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教育文档资料

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教育文档资料

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

网络时代移动终端接收信息频率大幅度超出传统纸媒,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受众信息接收碎片化。作为信息受众中占比较高的群体,信息碎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引发关注。

一、新媒体环境信息碎片化研究综述

“碎片化”(Fragmentation),即“片段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零块[1]。主要指信息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传播中产生的支离破碎状态。

对于信息碎片化的产生原因,蒋建国(2013)提出网络信息爆炸增长导致信息交换价值超过使用价值,推动信息碎片化及商品化[2]。彭兰(2011)?⑿畔⒋?播碎片化分为事实和意见性信息传播碎片化,指出传播本质上信息碎片化是社会碎片化、多元化的反映[3]。网络碎片化学习方面,陈琳等(2011)指出非线性的碎片化信息目前适用于浅层学习,不利于深层学习的知识体系建构[4]。祝智庭(2012)指出,学习碎片化源于信息碎片化,由此引发知识、时间、空间、媒体、关系等碎片化[5]。张克永等(2015)认为,网络碎片化信息为相互弱联系或无联系的信息碎片,是瓦解原有知识体系的重新聚合,生命周期短暂[6]。碎片化信息受众方面,冯彦菁(2011)指出,碎片化时代运营商面对海量信息采取分众策略,导致信息接收片段化[7]。

二、南京高校信息碎片化调查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南京部分高校学生随机发放纸质问卷350份,收回336份,问卷回收率96%。样本学生南京大学49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5人,河海大学50人,南京师范大学49人,南京邮电大学51人,中国药科大学48人,南京工程学院40人,其他高校4人。

运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将单选题指标分为完全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5个层次,分别赋值1、2、3、4、5,结果如表2所示。

基于问卷数据,目前高校学生移动设备使用频繁,偏向于数字化阅读,但由于信息干扰引起注意分散,信息接收缺乏形象的知识构建,难以实现阅读深度,对数字化阅读效果大多持消极态度。此外,高校学生对碎片化信息的认知存在不足,信息碎片化下注意力易分散且阅读程度浅,因此对碎片化信息的影响持较为消极态度。

对多选题“进行数字化阅读的信息类型”的选项分别按人数、信息严肃程度排序(表2)发现两类排序大致呈负相关,即信息越严肃,对该类信息应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数字化阅读的人数越少,反映了信息接收的泛娱乐化。

对多选题“碎片化信息对个人学习、生活影响类别”的选项按人数排序(表3)发现,虽然样本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阅览频率与时长较高,但碎片化信息的影响弊大于利。尽管碎片化信息不利于事物的系统认知,但其信息量大、片段化的特点,

有助于发散思维、拓展视野。

三、信息碎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成因分析

基于现有理论成果、问卷数据及碎片化信息发展现状,分析信息碎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成因。

(一)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质量不等造成浅层阅读

信息碎片化产生于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发布、传播、接收片段式,质量良莠不齐。

1.信息发布碎片化。传统纸媒的信息发布由专职人员进行真实性确认、加工处理等,最终汇总装订。而在话语权广泛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者包括注册有某APP或网络社区账号的任一网民,信息发布者的多样化导致信息碎片化。由于实名追责制度不健全,信息发布者为所发布信息真实性承担义务较小,网络话语权与义务不一致,网络造谣时有发生。

2.信息传播碎片化。由于超链接、图片等易复制,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多样化。信息一经发布,即可被中间接收者截取加工,而信息受众的需求多样化使得中间接收者将只保留对其有效的

部分进行二次发布,并大多不会保留转载路径。原信息缺失下,二次发布的信息注入中间发布者的主观意见,使信息失真。

3.信息接收碎片化。信息经多位中间接收者修改后传达给接收者,难以完成最初的表达作用。海量信息中包含对同一信息加工的大量重复信息,信息的整合较难实现。网络信息发布、传播、接收中原有信息发布、中间信息加工、最终信息接收环节的信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