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电子版)

上海海运学院

2010.05

目录

绪论┅┅┅┅┅┅┅┅┅┅┅┅┅┅┅┅┅┅┅┅┅┅┅┅┅ 3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7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9

实验二.测量钢丝杨氏模量┅┅┅┅┅┅┅┅┅┅┅┅┅┅┅┅11

实验三.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13

实验四.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17

实验五.线膨胀系数测定┅┅┅┅┅┅┅┅┅┅┅┅┅┅┅┅┅ 18

实验六.常用电学仪器的使用┅┅┅┅┅┅┅┅┅┅┅┅┅┅- 19

实验七.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22

实验八.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24

实验九.电表改装┅┅┅┅┅┅┅┅┅┅┅┅┅┅┅┅┅┅┅┅26

实验十.示波器的使用┅┅┅┅┅┅┅┅┅┅┅┅┅┅┅┅┅28

实验十一.等厚干涉的应用┅┅┅┅┅┅┅┅┅┅┅┅┅┅ 31

实验十二.用光栅测定光波的波长┅┅┅┅┅┅┅┅┅┅┅┅┅┅33

实验十三.旋转液体物体特性测量┅┅┅┅┅┅┅┅┅┅┅┅┅┅34

实验十四.波尔共振┅┅┅┅┅┅┅┅┅┅┅┅┅┅┅┅┅┅┅┅36

实验十五.用梁的弯曲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38

实验十六.仿真实验—偏振光的研究┅┅┅┅┅┅┅┅┅┅┅┅┅39

实验十七.光纤传输技术┅┅┅┅┅┅┅┅┅┅┅┅┅┅┅┅┅┅42

实验十八.激光全息照相┅┅┅┅┅┅┅┅┅┅┅┅┅┅┅┅┅┅44

实验十九.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应用┅┅┅┅┅┅┅┅┅┅┅┅┅┅46

实验二十.光拍法测量光速┅┅┅┅┅┅┅┅┅┅┅┅┅┅┅┅┅49

实验二十一.光电效应┅┅┅┅┅┅┅┅┅┅┅┅┅┅┅┅┅┅┅52

实验二十二.霍尔效应及其应用┅┅┅┅┅┅┅┅┅┅┅┅┅┅┅55

实验二十三.荷质比实验┅┅┅┅┅┅┅┅┅┅┅┅┅┅┅┅┅┅58

实验二十四.金属电子逸出功实验┅┅┅┅┅┅┅┅┅┅┅┅┅┅62

实验二十五.声速测量┅┅┅┅┅┅┅┅┅┅┅┅┅┅┅┅┅┅┅66 实验二十六.夫兰克赫兹实验┅┅┅┅┅┅┅┅┅┅┅┅┅┅┅69 实验二十七.密立根油滴实验┅┅┅┅┅┅┅┅┅┅┅┅┅┅┅┅73 实验二十八.多量程直流电表的设计┅┅┅┅┅┅┅┅┅┅┅┅┅77

绪论

早在五十年代,我国物学家钱三强就指出:今天的科学技术发展可以概括为“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也就是说:科学和技术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因此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不仅是工艺和设计程序的传授而应把重点放在创造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上。为此,必须注意和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不是一门普通物理实验课所能完成的,各种实验技术都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但是任何复杂的实验工作总离不开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一.物理实验课的任务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

1. 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知识、方法、技能技巧方面的培养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

用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基本上具备观察现象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到完整地写出实验报告的能力。

2. 在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观察、测量、分析、更深入理解物理理论。

3. 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国家财产、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

二.测量与误差 1. 基本概念

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两种。直接测量就是用量具或电表直接与被测之量比较所得的量。间接测量就是测出与待测量有一定关系的诸量,然后计算出该待测量。

一个物理量在客观上有着确定的数值成为真值。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别称为误差。 误差按其产生原因与性质分为两类: ① 系统误差

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仪器、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的不完善。 ② 偶然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主要原因:人的感觉器官的限制及实验环境等干扰。

偶然误差的出现服从统计规律,因此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③ 粗大误差

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实验中尽量避免。 2.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被测量量的真值以一定的概率落在某一个量值范围内的不肯定程度的一个估算。一般用U 表示。 不确定度分类:

① A 类不确定度:统计分析方法评定,记作A U ;

② B 类不确定度:非统计分析方法评定,记作B U ;

③ 合成不确定度:将A 类不确定度和B 类不确定度用一定规则合成,常用公式

B A U U U +=。

3.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计算

①对某个物理量测量几次,每次测量结果分别为n i l l l l l ,...........,,321,求出算术平均值:

n

l n

i i

l

∑==

1

②求标准偏差l σ

贝塞尔公式()

a

n l l n

i i l --=∑=1

2

σ

③A 类不确定度A U

l A n

t U σ=

(系数

n

t 查书本第六页 表1)

注:测量次数6到10次时1≈n t

④B 类不确定度B U

仪?≈B U (仪?查书本第七页表2) ⑤合成不确定度

B A l U U U += ⑥结果表示

l U l l ±=

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平均值之比称为相对不确定度。

%100?=

l

U E l

4. 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计算

设),,( z y x f N =,则不确定度传递公式:

+??? ????+???

? ????+??? ????=2

2

22

22

z y x N U z f U y f U x f U 结果表示:N U N N ±= %100?=N

U

E N N

三.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1. 什么叫有效数字?

在测量和计算时,正确而有效地表示测量和运算结果的数字,称为有效数字。它由若干位可靠数加一位估计数构成。 2. 处理有效数字时应注意几点: ① 凡数字后面的“0”是有效数字; ② 在数字前面的“0”不是有效数字; ③ 有效数字与小数点位置无关。 3. 运算规则

① 加减法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② 乘除法以最少有效数字位数为标准; ③ 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只取一位。

计算结果的表示要求:N U N N ±=(N U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N 和N U 对齐)

四.实验报告的要求

实验报告两个部分来完成,在实验之前先作预习部分。预习前留一页空白页

在实验结束后再完成实验部分,数据数据写在预习前空白页,预习部分和实验部分的报告做在同一份实验报告纸上。 实验报告包括:

1. 实验名称。

2. 目的要求.。 3 .简单原理。 4. 步骤。 5.使用器材。 6.记录和计算。 7. 误差讨论和分析

其中1,2,3,4为预习内容

五.习题答案 1.

(1)000150.0公里41050.1-?=公里1

1050.1-?=公里 (2)5890毫米=3

10890.5?毫米890.5=米 2.

(1)27 (2)7.0210? (3)3.286

10? (4)3101.1? (5)5

100.6? (6)1.0 3.

(1)8.9±0.1 3

厘米 (2)0.0085±0.0001 单位 (3)3

10

)1.02.6(-?± (4)4

10)02.017.3(?±

(5)3

10)05.036.1(?± (6)1

10)02.009.3(?± 4.

(1) V R I X 1072.0350?=?=?=

V U R U I U I R X 72222=+=

V X 10)7.00.7(?±= %10=X E

(2) 85.32=N 1))(()1()1(2222222=+-++=

z y x N U z

y x U z U z U 133±=N %3=N E

(3) Ω=1.2R

2.02

32

22

1=++=R R R R U U U U Ω±=2.01.2N %10=N E (4) 139=N

4)2()(2

2222=+=T D N U DT U T U ππ Ω±=4139N %3=N E

5.

(1) cm a 00.2= cm n a a

i i

a 02.01

)(5

1

2

=--=

∑=σ

cm U a A 021.005.1==σ cm U B 05.0=

cm U U U B A 05.02

2=+= cm a 05.000.2±= %2=a E (2) cm L 00.8= cm U U a N 2.0)4(2

2==

cm L 2.00.8±= %2=L E (3) 2

00.4cm s = cm U a U a s 2.0)2(22==

2

2.00.8cm s ±= %2=S E

6.

9=n g m 123.36=

g m 002.01

7)01491614(106=-++++++=

g U m A 002.0==σ g U B 004.0=

g U U U B A 004.02

2=+=

g m 004.0124.36±= %01.0=m E 7.

mm d 044.8= mm d 002.01

9)9149141(106

=-++++++=-σ mm U d A 002.0==σ mm U B 004.0= mm U U U B A 004.022=+= mm d 004.0044.8±=

mm h 856.50= mm d

02.01

9)

44444(104=-++++=

mm U d A 02.0==σ mm U B 02.0= mm U U U B A 03.02

2=+= mm h 03.086.50±=

2

22

22

2

3)4

()2

(mm

U d U dh U h

d

V

=+=π

π 3

2585mm V = mm V 32585±= g m 04.035.20±= 3/007872.0mm g =ρ

32

2222/00002.0)()1(

mm g U V

m U V U V m =-+=

ρ 3/00002.000787.0mm g ±=ρ

40)()(22

=-=∑∑i i xx x n x l 2848448.206)()(mm y x n

y x l i i i i xy =-=∑∑∑

1712111.5==k b mm b

R 19.24==λ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在物理实验中,选择好的数据处理方法十分重要。常用的有图示法,图解法,逐差法等。

一、 图示法

任意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即可从用一个解析函数表示,这时图示法就成为一种主要的表示方法了,图示法的另一优点是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用曲线表示,一目了然。在很多场合下应用图线来解决实际问题十分方便,因此图示法是实验技能中的一项基本功,应该很好地掌握它。 具体作法如下:

1. 作图必须用毫米方格纸。

2. 确定坐标

⑴确定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表示哪个物理量,通常以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并划两条粗线表示纵轴和横轴。

⑵写上坐标名称、单位,并在两个坐标轴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写上标度。 标度时应做到:

① 图上观测点的坐标读数的有效字位数要能表示出估读位。

② 标尺的选择应使图线显示其特点。标度应划分得当,以不用计算就能直接读出图线上

每一点的坐标为宜。通常取1:1,1:2,1:5的比例。

③ 使图线占据图纸的大部分,不要偏于一角或一边,可以采用横轴和纵轴的标度不同,

或者两轴交点不从零开始标值,以便调整图线的大小和位置。 3. 画实验点及描绘曲线 ⑴画点

将实验点用+、?,等符号表明在图纸上,同一曲线上的坐标点要用统一符号。 ⑵联线

穿过所有实验点画出的代表曲线,画点联线应注意两点: ① 用削尖的硬铅笔

② 用透明的直尺或曲线板 ⑶写图名

在图纸上端空旷位置写出实验名称、图纸名称。

二、 图解法

由实验求得两物理量的关系曲线后,利用此曲线可以求得第三个物理量,这种方法称为图解法。

物理实验中遇到的图线大多是直线,故可用直线方程式表示:

0y mx y += 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如下:

在直线的两端任取a 和b ,用与实验点不同的符号将它们表示出来,并在旁边注明坐标读数。然后将该二点坐标值代入直线方程式 011y mx y +=

022y mx y +=

解之,得直线的斜率

1

21

2x x y y m --=

如果x 轴起点为零,则可直接从图上读出截距0y ,因x=0时,y=y0否则在求出斜率m 后,以直线上任一点的坐标(x ,y )带入 y mx y +=中即可算出截距yo ,于是得到和实验图线相合适的经验公式了。

举例:如根据欧姆定律:V=RI ,根据二点公司求直线斜率的方法可得

三、逐差法

逐差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之一。逐差法就是把实验测量数据逐项相减,或分成高、低两组对应项相减。例如测得八组数据87654321,,,,,,,x x x x x x x x 。用逐差法可以得到

)]()()()[(4

41

15263748x x x x x x x x x -+-+-+-?=

?这样处理了以充分利用数据,保持了多次测量的优点。

实验一 长度的测量

一. 目的要求

1. 学习误差及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

2. 掌握游标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

3. 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仪,了解其结构和原理

二. 原理

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长度测量仪器是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通常用量程和分度值表示这些仪器的规格。量程是测量范围;分度值是仪器所表示的最小分划单位。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仪器的精密程度,洋来说,分度值越小,一起越精密,仪器本身的“允许误差”响应也越小,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要主义掌握它们的构造特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使用方法及维护知识等。 1. 游标卡尺

①结构

游标卡尺又主尺和游标组成。包括卡尺的主尺,刀口,钳口,尾尺各个组成部分。

②原理

游标的n 个分度格长与主尺的1-n 个分度格长相等,设主尺的最小分度值a (通

常为mm 1),游标的最小分度值为b ,则a n nb )1(-= ,n

a

b a =

-,b a -就称为游标的精度值,常用的有mm 05.0,mm 02.0两种。 ③测量

用钳口或刀口卡住物体,进行读数。

2.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螺旋测微器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微动螺旋杆,螺距是0.5mm ,因此,当螺旋杆旋转一周时,它轴线方向只前进0.5mm ,螺旋杆和螺旋柄连着的,在柄上附有沿园周的刻度,共有50等分格,当螺旋杆沿轴线方向前进0.5/50mm ,即0.01mm 时,螺旋柄上的刻度转过一分格,这就是所谓机械放大原理。

读数时,从固定标尺上读出鉴格数(每格0.5mm ),0.5mm 以下的读数则由螺旋柄园周上的刻度读出,估读到0.001MM 这一位上。

使用时先要记录初读数。

三. 实验内容:

用游标卡尺测薄片尺寸(图1-1)并计算薄片的面积; 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并计算其横截面积值; 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棒尺寸并计算其体积。

四.注意事项

1.使用游标尺时,一手拿物体,另一手执尺,要特别注意保护量爪不 磨损,使用时轻轻把物体卡住即行读数,不允许用来测量粗糙的物体,并切忌把夹紧的物体在卡口内挪动。

2.使用螺旋测径器,记录零点读数,并对测量数据作另点修正,螺旋测径器的另点可以调整,可见仪器说明书。

3.记录另点及将待测物体夹紧测量时,应轻轻转动棘轮旋柄推进螺杆,不要直接拧转螺杆,以免夹得太紧,影响测量结果及损坏仪器,只要听到在转动小棘轮时发出喀喀的声音,就不要再推进螺杆而可以进行读数了。

图1-1

五.参考数据:

使用的三种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米尺的B 类不确定度分别为0.02mm,0.002mm,0.1mm

a=40.03±0.03mm b=25.00±0.03mm c=8.01±0.03mm h=8.02±0.03mm

周长L=2(3.075+3.206+1.804)=146.04mm

L=L ±U L =146.0±0.1 (mm) %03.0=L E 面积

S=ab-ch=3=935(mm 2)

2.

L=128.2±0.7mm

电阻丝截面积:261.

49mm S = 205.0mm U S =

205.061.49mm S ±= %1.0=E

D1=21.00±0.03mm D2=8.00±0.03mm H=30.13±0.03mm 38921mm V =

实验二 测定钢丝的杨氏模量

一. 目的

1.学会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一种方法; 2.掌握光杠杆放大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原理;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原理

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要发生形变,根据虎克定律:

l

l

Y

S F ?=(2-1) (1) 式中比例系数Y 就称为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即

l

S Fl

Y ?=

(2-2) -F 外力 ,-?l 钢丝伸长量 ,-S 钢丝截面积 ,-l 钢丝原长度

本实验采用光杠杆放大法测量微小长度l ?值,其结果比较准确。

图2-1为光杠杆放大原理图。开始时光杠杆反射镜与标尺在同一平面,在望远镜中读到标尺读数0P ,当钢丝受力伸长时带动光杠杆反射镜后足尖下降l ?,镜面发现转动一个微小角度θ,这时在望远镜读数为1P ,01P P -为放大后钢丝伸长量N ,因为θ角度微小

图2-1

若θ很小,θθ=tg

b ?=

θ D n =θ2 得D

bN

l 4=? 所以 SbN Fld Y 4= :式中S 钢丝横截面积2

4

d S π=,N 小镜偏转前后的读数差,b 光

杆杆常数,D 为两次反射镜面与标尺的距离。

三.光路调节:

1、将光杠杆前两足尖放在平台槽内,后尖放在圆形托盘上,并使平面镜与平台面积本垂直。

2、调节望远镜高度,使其与光杠杆基本处于等高位置。

3、调节二次反射镜的倾角螺丝,看到照明标尺在光杠杆反射镜的二次反射像。

4、将望远镜对准照明标尺在光杆杆里的像,注意“等高同轴”要领。

四.测量步骤

1、按下数显屏的“开关”键,显示屏显示“000”。

2、将数据拉力从某一负载开始,先测加载过程,每间隔2Kg 记录8个数据。隔1-2分后,每减少2Kg 记录一次读数,记入表格中。

3、测量完毕后调节液压调节螺杆到最外端,使显示屏显示“000”后关闭电源。 4、用钢卷尺测出二次反射镜面到标尺距离D。 5、用螺旋测微计测出钢丝直径d。

6、取下光杆杆,在白纸上印出三个点,测高b。 7、用钢卷尺测量钢丝长度l 。

五.参考数据

d 3、其他数据测量

标尺到二次反射镜距离D=779.8mm ,钢丝长度mm l 5.409=,光杠杆腿长b=84.59mm

)/(1089.1106.121059.84)100794.0(4108.779105.4098.984421133223

3m N N Sb FlD E ?=????????????==-----π

)/(106.0211

m N U E ?= )/(10)6.09.1(211m N E ?±= %6%100Y Y =?-=

公认

公认

Y E E

六.注意事项:

1、对于钢丝不直或钻头夹具夹的不紧将出现假伸长,为此,必须用力将钻头卡夹紧钢丝。同时,在测量前应将金属丝拉直并施加相当的预拉力。

2、对于钢丝在加外力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的伸长量,这种现象称为滞后效应,这段时间称为驰豫时间。为此每次加力后应等到显示器数据稳定后再进行测量读数。

3、本实验所用的数字测力秤的误差为g 10±。

cm U N N N 4.06.12±=±=

实验三 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明刚体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刚体转动惯量除了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分布(即形状、大小和密度分布)有关。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分布均匀,可以直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对于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计算将极为复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例如机械部件,电动机转子和枪炮的弹丸等。

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本实验使物体作扭转摆动,由摆动周期及其其它参数的测定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式计时仪的正确使用;

2.掌握用扭摆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改变滑块在细长杆上的位置,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移动定理。

二.实验原理

扭摆的构造见图(3-1)所示,在其垂直轴1 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2 ,用以产生恢复力矩。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使摩擦力矩降低。

图3-1 扭摆构造图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 与所转过的角度成正比,即

θK M -=

(3-1) 式中,K 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

βI M = 式中,I 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

I

M =

β (3-2)

令I

K

=

2

ω,且忽略轴承的摩擦阻力矩,由式(3-1)与(3-2)得 β=22dt

d θ=-I K

θ=-ω2θ

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此方程的解为

θ=Acos (ωt +φ)

式中,A 为谐振动的角振幅,Φ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

T =

ω

π

2=2K

I

π

(3-3) 利用公式(3-3)测得扭摆的摆动周期后,在I 和K 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若仪器的弹簧扭转常数K 为已知值,

则可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2

24π

KT I = (3-4)

实验中可用一个几何形状有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计算出仪器弹簧的K 值。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3-4)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理论分析证明,若质量为m 的物体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0I ,当转轴平行移动距

离x 时,则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2

0mx I +。这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K 值的计算是本实验中必须解决的,由于圆柱绕其中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需要测量的量少,且测量的精度也比较高,因此我们这里以圆柱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作为已知求K 值,

圆柱的转动惯量为

28

1

柱柱柱D m I = (3-5)

圆柱与盘的转动量实验值为

2

2

4π柱+盘盘

柱T K I =+ (3-6)

盘的转动惯量实验值为

2

2

T

K I =

盘 (3-7) 柱的转动惯量实验值为

盘柱+盘柱

I T K I -=2

2

(3-8) 由(5)、(6)、(7)、(8)可得

2222

814盘

柱+盘柱

柱-T T D m K =π (3-9) 于是(9)就可以作为K 值的测量式。由于各台仪器的弹簧形状各不尽同,因而K 值也不

相同。

三.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圆柱体的外径,金属圆筒的内径、外径、球体直径,滑块的内径、外径和长度,用钢皮尺测金属细长杆长度(各测量3次)。记入表3-1中。

2.调节扭摆基座底脚螺丝,使水准仪气泡居中。

3.装上金属载物盘,并调整光电探头的位置使载物盘上档光杆处于其缺口中央且遮住发射接收红外光线的小孔,测定其摆动周期盘T 。记入表3-2中。

4. 将塑料圆柱体垂直放在载物台上,测出摆动周期柱盘+T 。记入表3-2中。

5. 用金属圆筒代替塑料圆柱体,测出摆动周期筒盘 T 。记入表3-2中。

6. 取下载物金属盘,装上球体并测出它的摆动周期 球T 。记入表3-2中。

7. 取下球体,装上金属细杆(金属细杆中心必须与转轴重合),测出摆动周期细杆T 。记入表3-2中。

8. 将滑块对称的放置在细杆两边的凹槽(此时滑块质心离转轴的距离分别为5.00,

10.00,15.00,20.00,25.00厘米),测定细杆的摆动周期。记入表3-4中。 9. 记下塑料圆柱体、金属圆筒、实心球、金属细杆和滑块的质量。

四.参考数据

1. 测量各种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2

质量:=柱m 712.5克,=筒m 713.0克,=球m 1171.1克,=杆m 132.6克,

=块m 239.9克

二滑块的质心绕转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 I 滑块=2[

161m 滑(d d 22内外+)+12

1m 滑L 21]=0.8138 X10-2kgm 2

其中:d 外为滑块的外径,d 内为滑块的内径,L 1为滑块的长度。

2. 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思考题解答:

1. 怎样测量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

答:先用已知的转动惯量测出装置的K 值,然后设计一个能使该物体能以要测的转动惯量的轴转旋转的装置,按实验介绍测量其转动惯量,最后将该不规则物体固定于装置上,测出两者复合转动惯量,再求出该物体的转动惯量。

2. 若两个滑块不对称放置时,怎样验证平行轴定理?

答:只将验证公式中的2

2mx 项换成)(2

22

1x x m +,其中1x 、2x 分别为滑块1和滑块2 离转轴的距离。

实验四 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测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核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气体的比热容比V

P C C =γ,也可称为气体的绝热系数,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经常

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如图4-1所示,实验时先关闭放气阀,将原处于环境大气压强0P ,室温0T 的气体送入储气瓶。这时关闭充气阀,取瓶内一部分气体为研究对象,这部分企图状态为),,(111T V P I 。然后突然打开放气阀放气,,放气过程可认为是绝热膨胀过程,放气结束关闭阀门,这时瓶内气体状态为),,(220T V P I ,2V 为储气瓶容积。在关闭放弃阀后,温度将伸高,当温度达到1T ,这时记作状态),,(122T V P III 。

绝热膨胀过程:I 到II 状态,有r

r V P V P 2011=

(4-1)

图4-1 P-V 图

I 到III 为等温线有:2211V P V P = (4-2) 由(1)(2)式得到:)lg(/)lg(

2

1

1

P P P P r = (4-3)

三、实验步骤

1.用ForTon 式气压计测定大气压。开启电源并预热20分钟。

2.把放气阀关闭,充气阀打开,用打气球把空气缓缓地打进储气瓶,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压强均匀稳定时的压力'

1P 和温度'

1T 记录进表格。

3.突然打开放气阀,当储气瓶的压力降低至环境大气压强时迅速关闭放气阀。 4.当储气瓶温度上升到'

1T 记下储气瓶压强'

2P 。 5.用公式(3)计算比热容比数值。 四、参考数据:

Pa P P P 5'10110)2000/(?+=

Pa P P P 5

'20210)2000/(?+=

注意事项:

1.打开放气阀放气时,当听到放气声结束应迅速关闭放气阀,提早或推迟关闭放气阀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2.实验要求环境温度基本不变,如发生环境温度不断下降的情况,可在远离实验仪器处适当加温,以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实验五 线膨胀系数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铁、铜、铝棒的线膨胀系数; 2.测量其他固体物质的线膨胀系数; 3.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诸因素;

4.观察某些合金材料在金相组织发生变化温度附近出现线膨胀的突变现象; 5.掌握使用千分表和温度控制仪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质在一定温度内,原长为l 的物体受热后伸长量l ?与温度的增加量近似成正比,与原长l 也成正比,即t l l ???=?α。一般固体在温度升高时,它的长度将发生变化。固态物质当温度改变C 1时,其长度变化与在C

0时的比值,成为该物质的线膨胀系数。如果

一根金属棒在C 0时长为0L ,那么在温度为C t

时的长度为:)1(0t L L t α+=。实际上金

属的线膨胀系数不是一个常数,只是在某一温度区域内近似与常数。 三、实验步骤

1.接通电加热器与温控仪输入输出接口和温度传感器的航空插头。

2.旋转千分表固定架螺栓,转动固定架致使被测样品能插入紫铜管内,再插入低导热体,用力压紧后转动固定架,在安装千分表架时注意被测物体与千分表测量头保持在同一直线。

3.安装千分表在固定架上,并且扭紧螺栓,不试千分表转动,再向前移动固定架,使千分表读数在0.2-0.4mm ,固定架给予固定。然后稍用力压一下千分表滑络端,使它与绝热体有良好的接触,再转动千分表圆盘读数为零。

4.接通温控仪的电源,设定需加热的数值,一般可分别增加温度为C

25,C

30,

C 35,C 40,C 45,C 50。按确定键开始加热。

5.每次设定温度测完后,按复位键,重新设定所需温度,当显示值上升到大于设定值,电脑自动控制到设定值,正常情况下在C

30±左右波动。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附近(与设定温度相差C

3.0<),例如温度达到C

9.24时,千分表的指针基本不动,学生可记录千分表的读数i L ,为了计算方便,达到下一个设定值时,也要记录千分表读数i L 6.换不同金属样品,分别测量并计算各自的线膨胀系数。 四、电加热箱的结构和使用要求

1.使用要求

(1)被测物体尺寸控制于mm 4008?Φ;

(2)整体要求平稳,因伸长量极小,故仪器不应有振动;

(3)千分表安装适当固定且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接触(读数在mm 3.02.0-处较为适宜,然后在转动表壳校零);

(4)被测物体与千分表探头需保持在同一直线。 2.结构如图5-1

五、恒温控制仪使用说明

1.面板操作简图如图5-2 2.使用要求

(1)面包电源接通数字显示为FdHc 表示该公司产品符号,A**.*表示当时传感器温度,b==.=表示等待设定温度。

(2)按升温键,数字由零逐渐增大至所需的设定值,最高可选80度。

(3)如果数字显示高于设定的温度,可按降温键直至到所需的温度设定值。

(4)当数字设定值达到实验者所需的值时,可按确定键,开始对样品加热,同时指示灯亮,发光频闪与加热频率成正比。

(5)确定键也可用作选择键,可观察当时的温度值和先前的设定值。 (6)实验者如果需要改变设定值可按复位键,重新设置。

实验六常用电学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掌握常用电学仪表的性能、用法、正确连接电路的方法;

3.用欧姆定律测量未知电阻;

4。学习作图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二.常用电学仪器介绍

一般用电线路中,通常总是由电源、用电设备(负载)、控制设备、测量仪表等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用导线连接通路,称为电路。

一、电源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量转换成电能、提供电路能量的装置。电源分为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两种。

交流电源:用符号“AC”或“”表示交流电。常用的交流电有380V和220V两种,频率为50Hz。

直流电源:用符号“DC”或“—”表示直流电。常用的直流电有干电池,蓄电池和晶体管稳压电源等。直流电源使用时,正负极不能接错,要严防短路,以免电流过大损坏电源。

二、电阻

电阻可用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大小。电阻分为固定式和可变式两种。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可变电阻。

1.滑线变阻器

滑线变阻器有两种接法

(1)变流器接法:如图6-1所示。

(2)分压器接法:如图6-2所示。

图6-1 变流电路图6-2 分压电路2.旋转式电阻箱

实验室常用的ZX21型直流电阻箱的面板如图6-3(a),其内部是若干个采用锰铜合金线绕成的具有高稳定的固定电阻元件,按一定的方式接在特殊的变换开关装置上组成,如图6-3(b)。

图6-3 ZX21型直流电阻箱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_4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 大学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与体积的测量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误差原理有效数字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的使用,并会正确读数。练习作好记录和误差计算。 二、实验要求 (1)分别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金属圆筒、小钢球的内外径及高度,并求体积。(2)练习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金属圆柱体,小钢球,铜丝 四、实验方案 1、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所给样品的体积。 2、分别用千分尺和读数显微镜测量所给金属丝的直径。 数据处理 注意:有效数字的读取和运用,自拟表格,按有关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描述实验过程(步骤)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七、思考题 1、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如何读数 游标本身有没有估读数 2、千分尺以毫米为单位可估读到哪一位初读数的正负如何判断 待测长度如何确定 实验二单摆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力学单摆周期公式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停表和米尺,测准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求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1)测摆长为1m时的周期求g值。 (2)改变摆长,每次减少10cm,测相应周期T,作T—L图,验证单摆周期公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单摆、米尺、游标卡尺、停表。 四、实验方案 利用试验台上所给的设备及材料,自己制作一个单摆,然后设计实验步骤测出单摆的周期,再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计算当地的重力加速速。 改变摆长,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等。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测量周期不宜直接测量摆球往返一次摆动的周期试从误差分析来说明。 2、在室内天棚上挂一单摆,摆长很长,你设法用简单的工具测出摆长不许直接测量摆长。 实验三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的课程和知识点:力学牛顿第二定律摩擦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气垫导轨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刻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本质。 二、实验要求 验证当m一定时,a∝F,当F一定时,a∝1/m。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气垫导轨,数字毫秒计,光电门,气源 四、实验方案 1、调整气垫导轨水平。 在导轨的端部小心安装好滑轮,使其转动自如,细心调整好导轨的水平。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实验1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配置方法。 2. 掌握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 实验环境 局域网,windows 2000 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实验内容 1. 在局域网环境下安装配置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 2. 练习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将Oracle 9i的第1号安装盘放入光驱,双击setup,将弹出“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欢迎使用”对话框。 2、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文件定位”对话框。 在路径中输入“E:\Oracle\ora92”,其它取默认值。 3、启动第1号盘的安装程序setup,具体方法同安装Oracle 9i服务器,不同的是在 选择安装产品时选择“Oracle9i Client 9.2.0.1.0”选项; 4、安装结束后,弹出“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欢迎使用”对话框。取 默认值。 5、登录Oracle9i数据库:选择“开始”→“所有程序”→Oracle-OraHome92→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 ; 6、系统出现“登录”对话框。选择“独立启动”。 分析与思考 (1)简述启动Oracle9i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2)简述启动Oracle9i模式中三个选项的区别? (3)简述关闭Oracle9i模式中四个选项的区别?

大学物理实验课后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 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大数据库应用实验指导书(1,2)

《—数据库应用—》上机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组编写 前言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能熟练掌握Transact-SQL语言,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安全,并能进行简单编程。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的主要目标: 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SQL SERVER2000,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项目设置与内容 表3列出了”数据库应用”课程具体的上机项目和内容 上机组织运行方式:

⑴上机前,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上机的整体要求及上机的目标任务;讲清上机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上机守则及上机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上机对应的理论内容。 ⑵每次上机前:学生应当先弄清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预习上机内容、方法和步骤,避免出现盲目上机的行为。 ⑶上机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⑷该课程上机是一个整体,需要有延续性。机房应有安全措施,避免前面的上机数据、程序和环境被清除、改动等事件发生,学生最好能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自己的数据。 ⑸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上机前清点学生人数,上机中按要求做好学生上机情况及结果记录。 上机报告要求 上机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及操作步骤、上机结果、及上机总结及体会。 上机成绩评定办法 上机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对上机原理和上机中的主要环节的理解程度; 2、上机的工作效率和上机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上机习惯是否养成; 4、工作作风是否实事求是; 5、上机报告(包括数据的准确度是否合格,体会总结是否认真深入等) 其它说明 1.在上机课之前,每一个同学必须将上机的题目、程序编写完毕,对运行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对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应做上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予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上机的效率 2.所有上机环节均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上机结果,若发现有结果雷 同者,按上机课考核办法处理。 3.上机过程中,应服从教师安排。 4.上机完成后,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上交作业。

大学物理实验4-指导书

1.1 静电场 实验内容 图示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同心球壳电场及电势分布图。 实验设置 有两个均匀带电的金属同心球壳配置如图。内球壳(厚度不计)半径为R 1=5.0 cm ,带电荷 q 1 = 0.6?10-8 C ;外球壳半径R 2 = 7.5 cm ,外半径R 3 = 9.0 cm ,所带总电荷q 2 = - 2.0?10-8 C 。 实验任务 画出该同心球壳的电场及电势分布。 实验步骤及方法 基本原理:根据高斯定理推导出电场及电势的 分布公式;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绘制电场及电势的分布图。 在如图所示的带电体中,因内球壳带电q 1,由于静电感应,外球壳的内表面上将均匀地分布电荷-q 1;根据电荷平衡原理,外球壳的外表面上所带电荷除了原来的q2外,还因为内表面感应了-q 1而生成+q 1,所以外球壳的外表面上将均匀分布电荷q 1+q 2。 在推导电场和电势分布公式时,须根据r 的变化范围分别讨论r < R 1、R 1 < r < R 2、R 2 < r < R 3、r > R 3几种情况。 场强分布: 当r < R 1时, 001=?=???E dS E S 当R 1 < r < R 2时, ?= ???0 1 εq dS E S 2 1 0241 r q E επ= 当R 2 < r < R 3时, 00 3=?=???E dS E S 当r > R 3时, 1

2 210 40 2 141r q q E q q dS E S += ? += ??? επε 电势分布: 根据电势的定义,可以求得电势的分布。 当r < R 1时, 3 2 10210110143211414141 3 3 2 21 1R q q R q R q U dr E dr E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R R r r ++ -=?+?+?+?=?=?????∞ ∞ επεπεπ 当R 1 < r < R 2时, 3 2 102101014321414141 3 3 2 2R q q R q r q U dr E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r r ++ -=?+?+?=?=????∞ ∞ επεπεπ 当R 2 < r < R 3时, 3 2 10143141 3 3 R q q U dr E dr E dr E U R R r r += ?+?=?=???∞ ∞ επ 当r > R 3时, r q q U dr E dr E U r r 2 1014141 += ?=?=??∞ ∞επ 至此,可以用MS Excel 来绘制电场及电势分布图。方法如下: 打开Excel 后会有一个默认的表格出现(如下图) 在A1、A2、A3单元格内分别输入“R1=”、“R2=”、“R3=”;在B1、B2、B3单元格内分别输入R1、R2、R3的数值。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3.半数致死浓度(LC50)P10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半数效应浓度(EC50)P101:指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 15.剂量—效应(反应)关系P100: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6.生物监测P14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7.指示生物P157: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不考) \ 18.环境生物技术P306: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19.生物强化技术P333: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技术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磁性物理实验指导书

磁性物理实验 讲义 磁性物理课程组编写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二O一二年九月

目录 一、起始磁导率温度特性测量和居里温度测试计算分析 (1) 二、电阻率测试及磁损耗响应特性分析 (3) 三、磁致伸缩系数测量与分析 (6) 四、磁化强度测量与分析 (9) 五、磁滞回线和饱和磁感应强度测量 (11) 六、磁畴结构分析表征 (12)

一、起始磁导率温度特性测量和居里温度测试计算分析 (一) 、实验目的: 了解磁性材料的起始磁导率的测量原理,学会测量材料的起始磁导率,并能够从自发磁化起源机制来分析温度和离子占位对材料起始磁导率和磁化强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一个被磁化的环型试样,当径向宽度比较大时,磁通将集中在内半径附近的区域分布较密,而在外半径附近处,磁通密度较小,因此,实际磁路的有效截面积要小于环型试样的实际截面。为了使环型试样的磁路计算更符合实际情况,引入有效尺寸参数。有效尺寸参数为:有效平均半径r e ,有效磁路长度l e ,有效横截面积A e ,有效体积V e 。矩形截面的环型试样及其有效尺寸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 ??-=21 1 211ln r r r r r e (1) ???? ??-=21 12 11ln 2r r r r l e π (2) ???? ??-=2112 211ln r r r r h A e (3) e e e l A V = (4) 其中:r 1为环型磁芯的内半径,r 2为环型磁芯的外半径,h 为磁芯高度。 利用磁芯的有效尺寸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尤其是试样尺寸不能满足均匀磁化条件时,应用等效尺寸参数计算磁性参数更合乎实际结果。材料的起始磁导率(i μ)可通过对环型磁心施加线圈后测量其电感量(L )而计算得到。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 2 0i e e A N L l μμ= (5)

环境生物学考试内容 修复的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大学物理 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1、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的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目的与中学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基础课程,它不是“大学物理学”的分支或组成部分。虽然物理实验必须以物理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进行实验或研究,但是“大学物理实验”又独立于“大学物理学”,它不是以验证物理定律、加强理解物理规律为主要目的的,分散的力、热、电、磁、光实验的堆切,而是以物理实验的基本技术或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为主线,再贯穿以现代误差理论,现代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器件的原理、使用方法,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但又不断发展的课程体系框架。其教学目的如下: (1)掌握基本物理量的各种测量方法,学会分析测量的误差,学会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能正确的表达测量结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测量不确定度)。 (2)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常用实验仪器设备、器件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运用物理学理论指导实验。 (3)培养、提高基本实验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基本实验能力是指能顺利完成某种实验活动(科研实验或教学实验)的各种相关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 观察思维能力──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正确规

律的能力。 使用仪器能力──能借助教材或仪器使用说明书掌握仪器的调整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故障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能正确找出原因并排除故障的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能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正确分析实验误差的能力。 报告写作能力──能撰写规范、合格的实验报告的能力。 初步实验设计能力──能根据课题要求,确定实验方案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仪器的能力。 (4)培养从事科学实验的素质。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探索的精神。 2、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 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它的特点是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通常每个实验的学习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1)实验的准备 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讲义,做好必要的预习,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实验。同时,预习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学习环节。预习时要写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 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