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8届《步步高》大二轮通史复习与增分策略教学案:专题四 选修3

2018届《步步高》大二轮通史复习与增分策略教学案:专题四 选修3

[考纲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③在一战中,科技进步使潜艇、飞机、坦克和大炮等新式武器问世并用于战争。

④20世纪以来,德国形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

(2)过程

①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②一战爆发后,从马恩河战役到凡尔登战役进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③一战以欧洲为主战场,主要形成了三条战线:即西线、东线和南线。

④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

⑤美国于1917年参战,俄国因为爆发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坚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⑥1918年,德奥集团在协约国的总攻下失败,一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

争。

(3)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经济损失达3 000多亿美元,夺走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

②一战使西欧相对衰落,使美国、日本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③一战中,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匈牙利爆发了匈牙利革命,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④一战也引发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浪潮,打击了西方殖民统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国际联盟

①1920年在瑞士的日内瓦建立了国际联盟,国际联盟为英、法所操纵。

②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的国际性组织,它的宗旨是增进国际间的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国联的主要组织有大会、行政院与常设秘书处。

③国联成立后,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二是处理世界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

(3)《非战公约》:1928年,美、英、法等十五个国家签署了《非战公约》,这成为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法西斯的重要法律依据。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③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催化”作用。

④局部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⑤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过程

(3)影响: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战争。

①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②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

③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2.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冷战”的原因

①二战后,苏、美、英等大国以雅尔塔会议为中心确定了战后世界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②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的,具有大国强权和霸权主义色彩,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二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超群,苏联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世界强国,战后形成了一个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

④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使全球战略矛盾对立。美国为了称霸,挑起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

(2)“冷战”的形成

①1946年,美国驻苏外交官乔治·凯南提出“八千字电报”的遏制理论。

②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著名反共反苏的“铁幕演说”。

③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咨文反映出来的美国外交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一大转变,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④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它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⑤1949年,苏联联合五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经互会”,以对抗马歇尔计划。

⑥1949年,美国联合加拿大等十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七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着战后欧洲出现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

(3)美苏争霸

①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开始调整对外政策,世界出现美苏争霸的局面。

②美苏争夺的重点是欧洲,柏林是美苏较量的重点。

③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核力量处于均势。

④美苏争霸使世界处于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突出表现。

(4)缓和与对抗

①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尼克松主义的新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

②1975年,欧洲大多数国家和美国等签署《赫尔辛基宣言》,标志着“冷战”对峙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③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

④1980年美国提出用武力遏制苏联的“卡特主义”。1981年里根总统提出“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美苏关系再次陷入低谷。

⑤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他提出“新思维”理论,美苏关系进入第二次缓和阶段。

⑥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也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三、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①1950年,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从1950年到1953年,最终美国战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是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②1961年,美国又发动越南战争,它是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1973年美国战败,它是美国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

(2)中东战争

①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也是中东战争的根源所在。

②1948年~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5次战争,都称之为中东战争。

③1977年,萨达特正式访问耶路撒冷,开始了埃、以之间的和平谈判,1978年,美、以、埃三国签署《戴维营协议》。

④1993年,巴、以双方在美国签署《奥斯陆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一个重大突破。

⑤1995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杀,中东和平进程受阻。

(3)两伊战争

1980年,伊朗和伊拉克爆发了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即两伊战争,它是二战后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局部战争。

(4)海湾战争

①1990年8月,伊拉克突然发动对科威特的侵略战争,1991年,美国对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海湾战争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空中轰炸;第二阶段是地面作战阶段,战争以伊拉克的失败而告终。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②2003年,美国以打击萨达姆政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的高科技含量大大超过海湾战争。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联合国

①1943年,美、中、英、苏四国签署《普遍安全宣言》,宣布尽快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②1945年4月,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联合国正式成立。

③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等四项。联合国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一些常设机构。

④联合国在它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世界和平作出了一些贡献。

⑤裁军和军备控制是联合国的重要任务,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也十分突出,维和部队称之为蓝盔部队。

(2)和平与发展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平推动发展;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发展促进和平。

③21世纪,战争威胁依然存在,世界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阶段特点、主要战场及其性质

(1)大致分两个阶段:1939年到1942年为第一阶段,1942年到1945年为第二阶段。

①第一阶段的特点:法西斯国家不断展开进攻,把战争推到最大规模;反法西斯力量处于战略防御阶段,逐渐联合起来,组成了反法西斯联盟。

②第二阶段的特点:战争发生转折,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方向发展,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

(2)主要战场:中国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以及后来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等。

①各个战场的基本目标都是要打败残忍的侵略成性的法西斯国家,因此总体性质都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这一性质在战争中占主要地位。

②具体到各个战场又有所区别,中国战场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苏德战场具有卫国战争的性质,西欧战场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而北非战场却具有争夺殖民地性质,太平洋战场具有争霸性质。[真题例证1]二战的进程与日本侵略口号的变化

(2017·课标全国卷Ⅲ,45)

材料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答案(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解析第(1)问,注意题干中“1931年、1938年,1940年”三个时间点结合日本侵略史实进行作答。回答时要注意,既要答出不同时期的口号是什么,又要答出口号与侵略史实的对应性。

第(2)问,结合三个时期侵略战争的口号,认识到口号是为发动战争服务的,从口号提出的目的、实质,对本国民众及对被侵略民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2.雅尔塔体系下的局部战争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热战”原因

①根本原因: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

②直接原因:在朝鲜,美国希望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所以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美国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局部战争出现的原因

①地区资源及其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

②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为争夺世界霸权,插手、干涉别国内政。

③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3)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对局部战争的影响

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

②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

[真题例证2]美国与两次局部战争(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

(2013·课标全国卷Ⅰ,47)

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解析本题考查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第(1)问,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对越南战争的教训总结为:军事力量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只有美国利益受到明显影响才动用武力、只有得到公众支持才发动战争。海湾战争美国明显吸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动武前,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措施,如臸裁等;海湾战争美国联合组建了多国部队,并得到联合国授权,还属于高科技战争,所以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第(2)问,注意从两次战争对“国际关系”影响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1)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①地位: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出当今世界的多元化和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一个缩影。

②作用

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舞台,是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集会场所,是各会员国最重要的国际讲坛。是缓和国际冲突的重要渠道,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是维护和平的一个基地。推进了人权进步和世界非殖民化进程。

是推动发展的先驱,为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改善人类处境作出了重大贡献。

是制定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主要机构。

(2)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比较

①相同点

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反映了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心声。

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其宗旨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都曾为大国所控制或操纵。

②不同点

国联强调大会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因而前者在运行机制上有很大弊端,后者更具有现实合理性与权威性。

国联把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排斥在外,而美国未参加;联合国则是美苏两个大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后者更具有普遍性和强制力。

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实质是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外衣”;而《联合国宪章》主张尊重各国人民的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

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作用有限,并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联合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国联由于未能制止侵略而威望急剧下降,最终消亡;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真题例证3]国联大会上的“欧洲联邦”计划

(2017·课标全国卷Ⅱ,46)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臶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衰落”“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来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并联系教材所学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9年”,从欧洲政治思维,经济诉求及当时欧洲形势来分析说明。

全国卷选考题试题突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一、题型特点

命题多以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国际关系为主,尤其以二战的内容居多。以新材料为依托,以当今国际热点问题为隐性切入点,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多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

二、题型示例

例题(2016·课标全国卷Ⅰ,47)(15分)

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

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臸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臸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臸,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7分)

三、做题流程

第一步审题,结合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例如本题中要求回答的都是原因。一个是“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另一个是“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第二步阅读材料,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利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例如本题中第(1)题由材料中“向美国……警示性信息”“美国表现出……克制”“朝鲜战争……没有重演”能得出3点答案。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书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要注意规范全面。尤其是原因、背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考虑;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考虑。

答案(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四、增分定律

1.回答原因类设问时,要从主观、客观、直接、根本原因等方面去分析,力争分析全面。例如本题中,第(1)题从中美双方两方面考虑;第(2)题要从主、客观方面分析。

2.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尽可能多联系所学知识。例如本题中第(1)题,除了利用材料中中国政府“警示信息”,“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等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外,还可联系二战后的冷战格局等所学知识。

3.要点一定要全面,可适当多答。例如本题中第(2)题如果答出以下一些答案,也可酌情给分。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长期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济实力下降。

五、针对训练

材料一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4个多月内,占领东北三省并扶植傀儡政权进行殖民统治。1937年7月7日夜,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到1945年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华北、中原、华东、华中、华南以及台湾,共26省1 500余县市,国土面积

600余万平方公里。造成中国军民伤亡达3 500多万人,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5 600余亿美元。——摘编自胡德坤《中日战争史》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言论:日本自民党“终战50周年国会议员联盟”会长奥野诚亮宣称:“大东亚战争是自卫战争,日本当时没有侵略意图,虽然曾经与英美交战,但并没有打算侵略亚洲”。日本法务大臣永野茂门也曾说:“把那场战争说成是侵略战争是错误的。当时日本真心想解放殖民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公然叫嚣:“人们都说日本(在南京)干下大屠杀,但这不正确。这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一直要污损日本的形象”。日本右翼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导致日本先后三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将“侵略”改成“进入”,把“帝国主义战争”改成“大东亚战争”。——摘自王向远《日本右翼言论批判》

(1)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右翼势力言论的核心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论。

答案(1)观点:否认侵华史实;美化侵略战争;拒绝承担战争罪责;篡改历史教科书。

(2)驳斥:早在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就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说明它对中国和亚洲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二战期间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大片国土,并制造了一系列战争罪行,惨绝人寰;日本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如中国汪伪政权)或直接进行殖民统治,疯狂掠夺资源,推行奴化教育等,亚洲多国人民饱受苦难;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等等。(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二中日本自民党奥野诚亮“大东亚战争是自卫战争,日本当时没有侵略意图”得出否定侵华史实,根据材料二中日本法务大臣“把那场战争说成是侵略战争是错误的。当时日本真心想解放殖民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得出美化侵略;根据材料二中“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公然叫嚣”得出拒绝承担战争的罪责;根据材料二中“将‘侵略’改成‘进入’,把‘帝国主义战争’改成‘大东亚战争’”,写入教科书,得出篡改历史教科书。

(2)注意列举的史实要充分体现出日本对外扩张侵略的本性,可结合日本确定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说明其侵略中国和亚洲是既定方针;从二战期间日本发动的对中国及东南亚的侵略、屠杀等行为进行驳斥其不实言论;结合日本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控臸的史实进行回答。

精准训练

1.(2017·湖北荆门高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旧金山对日和约》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操纵下以美、英、法等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片面单独对日缔结的和约(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在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