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ISO14001-2015中文版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2015中文版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2015中文版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2015中文版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 FDIS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2015 FDIS

中文稿(节选)

——新旧版本管理体系模式的变化:

2004版本管理体系模式

北京华夏健峰企业管理咨询

ISO14001:2004 EMS 运行模式PDCA

4.6管理评审

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

4.5.3 不符合,纠正及预防措施4.5.4 记录控制4.5.5 内部审核

4.3.1 环境因素

4.3.2 法律及其它要求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4.4.3 信息交流4.4.4 文件4.4.5 文件控制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A P

C D

4.2 环境方针

2015版本的管理体系模式

北京华夏健峰企业管理咨询

ISO14001:2015 --PDCA

领导力(5)

策划(6)

绩效评价(9)

改进(10)

支持与运作(7、8)

外部与内部的问题(4.1))

相关方需求与期待(4.2)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果

3 术语定义(部分)

3.15 生命周期

从获取原材料,或者利用自然资源加工到废弃处理的连续的相互关联的产品系统。

注:生命周期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既可以包括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包括产品废弃处理和运输服务,如:设计、制造、运输、包装、最终使用和处置。

3.18 风险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注:

——影响是对预期的偏离—积极或消极。

——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其后果或可能性的认识或了解方面的信息的缺乏或不完整的状态。

——风险通常以潜在事件和后果,或他们的组合来描述。

——风险通常以事件的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和发生可能。

3.5 相关方

能影响某项决定或活动或被其影响的,或感知到自身将受其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注:

——相关方可能包括关注或受组织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感知自身受影响”指来自与已知组织。

——相关方可能包括客户、团体、供应商、监管者、非政府组织、投资商、员工。

3.12 绩效

可测量的结果。

注:

——绩效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绩效可以涉及活动、过程、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的管理。

3.22 合规性责任

组织必须或选择遵守的要求。

注:责任可能来自于强制的要求,如适用的法规或自愿承诺,如组织的和工业标准,合同关系,良好管理

原则和社区及道德标准。

3.7 文件化的信息

组织需控制或维持的信息及其载体。

注:

——文件化的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或载体,并任何来源

——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

- 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其相关的过程;

- 用于组织运行的信息(文件);

- 所达成结果的证据(记录)

4 组织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意图相关的并影响其达成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事宜,这些事宜包括能影响或受组织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条件。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相关方;

——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如要求);

——这些需求和期望成为合规性责任。

4.3 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范围以建立其范围。

当确定这个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要素4.1中所提的外部和内部事宜;

——要素4.2中所指的合规性责任;

——组织单元、职能、及物理边界;

——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权限和其实施控制和影响的能力。

一旦界定出范围,在该EMS范围之内的具有重要环境影响活动、产品和服务应包含在此EMS范围内。这个范围应以文件形式予以维持,并为相关方所获取。

4.4 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应建立、实施、维持和持续改进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与本标准要求相一致所需的过程和它们的相

互作用,以增强组织的环境绩效。

组织应在理解其所处环境情况下,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高层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证明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领导力和承诺:

——履行EMS 有效性责任;

——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且与组织战略方向和组织所处环境一致;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与组织的其它运营过程相融合;

——确保能获取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沟通有效的环境管理及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达成预期的结果;

——领导和支持员工为环境管理体系有效做出贡献;

——促进持续改进;

——当适用于其所在区域职责时,支持其它相关管理解色发挥其领导力

注:在这个国际标准中所指的“运营”宜广泛理解为与实现组织存在的目的相关的核心活动。

5.2 环境方针

高层管理者应在所定义的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方针:

a) 与之适宜:

1) 组织的意图;

2) 组织环境,包括属性、规模和自身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

b)为建立环境目标提供框架;

c) 包括对环境保护的承诺,包括污染预防和组织环境相关的其它特定事项

注:对环境保护的其它特定事项承诺可能包括可持续资源使用,气侯变化减弱及适应,生特逆转和生态保

护,或其它相关环境事宜( 4.1)

d) 包括遵守合规性责任的承诺;

e) 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增强环境绩效的承诺

环境方针应:

——保持文件化的信息;

——在组织内部进行交流,包括组织控制下的工作人员;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高层管理者应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得以明确,并在组织内部予以沟通,以促

进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高层管理者应授权职责和权限,以:

-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表现,包括环境绩效。

6策划

6.1 策划应对威胁和机遇相关风险的措施

6.1.1 总则

组织应计划和实施一个满足 6.1要求的过程。

在按6.1要求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要素 4.1和4.2涉及的事宜。

组织应保持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证明这些过程按策划要求执行。

6.1.2 重要环境因素

在已定义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组织应:

a) 识别活动、产品和服务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相关环境影响,考虑生命周期;

b) 考虑:

1)变化,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2) 识别正常和潜在的紧急情况。

组织应确定这些具有或可能具有对环境重大影响的因素,如重大环境因素。

组织应在内部不同层次和职能交流其重要环境影响。

组织应保持这些文件化的信息:

——用于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

——环境因素和其相关环境影响;

——重要环境因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既可能伴随不利环境影响(威胁)又可能伴随有利的(机遇)环境影的风险。

6.1.3 合规性责任

组织应:

a) 识别和获取与环境因素相关的合规性责任;

b) 确定这些合规责任如何运用于组织。

组织应对合规性责任保持文件化信息。

注:合规性责任可能具有导致潜在的不利或有利相关风险。

6.1.4 威胁与机遇相关风险

组织应确定与威胁和机遇相关的风险,以确定需求:

——为EMS 实现预其结果提供保障;

——防止,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潜在的影响组织的外部条件;

——达成持续改进。

组织应保持所列出的与威胁及机遇相关风险的文件化的信息。

6.1.4 策划应对措施

组织应计划:

a) 采取措施以应对所识别的威胁与机遇相关风险(6.1.4)、重要环境因素(6.1.2)和合规性责任(6.1.3)。

——整合及实施这些措施于环境管理体系各过程中;

——评估这些措施的效果。

6.2 策划达成环境目标

6.2.1 环境目标

组织应在相关职能、层次建立环境目标:

——考虑到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其合规性责任;

——考虑与威胁和机遇相关的风险。

当推进这些目标时,组织应考虑它的技术可选性和财力,运行和经营的要求。

这些环境目标应:

与环境方针相一致;

——可测量(如可行);

——制定要考虑到组织的内外部事宜;

——可监视的;

——可交流的;

——当适用时,可更新的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环境目标。

6.2.2 策划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

当策划如何实现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

——做什么;

——需要什么资源;

——谁负责?

——什么时侯完成?

——结果如何评估?包括监控可测量的环境目标实现过程的指标。

组织应考虑如何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与组织的运营过程相融合。

7 支持

7.1 资源

组织应确定和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

7.2 能力

组织应:

——确定为组织工作的影响其环境绩效人员所必需的能力;

——确保这些人员有能力,该能力基于适宜的教育、培训或经历;

——当适用时,采取获取必需的能力的措施,并评估所采取措施的效果;

注:适用的措施可能包括,如:提供培训、提供师傅、或重新分配人员工作;或雇佣有能力的人员。组织应保留适宜的文件化信息用作能力记录

7.3 意识

为组织工作的人员应意识到:

——环境方针;

——与他们工作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或潜在的影响;

——个人工作的努力所带来的环境绩效,包括提高环境绩效所带来的利益

——不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合规性责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7.4 沟通

组织应计划和实施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交流的过程,包括:

——沟通的内容;

——沟通的时间;

——沟通的对象;

——沟通的方式;

当策划沟通过程时,组织应:

——考虑合规性责任;

——确保所交流的环境信息与环境管理体系所产生的信息一致,并可靠。

组织应对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作出回应。

如适用,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做为交流的证据。

7.4.2 内部沟通

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组织应:

a) 在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进行交流,如适用,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的变化;

b) 确保交流过程能促使组织内部工作的人员以对持续改进环境做出贡献。

7.4.2 外部沟通

按其确定的交流过程和合规性责任所要求的,组织应就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进行外部交流。

7.5 文件化信息

7.5.1 总则

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包括:

a) 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b) 组织决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必需的文件化信息;

注:不同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复杂性不同,与以下有关:

——组织的规模和其自身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类型;

——过程和它们的相互作用复杂度;

——人员的能力

7.5.2 编制与更新

当编制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识别和描述(如,名称,作者,或参考编号)

——格式(如语言,软件版,图示)及媒介(如,纸或电子的)

——适宜性及充分性的评估及批准

7.5.3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环境管理体系和本国际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应受控,以确保:

a) 使用处获得有效的适合的文件

b) 充分保护(如防止失密、非正确使用或失信)

对于文件化信息的控制,如适宜,组织应尊循以下活动:

——发行、批准、检索和使用

——保存和防护,包括易识别

——变更的控制(如版本的管理)

——收回和处置

用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和实施的组织决定的来自外部的必要文件化信息得到识别,如适用,应受控。注:使用权意味着仅评审文件化信息,还是充许和受权评审及更改文件化信息。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组织应策划、实施和控制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所需的过程,以实施 6.1及6.2中所确定的措施,通过:——建立过程的准则;

——实施与准则相关的过程控制,以防止偏离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合规性责任。

注:控制可包括工程控制、程序、文件化的程序等。这些可能通过分级方式实施(如消除、替代、行政管

理)并且以单一或组合方式采用。

组织应管理计划的变更并评估非预期变化的后果,如必要,采取措施减少任何不利的影响。

组织应确保外发过程受到控制或影响。适用于这些过程的控制或影响的方式或程度应EMS内给予定义。考虑一个生命周期,组织应:

a) 如适宜,确定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采购相关的环境要求

b) 如适宜,建立管理措施以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交付、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处理环境要求得以考虑

c) 与外部提供者进行相关的环境要求交流,包括合同方

d) 考虑在产品或服务交付过程中和产品使用及使用寿命结束处理,提供有关潜在重要环境影响信息的需求

组织应保持所需的证明过程已按策划要求执行的文件化的信息。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一个规定如何响应潜在环境紧急情况和潜在事故的程序。

组织应:

a) 对实际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

b) 采取减少因紧急情况所带来的后果的措施,这些措施与紧急情况或事故和潜在环境影响大小适宜

c) 采取防止环境紧急情况和事故发生的措施

d) 如何行,定期测试程序

e) 定期评估,当必要时,更新程序,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及测试后。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组织应确定:

——监视和测量的对象,与其相关:

a) 具有重要环境影响的运行;

b) 合规性责任;

c) 运行控制;

d) 实现组织环境目标的过程,指标

——适用时,为确保有效的结果,确定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组织评估其环境绩效相关的准则,用适宜的指标

——监测和测量的时间;

——监测和测量结果分析和评价时间;

组织应确保使用校准或验证的监视和测理设备,适宜时,得到维护。

组织应评估其环境绩效并为管理评审提供输入,以评估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用于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的证据。

按确定的交流过程和合规性责任要求,组织应在内外部交流与环境绩效相关的信息。

9.1.2 合规性评价

组织应计划和实施合规性责任的评估过程。

——确定合规评价的频率

——符合性评估和所需采取的措施

——保持合规性责任符合性状态的信息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做为符合性评价结果的证据。

9.2 内部审核

9.2.1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开展内部审核,为EMS 提供是否:

a) 遵守:

——组织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

——本国际标准的要求;

b) 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维持。

9.2.2 组织应:

a) 计划、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审核方案,包括频次、方法、职责、策划的要求和报告。审核方案应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威胁与机遇相关的风险及以往审核结果;

b) 定义审核准则和每次审核范围

c) 选择审核组与开展审核,确保审核过程客观和公证

d) 确保审核结果报告给相关管理者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以记录审核方案得到实施及审核结果。

9.3 管理评审

高层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估环境管理体系,以确保它持续适宜、充分、有效。

管理评审应考虑:

a) 以往管理评审措施的状态;

b) 变化:

——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和内部事宜:

——合规性责任;

——重要环境因素和威胁与机遇相关的风险;

c) 目标实现的程度

d) 组织环境绩效的信息,包括以下的趋势: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监视和测量结果;

——合规性责任的遵守情况;

——审核结果;

e) 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

f) 持续改进的机会

g) 维持一个有效EMS 所需资源的充分性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

——环境管理体系持续适宜、充分、有效的结论;

——持续改进机会相关的决定

——环境管理体系任何变化的需求,包括资源的需求

——当目标没有达成时,所需的行动

——组织策略方向的任何暗示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做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

10.1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当不符合发生时,组织应:

a) 响应不符合,并且当适宜时:

——采取立即的控制及纠正措施

——减少不利的环境影响

——处理后果

b) 评估消除不符合原因的需求,以防止不再发生或不在其它地方发生,并通过:——评审不符合;

——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确定是否相似的不符合存在,或可能的潜在发生;

c) 确定和实施任何所需的纠正措施;

d) 评估任何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e) 如必要,导致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

纠正措施应与所发生不符合的影响的重要程度相适宜,包括环境影响。

组织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以证明:

——不符合的性质及任何后续所采取的措施

——任何纠正措施的结果

10.2 持续改进

组织应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强化环境绩效。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引言 0.1.背景 达到一个平衡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被认为是基本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是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问责的期望已经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发展了越来越严格的立法,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使得环境管理组织采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要。它指定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集的环境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来建立长期的成功和创建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 ——保护环境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减轻潜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对组织的影响; ——协助组织实现合规义务; ——提高环境绩效; ——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分布式、消费和处理,通过使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以防止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内无意中被转移到别的地方; ——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同时,还实现环保的替代品,加强组织的市场地位; ——环境信息交流有关利害关系方。 本国际标准,就像其他国际标准,并不打算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承诺所有级别和功能的组织,由最高管理层组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提高有益的环境影响,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的影响。高层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风险和机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使他们与其他业务优先级,将环境管理融入其整体管理系统。示范的成功实现本国际标准可以用来向利害

环境管理体系及措施

成都地铁3号线2标环境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成都地铁3号线2标项目经理部 二0一二年八月

目录 目录 (2) 1.全面运行ISO13001环境保护体系 (4) 2.环境管理目标 (4) 3.识别法律、法规和环境因素 (4) 4.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4) 5环境保护体系 (5) 6重要环境因素辨识、评价 (6) 7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6) 8环境保护措施 (7) 9绩效监视和测量 (8) 10土方运输 (8) 10.1车辆情况 (8) 10.2土方装卸 (9) 10.3土方运输 (9) 10.4应急响应 (9) 11弃土处理 (9) 11.1申报 (9) 11.2运输 (9) 11.3其它管理要求 (10) 12污水及垃圾处理 (10) 12.1施工废水的控制措施 (10) 12.1.1施工排水系统 (10) 12.1.2生活污水 (11) 12.1.3运输车辆清洗废水 (11) 12.1.4其它施工废水 (11) 12.1.5排水设施维护 (11) 12.2施工垃圾的处理措施 (11) 12.3其它管理要求 (11) 13施工废气控制 (11) 13.1水泥扬尘 (11) 13.2施工扬尘 (12) 13.3车辆废气 (12) 13.4其它废气 (13) 14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 (13) 14.1施工噪声的控制 (13) 14.2施工振动的控制 (14) 14.3施工运输车辆噪声 (14) 14.4其它噪声 (14) 14.5噪声监测 (14) 15施工环境卫生管理 (15) 15.1生活区 (15)

15.2办公室、宿舍及更衣室 (15) 15.3浴室 (15) 15.4医务室 (15) 15.5饮水卫生 (15) 15.6厕所 (15) 15.7食堂 (16) 16环境监控计划 (16)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733-77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指组织内部对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是组织的自我检查与评判。内审的过程应有程序控制,定期开展。内审应判断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预定安排,是否符合ISO14001标准要求。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实施和保持,并将审核结果向管理者汇报。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对象是环境管理体系,一次完整的内审应全面完整地覆盖组织的所有现场及活动,覆盖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所有要素,并包括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受控情况,目标批标的实现程度等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应保证其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应按审核程序执行。内审的程序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规定:

A、审核的范围,可包括审核的地理区域、部门或体系要素; B、审核的频次,应根据组织自身的管理状况和外部机构要求确定; C、审核的方法,一般可包括检查文件及记录,观察现场及*作,与相关人员面谈等; D、审核组的要求和职责,如审核组长及组员的能力与职责等; E、审核报告及结果的要求和报送办法等。在开展每次审核前应制定审核计划(方案),包括人员与时间的安排。审核的内容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简称EMS,我国新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是:GB/T 24001:2004 等同于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环境管理体系准则

精心整理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 4.2环境方针 a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d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f)传达到全体员工;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3规划 4.3.1环境因素 1) 2 4.3.2 ,用来 a)确定适用于企业环境因素的法律要求;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企业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它应遵守的法律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企业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书面文件。 可行时,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法律要求及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的承诺。

企业在制定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环境要求,它自身的重大环境因素、可选技术要求、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企业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企业的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企业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应明确规 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b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这些要求。应保存相关记录。 b) 境效益。 c)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4.4.3 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 4.4.4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企业应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4.4.5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的要求进行控制。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规定: a.文件在发放前由授权人签字批准,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

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对某技术委员会工作感兴趣的成员团体有权参加该技术委员会﹒国际上的其它组织﹐无论是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通过与ISO的联络参加其工作﹒ 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须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同意才能正式通过. 国际标准ISO 14001是由ISO/TC 207 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分技术委员会(SC 1)制定的﹒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它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或“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它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它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并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是支持环境保护的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的指南见其它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XXX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手册

XXX公司 环境管理体系手册 (ISO14001-2004) 发行号:01 修订号:A 生效日期:2005-6-6 拟定:总经办 审核:(环境管理者代表) 批准日期:(总经理) 地址:江苏省昆山市 电话:

封面 目录 (1) 修订页 (2) 颁布页 (3) 前言 (4) 手册控制 (5) 总则..................................................................................6-8 环境方针. (9) 环境组织结构图 (10) 职能分配表 (11) 4.1环境管理体系总要求 (12) 4.2环境方针 (13) 4.3环境因素 (14)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15)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16)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17-18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19) 4.4.3信息交流 (20) 4.4.4文件..................................................................21-22 4.4.5文件控制 (23) 4.4.6运行控制..............................................................................24-25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26) 4.5.1监测和测量 (27) 4.5.2合规性评价 (28) 4.5.3不符合、纠正及预防措施 (29) 4.5.4记录控制 (30) 4.5.5内部审核 (31) 4.6管理评审 (32) 程序目录书 (33)

怎样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怎样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与ISO9001从体系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环境审核的方法与质量认证的方法也较为相似,实施并通过了ISO9000认证的组织在建立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从形式上易符合ISO140001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及主要工作: 一、领导决策与准备 1、最高管理者决策,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2、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 3、提供资源保障:人、财、物 二、初始环境评审 1、组成评审组,包括从事环保、质量安全等工作的人员 2、获取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评审住址环境行为与法律法规符合性 3、识别组织活动、产品、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4、评价现有有关环境的管理制度与ISO14001标准的差距 5、形成初始环境平身报告 三、体系策划与设计 1、制订环境方针 2、制订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 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构架 4、确定组织机构与职责 5、策划哪些活动需要制订运行控制程序 四、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1、组成体系文件编制小组 2、编写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3、修改一到两次,正式颁布,环境管理体系开始试运行 五、体系试运行 1、进行全员培训 2、按照文件规定去做,目标、指标、方案的层层落实 3、对合同方、供货方的工作,通过环境管理要求 4、日常体系运行的检查、监督、纠正 5、根据试运行的情况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再修改 六、内审 1、任命内审组长,组成内审组 2、进行内审员培训 3、制订审核计划、编写检查清单、实施内审 4、对不符合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验证 5、编写审核报告,报送最高管理者 七、管理评审 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搜集充分的信息

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机关,无论是它们的结合体或部份(以下统称为组织),无论是何种文化背景和所有制性质,无论它们处于何种环境表现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都可按ISO14001标准的规要施适用于组织自身的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为EMS)。EMS是个动态的,需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体系,建立程序与其运作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都遵循著名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循环理论(简称PDCA循环),通常可分解为如下六个阶段和过程。 一、领导决策与准备:EMS是组织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环境保护对于组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EMS的建立与实施需要投入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因此,必须首先得到最高管理者(层)的明确承诺和支持。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授权其负责建立和维护体系,并向其汇报体系情况。组织应组建一支精干的EMS工作组,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在通过国际标准、环境知识、环境法律等培训后,即可着手建立体系。 二、初始环境评审:初始环境评审是组织明确环境管理现状的手段,其结论是建立EMS的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管理者代表和工作组应精心策划和实施评审,充分调动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作用,广泛收集信息资源,编制评审报告。初始环境评审的容主要包括: (1)明确组织应遵守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对组织的环境表现进行评价,确定改进的需求和可能性; (2)利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思想明确组织产品、活动和服务中可以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以作为改进和控制的对象; (3)收集、分析和评审组织现有与环境相关的管理制度、职责、程序、惯例等信息资源和文件,与I SO14001标准要求对照,确认有益合理成份,以作为EMS的基础。(4)对以前的环境条件和市场信息进行分析评审,以避免环境风险,争取竞争优势。 三、体系策划与设计:依据评审结论,结合组织战略和实力,组织应进行如下策划活动: (1)由最高管理者制定和签署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明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承诺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应指明总体环境目标指标的架构; (2)制定尽可能量化和分层次的环境目标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的承诺,考虑重要环境因素、法律法规要求、技术和财务自行性及相关方的要求; (3)制定确保目标指标实现的环境管理方案,明确职责、时限和方法措施; (4)建立和明确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 四、EMS文件编制:与质量管理体系相似,EMS遵循如下思路,"写出组织要做的,做组织所写的,记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介绍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介绍 一、ISO14000环境标准管理体系标准 1.什么是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是指某个组织内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所有为了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该组织的环境方针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以及程序、过程和所需要的资源。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组织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可将将内部的环境管理信息汇集成网络的方式,一方面供组织内部了解环境管理的实施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供管理层审查本组织是否达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承诺。具体地来看,也就是能够达到如下的目的: ─识别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符合环境法规的要求; ─识别组织内部重要的环境因素,确定并控制有关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规定具体的权责任务,确定改善环境所需的资源; ─根据以前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承诺,评价该组织在环境方面的表现,并对整个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地进行改善。 ●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方式 按照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理论,组织内部的任何一个活动都可分为PDCA四个阶段,也即“计划”(PLAN)、“计划”(DO)、“检查”(CHECK)、“改进”(ACT),其核心是按照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以持续改进的观念引导内部的工作过程,以建立一个动态的有效的管理网络。 与此类似,环境管理体系也有系列的动作,即: ─建立环境方针; ─制定行动计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正; ─定期对体系进行评审。 图1-1说明了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闭环系统。

当今时代,人类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严重地污染甚至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世界各国早已把环境保护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与此同时,环境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了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这是ISO继推出ISO9000系列标准后的一大突出贡献,其特点是:─ISO14000系列标准对改善环境和每个组织的环境行为强调持续改善的精神; ─ISO14000系列标准的使用者是全球工业、商业、政府、非盈利性组织和其他“用户”,尤其定位于占世界总数80%的中、小型组织; ─ISO14000系列将对优化国际贸易、消除贸易壁垒起到积极的作用; 图1-1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闭环系统 ─一个组织实施ISO14000标准,至少应达到节能降耗,

环境管理体系手册公司版

环境管理体系手册公司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环境手册 (依据ISO14001:2004标准编制) 受控状态:受控 受控号: 手册编号: 现行版本: 修订: 审核: 批准: 2013年 03月 11日修订 2013年 03月 15日发布 发布令 本公司依据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编制了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及过程控制文 件,此文件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要求及本公司实际情况,可以证实本公司在产品的 开发、生产制造、以及服务等各方面具有持续满足客户要求和环境保护的能力,是 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公司实施环境管理控制、落实环境目 标和管理方案的依据,现予以批准颁布实施。公司所属部门和全体员工务必认真学 习、充分理解并在各项环境管理控制活动中严格遵照执行。 本手册自2013年03月15日起实施。 总经理:李方喜 2013 年03月11日 任命书 为了贯彻执行GB/T 24001—2004 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确保本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特任命谢荣先生为公司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如下: 1、确保本公司按照GB/T 24001—2004 ISO14001:2004标准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 系,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的环境保护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负责组织编制及修订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并获得批准发布; 3、向最高管理者—总经理报告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业绩,包括对改进的需求; 4、提高并加强全公司员工对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5、组织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及措施

第七部分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 文明施工是企业的形象,施工的文明程度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促使文明施工,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规定内容执行。 7.1 现场平面布置要求 ⑴施工过程中严格施工总平面图布置,所使用的临时施工用地须经甲方批准。 ⑵车辆出口设洗车平台,出入车辆应洗干净后才能进入城区道路,避免对道路的污染。 ⑶在甲方同意下修建好施工地段排水沟沉淀池,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防止施工用水和雨水浸泡施工现场。 ⑷施工现场的地面、路面要求安排专职人员清洗。排水沟、沉砂井等要定期清理,公司和项目部应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定期检查。 ⑸在工地办公室显眼部位设置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及施工平面布置图。 7.2 现场材料堆放 ⑴材料的堆放严格按照总平面布局分类堆放整齐。 ⑵堆料应挂出标牌:标明名称、品种、厂家、规格、检验状态。 ⑶建筑垃圾堆放也要分门类堆放,以利回收并标识清楚名称、品种。 ⑷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另行存放。 ⑸砂、石分堆堆放,无杂物,堆放场地做成砼面。

⑹水泥仓库做成砼硬地面,再用脚手板平铺油毡,垫高300mm架空,防止水泥变潮变质。 ⑺铁制品不允许露天堆放,临时放置必须同钢筋堆放方法,做好防水、防雨措施。 7.3 专人负责机械用具及用电管理要求 ⑴所有进场施工机械必须配备单独电箱,漏电保护器及接地零线,电箱有编号、上锁、有防潮保护与安全警告表示。 ⑵施工机械清洁干净,按规定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⑶所有较轻能够轻便搬动的机械、机具每天下班均应入库,第二天由使用人员再领出库。 ⑷其它不易搬动的设备临时固定点,均应做好防雨、防盗措施。 ⑸搅拌机必须按规定操作及设防护棚,防护棚整齐美观、牢固并真正起防护作用。 ⑹机械台座四周有排水沟,保证施工机械设备不注水。 ⑺现场机械零件使用后要及时检查清理。 ⑻应有机械管理制度、设备使用计划、主装验收单、定人定机登记表、设备运转记录等。 ⑼要悬挂机械操作牌。 7.4 施工作业要求 ⑴拆模后所有砼产品无残留模板,拆下模板及时堆放到指定地点。 ⑵电刨刨下的碎料以及边角料应及时收运至相应垃圾站,不能在现场乱丢。

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

环境管理体系与措施 一、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目标 1、为保护施工现场周边生活环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以人为本”,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规定,制定施工现场环保措施。(1)环保保护目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排放所造成的影响。文明施工、保护当地水环境及周边植被不被破坏。(2)环境保护指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气物的影响满足国家和当地有关法规的要求。 2、环境保护管理的思路是: 3、环境因素及管理方案 针对本工程特点,开工伊始,首先识别施工生产中将要出现的各种环境因素(主要是水、气、声、渣)及其会造成的影响,针对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指标,编制环境管理方案。项目经理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防止扰民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检查、监督和指导,保证管理方案的贯彻落实。 二、施工安全环保措施计划 1、环境监测计划 (1)施工现场的环境监测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实施,由安全环境管理部负责。监测的对象包括场界噪声、污水排放及粉尘等;监测的频数位每月进行一次,施工淡季和非高峰期每季监测一次。 (2)环境监控计划 项目部在实施噪声和污水环境监测的同时,对粉尘排放等不易量化的指标的环境因素进行定性检查,监控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落实情况。 2、防止和减轻水、大气污染计划

(1)施工中和生活区所产生的废碴和垃圾、集运到当地环保单位指标的地点堆放,不得随意乱堆弃,以造成水土污染。施工中拌和或筛分无机结合料时要采取喷水抑尘措施。 (2)水泥应采取袋装或罐装运输,石灰应遮盖运输,并按规划地点堆放。 3、临时设施工程管理计划 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对施工作业产生的灰尘进行洒水等防尘措施,对有挥发性的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要加以遮盖、防止污染。 4、噪音控制计划 (1)考虑在学校等公用设施附近施工,应采取措施和改进施工方法,使施工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尽能减至最低程度,并将措施汇报给监理批准。 (2)施工使用的挖掘机、风镐、搅拌机、电锯等高噪声和高振动的施工机械,应避免夜间在居住区和敏感区附近作业。 (3)噪音的控制,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并且采取隔音措施。 (4)选取素质较高的民工,入场后还应加强教育。 (5)施工现场指挥生产,采用无线电对讲机既可进行工作联络,又可减少人为的叫喊声。 5、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计划 加强现场运输车辆出入的管理,车辆进入禁止鸣笛,对钢管、钢模、钢模板的装卸,采用人工递送的办法,减少金属件的碰撞声。 6、防火计划 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公安部关于建筑工地防火的基本措施。加强消防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支义务消防队,现场设消防值班人员,对进场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建立安全用火制度。 7、环境卫生计划 (1)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卫生保洁,保持现场整洁卫生,道路畅通、无积水。 (2)在现场大门口设置简易洗车装置,对进出现场的运输车辆车轮携带物清洗,做好防遗撒工作。 (3)现场设封闭垃圾站,集中堆放生活及施工垃圾。 (4)办公室实行轮流值班,每天清扫,保持室内清洁,窗明地净。 (5)施工现场不许随地大小便,厕所墙壁、屋顶要严密,门窗要齐全,并设专人管理,经常冲洗,防止蚊蝇孳生。

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手册参考模版

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手册 参考模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环境管理手册 环境管理体系 中国有限公司 2000年月日批准2000年月日实施

目录 编号章名编写者 1、环境方针 2、环境管理手册的发布令 3、环境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4、公司简介 5、目的、适用范围、引用法规及标准、定义 6、环境管理手册管理 6.1总要求 6.2环境方针 6.3环境因素 6.4法律与其他要求 6.5目标和指标 6.6环境管理方案 6.7组织机构与职责 6.8培训、意识与能力 6.9信息沟通 6.10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6.11文件控制 6.12运行控制 6.13应急准备与响应 6.14监控与测量 6.15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6.16记录 6.17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6.18管理评审 7、附录 7.1厂区平面图 7.2厂区所在位置示意图 7.3生产工艺简介及流程图 7.4环保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清单 7.5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7.6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发布令 各部门、各科室、车间: 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公司的环境保护也引起了高度重视。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公司决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编写了符合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1996-GB/T24001:1996)及其它要求的《环境管理手册》。 《环境管理手册》是描述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对环境实施有效控制、健全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的依据和见证。《环境管理程序文件》及第三层文件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具有同等效应。 《环境管理手册》及《环境管理程序文件》于2000年月日发布,公司各部门、各科室、车间必须积极组织本部门职工学习贯彻。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后,作为我公司环境管理的法规,公司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执行,保证公司的各项活动按照手册的规定进行。 总经理: 为保证环境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任命王莉副总经理为环境管理者代表,并授权其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全面负责,指挥、指导、直辖市各部门的环境管理活动,当环境因素出现严重异常时,在通知最高管理者后,有权宣布停产。 总经理: 环境方针 中国XXXXXXXX有限公司坚持“为了人类的生存,必须善待自然”的理念。公司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优先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完善自身的环境行为。营造CJS独特的绿色文化,实现我们对社会的承诺。 中国XXXXXXXX有限公司承诺: 1.遵守适用的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 2.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实现持续改进。 3.坚持达标排放,不断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4.全过程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加强污染物排放的过程控制。 5.鼓励相关方开发和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产品。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

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 GB/T 24001-96 批准日期1996-12-01 实施日期1996-12-01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图1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 应当说明的是,本标准除了要求在方针中对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进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外,未提出对环境表现(行为)的绝对要求,因而两个从事类似活动但具有不同环境表现(行为)的组织,可能都是遵守本标准要求的。

XXXX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顺利通过CQC审核

XXXX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顺利通过CQC审核 6月25日,我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两体系”)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第三方审核,标志着我司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管理水平。公司在导入两体系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环境管理体系五大原则。在体系策划、标准培训、文件颁布等关键阶段,总经理、副总经理全程参与;在文件试运行过程中,管理层给予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公司全员的共同努力,我司两体系运行现状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主要成效如下: 1.梳理、优化了公司一级、二级业务流程,明确了各项业务流程的主管部门、相关输入与输出,避免了内部分工模糊,职权不清的现状。 2.编制了岗位作业指导书,实行标准化作业;健全了三级管理文件,为公司成功导入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3.识别了环境因素及危险源,并对重要环境因素及危险源实施了监控管理,以确保生产安全进行。 4.制定了节能降耗管理文件、制作了节能标识,提高了员工节能意识,推动了节能降耗活动的开展。 5.规范了垃圾处置程序,垃圾实行分类放置,回收处理。 6.增强了对相关方的管理意识,对供应商实施监控管理,在施工方、垃圾回收方合同中补充了环境、风险方面的条款,以排除公司在环境法律法规上的责任,降低公司对意外事故上的风险承担。。 7.针对能力、培训、意识;规范了特殊岗位的资质管理,对工序关键岗位人员的技能进行了评定,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以提高员工岗位技能,

增加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等意识。 通过两体系的导入、标准的培训,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公司全员对两体系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前期工作的不足之处: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前对顾客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市场部,相关部门没有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理念,通过标准培训后,各部门认识到满足顾客需求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市场调研、设计开发、原辅料管控、生产作业、品质监控、人员培训等环节均可能对顾客需求的造成偏差。 2.前期对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普遍认为记录是一项不创造价值的繁缛工作,通过咨询老师的讲解,认识到记录是对岗位工作内容的记录,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性工作,更是证明给相关方的书面依据。 3.环境管理体系不仅对公司环境因素、相关法律法规合规性实行监控管理,还起着节能降耗的监控作用。 4.相关方除了原辅料供应商,还包括建筑施工方、垃圾回收厂家、提供服务的厂家等,公司应对所有相关方营业资质、过程服务实施监控管理。 5.持续改进是一项全员参与的长期工作,除了定期开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在日常工作中,应将任何一项服务和工作视为过程来进行管理,遵循PDCA原则,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点,优化业务流程。 导入两体系是公司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在后续工作中,公司将以两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健全公司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doc

ISO14001GB/T 24001-1996 引言 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控制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表现(行为)。这是由于有关的立法更趋严格,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陆续出台,相关方对环境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在普遍增长。 许多组织已经推行了环境“评审”或“审核”,以评定自身的环境表现(行为)。但仅靠这种“评审”和“审核”本身,可能还不足以为一个组织提供保证,使之确信自己的环境表现(行为)不仅现在满足,并将持续满足法律与方针要求。要使评审或审核行之有效,须在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内予以实施,并将其纳入全部管理活动的整体。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旨在为组织规定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它们可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组织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如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这些标准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该体系拟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其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各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据以建立一套程序,用来设立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对它们的符合,并向外界进行展示这种符合性;同时这一体系还可用来评定程序的有效性。本标准的总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涉及的。 本规范提出了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的要求,它和用来为组织实施或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一般性帮助的非认证性指南有重要差别。环境管理包容了全方位的内涵,其中有些还具有战略性与竞争性含义。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展示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它已建立了妥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关于环境管理支持技术指南见其他标准。 本标准仅包含那些用于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目的,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需要得到对环境管理体系中诸多问题更加全面指导的组织,可参阅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手册模板

公司环境管理体系 手册 XXX公司 环境管理体系手册

( ISO14001- ) 发行号: 01 修订号: A 生效日期: -6-6 拟定: 总经办 审核: (环境管理者代表) 批准日期: ( 总经理) 地址: 江苏省昆山市 电话: 如果控制印章不是红色, 则此为非受控文件。 XXX公司编号01 页码第1页共33页 主题目录版次 A 修改状态0 封面 目录………………………………………………………………………

.........1修订页 (2) 颁布页……………………………………………………………………… (3) 前言………………………………………………………………………... 4 手册控制 (5) 总则………………………………………………………………………. 6-8环境方针……………………………………………………………………… ....9环境组织结构图. (10) 职能分配表……………………………………………………………………… ...11 4.1环境管理体系总要求.. (12)

4.2环境方针 (13) 4.3环境因素 (14) 4.3.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15)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16)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17-18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19) 4.4.3信息交流 (20) 4.4.4文件..................................................................21-22 4.4.5文件控制 (23) 4.4.6运行控制..............................................................................24-25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26) 4.5.1监测和测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ISO/FDIS 14001:2015
(仅限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内部使用)
体系认证事业部管理体系标准换版项目组 2015-8

声明
本稿由方圆标志认证集团 “ 体系认证事业部管理体系标准换版项目组 ”依据 ISO14001:2015的FDIS(英文)稿翻译而成,未经权威审校,可能存在用词不准确、 语言不精练,甚至存在意译上的错误,敬请谅解。b5E2RGbCAP 本翻译稿仅限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内部使用。 本翻译稿不用于认证客户变更现有管理体系的依据。 在“国家标准”发布前,本稿可作为内部培训或认证客户宣讲的参考资料。 在本稿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语义上的翻译错误,请及时与项目组沟 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 体系认证事业部管理体系标准换版项目组 2015年8月


0引言 0.1背景 既要满足当代需求而又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 尤为重要的是实现环境与社会和经济 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这“三大支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p1EanqFDPw 随着立法的日趋严格,以及环境污染、资源低效利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 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也 进一步增强。DXDiTa9E3d 上述情况使得组织出于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做贡献的目的,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 系,以系统的方法开展环境管理工作。RTCrpUDGiT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旨在为组织提供一个用于保护环境和响应环境状况变化的框架, 以实现环境与社会 - 经济需求间的平衡。标准规定了能够使组织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要求。
5PCzVD7HxA
通过以下方式,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能够为最高管理者提供有助于取得长期成功,以及为 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选项的有用信息:jLBHrnAILg ? ? ? ?
?
通过采用预防或减轻有害环境影响的方法保护环境; 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不利影响; 帮助组织履行合规性义务; 提升环境绩效; 通过应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分销、消费和处置 的方式,由此,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xHAQX74J0X
? ?
通过实施环境友好的能够增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 向利益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和其他国际标准一样,不增加或改变对组织的法律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承诺。
组织可以通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 增强那些有益的特别是具有战略和竞争 意义的环境影响。将环境管理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与其他业务优先事项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