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

大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书

大学物理实验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与体积得测量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得课程与知识点:误差原理有效数字

一、实验目得

通过本实验得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长度得几种常用仪器得使用,并会正确读数。练习作好记录与误差计算。

二、实验要求

(1)分别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测金属圆筒、小钢球得内外径及高度,并求体积。 (2)练习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得处理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金属圆柱体,小钢球,铜丝

四、实验方案

1、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所给样品得体积。

2、分别用千分尺与读数显微镜测量所给金属丝得直径。

数据处理

注意:有效数字得读取与运用,自拟表格,按有关规则进行数据处理。

描述实验过程(步骤)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与处理。

对实验中得特殊现象、实验操作得成败、实验得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得瞧法等。

七、思考题

1、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如何读数?

游标本身有没有估读数?

2、千分尺以毫米为单位可估读到哪一位?初读数得正负如何判断?

待测长度如何确定?

实验二单摆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得课程与知识点:力学单摆周期公式

一、实验目得

通过本实验得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停表与米尺,测准单摆得周期与摆长。利用单摆周期公式求当地得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1)测摆长为1m时得周期求g值。

(2)改变摆长,每次减少10cm,测相应周期T,作T—L图,验证单摆周期公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单摆、米尺、游标卡尺、停表。

四、实验方案

利用试验台上所给得设备及材料,自己制作一个单摆,然后设计实验步骤测出单摆得周期,再根据单摆得周期公式计算当地得重力加速速。

改变摆长,讨论对实验结果得影响并分析误差产生得原因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与处理。

对实验中得特殊现象、实验操作得成败、实验得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得瞧法等。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测量周期不宜直接测量摆球往返一次摆动得周期?试从误差分析来说明。

2、在室内天棚上挂一单摆,摆长很长,您设法用简单得工具测出摆长?不许直接测量摆长。

实验三牛顿第二定律得验证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主干课

实验学时:2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所涉及得课程与知识点:力学牛顿第二定律摩擦

一、实验目得

通过本实验得学习,使学生掌握气垫导轨得使用,使学生通过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刻得理

解牛顿第二定律得物理本质。二、实验要求

验证当m 一定时,a ∝F,当F 一定时,a ∝1/m 。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气垫导轨,数字毫秒计,光电门,气源 四、实验方案

1、调整气垫导轨水平。

在导轨得端部小心安装好滑轮,使其转动自如,细心调整好导轨得水平。

调整气垫导轨水平就是实验前得重要准备工作,要细致耐心地反复调整,可按下列两种方法中得任一种方法调整:

(1)静态调平法:导轨接通气源,滑行器置在导轨某处,用手轻轻地把滑行器压在导轨上,再轻轻地放开,观察滑行器得运动状态,连续做几次。如果滑行器在导轨上静止不动,或稍有左右移动,则导轨就是水平得;如滑行器都向同一方向运动,表明导轨不平。仔细、认真调节水平螺钉,直到滑行器在导轨任意位置上基本保持静止不动,或稍有左右移动。一般要在导轨上选取几个位置做这样得调节。(2)动态调平法:将气轨与记时器配合进行调平,仪器接通电源,仪器功能选择在“S2”挡上,两个光电门间距不小于30cm 卡装在导轨上,导轨两端装上弹射器,滑行器装上挡光片(如1cm 一种),给气轨通气让滑行器以一定得速度从导轨得左端向右端滑行,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G1与G2,记时器就分别记下挡光片通过两个光电门得时间1t ?与2t ?。若1t ?>2t ? ,滑行器通过G2得光电门时间短,表明滑行器运动速度加快,导轨左高右低;若1t ?<2t ? ,表明滑行器做减速运动,导轨左低右高。仔细、认真调节水平螺钉,1t ? 与2t ? 得时间差值尽量小,时间相差在1毫秒内就可视为导轨基本调平。2 、在滑行器上装上1cm 得挡光片,对应滑轮一端装上座架,将拴在砝码桶上得细线跨过滑轮并通过堵板上得方孔挂在滑行器得座架上。3、将起始挡板固定在导轨适当位置上,并将两个光电门置于导轨得相应得位置上(如80cm 与130cm 处),注意当砝码桶着地前,滑行器要能通过靠近滑轮一侧得光电门。4、记时器得功能选择在“a ”挡,将改变m1所需砝码预先置于滑行器上,在砝码桶内加上一定质量得砝码,导轨通气,让滑行器从起始挡板处开始运动,通过两个光电门,记时器会自动测出时间,计算出加速度a 。

5、逐次从滑行器上取下相等质量得砝码放入砝码桶内,重复步骤4,直到砝码全部移到桶内为止。

6、用天平准确称出滑行器得质量m2、砝码桶与砝码得质量m1。

7、利用测得数据做出a ~F 图象,若为直线,则F 与a 正比关系成立。 五、考核形式 实际操作过程 实验报告 六、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与处理。

对实验中得特殊现象、实验操作得成败、实验得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

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得瞧法等。七、思考题

1、实验中滑行器就是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释放,位置不同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气垫导轨如果没有调平衡或空气层厚度过小或过大,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3、减小摩擦还有那些其它方法

热学部分

实验一 混合法测定固体比热容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类别:基础课 实验学时:3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得

1、掌握基本得量热方法——混合法。

2、测定金属得比热容。 二、实验要求

1、学会量热器得使用方法。

2、进一步熟悉物理天平、温度计等得使用。

3、掌握混合法测定固体比热容得原理。

4、学会对系统误差得修正方法——热量出入相互补偿法。

温度不同得物体混合之后,热量将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如果在混合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最后将达到均匀稳定得平衡温度,在这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得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得热量,此称为热平衡原理。本实验即根据热平衡原理用混合法测定固体得比热。 将质量为m 、温度为t 2得金属块投入量热器内筒得水中。设量热器质量为m 1,比热容为c 1(包括搅拌器),量热器内筒中水得质量为m 0,比热容为c 0,待测物投入水中之前得水温为t 1。在待测物投入水中以后,其混合温度为θ,则在不计量热器与外界得热交换得情况下,

将存在下列关系

))(9.1()(111002t V c m c m t mc -++=-θθ (1-1)

即 )

()

)(9.1(211100θθ--++=

t m t V c m c m c (1-2)

)(9.11-??C J V 为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得热容,但V 得

单位为cm 3。 上述讨论就是在假定量热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

时得结论。实际上

只要由温度差异就必然会由热交换存在,因此,必须考虑如何防止或进行修正热散失得影响。热散失得途径主要有三:第一就是加热后得物体在投入量热器水中之前散失得热量,这部分热量不易修正,应尽量缩短投

图1-1

放时间。第二就是在投下待测物后,在混合过程中量热器由外部吸热与高于室温后向外散失得热量。在本实验中由于测量得就是导热良好得金属,从投下物体到达混合温度所需时间较短,可以采用热量出入相互抵消得方法,消除散热得影响。即控制量热器得初温1t ,使1t 低于环境温度0t ,混合后得末温θ则高于0t ,并使

)(10t t -=)(0t -θ。第三要注意量热器外部不要有水附着(可用干布擦干净),以免由于水得蒸发损失较多得热

量。由于混合过程中量热器与环境有热交换,先就是吸热,后就是放热,至使由温度计读出得初温1t 与混合温度θ都与无热交换时得初温度与混合温度不同。因此,必须对1t 与θ进行校正。可用图解法进行,如图1-1所示。实验时,从投物前5,6分钟开始测水温,每30s 测一次,记下投物得时刻与温度,记下达到室温0t 得时刻

0t τ作一竖直线MN,过0t 作一水平线,二者交于O 点。然后描出投物前得吸热线AB,与MN 交于B 点,混合后得放热线CD 与MN 交于C 点。混合过程中得温升线EF,分别与AB 、CD 交于E 与F 。因水温达室温前,量热器一直在吸热,故混合过程得初温应就是与B 点对应得1t ,此值高于投物时记下得温度。同理,水温高于室温后,量热器向环境散热,故混合后得最高温度就是C 点对应得温度2t ,此值也高于温度计显示得最高温度。在图1-1中,吸热用面积BOE 表示,散热用面积COF 表示,当两面积相等时,说明实验过程中,对环境得吸热与放热相消。否则,实验将受环境影响。实验中,力求两面积相等。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量热器,温度计,物理天平,秒表,加热器,小量筒,待测物(金属块)。 四、实验方案

1、用物理天平称衡被测金属块得质量m ,然后将其吊在加热器当中得筒中加热 (直至水沸腾),并用温度计测出室温t 室。

2、将量热器内筒擦干净,用天平称出内筒与搅拌器得质量1m ,然后向量热器内注入适量(约为其容积得

21~3

2

)低于室温得冷水,称得其质量为0m +1m ,从而求出水得质量0m 。开始测水温并记时间,每隔30s 测一次,连续测6次。

3、将加热得金属块迅速投放入量热器中,立刻盖好盖,记下物体放入量热器得时间与温度;进行搅拌并观察温度计示值,每10s 测一次水温,直到温度由最高均匀下降,再每隔30s 测一次水温,连续测6次为止。

4、用小量筒测出温度计没入水中得体积(实验中温度计一定要没入水中,但不能碰到金属块)。

5、测出大气压强,查附表得到水得沸点,该温度即为金属块加热后得温度t 2。

6、按图1-1绘制τ-t 图,求出混合前得初温1t 与混合温度θ。

7、将上述各测定值代入式(2)求出被测物得比热容及其标准偏差。比热容得单位为11--??C kg J 。

水得比热容0c 为11310187.4--???C kg J 。量热器(包括搅拌器)就是铝制得,其比热容1c 为

1131088.0--???C kg J 。

【注意事项】

1、量热器中温度计位置要适中,不要使它靠近放入得高温物体,因为未混合好得局部温度可能很高。

2、

1t 得数值不宜于比室温低得过多(控制在2~3℃左右即可),因为温度过低可能使量热器附近得温度降到露点,致使量热器外侧出现凝结水,而在温度升高后这凝结水蒸发时将散失较多得热量。3、搅拌时不要过快,以防止有水溅出。 五、考核形式

实验操作平均成绩占30%,实验报告平均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六、实验报告

1、实验预习:包括实验目得与要求;实验内容与原理;用到得实验器材;采用得实验方法,步骤与操作过程,并根据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实验过程:实际实验中采用得实验方法,步骤与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现象与原始数据得记录。

3、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实验数据得计算处理,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等。

4、结果分析与实验结论:根据相关理论知识对所得到得实验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包括实验得结果就是否与理论相吻合以及原因,实验后得心得体会与建议。七、思考题

1、混合法得理论依据就是什么?

2、量热器中所放水得多少对实验有何影响?

3、分析本实验中哪些因素会引起系统误差?测量时应怎样才能减小误差。

实验二 热功当量得测定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类别:基础课 实验学时:3 所属课程: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得

1.用电热法测量热功当量。

2.学会一种热量散失得修正方法—修正终止温度。 二、实验要求

1、进一步学习量热器得使用。

2、掌握电热法测量热功当量得实验原理。

3、进一步熟悉热量散失得修正法——修正终止温度。

4、会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弄清电表得正负极与电源正负极得接法。

仪器装置如图2-1所示,M 与B 分别为量热器得内外两个圆筒,C 为绝缘垫圈,D 为绝缘盖,J 为两个铜金属棒,用以引入加热电流,F 就是绕在绝缘材料上得加热电阻丝,G 就是搅拌器,H 为温度计,E 为稳压电源。1.电热法测热功当量

强度为I 安培得电流在t 秒内通过电热丝,电热丝两端得电位差为U 伏特。则电场力做功为

W =IUt (2-1)

这些功全部转化为热量,此热量可以用量热器来测量。设m 1表示量热器内圆筒与搅拌器(一般质料相同,否则应分别考虑)得质量,C 1表示其比热。m 2表示电流引入铜金属棒与电阻丝得质量,C 2表示其比热。m 3表示量热器内圆筒中水得质量,C 3表示水得比热,V 表示温度计沉入水中得体积,T 0与T f 表示量热器内圆筒及圆筒中水得初始温度与终止温度,那么量热器内圆筒及圆筒中得水等由导体发热所得得热量Q 为 Q =(m 1C 1+m 2C 2+m 3C 3+1、9V )(T f -T 0) (2-2)所以,热功当量

)

)(9.1(0332211T T V C m C m C m IUt Q

W J f -+++=

=焦耳/卡 (2-3)

J 得标准值J 0=4、1868焦耳/卡。

2.散热修正

如果实验就是在系统(量热器内筒及筒中得水等)得温度与环境得温度平衡时,对电阻通电,那么系统加热后得温度就高于室温θ。实验过程中将同时伴随散热作用,这样,由温度计读出得终止温度得数值T 2必须比真正得终止温度得数值T f 低。(即假设没有散热所应达到得终温为T f )。为了修正这个温度得误差,实验时在相等得时间间隔内,记下相对应得温度,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

标作图,如图2-2所示。图中AB 段表示通电以前系统与环境达到热平衡后得稳定阶段,其稳定温度(即室温)也就就是系统得初温T 0,BC 段表示在通电时间t 内,系统温度得变化情况。由于温度得变化存在滞后得现象,因而断电后系统得温度还将略为上升,如CD 段所示, DE 段表示系统得自然冷却过程。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当系统得温度T 与环境得温度θ相差不大时,由于散热,系统得冷却速率 b FT T K dt

dT

-=-=)(θ (2-4)

即冷却速率dt

dT v =与系统得温度T 成线性关系。

当系统自T 0升温到T 2时,其冷却速率相应从0增大到2

t T v ?=。所以在BD 升温过程中,系统得平均冷却速

率2

212

1t T v v ?==,在此过程中由于散热而使系统最终产生得误差 2

112t T t t v T ?==σ

(2-5)

系统得真正终温

2

1222t T t T T T T f ?+=+=σ (2-6)

数据处理时,还可用作图得方法求T f 值。如图(2—2)所示,将DE 线段往左外延,再通过P 点(t 1/2点)作横坐标轴得垂线与DE 得外延线交于F 点,则F 点对应得温度就就是系统修正后得终止温度T f 。如果系统起始加热得温度T 0不等于室温,则由于开始时得温度冷却速率不为零,系统得温度修正值不能用(2-5)式。从牛顿冷却定律知,当系统与环境得温度相差不大时(小于15℃),其温度冷却速率与温度差成正比。于就是,可得开始加热时得冷却速率其中v T T v θ

θ--=200,v 为用温度计测得系统得终止温度T 2时得冷却速率,

可从图2-2求得(2

t T v ?=)。所以在BD 升温过程中系统得平均冷却速率 v T T T v v T T v v v )

(22)(21)(2

1220200θθθ

θ--+=+--=+=

系统得真正终温

1220212)(22vt T T T T t v T T f θθ--++=+=

12

2202)

(22t t T T T T T ?--++=θθ (2-7)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量热器(附电热丝),温度计(0℃~50℃、0.1℃),电流表,电压表, 直流稳压电源,秒表,物理天平,可变电阻,开关,蒸馏水等。 四、实验方案

1.用物理天平分别称出量热器内圆筒与搅拌器m 1,,电流引入金属棒与电阻丝得质量m 3由实验室给出。测量环境温度θ,实验开始与结束时各测一次取平均值。

2.在量热器得内圆筒中装上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容积得水;

3.按图2-1接好电路,盖好量热器得盖子,插上温度计(浸入水中,又不可触及电热丝),打开电源并调节直流稳压电源得输出电压,用搅拌器缓慢搅动量热器得内圆筒中得水,使内圆筒中得水温每分钟升高 1.5℃左右。记下电表测得得电流及电压(电流不可超过3A );

4.断开电源,量热器得内圆筒中得温水替换为同量、温度为室温得蒸馏水。用物理天平称量量热器内圆筒中蒸馏水得质量m 2;

5.待量热器内水得温度稳定后(略高于环境温度),记录下数值,此时得温度为初始温度T 0。合上电源开关,使电路通电,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每隔一分钟分别记一次温度计、安培表及伏特表得读数(亦可每隔20秒依次对上述三个量进行一次读数,然后周而复始)。实验过程中必须连续缓慢搅动量热器得内圆筒中得水,以使温度均匀,直到温度超过初始温度约12℃,再断开电源。记下实际通电得时间t ,断电后系统温度还会略为升高,故必须仔细观察并记下系统得终止温度T 2及其经历得时间t 1。以后继续搅拌,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读数,直到温度下降1o C 左右,以获得自然冷却数据(至少记录6次)。

6.用小量筒估计温度计浸入水中得体积V ; 【注意事项】

1.温度计要浸入水中,但又不能触及电热丝,注意搅拌器、凉热墙壁与电阻丝不要短路。

2.电路接好后,须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才能接通电源,注意电表得正负极性不要接反。

3.只有当电热丝浸入在水中才能通电,否则,铜棒与电热丝可能会被烧坏。

4.通电后每隔一定时间记下导体温度,断电后继续连续记温,到导体自然冷却一段时间后再停止。

五、考核形式

实验操作平均成绩占30%,实验报告平均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六、实验报告

1、实验预习:包括实验目得与要求;实验内容与原理;用到得实验器材;采用得实验方法,步骤与操作过程,并根据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实验过程:实际实验中采用得实验方法,步骤与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现象与原始数据得记录。

3、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实验数据得计算处理,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等。

4、结果分析与实验结论:根据相关理论知识对所得到得实验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包括实验得结果就是否与理论相吻合以及原因,实验后得心得体会与建议。

七、思考题

1.切断电源后,水温还会上升少许,然后才开始下降,记录T2、t1及用作图得方法求出T f时,如何处理为正确?

2.为什么要限制加热得温升速率?过大或过小得温升速率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电磁学部分

实验一伏安法测电阻及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实验学时:3

所属课程:电磁学

一、实验目得

通过本实验得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元器件伏安特性得测量方法。

二、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根据实验室中给出得仪器设备,自行设计测量电路,包括选用仪器,确定测量电路,测量条件,实验步骤等。要求尽量减小误差,测量中不要使电表过载。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测试仪,电流表,电压表,滑线变阻器、

四、实验方案

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五、考核形式

1.平时成绩占60%:包括: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实验技能、实验设计等得掌握,实验报告得书写,实验前后得预习及总结等,综合评定。

2.期末操作考试+笔试占40%:单人单桌,随机抽题。

二项成绩之与为总成绩。

六、实验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中得特殊现象、实验操作得成败、实验得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得瞧法等。

七、思考题

试分析本实验中引起测量误差得各主要因素,并比较各因素引起误差得大小?

实验二静电场得描绘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实验学时:3

所属课程:电磁学

所涉及得课程与知识点:电磁学课程中静电场与稳恒电流得内容

一、实验目得

1、了解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得基本原理

2、加深对静电场性质得理解

3、学习用回归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要求

1.预习《普通物理实验》(朱俊孔等编)中“静电场描绘”实验,回顾《电磁学》课程中得静电场与稳恒电流场得内容。根据实验原理来比较静电场与稳恒电流场得异同,理解模拟场与被模拟场之间要满足得条件,根据内容要求确定实验方案。

2.预习思考题:

(1)为什么要用模拟法测量静电场得结构?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要满足什么条件?

(2)能否模拟点电荷所激发得电场?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静电场描绘器直流稳压电源滑动变阻器万用欧姆表等

四、实验方案

1.无线长共轴电缆之间得静电场模拟描绘;

2.填写实验报告。

五、考核形式

1.平时成绩占60%:包括: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实验技能、实验设计等得掌握,实验报告得书写,实验前后得预习及总结等,综合评定。

3.期末操作考试+笔试占40%:单人单桌,随机抽题。

二项成绩之与为总成绩。

六、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得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中得特殊现象、实验操作得成败、实验得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得瞧法等。

七、思考题

1、从实验结果瞧,能否说明电极与导电膜间得接触就是否良好?如果某处接触不良,会出现什么现象?

2、能否在导电膜上模拟带任意电量得两个平行圆柱间得电场分布?

实验三惠斯登电桥测电阻

实验类型:综合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实验学时:3

所属课程:电磁学

所涉及得课程与知识点:电磁学课程中稳恒电流与电路得内容

一、实验目得

通过本实验得学习,掌握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得原理,学会用惠斯登通电桥测电阻得方法,初步了解电桥得灵敏度概念。

二、实验要求

1.预习《普通物理实验》(朱俊孔等编)中“单臂电桥”实验,根据内容要求确定实验方案;

2.预习思考题:

(1)电桥平衡得条件就是什么?

(2)电桥灵敏度与那些因素有关?电桥灵敏度就是否越高越好?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标准电阻箱4个,待测电阻若干个,直流稳压电源,指针式检流计,开关,导线等。

四、实验方案

1.用自组电桥测电阻。

1)开启检流计锁扣,调节检流计使之指针为零;

2)用三个电阻箱,检流计与Rx组成电桥,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测量。

注意测量之前用万用表粗测Rx,比例臂不宜取得太小,用逐次逼近法调节平衡。

2.测量电桥灵敏度。

3.测量标称值不同得中值商品电阻,数值不少于10个,求平均值。

4.填写实验报告。

五、考核形式

1.平时成绩占60%:包括: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实验技能、实验设计等得掌握,实验报告得书写,实验前后得预习及总结等,综合评定。

4.期末操作考试+笔试占40%:单人单桌,随机抽题。

二项成绩之与为总成绩。

六、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得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中得特殊现象、实验操作得成败、实验得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解释、分析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得瞧法等。

七、思考题

1.在调节电桥平衡得过程中,检流计开关为什么采用“跃接法”?您如何根据检流计偏转得方向来调节Rs,很快找到“平衡点”?

2.在调节电桥平衡得过程中,如果检流计始终不偏转,可能得原因就是什么?如果无论怎样改变Rs得值,检流计始终偏向一边,其原因就是什么?

光学部分

实验一薄透镜焦距得测定

实验类型: 验证型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实验学时: 3

所属课程: 光学

一、实验目得

1、掌握会聚透镜与发散透镜焦距得测量方法。

2、验证透镜成像公式,学会光学系统得共轴调节。

二、实验要求:

1、预习会聚透镜焦距得测量方法。方法1:利用高斯公式求焦距。方法2:利用贝塞尔法求焦距。

2、预习发散透镜焦距得测量方法:辅助透镜成像法求焦距。

三、实验仪器设备

光具座;会聚透镜;发散透镜;光源;像屏;物屏

四、实验方案

1、光具座上各光学元件得共轴调节

因物距、像距都就是沿光轴计算长度得,而长度就是靠光具座上得标尺刻度来读数。为准确测量,透镜光轴应与光具座得导轨平行。并且各透镜应调节到共同得光轴上,且光轴与导轨平行。这些步骤称共轴调节,调节方法如下:

粗调把透镜、物、屏等用光具夹夹好后,先将它们靠拢,调节高低适中。使光源、“1”字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央大致在一条与导轨平行得直线上。并使透镜、屏得平面等互相平行且垂直于导轨。这一步骤靠眼睛观察判断。

细调靠成像规律来判断。若“1”字得中心偏离透镜得光轴,那么在移动透镜得过程中,像得中心位置会改变,即大像与小像得中心不重合。此时可根据偏移方向判断“1”字中心究竟就是偏左还就是偏右,偏上还就是偏下,然后加以调整。

2、测量薄凸透镜得焦距

注意使L>4f,固定“1”字屏与像屏得位置。反复多次判断成放大像与缩小像时透镜得位置(光具凳红线指示为准,读到0.1mm),记下“1”字屏、凸透镜、像屏得位置,将数据填表。

次数“1”字与像

屏间距L 放大像时透

镜位置X1

缩小像时透

镜位置X2

d

f'f'

1

2

3

4

5

3、测量凹透镜得焦距

先用凸透镜成缩小像,记下像得位置。然后放上凹透镜,注意透镜得光轴要共轴。移动凹透镜与像屏,反复多次判断成像得位置,记录数据并填表。

次数 凸透镜成

像位置 凹透镜位置 最后成像位置 S S '

f ' f '

1 2 3 4 5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要规范整洁,数据记录真实,数据处理按实验误差理论进行。

测量误差计算公式为:)

1()(1

2

-'-'

=

∑=n n f f

n

i i

N σ (n 为测量次数)

测量结果表示为:N f f σ±'='

六、思考题

共轴调节得目得就是实现哪些要求,不满足这些要求对测量会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 等厚干涉法测球面得曲率半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 实验学时: 3 所属课程:光学

牛顿环装置就是由一块曲率半径较大得平凸玻璃透镜,以其凸面放在一块光学玻璃平板(平晶)上构成得,如图1所示。平凸透镜得凸面与玻璃平板之间得空气层厚度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加,若以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上,则经空气层上、下表面反射得二光束存在光程差,它们在平凸透镜得凸面相遇后,将发生干涉。从透镜上瞧到得干涉花样就是以玻璃接触点为中心得一系列明暗相间得圆环,称为牛顿环。由于同一干涉环

上各处得空气层厚度就是相同得,因此它属于等厚干涉。

由图1可见,如设透镜得曲率半径为R,与接触点O相距为r处

空气层得厚度为d,其几何关系式为:

()22

2r d R R +-=

2222r d Rd R ++-=

由于R>>d,可以略去d 2得

R

r d 22

= (1) 图2牛顿环

图1装置图

?? 光线应就是垂直入射得,计算光程差时还要考虑光波在平玻璃板上反射会有半波损失,从而带来λ/2得附加程差,所以总程差为?? 2

+=?d (2)

产生暗环得条件就是:

?? ()

2

12λ

+=?k (3)

其中k=0,1,2,3,、、、为干涉暗条纹得级数。综合上述式子可得第k级暗环得半径为: ?? λkR r k =2 (4)

由(4)式可知,如果单色光源得波长λ已知,测出第m级得暗环半径rm ,即可得出平凸透镜得曲率半径R;反之,如果R已知,测出rm 后,就可计算出入射单色光波得波长λ。但就是用此测量关系式往往误差很大,原因在于凸面与平面不可能就是理想得点接触;接触压力会引起局部形变,使接触处成为一个圆形平面,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或者空气间隙层中有了尘埃,附加了光程差,干涉环中心为一亮(或暗)斑,均无法确定环得几何中心。实际测量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距中心较远得两个暗环得半径rm 与rn 得平方差来计算曲率半径R。因为?? rm 2=mλR rn 2=nλR

两式相减可得

?? ()λn m R r r n m -=-22

所以?? ()λ

n m r r R n

m --=2

2 (5)

?? 由上式可知,只要测出Dm 与Dn (分别为第m 与第n 条暗环得直径)得值,就能算出R或λ。这样就可

避免实验中条纹级数难于确定得困难,利用后一计算式还可克服确定条纹中心位置得困难。一、实验目得

1.进一步熟悉移测显微镜使用,观察牛顿环得条纹特征。

2.利用等厚干涉测量平凸透镜曲率半径。 ? 3、 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得方法。 二、实验要求

课前必须认真阅读教材与有关资料,掌握等厚干涉得原理。并到实验室瞧一下实验设备,基本了解有关得测量仪器得使用方法,明确哪些物理量就是间接测量,哪些就是直接测量,用什么方法与测量仪器来测定

等。写出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得目得要求、实验内容与原理得或设计得知识点、实验条件、实验方法、步骤、操作过程或实验设计方案、记录数据得表格。预习报告中最重要得就是拟定出主要实验步骤与指明作好实验得关键,不可照抄教材,在预习中要对做好本次实验得几个关键步骤作到心中有数,绝不可应付了事。3. 写出实验方案。包括安排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得表格、数据处理及问题分析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牛顿环仪,移测显微镜,低压钠灯 四、实验方案

1. 调整显微镜得十字叉丝与牛顿环中心大致重合。

转动测微鼓轮,使叉丝得交点移近某暗环,当竖直叉丝与条纹相切时(观察时要注意视差),从测微鼓轮及

主尺上读下其位置x 。为了熟练操作与正确读数,在正式读数前应反复练习几次,直到同一个方向每次移到该环时得读数都很接近为止。在测量各干涉环得直经时,只可沿同一个方向旋转鼓轮,不能进进退退,以避免测微螺距间隙引起得回程

误差。在测量某一条纹得直径时,如果在左侧测得就是条纹得外侧位置,而在右侧测得就是条纹得内侧位置,此条纹得直径可认为就等于这两个位置之间得距离。因为实验时主要测量间隔为k个干涉环得两个暗环得直经平方差。为了减少读数误差,应将k值取得大一些。如取k=10,则干涉条纹得相对误差就可减小近10倍。只要依次测出从k=3~22得每一暗环得直经,利用逐差法分组求取条纹得直经平方差,则可获得较好得R得实验值。4、 数据处理

根据计算式()λn m r r R n

m --=2

2,对,m r 、n r 分别测量n 次,因而可得n 个R i 值,于就是有∑==n

i i R R 1

,我们要得到得

测量结果就是R R R σ±=。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R σ得计算。

2222

2m n D D D D D σ=-=±=

21

410R D R R σσλσ=

=?±=

5、注意事项:

?? 1.牛顿环仪、透镜与显微镜得光学表面不清洁,要用专门得擦镜纸轻轻揩拭。

?? 2.测量显微镜得测微鼓轮在每一次测量过程中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中途不能反转。

?? 3.当用镜筒对待测物聚焦时,为防止损坏显微镜物镜,正确得调节方法就是使镜筒移离待测物(即提升镜筒)。

五、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实验者姓名、实验日期

2.实验目得

3.实验原理与方法。简要叙述,不要照抄教材。

4.实验仪器(型号、编号、规格)及装置

5.实验步骤

6.实验数据与处理,这就是报告得核心,要认真计算与处理。

小结。对实验中感到最深刻、最有收获得地方,可以作一小结。包括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提出自己得瞧法等。小结全文不要超过200字。原始记录随同实验报告在实验完后得第三天必须交上,由任课教师批改、

六、思考题

1.牛顿环干涉条纹形成在哪一个面上?产生得条件就是什么?

2.牛顿环干涉条纹得中心在什么情况下就是暗得?什么情况下就是亮得

3.分析牛顿环相邻暗(或亮)环之间得距离(靠近中心得与靠近边缘得大小)。

4.为什么说测量显微镜测量得就是牛顿环得直经,而不就是显微镜内被放大了得直经?若改变显微镜得放大倍率,就是否影响测量得结果。

5.如何用等厚干涉原理检验光学平面得表面质量?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开课学期:秋季 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植物地理学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2或3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发展历史和不同研究层次的方法手段等的系统介绍,并辅以相应的操作实习,旨在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有一个 全面的了解,建立起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时:51学时。其中授课45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合计3个学分。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1)Ecological Methodology.Krebs J. Charles, 1998 (2)Scientific methods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E. David F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R. McIntosh著,徐嵩龄译,1992年; (4)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英国)W.J. Sutherland等著,张金屯译,1999年; (5)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张金屯,1995年; (6)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等编著,1994年; (7)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G.W. Cox著,蒋有绪译,1979年。 (8)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9)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纲及数据库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项目组编著,1993。 (10)植物生态学实验。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11)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Ellenberg,Muller- Daumbois (12)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3)植物种群学。王伯荪,李鸣光,彭少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当代生态学博论。刘建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15)试验设计的技术与方法。栾军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一、时间安排 9月12日~1月2日,24次课,48学时,3学分。其中10月1、3日课程与国庆节冲突,1月1日与元旦冲突,实际上课21次,中间安排3次实习,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第24次课将作考前辅导;最后一次课考试。学校规定上课时间到1月6日止,6~17日停课复习。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习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平时的考核包括课后思考题,课前不定期穿插小测验。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40%。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研究方法讲解为主,同时配合数据练习;辅以3次操作性实习;最后通过卷面考试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通过上述途径,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发展过程及其当前进展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途径;学习关于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获得一定的研究实践经验。 在内容上,将涉及现代生态学几个主要分支: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但以陆生植物生态学为主;涉及生态学研究的野

人机交互技术实验二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 02141401 姓名:罗钧 学号: 2014210xxx 实验日期:

实验二: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内容; (2)熟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3)熟悉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工具/准备工作 需要准备一台带有浏览器,能够访问因特网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认知学的概念 (1)分析“人机界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简称HMI),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 (2)给出“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认知心理学是最新的心理学分支之一,从1950至1960年代间才发展出来的,到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956年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几项心理学研究都体现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如Chomsky的语言理论和纽厄尔(Alan Newell)和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认知心理学”第一次在出版物出现是在1967年Ulrich Neisser的新书。而唐纳德·布罗德本特于1958年出版的《知觉与传播》一书则为认知心理学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础。此后,认知心理取向的重点便在唐纳德·布罗德本特所指出的认知的讯息处理模式--一种以心智处理来思考与推理的模式。因此,思考与推理在人类大脑中的运作便像电脑软件在电脑里运作相似。认知心理学理论时常谈到输入、表征、计算或处理,以及输出等概念。 (3)给出“软件心理学”的定义。 软件心理学(software psychology)用实验心理学的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来进行软件生产的方法,即将心理学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 (4)为什么说“了解并遵循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是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基础”?请简单阐述之。 人机界面设计,主要用理论来指导设计,了解认知心理学,一方面防止出错,另一方面用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认知心理学,可以使设计者对用户,即使用计算机的人,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人的心理基础要有所了解,以提高人机界面设计的水平,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最新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

(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 (一)天文—气象实验室: 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 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地质—地貌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标本柜20组,标本陈列桌10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标本桌10张,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四)水文—环境实验室 1、面积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3.半数致死浓度(LC50)P10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半数效应浓度(EC50)P101:指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 15.剂量—效应(反应)关系P100: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6.生物监测P14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7.指示生物P157: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不考) \ 18.环境生物技术P306: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19.生物强化技术P333: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技术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衡山实习报告

篇一:衡山实习报告 前言: 针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课程,为了使该专业的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院安排了本专业的同学在南岳衡山进行一次实习。通过这次实习让同学们巩固加强课堂上的知识,认识多种植物,观察衡山土壤状况、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并了解当地的文化及风土人情。从而将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团结合作能力,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提高实践的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实习目的: 1)掌握野外实习的一些基本要素与学习方法 2)进一步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专业素养 3)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 知识和实际中的实习相结合 4)培养同学们的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团结合作、解决和分 析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2011年6月24日上午至6月26日下午 地点:南岳衡山 三、实习内容: 1)认识记录植物园的植物第一天上午我们到了衡山的植物实习基地。下午,我们组便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五个人,两人记录树的名称、科属、拉丁文字,两人拍照,一人采集标本并探路。分好工后,我们就走进了植物园里去认识各类植物。一路上,我们见到了许许多多平常见过却叫不出名称的植物和没见过的树。树上都挂上了牌,因此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是什么树,有什么药用价值和作用,属于什么科类。平时在植物地理学上课中,总觉得枯燥无味,因为那些都只是文字与图片,感觉很虚。而今天,我们仔细观察了每棵树的枝干和叶片,大家在野外植物园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到了众多植物的价值,并且我们还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习联系起来,这才发现我们上课所讲的植物地理学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实际上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我们实习的任务是要找到三十多种植物,特别要找到“绒毛皂荚”,因为这种植物世界上只剩两株。本来大家都很累了,不想再找植物了,但一听老师说到绒毛皂荚这种植物是如此的稀有时,我们的斗志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非找到不可。经过我们五人的努力和其他组提供的线索,在经过一番艰辛寻找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它。经过我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此树木材致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它的荚果可作洗涤剂,植株具有园林观赏价值,对分类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被国家列为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据后来的了解,正是由于南岳衡山分布区的气候独特,终年多雾,日照短,年平均气温为12℃~13℃,年降雨量为2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大,才使得这棵树得以生存下来。回去后,我们还做了一下小总结,将其中两人所找到的树木合到了一起,并进行了整理。将所有的植物标本都依次标上了序号,保存好。通过这次在植物园的实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的植物,而且培养了我们细心观察的能力,更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道理。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深刻和有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团队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五个人的感情都进一步加深,整个专业的凝聚力也进一步提升。 2)观察衡山土壤状况、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了解当地的文化及风土人情。 接下来两天,我们体验了南岳衡山四奇风景(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藏经殿之秀以及方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资料

人机工程学实验报告Hust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课程实验报告

必做实验(7个): 一、镜画仪: 是一项目动作技能迁移的实验。因通过镜子反射,和原图形相比镜中图像是上下倒置而左右不变。 实验一 实验二 自变量:试验次数 因变量:出错次数、使用时间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1.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实验者不变,但是其所用时间及错误次数都在变少,熟练程度明显增加。 2.在同样的情况和同样的图案上,实验的后一次测验比前一次的测验有所进步,就为正迁移效果。

二、光亮度辨别仪 光亮度辨别仪的作用:心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视觉实验仪器。它可以测定明度差别阈限,也可以制作明度量表。 自变量:光亮度真实值 因变量:实际测量值、差值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随着光亮度的增加,实验者对于光的敏感度下降,误差变大。 应用范围:可调节亮度的台灯,它的优点在于调节亮度的装置消耗的电能极少,节约了电能,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灯的亮度可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人们不同的需求,调节不同的亮度,方便人们的生活。

三、瞬时记忆实验仪 仪器同时呈现一组随机数字或字母,在部分报告法实验中,要求被试再现当时指定的一部分,然后在指定的时间内通过大脑记录下来。 自变量:瞬时刺激时间 因变量:记忆保存量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人的大脑在瞬时记忆中,记忆的时间越长,准确率越高。

四、记忆广度测试仪 适用于心理特点测定中的数字记忆广度实验和提高记忆力的训练。并具有同时测量被试视觉、记忆、反应速度三者结合能力的功能,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学测量仪器。 自变量:不同的实验者 因变量:记忆广度分数、出错位数 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因为人与人的不同,其记忆能力不同,有记忆广度大的,也有记忆广度小的。 应用范围:用在小孩子的智力玩具上,刺激小孩子对数字的认识和敏感性,提高记忆力和反映能力,同时可以很好的帮助小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环境生物学考试内容 修复的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目录 绪言实习简介。。。。。。。。。。。。。。。。。。。。。。。。。。。。。。。1 实习目的。。。。。。。。。。。。。。。。。。。。。。。。。。。。。。1 实习路线。。。。。。。。。。。。。。。。。。。。。。。。。。。。。。1 西天目山简介。。。。。。。。。。。。。。。。。。。。。。。。。。。。。。1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1 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5 结束语。。。。。。。。。。。。。。。。。。。。。。。。。。。。。。。。。。。。。6 参考文献。。。。。。。。。。。。。。。。。。。。。。。。。。。。。。。。。。。。。6

绪言实习简介 实习目的 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 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 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 西天目山简介 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林木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但同时受地形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被的类型也随之改变,由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一直递变成针叶林。天目山的植被不仅分带明显,林木更具有高、大、古、稀、茂五大特色,具体来说西天目山的森林十分茂密,其中不乏稀有树种和中生代孑遗植物,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就是其代表。西天目山上的某些树种长得十分高大,高首推一般树高达45m的金钱松,而开山老殿的大树王国生长的柳杉的胸径最高达到了2.33m,乾隆皇帝就曾封其中的一棵柳杉为大树王。西天目山的植物种类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其特有的森林景观外貌独具一格,是亚热带野生植物资源的宝库,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西天目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景观独树一帜,汇集了2000多种植物,而且垂直分带明显,是植被研究的好场所。多年来,植物学工作者对该山的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分类、森林植被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对西天目山做了生态学的

棒框仪实验报告

棒框仪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机工程学 报告书 姓名:董思洋 班级:工业设计10-3班学号: 二零一二年

棒框仪实验指导书 陈亚明编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二0一二年二月

棒框仪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仪器可测量一个倾斜的框对判断一根棒的垂直性影响的程度。被试的判断受倾斜的框的影响,相当于周围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所以此 本仪器可以通过被试的认知方式来测量人格特性。 二、实验方法 两人一组,正确使用棒框仪进行测量: 1、一个放在平台上的观察筒被试观察面为圆白背景面板上有一个黑色正方形框和黑色棒。棒的倾斜度可由被试通过旋钮调节。 2、主试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刻度,圆弧内指针指示框的倾斜度,中央指针指示棒的倾斜度。主试调节面板上旋钮改变框与棒的倾斜度。 3、在平台上有一个水平仪,可通过旋转平台下面的螺丝将平台调整到水平的位置。此棒框仪的优点在于没有电源的条件下可以使用。 三、测量器具 人体形体测量尺350×165×215mm的棒框仪 四、实验内容 (1)将平台调到水平位置。 (2)根据实验的要求,主试将框和棒调到在一定的倾斜度。 (3)要求被试通过观察筒进行观察,并根据自己感觉将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4)从刻度上读出的棒的倾斜度,即记录下误差的度数和方向。 (5)主试调节不同的方框的倾斜度,即不同的场条件下,重复实验。由被试调整出的棒倾斜度总结出框对棒的影响,从而研究被试的场依存性。 五、实验要求 1.每位同学都要参与测量、被测量过程; 2.记录数据以度为单位 3.测量数据要准确,测量精确;

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 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土壤植物地理学课教学大纲

土壤植物地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二、教学大纲 土壤植物地理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自然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土壤学和植物学基础知识,即土壤的基本性质与土壤的发育,植物的形态与植物的基本类群;土壤与植物间相互作用关系;土壤植被的分布规律;世界土壤与植被分布的类型几方面的内容。(二)、教学目的 该门课程将土壤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讲授。教学目的是使同学掌握土壤与植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及土壤与植物之间在形成、分布等方面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以及土壤植被系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地理环境其它各要素尤其是与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三)使用教材 1、土壤地理学朱鹤健何宜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植物地理学(第三版)武吉华张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考核方式 实验操作

(五)实验课内容 实验编号00903001 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观察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显微镜结构的认识 (2)、使用显微镜应注意的事项 (3)、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 实验编号00903002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观察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玉米根尖纵切片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玉米根尖纵切片 (2)、绘玉米根尖组织结构图 实验编号00903003 实验名称植物茎的构造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南瓜茎横切片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南瓜茎横切片 (2)、绘南瓜茎内部构造图 实验编号00903004 实验名称植物叶的构造 实验学时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