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济南市地质资源概况

济南市地质资源概况

济南市地质资源概况
济南市地质资源概况

济南市地质资源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南隅,北部为华北断陷,南部为鲁西断隆两个Ⅱ级构造单元的一部分,分属于济阳拗陷、淄博—茌平拗陷和鲁中隆起Ⅲ级构造单元之中。

地层

一、晚太古代地层晚太古代地层由泰山群变质岩组成,分布在区内南部地区。章丘西南部白炭窑、团圆沟、小石屋一带和长清界首一带,其走向多为北西向,倾角较陡,由老至新为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及柳杭组;三者呈整合接触,在本区厚2299米。1雁翎关组岩性以暗绿色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黑云角闪变粒岩,底部为绿泥阳起片岩。厚294~1700米。2山草峪组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浅粒岩等。厚度512~2100米。上部往往出现条带状硅铁建造——条带状磁铁角闪石英岩,磁铁矿含量25~30%。厚460~1180米。3柳杭组岩性下部以透闪阳起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变粒岩,中、上部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透闪阳起片岩及黑云变粒岩。厚120~149米。

二、古生代地层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平阴县、长清县、济南市区、历城县和章丘县一带,分布面积较大,出露广泛,是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一般为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10度左右。早古生代寒武纪岩石地层由老至新有长清群朱砂洞组、馒头组,九龙群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部分;奥陶纪岩石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山子组部分,马家沟组的六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依次为东黄山段、北庵庄段、土峪段、五阳山段、阁庄段、八陡段。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有月门沟群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的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孝妇河段。晚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历城—章丘一带,由于第四系覆盖,出露不多。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厚度较大,岩性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的碳酸盐岩,并含较丰富的动物化石。寒武系以三叶虫化石为主,如山东盾壳虫、中华莱德利基虫、叉尾虫、蝴蝶虫、德氏虫、济南虫等。奥陶系有冶里角石、八陡角石、阿门角石、鄂尔多斯角石等。主要沉积矿产为石灰岩矿和白云岩矿。石灰岩矿主要赋存层位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的北庵庄段、五阳山段、八陡段,其次为寒武纪的张夏组、炒米店组。白云岩矿的主要赋存层位为寒武纪—奥陶纪的三山子组。其次为奥陶纪的东黄山段、土峪段和八陡段中上部。寒武纪馒头组在张夏一带赋存较丰富的木纹石。炒米店组竹叶状灰岩、藻灰岩等可作为饰面大理石开发利用。石灰岩还可广泛用于做建筑石材、石料等。在济南—历城一带与燕山期岩浆岩接触形成接触交代型铁矿。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主要由砂岩、页岩、粘土岩构成,夹数层海相灰岩。其中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本区主要的含煤、粘土矿地层。断续出露于明水、东西琅沟、孙村一带,呈北西走向展布。受构造影响,呈一系列小型断块和小背斜、小向斜产出。岩石地层划分为

月门沟群本溪组和太原组。太原组沉积在本区具有穿时性,沉积至二叠纪早期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二叠系属陆相沉积地层,岩性特征以砂、页岩为主,含较丰富的生物化石。奎山段赋存长石石英砂岩矿。(一)长清群1朱砂洞组岩性以含燧石结核的白云岩为主,底部有角砾状白云岩。长清马山岩性为灰黄色薄层状白云石化微晶灰岩,灰色含燧石条带及结核泥晶灰岩,底为灰黄色砂砾岩。与下伏地层及元古代、太古代侵入岩体呈不整合接触。厚10.94~29米。2馒头组岩性以紫红色、黄灰色泥云岩、紫色页岩及粉砂岩为主,下部夹多层灰岩,上部则夹较多的鲕粒灰岩。长清县马山上部为页岩,下部为灰黄色、紫红色灰质白云岩夹少量中厚层藻纹层灰岩、灰黄色砾屑白云岩夹页岩。厚224~286米。(二)九龙群1张夏组岩性以鲕粒灰岩和藻灰岩为主。章丘地区可分为上灰岩段和下灰岩段,中间盘车沟段为黄绿色页岩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藻灰岩)。长清段店一带分为上灰岩段和下灰岩段。两地岩性基本一致。厚165~225.27米。2崮山组岩性以黄绿色、紫色页岩和薄板状灰岩、瘤状灰岩为主,夹有竹叶状灰岩。长清漩庄岩性为灰色中层竹叶状粒屑灰岩,薄板状结核灰岩—页岩。厚66.81~94米。3炒米店组岩性以中厚层微晶灰岩为主,夹竹叶状灰岩和藻灰岩。长清梯子山岩性上部为灰色中层竹叶状砾屑灰岩—灰色薄层含云斑及云质条带灰岩,下部为灰色中层竹叶状砾屑灰岩—灰色薄板微晶灰岩,巨厚层叠层石灰岩。厚172.44~160米。4三山子组三山子组具穿时性,在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形成。岩性以白云岩、含燧石结核白云岩为主。厚63.18~318米。(三)马家沟组1东黄山段岩性以灰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的角砾状白云岩。长清地区出露不全。局部可见底砾岩。与下伏三山子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是怀远运动的间断面。东黄山段厚10.27~78米。2.北庵庄段岩性以灰岩为主,夹白云岩。为中厚层灰岩夹虫迹、云斑灰岩及薄层白云岩。厚152~278米。3土峪段岩性以角砾状白云岩、白云岩为主。厚72.55~84米。4五阳山段主要分布于章丘赵家鹊、庄科、曹范等地。岩性以厚层灰岩为主,夹虫迹灰岩、云斑灰岩及白云岩。厚85~355米。5阁庄段主要分布于章丘曹范、毛姑山、沙湾庄和历城一带。岩性为褐灰色中厚层白云岩,上部夹角砾状白云岩。厚63.53~209米。6八陡段岩性为中厚层灰岩夹虫迹灰岩、云斑灰岩及薄层白云岩和砂屑、砾屑白云岩。厚128~430米。(四)月门沟群1本溪组本溪组底部为铁铝岩段,岩性以浅灰色、紫红色泥页岩和铝土岩为主,以富含铁铝质为特征。其下部为“山西式铁矿层”,上部为“G层铝土矿(岩)层”。厚0.5~11米。章丘徐家庄厚4米,明水王白庄厚5米,章丘枣园厚11米。区内绝大多数是铁、铝质泥岩,个别地段(章丘李家埠)为硬质粘土矿,仅局部有铝土矿出现。铁铝岩段以上为本溪组主体沉积,其岩性底部为浅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中上部为黄绿色、黄灰色、紫红色粉砂质页岩、泥岩。下部局部地区夹不稳定灰岩。厚

14.58~84米。2太原组岩性主要由灰色、黄绿色、深灰色泥岩、页岩、砂岩组成,夹数层煤及4~6层灰岩。为本区重要含煤岩系之一,局部地区含膨胀粘土岩矿。区内出露不好,仅见零星露头。其分布范围大致与本溪组一致。与上覆山西组整合接触。厚98.29~264米。3山西组岩性主要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薄厚不一的煤层组成。往往含4层煤矿。厚68~123米。该岩系含较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本溪组有疏脉科达、鳞木等。太原组有蜒类、腕足类和植物化石。(五)石盒子组1黑山段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底部可含不稳定薄煤层。岩层层序下部为黄绿色砂岩及灰色页岩、泥岩,上部为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和铝土层。厚95~104米。2万山段万山段主体岩层岩性为中粗粒、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泥质页岩、泥岩。顶部为较稳定的铝土矿(岩)层。章丘县吕家庄钻孔万山段厚131.25米。章丘埠村钻孔万山段厚90.01米。区内厚36~210米。3奎山段零星出露于明水东西赭山及青龙山。底部为浅灰色、乳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中上部为黄绿色、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泥岩,顶部为灰色、灰白色厚层状具斜层理的长石石英砂岩。厚63~147米。该段往往赋存有较纯的石英砂岩,可做为硅石矿开发利用。4孝妇河段零星出露于章丘于家庄、侯家庄、双青、普集一带。岩性以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厚66~135.4米。

三、中生代地层区内中生界主要分布在章丘北部于家庄、九郎庄、梭庄一带,属陆相沉积地层和陆相火山岩地层,有三叠系下统、侏罗系、白垩系下统。岩石地层有三叠纪石千峰群孙家沟组、刘家沟组,侏罗纪淄博群坊子组、三台组,白垩纪莱阳群法家茔组、青山群八亩地组。(一)三叠纪石千峰群1孙家沟组岩性以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砂岩为主,夹灰白色、紫红色安山质岩屑凝灰岩、紫红色凝灰质长石砂岩等,底部为浅灰紫色砂砾岩,底部含砾石较多。本组在于家庄厚175.81~275米。与下伏孝妇河段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2刘家沟组岩性以紫红色、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为主,夹少量紫红色粉砂岩。本组在于家庄厚382.03米,区内厚186~281米。(二)侏罗纪淄博群1坊子组分布于章丘普集盘龙山、绣惠山头店一带。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砂岩、粉砂岩为主,局部呈紫红色夹黄绿色泥岩、砂质页岩,中上部夹灰色、黑色页岩。与下伏刘家沟组呈假整合接触。厚179~468.70米。2三台组在章丘石头店一带出露较好。岩性以灰绿色、灰黄色、紫红色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紫红色砂质页岩、灰绿色粉砂岩。底部为灰紫色、斑杂色砂砾岩层。该组长石砂岩如经岩浆活动的热变质作用,往往可形成陶瓷工业的瓷石矿矿床。厚588~682米。(三)白垩纪地层白垩系在区内仅有下统,岩石地层单位为莱阳群法家茔组和青山群八亩地组。属陆相火山岩地层,具有沉积岩和火山岩双重特征。主要分布于章丘县相公庄、孙家庄、茶叶山一带。

1莱阳群法家茔组岩性以灰绿色、暗灰绿色、灰白色中薄层条带状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中薄层条带状安山质凝灰细砂岩、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与下伏三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在章丘相公庄一带大于215.80米。2青山群八亩地组主要分布于章丘孟白庄、九郎庄、丁家庄一带,另历城唐王西有该组隐伏。本区出露的下亚组按其岩性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段:下部为黑色玄武岩、安山岩、玄安岩、粗安岩夹薄层绿灰色凝灰岩;中部是黑色、灰色玄武岩、玄安岩,与玄武质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呈相变交接;上部为灰色火山碎屑岩与黑灰色玄武岩、玄安岩互层。厚722~1255米。与下伏法家茔组不整合接触。第二段:底部为深灰色安山质、玄武质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下部为暗灰色玄安岩、灰紫色安山岩、角砾熔岩夹凝灰岩;中部为灰黑色玄安岩、灰紫色安山岩、角砾熔岩与绿灰色凝灰岩互层;上部为厚层暗绿色玄安岩、灰紫色安山岩、角砾熔岩三者互层,夹少量凝灰岩。厚783~1249米。第三段:底部为厚层玄安质集块角砾岩、角砾凝灰岩,下部为黑灰色玄武岩与玄安岩、紫灰色安山岩互层,中部为紫灰色安山岩与安山质角砾熔岩互层,上部为暗灰色玄武岩、安山岩、粗安岩。厚1098米。第四段:下部为灰绿、杂色安山质、粗安质角砾岩,上部为灰紫、灰黑色强熔结的粗安质熔结角砾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和粗安岩。厚238米。本组有关矿产有玄武岩、饰面花岗石等。

四、新生代地层新生界可划分为第三系和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山前平原区和冲积平原区,如历城、章丘北部。第三系仅在章丘附近出露有上第三系的巴漏河组。第四纪年代地层单位划为更新统和全新统。岩石地层单位分布有两套,平原区有黑土湖组、武城组、马颊河组、黄河组,山地丘陵区有沂河组、大站组。(一)第三纪地层巴漏河组主要分布在章丘绣惠、枣园和历城鸭旺口一带,在山前平原和丘陵地区零星分布。厚度一般20~30米。鸭旺口南张家庄厚近50米。其岩性为上部灰白色块状结晶石灰岩、豆粒石灰岩、灰质泥岩,中部灰白色含砾石灰岩、白色疙瘩状泥灰岩,下部棕黄色底砾岩层、黄色砾石层。(二)第四纪地层区内第四系较发育,广泛分布于济南北部。形成年代为更新世和全新世。平原地区自下而上分布有黑土湖组、武城组、马颊河组、黄河组。山前平原地区自下而上分布有大站组、沂河组。其岩性为松散沉积物组成,主要有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砂、砂砾层等。在章丘金山及南官庄有金山组、大站组出露较好剖面。更新统一般厚20余米,最厚大于50米;全新统一般厚10米左右,最厚大于100米。第四系主要矿产为水泥红土、水泥黄土、砖瓦粘土及中细砂(建筑用砂)。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侵入岩和火山岩。其侵入和形成时代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和中生代;按岩石谱系划分为11个超单元,

29个单元。晚太古代侵入岩、早中元古代侵入岩主要分布在章丘—长清的

南部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区—历城—章丘北部地区。太古代、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普遍遭受变质作用与太古界变质地层一起构成结晶基底。中生代侵入岩和火山岩主要为中基性岩。

一、侵入岩

(一)晚太古代侵入岩各单元侵入岩体一般呈岩基、岩株、岩脉状侵入于泰山岩群地层中或呈包体状分布于元古代侵入体中。

1万山庄超单元(1)安子沟单元角闪石岩:集中分布于长清县万德镇王仙庄一带,岩体长约600米,宽约300米。岩性为绿泥滑石透闪阳起石岩(角闪石岩),灰绿色粗粒状结构,粒径一般大于5毫米,块状构造。(2)南官庄单元斜长角闪岩:集中分布于郊区北园镇北辛庄一带,其他地带呈包体存在。区内岩体长1400米,宽200米,向南延至泰安市。岩性为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弱片麻状构造。

2蒙山超单元(1)望府山单元条带状英云闪长岩:在长清县万德镇朱家峪、上营、万德村一带分布,岩体长5公里,宽2公里。有呈包体出现地段,岩性为灰白、灰色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条带状构造,条带由长英质矿物和暗色矿物相对密集构成,宽度一般为济南市侵入岩谱系3~5毫米。(2)北官庄单元片麻状中粒角闪英云闪长岩:分布于历城南部下降甘、桃科、黄巢一带,岩体长5公里,宽18公里,向南延伸至莱芜市。岩性为花岗变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3)上港单元片麻状中粒奥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历城南部西营、锦绣川和长清南部马东乡—黑峪—杜家庄一带,岩体境内长5公里,向南延伸至莱芜市和泰安市。岩性为灰白色半自形中粒鳞片粒状花岗变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

3南涝坡超单元(1)西店子单元蛇纹岩、透闪阳起石岩:主要分布于长清南界首小辛庄一带,岩体长800米,宽200米。岩性为灰白—淡绿色纤维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2)麻塔单元角闪石岩:主要分布于历城南部下降甘、桃科、柳埠、侯家庄一带。岩体长1~6公里,宽200~800米不等,岩体呈岩株、岩脉和岩瘤产出。岩性为黑绿色中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4峄山超单元(1)桃科单元中粒辉石闪长岩:主要分布在历城南部桃科以北地区。桃科岩体长7000米,宽1200米,有分叉现象。岩性为暗绿色中粒辉长结构,块状构造为主。(2)大众桥单元中粒石英闪长岩:主要分布于长清南部池子崖—白马寺—白石崖一带,岩体长8公里,宽6公里,向南延伸至泰安市。为灰色、灰黑色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3)窝铺单元中粒英云闪长岩:主要分布于历城南部窝铺、里卧龙池一带,岩体长4公里,宽1公里,向南延伸至莱芜市。岩性为浅灰、灰白色,中粒及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晚太古代

侵入岩体赋存的主要矿产有饰面花岗石,如大众桥单元石英闪长岩产泰山黑白花饰材。均可

做为建筑石材加以利用。桃科单元辉石闪长岩中赋存有铜镍铂矿。

(二)早元古代侵入岩各单元侵入体多呈岩基、岩株、脉状产出。侵入于泰山岩群和晚太古代侵入岩体中,多呈北西向带状分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片麻理方向一致,规模一般较大。

1傲徕山超单元(1)望母山单元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分布于长清界首以北皮家店—油楼山一带,长8000米左右,宽6000米左右。为灰白色,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2)松山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分布于长清南部孙家峪、桃尖山、大龙岗一带。岩体长8000米左右,宽1000米左右。历城南部北麻套、桃科一带也广泛分布。岩性为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基质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3)调军顶单元细粒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历城南部北麻套以东地区,区内长3000米,宽1000米,向南延伸至莱芜地区。岩性为灰白色,以细粒为主,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2四海山超单元狼窝顶单元钾长花岗岩:分布于历城南部柳埠窝铺一带,长6000米,宽1000米,向南延伸,呈脉状北西向展布。岩性为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局部片麻状构造。

3红门超单元(1)中天门单元中粒石英闪长岩:分布于长清县张夏纸房一带,长约5000米,宽1000米。岩性为灰黑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2)西房庄单元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分布于长清南部西房庄—邱家庄一带,岩体长约14公里,宽约4公里,呈北西向展布。岩性为浅肉红色,半自形中细粒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

4摩天岭超单元(1)兔耳山单元细粒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布于长清南部兔耳山、石横、东龙湾、双泉一带。双泉岩体长4000米,宽2000米,其他处分布规模较小。岩性为灰色、灰红色,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2)斜峪单元细粒二长花岗岩:分布于长清县万德镇孙家峪西地区,岩体长4000米,宽2000米。岩性为灰白色半自形细粒结构,块状—弱片麻状构造。早元古代侵入岩体赋存主要矿产为饰面花岗石,如松山单元二长花岗岩产“鲁清红”花岗石和“龙岗红”花岗石;望母山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产“长城白”花岗石。狼窝顶单元钾长花岗岩,调军顶二长花岗岩产“柳埠红”花岗石。西房庄单元花岗闪长岩赋存有“灵岩红”花岗石,兔耳山单元二长花岗岩赋存“肥城红”花岗石。

(三)中元古代侵入岩牛岚单元辉绿岩:主要分布在历城南部桃科地区,呈岩脉状侵入于桃科单元岩体中,脉长2~10公里不等,宽一般20~50米。

(四)中生代侵入岩中生代侵入岩体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区、历城流海、章丘茶叶山一带。呈东西向展布,岩体多呈岩基、岩株及脉状产出。岩性以中基性、基性岩为主。侵入于寒武、奥陶、石炭、二叠系中。

1济南超单元(1)无影山单元含橄榄辉长岩:分布于济南西郊无影山及东郊卧牛山一带,长约2公里,宽约600米。为灰黑色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条带状构造。(2)匡山单元中粒含橄榄苏长辉长岩:分布于匡山、标山、粟山、凤凰山、华山等处,大部被第四系覆盖。岩性为灰黑色,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3)药山单元中粒苏长辉长岩:分布于济南西郊药山一带,长约1000米,宽500米。岩性为灰黑色,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4)金牛山单元中细粒辉长岩:分布于济南北郊金牛山、鹊山一带,长1~5公里,宽0.5~2公里。岩性为暗灰色,中细粒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5)马鞍山单元中粒辉石二长岩:分布于济南西北郊马鞍山一带,长600米,宽400米。为灰白色,中粒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似斑状构造,块状角砾状构造。该超单元中的矿产主要为饰面花岗石,如匡山、药山单元苏长辉长岩产“济南青”花岗石、济南卧牛山、匡山、华山一带都产优质“济南青”花岗石。其次在与寒武系、奥陶系的接触带中常形成中、小型接触交代型铁矿,如济南张马屯铁矿等。

2埠村超单元(1)西杜单元辉石闪长岩:岩体位于历城东部顿丘、沙沟一带,出露面积约10公里。岩体呈北西向延长,长约4公里,宽约2.5公里,椭圆形。侵入于中下奥陶统石灰岩中。接触带发育强烈的矽卡岩化,并伴有铁矿产生。岩性为灰绿—暗灰色,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2)大有单元中细粒闪长岩:主要分布在历城南泉,章丘大有、阎家峪—张家庄一带。历城高而也有出露。大有岩体长2公里多,宽500~1000米;阎家峪—张家庄岩体长约6公里,宽300~1000米。岩性为灰、灰黑色,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3)李家楼单元闪长玢岩、似斑状闪长岩:分布于章丘大有、六山圈及历城卧虎山、得泉沟一带。卧虎山岩体长约1.5公里,宽约500米。岩性为浅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该超单元有关矿产主要为矽卡岩型铁矿如沙沟、流海大有等铁矿床。

3沂南超单元(1)茶叶山单元苏长辉长岩:分布于章丘茶叶山、孟白庄、十九郎庄、梭庄一带,茶叶山—孟白庄岩体规模较大,长达5公里,宽约1公里。呈北西向带状展布。倾向北东,倾角60度左右。岩性为灰黑—灰色,中细粒辉长结构,块状构造。(2)林泉单元中细粒黑云母辉长岩:分布于梭庄北部,岩体长约1公里,宽200米。岩性为暗灰绿色,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该单元矿产主要为饰面花岗石石材。

(五)脉岩区内脉岩种类较多,分布范围广泛,规模大小不一,具多期性,主要有辉绿岩脉、煌斑岩脉、伟晶岩脉、细晶岩脉、二长斑岩脉、辉长玢岩脉、闪长玢岩脉、辉绿玢岩脉等。(1)伟晶岩脉:在历城、长清、章丘都有分布,长清南部一伟晶岩脉长约1800米,宽50米左右,呈北西向脉状产出,为肉红色巨晶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黑云母。另在济南辉长岩体中

常伴有辉长伟晶岩脉产出,一般规模较小。(2)煌斑岩脉:分布比较广泛,呈脉状或岩床产出。长清南部

一煌斑岩脉约长3公里,宽30~50米,呈北北西向脉状产出。岩性为灰黄色,煌斑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约25%,主要为透辉石、普通角闪石,基质为透辉石、普通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方解石等。(3)辉长玢岩:分布于章丘梭庄东南部一带,长3公里,宽约30~50米,呈北东向脉状产出,岩性主要为灰—黑灰色,斑状结构。斑晶由斜长石和普通辉石组成,基质由斜长石、普通辉石、黑云母、石英组成。(4)闪长玢岩:分布于章丘茶叶山南部和梭庄北部,其中有长约500米,宽约400米和长2000米,宽50米者,脉状产出。岩性为灰色,具斑状结构,基质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物组成斑晶由斜长石和少量辉石组成。基质以斜长石为主。另在历城、长清也有分布。(5)二长斑岩:分布于章丘梭庄北部和丁家庄南部,长1~3公里,宽30~50米,呈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脉状产出。岩性为灰色、浅肉红色,中粒斑状、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基质以正长石为主,少量斜长石和石英。(6)辉绿玢岩:分布于章丘茶叶山东侧,长约1公里,宽约100~200米,呈北西向脉状产出,岩性为灰黑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由辉石组成,有少量橄榄石斑晶。(7)石英脉、细晶岩:主要分布于太古界变质岩地层和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侵入岩中,一般规模不大,长数十米至数百米,宽数米至数十米。在章丘南明—十字口一带和南石屋一带有分布,历城柳埠、西营也有分布,常形成硅石和玻璃用原料。与脉岩有关的矿产较多,如钾长石矿、硅石矿、饰面石材矿、铁矿、重晶石矿等。

二、火山岩区内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章丘梭庄、十九郎庄、孟白庄一带和历城北部魏化林—十里堡一带,后者呈隐伏产出。因具火山、沉积双重性质,也组成白垩纪青山群八亩地组,属陆相火山岩地层。为燕山晚期形成。火山岩种类有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熔岩和次火山岩。

(一)章丘北部火山岩(1)火山熔岩类:有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粗安岩4种。(2)火山碎屑岩:有凝灰岩和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集块角砾岩,火山集块岩3种。(3)火山碎屑熔岩:有玄武质角砾熔岩、玄武安山质角砾熔岩、安山质角砾熔岩和粗安质角砾熔岩。(4)次火山岩:有粗玄岩。

(二)历城十里堡—魏化林隐伏火山岩呈隐伏状产出,长25公里,宽4~7

公里,南北向分布,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根据钻孔揭露可见玄武安山质角砾熔岩、橄榄玄武岩、辉石安山岩、玄武岩等。

构造

济南市南北跨鲁西断隆和华北断陷两个构造单元。两个构造单元之间,为齐河—广饶断裂带。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其中古老基底以褶皱为主,构造复杂,而盖层构造较为简单,以单斜为主。此外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并且控制了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一、褶皱

(一)基底褶皱构造区内南部基底由太古界泰山群组成,发育一系列褶皱构造,褶皱轴向为300~340度,表现为一系列紧密的复背斜相间排列,近于平行分布。褶皱轴面多数向南西倾,倾角50~80度。复背斜核部由遭受强烈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混合花岗岩、交代式花岗岩组成。本区主要分布有泰山—徂徕山—蒙山倒转复背斜(北段)。

(二)盖层褶皱构造区内广泛分布着寒武、奥陶系,产状平缓,约10度左右,大致向北北西或北北东向倾斜,多呈单斜构造。石炭、二叠系覆盖在下古生界地层之上,亦成单斜构造,并且多隐伏于第四系之下。

二、断裂本区除了近东西向分布的齐河—广饶隐伏断裂带外,还有北北西向、北北东向两组规模较大的断裂。

(一)齐河—广饶隐伏断裂带是鲁西断块隆起与济阳拗陷的分界断裂。总体走向80度左右,向北西倾,倾角40~60度,落差900~1500米。沿断裂带有间歇性中、基性岩浆喷发和小规模的中基性侵入岩。其南侧章丘—邹平有辉长岩体及青山组火山岩系分布,北侧新生代拗陷中堆积有巨厚的下第三系含油建造。

(二)北北西向断裂主要有五条。从西向东依次为长清断裂、千佛山断裂、刘志远—十八盘断裂、文祖断裂和白泉庄—五色崖断裂。1.长清断裂从长清县西侧通过,北越黄河,南至肥城以北,长达40公里以上。呈330度走向,向西南倾。它不但切穿古生界盖层,而且下切至泰山群。西盘下降。在季家庄附近见有断层角砾岩及破碎带。呈张扭性断裂。2.千佛山断裂出露于千佛山西南侧,长约25公里,呈320~350度走向,向南西倾,倾角78度。它切穿古生界盖层,并且西盘地层下降。断裂带内发育有张性角砾岩,宽者五六米,窄处仅数十厘米,角砾成份主要为两侧岩石,属于先张后压扭的断裂。断裂西盘近断层西处地层产状变化大,局部形成小型向斜褶曲。断裂北段有灰绿岩脉充填,沿断裂上盘的层间滑动破碎带,辉绿岩呈岩床产出。北部通过桑梓店的一条北西向隐伏断裂,可能是该断裂的北延部分。1978年9月25日泺口发生地震,表明该断层切过济南辉长岩体,至今仍有活动。该断裂通过市内趵突泉一带,地下水沿断裂上溢,形成了该处的众多泉群。3.刘志远—十八盘断裂南自西营东,经十八盘、刘志远村,向北延至西沙河。断裂长约30公里,走向335~345度,向西南倾,倾角60~80度左右。在小汉峪处与北北东向大田庄断裂相交,交接处断裂发育,岩

石破碎。断裂切割古生界盖层,南段切割泰山群。主断裂西盘碎裂岩带宽30米左右,其中角砾岩带宽4米,角砾成份为灰岩、白云质灰岩,被钙质泥质胶结,多呈浑圆状。断层面比较平直规则,其西盘地层下降。属于先张后压并具扭动的断裂。4.文祖断裂北自枣园,向南经文祖延至莱芜上游庄,长约36公里(据煤炭系统资料,枣园以北隐伏断裂继续向北北西向延伸)。其走向330度左右,向南西倾,倾角72度左右。断裂西南侧地层下降并相对向南位移,产状变化较大,多和断层面倾向一致,

东盘地层产状稳定。断裂两盘位移幅度南段大于北段。如南段鲁村一带,太古界直接与下奥陶统接触,而北段则在二叠系中通过。破碎带中角砾岩发育,角砾岩带宽度一般小于10米,宽处可达10余米。在南山寨至文祖一带角砾成分为石灰岩、泥质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等,胶结物为钙质、泥质和少量铁质,角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直径一般为3~5厘米,有的可达二三十厘米。5.白泉庄—五色崖断裂在文祖镇以东约3公里处通过,大致与文祖断裂平行,长度约80公里。走向330度左右,向西南倾。断裂切穿古生界盖层,至南段下切至太古界,北段可能切割侏罗系,西南盘下降。

(三)北北东向断裂发育有大田庄—黑龙峪断裂、孙村断裂和埠东断裂。

三、凸起和凹陷本区在中生代时期,地壳差异性升降运动表现明显,南部隆起,形成泰山凸起,主要由泰山群变质岩系组成,片理或片麻理,走向北北西。凸起北部为古生界,从西到东走向由北转为东西至北西,向济阳拗陷倾伏,地层倾角平缓,斜坡较大。本区位于其北缘,北部齐(河)广(饶)构造结合带开始活动,沿结合带在章丘以东发育有小型断陷盆地,其中堆积了侏罗系陆相碎屑岩建造。

水文地质

济南市地下水的赋存与分布均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及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综合控制。南部隆起区基岩裸露;北部沉降带广布巨厚的黄河冲积层;中部山前过渡带冲洪积物向北延展并与黄泛冲积层交错相接。区内地势自南而北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地下水赋存于各水文地质单元之中。市境南部由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岩系组成基底,盖层总体倾向为北,倾角5~12度,由南往北依次展布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岩层一般为单斜产状,褶皱不显,断裂发育,至山前逐渐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市区北部下伏中生代燕山期辉长岩、闪长岩,东、西郊的北部地区下伏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与奥陶系灰岩成假整合接触;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广布于山前倾斜平原。其中南大沙河、北大沙河、玉符河、巨野河、绣江河和漯河形成冲洪积层。市境以北有齐(河)广(饶)东西向隐伏大断裂。区内断裂有三组:北北西向的东梧断裂、千佛山断裂、石马断裂、平安店断裂和马山断裂,近南北向的炒米店断裂,北东向的港沟断裂。这些断裂对济南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运移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变质岩山区,基岩裸露,表层普遍存在风化带,含孔隙—裂隙潜水,一般富水性不大。因处于岩溶水系统的至高部位,地下水位往往仅表现为降水补给,浅部循环,短途排泄,雨后以表流和地下径流形式流入岩溶水分布区,成为岩溶水的间接补给区。寒武、奥陶系广布于南部山区及山前地带,呈东北—西南条带状分布。南侧的山地丘陵石灰岩裸露,且降水量较大,地表溶蚀现象明显,溶沟、溶槽、溶蚀裂隙普遍发育,地下岩溶裂隙发育亦较好,而且连通性强,为地下水直接补给区。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赋存裂隙岩溶地下水。在明水、历城和长清以北,地势逐渐低平,奥陶系灰岩大致

向北倾伏于石炭、二叠系之下,地下裂隙岩溶发育,地下水接受南部裂隙岩溶水的径流补给

,在受到煤系地层或岩浆岩体阻隔时,水位回升而富集,在济南、明水一带地势低洼处或构造有利出露部位,上涌成泉排泄,形成本区裂隙岩溶水的承压排泄区。该区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上游补给面积大,降水多,水量充沛,为裂隙岩溶水的强富水地段。以碎屑岩为主的石炭、二叠及侏罗系地层,分布于章丘、郭店及长清以北一带,在构造上位于泰山隆起向济阳拗陷的倾伏部位。石炭系为一套砂、页岩夹煤层及石灰岩相间的煤系地层,覆盖于奥陶系灰岩之上。因砂、页岩裂隙不发育,石灰岩层厚度薄,岩溶发育较差,岩溶裂隙水不甚富。其补给源以接受奥陶系裂隙岩溶水顶托补给为主,在地形低洼及构造发育地带亦往往成为奥陶系裂隙岩溶水之排泄带。二叠系、侏罗系的砂、页岩及砂砾岩具微弱的孔隙、裂隙,赋存不丰富的孔隙、裂隙水。其中二叠系奎山段砂岩及侏罗系砾岩孔隙发育相对较好,在裸露区接受降水补给,径流排泄于山前地带,并隐伏于冲洪积层之下。除降水补给外,还接受第四系孔隙水补给,故富水性相对较强,成为此区具一定供水意义的主要含水层。章丘县东北部的长白山为火山岩分布的低山丘陵,火山岩气孔不太发育,裂隙发育亦差,所以仅赋存不丰富的孔洞裂隙水。其来源唯大气降水。由于该区地势山高坡陡,降水大部呈表流形式泄于沟谷,地下水多沿地形坡降运移,水位浅,流泄较快,不易蓄存,所以赋存条件差,地下水贫乏。在侵入岩分布地带,如济南北郊辉长岩体、沙沟闪长岩体、茶叶山辉长岩体等处,岩石结构致密,质地坚硬,很少裂隙,风化层薄。地下裂隙水赋存条件差,地下水贫乏。平原区广泛分布第四系沉积物,岩性松散,孔隙发育,赋存孔隙水。在山前地带分布着冲洪积层,多有黄土状粘性土或砂性土组成。间夹透镜状碎石层,地下水赋存条件不好;北部平原区冲积层几经黄泛沉积而成,岩性松散,具较好的蓄水空间,富水性较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沿黄尚接受黄河侧渗补给,山前冲洪积层径流和河川径流的侧渗也是补给源之一。黄河冲积平原深层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及上第三系的松散岩类孔隙中。含水层分布广,埋藏深度大,层次多,单层厚度薄,累计厚度大,颗粒较粗,孔隙发育,有较好的蓄水空间。此类地下水静压力大,水头高,但运移迟缓,径流途径远,补给困难,可供开采的资源有限。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山东地域文化

山东地域文化(一) (一)泰山文化 泰山文化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文化,也是地域性文化。泰山自古至今声名显赫。打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从《十三经》到《二十五史》,多处可见对于泰山的记录和描述。它是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山,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赋形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喻体。 1.泰山概貌 泰山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东侧、山东省中部,横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1391米。据载,在距今24亿年前后,鲁西包括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在这个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中的一部分,高高地耸立于海平面之上。距今1亿年左右,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今日泰山的雏形。直到新生代中期(距今3000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基本形成,又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日的景貌。据考古发现,从40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泰山文化区域曾活动着沂源猿人、新泰智人,两者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区的原始先民依次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灿烂辉煌的文化。 泰山摩崖刻石泰山有着丰富多姿的名胜古迹。古老而年轻的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场所。胜迹众多的岱阳又称泰前,是泰山风景名胜荟萃之地,除岱庙外,还有登山东路、登山西路、环山路、徂徕山等景区。今存寺庙20座,碑碣639块,摩崖刻石634处。天人合一的岱顶,位于泰山

之巅,面积0.6平方公里。由此可跨天门,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雨凇雾凇、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奇观。岱顶现存庙宇5座,碑碣22块,摩崖刻石246块。风光秀美的岱阴,位于泰山主峰以北,包括后石坞、谷山玉泉寺、桃花峪、娄敬洞山、五峰山、昆瑞山、灵岩等景区。其群山连绵,旷远清幽,奇峰怪岩,洞坞藏秀,有寺庙6座、碑碣640块、摩崖刻石599处。 2.泰山风尚 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它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历代统治者和广大民众都采取种种仪式,表达对泰山的景仰与膜拜,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山文化”现象。 泰山崇拜。泰山因其“大”成为古代人最早推崇它的原因之一,人们崇拜泰山,是希冀这座“大”山给人带来力量,驱除灾害,求得幸福。人们在对“大”的膜拜中逐渐发现,太阳有着更神秘的力量。因此,太阳崇拜成为泰山崇拜中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东方与太阳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太阳就被称做“东乌”、“东君”。东方成了尊贵的方位。例如“五行”说中,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苍,所以“东方曰苍天”;在“八卦”中,东方为“震”,“震为长男”;在“四时”中,东方为“春”,春乃四季之首;在“五常”中,东方为“仁”,仁是天地大德;在“五帝”中,东方是“青帝”,青帝是至高的天神……这种出于原始思维的东方崇拜,使地处中原之东的高大泰山有了更加神圣的力量。《文献通考》中即记述“岱宗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始终之地,阴阳交泰之所,为众山所宗也”。泰山崇拜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力、自然之神的敬畏与依靠,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形态。 泰山封禅。帝王封禅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几乎是每个皇帝梦寐以求的。在帝王封禅史上,除了武则天以女皇的

江都市地质概况

江都市地质概况 江都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东侧。地处东经119°27′03″—119°54′23″,北纬32°17′51″—32°48′00″。东接泰州市,南临长江,西邻扬州市,北连高邮市。全市南北长55.75公里,东西宽42.76公里,面积1132.54平方公里,人口107万。 一、地形地貌 (1)地形特征 江都市地形地貌为江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中部较高、南北两侧较低。以新通扬运河为界,南北不尽相同。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北岸,高沙平原,地面高程4.5—6.5米,南境沿长江一带为圩区,地面高程2.2—4米。北部地处古泻湖堆积平原沼泽洼地的里下河地区,地势较低洼,地面高程1.8—3.5米。 (2)地貌成因类型 ①地貌成因类型—堆积地貌。 ②地貌类型—新通扬运河以南为长江三角洲高沙平原和新三角洲平原与洲地。新通扬运河以北为古泻湖浅洼平原、微斜水网平原。 ③组成物时代—第四系全新统(Q4) ④地貌形态特征:新通扬运河以南为长江所带泥沙堆积而成。地势宽阔平坦,微向下游倾斜。其中高沙平原以粘性土为主,亚砂土、粉砂次之,地面高程5—8米。局部地区夹有泥炭。新通扬运河以北为古泻湖退却和人为改造而成,地势平坦,芦苇丛生,水系发育,湖沼密布,岩相变化复杂,组成物以淤质亚粘土为主,富含植物根茎。 二、地层 本市范围内钻井已揭露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上第三系、下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寒武系、奥陶系。 (一)新生界 1、第四系(Q) 全新统如东组(Q4) 岩性:早期以淤质亚粘土为主,含海相化石,属河口相,气候湿凉略干;中期以黑色粉细砂为主,含丰富海相化石,为浅海相,气候湿热—温和。晚期: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粉砂,有孔虫化石丰富,气候温暖,本组厚度10—60米。 江都全新统地层:以粘土为主,亚粘土、粉砂次之,属三角洲平原相,厚5—10米。 上更新统(Q3) 可划分为二个组4个层段,为海陆交互相,岩性分为二大沉积旋回。 昆山组(Q 13 ):下部灰、灰黄色含砾粗砂细砂;上部灰色,深灰色粉细砂,含有腐植质及螺壳、贝壳化石。孢粉组合:枫香、麻栎、青刚栎、水龙骨,反映暖湿气候。含毕克卷转虫、奈良小上口虫等,为河口微体化石群,属本区第三次海侵,范围广泛。 鬲湖组(Q 2 3 ):下段以青灰、灰绿色、灰黄色亚粘土为主,属陆相;中段以灰、深灰、灰黄粉砂、淤质亚粘土为主,属海相沉积;上段灰黄、青灰、深绿色亚粘土,属陆相。本组相当大理冰期沉积,气候呈冷—暖—冷变化。本统顶板埋深10—60米,厚度15—70米。

湖南省矿产资源概况

湖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产多且分布相对集中,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湖南省矿产资源种类较丰富,优势矿产突出。已发现各类矿产124种( 168亚种),已探明储量85种( 112亚种)。在已探明储量的矿种中,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64种(含亚种),居前5位的有41种(含亚种),居前3位的矿产共有25种(含亚种)。其中钨、铋、细晶石、褐钇铌矿、独居石砂岩、萤石、石墨、海泡石、石榴子石、玻璃用白云岩、陶粒页岩等11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占全国首位,石煤、锰、钒、锑、铌(钶)铁矿、铷、重晶石、玻璃用砂岩等8 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 位,锡矿、铪矿、矿、砷矿、金刚石、水泥用泥岩等6个矿产(含亚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3位。具有国际优势的矿产有:钨、铋、锑、萤石、隐晶质石墨、重晶石等,在国内具有优势或潜在优势的矿种有锰、锡、铅、锌、铌、钽、水泥灰岩、石膏、高岭土、芒硝,煤炭在南方地区具有比较优势。 矿床分布呈明显的区域性和相对集中性。钨、锡、钼、铋、铅、锌、石墨主要集中在郴州、衡阳地区,锑主要分布在娄底、益阳地区,汞主要集中有湘西地区,金、银主要集中在衡阳、长沙、怀化、岳阳和郴州地区,铁矿主要集中在衡阳、株洲地区,锰主要分布在永州、湘西自治州、怀化和湘潭地区,煤主要分布在娄底、郴州、衡阳、邵阳、长沙、湘潭地区;岩盐主要集中在衡阳和常德地区,石膏主要集中在常德和邵阳地区,磷矿主要集中在常德、长沙和怀化地区。 现有特大型矿床8处,大型矿床97处,中型矿床231处,小型矿床

865处,矿点5000余处。目前已开发利用矿产88种,矿山企业8000多个,其中大型矿山14个,中型矿山72个。

工程地质概况

第二章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莲花公园北100m处,玉兰街处,文峰小区住宅楼四幢,其中4#楼占地面积约2800m2,基坑周长约220米,70*40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分为9.0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临时支护使用年限为12个月。 2.1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往往是由勘探得到的,勘探包括钻探、井探、洞探、触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法,勘探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符合勘察目的的需要,还要考虑其是否适合于勘探区岩土的特性。工程地质钻探的任务之一是取岩土的式样,用来对其观察、鉴别或进行各种物理力学实验,以下是用钻孔取土器从钻孔中采取的式样进行试验得到的数据。 2.1.1地层特征 据勘察报告,本基坑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细砂、④中砂、⑤砾砂、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六个工程地质层位,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杂填土 全场地分布。黄褐色,松散状,湿,由中砂及细砂组成,为近期回填土,欠固结。层顶标高20.40~21.70m,层厚3.2m。 3粉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厚3.0m。 3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顶标高19.10~ 19.35m,层厚1.40~3.40m。 ③细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上部含少量泥质,以细颗粒为主,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级配差。层顶标高15.93~ 16.77m,层厚0.80~1.40m。 ④中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以中颗粒为主。层顶标高15.15~16.37m,层厚1.90~2.00m。 ⑤砾砂 全场地分布。黄色,稍密状,饱和,层顶标高4.24~7.61m,层厚3.10~4.21m。 ⑥全风化泥炭质页岩 全场地分布。棕红色,岩芯多呈碎屑状及碎块状,泥炭质胶结,原岩结构不清晰。层顶标高-1.71~-0.97m,层厚2.90~ 4.30m。 ⑦强风化炭质灰岩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

上海地区气候特征及地质条件上海濒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呈现季风性、海洋性气候特征。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秋较冬夏较长。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暖和,夏季炎热、秋天凉爽,冬季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年60%左右和雨量集中在5?9月的汛期,年平均降水量1119.1 mm,年蒸发量882.4 mm;年平均日照1400h。由于上海城区面积大、人口密集,使上海城市气候具有明显的城市 热岛效应。全年平均气温15.8 C, 1月最冷平均为3.6 C, 7月最热为27.8 C。上海地区夏季空调运行约4个月(6?1 0月初),冬季运行约3个月(12?3月初)。上海地区具有的夏长、冬短的特点,对地下换热器长时间工作可能会引起热平衡问题。 地质条件特征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面积约6340.5K m2,成陆较晚,除西南部有高出 数十米至近百米的零星残丘陵外,全区地势平坦.境内地面标高(吴淞高程)大多在3.5? 4.5M 之间。地貌上整个地形呈现东高、西低形态,西部为淀泖洼地,东部为碟缘高地?上海露 出地表的基岩分布零星, 多呈孤丘出现,总面积约 2.5K m , 而大片的基岩隐伏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之下。上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十分发育,除西部、西南部剥蚀丘陵有基岩隆起出露外, 其余地区均有第四纪地层覆盖,厚度一般介于200?320M之间,西南较薄,为100?250M, 向东北增厚至300?400M按沉积相大致可划分为二部分:1)下部,埋深通常约145?320M 间,以褐黄色为主,夹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粘土与灰色白色为主的砂砾互层 , 称之为“杂色层”,为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2)上部,埋深通常指约145M以上,是以灰色为主,夹有绿、黄、褐黄等色的粘土,与浅灰、黄灰色粉砂性土互层,称为“灰色层”,属中 更新世以来海陆频繁过渡、海洋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上海地区内多属于软土地区, 土壤源热泵空调地埋管施工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传统的地热理论,将地层从上到下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根据上海地矿徐剑斌 等人在浦东、浦西5个100M深测温孔共12次实地地温测试记录进行统计研究,上海地区地 下100 M以浅层温度相对稳定,土壤平均温度约17C左右,有利于热泵空调换热器工作。上 海地区地温场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1)0?10M温度在13.3?17.6 C,温度受气候影响,温度变化大,为变温带。由于气温 对浅层地温的影响。测试地区变温层在0?10M,左右,受季节气温影响较大。

信阳市矿产资源概况

信阳市矿产资源概况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连安徽、南邻湖北,处于豫鹗皖三省的结合部,西、北分别与南阳市、驻马店市接壤。面积18915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的11.3%。京广、京九铁路和106、107国道及京珠高速线纵贯南北,国道312线,宁西铁路横穿东西,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信阳市地势呈南高北低。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面积698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6.9%,山峰海拔1000-1500米;中部是丘陵岗地,位于豫南山地以北,面积728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8.5%;北部是平原和洼地,以淮河为襟带,缓缓舒展于淮河、汝河、洪河之间,成为由江北山地进入华北大平原的前沿走廊,面积456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4.6%。信阳境内河流众多,大小河流20余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年均径流量75.25亿立方米。其中,境内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仅占1.8%。区内各类水库862座,其中大型5座,中型11座,水域面积399万亩。信阳地处在我国亚热带北部的边缘,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2000年末,信阳市总人口766万,耕地面积52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67公顷。 信阳市矿产资源较丰富,但分布具有不均性,集中分布在南部、西部山区。水资源属弱富水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6.8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185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6倍。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沿革,北宋改义阳为信阳,一直沿用至今。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发展已有相当的规模,粮食充裕,商业繁盛,名士荟萃。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信阳还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是红军的摇篮,是将军的故乡。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的成效,建成了以珍珠岩为主的非金属矿业、治金、建材、食品、医药和电力等工业基地;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科教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名扬四海,每年一度的“茶节”宾朋满座,经贸洽谈,增加了信阳的知名度,活跃了信阳经济;国家环保总局2000年6月批准信阳市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加快了信阳市生态建设步伐,也为全市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1.05亿元,较上年增长9.4%;在全省的位次已由“八五”末的第11位升至第10位,五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15.8亿元,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山东地貌概述

山东地貌概述 崔巍(山东省潍坊市)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臵: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二)自然环境:山东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

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岛屿达38°23′N),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计跨纬度3°52′10″、经度8°23′07″,这使得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差异明显。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沂蒙山地丘陵,水文属于淮河水系(沂河),而山东半岛西北部为华北平原,水系属于黄河水系(徒骇河),造成两地自然环境不同,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海洋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总体来说,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 (三)地貌特征:山东省的地貌基本特征,一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全省地势以泰鲁沂山地为中心,海拔高度向四周逐渐降低。泰山、鲁山、沂山共同组成鲁中地的主体,构成山东省中部一条东西向的分岭。东部及南部为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北部及西部为坦荡的平原,呈弧形围绕在山地丘陵的外围。全省地势中南部凸起;东部地势稍低,缓丘起伏;西北部地势低平,黄河、大运河穿行其间,9/10的地面在海拔50米以下。由历史上形成的黄河冲积扇、泛滥平原和近代黄河三角洲组成的平原呈弧形环抱于中南部山地的西、北两侧。在山麓冲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之间为低洼地带,形成带状湖群。众多的山间盆地和山间平原散布于低山丘陵之间,海拔高度都在200米以下。山东海岸北依渤海、东及东南濒临黄海,除黄河三角洲与莱州湾沿岸为淤泥质海岸以外,大部分海岸为岩石的侵蚀海岸,海岸曲折,多港湾、岛屿。

中国地质概况

中国地质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面积约960万Km2,疆域辽阔,山川壮丽。西南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珠穆郎玛峰海拔8848m,为世界第一高峰;西北有中国最低的吐鲁番盆地,海拔-155m,为世界著名的洼地之一。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原。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峰峦峻拔,逶迤东延;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涛浪翻滚,蜿蜒东流;在广大的东部地区,丘陵与盆地纵横交错,沃野与河湖相映生辉,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为中华民族休养生息之地,更为现代中国和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和重要基地。 中国处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相接,各地区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很不相同,因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从整体来说,中国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岩浆活动频繁,演化历史漫长;变质作用类型齐全,变质程度各民;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公的地区之一,也是全面研究地壳构造演化,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地层: 中国幅员广阔,各断代地层发育齐全,自中—下太古界至新生界皆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出露总面积粗略统计为860261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89.6%。 其中:太古宇出露面积为73700Km2,占出露地层总面积的0.9%; 元古宇出露面积为596300Km2,占出露地层总面积的6.9%; 下古生界573500Km2,占6.7%; 上古生界945600Km2,占11%; 中生界2457700Km2,占28.5%; 新生界3955810Km2,占46%。 沉积类型多种多样,显生宙生物化石丰富。太古宇、大都元古宇以及部分活动带的显生宙地(岩)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变质岩系。 岩浆岩 中国岩浆岩分布广泛,侵入岩出露面积为99739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4%。其中:超镁铁岩面积为16360km2,占侵入岩面积的1-6%;镁铁岩7044km2,占7-1%;中性岩(含中基性岩)47600km2,占4-8%;酸性岩(含中酸性岩)861690km2,占86-4%;碱性岩1300km2,占0-1%。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从太古宙至近期都有发生。岩浆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岩浆喷溢和爆发,又有岩浆侵入。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前吕梁、吕梁、四堡、晋宁、震旦、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10个期。前吕梁,吕梁、加里东和华力西在中国北部(昆仑一秦岭以北)最为强烈;四堡、晋宁期在中国南部较为强烈;印支和燕山期在中国东部最为发育;喜马拉雅期在滇藏地区尤为重要。各期、各类侵入岩出露面积见表11。中国多期次、规模巨大的岩浆活动是岩石圈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内生矿产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前吕梁期: 前吕梁期岩浆岩包括太古宙的迁西期、阜平期和五台期,主要发育在华北地区的北部,在豫西、小秦岭地区以及阿尔金山和佳木斯地区也有分布。 火山岩火山岩在太古宙为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呈近东西向展布。 侵入岩前吕梁期侵入岩主要有超镁铁岩、镁铁岩和酸性岩,中性岩较少。 吕梁期: 吕梁期岩浆在我国分布甚广,其出露范围与早元古代地层基本一致,主要见于华北地区的北部,吉、辽、鲁、冀、晋地区,内蒙古阿拉善、大青山,黑龙江东部佳木斯、东风山,以及西北部额木尔、塔河等地。此外,还见于天山、昆仑一秦岭和川滇地区。

多宝山铜矿地质资源勘查概况

多宝山铜矿地质资源勘查概况 0 引言 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奥陶统铜山组, 中、下志留统的八十里小河组和黄花沟组, 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乌奴尔组, 上石炭统花 朵山组, 上二叠统八站组, 下白垩统龙江组及第四系。地层在矿区范围内基本为一单斜岩层, 总体走向300 度, 倾向北东, 倾角40-60 度, 局部地层倒转而向南西倾斜。多宝山铜矿田三矿沟铜矿床的矿种主要为: 铜、铁、钼, 伴生金、锌、银、钨、镓、铟、锗和碲等多种有益组分。 矿区内出露的岩石有: 凝灰粉砂岩、安山质凝灰岩、角岩、黑云母长石角岩、透辉石石英角岩、大理岩、硅质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粒状钙铁石榴石矽卡岩、致密状钙铝石榴石矽卡岩、英云闪长岩、绿泥石化花岗岩、蚀变闪长岩、石英斑岩等。这些岩石由于遭受不同期次和不同程度的热动力挤压变质, 岩石的硬度在不同成度上由所变化。岩石软硬不均甚至于破碎形成破碎带有的岩石经破碎后经风化形成土状。 综上所述, 矿区地层经强烈区域构造、热液蚀变、变质等因素造成岩层产状陡, 纵横向变化大; 岩层层理、节理发育, 多出现 破碎岩层; 岩石软硬不均、软硬互层, 部分硅化强烈, 可钻性级别高达10-12 级, 给钻探工作带来一些技术难点: 矿区内地下水埋藏深度为2.5-30m 。前人资料单孔最大涌水量为0.33-2.36 升/

秒米 矿区内普查岩心钻孔结构设计, 在满足地质对岩矿心采取几何尺寸要求的前提下, 着重考虑了矿层岩石的机械物理特性带来的技术难题, 为保证钻孔安全、质量、设计为小口径钻孔结构。应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技术方法。 根据本矿区岩层各类岩矿的物理机械物性, 岩石可钻性、研磨性与完整程度等,设计选用三种钻进方法:一是硬合金钻进, 二是普通金刚石钻进, 三是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 根据地层特点与典型钻孔设计结构, 分层钻进技术设计等三个井段: 一是第四系地层开孔井段: 松软地层冲积层、堆积层或松散的砂土层开孔时, 使用普通硬质合金钻进。钻孔坍塌严重时, 可从 孔口灌注稠泥浆或分段投入粘土球,捣实后再钻进, 也可使用聚丙烯酰胺低固相泥浆护壁。钻进预定深度后, 及时下入孔口套管。二是钻孔穿透第四系松软地层下入孔口套管后,换径? 110 口径 普通金刚石钻进方法,钻至坚硬基岩后,下? 108技术套管,等钻孔主孔段进行绳索取心钻探作技术保证。三是钻进到坚硬基岩, 入下? 108技术性套管护壁后, 由孔深20米左右直至终孔的主井段, 采用S75 绳索取心钻进。 开孔O/150mm钻进用短钻具采用干钻方法,干烧法取 心;O/146mm套管下完后换O /110mm金刚石钻头,O/108mm钻具长为2米, 单管钻进, 当岩心采取率低或下回次不到底时, 采用钢丝合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概况(参考资料)

上海西佘山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西佘山上具有三重火山喷发的旋回,在上海这个冲积平原上具有独特的地质意义,其发育的多种地质现象值得考察和学习。 引言:2013年3月30日,天气晴朗,我们来到上海西佘山,进行火成岩和侵入现象的考察。佘山,位于上海西南郊,分东佘山和西佘山,这次我们的考察对象是西佘山。西佘山高约99m,在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剧烈的火山活动,留下了明显的遗迹,有许多出露的火山岩。 实习内容: 观察点1,在距佘山南门约75m处,山路的右侧,经纬度为N31.05830°,E121.10.963°,海拔17,18m。这里有出露的流纹岩,倾向为43°,倾角为57.5°,在其层面上可以发现流纹构造,间或可见浅黄色集块岩,如图1.1与1.2所示。流纹岩中比较明显的矿物有云母,肉红色长石以及石英,长石为碱性长石。在这区域还可发现X型节理,走向分别为SW192°,NW276°,如图1.3。再往前走,可以看见球形风化以及风化壳,如图1.4。 图1.1(杜文佳摄)图1.2(杜文佳摄)图1.3(杜文佳摄) 图1.4(杜文佳摄)

观察点2,距观察点1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03°,E121.18469°。此处观察凝灰岩,含有少量角砾岩,故可称为含角砾凝灰岩,如图 2.1。倾向为SW220°,倾角为50°,节理密集。这里与观察点1构成了第一个火山喷发循回。 图2.1(杜文佳摄) 观察点3,位于山路拐弯处,距观察点2约100m,经纬度为N31.09720°,E121.18633°,是第二循回的底部,在这里有巨大的黑色侵入岩墙,岩质为闪长玢岩,是侵入流纹岩形成的,如图3.1。这一侵入现象可能是由流纹岩自身断裂引起的。层面的倾向为344°,倾角为35°。 图3.1(杜文佳摄) 观察点4,经纬度N31.09636°,E121.18515°。这里是第二火山循回的上部,岩石成分为凝灰岩,内含少量角砾,如图4.1,倾向284°,倾角75°。

区域环境概况

2 区域环境概况 2.1地理位置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部,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3′~117°04′,北纬37°41′~37°16′。县界东与沾化县接壤,西与庆云县为邻,南与阳信县紧连,北与河北黄骅市接界,县城坐落在县域的南部偏西地带。无棣县隶属滨州市管辖,全县辖11个乡镇,565个自然村,县域人口43万人。 无棣县是山东半岛与京津唐交通要塞,素有“冀鲁枢纽”之称,既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经济带的结合部,又是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处,与黄骅大港仅一河之隔,境内有500-3000吨级泊位码头7个,年吞吐能力达370万t,航路可北抵塘沽、天津,东到大连、龙口、烟台、青岛,南达湛江等港口。205国道、大(口河)济(阳)路、新(河)海(兴)路等5条国省干线公路贯穿全境,滨(州)博(山)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与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均有高等级公路连接。 无棣县工业园区位于无棣县城东部,跨棣丰街道办事处、水湾镇部分区域。 拟建工程位于无棣县工业园区南部,星湖二路南侧、开发五路以西,具体见图2.1-1。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形地貌 无棣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县境位于德惠新河、马颊河、秦口河下游,曾为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受河流淤积、海潮漫溢影响严重,形成南北高低相间的条带状地貌。境内最高点在无棣县城的西部,海拔高度为8m,以万分之一的坡度向东北倾斜,至沿海的车辋城,海拔高度为2.5m,大口河海拔高度为1.9m,三里台、五里台海拔高度仅为1m左右。境内自西向东依次为黄泛平原、滨海平原和渤海湾海岸。 工业园所在区域地貌为河滩高地和浅平洼地,是由古河道冲刷、风蚀而成,地势平坦。地层主要是黄泛冲积层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和滨海相沉积。

济南市旅游资源要点

济南市旅游资源概况 1、济南趵突泉公园 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南倚千佛山,北临大明湖,是一座以泉水、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化名园,是泉城济南的标志,亦是泉城三大名胜之首。公园以趵突泉为中心,共规划为18 个景区,以观泉、赏戏、品茗为特色,创造古朴、清幽、含蓄的境界,再现自然之美。趵突泉是七十二名泉之冠,趵突泉群是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公园内泉水众多,有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等共计27 处名泉,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具有泉水特色的城市公园。园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泺源堂、娥英祠、望鹤亭、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与易安旧居、沧园、白雪楼、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王雪涛纪念馆等人文景观或气势恢宏,或古朴典雅。趵突泉公园现为全国优秀公园、“十佳”公园、国家4A 级旅游区(点)、全国建设系统文明服务示范窗口,自1986 年连续18 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是海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2、大明湖公园 大明湖公园位于济南市区的偏北方向。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烧。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宁榭点缀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的南面有清宣统年间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湖边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临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览无余。湖对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格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清代书法家铁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SHANGHAI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BULLETIN (2008年)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九年五月

上海市地质环境公报 (2008年) 编制部门: 矿产资源管理处(地质环境和勘查管理处) 资料来源: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二○○九年五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市政府领导在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关于实行地质环境状况公告制度的请示》一文的批示精神,为充分发挥地质环境监测成果的作用,更好地保护地质环境,现发布本市2008年地质环境公报。

目录 一、概述 二、城市地质 三、地质环境监测 四、地下水和矿泉水 1、地下水 2、矿泉水 五、地质灾害防治 1、地面沉降防治 2、汛期防灾 3、编制地质灾害专项防灾预案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资质管理 六、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 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八、法规制度建设 九、大事记 十、附件

一、概述 2008年,在国土资源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市地质环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各项业务与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的各项任务;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工作得到扎实地推进;地质环境质量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2008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压缩到3700万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回灌量增加至1700万立方米以上,保持了地下水人工回灌量的持续稳步增长,使全市各含水层地下水位继续有所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逐步趋缓,全市平均地面沉降为6.4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其中中心城区地面沉降量为7.6毫米,比2007年减少0.2毫米。郊区地面沉降量为6.2毫米,比2007年减少0.4毫米;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水质较为稳定。

济南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区域地质与构造 济南地区位于鲁中山地和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运动特征分为第四系孔隙水为主的黄河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包括黄河以北,及章丘区、历城区小清河以北地区,其他地区为以裂隙岩溶水为主的单斜构造水文地质区。济南市水文地质单元分区见图1-1-1。 1、济南地质单元 济南地区位于鲁中山地和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运动特征,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南为泰山北部以裂隙岩溶水为主的单斜构造水文地质区(Ⅰ);黄河以北为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的黄河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Ⅱ)。 在以裂隙岩溶水为主的单斜构造水文地质区,古老变质岩系组成的泰山山脉为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岭,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成单斜产状覆于变质岩系之上与地形倾向基本一致,向北倾斜,至北部隐伏于山前第四系地层之下,在北部平原地带下伏于第四系下面;市区及东、西郊有燕山期火成岩体大片分布;西部玉符河以西沿黄河地带和东梁王庄以北至章丘的埠村、文祖、普集一带,石炭、二叠系地层假整合于中奥陶系地层之上;多条北北西向断裂构造的切割,将该区又分为若干个即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控制了该区含水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地下水的运动、循环条件及富水状况。 根据地下水运动循环条件,自西往东,依次划分为平阴水文地质单元(Ⅰ1)、长(清)-孝(里)水文地质单元(Ⅰ2)、趵突泉泉域

水文地质单元(Ⅰ3)、白泉泉域水文地质单元(Ⅰ4)和明水泉域水文地质单元(Ⅰ5),以及山前倾斜平原水文地质区、黄河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的商河水文地质区(Ⅱ1)、济阳水文地质区(Ⅱ2)(见图4-2-1)。 2、济南泉域地质条件 泉域位于鲁西台背斜之泰山穹窿体的北缘,在山前倾斜平原与黄海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自泰山山脉的长城岭向北,由中低山、丘陵逐步过渡到山墙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区内出露岩层有南向北依次为太古界变质岩、古生界寒武系石灰岩、页岩、奥陶系白云质灰岩、石灰岩、泥质灰岩及石炭-二叠系砂岩、砂页岩。有燕山期辉长岩、闪长岩等岩浆岩侵入体。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岩层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中部及北部地区。论证区内较大的地质结构有:文祖断裂、东邬断裂、港沟断裂,基本无大的褶皱构造。泉域区域地层特点: (1)太古界泰山群(Art) 泰山群混合片麻岩系大面积分布在区域南部,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黑云变粒岩等。片麻岩的偏离轴向为北50°西~北5°东,倾向南西,倾角75°~85°,是区域基底层。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上海地区典型土层分布情况

上海地区地基土分布及其工程性质表1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一览表

表2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与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假定条件: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为1.50m,基础埋深d为1.00m,地下水位深度为0.50m。)

表3 盾构设计、施工所需参数

备注:1、表中所列建议值系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及类同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2、表中带“*”数据为利用本工程初勘及邻近浦三路车站~严御路车站区间、浦三路车站详勘报告数据并结合上海地区同类工程经验提供。 3、三轴UU、无侧限抗压强度、室内渗透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室内基床系数为东明路~御桥路各车站及区间详勘试验数据综合统计成果。 4、扁铲、十字板试验为本次及浦三路车站详勘试验统计结果。扁铲试验估算基床系数应力状态与实际工作中的应力状态不同,故KH值偏大很多,实用时需根据不同应力条件,土性、工况及变形量乘以不同的修正系数。

第①1层填土:普遍分布,层厚变化较大,一般为0.6~4.0m,土质松散不均匀,杂填土为主,夹碎石、砖块等杂质较多。 第②层可分为②1、②3层2个亚层 第②1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拟建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局部填土较厚地段该层缺失,夹薄层粉土,可塑为主,中压缩性。 第②3层灰色砂质粉土,局部分布,桩号SCK47+200~SCK47+512段连续分布,其它地段呈零星分布,层厚变化大,桩号SCK47+200~SCK47+451段(JK6号孔附近),由西向东层厚由3.0m渐厚至16.3m,JK6号孔向东逐渐尖灭。该层土土质不均,夹薄层粘土,局部较多,松散,压缩性中等,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③层可分为③1、③2、③33个亚层 第③1、③3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普遍,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局部较多,流塑,土质软,压缩性高,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动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③2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分布,局部缺失,该层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透水性较强,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埋深厚度变化不大,夹薄层粉砂,流塑、属高灵敏土,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和流变。 第⑤层可分为⑤11、⑤1A、⑤12、⑤2、⑤3A、⑤3B、⑤4层7个亚层和⑤3T层一个透镜体。 第⑤11层灰色粘土:场地内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砂,该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一般,软塑~流塑,高压缩性,开挖时受扰易发生结构破坏。 第⑤1A层灰色砂质粉土:场地内遍布,分布较稳定,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松散~稍密,中压缩性,盾构在该层中掘进时阻力较大,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该层为场地内微承压含水层。 第⑤12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场地内分布较稳定,不均匀,土质一般,夹粉砂较多,开挖揭露时,在一定水头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现象。 第⑤2层灰色粉砂:场地内呈不连续分布,主要分布在桩号SCK47+451以西,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新安县位于华北地层豫西分区渑池—确山小区内,出露地层如下: (一)元古界 仅出露中、上元古界。 1、中元古界熊耳群(Pt2xn) 分布在曹村乡瓦村一带,区内出露面积很小,岩性为紫灰色绿色杏仁状玻璃质安山岩及辉石安山岩,厚约1000m。 2、中元古界汝阳群(Pt2xy) 主要分布在区内西北部山区,其岩性下部为灰紫色、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及砂质页岩、砂砾岩、砾岩;中部为薄层状石英砂岩与紫戏色页岩互层;上部为灰白色、肉红色石英砂岩夹少量绿色页岩。厚约187-394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上元古界洛峪群(Pt2ly) 仅在方山及曹村乡杨扒一带零星出露,其岩性下部为灰绿色、紫红色页岩、杂色矿质页岩、石英砂岩等;上部为灰白色、紫红色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等。厚140~200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主要分布在曹村——黄河岸边及方山等地,新安城南也有出露,该系下统出露不全。 下统:岩性主要为紫红、黄绿色页岩、铝质页岩,灰黄色灰岩及泥质灰岩,底部为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厚32~215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中统:中下部主要为鱼鲕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夹紫红、黄绿色页岩、砂质页岩、海绿石砂岩等;上部为深灰色鲕状灰岩等。厚50~650m。 2、奥陶系(O) 该系在本区缺失上、下统沉积,中经近平行分布于寒武系之东部,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质灰岩、白云灰岩及白云岩。底部有时为硅质岩、页和砂砾岩。厚42~125m,与下伏寒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3、石灰系(C) 该地层在本区缺失上统,中、下统,主要出露在石寺——西沃一带。厚度较小,主要岩性下部为铝土页岩、粘土岩夹泥灰岩;上部为灰黑色灰岩、燧石团块灰岩、石英砂岩、砂质粘土岩等。厚50~180m,与下伏奥陶系中统不整合接触。 4、二叠系(P) 二叠系出露于石寺镇以东畛河两岸,向北至黄河。 下统:下部为灰、深灰色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可采煤层,底部为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白、深灰色砂质页岩夹薄层可采煤。厚53~227m,与下伏石炭系平行不整合接触。 上统:下部为灰色及杂色粘土岩、页岩、细砂岩、石英砂岩、粉砂等。厚580~1844.7m。 (三)中生界 三叠系(T)零星出露于涧河南岸。 中下统:主要岩性为紫红色、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钙质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互层。厚322~609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上统:岩性上部为黄绿色、紫红色砂岩、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