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如何正确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何正确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何正确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何正确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何正确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之间的辩证

关系

一、主观能动性发挥与客观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和客观因素的必要条件。

主观能动性包括三个方面,简单地概括为“想”、“做”、和“精神状态”,在哲学常识第二课我们学习过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又是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是它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所以无论是想问题还是进行实践活动都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它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精神状态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

综上所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坚决要抛弃只承认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或者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人们必须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自觉地遵守客观规律。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的定义: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见书P46) 2.规律的特征: 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但非本质的联系是不能称之为规律的。规律所反映的关系或联系都是本质的,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相对稳定和巩固的联系。规律

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就必然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自然过程和规律,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定会重复出现。 第四,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是指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唯心主义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人们在实践中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如:A、四季更替、昼夜的无限循环、生物的生死、古人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可讲拔苗助长的故事。C、我国有的地方如湖北、福建等省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可以种双季稻。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个客观规律,在全国各地都种双季稻,那肯定是不行的。可是,在“文革期间”有许多地区搞一刀切,强行一律种双季稻。有人甚至把双季稻说成是“方向稻”、“路线稻”、“革命稻”。谁要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双季稻的推广,谁就“不革命”,甚至是“反革命”!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

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观因素

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观因素 1、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 2、对各科学系特点认识不足。【学习方法是有适应性的,其中一方面就是适应个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有些学生小学成绩特别的好,但上了初中后就不行了。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学习方法没有及时调整。我们应当帮助学生了解各阶段,各学科的特点,使他们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办主任应及时和学生个科任课老师沟通,为学生制定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计划,目标及指南。】 3、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两方面:1 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2 对自己的个性特点认识不清。如果学生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的话, 很可能造成方法不当。】 4、学习没有动力。【表现方法上: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 5、意志薄弱,没有坚强毅力和恒心。【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目标无结果。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的多。因此在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上学要咱们班主任多督促,多提醒,多鼓励,依靠外界来克服意志薄弱的状态。当良好的学习方法得到持之以恒的坚持后,古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获益终生】 6、推卸责任,认为都是老师的教的不好。【你的成绩不好,但同班同学中,总有学习成绩优异的。成绩不好的原因很多,针对来是来说,可能是他的教法和思维模式你不能适应】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4050011061温瑷嘉 世界是物质的,因此,我们要承认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我们应该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做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首先,我认为,要做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不是易事,当我们着眼于一点时,就容易忽略另一点的作用。在注重主观能动性时,难免会忘记客观规律的制约,而导致不从实际出发的错误,盲目行事。而过于关注客观规律性,而忽视了创造性和能动性,而犯右倾主义的错误。 青藏铁路的修成便是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而对世界进行改造的例子。设计者和建造者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修建铁路的同时,尊重了客观规律,避开了能够避开的冻土区域和野生动物迁徙的必经之地,无法避免的地区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技术对原有地貌进行了主观能动的改造,修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如果设计者拘泥于客观规律而没有主观能动的思考和创造,那么这条铁路的修成将不可能实现;同样的,如果设计者天马行空,完全脱离实际设计铁路,没有把青海到西藏沿途路线上的现实地貌、气候环境和其他一系列的客观规律考虑在内的话,且不论修建时的困难和成本和真正修成的可能性,就算这样一条铁路修成了,它日后的运行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方说如果没有将野生动物迁徙的必经路线考虑在内,那么铁路通行后,野生动物迁徙的时间段定然会发生碰撞的惨剧,造成的后果和损失皆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做好了实现的调查和相关的准备,正确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后,才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可能,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能反映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揠苗助长的故事中的宋国人就是没有意识到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反其道而行之,酿成苦果。因此,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尊重了客观规律,我们就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反的,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人类文明史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从五十万年前的使用石器做工具到现在各种高科技的智能设备,从以兽皮做衣服到各种材质款式的服饰,从用明火烧烤食物到现在种类繁多的烹饪食材和方法,从露宿山洞到蜗居高楼林立的城市......这种种进步,无一不是人们产生了需求后,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探索创造中,不断摸索并发现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进而遵循和配合规律,完成更多的更有效的创造,在认识和创造的过程中,人与社会与自然界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试想,如果人类没有发展的需求和对利益的追求,那么历史的进程将变得十分缓慢,因为缺少了主观能动性的推动作用,缺少实践和创造,就缺少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的机会,如此一来,人类对客观规律的探知过程就会变得缓慢。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我对此深有感触。从古至今,无论是何种科学理论,基本都是不断在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失败中总结经验,进而得出一个推论,然后再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论。如此反复无数次,便发现了新的理论,有部分是客观规律,而另一部分则可能是等待被推翻的。在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断的实验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而发现的规律则是由此发现的客观规律。因此说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联系实际谈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的理解

联系实际谈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摘要: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解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那么,如何认识和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成为关键。 认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

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正确理解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就例如: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这说明了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也叫自觉能动性,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大学生的聪明才智,那种崇尚自由、自我的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社会的大熔炉为每一位又才能的同学提供了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呢?大一适应,大二享受,大三迷茫,大四后悔,这是存在的,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人群中的这批人,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一些同学满怀着一腔热血,踌躇满志,誓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当碰到一点困难、一点挫折的时候就心浮气躁,抱怨叫苦,摆不正心态,其实这时我们应该正视困难,分析问题、去解决。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应该是麻木的,我们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什么呢?是主观能动不够,是自觉能动不够。有的同学说“没办法,我怎么也学不好,功夫用了很多,还是没长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理解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理解时间万物之所以存在于这个世界,一定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与必然性,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的关系。客观规律性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指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在遵循并改造事物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结果,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即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们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成语,揠苗助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个心急的宋国人为了使稻子快点长大而把他们从土地里拔高了一些,但这些却违背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终于得不偿失。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在稻子的自然生产周期过程中浇水施肥,精心照料,呵护它们成长,这样才能真正取得丰收。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到底是人与物斗争的哲学。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是一种表现。客观规律性是物对人的结束,主观能动性是人对物的突破。从经济学角度举个例子:假定a 想开办一家公司。这里面a要遵循经济规律的结束,比如说价值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客观规律性。而a的主观能动性就在于在遵守价值规律的前提下更加住重管理,效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这些都需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能动性的发挥来反抗物质规律的束缚,单这仅仅是反抗而已,是不能真正地突破与颠覆。事实上只能充分认识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能动性。如果随意发挥则要么碰壁,要么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就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人的意识活动都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与否,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 在我们探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前,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辩证唯物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办法。因此我们必须要用辩证的唯物的观点来把握和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不管怎样,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都是辩证的相互统一的。我们需要在实际中检验它的正确性,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要想把我们学到的哲学性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我觉得必须使自己真正的理解,在比较浅薄的层次上使自己通俗易懂。我们必须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几百年前经过前人不断总结出的经典定理和各种理论、公式。只有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和正确的运用,才有可能在当今这个时刻都在推陈出新的世界中,研究出新的成果,使自己在世界大家庭中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对真理的探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使我们的想法再渺小,只要我们用于探索,将其变为现实的力量,而不是纸上谈兵,最终达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因为我们应该相信,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的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可能曲折、崎岖、甚至荆棘丛生,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是,只有我们坚持下来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品。将自身的发展同科学的进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相信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正确的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将学到的理论结合实际融汇到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一定会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一颗颗闪亮的新星即将升起。

《关于论述个人主观努力和客观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请你谈谈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个人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因素两者的关系。(你认为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个人主观努力与客观环境因素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个人主观努力是实现的基础,也是实现理想的动力,而客观环境因素,则是这种动力的助燃剂,可以使个人主观努力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客观环境因素也可以反过来影响个人的主观努力,一个的好的环境会让人 更容易自律,更懂得努力的重要,从而让人实现人生理想。反之,一个不好的环境,则可能使人对自己的个人主观努力产生怀疑,失去努力的信心,更希望投机 取巧,而不是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如果一个人懂得自律,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持自己,不断努力,就可以改变身边的环境,渐渐的环境 变好,又推动了个人主观努力……如此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 理想。由此可见,个人主观努力和客观因素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无法将 其分开说事的。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个人主观努力和客观环境因素都起了 重要的作用,而这两个作用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这就是说:个人的努力是可 以改变身边的环境的;环境的改变又可以推动在个人的努力下自身理想的实现。这就像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进事物的发展一样,个人努力和环境因素 在相互作用中使人生理想得以实现。 在我看来,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个人主观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 有自己的努力,就算有多么好的环境,也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像三国时 期的刘禅,爸爸是刘备,还有诸葛亮,姜维等忠心耿耿的人才帮助,却不思进取, 沉迷酒色,到最后被灭国,留下一个乐不思蜀的臭名声。可见,没有个人主观努力,就算有如神助,也是没什么意义的。所以个人主观努力很重要。 确实,客观环境起着很大的作用,就好像在人生的跑道上,出发时间一样、起跑线一样,但是过程中使用的交通工具却不一样,有的是奔驰跑车,有的只是 单车,有的甚至连单车都不是,一开始就有人占优势。富二代就是如此,一出生 就不愁生活,处处有老爸打下的江山,而且受到的教育也好过普通人,想要实现 人生理想,比普通人也容易好多。这样看来,好像个人的成功完全得益于一个好 的上一代,即客观环境因素。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客观环境因素固然重要,但是, 个人的努力是完全不能忽视的。那些成功的富二代,有哪个不是靠自己的个人主 观努力成功的?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富二代,父亲是美国十大律师事务所的创办人,母亲是银行的董事。然而,比尔盖茨今天的成功是他自己个人主观努力的结果,而不是依靠着拥有的客观环境因素得到的。没有个人主观的客观环境因素,就算 有多好的客观环境因素,到最后可能不过变成一个李天一罢了。 一个人凭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马云没有富二代的背景,然而他却有一个智慧的头脑,有远见和理想,而且能付出努力,最终成功为 人们开启了网购时代。而在这之前,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英语老师。马云的成功, 是靠自己的个人主观努力,摆脱了客观环境因素的劣势,改变身边的环境,最后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说,一个人凭借自己的个人主观能力,是可以克服客 观环境的不足的。

主客观原因分析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很多人没有一个正确合理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面对繁华和绚丽的都市,不少大学生盲目跟风,透支银行卡进行超前消费,不切实际的追求物质享受。而大学生虽然已经成人,但大都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需要父母全方位的经济支持。面对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念直接关系着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进而影响其品德行为。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成为我们组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研究方案设计 1.研究目的: (1).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支出, (2).分析当代大学生生活状况和消费情况,并找出其特点 (3).联系当前的社会、道德等热点问题,倡导大学生树立合理消费理念 2.研究内容: 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状况,其内容包括大学生生活费用支出、主要经济来源等方面,并且涉及到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同学对其了解程度。同时,通过面访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理念,以及世

界观价值观等思想高度。探究自个人的主观因素和外界的客观因素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影响,包括个人家庭一方面,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涉及到其支出及主要经济来源等方面,也包括其家庭经济收入因素、个人消费理念、个人能力,以及所在学校城市的消费水平等多个方面。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家庭经济收入和个人消费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通过制作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和判断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亦即根据我们的经验与判断,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随机发放给本市大学在校生中,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填写,共发放问卷78份,有效回收50份。同时通过进行面谈,随机的提问有关消费状况的主观类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现象及结果 (1).日常经济来源与支出 就来源方面,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是,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多是出自家庭供给(就我们调查的范围,并没有覆盖到特殊的家里供不起而由政府扶持的例子),但包含了一些靠补助金和助学贷款求学的同学,以及个别靠自己兼职赚取的同学。在其他经济来源中,将近一半的同学会获得奖学金(这也反映出当今大学生获得包括学习,文艺,工作等各类奖学金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其次,大部分同学正在或者有过自己做兼职的经历,其中大部分同学家里并不缺少这部分收入,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知识分享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一、概念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

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 四、举例说明 揠苗助长这个典故便是对这个问题的绝妙说明。 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道子快些长大。但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按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有一天,他想出了

客观因素

二、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 ?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光线的强弱,胶卷的片速,显影的条件,互易律失效和器材的准确性。 ?1.光线的强弱 ?用于摄影的照明光源虽然只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大类。但是,在具体拍摄时,这两类照明光线的强弱都是变化多端的。 ?对自然光来说,在一年之中的不同季节、一天之中的不同时间、天气情况、地球纬度、海拔高度等等因素都明显改变着自然光的强弱。对人造光来说,也存在光源多少、功率大小和光源至被摄体距离的变化等。 ?考虑摄影曝光时,对光线强弱不仅要注意光源本身的强弱,更要留神被摄体的受光情况,因为使胶片感光的实际上是被摄体的反射光而不是光源本身。如在直射阳光下,被摄体分别处于正面受光、侧面受光、背面受光时的曝光调节就明显不同。对人造光源来说,除了这种光线角度的影响外,特别要注意被摄体至光源的距离也极大地影响曝光调节。 ?光线强弱的这些变化,就要求摄影者相应地调整曝光组合,因为不管你在多强或多弱的光线下拍摄,胶卷要求得到的曝光量是相对稳定的。 2.胶卷的片速 ?胶卷有各种片速,即各种感光度。片速高的胶卷对光线的敏感度大,只需要较小的曝光量就能满足曝光的需要;片速低的胶卷对光线的敏感度小,需要较多的曝光量才能满足曝光的需要。因此,在同样受光条件下的被摄体,使用的胶卷片速不同,曝光调节也就不同。?如对I S O l00胶卷应用1/125、f8,那么, ?对I S0200就需用1/125、f11、 ?对I S050需用1/125、f5.6,依次类推。 ?3.显影的条件 ?显影的条件直接影响曝光的结果。当你采用厂家推荐的标准显影条件时,对曝光的调节可以不顾及显影条件。然而,当你准备改变显影条件,如改变显影液配方,或延长、缩短显影时间,或提高、降低显影温度等,这就意味着在拍摄时也需相应调整曝光。例如使用冲洗黑白胶卷的D K—20超微粒显影液,就需要在拍摄时比正常情况开大一档光圈。又例如彩色反转片采用延长显影时间的强化冲洗,可使拍摄时提高原片速进行曝光。 ?显影对曝光效果的影响也告诉我们:当冲洗后的底片密度大了或小了,既可能是曝光问题,也可能是冲洗问题。 4.互易律失效 ?互易律又称“倒易律”、“互易效应”、“倒易效应”。 ?我们知道曝光量是由光照度(光圈控制)与曝光时间(快门速度控制)的乘积所构成的。互易律就是指这种光照度和曝光时间可以按正比互易而曝光量保持不变。例如光圈增大一档、快门速度提高一档,光圈缩小两档、快门速度降低两档;曝光量均不变。在摄影曝光组合的调节中,大多数情况都符合互易律。然而,当曝光时间太长或太短时,这种互易律就会失效。胶卷的种类、质量的不同,互易律失效的起点也就有所不同, ?通常认为曝光时间长于1秒或短于1/1000秒就会出现互易律失效。 ?对黑白胶卷来说,互易律失效会导致影像密度下降,理想的补偿方法是增加曝光并调整显影时间,参见表6—1。

绩效管理的四个主观因素

绩效管理的四个主观因素 在当今各个组织中,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各项配套制度以及用于保障其运行的机构都已建立起来,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收到理论上应有的效果,原因就在于忽略了人的因素。绩效管理是人在管理,绩效管理考核需要人去运转。在此,我们将绩效管理有效运行的体系、制度、机构设置等客观因素称为“硬因素”,与人有关的主观因素称为“软因素”,即人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素质。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硬因素”,更取决于“软因素”。 一、绩效计划——承诺 绩效计划的制定主要依据的是组织战略目标及阶段目标、各个部门目标、个人目标,方法是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目的是达成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这种绩效计划不但融入了组织的要求、团队的要求,还融入了个人的要求,明确了员工在考核期内所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制定绩效计划的过程,实质就是公司目标、期望和要求的压力传递过程,同时也是牵引工作前进的关键。通过绩效目标的有效牵引使企业、部门和员工向一个方向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要制定出有效的绩效计划,从而合理、适度的传导目标压力,关键一步就是要完成企业、部门、个人之间对于绩效计划承诺的一致性。所以,在绩效计划的制定阶段,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来,与管理者一起对绩效计划进行充分的讨论、沟通,形成一致性的看法,也就是让员工和管理者针对绩效计划,达成一种认同、共识,作出一种公开承诺,将组织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这对绩效计划后续阶段的执行、发挥员工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有着非常有益的促进作用。 有效承诺的关键则在于管理者和员工两者之间良好的双向沟通。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提出要求,员工认可签字,而是要针对员工上一期的绩效表现,结合现阶段的部门目标,依据员工岗位职责、在充分收集制定计划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地点的基础上,管理者与员工就本考核期内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需要达到的目标、考核的标准、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以及员工对工作存在的疑惑、将会遇到的困难、及管理者应提供的必要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沟通,使双方就绩效计划达成一致。 当然,绩效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坚持SMART原则,即目标是具体、可衡量、可达成、与工作相关的以及对目标实现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它的制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双方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达成一种双赢的“妥协”,从而为下一阶段的绩效实施提供必要的准备。 二、绩效实施——教练员 绩效实施是绩效管理工作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计划的完成有赖于绩效实施阶段的执行,而它的执行情况,又决定了绩效评估的可靠性。它是绩效管理工作中持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扮演的角色决不仅仅是公平公正的进行评估,最主要的是要在工作中不断为员工提供辅导、咨询、协助员工进行自我管理等工作,从而实现管理者从“法官”向“教练员”角色的转变,员工也从消极的旁观者转换为积极的参与者。 目前,在大多数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员工都是知识型员工,这类员工有着很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

1-8简述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这就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的问题。 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所谓真理原则就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改造和实现价值。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辩证关系: (1)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生活动的两大目标。 (2)真理和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凡有真理的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不应与真理相悖。 (3)但真理与价值又是有区别的,它们侧重点有所不同,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而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满足人的不合理需要这类事物所体现的价值,与真理常常是相悖的。

(4)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甚至是最高价值,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1-9、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 1、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2、二者的辩证关系: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C、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意义: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B、

犯罪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的关系

一:犯罪原因的概念解析 在笔者对犯罪主观和客观原因论述前,必须明确犯罪原因的基本概念。我国学界的主流学说为系统因素说,即将犯罪原因界定为各种促成犯罪的因素所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或者说,各种引起犯罪的因素的有机整合是犯罪的原因。基于此种学说。犯罪原因可以被定义为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具有决定作用的致罪因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可以看出,犯罪原因下的子要素为致罪因素,因而犯罪主观和客观原因是对这些因素的组合排列。事实上,所谓犯罪主观和客观原因这组概念在学说专著中较少被使用与提及。学者们通常直接对犯罪原因中的因素进行研究,例如意大利犯罪社会学家恩里科-菲利的著名犯罪原因三元论: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德国刑法大师刑事社会学派的集大成者李斯特提出的著名的犯罪原因二元论:社会因素、个人因素。所以笔者在此先对犯罪主观原因和犯罪客观原因作出定义。 犯罪主观原因是指犯罪人的人格,包括动机、思维、自我认知等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有决定作用的个人因素。而犯罪客观原因是与犯罪人自身无关的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有决定作用的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十分繁多,笔者认为根据各种社会因素的功能之别,可将犯罪客观原因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犯罪客观原因的宏观因素是基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根源角度考量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变迁和文化等。而犯罪客观原因的微观因素是直接对个人产生社会化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为家庭与社区等。

二:犯罪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的联系 两种原因的关系包括联系与区别,当上述一些概念被定义后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区别是比较明显没有疑意的,因而笔者主要讨论的是二者的联系。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犯罪客观原因影响犯罪主观原因,其中犯罪客观原因中宏观因素决定微观因素并以微观因素作为中介,通过微观因素的社会化作用于犯罪主观原因。因此本文的论述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犯罪客观原因中宏观因素经微观因素间接对犯罪主观原因的影响,二为微观因素如何通过社会化直接对犯罪主观原因的影响。1.犯罪客观原因中宏观因素经微观因素间接对犯罪主观原因的影响 宏观因素中也有许多的要素,如社会变迁,文化,社会公平,现代化等等。但笔者以为社会变迁和文化是其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要素,亦是本文用来论证宏观因素决定微观因素的要素。社会变迁指社会发展过程中巨大的社会变动、产业结构重大调整以及人口大规模流动等现象。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结构(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观点)。可以对比发现,社会变迁潜在动态,文化显性静态。而笔者所说的微观因素为是直接对个人产生社会化影响的社会因素,是相比与前两者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小的事物,如家庭、社区、大众传媒等。工业革命时期发生的犯罪社会现象是用于论证宏观因素对微观因素作用的极佳背景。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这时期社会变迁的集中反映,工人阶级涌现,大工厂制的生产方式新起,城乡人口大量流动,人进行了由小集体向大社会的转变。在人们离开传统固定的家庭生活进入非人情关系、变化无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0130630 刘泽如同四季交替一样,社会的发展必然遵循着一定规律,而这些规律并不是以我们自己的意愿而改变的,故此,其为客观规律。在现在看来,这些规律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对这些客观规律的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我们在认知这些规律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验证,其验证标准就是时间,即主观能动性。 我们可以把客观规律性看成认知,即认知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认知和实践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众所周知,认知与实践是需要统一的,认知是发挥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认知,才能更好地发挥自我的实践能力。人们对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实践能力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认知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发挥自我实践能力是认识、掌握和利用我们所认知的规律的必要条件,一位的去认知社会发展规律,而不去将其与实践结合,这就犹如画饼充饥,只是精神上的安慰,而自我本身并没有任何改变。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的进步发展就是以其为基准,进而不断的变化。如若强行将其分离,则会有难以估计得损失。如同社会主义刚开始时,因为其只有理论基础,而基于这之上的实践却丝毫没有,故开始的革命运动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直到当这种“失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社会主义才有了长足的进步;除此之外,大跃进也是这种客观与主观分离的表现,当时,人们为了自己的期望而一味设想粮食的高产,提出了亩产万斤等一系列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口号,致使目标难以实现,而口号却越喊越大,进而造成了一系列的灾难。 而揠苗助长和庖丁解牛更是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密不可分”的一种绝妙说明,前者以宋人不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而擅自拔苗助长,致使庄家全部死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庖丁解牛则正是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的完美体现,通过将牛的构造规律完全理解以及自己的不断练习,从而达到快速,精准的将牛分解,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和处理为题的根本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理念,也应是我们对待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基本理念。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在我看来,客观规律代表的不仅仅是对以前发展事物的的总结,更是在总结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进行一种预测和创新,这才是客观规律的意义。而主观能动性则是对这种创新和预测的检验,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使其得到改善。 在现在,我们还处于对社会不断认知实践的阶段,故此,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仍需要不断融合与社会的每一方面,从而达到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我们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谁你所愿,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它要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那就是客观规律 所谓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首先是一种本质的联系。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各种各样的联系之中。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联系都是本质的,都可以称为规律,只有体现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联系,才是本质的联系,才可能称之为规律。规律作为一种内在的,非表面规律的联系,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例如:苹果落地、水向低处流,向空中抛一个物体又落回到地面,月亮绕地球转等。这些都是现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万有引力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规律,其次是一种必须联系。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规律,再次是一种稳定的联系,它是贯穿在变动不定的现象中的相对稳定的联系,重复性是稳定性的表现,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一定要重复出现。例如,只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电流变化必然引起磁场变化,而磁场的变化,必须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这就是电流与磁场之间稳定的关系。 规律最主要的性质就是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人不能任意创造和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改变规律,人只能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例如:“万有引力规律”。正如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须受到规律的惩罚。例如:“拔苗助长”的寓言,1958年我国大跃进。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件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规律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要想掌握客观规律就必须要下一番功夫。 例如,大家都知道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故事。居里夫妇当时在十分简陋和极其原始的实验室里花了45个月的时间,耗费了2000吨药品和800吨水,才从400吨粗杂的沥青矿石中提炼出一克镭的化合物,这个过程可说是千辛万苦、呕心沥血了。又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1000多次才发明电灯……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资料:皮匠和和尚 从前,三个皮匠结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小庙里也有三个和尚,他们看见这三个皮匠,气就不打一处来,质问道:“凭什么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凭什么说…三个和尚无水喝??要修改辞典,把谬传千古的偏见颠到过来?”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却非要讨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里。上帝一言不发,把他们分别锁进两间神奇的房子里——只见房子宽敞明亮、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内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每人只发一只长柄的勺子。三天后,上帝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饿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有气无力。上帝奇怪的问:“大锅里有饭有菜,你们为啥不吃东西?”和尚们哭丧着脸说:“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勺子,柄太长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着呵!”

这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辩证的问题

这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辩证的问题。也即内因起决定做用还是外因起决定做用。外因是通过内因起决定做用。当一个人树立起诚信是做好一切事业的最基本条件时,他会顶住外因即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坚信诚信的原则。但是,强大的外因影响也会改变一个人的诚信观,即他抵制不了这种极坏的社会风气,为了生存,进而随波逐流。因此,一个人的诚信信念要经受外因的磨炼,只有他适应了社会的各种风气,能够灵活巧妙的抵制住不良外因,才能守住诚信原则而不被外因所淘汰。故外因是重要条件,外因有时会改变内因,也或能巩固内因的决定,当内因已形成巩固的信念后,内因将起决定做用。 中国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留给我们许多财富,其中的一笔财富便是诚信。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美德。晋商的崛起靠的不就是诚信么。孔子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礼记》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国古人一贯奉行“人因诚信而立,物赖质优而流”的诚信古训。做生意讲究“童叟无欺”,做人做事讲求“言必信,行必果”诚信待人。然而现在诚信对于国人来说却几乎快成为濒临灭绝的丹顶鹤了。 大家也许不是不明白,生活中不能失去诚信,失去诚信则必然人人自危。若整个社会处在一个诚信缺失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将遭到动摇,并且必然会加大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就像一个企业在社会上生存,可以失去厂房、失去机器设备,但只要信誉还在,它便会重新崛起。这就象人们经常说的,如果可口可乐被大火烧去了一切,只要可口可乐这个牌子还在,它就会迅速东山再起。而反之如果失去信誉,纵然一时得利,日后也必然付出更高的代价。就像那个做月饼的冠生园,最终落得个凄惨的下场。说了这么多,只是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诚实守信,不仅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最起码的素质,也是维系个人、企业、社会之间正常关系的重要桥梁。一旦这个桥梁出了问题,就会严重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社会、经济、文化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不可缺失的立身立国之本。 然而现实中的国人,为什么会集体缺失了诚信呢?或许,一来是传统道德的崩溃使得人们的行为已丧失基本的道德约束。信仰缺失使得现如今的人不敬神佛,不怕报应,敢在现世惟利是图。二来是中国人从小就受到不诚信的教育,从小从大人们身上学到的是言行不一,大人们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但他们自己却做不到。所以中国人从小就养成了不诚信的毛病。进入社会就开始对客户不诚信、对企业不诚信、对员工不诚信。三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当一些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诚信沦丧的时候,普通百姓为什么还要讲诚信? 诚信,从小的方面讲,是一个人“真,善,美”的总合,立足于世的根本。从大的方面讲,是一个国家,民族强盛的基础。一个人做到“诚信”并不难,难的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做到诚信!为什么?因为诚信需要一个庞大的支撑,这个支撑点就是良好的文化背景和虔诚的信仰支撑!我们的民族是一个严重缺失信仰的民族,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好,讲服从,不尊重老百姓,等级森严!也因此,诚信很难扎根!糟糕的是,个体的诚信在不良的大环境下会显得处境艰难而难以生存(当今物欲横流的商品时代下的种种不良现象很能说明这一点)!最终被不良环境同化!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我做事情一定要守诚信、光明磊落,我要摸着自己的良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我就算被别人误会了,但是我认为,只要是对的事情就会去做。——李开复 个人因素指的是内因,而社会因素是指外因。也即内因起决定做用还是外因起决定做用。外因是通过内因起决定做用。当一个人树立起诚信是做好一切事业的最基本条件时,他会顶住外因即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坚信诚信的原则。 北宋文学家刘昼在《刘子履信》中说道“信者行之基行者认知本”意思就是诚信是行为的基础行为是做人的根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