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阅读材料6

阅读材料6

一、时文快递

多措并举,促礼让行人成文明风尚

牛日成

据报道,广州新增一批电子警察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进行执法,该批设备8月11日在天河路天河东路路口启用一周内共拍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336宗,其中333宗为小型汽车。

这样算来,一个路口日均发生40多宗不礼让行人行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少司机自觉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的意识还差。基于近年来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剧增的现实,执法部门依法处罚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为无疑是必要。

众所周知,相比于钢铁构成的机动车,作为血肉之躯的行人处于“弱势”。城市道路设置斑马线是为了司机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礼让以确保行人安全,事实上是将路权优先让给行人,也是机动车驾驶人文明行为的应有之义。在法律上,《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有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等明文规定。然而,机动车驾驶人闯斑马线、闯红灯等违法现象还是不少。

究其缘故,除了机动车驾驶人的文明素质问题之外,还有一点是因此前机动车不礼让行人除造成事故之外鲜见处罚,所以司机不礼让行人行为缺乏法律的强力约束。从这方面看来,对司机不礼让行人开罚一定意义上算是“新事物”。因而,要让机动车礼让行人成为文明的风尚,除了对明知故犯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之外,还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客观讲,执法部门判断机动车是否礼让行人依赖于连续拍照再进行判断无可厚非,但后台操作的具体量化标准是否精准也值得探究并不断完善。同时,司机对于行经人行横道时减速容易掌握,而是否与行人抢道的尺度或难精准把握,所以除了对明显不礼让行为坚决处罚之外,或也可留有一定的“纠错”空间。对无意而轻微的违法行为或判断模糊不清的行为,或可采取短信通知告诫教育等方式,使执法趋于人性化。

礼让行人是对生命的敬畏。反思机动车驾驶人闯斑马线、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有禁不止,无疑需要从源头上采取多种措施。其中,一些地方尤其是城区周边或郊区范围的路口缺少机动车信号灯与行人信号灯,这本身就存在隐患。至于那些地方该不该设信号灯也当进行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该填补空缺的当及时补上。

再者,接下来机动车礼让行人将纳入驾考新规,这是从源头上强化文明行车意识的一项有效措施,驾考理应严格把关,杜绝“马路杀手”上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斑马线交通事故频发,除了机动车违法不礼让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行人乱闯红灯。从守法的角度看,机动车礼让行人是必须的,行人遵守交通安全法也是必须的。换句话说,“礼让”也是相互的。所以,加强全民文明交通意识教育不可或缺。

(金羊网,2017年8月22日)二、文学阅读

喀纳斯的秋

铂铃

对于秋天的喜好,也许是人类天生对色彩的偏爱,因为秋的到来意味着,即将告别已经看厌的绿色,迎来丰收喜悦里无尽的金色、血泊感的红色,搭配着秋日里盛开的花朵,形成特有的色彩组合,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同样,秋天,对于北疆来说应该是四季里最迷人的季节,而最出名的应该非喀纳斯莫属了。

前往喀纳斯的路蜿蜒曲折,需要翻过山谷里的村庄,路过渐黄渐绿的草原,转过一条条盘山路,才能豁然看到心里盼望已久的美景。然而,这一路的辛苦疲劳会被沿途的风景暂时抛在脑后。驰骋在这条十几年前修的柏油路上,会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可能离开家乡太久,所以看什么都很亲切。这条通往前方的路像是飘在戈壁上一条跳跃的丝带,配着路基下巧克力色的沟壑特有的纹理,怎么看都像是一幅刚画好的油画。

开阔的视野里,天上时而有老鹰盘旋,时而飞过一群乌鸦,这种感觉像是天空卫士一般守护着这片领域。地上偶尔穿过几只调皮胆大的小松鼠,速度极快,深怕被人类抓住,而在高高的岩石上,它们却很淡定围在一起像是在晒太阳,又像是在开家庭会议。半山腰呢,总能看到几只山羊默默地吃着青草,你不得不佩服它们脚下的摩擦力,怎么可以这么稳当立足于半山腰上。

转过一个山头,就能感受到阳光的变幻莫测,云彩追随着连绵不断的山脉,它的影子走到哪里,哪里就被晕染成一片墨色,阳光穿梭在一片片针叶林里,加上有绿有黄的树叶,突然脑海里闪过一个词“层林尽染”,这倒真是应了那句:“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随着海拔的升高开始有了一丝凉意,路依旧是那条柏油路,只是多了蒙蒙细雨的陪伴,风因为车速的关系,呼呼地从耳边穿过,隐约中还能听到鸟儿的叫声。雨下着下着就变成了细碎的小冰雹,不等你回过神来,就又变成了雪花,落地即化……

这就是秋日里那条路——通向美丽神秘的地方,只要你踏上这条路,就会被它深深吸引,因为每一次都是及时上映的纪录片,不曾有预告,也不曾有重播,只能用你的心去发现。

秋日里的喀纳斯不会让你觉得凄凉或者萧瑟,而是生命的绽放,执着的绽放。生命总是有开始和结束,在这山林间,不变的正是这四季的交替,花开与花落。每天这里会迎来送去来看她的游客,游客总希望看到秋日里最美的喀纳斯,而她不会因为谁的到来改变什么,这份固执像是处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让你有点可气又有点心疼。

湖水到了这个季节也不甘示弱,跟着秋日的节拍变成白色,流动的湖水,安静地守护着这片雪山,而雪山也不离不弃屹立在那儿,终年积雪的友谊峰,永远给人一种巍峨壮丽的感觉。

不知道传说中湖怪到了秋天会做些什么,它也会为这迷人的秋色动心吗?好想看到你浮出湖面的样子,虽然你不再神秘,虽然人们已经知道你叫哲罗鲑。而我依旧相信你是这山水间的圣灵,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依旧是。

如果起得够早,如果足够幸运,还能看到山间云雾缭绕,让你分不清是云是雾,而秋日

的色带也会因为云雾若隐若现,空气里凝结着阵阵清凉,那个时刻,温柔的喀纳斯又像是待字闺中的少女,婀娜中帶着羞涩。

秋天,生活在这里的图瓦人会结束他们的游牧生活,回到村子里。所以每个早晨都能看到炊烟袅袅,要是能喝上一杯图瓦人做的奶茶,吃上一块奶疙瘩,整个身子都会暖和起来,再听听老人们讲讲这里的故事,生活是多么惬意,不再会有浮躁和压力困扰着你。

喀纳斯的秋,绽放着她的斑斓色彩,在岁月里留下神秘印迹,浓浓的秋意,就请你慢点离开,好想多看你几眼……

三、诗歌赏读

(承接3)于是,作者水到渠成似的进一步完成他的主题:写阿房宫的毁灭,也就是写秦统治者的毁灭及其所以毁灭之故,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敲响警钟。“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以下数句,尤其精彩:“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橡,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是紧承“嗟乎”以下各句而来的。“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两句,“秦”“人”并提。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愤慨语,总括秦的纷奢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然后用“使”字领起,摆出一系列罪证。秦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罪证是不胜枚举的。文学创作的特点在于通过个别表现一般,因而在一篇作品中也用不着从各方面罗列罪证。作者写的是《阿房宫赋》,即从阿房宫着笔,就前毕篇的叙写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演。一连串用准确的比喻构成的排句,形象地表现了“秦”与“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一乐一苦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一句句喷薄而出、层层推进,到了“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已将火山即将爆发的形势全盘托出。再用“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从反面一逼,便逼出“戍卒叫,函谷举”的局面,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终于埋葬了统治者。而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也随之化为灰烬。

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绐当时的最髙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为了丰富历史教训的内容,从“六王毕,四海一”以下,一直是既写秦,又不忘六国。就章法说,以秦为主,以六国为宾。就思想意义说,以六国为秦的前车之鉴。阿房宫中的无数美人,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阿房宫中的无数珍宝,又是六国“取掠其人”的长期积累。六国一旦灭亡,则美人“辇来于秦”,珍宝“输来其间”;那么,秦一旦蹈六国的覆徹,又将怎样呢?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又走秦的老路,难道会有什么更好的结局吗?写到这里,真可谓“笔所未到气已吞”!接下去,还不肯正面说破,却以无限感慨揭示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既指出六国与秦的所以亡,指出倘能“各爱其人”(作者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故以“人”代“民”),就不会亡,这才将笔锋移向“后人——主要是当时的统治者:“秦人不暇自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