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建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新建铁路客运专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新建铁路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公众意见征询公告

【项目名称】新建铁路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

【工程概况】工程正线自广州东站至厦深铁路汕尾站,沿途经过广州、惠州、汕尾等地市,正线全长230.302km。其中新建线路长225.578km,利用既有广深铁路4.724km,包括引入广州枢纽、惠州地区和汕尾地区配套工程;新建车站6座;铁路等级:客运专线;广州东至新塘设计速度目标值160km/h,有砟轨道;新塘至增城设计速度目标值250km/h,双线、无砟轨道;增城至汕尾设计速度目标值350km/h,双线、无砟轨道;预测2030年区间最大车流122对/日,2040年区间最大车流157对/日;建设总工期约4年。

【主要环境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可能存在的主要环境影响有:桥梁隧道建设、路堤填筑、路堑开挖、车站修筑、取弃土(渣)等工程活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扰动,水土流失、交通干扰、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征地拆迁、土地利用、建筑垃圾、施工废水等环境影响。本工程后主要环境影响有:列车运行时引起的噪声振动影响,电气化铁路对沿线无线电视收视影响,车站、铁路段(所)生产、生活污水及垃圾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

【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防治措施】对于施工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合理组织、疏导交通,减少施工交通干扰;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文明施工;施工场地设置围栏,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影响;优先采用低噪声

及低振动的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避免高噪声作业在夜间施工;建筑垃圾及弃土的运输采取封闭措施;施工废水有组织排放。对于运营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对沿线噪声、振动敏感点采取设置声屏障、隔声窗及房屋功能置换等措施;沿线车站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达标后进行回用;对影响区域内采用天线收视的住户,补偿有线电视入网费等。

【征求意见事项】就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建议采取的保护措施,对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对工程建设所持态度等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

【公众意见反馈方式】填写问卷调查表;还可通过信件、E-mail、电话等形式直接向环评单位反馈意见。

【建设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工程建设指挥部

联系人:林先生 电话:020-******** 邮编:510440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鹤龙一路983号广东通信科技大厦北塔707室【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人:丁先生电话:027-******** 传真:027-********

电子邮箱:whtsyee@https://www.docsj.com/doc/7b7469914.html, 邮编:430063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杨园和平大道745号

新建铁路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工程建设指挥部编制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8月

目录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五、联系方式

说明:本环评报告书简本是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摘要,环评报告书将根据公参征集的意见和技术评审会的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最终文本以环评审批部门的公示材料为准。

新建铁路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线路方案示意图

1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概况

线路自广州东站引出向东,利用既有广深Ⅲ/Ⅳ线至石牌站;自石牌站新建双线向东,沿既有铁路北侧走行至仙村后偏离既有广深铁路至石滩镇以北设增城站;线路出站分别跨增江、广惠高速公路,在长宁镇以东设罗浮山站;线路出站向东再次跨域广惠高速公路,至罗阳镇设博罗站;线路出站向东跨越东江折向东南,至三栋镇以北设惠城南站;线路自惠城南站引出向东,在惠东县南部设惠东南站;随后线路向东穿越莲花山脉,至赤石镇设赤石站;线路继续东行,跨越长沙湾后引入厦深铁路汕尾站。正线全长230.302km,其中新建线路长225.578km,利用既有广深铁路4.724km,包括引入广州枢纽、惠州地区和汕尾地区配套工程。全线新设车站6座,广州东至新塘设计速度目标值160km/h,有砟轨道;新塘至增城设计速度目标值250km/h,双线、无砟轨道;增城至汕尾设计速度目标值350km/h,双线、无砟轨道。

新建220kV牵引变电所5座;本工程总投资约5128485.12万元;总工期4年。

1.2 项目建设的意义

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的建设,是增强珠三角地区对外辐射,实现区域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布局规划引导的需要,对珠三角产业外移,促进粤东地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建设广州至汕尾铁路,填补了广州枢纽东线铁路空白,连接了京九、京广、沿海通道,是赣深客专、沿海客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珠三角城际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对优化区域铁路网布局,实现网络整体效益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功能定位:广州至汕尾铁路是广东省区域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市向东便捷的快速通道;是沿海铁路通道及赣深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珠三角城际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珠三角内部联系粤东地区的重要城际铁路;是一条中长途客流与城际客流并重的客运专线。

建设必要性:是增强珠三角地区对外辐射,实现区域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布局规划引导的需要;是优化区域铁路网布局,实现网络整体效益的需要;是优化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满足广州与粤东地区城际客流运输的需要;是改善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4 项目研究过程

本项目设计单位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四院”)。

2015年8月,中铁四院编制完成《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可行性研究》。

2015年11月,铁路总公司在广东省增城市组织了对广汕可研的审查。根据审查会议精神,中铁四院于2016年4月完成审查后补充材料。

2016年5月开始定测工作。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工可及补充材料、定测方案开展工作。

1.5 评价工作概况

广铁集团公司广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新建铁路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评价组人员在熟悉工程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对现场进行了认真踏勘和调查,在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筛选的基础上,实施现场监测和类比调查和监测,开展社会调查、资料收集等现场工作。在现状、类比调查与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现状评价、预测评价,提出初步的防治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新建铁路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5 主要建设内容

1)广州东站(不含)至汕尾站(含),正线全长230.302km。其中新建线路

长225.578km,利用既有广深铁路4.724km。包括引入广州枢纽、惠州地区和汕尾地区配套工程,广州枢纽配套工程包括新塘站站改工程、增城至广深线上下行联络线工程,惠州地区配套工程为赣深客专惠州北站至广汕客专广州方向上下行客车联络线工程;汕尾地区配套工程包括广汕与厦深铁路上下行客车联络线工程、汕尾站改扩建工程。

2)广汕客专新建增城、罗浮山、博罗、惠城南、惠东南、赤石6座车站,改建新塘站、汕尾站2座车站。

3)新建220kV牵引变电所5座:新塘、罗浮山、惠城、杉排山、汕尾。

4)根据设计文件,本工程采用GSM-R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R核心网、GSM-R无线网络以及移动台,基站沿铁路线布设,共设置基站63处。

1.6 工程设计内容及方案

1.6.1 总体施工方案

(一)路基工程

1、施工方法

本线路基土石方工程采用推土机配合铲运机和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压路机碾压。

路基土石方工程应本着合理调配,综合利用,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则,合理组织施工。对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层土石方按照高速路基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分层填筑,须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填料需根据填料来源、调配情况按照现场试验提出的最佳掺和料、最佳配比改良,路基工程尽可能提前完成填筑,留有充分的预沉降时间。

2、施工顺序

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地基加固→基床底层及下部填筑→基床表层填筑→整

理验收。

优先安排铺轨起点段路基工程。

3、施工进度

(1)地基加固(含加固测设):3~5个月。

(2)路基综合填筑时间3~4个月。

(3)路堤考虑沉降稳定期9个月。

(4)需做运梁通道的路堤,其主体工程应在架梁作业开始前不少于1个月完成。

(5)基床表层:按0.5个月计算。

(6)接触网支座基础、电缆槽、声屏障基础、综合接地、连通管道等设施与路基统筹考虑。

4、工期

全线路基基床可在施工准备基本完成后开工,优先安排控制工期的软土或松软土地段路基的施工,总工期约15个月。

(二)桥梁工程

全线桥梁工程的施工工期能否保证是整个工程总工期的关键之一,而特殊结构部分及隧道间桥梁的施工又是单位桥梁工程的重点,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是保证桥梁工程工期的关键。

1、桥梁下部工程

桥梁基础:一般采用扩大基础和钻孔桩基础,为不影响工期,应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并组织好机具的调用工作,避免重复进场。城区内的桥梁,如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允许时,尽量采用打入桩或旋挖桩,以减

少对城市污染及处理费用等。水中墩根据各墩位处水文条件和承台位置不同分别采用套箱围堰、钢板桩围堰及草袋围堰施工。

桥梁下部工程采取分段(一般为0.7~1.0公里/段)组织平行施工,多开工作面的方法,长桥短修,以保证总工期对桥梁工期的要求,对大跨连续梁部分,在开工后应将其作为桥梁工程的重点部分优先考虑,力争在一年中可连续施工的季节内完成,为区段箱梁架设提供条件。深水复杂桥梁下部工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搭设栈桥、水中施工平台、施工作业船施工,尽量在一个枯水季节完成。

所有桥梁混凝土采用集中生产,输送泵灌注。混凝土满足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要求。高性能混凝土从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灌注养护工艺、钢筋保护层控制等各个环节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要采取控制水化热和灌注时间、温度,加强养护等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

2、桥梁上部工程

本线连续梁的主要类型有:32+48+32、40+56+40、40+64+40、40+72+40、48+80+48等,连续箱梁主要采用悬臂现浇法施工,各连续梁施工工期分析见下表。

表1 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工期表

序号施工工序

施工时间(d)

(32+48+32)m (40+56+40)m (40+72+40)m (48+80+48)m

1 0#梁段50 50 50 50

2 1#-N#梁段

(按10d/块)

50 60 75 100

3 边跨合拢段20 20 20 20

4 中跨合拢段20 20 20 20

合计140 150 165 190 对连续梁,在桥梁开工后应将其作为整座桥梁工程的重点部分优先考虑,力争在一年中可连续施工的季节内完成,特别是要为箱梁架设提供运输通道的连续

梁,更应按工期计划完成,以确保简支箱的架设。

对控制工期的悬浇连续梁,可采用双挂蓝组织施工,加快悬浇梁的施工进度,以保证工程的工期。

3、沿线主要的桥梁

工程沿线主要桥梁有增城南站特大桥、增江特大桥、博罗跨国道G324特大桥、博罗东江特大桥、长沙湾特大桥等。

(三)隧道工程

沿线主要隧道有红花嶂隧道、樟山隧道、角峰隧道、大窝坑隧道、秋塘山一号隧道。根据本线实际情况,双线隧道设计工法主要有六步CD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法、台阶法及全断面法等;单线隧道V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Ⅱ、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严格控制超欠挖,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

(四)轨道工程

①广州东至新塘段

正线一般地段铺设有砟轨道,长度大于1km的隧道及隧道群地段采用CRTS 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全线采用60 kg/m钢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②新塘至增城段

正线除新塘站大里程端双线9.4km范围采用有砟轨道,其余全部铺设无砟轨道,区间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岔区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相邻正线的到发线采用无砟轨道,轨道类型与正线相同。

全线采用60 kg/m钢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③增城至汕尾段

正线全部铺设无砟轨道,区间采用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岔区采用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相邻正线的到发线采用无砟轨道,轨道类型与正线相同。

全线采用60 kg/m钢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④联络线

联络线一般地段铺设有砟轨道,长度大于1km的隧道及隧道群地段采用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全线采用60 kg/m钢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五)站后配套工程

房屋、通信、信号、电力等均应根据工程要求及时配套建设,设备的定货、购置也应提前准备安排。站后配套工程及区间站场可在铺轨前开工,并在总工期内完成,以满足运营要求,工期按12个月考虑。

(六)大临工程

工程设置取土场7处-39.54hm2,弃土场23处-128.33hm2,弃渣场40处-176.8hm2,铺轨基地1处、制梁场7处、轨枕预制场1处、道砟存放场4处、临时材料厂7处、砼拌和站15处、填料拌和站6处,新建便道165.43km,施工栈桥4.325km。

1.6.2 相关技术参数

(1)预测年度:近期2030年,远期2040年。

(2)运量预测

表2客车列车对数表

设计年度运行区间动车备注

近期

广州东-惠城南122

其中大站停占列车总数

的30%,站站停占列车总

数的70% 惠城南-汕尾55

赣深至广汕上、下行联络线52

远期

广州东-惠城南157

惠城南-汕尾74

赣深至广汕上、下行联络线68

(3)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速度目标值:广州东至新塘160 km/h,新塘至增城250km/h,增城至汕尾350km/h

正线线间距:5m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7000m,困难5500m

最大坡度:20‰

轨道类型:正线广州东至新塘一般路段有砟轨道,大于1km隧道无砟轨道;新塘至汕尾无砟轨道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牵引种类:电力

列车类型:电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运输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1.7 建设周期及投资

预计2016年年底开工,总工期4年。本工程总投资约5128485.12万元。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沿线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形地貌

广汕铁路新塘至汕尾段位于广东省中东部,线路经过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惠州丘陵区、粤东北山区及汕尾三角洲平原地段,总的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部两侧向珠江凹陷倾斜。冲积平原区分布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平原及汕尾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相对高差1~3m。中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5~1000米之间,植被发育。山间谷地相对平缓,多辟为耕地、村舍。

2.1.2 工程地质特征

①地层岩性

中低山丘陵区主要出露燕山期多期次侵入花岗岩系岩层,侏罗系火山-沉积岩系,少量出露泥盆系、白垩系及上第三系各类砂岩、砾岩、页岩和灰岩等沉积岩地层;

第四系地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变化大,成因类型复杂,河流高阶地、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冲洪积、坡残积黏土、粉质黏土、砂卵砾石层,厚度2~40m不等;丘间谷地大部分都存在1~10米松软土或淤泥质黏性土;堆积平原区第四系覆盖层最大厚度超过40m,为冲积、海积或混合型成因,岩性以淤泥、淤泥质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粉细砂、中粗砂、卵砾石为主,局部有泥炭层。

②地质构造

测区属于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经历了多旋回的发展过程。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及挽近时期的新构造运动的断裂作用和岩浆侵入活动特别强烈,形成了著名的浙闽粤中生代火山岩带和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东西向次之的深、大断

裂带;而褶皱作用较弱,以宽展型褶曲为特征。测区内地质构造较发育,根据不同的构造形迹展布方向、性质、规模综合分析,测区内构造体系分为北东向(新华厦系)、北西向与东西向三大构造,其控制测区内侵入岩体的走向及河流的展布方向。

③不良地质

剥蚀低山丘陵为本线主要山区地貌,山势陡峻,高程15m~800m,自然坡度20°~50°,区内砂页岩等软质岩广泛分布,构造发育,岩体破碎,导致不良地质体较为发育。本线不良地质类型主要为危岩落石、堆积体、人为坑洞及地震区。

④特殊岩土

特殊岩土主要有人工填土、软土。

在城乡结合地段以及惠城区工业园等地段存在大面积的人工填土等,填土厚一般为2~15m,这部分土体都为新近填土、空隙比大、强度低,属松软土地基。

冲积平原区广泛分布的海陆混合相沉积的淤泥和淤泥质土,淤泥质砂,呈厚层状大面积厚层分布,层厚较为稳定,带状层理发育,夹有粉细砂层透镜体状,多含有贝壳、有机质,土质较均匀,滑腻,流塑状,成分复杂。具有厚度大(一般厚5~20m)、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渗透系数低、易触变性,高压缩性和强度低的特点。在丘间谷地地局部也发育有软土,一般厚2~8m。

2.1.3 水文地质

根据沿线地层特征及地下水埋藏、补给、迳流、排泄等条件,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两大类。

①孔隙水主要赋存在丘间谷地以及平原区的第四系冲洪积层砂层中,其水量丰富,水力联系通畅,略具承压性,为场地主要含水层。第四系黏性土为弱含水

层,地下水不发育。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且多与地表水系有水力联系。地下水埋深一般0.5~5.5m不等。

②基岩裂隙水主要主要赋存在泥质砂岩、粉砂岩、砂砾岩、凝灰岩、凝灰熔岩及花岗岩强风化~弱的裂隙中,强、弱风化岩裂隙多以风化节理裂隙为主,多呈微张-闭合状,且裂隙多被泥质填充,因此地下水在基岩中的赋存量较小,迳流条件也差,透水性弱,其流通性及水量大小受裂隙发育程度影响,分布不均匀。但在岩浆岩侵入接触带、断层破碎带以及两种不同地层不整合接触带附近,水量较丰富。

③沿线地表水、地下水一般具有硫酸盐、镁盐及二氧化碳弱侵蚀性,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H1~H2;盐类结晶破坏类型为Y1~Y2;氯盐侵蚀性境作用等级为L1~L2。

2.1.4 主要河流水系特征

沿线较大的河流东江、黄江(长沙湾)等,以及这几条河流的众多支流,如增江、西枝江等。东江属珠江水系,黄江(长沙湾)属广东东南沿海水系。

珠江是我国南方的大河,流经滇、黔、桂、粤、湘、赣等省(区)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北部,流域面积453690 km2,其中我国境内面积442100 km2。珠江年均河川迳流总量为3360亿立米,其中西江2380亿立米,北江394亿立米,东江238亿立米,三角洲348亿立米。迳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4~9月约占年迳流总量的80%,6、7、8三个月则占年迳流量的50%以上。珠江水资源丰富,全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4700立米,相当于全国人均的1.7倍,但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匀,致使流域洪、涝、旱、咸等自然灾害频繁。珠江流域是一个复合的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等四个水系所组成。西、北两

江在广东省三水市思贤窖、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及崖门等八大口门汇入南海。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石龙以上河长520km,流域面积27040km2,占珠江流域面积的5.96%。主要支流有新丰江、西枝江、增江等。西枝江发源于惠东县竹坳,于惠州市汇入东江干流,全长190km,集水面积4103km2,平均坡降0.6‰。增江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集雨面积3160km2,河流全长203km,平均坡降0.74‰,流经龙门县、增城市,在增城市的孙家埔汇入东江。

黄江属粤东沿海诸河水系,独流入海。黄江发源于汕尾市海丰腊烛山,于海丰盐屿山注入南海,集雨面积1359km2,干流全长67km,平均坡降1.10‰,年均径流量26亿m3。

2.2 建设项目所在地现状质量

本工程沿线用地主要为农林用地、工业用地和水域,以耕地为主,生态系统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为耕地本工程评价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点现状监测值昼间为45.0~77.2dB(A),夜间为40.2~70.6dB(A),对照相应标准,昼间敏感点超标量为0.1~14.9dB(A);夜间敏感点超标量为0.1~19.1dB(A)。超标主要受敏感点旁的道路交通噪声和既有铁路噪声影响导致,其余敏感点均满足标准要求。

评价范围内振动环境敏感点现状监测值昼间在50.1~77.4dB之间,夜间在47.8~74.5dB之间,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之“铁路干线两侧”昼间80dB、夜间80dB的标准要求。

工程沿线水系较为发育,河网纵横,沿线较大的河流主要有东江、黄江(长沙湾)等,以及这几条河流的众多支流,如增江、西枝江等,据《广东省地表水

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本工程沿线跨越水体现状功能主要为综饮工农,水质目标为Ⅱ~Ⅲ类。大部分水体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满足水质目标要求。

根据沿线地市环境状况公报: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涉及的工程范围为:各专题的具体评价范围如下所述。

(1)生态影响评价范围

本次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如下:

(1)工程设计外侧轨道用地界向外300m以内区域;

(2)施工便道中心线两侧各100m以内区域;

(3)取、弃土(渣)场及临时用地界外100m内区域;

(4)过水桥涵两侧300m以内水域;通航河流桥位上游500m、下游1km河段。

在满足以上评价范围的条件下,线路穿越惠州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石坑县级自然保护区、莲塘布县级自然保护区、惠州南山市级森林公园、惠州良井大白岭市级森林公园、惠州九龙峰省级森林公园、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划定的陆域生态严格控制区路段的评价范围适当扩大到对整个区域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

(2)声环境评价范围

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的长度范围为工程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宽度范围为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200m内。

(3)振动环境评价范围

距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各60m以内范围。

(4)水环境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为工程设计范围内的车站、新塘客车整备所等水污染源,对线路跨越的水体上溯下扩至最近的环境敏感点。

(5)电磁辐射评价范围

根据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要求,220kV变电所工频电磁场的评价范围为围墙外40米。本工程新建牵引变电所为地上户外变,评价等级为二级。

根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规定,发射机功率P≤100kW 时,评价范围应为以天线为中心,半径500m的区域。鉴于GSM-R 网基站的天线发射功率均小于0.1kW,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信息产业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监测范围为天线周围50m;在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范围也取相应的半径,即GSM-R基站评价以天线为中心半径50m区域为分析影响的重点范围。

根据《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 10502-93 5.1.1条规定,并考虑本工程列车运行速度较高,电视收看受影响评价范围扩展为两侧距线路外轨中心线各80m以内。

(6)固体废物评价范围

工程沿线各站旅客列车垃圾集中排放点。

2.4 评价因子

根据本工程的污染特点,通过筛选和识别,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3。

表-3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汇总表

评价要素评价因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