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思考

读写指导

?137?

2016年第7期总第412期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思考

冯芬芬

(武汉市第23初级中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本文尝试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提取一些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摸索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国学经典诵读的途径,从诵读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涉及校本教材的开发,经典国学教材的使用,以及随时随地诵读的方法。希望本文能给大家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为新形势下的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提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实践;写作;校本教材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学从根本上是教育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台湾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认为,以儒家文化为基底的中国文化其实是塑造中国人心理和行为非常重要的精神资源。笔者从2000年走上讲台,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经典诵读就是常抓不懈的一个教学内容。在今天全民掀起诵读国学经典的高潮之际,笔者也将个人在经典诵读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实践与思考,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开发教本

笔者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自主开发教材、教法时,笔者就承担了中国文学史概讲部分的内容。十余节的校本活动课上,学生将历史与文学融合,将人物经历与文学创作合并思考,将领略与精读两法并用。因为没有考试压力,全凭学生的选择参与,所以在自编教材上笔者煞费苦心。

1.跌宕起伏的历史发展与丰富深厚的文学发展双线提纲,引领学生清晰思路。例如,朝代歌的纲领作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特色各异;秦汉散文骈文的精神与言美;唐诗宋词的奇花异卉……这些内容既有恢弘的历史,又有文学自身的无穷魅力,教材纲要的分量让学生心向往之。

2.命运多舛的人物经历与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文学创作合并展现,启迪学生深入思考,并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结合中学语文教材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每个历史点上用点面结合的方法选编人物,主要突出一个人物,详解人物生平,细品人物作品。例如,明清小品文,突出了张岱这一人物,恰好教材有张岱的文章《湖心亭看雪》,配合《古典的雪》这篇美文,让学生感悟张岱的人生,品味《湖心亭看雪》一文的语言;又如宋词,突出了李清照这一人物,对她前后期同题作品《如梦令》进行品评,结合《乱世中的美神》一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思想,品味李清照的名篇。

这样的教材,让每一堂课的内容都充实饱满,学生的收获很多。在领悟前人的创作经历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生活经历仿写习作或自由创作,学生兴趣十足。

二、以经典作品为范本,常抓诵读

除了教材上的经典名篇,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央视的《千古名篇朗诵会——长歌浩叹唱古今》的主持解说词。以此为纲,贯穿了七、八两个年级,开展国学经典作品的诵读与品评。

三、多样化的经典诵读方式,走出一条大语文环境下的探索之道

1.教学方法的多样,尤其是学生略读与精读的训练得以突出。历史发展的叙述部分,带领学生迅速浏览,了解脉络即可;铺开面列举人物部分,也可以进行略读涉猎。而主要人物的心路历程部分、代表作品部分,要求学生反复品读,再三品味语言和情感。

清代散文家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除了精读中的“朗读”“品读”等诵读方法,课程中还多次运用配乐、配画、书法展、配舞、分角色演、齐读等多种方法,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参与更积极。笔者也常将学生的各项表演、展示记录下来,与家长共享,让课堂走出教室,走向生活。

2.国学经典诵读,在于随时随地诵读,更在于融于血肉的领悟。诵读是学习、感悟国学经典最好的方式,将国学经典读出来,既是自身对经典的学习、礼拜,更是用自身情感出对经典的解读与感悟。

要想更有情感、更准确地诵读,学生对国学经典准确、深入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语文教学中,要贯穿对学生解读国学经典的指导。或是课堂上授课时遇到的词句及引申,或是课堂下与学生接触交流时的言行点拨,或是作业中点评批阅时潜移默化的经典熏陶。这些都加强了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与感悟,对他们准确诵读有很大帮助。

语文课本就是国学经典诵读、解读、感悟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在随时随地的语文学习中,国学经典的学习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 李亦园,杨国枢.中国人的性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清)刘大櫆.论文偶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