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长河撷浪

长河撷浪

长河拾浪

——三十年中小学发展历程回顾1979年,我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按理说我可以直接到村办初中去学习,可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乡里(德亭乡)新办了一所初中,号召学习优秀的学生尽可能考上乡里的中学(简称“乡中”)。

老师是这样向我们描绘乡中的诱人之处的:“每人一张桌子,一个凳子;所有的教师全是公办教师;学校还有许多以前连老师也没有见过的的教学仪器;上学不用自带煤油灯,学校有电灯……”

这对我的诱惑是巨大的,一个月后,我如愿以偿地走进了乡中,开始了从此就高人一等的初中生活。

6年后,也就是1985年,我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当时,每个学校都有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校长去做,那就是要求校长积极向所在村的村委协调,力争实现学校无危房、有教室、有桌凳,简称“一无两有”。

以现在年轻人的眼光看,没有教室和桌凳的学校还是个学校吗?可当时的学校大多是利用旧社会大户人家的祠堂和较大的庙宇为基础建成的,很难形成像样的教室,至于桌凳,多数是土台子、木墩子。

由于《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政府(准确说是村委)

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一无两有”成了历史名词,校长们在建设方面的中心工作又变成了“六配套”,也就是教室、桌凳、仪器、围墙、大门、厕所六项配套设施要一应俱全。

现实不容忽视,当政府大力提倡“六配套”时,肯定是有很多学校还没有实现“六配套”。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政府发布了“集资建校”的号召。这时的现实背景是,教室和大多数房子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子,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

集资建校运动搞得既轰轰烈烈又举步维艰,一方面,大多数人民群众对集资建校是支持的,因为“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还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根据《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的责任划分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具体解读是:“村办小学,乡办初中,县办高中”,由于当时实行“就近入学,一村一校”的学校布局,群众有限的财力实在难以承担建校的重任。

群众有建校的欲望,学校有建设的需求,可群众有心无力,而国家只有政策支持而很少有资金支持。就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中挣扎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周围的学校都变成了两层或三层的楼房,政府领导每到学校说得最多的就是:“现在,农村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以此激励广大教师努力工作。

当然,这种成就的背后,有着难言的苦涩。由于资金不足而仓促开工建设,难以在完工之时付清工程款,导致“建一所学校,垮一个建筑队”,在以后几年里,许多施工单位对学校的建设工程望而却步;尽管中央对农民负担有限制性要求,但是农民负担除了教育集资外,还有“三提五统”,难承重负的一个(外地)农民一怒之下,把所在乡的乡长告上了法庭,在法院判政府败诉后,那位无奈的乡长说出了当时的现状:“农村工作难啊!我敢说,如果完成上级交付的所有工作,全国没有几个乡的农民负担不超标!”

群众、社会、政府都原谅了这个无奈的乡长,但这件事给我们的思索是长久的。

在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学校就是在这样的夹缝里发展起来的,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进入新世纪后,学校的基本建设已初具规模,群众在学校建设方面的负担少了许多,个别扫尾工作政府给出的政策是在“不超上限,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实行“一事一议”。刚开始时,村干部对“一事一议”热情很高,但很快就被淡出了视线,因为国家财力宽裕了,村干部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能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

那时对于我来说,看到学校的变化日新月异,当然高兴,但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我太想让学校有一台电脑了,学校的档案管理、数据处理等工作确实需要。2001年县教育局的

领导为了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对我校包扶,从洛阳师专联系了一台旧586联想电脑和针式打印机送到了学校,这可是全乡教育系统唯一的一台电脑,比乡政府的还先进。它对学校的促进工作自不必言,对我个人也是受益匪浅。当大多数教师甚至是县城打印店的工作人员还不知道“Excel”为何物时,我已经成了这方面的“土专家”。

以后的几年,更多的学校和教师都在羡慕我们学校的电脑,一直到了2005年冬,“河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展实施,全乡所有的学校都配备了当时较先进的电脑、卫星接收设施、DVD、大彩电,当时这些设备进校时,教师说得最多的就是:“做梦也想不到!”

200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改,办学体制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变成了“以县为主,政府负责”。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财力雄厚了,对学校的建设投资基本上实现了政府大包大揽,这是个多么令人欣喜的进步啊!

于是,在没有群众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一座价值八十万元的教学楼从我所在的学校内拔地而起。

从“一无两有”到“六配套”,再到“集资建校”发展到目前的“远程教育”;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这一个个台阶、一次次进步无一不是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朵洁白的浪花,是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展示。

作为一名二十多年教龄的教育工作者,目睹了学校发展

的一段段光辉历程,实现了一个个梦想。我无法想象明天的学校会变成什么样。但我坚信,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正迈着雄健的步伐向现代化强国前进!

余红锋

德亭镇回民小学校长

联系方式:158********

2009年9月22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