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编制的背景与重点

第一条为适应新一轮呼和浩特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以及县政府驻地的搬迁和清水河县新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对《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1、在呼和浩特市大背景下统筹考虑。

2、坚持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思想。

3、坚持“紧凑型”城镇规划和建设方针。

4、用地布局中应重点考虑近、远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结合,按照时空顺序合理规划发展时序。

5、发挥优势产业的优势,结合城市建设,创造新的发展前景,塑造景观特色,进一步挖掘研究城市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

第三条规划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前瞻性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4、特色性原则

5、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目标

1、塑造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充分交融的山水小城市生态景观形象。

2、生产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3、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使民安居乐业。

第五条规划期限

规划近期:2005年—2010年

规划远期:2011年—2020年

规划远景:2020年以后

*第六条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规划区与城关镇行政区划范围一致确定为39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7、《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划》

8、《清水河县新区总体规划》(2003)

第八条在规划区范围内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九条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由清水河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及《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确定本规划强制性内容为: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文本中带有“*”标记的黑体字章节条文为本次规划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十一条城市性质

清水河县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是呼和浩特市的建材工业基地之一,是独特的山水园林小城市。第十二条城市职能

1、清水河县的商贸服务中心

2、清水河县的工业服务中心

3、清水河县的文化中心

*第十三条人口规模

规划确定2010年城市人口为4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为5万人。

第十四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控制在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控制在平方公里。

第三章城关镇用地布局规划

*第十五条用地发展方向

城区在向东西向适度发展后,唯一的发展方向是跨过清水河向东发展。

*第十六条城市结构

规划期末,城关镇将形成“两轴、两带、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两轴:指金都巷和永安街两条人文景观轴;

两带:指河南街和河滨街两条沿河绿化带;

五区:指城区将形成中心城区、生活居住区、休闲区、生态涵养保护区和产业服务区五大功能区。

第十七条规划布局

1、工业用地

主要集中在城东新区内,规划工业用地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工业用地㎡/人。

2、居住用地

分布在永安街两侧,改造居住环境,提高容积率。规划居住用地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人均居住用地㎡/人。

3、公共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公顷。

(2)商业金融业用地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公顷。

(3)文化娱乐用地

建设县级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馆、新闻出版社。规划文化娱乐用地公顷。

(4)体育用地

扩建体育场,完善其配套设施。规划体育用地公顷。

(5)医疗卫生用地

完善现有的医疗卫生设施体系。规划医疗卫生用地公顷。(6)教育科研用地

在一中东布置一处科教用地,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公顷。(7)社会福利用地

规划在体育场东南建一处社会福利院,占地公顷。

*第十八条规划发展时序

1、近期(2005-2010)

2、远期(2011-2020)

3、远景(2020年以后)

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

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九条道路交通规划目标

城市道路建设在达到建设指标的基础上,还要有适当的超前性。

第二十条道路网规划原则

1、路网形态应与城市用地布局相适应,路网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对城市交通流的吸引和疏散作用。

2、考虑现状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保证城市建设的时序性和可操作性。

3、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合理分配与使用,为每一种交通方式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4、合理考虑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转换,客货集散点与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交通疏散。

*第二十一条道路网规划

规划城关镇城区道路网形态为方格网状,远期形成四横五纵的路网主骨架。

四横:北山街、永安街、河滨街、河南街

五纵:小庙路、逸夫路、交通路、金都路、东门路

*第二十二条道路建设要求

规划城市道路级别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其中:

主干道红线:20—27米

次干道红线:12—20米

支路红线:5—12米

规划城区道路总长37334米,平均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用地人。

第二十三条交叉口

规划道路交叉口形式为平面环形交叉口,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和不设信号灯平面交叉口。

第二十四条广场

规划形成大型广场两处,为居民休闲生活提供便利。广场用地公顷。

*第二十五条城区交通设施规划

1、公共停车场

在现长途客运站北规划一处大型停车场,占地公顷,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机动车每个停车位宜为25~30m2,地下停车库机动车每个停车位宜为30~35m2。摩托车每个停车位宜为~,自行车每个停车位宜为~。

2、公共加油站

搬迁现加油站至小庙桥十字路口西北,规划加油站服务半径宜为~,公共加油站的选址应符合《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清水河县城关镇规划道路一览表

第五章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

第二十六条绿地系统规划

1、利用山体和沿河绿带扩大生态涵养绿地面积,沿清水河南建设开放的公共绿地。

2、分别在北山和逸夫小学南布置公园,北山建观景台。

3、新建居住区绿地按规范配套建设。

4、在生活区与工业区间建防护绿带,沿北山、南山形成两条绿色的防护林带。

5、在干道两侧应各设3-5米绿化带。

6、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绿地总面积公顷,人均绿地人。

第二十七条城市景观系统规划

1、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协调共生

规划力图将自然山水景观“借入”到城市空间中,以达到“智者乐山,贤者乐水”。

2、城市内部景观结构——整体有序

规划将形成“一心、二轴、二廊”的整体景观体系。

①一心:指文化活动中心和北面广场,是景观中心。

②二轴:一条分布在永安街两侧,为人文景观主轴;一条分布在金都路,为特色景观轴。

③二廊:规划依托清水河南北两侧绿带形成二条绿色通廊和亲水廊道。

第六章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十八条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范围、供水服务对象

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范围:为远期2020年清水河县城关镇建成区。

供水服务对象:清水河县城关镇生活用水、公建用水、工业用水、仓库用水、公路交通用水、道路广场用水、公用工程设施用水、绿化用水、消防用水等。

第二十九条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工程需水量预测、供水规模确定

根据清水河县城关镇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及人口规模,运用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法及单位人口综合指标法对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工程需水量进行预测:远期2020年清水河县城关镇总用水量为万m3/d,即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规模为万m3/d。

*第三十条水源的选择及保护

规划以地下水为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水源,取水规模万m3/d,地表水作为备用水源。规划水源地选择于清水河两岸附近的富水地带。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水源地保护措施,切实做好水源的保护工作。

第三十一条供水系统

规划清水河县城关镇供水系统采用二级供水系统,水厂及输配水管网均按远期万m3/d供水规模进行规划。

第三十二条规划建议

对于给水工程而言,水源是根本,因此有关水源的具体工程实施须以确切的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及水资源论证报告为依据。

水是不可替代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是必会日益显现。因此,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开源”工作,积极寻找可供利用的水源;另一方面是“节流”,贯切节约用水的原则,采取各种行政、技术和经济的手段来节约用水,避免水的浪费。

第七章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十三条排水体制的确定

根据清水河县城关镇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清水河县城关镇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第三十四条污水量测算及污水工程规模

污水量测算按规划远期进行测算,应与给水工程规划的用水量保持一致,结合清水河县城关镇的自然条件和自身特点,污水排放系数取,给水日变化系数取,则日均污水量为万m3/d。即污水工程规模为万m3/d。

第三十五条生活污水可直接排入污水管,含有特殊有害成分的生产污水、生产废水,必须自行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后,才能进入清水河县城关镇污水管网。

*第三十六条污水处理厂

规划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处理工艺采用二级活性污泥法,出水水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

第三十七条污水管网

污水管网布设充分利用地形,大部分管道随地形铺设,部分管道允许短距离逆坡铺设。污水管网按远期规模进行规划,确定管径时在充满度上留有余地。

第三十八条雨水工程

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进行雨水量计算。

结合清水河县城关镇自身特点,雨水工程本着分散和直捷的原则,密切结合地形,就近将雨水排入水体。

第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第三十九条到2020年,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区用电负荷为万KW。

第四十条电网结构以110KV高压作为送电网电压,尽量布置到负荷中心。城市建设要给上述等级的变电站和高压线预留出用地和走廊。10KV配变电站主要采用环网供电,全部采用电缆方式。

*第四十一条保留现状110KV变电站。在镇区东部工业区规划一座110KV变电站,主变压器为2台×2万KVA/座,占地3500平方米/座。

第四十二条近期城区高压架空电力线走廊宽度为:110KV架空高压线20m。

第九章电信工程规划

第四十三条规划原则

在保护电信业务市场开放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在电信管道的建设上,

各主营公司要“分工合作”,节约城市管理用地,避免电信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第四十四条到2020年末,清水河县城关镇总装机需求量为万部。

第四十五条局所规划

(一)保留原有局所,适当扩充规模,城区东部工业区规划一座无人值守模块局,规模为万门,占地400平方米。

(二)建设邮政局所,使之成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高效便捷的邮政网络。

第四十六条电信线路

通信管道建设要适度超前,在与道路同时建设时,管孔容量一次敷设要满足5—20年的需求,各电信主营公司的管孔需求量要同时纳入管道建设中。

第十章供热燃气工程规划

*第四十七条供热指标

本工程供热指标确定为60W/m2,总热负荷为。

第四十八条供热介质及参数

供热介质为水,供回水温度130/70℃。

*第四十九条热源厂

规划城区二座热源厂,一号热源厂位于城区北侧,占地3hm2,服务面积万m2;二号热源厂位于产业园区东南侧,占地,服务面积万m2。

*第五十条供热管网布置

供热管网采用枝状布置,直埋敷设,覆土深度为,供热半径为:一号热源厂,二号热源厂。

*第五十一条热力站

规划共设换热站24座,每座供热面积5~20万m2。

第五十二条燃气规划范围

清水河县城关镇城区内居住建筑。

第五十三条燃气负荷预测

规划确定城关镇内年用气量为522×104m3

第五十四条燃气管网

燃气管道采用中低压两级系统。布置采用环状直埋敷设,埋设深度。管径DN≥200采用螺旋缝焊接钢管,管径DN≤150采用PE管。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第五十五条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1、大气环境:近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远期达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2、水环境:近期饮用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污水处理能力达50%以上。

3、固体废弃物与危险废弃物:近期处理率、综合利用率大于70%,远期达到90%以上。

第五十六条环境分区

第五十七条环境卫生规划目标

城市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率近期达到80%,远期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公证机关率近期达到40%,远期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期达到80%,远期达到90%;清运机械化率近期达到50%,远期达到70%;道路清扫机械化率近期达到40%,远期达到80%以上。

*第五十八条垃圾量预测

规划人均日产生活垃圾2公斤,规划期末人口为5万人,则日产生活垃圾100吨,全年生活垃圾总量为万吨,粪便量为8100吨,固体废弃物为6万吨。

第五十九条垃圾收集

生活垃圾逐步推广分类收集、袋装收集。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废物箱在主干道不宜大于200米,次干道不宜大于350米。收集点的垃圾集中到垃圾转运站,用垃圾运输车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理。

第六十条垃圾处理

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管理,指定堆放场地和倾倒地点并提高综合利用率;同时注重对有害、有毒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并由环保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有处理能力的单位应自行进行焚烧处理,无处理能力的单位由环卫部门统一收运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医疗垃圾、危险废弃物应用专用容器及专用运输车运至特种垃圾处理厂,单独处理。

第六十一条垃圾转运站

规划垃圾转运站以小型封闭式为主,设置在服务区域中心,且不易靠近公共建筑物和人流车流集中地区。按平方公里设置一座(服务半径-1km,转量每天小于50吨考虑),每座占地面积在250平方米。到2010年镇区规划垃圾转运站10座,2020年为15座,生活垃圾用人工收集到垃圾转运站后,由专用车运往垃圾处理厂。

第六十二条垃圾填埋场

规划在城南山以南布置一处垃圾填埋场,总占地为9万平方米,填埋库52万立方米,服务年限为16年,日处理能力70吨。

第六十三条公共厕所

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及城市规划布局,主要商业繁华街道300米-500米设置一座,一般街道设置不大于800米,老居住区100米-150米设置一座,新区300米-500米设置一座,并提高公厕标准,新建公厕均按水冲式二类标准建设。旧区旱厕根据城区排污系统建设进程逐步淘汰或改造成二类以上公厕,消除三类公厕。

第六十四条其它环卫卫设施

①车辆

规划按每万人设置2辆环卫车辆,城区环卫车辆规划总数为近期8辆左右,远期为10~12辆。

②车辆清洗站

规划在车辆进入城关镇城区主要出入口处建设进城车辆清洗站。站内设置自动清洗烘干装置,洗涤水经处理

并综合利用后就近排入污水管网,每座预留用地1000平方米。市区内的车辆清洗站其服务半径一般-。

③环卫工人的休息场所

规划按每万人一个环卫工作休息场所设置。每人占有建筑面积4平方米,每处占地面积30平方米。

④环境卫生车辆通道

通向环卫设施的通道,机动车道宽度不得小于4米,非机动车道不得小于米,机动车回车场地不得小于12m ×12m,非机动车不得小4m×4m。机动车单行道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应大于30米。

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节抗震工程规划

第六十五条地震裂度

城关镇处于裂度区域中的8度地震裂度区内。

*第六十六条规划一般建筑按8度设防,重要建筑按9度设防。

第六十七条避震疏散

1、场所:利用城区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和其它空地作为避震疏散场地,疏散半径在公里以内。

2、通道:以城区干道及对外交通公路作为人员疏散和物资运输的重要疏散救援通道,疏散救援通道需保证震后7米以上的宽度,道路中心线距主建筑红线距离一般应大于建筑高度的一半。

第二节消防工程规划

*第六十八条消防站布局

消防站布局以接到报警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规划在城区设一处三级消防站,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第六十九条沿路布置消火栓,间距应小于120米。

第三节人防工程规划

*第七十条按照以疏散为主,掩蔽为辅的原则,确定战时留城人口40%,则留城人口为万人,按留城人员人均平方米计算,人防工程总面积万m2。

*第七十一条本规划的人防工程由掩蔽工事、指挥系统、给水系统、警报通讯系统、供电系统、医疗救护系统、消防系统、人防仓库、工程抢救系统等组成。

*第七十二条结合地面仓库修建地下物资储备工程;结合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地修建平战两用人防工程。

第四节防洪工程规划

*第七十三条城关镇防洪标准按重现期50年一遇设防。

*第七十四条规划左堤堤线在小于120米宽的河段拓宽至120米,大于120米的按现状堤建堤。

*第七十五条规划沿清水河右岸建截洪沟,把五条小沟的洪水和城区洪水排到清水河下游小庙大桥以下。

第十三章近郊区规划

第七十六条郊区规划的范围为整个小庙子乡,包括城关镇和小庙子乡的10个村的范围。

第七十七条农村居民点规划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4)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4)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 (6)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7)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9)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 (9)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研究__省略_徐州城市总体规划_2007_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评估研究 ———以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为例 林立伟, 沈山,方雪,周子鑫(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城市规划评估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方案评估的内涵和规划评估的类型两方面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在构建规划方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方案进行定量评估。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估;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徐州 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679(2010)02-0061-05 1国内外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规划评估的研究开始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的推进和应用经济学、政策科学的兴起,有关城市规划的评估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评估研究首先是从对规划方案及其决策的技术手段的评价开始的,这些评估研究主要是关于规划方案尤其是规划所安排的内容的合理性[1]。 1.1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 关于城市规划方案评估的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国外学者丁成日等[2]应用决策理论的多属性效用分析(Multi-Attribute Utility Analysis ,MAUA )方法对城市规划中的模拟方案进行评估,最后评估出最优的规划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选择。国内学者丁珊胭[3]认为规划方案评估是对提出的多种规划方案采用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等,保证实施方案的优化,甚至提出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替代方案的条件等。可见,上述学者的观点偏向于城市规划方案编制阶段的评估,而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方案评估是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科学合理、系统地对已经完成编制,并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然后再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4]专家的指标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对规划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地方性、艺术性、创新性和前瞻性[4]进行评估,判断规划方案的可实施价值。 1.2城市规划评估的类型 1996年,国外学者E.Talen [5]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类型:(1)规划实施之前的评价(Evaluation prior to plan implementation )(包括备选方案的评价和规划文件的分析);(2)规划实践的评价(Evaluation of planning practice )(包括对规划行为的研究、描述规划过程和规划方案的影响、政策实施分析和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W.C.Baer [6]于1997年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 )、规划方案评价(plan critique )、规划—————————————————— —[收稿日期]2009-12-29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09S_044Z );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一般项 目(09YLB006) [作者简介]林立伟(1984-),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沈山(1970-),男,教授,从事城乡规划与城市文化战略研究,Email:shenshan87@https://www.docsj.com/doc/742982494.html, 。 第23卷 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Vol.23No.22010年6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Jun .2010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2004-2008年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

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文件要求,按步骤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特编制《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年)》。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1.2.1 本次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重点为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外围重点发展地区以及各区县城区。 1.2.2 规划时限为2003年至2007年。 1.3 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1.3.1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2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3.3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3.4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 1.3.5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1.3.6 《天津市国土规划(2002-2030年)》(阶段成果) 1.3.7 其它全市性、系统性的专项规划 1.4 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 1.4.1 明确近期内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 1.4.2 确定天津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和空间布局; 1.4.3 确定天津市近期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1.4.4 提出天津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其他安排的意见。1.5 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1.5.1 依据十六大精神和天津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天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五大战略举措,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凡在夏津县域及夏津城市规划区内因建设需要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均应遵照本规划要求进行。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本次城市规划区范围 西至西张官屯西、许堤东、营子西一线,北至横河,东至朱庙东、八里庄西一线,南至宋香路,总面积为。 第五条本次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 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 4. 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 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 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7.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8.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9. 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 10. 建设部《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11.《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2.《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4-2020年); 13.《夏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 14.《夏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夏津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 16. 国家、山东省、德州市其它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法规与条例。 第六条本次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五个统筹”,遵循国家、山东省、德州市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充分考虑夏津县经济社会现状及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夏津城市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合理规划,优化环境,以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对夏津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县域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布局形态及其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适应性,综合部署各项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引领夏津城乡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七条本次规划原则 1. 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促进夏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个统筹”为首要任务,综合规划县域城乡居民点、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增强城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保证城乡共享共建、协调发展。立足于夏津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建立有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为夏津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台。 2. 以人为本、最优人居环境原则 以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公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科学、合理地确定夏津城市规模,综合分析青银高速路、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如何进行规划方案评价

规划方案评价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城镇体系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要点 1。规划内容是否齐全,文字、图纸成果是否规范。 2。是否符合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站略要求。 3。城市化水平及城镇发展规模预测方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及县情。 4。城镇体系目标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5。城镇体系的规划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是否合适。 6。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 7。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 &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或过密;追求环路是否必要;高速公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 9。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的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址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山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的占用基本农田。 10。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是否致意了生态环境的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该地区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 二、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4)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展示北京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5)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0~2015)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15)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2001年1月

项目名称: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院院长:王静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院总规划师:王景慧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院长:李迅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凤武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规划师:范钟铭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祖毅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刘泉高级城市规划师 杨律信分院顾问总工、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曾宇城市规划师 乔继明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天爵城市规划师 蒋朝辉助理城市规划师 朱文华高级城市规划师 周建民博士、高级城市规划师 郝天文工程师 马林涛助理工程师 洪昌富高级工程师 王瑞石高级工程师 王召森工程师 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秦晓昂城市规划师 孔彦鸿工程师 曲毅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永合工程师 东莞市参加人员:朱川局长、城市规划师 卢沛超副局长、城市规划师 叶伟南副局长 李天海科长、城市规划师 刘林宏科长、城市规划师 雷劲松助理规划师 吴志刚规划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邱磊规划院所长、高级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四章城市性质 (5) 第五章城市规模 (5) 第六章城市总体结构 (5)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8)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9) 第九章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十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2)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3) 第一节道路系统 (13) 第二节道路交通设施 (15) 第三节公共交通 (17) 第十二章绿地系统及城市景观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 (18) 第二节城市景观 (19) 第十三章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20)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2) 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23) 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规划 (24) 第十七章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八章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十九章燃气工程规划 (26) 第二十章供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一章电信、邮电工程规划 (27) 第二十二章城市防灾规划 (28) 第一节消防工程 (28) 第二节人防工程 (28) 第三节防震减灾工程 (29) 第四节防洪工程 (29) 第二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0) 第二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的有关问题 (31) 第二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32) 第二十六章附则 (33)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18页)_New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doc 18页)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务考试的类型一般分为规划和管理两部分。规划部分又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其中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一般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这些内容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示、图例、风玫瑰、比例 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 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査考生对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 往往出在对基本概念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 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 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城 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居住小区规划、管理 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概念对题目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 系规划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 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

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 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 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也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 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 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

东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东营市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市域概况 (2)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5) 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7) 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 第二章战略与目标 (11) 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 (11)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2) 第三节规划目标 (14) 第三章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7)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9) 第三节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24) 第四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7) 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9) 第五章农用地保护 (31) 第一节保护目标与要求 (31)

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2) 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34) 第四节其他农用地保护和利用 (36) 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7) 第一节调控目标与要求 (37) 第二节加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 (38) 第三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0) 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43) 第一节基本原则与要求 (43) 第二节生态用地保护重点区域 (43) 第三节黄河口及湿地生态保育 (44) 第八章中心城区用地增长管理 (50) 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职能 (50) 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50) 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总体结构 (51) 第四节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及规模 (52) 第五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2) 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5) 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5) 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 (56)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

安陆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层次和期限 ( 一) 规划层次

1、市域:安陆市行政区范围,包括 9 镇 4 乡 2 个办事处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 积 1355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包括府城街办,南城街办,洑水镇,烟店镇,棠棣镇,李 店镇及安陆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辖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56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北至银杏大道,西至汉十高速,南至与云梦交界处,东至 316 国道外迁线,中心城区面积约 89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13 年—— 2020 年 远期: 2021 年—— 2030 年 远景: 2050 年 二、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安陆建设成为两型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经济运行质量 与效益明显提高的共生城市,社会事业、民生法制水平不断提高的文明城市,建 设成为宜居、文明、幸福的工业强市和旅游名市。 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依托汉十,对接武汉 汉十发展带是由汉十高速、316 国道、汉丹铁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城镇发展 廊道,武汉是中心。积极对接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在武汉城市圈中寻找定位, 并直接对接汉口北大市场。 2、面向东部,创新驱动 寻找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直接对接上海自贸区等大型市场功能区,通过创新积极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3、文化引领,突出特色 安陆主要的文化特点是历史文化、李白文化、银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4、集群集约,共生发展 产业按集群发展,城市集约发展,反对摊大饼,城市围绕城市综合体形成城 市次中心展开,共生发展。 四、城市性质与职能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广饶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文本广饶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11-2030年) 第一章规划界定 第1条编制背景 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广饶县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域五大主体功能板块初步形成,县域核心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为贯彻落实东营市政府提出的“站在新起点、着眼新阶段、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的战略思路,确定广饶县长远发展新目标、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特组织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 上位规划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2) 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城市绿化条例》1992.8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3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11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 (3) 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广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4) 相关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 《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07-2020年) 《广饶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市空间布局 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第二节次区域的划分与发展策略 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次区域,通过对次区域的限制条件、开发强度、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 次区域的划分

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划分四个次区域,并进一步划定管制区。 (1)中心城次区域:即中心城的规划范围(不含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2)东部次区域:包括通州、顺义、亦庄以及怀柔、密云、平谷等的平原地区。 (3)西部次区域:包括大兴(除亦庄地区以外地区)、房山山前平原、丰台河西地区、门头沟山前平原、海淀山后地区和昌平(不包括回龙观、北苑北地区)的山前平原、延庆平原以及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4)山区次区域:包括怀柔北部山区、密云北部山区、昌平北部山区、门头沟西部山区、房山西部山区、延庆山区。 次区域发展导则 中心城次区域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主,重点进行城市环境整治、交通疏理、基础设施改善,合理控制建设强度,逐步疏解人口与产业,完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大力发展以高端服务、金融保险和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提升城市职能中心品质。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旧城,进一步划定旧城管制区。 东部次区域是城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地区,也是北京面向区域,联系天津、河北等省市的重要地区。通州、顺义和亦庄地区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积极引导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该地区集聚,并在公共服务、居住配套以及相应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北京第二产业集中发展的区域。实施以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公共交通走廊)为引导,整体联动、高密度集约发展模式。密云、怀柔和平谷的平原地区建设为首都国际交往服务的重要外事活动基地,开发旅游休闲、会议培训和生态农业,可适当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应与生态环境充分协调,防止高密度连片发展。 西部次区域是城市未来重要的发展地区,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旅游休闲、商业物流、教育等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向该地区集聚。以优化、整合、完善现有的发展空间为主,改善生态环境,引导高品质、组团式集约发展,防止高密度连片开发。 山区次区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模板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 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 未知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 07 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创立节约型和谐社会, 促使广饶县成为中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 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 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 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 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 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 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 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 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

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 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 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 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 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 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 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 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 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 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 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 孙武) , 四级旅游资源2处( 刘集支部旧址、吕剧) , 三级旅游资源6处, 二级旅游资源15处, 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 唯一性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