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学生错误研究之文献综述

1.学生错误研究之文献综述

1.学生错误研究之文献综述
1.学生错误研究之文献综述

第18卷第1期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Vol.18, No.1

2009年2月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Feb., 2009

收稿日期:2008–09–05

作者简介:郜舒竹(1961—),男,北京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学生错误研究之文献综述

郜舒竹,薛涟霞

(首都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北京 100037)

摘要:对学生错误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提出改正的意见,还有助于帮助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观和教育观.国内外学者对错误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和深入,人们对错误的理解以及错误原因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而且学生错误的合理性逐渐得到一些数学教育者或者一些一线数学教师的认可.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意识到对于错误的研究目的不仅仅是诊断与治疗,更应该把错误看作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错误;学生错误;教学契约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894(2009)01–0075–04 美国学者Bryan Bunch [1]认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每个人在数学学习方面更会犯错误,这里的每个人不仅指普通人,也包括大数学家.因此,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犯错误是日常教学中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殊不知越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却有独特的研究价值.那么,前人是如何研究错误的?研究方向又如何呢?

1 关于“错误”的界定

1.1 哲学上的

错误在哲学上称之为谬误,与真理相对.谬误是指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谬误是主观的、片面的[2]

.在哲学上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所以这里与真理相对的错误也属于认识范畴,只指错误的认识,而不指错误的行动.同样,在哲学词典里也对错误有定义.错误同正确相对立,指主体与客体规律不相一致的认识或者实践[3]

.显然,这里对错误的定义更进了一步,不再局限于错误是一种认识,错误不仅指不正确的认识和观点等,也指不正确的行为. 1.2 一般意义上的

错误的概念不仅在哲学中出现,在各门学科和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现代汉语词典对错误的界定包括两个意思,第一是指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符合,如错误思想.第二是指不正确的事物、行为等[4]

.因此可以看出,一般意义上的错误不仅指错误的认识,也指错误的行为.国外相关文章中涉及到学生错误时用的词各有不同,主要有error ,obstacle ,difficulty ,fallacy 这4个单词,使用频率较高的算是error .error 指一般意义上的错误、过失,具有广泛性,不仅指错误的事物,也指道德方面的过失;Obstacle ,difficulty 都是指困难、障碍;obstacle 相对于目的而言;difficulty 相对于主体的能力或者状况而言;fallacy 常指错误的论点或者推理的错误,比较有针对性. 1.3 数学教育中的

但是在数学教育中,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学的特点,对于学生数学错误的定义应该与哲学中和一般意义上对错误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人给出错误的明确定义,只是一些对错误的简单论述.

郑毓信曾有这样的论述:有些教师往往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同于“标准观念”的想法或做法看成是错误的[5].这里的“标准观念”是指教科书、权威专家或者教师自身的观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对于错误概念的理解更多的是基于数学知识的立场或者是教师自身的立场,而不是站在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立场上看待错误.Brousseau [6]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的重要角色,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情景.他不认为错误是失误、不确定或者偶然的结果,而正是对前知识的学习发生兴趣的表

现.Brousseau 还认为,学生的错误和学生的失败不能提供一个过分简单的定义,应该将学生的错误和“困难”的概念结合起来[7].Duroux [8]认为“困难”是在一系列环境中以某种方式发生作用的知识,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正是面对这样的知识时,学生没有选择某种正确方式的发生,也就产生了错误.

1.4 3种界定的关系

从哲学层面有关错误的定义、一般意义上对错误的定义以及教师对于错误的看法可以看出:(1)3者在对错误的界定,实质上是统一的.即错误不仅是指思想、观念,也指具体行为.也就是说,错误是没有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及其事物发展规律的想法或者行为.(2)3者对于错误概念的界定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性使得在研究数学教育中学生错误过程中,在识别错误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而错误的界定是进一步研究与错误相关主题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一基础,不同的研究者之间无法正常对话,也无法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合理剖析.因此,对错误的界定既不宜过于一般化也不宜过于哲学化,对错误的理解要从犯错误的主体——学生出发,以学生的认知、思维特征为出发点进行概念界定.

2 国内学者对“数学错误”的研究倾向

国内学者对于学生数学错误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学生的具体数学知识错误上,大致可以分成以下3类: 2.1 从解题角度分析错误

此类错误剖析实际上属于解题分析的一种,是针对一道题或一类题进行分析,主要是指出错误的具体原因.比如,

76数学教育学报第18卷

由于违背了数学学科体系内的知识、原理而导致错误,注重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种对错误的剖析偏重数学知识本身方面,而不注重判断学生的错误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1)以学生为主要读者.例如文[9],它从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发生的一部分解题错误入手,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分析每种错误方法产生的原因,并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以供正在初中学习的学生课外练习参考.全书总共八章:“咬文嚼字”、“0”的纠纷、“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多余和失落”、“眼睛受骗”、“因和果”、“粗心错误”、“漏洞”,此书章节在命名上富有一定的趣味性,大体上还是按照代数—几何的顺序安排,主要目的是通过在解题中寻找错误、分析错误,加深知识的理解,增长解题才能.

(2)以教师为主要读者.例如文[10],它把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错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论述.此书将小学生的计算错误分成6个内容:整数四则计算错误、小数的四则运算错误、分数的四则运算错误、四则混合运算错误、与几何形体有关的计算错误和正负数的四则运算错误.并对每一个错误进行了分析,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操练,这样学生可以在熟练中少犯错误.因此,这本书更注重从教学的角度帮助教师去分析学生的错误,帮助教师去预防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孟繁学[11]分别从四则运算、方程、几何知识、比和比例和应用题等5方面分析小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并阐明犯错误的具体原因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原因的分析主要还是偏重从数学知识方面入手,但是在对错误的归因方面较为简单、不细致.例如,学生在方程这一部分犯错误的主要原因,此书中认为“书写格式不规范,运算过程不合理,列方程解题等量关系不均,与算术方法不分”等等.罗增儒教授在文《解题分析谈错例剖析》[12]中不仅对错误实例进行正确分析,而且进一步提出了进行错例剖析必须坚持的4个基本态度:①解题错误的产生总有其内在的合理性,解题分析首先要对合理成分作充分的理解;②要通过反例或启发等途径暴露矛盾,引发当事者自我反省;③要正面指出错误的地方,具体分析错误的性质;④作为对错解的对比、补救或纠正,给出正确解法是绝对必要的.从罗增儒关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错例分析的态度中可以反映出他对错误的理解不只是纠错、改错,而是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活动,通过对错误的分析真正地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虽然此书也是注重教学,以教师为读者对象,但相对于前两本书,对学生错误的分析没有停留在原因上,而是进一步上升到教师对待学生数学错误的态度层次上,在理念上是一种进步.

2.2从教育或者心理角度分析错误

对错误的析因研究不仅注重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方面的因素,还注重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因素,这是对学生的错误原因分析的一大进步.其中有的文章在析因的基础上还给出了避免错误的矫正措施.例如,李莉的《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错误分析》[13]和黄兴丰、程龙海的《初中生在几何解题中所出现错误的调查研究》[14]等,都是对概念学习的错误进行分析的文章,文章不仅对概念学习的错误进行了重点分析,还提出了相应的矫正措施.黄兴丰、程龙海的《初中生

在几何解题中所出现错误的调查研究》一文通过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从心理学方面考虑主要有两点:过强的动机和不正确的观念;知识基础和认知图式的缺陷.傅海伦认为,师生的种种数学活动,都以数学语言为基础,学生在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时,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而这些错误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15].他还从心理方面介绍了数学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如心理能力不足和缺乏正确的心理势态导致的错误.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杜春泉对学生概念学习的心理性错误进行了剖析[12],并指出了一些相应的矫正对策.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郝玲的《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剖析》[12]一文具体谈到了初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认为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方面:错误的观念、粗心、负迁移、数学语言理解错误等,并建议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活动,利用反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原认知能力等.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对学生错误的原因分析逐渐涉及到更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比如认知图式、元认知、心里势态等等.这表明对学生错误原因的分析的科学性和理论高度在不断提高,而不仅局限于过去的简单归因——粗心和不认真等.

2.3承认错误的合理性并利用错误进行教学

从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教学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有些错误的不可避免性逐渐得到认可,并且开始有了利用错误的意识,认识到利用错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端正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等优势.例如,李善良[16]对学生概念学习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并指出学生的错误有些是合理的.他将数学概念学习中的错误分为两类:一是过程性错误;二是合理性错误.相对而言,过程性错误具有短暂性、外显性,是可以预防与避免的;而合理性错误则具有隐蔽性、长期性,是不可避免的.错误的合理性有助于教师正确地看待学生的错误,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陈翔[17]通过研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合理性错误”,阐述了它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缘由,并且认为可以通过创设“引起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来消除学生“合理性错误”.他认为合理性错误通常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使用上.例如,由于认知的“惯性”,造成对概念做了不适宜的推广,对结论做了随意性扩展,方法运用上进行了不恰当的迁移等;另一方面表现在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上.例如,在思考问题时,由于过去的学习心理倾向带来思维的单向性和恋旧性,不自觉地在过于限制的领域建立数学联系,或者出于对某种数学形式的偏好而忽略了其对立的形式等.喻其容,李德明认为学生的合理性错误是可以利用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反例”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18].王鹏飞指出错误是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存在的现象,在数学教学中企图完全避免错误是没有必要的[19].相反,在某些情况下却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错误的诊断和治疗,还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诊断和治疗.王鹏飞认为学生解题是从一个问题系统走向稳定系统的过程,学生

第1期薛涟霞:学生错误研究之文献综述77

的错误认知是没有成功地将问题系统转化为稳定系统,这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错误辨析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减轻学生的错误干扰[20].此外,文[21]表明反例方法可以否定错误命题,预防和纠正错误认识,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特级教师李烈认为,在课堂上应该重视来自学生的话,包括一些错误的话、不严谨的话,能够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话为课堂教学服务[22].“对”与“错”都是教学的资源,对于学生说错的话进行分析,并不是浪费时间,因为这些话反映出学生在认识上的问题,有的甚至具有普遍意义.通过“不是什么”来说明“是什么”一样有很大的价值.3国外学者对学生错误的研究倾向

国外学者关于错误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3.1系统诊断错误并分析原因及提出纠正措施阶段

国外学者对学生数学错误的研究是从对学生算术错误的诊断开始入手的.美国学者Buswell和Judd于1925年引用了30多项研究对学生算术错误进行诊断,其后,德国、苏联等国家也开展了关于学生算术错误的研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关于学生错误的专著,其中较早较有名的专著是V.M.Bradis,V.L.Minkovskii和A.K.Kharcheva’s于1938年合著出版的《数学推理中的错误》一书.在这本书中共选取和分析了从小学到高中所学数学知识中的82个错误,并将这些错误分成6类,分属于6个不同的章节,书中对每一个错误都具体分析了导致错误的原因,并给出了正确解答.后来,对错误的分析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对计算错误的研究,而是不断扩大范围,这主要是由于以下3方面的原因[23]:对于数学标准化测试和成绩取向测试的失望和怀疑引起了对教学诊断的关注,数学课程的改革也许没有减少现有的困难和错误,但是它却产生了一些与具体内容紧密相关的错误,数学的个体教学和区别教学需要对困难熟练的诊断;教师的教学行为诊断模型里应该有不同的数学知识与教育和社会心理学的整合;缺少考虑数学教学内容的个性差异的分析很少能够给教师个性化教学方面提供实际性的帮助,也很少能够在教师困难诊断和困难治疗方面提供实际性的帮助.在对数学错误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错误的原因分析也不再局限于偏重数学知识本身,而开始注意到影响学生错误的教育心理方面的因素,例如情感和心理.意大利学者GIORGIO T.BAGNI[24]对学生错误原因的分析比较注重心理方面中的情感因素,他认为学生出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方面:首先,学生喜欢简单的、容易的和著名的方法、思想;其次,学生害怕困难的东西,害怕题目无解.德国学者Hendrik Radatz[23]依据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将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划分为5个方面:语言困难、空间感知困难、已有知识或经验的不足、思维僵化(主要包括持续言语的影响,联想的错误、干扰的错误、同化的错误、负迁移的错误)、不

适当的应用或推广.Brousseau[25]认为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教学契约在发挥作用,教学契约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产生错误.教学契约潜在表明教师期待学生该干什么,学生会在这种契约的引导下选择自己的方法和所需的知识.因此教学契约涉及到3个元素:教师、学生和知识.教学契约职责是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以知识为媒介.在教学契约的影响下学生往往认为:学校的题有答案而且只有一个答案,为了得到这一答案,学生会选择运用所有的数据,组成适当的算式.比如著名的“船长年龄问题:一艘船上,有26只绵羊,19只山羊,船长的年龄是多少?”很多国家的学生都回答:“船长的年龄是45岁”.尽管有人会认为这一问题不符合逻辑或者说没有价值,但事实上虽然条件不充分,很多学生却给出了并不存在解答方法的答案.3.2发现错误的合理性并研究错误的教育功能阶段

美国学者Erlwanger,Ashlock,Ginsburg等人对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做了研究,而且更强调错误的合理性.他们认为,从现实的错误类型中可清楚的看出,很多错误是有规律的而不是偶然的,从学习者身上观察到的一系列错误表明,错误不是教给的,而是学习者构造了自己特有的概念与程式造成的[26].因此,错误它是构成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将学生错误合理性的理念应用于教学的规模性研究,在德国已开始尝试,不仅如此,德国在利用错误例子作为教学资源方面也有研究.例如,Erica Melis (Universit?t des Saarlandes)教授很注重错误案例的教育功能,指出错误案例的正确运用会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并且还可以引起学生自我解释、反思、探究、批判性的思考.Erica Melis与自己的同事在德国智能研究中心(DFKI)开发了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Active math,它是一个用户自主选择的学习环境,他提供学习内容、一系列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目标、内容选择、学习阶段等的建议,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它的目标就是“开发能够引起学生检测、推理和改正错误的工具、反馈和练习”.

4结论

从国内外学者对错误的研究可以看出,关于错误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扩大和深入,人们对错误的理解以及错误原因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而且学生错误的合理性逐渐得到一些数学教育者或者一些一线数学教师的认可.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意识到对于错误的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诊断与治疗,更应该把错误看作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但是大多研究者和教师更倾向研究错误对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有效性,而忽视错误对教师的教和教师自身知识观、数学观的重大影响.总之,学生的错误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尤其是导致学生错误的原因和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Bryan Bunch. Mathematics Fallacies and Paradoxes [M].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82

[2] 范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学高考纲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3] 黄楠森,李宗阳,涂荫森.哲学概念辨析词典[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78数学教育学报第18卷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 郑毓信.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6] Brousseau G. Les Obstacles Epistemologiques et les Problemes en Mathematiques, Epistemological Obstacles and

Problems in Mathematics[J]. Recherches en Didactique des Mathematiques, 1983,4(2): 164–198.

[7] Brousseau G.. Problemes de Didactique des Decimaux, Didactical Problems of Decimal Numbers [J]. Recherches en

Didactique des Mathematiques, 1981, 2(1): 37–127.

[8] Duroux A. La Valeur Absolue: Difficulte’s Majeures Pour une Notion Mineure [M]. Petit, X, 1983.

[9] 顾忠得,徐方瞿,毛之价.错在哪里——数学[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10] 邱学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79.

[11] 孟繁学.错误辨证[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12] 郝玲.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剖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

[13] 李莉.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层次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3):12–15.

[14] 黄兴丰,程龙海.初中生在几何解题中所出现错误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3):74–76.

[15] 傅海伦.数学语言学习中的心理性错误分析[J].数学通报,1996,(12):1–3.

[16] 李善良.数学概念学习中的错误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3):6–11.

[17] 陈翔.浅谈高等数学学习中的“合理性”错误[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5,11(5):31–33.

[18] 喻其容,李德明.数学习题教学中“错的有理”[J].数学教学通讯,2005,(12):21–23.

[19] 王鹏飞.“尝试错误”教学法初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7):9–11.

[20] 王鹏飞.错误辨析题的功能与设计[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5,(10):29–31.

[21] 王鹏飞.反例的思维过程和构造策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5,(6):38–40.

[22] 李烈.我教小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3] Hendrik Radatz. Error Analysi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J].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979,

10(3): 163–172.

[24] GIORGIO T. BAGNI: An Investigation of some Misconceptions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Mistakes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 Cyprus Nicosia: Inter-college Press, 2001.

[25] Brousseau G. The Crucial Role of the Didactical Contract in the Analysis and Construction of Situation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A]. In: H G Steiner. Theor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Occasional [C]. Bielefeld: IDM, 1984.

[26] Paul Ernest.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Philosophy [M]. 齐建华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Research Overview about Students’ Errors

GAO Shu-zhu, XUE Lian-xia

(Primary Education Colleg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pupils’ mathematical errors can not only motivate pupils find the reason of errors but also help teachers develop their own beliefs about knowledge and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on pupils’ mathematical errors extended, there are more new points of view on errors and its reasons, and the reasonability of pupils’ errors comes to be received by some mathematical educators and instructors. Many instructors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on errors is not only remedy and diagnosis but also a resource of instructional practice.

Key words: error; students’ error; agreement of teaching

[责任编校:陈隽]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 题目大学生创业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寄希望于自谋职业,自己创业。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选择之一,一方面可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磨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平台,自主创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推动或阻碍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当前有关创业的众多研究中,直接针对特定区域的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重点较多的集中在人格特质上,对创业意愿的研究,最著名的是博德的创业意愿维度分析,而该分析也并未针对大学生这个主体进行研究,其对大学生创业模型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实意义并不强。因此,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梳理。

个人特质方面 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arit)是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合体,亦是个体对压力源的感受或压力源对个人的主观意识,对个人解决问题之过程有极大的影响。早在1970年,Hornadya和Bunker在《人事心理学》一书中就开始讨论成功创业者的心理特征。钱永红(2007)研究指出个体特质对个体的创业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创业意愿。Murry&MacMillan(1988)研究归纳出了影响创业意愿的主要心理特征有成就欲望、内控信念、风险承担倾向、识别和利用机会的能力、模糊性承受能力、处理问题的风格、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选择等,以上特征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下面是就每种特质相关研究的归纳:第一、冒险精神。人们通常认为创业者是些喜欢冒险的人。对于冒险性的测量可以分为投射法和自陈法两种方式。对以往采用自陈法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表明创业者的冒险性高于非创业者(J.Miner&Raju,2004;W.Stewart&Roth,2004;张玉利和杨俊,2003)。国内学者张玉利和杨俊(2003)做了有关的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包括:(1)个体冒险性和能力经验与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之间正相关;(2)在越有利创业的文化环境和越好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家的冒险性就越高,也越自信;(3)企业家个人所具备的创业必须的能力经验越高,其冒险性也越强。 第二、内源控制。Brockhaus(1980)研究认为成功的企业家大多属于内控型人格。他们习惯于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的生活。 第三、风险承担。许多学者想要探讨创业家是否比一般经理人更为偏好风险,其中以Brockhaus在1980年进行的研究最为具有代表性。Brockhaus将创业家与经理人分为两组,透过许多与实际商务行为相同的情境模拟,来观察二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但这项实验的结果却指出,创业家与经理人的风险偏好并无显著差异(李乾文,2004)。计划行为模型方面 许多学者认为人们在采取具体行动之前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倾向(Intention),而这一倾向反过来又会决定具体行为。Bird(1988)指出新企业的成立需要投入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因此计划行为理论很适合用于创业意愿的研究。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模型(TPB),他指出创业意愿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起主导作用:第一、创业态度。Brayfield&Crockett(1955)首次解释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而学者Cialdini等和Cacioppo(1981)进一步做了实证检验,证实了态度与创业意愿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Shapero(1982)的研究,独立、财富、挑战等都将影响创

关于信任的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概念界定 信任 在社会科学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信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行动者通过对人对物的认知累积、在互动过程中面对风险或困惑时的选择,是一种冒险、投资、期望或判断,发源于复杂的社会结构之中,并变化于复杂的社会结构之中。 韦伯:特殊信任-普遍信任 齐美儿:坚信 卢曼:人际信任-制度信任 政府信任 政府信任是公众在期望与认识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政府信任高低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 腐败 腐败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它对公共权力滥用,对公共职位的失职,而是将其视为是对于社会法律法规和道德原则的违反和背离。因此,腐败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越轨行为,这是一种个人或群体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违反社会中法律法规及道德原则,不合理使用自身所掌握的公共资源,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其行为主体就是掌握公共权力和资源的公职人员。 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国外对政府信任的研究的主要着手点是腐败,8篇外文文献中有6篇直接研究腐败现象,探讨腐败行为对政府信任的影响;1篇研究丑闻对政府和制度的侵蚀作用;1篇研究特定环境下教育对制度信任的影响。 国外研究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腐败带来的负面效果。L Ionescu(2013)认为,腐败对人际、政府和机构间的信任有着强烈的侵蚀作用,对宏观和微观经济也有着潜在的影响,制约了GDP的增长以及福利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进行。丑闻是腐败的派生物,丑闻对于政府和政治机构同样有着强烈的侵蚀作用,作用形式为降低对政治家和领导人的看法。Shaun Bowler和Jeffrey A. Karp(2004)通过对美国和英国数据的分析,将公共机构的评价与机构本身的行为联系起来,通过建立公共评价模型与英国数据的模型进行对比,得到更为广泛的结论,丑闻是导致政府信任程度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Park H 和Blenkiasopp J基于在韩国收集到的数据作了透明度和信任在政府腐败与公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间关系和发生的作用的研究,指出腐败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透明度和一定程度上的信任调解。 更多的学者通过地区性的腐败现象说明腐败对于政府信任的影响。Juha Tapio K??ri?inen在16个欧洲国家中进行了经验观察,旨在找到公众对警察信任程度产生差异的背后的原因,认为社会资源投入公共秩序和安全领域的程度的提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大学生创业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大学生创业 姓名汪传坤 学号 2013213990 所在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献类型电子文献 检索词大学生创业文献综述 信息源NoteExpress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 学院:物理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类班级:电信三班 姓名:汪传坤 学号:2013213990 【摘要】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加,2014年毕业生总量压力更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加之往年未就业学生的滚动因素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的就业矛盾较为突出。在当前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寄希望于自谋职业,自己创业。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选择之一,一方面可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磨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平台,自主创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推动或阻碍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当前有关创业的众多研究中,直接针对特定区域的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的研究重点较多的集中在人格特质上,对创业意愿的研究,最著名的是博德的创业意愿维度分析,而该分析也并未针对大学生这个主体进行研究,其对大学生创业模型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现实意义并不强。因此,为了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应该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梳理。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政府高校引导/社会关注/调查报告

【主题】 1.就业现状分析:前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07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2.大学生与创业: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3.大学生创业必备条件:首先创业必须先要创新。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业,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带有开拓性的社会变革,是在当今改革开

基于信任机制的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文献综述(全)

基于信任机制的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文献 综述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把我们带进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的同时呈现,用户很难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传统的搜索算法只能呈现给所有的用户一样的排序结果,无法针对不同用户的兴趣爱好提供相应的服务。信息的爆炸使得信息的利用率反而降低。同样,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站在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多选择的同时,其结构也编的更加复杂,用户常会迷失在大量的商品信息空间中,无法顺利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个性化推荐,被认为是当前解决信息系统超载问题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推荐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代替用户去评估其从未看过的产品,使用户不只是被动的网页浏览者,而成为主动参与者。准确、高效的推荐系统可以挖掘用户的偏好和兴趣,从而成为发现用户潜在的消费倾向,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个性化推荐系统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断,更重要的是可以增进用户的黏着性。但是推荐系统存在各种缺陷,Rashmi等人提出,相对于使用推荐系统来说,人们更愿意从自己认识的朋友或者熟悉的人那边获取推荐信息[1]。这体现了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更加倾向于从自己信任的人获取推荐信息。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包括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概述、常用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算法分析以及信任概念、信任模型。 二、个性化推荐系统概述 个性化推荐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来。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正式定义由Resniek&Varian在1997年给出: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是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向用户提供产品信息和相关建议,帮助用户决定购买什么产品,通过模拟销售人员帮助用户完成购物过程的系统。这个定义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推荐系统的使用者是用户(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用户),推荐的对象是项目。项目是推荐系统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和服务,也即最终的推荐内容。 个性化推荐系统是指根据用户的兴趣特点和购买行为,向用户推荐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和商品。它是建立在海量数据挖掘基础上的一种高级商务智能平台,以帮助电子商务网站为其顾客购物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购物网

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综述

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综述 【摘要】政治信任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治理实践和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洞察力,它日益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话题。论文从政治信任的涵义出发,分别探讨了以政治信任为因变量,现有研究中的三种解释路径,及以政治信任为自变量,其产生的影响与后果,最后评述了当前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现状,及西方政治信任理论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政治信任政府绩效社会资本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政治信任的研究以来,政治信任逐渐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利维和斯托克(Levi& Stoker,2000)概括了推动政治信任研究在美国兴起的三重因:一是1965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和1968年盖森《权力与不满》的公开出版;二是1960年代和1970年代早期的社会和政治动荡,包括种族关系和公民权利运动,也包括越南战争;三是关于美国全国选举调查(National ElectionSurvey)政府信任问题的调查中,美国公民的信任百分比长期急剧下滑,尤其是1964-1972年间。这些因素都使得20世纪70年代早期出现了对政治信任的大量研究。政治信任的研究因此在西方政治学界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政治学和社会学关注的重要领域。 本文从政治信任的涵义出发,分别探讨了以政治信任为因变量,现有研究中的三种解释路径,及以政治信任为自变量,其产生的影响与后果,最后评述了当前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现状,及西方政治信任理论的可借鉴之处。 一、何为政治信任? 当代社会政治信任的学术研究呈不断增长趋势,然而我们必须首先厘清的问题是,政治信任的涵义到底是怎样的?应该如何看待公民对政府的这种政治信任? (一)政治信任的涵义 对政治信任进行研究,首先要明确政治信任的概念。政治信任首先是信任的一种。政治信任只是信任的一种,它和所谓的信任文化(福山, 2001;尤斯拉纳, 2006;佩雷菲特, 2005)及其引起的信任社会(佩雷菲特, 2005)、社会资本(帕特南, 2001)等概念的涵义截然不同。虽然也有学者认为,政治信任包括公民间的人际信任,即社会信任(宋少鹏、麻宝斌, 2008)。但是奥弗也认为,不能简单地对信任政府与信任他人进行类比(沃伦, 2006)。奥弗将大众/精英和水平/垂直的二分法结合在一起,得到信任四个维度的内涵: (1)公民彼此间的信任,这在社会资本研究的相关著作中有丰富的阐述; (2)公民对政治精英的信任,这是政府信任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3)政治精英对其他社会精英的信任;(4)政治精英对公民的信任(Yang, 2005)。其中,第二个维度的信任即本文所提到的政治信任的涵义,即公民对政治精英的信任。但是政治精英只是政治系统中的一种。 卢曼(2005: 73)所言,政治信任是在两个不同的普泛化层面上被要求和给出的。一方面,公民珍爱他们对将要决定下来的事的期待;另一方面,公民留在该国家,指望能过上一种合理的生活,这就已经表明对政治系统的信任。从现有的文献来看,绝大多数文献肯定了政治信任或是不信任这种态度的存在,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设。“信任被看成是和不信任相反的,就像是一盏灯,或者是亮的,或者是不亮的一样。”(Tucker, 2004: 53)由此导致了公民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被纳入到一种二元的分析框架中。但有趣的是,哈丁直接指出了这个议题的荒谬性:“有关当代社会公民应该信任政府(如果公民不信任政府的话,那么要么公民要么政府中的一方就是有问题的)的看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它同传统自由主义截然相反”(沃伦, 2004: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 研究综述,又叫文献综述。 对综述的理解和表述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综述,就是根据需要,把收集到的反映某一时期、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项课题、某项研究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材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分析、研究而写成的综合叙述。它的特点是“述而不评”,即不加评论地综合介绍已取得的某一专业、学科、课题、专项研究的实际情况或研究成果,属于三次文献。另一种认为:综述,是对大量文献经过阅读、思考后,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些看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是综述。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综合概括,而且在表述过程中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综述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真实地反映某一学科、专业、课题项目研究的整体状况,参考利用价值高,特别有助于研究人员开拓视野,把握关键,做好选题,避免重复,节省时间,利用线索,深入研究。 一、综述的类型 综述一般有以下几种: 综合性综述。是指根据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某一问题、某个会议等文献材料情况作出综合性的叙述。如某一学术会议的综述,就是根据某一学术会议的大会发言材料、上交的论文材料,以及讨论情况而写成的综合性报告。 专题性综述。是指对某项课题或某项研究的研究状况或研究成果的系统阐述。如撰写某项课题研究的综述,可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过程的方式、方法,当前研究的进展情况,或已取得的成就,在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该项成果的各种意见和看法等如实叙述出来。 文摘性综述。是根据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某一问题、某项研究在某段时间发表的文献信息内容,用少量文字摘录出来,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综合排列和叙述。文摘性综述要求逐一标注所引用的文献。 二、综述的基本内容、结构与写法 1、综述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综述要包括以下内容:标题、综述的主要问题、原因、目的、使用对象、收集资料的范围、主题内容,文献材料的主要观点、成就、各种看法、发展趋势、基本结论、附录、作者等。 2、综述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1)标题。标题应是综述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能鲜明地表述该综述的主要问题,重点一目了然。 (2)提要。简单扼要地阐明本综述的主题内容,包括目的、背景、意义、现状、解决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以及本综述所收集的资料的范围和来源。 (3)正文。是综述的主要部分,必须全面系统地从各个不同的面把所收集到的文献材料的观点、做法进行详细的叙述,包括所要叙述的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某个课题、某项研究的历史,目前状况,主要观点、措施和方法,突出成果、发展趋势,并综合阐明各种不同观点,还有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等等,让读者对他所要了解的学科、专业、课题或研究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4)结束语。是作者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及综述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所作出的结论,并概括性地阐明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尚待解决的问题,发展趋势等。 (5)参考文献。一般来讲,要求详细逐一列出本综述所引用、参考的文献,也可以在综述过程中引用的时候加以说明材料的出处。标引参考文献要符合国家著录标准,标明作者、篇名、出版单位、时间,等。 综述可在标题的下面或全文的最后标上作者的姓名。 3、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定好题目。定题前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选取当前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充分考虑它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理论性、学术性和价值性。 选好材料。确定主题后,迅速确定收集材料的范围、检索途径和方式方法,尽可能做到大量地占有较全面、系统的,与主题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

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了解,认为对方不会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或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是小概率事件。Robert认为信任是一种资源,它以共同资产的形式存在,运用得当则可获得巨大竞争优势。McKean认为信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如果在交易活动中缺乏信任,就必须花费大量资源,进行度量与监督以防受骗。 Sako把信任分为契约型信任、能力型信任和善意型信任,契约型信任是一种依赖契约的信任。契约越细致,越能形成交易当事人的信任。Margreet F. Boersma 等从公共信息考虑,把信任分为能力的信任、承诺的信任和友善的信任等类型[5]。 Nigel Slack等(2002)认为信任有一个过程,从计算的信任,经过认知的信任再到感情的信任[6]。Giddens认为信任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交易双方甚至更多方共同建构起来的;zucker认为信任的出现与这三个因素分不开:制度背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4篇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4篇 创业计划竞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服务,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以描述公司的创业机会,阐述创立公司、把握这一机会的进程,说明所需要的资源,揭示风险和预期回报,并提出行动建议。创业计划聚焦于特定的策略、目标、计划和行动,对于一个非技术背景的有兴趣的人士应清晰易读。创业计划可能的读者包括:希望吸纳进入团队的对象,可能的投资人、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政策机构。 创业计划的组成部分 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

业背景和公司概述,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总体进度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管理团队,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等十个方面。 1 、执行总结是创业计划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以下方面: 本创业计划的创意背景和项目的简述 创业的机会概述 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 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 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 团队概述 预计能提供的利益 2 、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详细的市场分析和描述 竞争对手分析 市场需求 公司概述应包括详细的产品/服务描述以及它如何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

3 、市场调查和分析 目标市场顾客的描述与分析 市场容量和趋势的分析、预测 竞争分析和各自的竞争优势 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市场发展的走势 4 、公司战略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 在发展的各阶段如何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通过公司战略来实现预期的计划和目标 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 5 、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 收入来源 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 市场份额 产品开发介绍 主要合作伙伴 融资方案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 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大学生就业现状 美国一国企业今年雇用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较去年锐减40%,处於数十年来低档,而根据密西根大学的大学生就业研究中心最新年调,2010年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好不到哪裡。 密西根大学的大学生就业研究中心主任贾德纳表示,情况在过去一年急转直下,但大学以上毕业生就业市场似乎已触底。美国2009年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不景气程度确实远超乎预期。1年前,贾德纳预期,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至多年减10%。当时,美国的失业率為6.8%,如今已攀升至10.2%。根据最新年调,美国明年硕士职缺将较今年减少11%,主因会计硕士的就业市场景气更趋低迷。明年博士职缺将增加20%,不过企业管理硕士的职缺将年增11%。美国大型企业拟於明年招募的大学以上应届毕业生较今年减少3%,中型企业拟雇用人数年减11%,小型企业拟雇用人数则比今年多出15%。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在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他们实行市场配置的自由就业模式,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全纳入社会就业体系中,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不负担直接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不进行直接的干预和限制,主要是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在市场运行失灵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宏观调控,并提供完备的服务体系。 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30 年使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增长趋势,这直接刺激了大学生创业。但是目前全球经济正在加速进入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虽然总体的经济形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逐渐的复苏,但是新的风险,新问题新挑战还是不断的发生,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真正的摆脱,人们对经济的担忧正与日俱增。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大学生就业紧张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如2009 年《经济蓝皮书》强调,高校毕业生不能仅仅寄希望于“等、靠、要”就业岗位,而是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研究综述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研究综述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需求量显著增加,大学生为解决就业压力过大的严峻社会问题,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与个人追求,不断向自主创业领域寻求突破。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受到了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我国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和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类,总结相关经验与不足。研究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主要包含创业教育现状和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两个方面。其次是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开展论述。然后总结归纳了大学生创业政策内涵,主要涵盖创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基本内涵、分析框架和实施模式四个方面。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研究综述理论研究 创业是在当前就业困境环境下,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积极推行一系列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与创业环境。大学生主动探索创业,在推动就业,提高自身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但尽管其影响越来越大,国内外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依旧存在不足。本文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1] 育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旨在寻求推进大学生创

业的最优对策。[2] 一、大学生创业研究概述 2004年至2013年,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学术论文共计约77888篇,各年研究成果数量所占比例大致如下表所示: 从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是呈现递增趋势的,并且自2008年起有了更热的关注度,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大,稳定在较高水平。这说明,随着时间推移,大学生创业情况正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客观上反映了大学生创业研究的重要性。 由数据可得出,国内外学者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意愿以及大学生创业政策三方面,除此以外,还涉及针对创业环境、创业障碍等方面的研究。 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其内容不仅包括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模式、实现途径、主要问题、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并涉及高校、政府、大学生自身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强弱及其影响因素同样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关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通过不同研究方法得出大学生不同层次的创业意愿。创业政策研究主要讨论了政府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重点针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三大视角,综合分析大学生创业研究现状。[3] 二、大学生创业典型做法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各地区、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方式,从资金、政策、教育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

政治信任研究(20110614)

政治信任研究 ——北京初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信任的衰落成为西方国家公共治理和政治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据最近世界经济论坛对47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全球41亿民众对诚信问题存在忧虑,对各类机构的信任程度下降,对政府机构表示不信任的人占到47%。政府信任缺失问题已经对各国政治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增长速度,2011年初北非各国所发生的政治动荡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于我国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但在经济体制转轨,政治制度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经济发展与制度革新间的差距逐步拉开,有些制度不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再加上政府贪污腐败等现象的出现,民众质疑精神开始浮出水面,质疑的声音愈发增多,政府的信任水平和权威性日益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各种形式的政府信任危机事件不断发生,从孙志刚案、SARS爆发初期政府公布疫情不实事件、陕西虎照门事件、贵州瓮安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巴东邓玉娇案到听信谣言抢购食盐事件等此起彼伏,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其发展态势基

本可以概括为:数量迅速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延展。而这均反映了公众对政府质疑感和不信任感的增强,积极的一面是它彰显了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的觉醒,是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为社会进步的体现。而消极的一面是它对政府权威性产生了极大的损害,从而增加了社会风险,使得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下降,于2011年3月发生的抢购食盐事件便是例证。 基于上述考虑,对政治信任流失这一现象进行综合审视,归纳其形态和特点,分析其内在机制和演变趋势,对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对其进行探究。 一、概念界定 政治信任这个概念由于使用层次的不同,不同的学者给出的定义也有不同的侧重,不少西方学者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中国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其研究的范式是参照西方政治学研究范式。因此首先梳理了西方政治学领域学者的观点,对研究问题和维度作了基本界分,并在随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参考了我国学者关于政治信任的研究。综合一些著名学者的观点,政治信任更多地被定义为公民对于政府或者政治系统将运作产生出与他们的期待相一致的结果的信心或信念(Easton,1965;Miller,1974;Hetherington,1998;Citrin,1974)。政治信任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它指公民对待整个政治共同体的态度(公民所属国家),此可以由对国家政治理念的信任体现出

人际信任--文献综述

对人际信任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对人际信任有关理论的探讨 由于目前对信任的研究尚无权威性的公论,论文从现有的零碎的理论研究中借鉴一些来探讨人们信任这种特有的经济社会活动心理及行为。 1.1人际信任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信任的定义很多,而且各有强调的侧重点。 Gambetta 把信任定义为相信对方即使有机可乘也不大可能做出伤害己方的事情。Mayer等认为信任是尽管一方有能力监控另一方,但它却愿意放弃这种机会而相信对方会自觉地做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 Rotter 认为,信任是个体对另一方的言词、承诺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的可靠性的一般性预期。郑也夫则把信任看作一种相信别人的行为或周围秩序符合自己愿望的态度。 根据这些定义,可以认为:第一,信任是个体间的一种心理预期和情感倾注,而这种预期和倾注会以某种(些)行动的选择反映出来;第二,信任是在面临不确定性事件而需要规避风险时才会产生;更重要的第三点是,信任是一个有限理性的行为,是在自己不能把握的事态面前进行的主观判断和行动选择。 因此,笔者认为,信任是指行为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面对不确定问题时,基于历史信息的累积和判断而对另一方持有的一种正的带有明显情感倾向的心理预期或信念,即愿意相信对方能够胜任某事或不会利用己方提供的机会,做出牺牲己方利益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 1.2 人际信任的产生机理 对于信任的产生机理,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Luhmann 认为,信任必须在熟悉的世界中获取。Gambetta 则认为,信任是伴随熟悉和友谊的人际交往的产品,同时也可以看作是特定文化的产物。 在Zucker 看来,信任主要产生于:声誉、彼此的社会相似性和法制。 Kramer 则认为,组织中的信任可以通过第三方介绍、社会范畴、角色和组织规则等途径来产生。

大学生创业计划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426 (计划范本系列) 大学生创业计划详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创业计划详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第一部分:市场调查情况与市场分析 1.市场背景 喝咖啡是一种流行,同时喝咖啡也成了一种文化,一种情调和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咖啡文化的流行,校园也成为了咖啡文化入驻的重要场所。咖啡厅已正在成为人们与人沟通和自我享受的一个重要场所,它的价值在于它能提供给消费者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咖啡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是一种氛围文化和生活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映射到校园中来,咖啡文化消费在校园市场大有可为。 2.市场状况 目前高校周边分布有众多咖啡厅,纷纷瞄准了高

校市场。以武大为例,珞狮路一条街咖啡厅密集程度之高,是武汉其他地方不常见的,所以现在咖啡消费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校外咖啡厅都有把高校老师和学生作为自己潜在顾客的考虑和行动,但是并不是有明确的细分和定位――他们不仅仅为高校师生提供咖啡。经营一家定位高校市场的校园咖啡厅,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顾客创造差异化价值,才能在校园市场切下一块自己的蛋糕。 3.校园咖啡厅特点: 高校是人口极为密集的场所,同时整体上知识文化素质比较高,接受了较多西方思想和生活方式,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有强烈的追求较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的欲望,有一部分群体消费水平较高,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购买非生活必需品。在校园里面经营一家咖啡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_0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结构 1、引言: 简要描述研究问题的性质,并进一步陈述研究问题(为什么研究) 2、综述的主体: 简要报告其他人的发现与观点。 通常将相关的研究放在一起讨论,并用小标题进行分类;详细介绍主要的研究工作,略提相对次要的研究策略: 时间、流派、代表人物 3、总结: 给出已有知识与观点的全貌 4、结论: 5、参考文献: 引用过的文献、其他索引(格式引言家庭是知识、价值观、态度、角色和习惯代代相传主要的传播体。 通过与家庭系统的互动, 子女形成自己的人格、思维模型和行为方即、家庭是人生最初始和最荃础的教育环境。 有研究表明, 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学业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那么到底家庭中的哪些因素对子女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家庭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就的呢?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中对子女学业成就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等。 1,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客观因素,如家 1 / 17

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破裂、家长的文化程度及职业类别等;(柳敏峰,徐长江,王黎华.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调查研究,[J]. 教育测量与评价, 1674- 1536( 2010) 03- 0043- 04.)1) 家长的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越多,采用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则相对较少。 从而使孩子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对德州三中学生进行了关于家长教养方式的调查和统计显示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别较大且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2】刘新宇德州三中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9)家长的职业 2) 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的家长,其子女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多,而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子女相对学业成绩优秀的较少。 经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干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属于自己的比较理想的事业和职业,对个人的发展也看得很重,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个人的价值,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兴趣爱好,关注自身的情绪体验。 他们多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在精神层面会把自己和孩子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发展。 身为工人和个体劳动者的学生父母一般从事体力甚至重体力劳动,还有的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一般无自己满意的事业,很难实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 湛吾委行管2班201207064099 之文献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 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

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 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2004 年,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月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