持中国画的活力,使传统的写意中国画继续发展进步,许多画家都在用笔和用色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在用笔方面,现代画家徐悲鸿所画奔马、齐白石所作游虾都是画

家在对客观物象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取舍、按对象的运动规律用笔,创作出的充满鲜活生命力的作品。当代也有一批画家如彭震中等也在积极探索不同的笔墨形态和构成方式以表现当代生活。

在用色方面,现当代又有一批中国画家如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吴冠中等把西方色彩原理应用于创作中,朱振庚、田黎明等以现代性的色彩感觉、色彩感情和色彩想象力来进行充分表现,使中国画能传达出当代人更丰富的生命体验。李津、徐勇民等以彩墨结合表现事物生命情态的用笔传达出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

中国画造型、笔墨和色彩在?尚意?的原则下,赋予画家的创造以极大的空间。画家首先从自然对象中提取和发现客观事物的?真?,并与主观的?意?相融合而成为具有绘画造型意义的?象?,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与情感融入自然美之中,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这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过程。

吕凤子先生在研究中国画笔墨的表现性时用极为简约的文字总结了情感对于笔墨的意义——?所以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点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懂不懂‘用笔’应该是指熟悉不熟悉怎样使力与感情相融合的技巧,不是仅指知道不知道使笔与力相结合的方法而言。?②中国画笔墨和色彩有它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实现中国画最高审美理想?气韵生动?的富有个性特征的语言。

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由形而上的精神观念,转化为形而下的具体笔墨表现法则,确定了中国绘画的表意品格。这种表意品格走向生

命精神这一轨迹中,而从未停留在?技艺?层面,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即在于此。

写意中国画要发展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服从自己的真切生活感受,让形式语言随时注入不断变化的情感活力。相信经过画家们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会创造出更多带有中国传统意味的充满生命力的绘画。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第1版

《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朱良志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年9月第1版

《中国画形式美探究》陈振濂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1年6月第1版

《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李一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年3月第1版

《中国画色彩艺术》刘源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

《色彩的中国绘画》牛克诚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5月第1版

《中国绘画艺术论》彭修银著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葛路著漓江出版社 1989年版

《美学与意境》宗白华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7年版

注释

1.参见陈振濂《中国画形式美探究》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年第1版

2.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1978年版第3页。

中国画的空间表现

大 众 文 艺 41 受中国传统时空观念的影响,绘画空间表现在中国传统绘画 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绘画空间经过作画者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将物象表达出来,并给予加工、改造,注入画家的主观感情,使绘画作品以充满节奏感和灵动感的空间彰显宇宙生命的律动,体现物象的生命精神。 中国画空间不是单纯地把绘画空间具体的、立体的表现出来,而是讲求作画者的内心体验和直观感受,同时还提倡“写意”“传神”“气韵”“意境”等在绘画中的表现。画家在作画过程中,不拘泥于对真实空间的描摹,而是以表达空间的意象化,着重心灵深度的表达,使中国画在空间表现中体现出一种主观的、灵动的空间表现特点,从而达到“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的意境,使中国画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一、中国画追求空间表达的意象化 中国画空间不是对实际空间的真实描摹,而是追求空间表达的意象性、灵动性,这样就会使画面更加丰富,更具特色,更符合人的心境追求。 (一)线条和墨色的空间表现 自绘画诞生始,线就已经作为中国画中主要的绘画语言。随着绘画语言的发展,中国画已不是单纯的以线来表达空间的,而是运用线条和笔墨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变化多端的线条和墨色来表现现实空间,并不是完全对物象的体积和色彩的真实描摹。画家对客观物象的主观化反映和能动表现,加之线与笔墨的有机结合,便产生了具有超越实际空间以表意为主的意象空间。 譬如在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中,画面的空间表现不是对实际空间的真实再现,而是对实际空间的利用和再创造,这样的空间表现目的是追求“传神写照”的表达和主体精神的体现。画面中人物与树木的大小关系以及人与马的大小关系明显就不符合比例,实际空间与画面空间形态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从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和生动有趣的描绘来看,空间表现旨在表现人物的神情动态,以抑扬顿挫的线条和灵动委婉的丰富表现力来构建画面空间,画面空间成为一种充满情趣,有着强烈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意象空间。 (二)节奏化流动的空间表现 中国画的空间表现是流动的,画家在表现实际空间时不是站在某一固定视点观察和描绘特定视线内的物象,并不以客观对象为局限,而是随着主体表现的需要进行全面观察并根据形象记忆作主观的调整,加之以自身感悟来表达绘画空间的。 画家郭熙提出的“平远、高远、深远”三远之说,就是指画家在绘画空间表现中,多视点的组合及视点的流动特点。中国传统绘画的这种处理空间的独特方法必然是集不同时空的视觉景象为一体,画面空间也由于视点的不断转变和位置的变换而充分地流动起来。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图》设计了好几个段落,把韩熙载在夜间一段时间中的活动生动而清楚的表现出来,画面中没有过多的描述背景,而是以人物的动态来渲染其具体的时空背景。打破了空间处理上的固定性,达到以虚带实的效果,使整个画面空间随着主要人物情节和场景的变化而变化。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画空间表现的高度灵活性。 二、中国画提倡对主观感情的抒发 中国画是作画者通过自我意识与客观物象有机交融的产物。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中国画的语言,使中国画有着丰富的表现空间,同时也推进了中国画向前发展。 (一)中国画提倡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精神主体的体现,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画家作画时,并不是单纯地将作品中要运用的物象原封不动搬到自己的画面中,而是要抓住自己对具体物象的主观感受。生 活中我们看待事物有多面性,画家在摄取素材时,对物象的观察也有不同的感受,将自己的主观感情注入到画面中,给观者不同的感受,进而引起人们对绘画作品的种种遐想与思考,以使作品表达出其似于不似的意境。 潘天寿先生的作品,他的指画,有些只是寥寥几下,却给人们以新颖和充实的美感。作品《梅花》画幅下端只是露出半根老干,上左角倒垂而下的枝梢上点缀了几朵梅花。这幅画就充分体现了潘天寿先生对于梅花和镜中人的独特主观感受和看法。他的画面虽简约但表达的形神兼备,给人以美好的情境美。 (二)中西方传统美学思想有所不同 中国画追求以形写神,常常摒弃繁琐的细节,不受具体物象的制约,讲究“笔外之意”“虚实相生”,注重“人”与“物”“情”与“理”的统一,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等。西画也注重传神,但神仅是描述客体形骸之真。就山水画而言,中国画追求神似,笔墨写意渗透的是作画者对客观事物进行感受或反思得来的,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相比,并不是对号入座。而西画则一般追求对物写生,在现实中感受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来表达一种真实的自然风光,以此来表达自身对自然物象的理解,甚至会采用不同的绘画手段更直接,更形象,更有效地表现自然。 因此,我们说中国画是作画者通过自我意识与客观物象有机交融的物象。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中国画的语言,使中国画有着丰富的表现空间,同时也推进了中国画向前发展,真正做到“以形写神”以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 三、中国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精神,对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影响深刻 “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体现的是一种整体意识,让人们用整体的,联系的,注重直观感受和自身体悟的思维方式。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也追求生命精神的表现,超越客观物象外在形态和现实空间的描摹,注重表现了事物的生机和主体的内在精神,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石涛在《画语录》中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他表达的是在主客体交融中,人与天地的精神是互通的。他认为绘画作品应该是客观自然与画家主观情思相统一的产物,绘画作品表现的应该是画家主观情思所感受与熔铸了的客观自然。如:清代画家朱耷的《枯木寒鸦图》,不是具体的描绘冬天的寒冷,而是以枯枝来表达树木的萧条来衬托冬天的气氛,画家的感情和想象有机的结合起来,超越了现实空间的空间表现,有力的表达了画家的精神思想。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作画者把具体空间抽象到简约空间,从而创造了更为丰富而旷远的空间,突破了具象的局限,使中国画能够自如地表达出画面的意境和神韵。 因此,画家要想创造出更具审美价值的理想空间,必须对现实空间进行加工、概括,使现实空间转换为能充分表达主观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绘画空间。 参考文献: 1.《美术向导》赵群.论中国画透视与创作.2004年第6期.总第112期.中国美术出版社. 2.《国画学理论》画学概论》著作.王菊生.湖南美术出版社. 3.《中国画构图法则》李峰著.广西美术出版社. 4.《国画家》杨和顺.北窗随笔—谈中国画的虚实相生.2005年4月.总第76期.天津美术出版社. 试论中国画的空间表现 苏燕荣 (广西艺术学院09级研究生 广西南宁 530022) 理论研究·美术

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及表现形式

摘要:中国画的历史悠久,不管是物象形态的安排,还是绘画主题的展现,都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令世人赞叹不已。在一幅画中,构图不仅表现着画面中不同物体的位置,而且表现着色彩、虚实和线条的运用特色,所以掌握中国画构图对于当代中国画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然后探析了中国画构图的表现形式,以便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特点;表现形式 中国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派生出了无数画法和技法,且各具特色,源源不断地散发着中国画所独有的韵味和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画也在实践中日趋完善,突出体现在其构图特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特殊规律性,这是现代绘画人员必须重视的地方。由此可见,只有深入了解中国画构图的特点,掌握中国画构图的表现形式,才能在新时代国画创作中充分体现出中国画的价值。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了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及表现形式,旨在不断提高绘画人员的构图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思索中国画的奥妙,这对于弘扬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1 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 1.1 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是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之一,且透视法十分灵活,不但可以从四面八方进行自由观察,采用多点透视或散点透视的方法,而且可以多层次地表现物象的精神性。具体地讲,中国画画幅的形状众多,甚至可以是任何形状,即依据构图需要对画幅形状进行随意安排,充分运用了具有超时空的散点透视绘画法,如《清明上河图》《万里江山图》等都具有这种特点。可见,散点透视是我国画家独有的创造,对于十分复杂的绘画场景,只有微妙的空间处理、自由的灵感表现,合理地运用散点透视法,才能使画家在创作中游刃有余,最终体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心理背景。 1.2 主次分明和疏密相间 纵观中国画的创作,其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的特点十分明显。对于任何一幅绘画作品来讲,都不能凭设想,而是要从画面整体构思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部分物象的宾主位置,这样才能有效地表现自然美,明确主题思想,实现完美的构图,这也是所谓的主次分明,大胆取舍,中国画构图特点也是如此,它有力地突出了画面的精彩部分,又毫不犹豫地舍去有碍画面效果的部分。另外,疏密相间也是中国画构图的要点,即画面不能被景物挤满,需要恰当地留有空白,这样的空白处可以隐藏画者的感情和欣赏者的思绪,从而使画面更有生气,大大升华作者的思想境界。 1.3 开合呼应 实际上,中国画构图的总方式是开合呼应,包括开、合、呼应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地讲,“开”指要使人们能够感觉到画面的蓄势和张力,可以展开物象的画面;“合”指的是合拢的意思,它与“开”相互照应,起着协调统一画面的作用。“开”与“合”的不同之处表现为“开”要豁达、痛快,而“合”则要严实,实现“神合气闭”的效果。所谓“呼应”,指表现作品中人、景、物之间相互联系、顾盼传情的呼应关系,一是人物、动物的神态的呼应,二是景物之间的姿态、韵致、趣味、节奏等的呼应,同时不失笔、墨、线、色、形和内容的呼应,力图在人、景、物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和传情。 1.4 诗、书、画、印 中国画构图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将诗、书、画、印相结合,这样有助于更加完整地表现中国画的特色,展示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绘画人员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使它们相互辉映,不但可以丰富画面,而且可以增加画面的境界,将更多的审美情趣传达给人们。所以,创作一幅优秀的中国画,绘画人员一定要见多识广,拥有多

中国画之写意画教学案例分析

《中国画之写意画》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基本思路: 写意国画是传统中国画里令人赏心悦目的画种,历史久远,并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欣赏者。我以为,写意国画最重笔法,重墨法,根据这一特征,最好的写意国画的教学方法是把笔法、墨法分开来教,在教学活动中,以欣赏、感受,体验为线索,强调中国画的创作技法,组织学生练习各种长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临摩,进一步体会写意画中笔法与墨法的应用,加强笔法这间相互关系,分析欣赏名画,加以示范,加深对写意画技法的理解,沿这条线索层层深入,贯彻到探究活动当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现行普通高中实验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绘画》第三单元不同绘画种类的学习与实践第一课《中国画》中的第二小节《中国画之写意画》。本章节重在研究中国画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了解中国画在画理、画论、画法上,推崇“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理解这一融入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为一体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中国的传统画种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可能对本课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到实践创作中去。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从学生对不同画家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想象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通过实践练习,理解中国画的创作技巧与主题思想。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突出中国画教学的基本要点与技法,讲解画论画理,深入浅出,引导同学加以表现,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韵味,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图片、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实践创作、发表看法等互动式的探究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讨论问题、发表看法,创作的过程中获得艺术的陶冶和情感的交流,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和热爱艺术的高尚情操。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写意画的笔墨技法的特点及要求, 难点:通过实践体会其笔墨技法的用笔方法及特点,并能有一定的掌握。 六、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毛笔、墨汁、调色盘、画毯、生宣纸、范画等 学生材料准备:简单的绘画工具 七、教学环节及结构说明 八、教学过程 教学

常用的八种语言表达方法

常用的八种语言表达方法 〖简洁明快〗 (1)、简洁:指准确、中肯、不重复、不啰嗦。 简明:就是简洁、明快,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话。用最少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 古人云:“文贵简,”“文约而事丰。”即“言简意赅”。 (2)、文章不在长短,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就是好文章。 语言大师老舍说: “中国的语言是最简练的语言。你看我们的诗吧,就用四言,五言,七言,最长的是九言。” (3)、“言简意赅”例文。 千古流芳的文章, 多数都是“言简意赅”。 例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空照,清泉石上流。” {这几句话,无修饰,简单描写(白描手法)却包含信息多,让人回味无穷。} 例2、老舍说:“如‘对他这样说法,我同意!’为什么不说:‘我不同意他的话呢?’为什么要白添那么多字。” 例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直”、“圆”均为简单的字,却很传神。} (4)、怎样才能做到“语言简洁”?

一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之点。要删繁就简、大力压缩,消除多余的话,选项用精要的词语。 二是,语句结构要清爽,用语法知识,清理句子结构,去掉病句,准确表情达意。 三是,不用产生歧义的句子,如:“校长、付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这就是表意不明确。} 四是,熔炼含蓄的词语,以求“言简意赅”之效果。 为了“简洁”,可选适当的成语或词组代句子;还可以运用适当的词,代词组。 (1)、什么是生动形象? 所谓生动形象,即指语言要讲究文采,力求精美、新鲜、活泼,感染力强。 (2)、如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一是,要精心锤炼词语。

用的词语不死板、不平淡。语言要新颖、活泼,给人以鲜明、活脱之印象。 二是,文章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只有首先说服了自己,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必须做到语言精确,感情真挚。 三是,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手法,化笼统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 巧用修辞,能使表达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如:“问世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短短的一句比喻,就便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愁思之切; 又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一景色描写,顿生情趣。 再如,恰当的借代,能使表达,简明精练,,妙趣横生。 如鲁迅在《故乡》中,用“圆规”来借代“楊二嫂”,令人忍俊不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排比,可以强调感情的表达,也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等等。

《油画的写意性》开题报告

《油画的写意性》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 油画是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17世纪随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20世纪初作为科学的文化形态得到发展。被置入中国文化和政治空间中的油画,无疑受到两者的影响。可以说,人们对油画的改造,从它移植到我国时就己经开始。画家在表现时采用着不同的中西融合手法,使作品在视觉上符合本民族的审美习惯。 回望一个世纪以来的美术时空,中国油画具有写意性并非是一个罕见的提法,它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现象。可以说,它贯穿了20世纪中国油画发展的大半部分历史。50年以后油画中写意性得到了迅速发展,涌现出不少实践者;在理论方面,不少艺术家、理论家对其进行了探讨。随着对油画技法的逐渐掌握和对油画史的了解,以及自身成长而逐步对精神意识形态的认知,我慢慢追寻在这一绘画语言之中,如何融入自己的思想,因此我开始了对写意性的探索,自己在实践中也尝试融入写意性。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油画具有写意性是西方油画语系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表达方式。这种独立的艺术表达方式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技法性转向精神性的转化过程。从表象上看,这种表达方式强调油画语言的特质,并借鉴中国书法、绘画中的用笔、用墨的方式来表达一种具有东方韵味的图式;从本质上看,随着中国地位的上升,对弘扬本民族文化的不断加强,中国的油画家们对传统文化认知加深,由此更多地转向对主观精神的表达。写意性贯穿了整个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与社会背景下的产物。 今天我们在中华文化中不断反思,进一步认识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老庄学说等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影响,是我们在探讨油画的写意性时务必要直面和深思的基本事实,同时中国的写意精神也面临着现代转型与发展。在中华文化领域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课题:中国写意山水画鉴赏与基本技法 上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课时:2课时(90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普通班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理论讲解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并掌握如何用笔、用墨和笔法和墨法具体的实践操作,以便在 日后的在临摹、写生和创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分类和各类山水画具体的特点。 通过讲解山水画特点让学生用哲学的思想去感悟山水画的意 象造型原则,笔墨表现形式和意境要素的生成以及对时空处理 特殊性和诗书画印的完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绘 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史, 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崇高的审美理想、艺术追 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具:课本。山水画图片。

学具:课本。笔记本。 重点:山水画的发展,分类,特点以及基本技法。山水画的鉴赏方法。 难点:山水画的意向表现原则。意境要素的生成。山水画的鉴赏。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写意山水画的相关基础知识 一:相关概念 1.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内心 的情感(区别于“工笔”)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 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写意画是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与工 笔画并称。 分类:写意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所谓的小写意,更倾向于水墨画法写物象之实,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传统;而所谓的大写意,更倾向于 以水墨画法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 特点: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着重以简炼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画家主观的情致。写意技法 2.山水画: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 绘画。 二:发展 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从北魏壁画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来看,这时期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水画的技法还比较简单粗拙,往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正如唐张彦远所说的:“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可见这时期的山水画还很不成熟,是中国山水画形成的孕育期。中国山水画,经东晋顾恺之发端,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 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安定,以及宗教绘画的世俗化,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局面。总的说来,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技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此即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

室内设计语言表达方式整理

【室内设计语言表达方式整理】 A 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 B 专业能力和设计水平 C 设计应贵在设计生活,注重综合功能设计 ◆新颖的简约风格设计作品体现 1、重视文化内涵,利用界面色彩、质感、造型和光的穿插创造丰富的妙趣横生的空间 2、利用陈设艺术品巧妙的点缀,赋予简约空间一定得文化定位,体现业主的文化品位和个性 3、对项目设计定位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作品体现独到的地域文化特色 4、塑造温馨、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人性化) 语言描述: 1、阳光穿透室内每一个角落,通透空间,富有自然气息 2、减轻墙体的重量,坎入式衣柜起到隔墙作用;在视觉上有效的减轻了墙体的重量,节约了空间 3、遐想、体味统一,概括的设计;宁静的内心感受到平正、整体和大气 4、平添一份温情、柔和的气氛 5、白色充分渲染了家的洁净和纯粹,同样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梦幻般宁静的感觉……,体现一种纯粹的审美,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味。 6、简洁朴实的线条来体现,运用天然的材质,简洁、干净利落的家具组合;让空间的属性更加明显、充满自然的灵性,透露出纯净、静谧(MI)的气息。 7、用建筑的语言表现室内空间,呼吁多余的装饰。简约的空间美感,在灯光魅影的衬托下,在点、线、面得巧妙结合中自然体现、重新诠释。简练利落的线条,明亮纯洁的色彩美,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内容修饰,生活得真谛也许就是简单幸福就好。 8、以其理性,富有哲理的设计手法和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赋予这个新住宅一种轻松活跃而又充满理性秩序的空间范围。 9、设计要求体现一种既入世又脱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10、儒雅且不失大气,沉稳且内涵丰富。 11、以建筑本身为依靠,视觉上力求简洁;空间组织构架严谨,突出现代建筑与中式文化符号的相容性、和谐性。 12、室内以浅色调为主,毫不夸张。 13、硬朗的块面与简洁的线条尽显时尚的风采,迎合了现代的审美观念,柔和的色彩使人随意、放松的心情驻留在房间里。 14、舒适、放松和富有魅力的生活场所。 15、中庭不但改变了一般“大进深、小开见”房间的采光缺陷,而且给住宅提供了一至三层的共享空间,提升了住宅的品味,为创造“生态”住宅提供了条件。 16、室内布局空间生活得细节更加合理,提高人居空间的生活品质。 17、体现成熟稳重的味道 18、在这个绿色缺乏的年代,设计将阳台的假山流水与室内的人造旱景连接起来,达到动静结合的目的。 19、朴实得元素,和谐的造型,只为打造一个清新自然的居家环境。淡雅的浅色作为主基调,加上黑檀的烘托,块面得处理,配以时尚简约的家具,在渲染气围的同时,彰显了与众不同的情怀。 20、当简约邂逅了文化,才真正有了精神和灵气。 21、生活的格调,使生活不再平凡、不再无生气,考虑家庭的和谐气氛。 22、方正气派,以简约内涵中的意境传达家居风情。 23、风格是什么,是每个人写在心底的风景,风景是什么,是每个人心中感悟的自然和文化;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其实内心的感动是一致的。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中西绘画里一个顶触目的差别,就是画面上的空间表现。我们先读一读一位清代画家邹一桂对于西洋画法的批评,可以见到中画之传统立场对于西画的空间表现持一种不满的态度: 邹一桂说:“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二,亦具醒法。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 邹一桂说西洋画笔法全无,虽工亦匠,自然是一种成见。西画未尝不注重笔触,未尝不讲究意境。然而邹一桂却无意中说出中西画的主要差别点而指出西洋透视法的三个主要画法: (一)几何学的透视画法。画家利用与画面成直角诸线悉集合于一视点,与画面成任何角诸线悉集于一焦点,物体前后交错互掩,形线按距离缩短,以衬出远近。邹一桂所谓西洋人善勾股,于远近不差锱黍。然而实际上我们的视觉的空间并不完全符合几何学透视,艺术亦不拘泥于科学。 (二)光影的透视法。由于物体受光,显出明暗阴阳,圆浑带光的体积,衬托烘染出立体空间。远近距离因明暗的层次而显露。但我们主观视觉所看见的明暗,并不完全符合客观物理的明暗差度。 (三)空气的透视法。人与物的中间不是绝对的空虚。这中间的空气含着水分和尘埃。地面山川因空气的浓淡阴晴,色调变化,显出远近距离。在西洋近代风景画里这空气透视法常被应用着。英国大画家

杜耐(Turner)是此中圣手。但邹一桂对于这种透视法没有提到。 邹一桂所诟病于西洋画的是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我们前面已说其不确。不过西画注重光色渲染,笔触往往隐没于形象的写实里。而中国绘画中的“笔法”确是主体。我们要了解中国画里的空间表现,也不妨先从那邹一桂所提出的笔法来下手研究。 原来人类的空间意识,照康德哲学的说法,是直观觉性上的先验格式,用以罗列万象,整顿乾坤。然而我们心理上的空间意识的构成,是靠着感官经验的媒介。我们从视觉、触觉、动觉、体觉,都可以获得空间意识。视觉的艺术如西洋油画,给与我们一种光影构成的明暗闪动茫昧深远的空间(伦勃朗的画是典范),雕刻艺术给与我们一种圆浑立体可以摩挲的坚实的空间感觉。(中国三代铜器、希腊雕刻及西洋古典主义绘画给与这种空间感)建筑艺术由外面看也是一个大立体,如雕刻内部则是一种直横线组合的可留可步的空间,富于几何学透视法的感觉。有一位德国学者Max Schneider研究我们音乐的听赏里也听到空间境界,层层远景。歌德说,建筑是冰冻住了的音乐。可见时间艺术的音乐和空间艺术的建筑还有暗通之点。至于舞蹈艺术在它回旋变化的动作里也随时显示起伏流动的空间型式。 每一种艺术可以表出一种空间感型。并且可以互相移易地表现它们的空间感型。西洋绘画在希腊及古典主义画风里所表现的是偏于雕刻的和建筑的空间意识。文艺复兴以后,发展到印象主义,是绘画风格的绘画,空间情绪寄托在光影彩色明暗里面。 那么,中国画中的空间意识是怎样?我说:它是基于中国的特有

国内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

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及举例

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是似是而非的,也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写形的功能大大提高,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即在造型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后来引伸到中国写意画领域,逐渐比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是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于的随意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关于形神论的观点,历代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北宋苏轼提出“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虽不免过于偏颇,但观点是明确的。元代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则是文人画家的一种偏激言词。二者都没有把形神的关系界定清楚。对中国写意画的形神问题阐述的最精僻的莫过于齐白石,他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就有了一定的空间,画家在作画过程中,积极地去作物象的内在本质即神韵的追求,为了达到目的,就要对物象的特征加以强调、夸张,对形进行必要的概括、取舍、归纳。这个过程叫做“遗貌取神”,这种造型观念叫做“意象造型”。 2、骨法用笔、以书入画。 “骨法用笔”是谢赫六法中第二位,它用“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骨法”是指客观物象的形神结构,“用笔”则是用笔方法,用笔技巧和艺术表现。唐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提出“骨气形似皆本立意而归乎用笔”。说明“骨气用笔”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但要表现客观对象的基本结构、神韵,还要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和艺术创造。在写意画中,笔墨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为特殊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形式美,也表现为笔墨情趣。 黄宾虹先生根据中国画的审美要求,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把用笔归结为平、圆、留、重、变五法,他说:“用笔须平,如锥划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以上是用笔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至于具体操作中如何灵活掌握,还要懂得一个“变”字,要留有余地,要掌握好分寸,过分了同样也是弊病。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先生追求线条的凝重深厚,注重留的作用,因此行笔相对较慢,但也并不是处处都慢,该快时还是要快的。有的画家追求线的流畅,行笔速度相对较快,有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之感。至于怎样才好,这与每个人的实践经验、审美情趣有关,不可强求一律。至于用笔中的苍、老、活、松、涩、劲、毛、挺、圆、厚的艺术效果,一个“变”字都能概括,靠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灵活掌握。

应用文书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即古人所称的“笔法”,今人称之为表达手法、表现方法。 人们写文章的表达方式通常有五种,即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由于受应用文书的文体特点和写作目的的制约,应用文书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说明、叙述和议论。 本节介绍应用文书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说明、议论和叙述。 一、说明 所谓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状态、性质、特点、功能、成因、关系、功用等属性,加以客观的解释和介绍的表达方式。 (一)说明的作用 以说明的方式来介绍背景材料和环境,可以为叙述起好铺垫作用。总结、简报、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对某些基本情况的介绍,表彰、处分决定或通报对有关人员或单位的介绍等,常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条例、规定、制度、公约等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章文书、介绍信、证明信等专用书信以及启事、经济合同、广告等,也常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用说明方式来介绍背景,交代情况,可以为议论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应用文书说明的特征 1. 应用文书的说明常与议论、叙述结合使用。 2. 应用文书常多种说明方式同时使用。 (三)应用文书常用的说明方法 1. 比较说明 即是利用相同事物、事理之间的异同,或不同事物、事理之间的异同来突出说明被说明对象的方法。例如: 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俄国的贝加尔湖,由于污染,湖中的水生物至少比50年前灭绝了一半。 用于比较说明的事物之间一定要有可比性,且比较的标准要一致。否则,对客观事物的说明就会出现片面性乃至错误。 2.. 举例说明

即是列举具体的例子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通常有典型举例和列举性举例两种。前者能使被说明的事物更为具体、清楚;后者能使被说明事物的范围更清楚。 举例说明要求所选例子真实、具体,有代表性,否则不能达到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明的目的。 3.. 数字说明 即是用数据来说明事物、事理的方法。例如: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由1544.3元提高至4377.2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708.6元提高到1926元,扣除价格因素,平均实际增长5.7%,是建国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4.. 分类说明 即是对事物或问题,按同一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不同的方面,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例如: 营业税设置了三档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税率为3%;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税率为5%;娱乐业多属于高消费的范围,因此规定了5%至20%的税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税务机关可在税法规定的幅度内实行较高的税率。 5.. 定义说明 即是简要说明事物的概念或本质属性的方法,即讲明事物、事理“是什么”。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给“人”下的定义:“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 定义说明“是”的前面和后面的内容可以互换。 6. 引用说明 即是引用一些有关的论述、文件资料来说明事物或问题的性状、特点、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除上述的说明方法外,应用写作还偶尔使用比喻说明、描写说明等。 二、议论

中国本土油画的写意性

2012年第09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9,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9期) Total No .309 收稿日期:2012—05—21 作者简介:邢峰宇(1978—),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油画。 浅析中国本土油画的写意性 邢峰宇 (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油画是一种来自西方的绘画艺术,具有材料工艺的不同和造型技术的新颖的特点。因此,在中国的发展中与中国的本土文化难免会出现碰撞。中国本土油画是一种中西结合的产物,在其学习西方的同时,更多地吸收和借鉴了中国传统元素和笔墨,并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髓和思维理念。本文通过对中国本土油画写意性的概述,分析了影响中国本土油画写意性的因素和当代中国本土油画写意性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油画;本土;写意性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139—02 一、中国本土油画写意性的概述 (一)中国本土油画写意性的发展1.中国本土油画写意性的形成 要探析中国本土油画的写意性,首先必须了解“写意”的概念及由来,“写意”俗称“粗笔”,是一种中国画技法名,追求以虚写实、注重风骨、以意率境和神韵的审美趣味。我国写意性的由来源远流长,原始时代的彩陶艺术和商周时代的青铜纹饰的物道自然和天人合一的观念,不照搬物象的艺术表达方式从侧面体现了写意性,从此写意性得到了不断创新和发展。西方油画随着我国的西学东渐进入了中国的绘画艺术,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写意”共同发展和融合,形成了中国本土油画的写意性。 2.现代中国本土油画写意性的多元化发展西方油画进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 20世纪中期学习苏联和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中西文化交融,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革,我国本土油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人民对西方和整个世界有了重新认识,思想和视野更加包容、开放和宽广,使中国油画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国本土油画的写意性也迅速发展起来。 (二)中国本土油画写意性的特点 中国本土油画的写意性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方 式和语言, 追求以虚写实、注重风骨和以意率境及神韵的审美趣味。中国本土油画的墨彩飞扬、用笔挥 洒体现出了所创作物象的神韵,使创作者的感情得到了更好的表达。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写意性精髓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本土油画特有的写意性。我国许多油画作家作品的写意性具有表现的意味,这使得他们的趣味和理念与西方油画的表现主义产生 了共鸣, 开始探索将表现主义和写意性结合起来,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精神。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本土写意性的油画逐渐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给中国本土油画的写意性提供了更大的发 展空间。 (三)中国本土油画写意性的内涵中国本土油画中的“写意”通常是指通过运用抽象的笔墨方式,来实现人体主客观精神的高度统一。“写”是“写意”中的重点,强调在造型上捕捉物象的本质特征,追求偶然和随意性的表现手法。“意”指的是在绘画中的意境,国内的画家通常注重画外的意境,更多地去寻找物形以外具有内涵的东西。“写意”的综合格调是“逸气”,“逸”指的是人格精神的高度超逸,“气”指的是自身修养元气的精 髓和万物之气的统一和调和。“逸气”是意志和精 9 31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形式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形式 句容市第三中学许瑞臻俞晨 中国人关于山水的观念,源于宗教文化,揭示了天体宇宙的无限奥妙。为了表示对山水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人们刻画山水神灵的形象,用于祭祀或瞻仰,神话或神画启发了山水画的独立成形。庄子的出现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人开始与天地精神往来,通过哲学方式决定了中国人关于自然的定义,天地人并生,天地人合一,中国的山水画和政治时局离得较远,与自然最为贴近;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中使人的情感与性灵尽情显露,这种生命情调无不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深沉情感。山水画的产生更多地反映了人们“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心态;反映了人们心灵深处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及心中的理想与寄托,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笔墨与空间表现是建构中国山水画独特性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基础的两个方面,笔墨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大约出现在宋代之后,由于文人及文人画家的偏爱与推祟,古代画论中关于笔墨的论述,可谓宏富精深;至近现代,学者们谈论中国画的独特性,大多在笔墨上做文章,笔墨因而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大量有关笔墨的论述,让我们忽视了关于空间结构的论述与发现,其实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提出“经营位置”为“画之总要”;对于中国画空间结构问题古人早有论述,只是与相

对笔墨的研究论述,在数量与深度上都显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在空间表现的处理上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在多年的山水画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发现,学生们无论学画时间的长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重视教师示范时的运笔用墨,忽视画面的空间处理,画面中景物不是画的太大就是太小,不是太左就是太右;或者干脆就画一个局部;有的即使画面中景物都有了却给人以堆砌和零碎感、没有层次、远近关系不明确、主题不突出,这样画面意境就难以体现。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大都是受传统绘画理论的影响而形成的习惯定势;同时也有我们在教学时有意无意间对笔墨多有侧重和强调而造成的。 山水画比人物画出现的晚,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空间的认识和表现问题。在古代人物画中大部分是没有背景的,人物本身所占有的空间有限,容易得到合理的安排。山水画则不同,景深万里之遥,如果没有合理的比例去处理山水景物所占有的空间,山水画就无法成绘。物质世界是立体的,空间是立体存在的形式;山水画描绘的是自然景物,自然不能没有立体、不能没有前后和远近,当然画山水画时就不能不加强画面中空间感的表现。空间感的营造是中国山水画构成的诸多要素之一,也是形式表现的诸多技法之一,是人们审美和视觉习惯的基本要求。表现山水画空间感的方法很多,下面我就如何处理山水画空间表现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1 、利用透视法表现画面空间感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以游动的视点为基础所形成的画面空间,其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法不同于西方的焦点透视法,这在画面

中国画的形式之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备课人:金婷

初中美术说课模板一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画的形式美,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方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术八年级上册,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之前,我们学习了山水画,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节的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中国山水画内容,后面是本教材三位中国美术家的内容,所以学好此内容为今后学好美术知识打好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进入八年级后,初中生的个体差异趋向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利用图片、图像等直观演示,能够比较直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题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教学难点为: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即对形式美的把握。 教学兴趣点为: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教学方法 我以观察、问答、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来完成我的教学内容,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全课。 七、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