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与答案

单项选择

==================================================

题号:8644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B、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答案:

B

题号:8661

“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答案:

B

题号:8671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认为

A、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B、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

D

题号:8695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变化和发展

B、事物的普遍联系

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

C

题号:8665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性

B、可知性

C、实物性

D、客观实在性

答案:

D

题号:8731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纯粹的否定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抛弃

D、既克服又保留

答案:

D

题号:8682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

C

题号:8708

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C、扬弃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答案:

D

题号:8705

世界上各种事物可以相互区别是因为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同一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斗争性

答案:

C

题号:8756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C、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D、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答案:

B

题号:8684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论

B、辩证唯物论

C、主观唯心论

D、客观唯心论

答案:

A

题号:8713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

A、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B、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C、质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D、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答案:

B

题号:8767

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实践--认识--实践

C、一般--个别--一般

D、概念--判断--推理

答案:

B

题号:8774

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A、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C、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答案:

B

题号:8773

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D、熟知起源于真知

答案:

B

题号:879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B

题号:878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

D、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答案:

D

题号:8803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B、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答案:

B

题号:8807

认识的起点是

A、感觉

B、实践

C、经验

D、概念

答案:

A

题号:8812

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才能完成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才能完成

C、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完成

答案:

A

题号:8838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D、政治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答案:

A

题号:8893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意味着

A、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B、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论

答案:

B

题号:8902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传统观念

B、法律制度

C、经济条件

D、文化水平

答案:

C

题号:8824

社会意识是

A、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B、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C、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D、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答案:

A

题号:8825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

A、群体意识

B、个人意识

C、大众意识

D、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

D

题号:8828

生产力量的规定性是

A、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力的水平

C、生产力状况

D、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

B

题号:8835

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产品分配关系

答案:

A

题号:8831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者

C、劳动对象

D、劳动工具

答案:

B

题号:8859

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社会关系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自身需要

D、人类的共同利益

答案:

A

题号:8932

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

A、商品交换关系

B、阶级关系

C、金钱关系

D、竞争关系

答案:

A

题号:8921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B、加大劳动强度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答案:

C

题号:8917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答案:

D

题号:8929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最少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最多劳动时间

答案:

A

题号:8960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包括

A、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货币全球化、消费全球化

B、生产全球化、流通全球化、消费全球化、企业管理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销售全球化、消费全球化、流通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管理全球化

答案:

D

题号:8967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决定的

B、生产力自身运动规律决定的

C、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决定的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

答案:

D

题号:8965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D、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答案:

B

题号:8986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B、它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

C、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D、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答案:

D

题号:8975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一著名论断是由谁提出的

A、恩格斯

B、列宁

C、马克思

D、斯大林

答案:

B

题号:898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

A

题号:8973

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A、实行产品经济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

D、实行计划经济

答案:

B

题号:9005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B、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C、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D、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答案:

C

多项选择

==================================================

题号:9008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法国启蒙思想

B、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德国古典哲学

答案:

BCD

题号:9010

下面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是

A、毛泽东思想

B、李大钊的理论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

ACD

题号:9467

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循环论

D、庸俗进化论

答案:

BC

题号:9449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A、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答案:

BC

题号:9069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彻底否定

C、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

D、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答案:

ACD

题号:9016

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A、唯物辩证法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辩证法

D、朴素辩证法

答案:

ACD

题号:9450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

A、客观唯心主义

B、先验唯心主义

C、历史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

AD

题号:9026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缺陷是

A、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C、不能把事物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D、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

答案:

ABCD

题号:948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

A、带着问题在书上找答案

B、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C、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用什么

答案:

BC

题号:908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B、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因素

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答案:

ABCD

题号:9110

割裂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

B、经验主义

C、或“左”或“右”的错误

D、教条主义

答案:

ABCD

题号:9093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高

B、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前提

D、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答案:

ABD

题号:9108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说明精神力量

A、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

B、为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C、是物质力量的源泉

D、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

答案:

ABD

题号:9133

英国科技哲学家斯诺在《两种文化》中说过:“我们必须用以反对技术的恶果的惟一武器,还是技术本身。我们没有别的出路。我们无法退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没有技术的伊甸园”。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A、认为只有科学技术能够解决“全球问题”

B、认为科学技术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认为科学技术导致了“全球问题”

D、对科学技术发展全盘否定

答案:

ACD

题号:9119

深入理解生产力范畴,需要把握生产力的如下几个重要方面

A、生产力的水平

B、生产力状况

C、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生产力的性质

答案:

ABCD

题号:9128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

ABD

题号:950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B、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D、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答案:

AB

题号:9509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并不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于社会经济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答案:

AD

题号:9177

相对剩余价值是

A、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的结果

B、在工人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工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所有企业都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的结果

答案:

BCD

题号:9151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答案:

ABCD

题号:9196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包括

A、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B、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C、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D、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

ABCD

题号:9552

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A、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B、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C、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获得绝对自由

答案:

AC

题号:9201

以下关于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B、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C、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答案:

ABCD

题号:9195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

ABD

判断

==================================================

题号:9220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答案:正确

题号:9257

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答案:正确

人类在无意识中进行着实践活动。

答案:错误

题号:9280

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答案:错误

题号:9287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答案:正确

题号:9339

时势造英雄。

答案:正确

题号:9360

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答案:正确

题号:9401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

答案:正确

题号:9399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新变化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答案:错误

题号:9409

马克思主义强调暴力革命,所以它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答案:错误

题号:9434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

答案:错误

单项选择

==================================================

题号:8646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

A

题号:8668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

A、能动性

B、对象性

D、客观性

答案:

A

题号:8757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B、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答案:

D

题号:8662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

B、唯心论

C、朴素唯物论

D、朴素辩证法

答案:

A

题号:8657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

C、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

D、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

答案:

A

题号:8727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是

A、物质生产

B、精神生产

C、运动

D、实践

答案:

D

题号:8735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的

D、世界是统一的

答案:

C

题号:8744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它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抽象的东西

C、它是看得见的实物

D、它是物质的形态和结构

答案:

A

题号:8715

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答案:

C

题号:8707

“一国两制”符合矛盾学说中的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案:

D

题号:8723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我们通常说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这涉及到

A、质与量相互制约的关系原理

B、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C、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D、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

答案:

A

题号:8673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答案:

D

题号:8820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

A、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D、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答案:

D

题号:8787

“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答案:

C

题号:8763

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

A、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B、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C、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答案:

B

题号:8765

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

B、旧唯物论

C、主观唯心论

D、客观唯心论

答案:

A

题号:8815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

A、辩证法

B、唯物论

C、二元论

D、诡辩论

答案:

A

题号:8793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答案:

B

题号:8805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犯了

A、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答案:

D

题号:8882

所谓抽象的人性论是

A、一种否认人的共性的错误理论

B、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

C、一种对人类共同属性进行科学抽象的理论

D、一种否认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理论

答案:

D

题号:8866

“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这一观点属于

A、唯心史观

B、唯物史观

C、英雄史观

D、宿命论

答案:

B

题号:8841

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A、传动装置

B、运输设备

C、动力系统

D、生产工具

答案:

D

题号:8821

历史唯物主义是

A、关于人自身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关于整个世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答案:

D

题号:8868

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A、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B、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答案:

D

题号:8899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D、社会形态的更替有一定的顺序性

答案:

C

题号:8884

人性指的是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具有肉体组织和生活需求的属性

C、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人的纯自然生物属性

答案:

C

题号:8895

人是社会的主体,因此人可以

A、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B、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C、消灭社会发展规律

D、创造社会发展规律

答案:

B

题号:8900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文化发展史

B、劳动发展史

C、思想发展史

D、阶级斗争史

答案:

B

题号:8949

资本的本质是

A、投入到生产中的货币和生产资料

B、一定量的生产资料

C、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一定量的货币

答案:

C

题号:8956

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一个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

B、不同部门的所有企业同时都能获得的

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社会所有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答案:

C

题号:8906

具体劳动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答案:

A

题号:891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答案:

A

题号:8962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有许多,但不包括

A、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C、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答案:

D

题号:8968

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

A、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B、资本社会化趋势的出现

C、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D、工人持股现象的出现

答案:

A

题号:896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C、有利于所有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A

题号:8978

列宁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A、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B、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

C、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答案:

B

题号:898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

B、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C、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

D

题号:8974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答案:

C

题号:8985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答案:

B

题号:8991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A、空间性概念

B、时间性概念

C、物质性概念

D、历史性概念

答案:

D

多项选择

==================================================

题号:9007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巴黎公社

D、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答案:

ABD

题号:9006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答案:

ACD

题号:9459

实践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

A、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与本能活动

B、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和在一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

C、实践的主体、客体、范围、规模、方式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

D、社会客观条件对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答案:

BC

题号:9469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答案:

AC

题号:9057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身,增强综合国力。其哲学依据是

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B、内因与外因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C、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答案:

ABCD

题号:9058

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的有

A、森林覆盖面积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答案:

ABCD

题号:902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

A、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答案:

ABCD

题号:9050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表现在

A、实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C、实践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D、实践的主体、客体和工具都是客观的

答案:

BCD

题号:9113

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做“异端邪说”,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囚禁伽利略,但这并不能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说明

A、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B、真理包含不依赖人的客观内容

C、客观规律发挥作用不受条件限制

D、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

ABD

题号:9489

旧唯物论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

A、否认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C、否认认识是辩证发展过程

D、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答案:

BC

题号:909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

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

B、实践具有普遍性品格

C、由真理的本性决定

D、由实践的品格决定

答案:

ABCD

题号:9100

有些科学家在哲学上信奉唯心主义,科学研究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因为

A、科学研究中有意无意贯彻了唯物主义

B、他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不完全一致

C、唯心主义哲学中也有合理成分

D、思想信仰与研究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等同

答案:

ABCD

题号:9109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

A、实践不断积累感性材料

B、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锻炼主体的思维能力

D、认识对实践不起推动作用

答案:

ABC

题号:9506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它是绝对不会灭亡的。这是因为

A、一种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稳定性

B、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C、任何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在旧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建立起来的

D、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答案:

AB

题号:9117

从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

A、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B、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C、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答案:

题号:9503

下列各对矛盾中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A、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答案:

BC

题号:9141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是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一切为了群众

D、一切依靠群众

答案:

ACD

题号:9139

社会存在包括

A、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B、经济关系

C、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D、全部社会关系

答案:

ABC

题号:9525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

A、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C、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D、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答案:

BC

题号:9170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C、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D、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使用价值的大小

答案:

ABC

题号:9187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表述正确的是

A、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B、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C、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D、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答案:

ABCD

题号:9203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

B、个人潜力和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C、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得到发展

D、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院、系:年级:专业:

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修) 考试时间:2004年8月26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内) 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答:对。(2分) 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但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运动变化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一定时代的生产力既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又成为后人进行实践的既定前提。因此,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2分) 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错。(2分)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从辩证矛盾的含义可以看出,对立(斗争性)和统一(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2分) 3.错误的认识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对。(2分)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论正确的认识还是错误的认识,都不是主观自生的,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也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根据。(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没有无运动的物质。(2分)任何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所谓“纯粹”的运动是没有的。(2分)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物质从本质上是不运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由外部力量的推动而引起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唯心主义则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2分)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务员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四个部分: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和依靠群众。 一、唯物论 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阳明“万物皆在吾心中”“吾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我一起同归于寂”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叔本华“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2、客观唯心主义 老子的“道” 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 上帝、真主、玉皇大帝等宗教 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金木水火土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为世界的本源。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注定

了,人没有主观能动性。 3、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人能认知世界;人能改造世界。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存在根本形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二、辩证法 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全面。 1、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两点论)。 2、发展: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状态:量变到一定阶段发生质变。坚持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 发展的一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不平衡性: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论和两点论) 三、认识论 1、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认识:认识的两个阶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 识到实践 真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E 4、ABCDE 5、ABC 6、ACD 7、CD 8、CDE 9、CE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 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 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 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 (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 平的社会意识 (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 (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 (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 (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五、简答题 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 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 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 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 大多数,那些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和社会集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 分) 1. 哲学基本问题是(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一种 ( B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5.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6.科学证明,人脑是(C)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 A ) 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 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 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D.激变论的错误 11."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B)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解放思想体现着()。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3、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A.必然联系 B.偶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间接联系 4、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了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5、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 B.事物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互相调和的结果 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7、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8、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它们的实现都是元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10、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11、所谓系统是指()。 A.组成事物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B.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C.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 D.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12、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 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 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 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 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余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1、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2、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3、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4、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5、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6、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7、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8、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3、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A、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B、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 C、哲学就是世界观 D、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 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 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 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5、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6、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科学发展 D、教育普及 【】7、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8、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是 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监听则明,偏信则暗 【】9、把感觉经验当成世界的本源,这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7、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马克思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九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每题1分,计20分) 1.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概念、计算、试验 D.概念、范畴、规律 2.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 C.古希腊唯物主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D.古中国唯物主义、近代欧洲唯物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3.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 B.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C.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4.中国宋代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辩证法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认识的本质是()

A.人的精神的自我创造 B.是主体对于客体的直观反映 C.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 6.唯物辩证法的“扬弃”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7.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8.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 A.唯我论 B.唯心论 C.唯理论 D.经验论 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B.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C.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D.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10.“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一观点() 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 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A) 班级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得分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P3)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P12)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P14)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P25) A、人和自然的关系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C,P25)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P28)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7.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A,P37)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普遍联系规律 8.“沉舟侧半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P41)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P42)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P61)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卷(B)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B)答案卷 出卷审核督导室校对份数日期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名词解释16 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正确反映。 2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3 思想政治素质----指一个人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观点 政策水平等方面的基本品质。 4 理想-------指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 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二、填空题11 1中国古代哲学是以天人合一方式出现的主客体统一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神学唯心主义。 2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3,实践活动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4,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是马克思的名言。 6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7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8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 9 辨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的哲学学说。 10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11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12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 部联系。 三、选择题23 1.哲学是(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D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C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B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绝对性 D.规律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D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ABD)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答案

1、世界观就是( )。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 的看法 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 A 、唯心主义 B 、相对主义 C 、不可知论 D 、反映论 3、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 A 、头脑中自生的 B 、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 、“绝对观念”固有的 D 、从书本上学来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B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C 、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D 、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 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 A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C 、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D 、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E 、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B、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 果,推进哲学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行动的指南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一系列全球 问题的正确方法 E、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最正确的哲学 3、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 )。 A、人本主义思潮 B、存在主义思潮 C、科学主义思潮 D、实证主义思潮 E、唯心主义思潮 4、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分别是( )。 A、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B、社会革命理论 C、剩余价值学说 D、劳动价值理论 E、历史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A、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B、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C、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试题

辨析题 1、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错误。(1分)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2分)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分) 2、 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 润。 答:错误。(1分)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2分)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2分) 3、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 量增加。 答:错误。(1分)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二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2分)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商品价值量不变。(2分)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答:错误。(1)矛盾的普遍性为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为矛盾的个性,是指不同一事物的矛盾过程、阶段各有特点。(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普遍性作为事物的共同本质是不能离开矛盾特殊性的。(3)由于矛盾特殊性是事物的特殊本质,虽然与普遍性相联系,但是它表现出来的事物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却不可能都在矛盾共性中存在,因此,矛盾特殊性不寓于矛盾普遍性中。 6、 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这是回到出发 点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 康德哲学的功绩 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3.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4.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D.实践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复习

1、哲学得基本问题、性质、来源、目得 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得关系问题。又称哲学得根本问题、哲学得最高问题。性质: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得世界观、哲学就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得概括与总结、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得统一 来源:哲学得智慧产生于人类得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得追问与对世界得思考。目得:哲学得目得就是回归人得,不管什么哲学,都就是以人为最终目得得。间接目得:追求真理,进行运用,渐进到最终目得。 2、运动与静止等等关系 物质世界得运动就是绝对得,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得静止,静止就是相对得、静止就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得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与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得特殊状态、运动得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得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得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得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得绝对运动与有条件得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得矛盾运动、 3、社会得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与自然界,就是整个物质世界得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得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就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得活动,仍然就是物质性得活动。第三,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得物质性。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得物质力量,生产关系就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得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得物质关系。 4、意识得能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就是能动得,具有目得性与计划性。人就是根据一定得目得、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得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既有对当前得反映,又有对过去得追溯与对未来得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得限制。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得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得行为与生理活动得作用。 总之,意识就是物质得产物,就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得主观映像。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得反作用。而无论就是物质决定意识,还就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实现。 5、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得原理就是什么 ①、规律就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得本质得联系与必然得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就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与能动地改造世界得实践能力与作用。 ②、二者得辩证关系: A、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前提与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得惩罚。 B、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就是认识、掌握与利用客观规律得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就是隐藏在事物内部得。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得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C、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就是相辅相成得,辩证统一得。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6、联系得特点 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条件性 1 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得其她事物有联系;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就是个联系得统一体) 2 客观性(不依赖于认得意识,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3条件性(联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