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由《庄子》之“机心”论“鸥鹭盟”典故的生成

由《庄子》之“机心”论“鸥鹭盟”典故的生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6415405001.html,

由《庄子》之“机心”论“鸥鹭盟”典故的生成作者:高欣

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16期

摘要:用典是古代诗文创作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其中所用之典故从本事到生成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凝结过程。单以“鸥鹭盟”典故的生成为例,《庄子》首论“机心”,以期摒弃机巧算计的功利之心,这与《列子·黄帝》中《好鸥鸟者》一篇的立意不谋而合,后人便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鸥鸟忘机”的典故,又于鸥鹭并称的传统影响下形成“鸥鹭忘机”之典,此后其内涵指向愈发明确,最终形成了“鸥鹭盟”的典故。

关键词:鸥鸟不下;机心;鸥鹭忘机;鸥鹭盟;

用典是古代诗文创作中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段,用典之妙在于作者不必直陈己意,仅借助典故便可委婉地传情达意,其中所用之典故通常都包含着一段故事,表明它的语源,一般需要加以解释,才能使人明了,因此可以说往古之事是后世用典的直接来源。事实上,用典正是始于用事。诸如在文章中引用古代之事、古人之言,均可称之为用事。而用事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均有涉及,先秦诸子之作中更是不乏其例。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中对此更是有着详细的论述:“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虽说用事以说理已初具用典之规模,但与传统修辞意义上的用典仍有所区别。

只是从用事过渡到用典,仍有迹可寻,如《离骚》:“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中所称之“彭咸”为殷大夫,数谏其君而不纳便投水而亡,此处提及“彭咸”便是委婉表达

其欲效仿彭咸投水自尽的意愿,可谓是后世用典之滥觞。自汉始,随着汉赋的兴起,辞赋家爱好堆砌辞藻,铺张扬厉,用典之风渐盛。魏晋六朝时期,时人以博闻自负,文章尚繁缛,常于文章中隶事炫博,致使用典成一时之流俗。仅以徐陵《玉台新咏序》为例,全文一百六十多句,用典竟达五十余处,殊不知典故过于密集,极易使读者产生目不暇接之感,若不能遍知群典,一篇读下来简直不知所云。由唐入宋,世人越发注重学问,诗词盛极一时,以典入诗、以词隶事更是备受世人推崇,用典之法于诗词中越发受世人重视,成为历代诗人词家最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以至于后世论及何谓典故时,多将之解读为“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事实上诗文中所引用的典故除前人成句外,多为事典,内涵丰富,且指意明确,有文献依据,并具有可追溯的原初故事情景。只是从本事到典故的生成,期间可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凝结过程。一般而言,典故的形成伴随着历史而前进,在吐故纳新中寓意愈加丰富,其核心内涵也渐趋稳定,最终在广泛使用中取得历史地位。但这并非终点,事实上各典故在其使用过程中会因其间的某种相关性,而产生碰撞,甚至会因此而催生出新的典故或相近的表述形式,并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