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育的根是苦的

教育的根是苦的

教育的根是苦的
教育的根是苦的

教育的根是苦的,果实是甜的”

——2012年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志:

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附中校级领导班子的全体成员,代表附中各个分校领导班子的全体成员,向全体教职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我提议全体在职的教职员工,以热烈的掌声,向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毕生努力的全体离退休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推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和管理,实施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实行了以课堂为中心的分科听课、年级综合调研活动;我们推进了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方式的改革,实行1+4证书制度;我们推进了综合课程的建设,创建了省级课程基地两个,即系统思考课程基地和走进鲁迅课程基地,成立了系统思考项目教研组和教育剧场项目教研组;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德育活动课程的建设,在生涯规划课程、意志训练课程、走进大师课程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建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导师团队建设;我们从本学期开始,调整了课时的分配,加大了体育课在整个课时中的比例,正式施行每周4课时的体育课程;我们建立了科技教育的三级课程体系,完善了艺术节和梦想基金的活动,我校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科学家摇篮称号,我校还成为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和江苏省信息化试点学校。

与此同时,我们的终端显示成绩优秀。2012届有201人次获得江苏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有43人次获得高校保送资格,8人进入国家冬令营,2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在212位同学被清华、北大、美国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保送或提前录取的前提下,我校高考仍取得骄人的成绩,二本达线达级率97.7%,一本达线达级率89%,创造了附中高考的最新高度。

附中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暑期里完成了校园内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校园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完成了过街天桥维修工程的建设;完成高一年级部办公室的改造工程;扩大了校园绿化的面积,获得了省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并作为江苏省唯一推荐的一所中学,申报全国绿化先进单位;体育运动中心建设是目前校内最大的单体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21000平米,建有小车车位190个,地下篮球场三个,地下乒乓球场1270平米一个(可容纳36张乒乓球桌,可同时满足72名同学的体育选修),地下健身房一个(面积达到860平米),健美操房一个(面积达到860平米);同时重建了体育馆,建有室内篮球场一个,武术馆一个,地下旱溜冰场一个,总面积达到5100平米。另外,还开工建设了过街地下隧道工程,虽然不长,但相当于一段地铁建设的运作。上述两项最大的工程,含后期的设备安装,总资金量达到1.7亿。我可以负责地报告说,不仅国家的资金已经到位,而且按照规定需要我校自筹的三分之一的资金,也无后顾之忧。

江宁分校的工作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江宁分校现有教职工743人,学生总数6572人。这两个数字具有重要的含义:743个教职工,意味着今年需要有接近6000万的资金来解决工资、福利、奖金和各项保险;分校还有近2.1亿的银行贷款,今年又是还贷高峰,估计仅贷款的利息就要接近3000万,加上学校的运行费用,分校需要的资金总量必须在1个亿,才能过日子。在限定收费的政策和不准跨地区招生的情况下,能有6000多学生,意味着学校能够发展下去。对分校发展来说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教育教学质量。2012年中考再创汇辉煌:吴雨馨同学以711分的成绩获得江宁区中考状元,江宁区前5名被分校包揽(700分以上3人),前20名分校9人。2012年,分校高考再创历史新高:一本达线率为30.1%,二本以上达线率为75.2%。有一位同学被清华录取,一人过空军飞行员录取分数线。文化成绩达线达级率超市预期目标70%。这一成绩是在本届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中考录取分数线仅为606分的情况下取得的。这里蕴含着分校教师们巨大的奉献和付出。分校“尚颂”合唱团参加“一二·九”南京市中学生合唱比赛获第一名;南京市校园健身操比赛中,健美操队获南京市一等奖;小学生垒球队参加南京市小学生软式垒球比赛获得市一等奖;江苏省健美操锦标赛获得小学组第一名;校垒球队蝉联全国冠军。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贯穿学年的始终。“明日之星”杯、“青蓝杯”、“树人杯”赛课活动异彩纷呈,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正在论证试行;“教师成长共同体”、“班主任工作室”学习型组织运行有序,逐步形成了统一规范与自主运作相结合的支持模式和运行机制,《优秀教师的成长之道》等刊物的发行正示范、引领者教师的发展。课程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昆歌选唱》《图书历史》《SING WITH ENGLISH》《几何画板5.0》纷纷面世,学科思维训练课程成绩稳步提升,信息学奥赛首次获得江苏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进行年级部管理改革工作,实行人事竞聘,双向选择,扩大年级部管理、考核、评价的权限,推行教研组长竞聘任职方案,实行选举任期制;以制度文化为先导实施动态管理,不断修订与完善《学生手册》《家长手册》《教师手册》《教研组长工作手册》。初三(18)班(优质生源基地校)裴宇翔同学获得720分,列南京市第一名;初三(11)班翟宇佳同学获得714分,列南京市第三名。达到附中统招分数线688分人数有137人。总均分南京市第一:654.8分,700分以上人数31人,列南京市第一名。其中优质生源基地学校:达到附中统招分数线688分人数有12人;700分以上4人。

南京树人国际学校新校区建设占地面积约78亩,总投资约2.5亿元,设计理念考虑以长江水文化为大背景,融入南京师大附中教育文化元素,体现教育和艺术融合的滨江新校区正式开工并已完成桩基工程的建设。新校区将在明年七月交付使用,九月将举行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开学典礼。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课题立项成果丰硕,2项省十二五课题立项,3项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20项市区级个人课题立项。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再上新台阶,承办了以“适时·适性·适量”为主题的分层教学现场会,会上学校汇报了分层教学实施的背景、实施办法,并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呈现了分层教学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分层教学的实施得到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与表扬,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以学生沙龙为突破点,德育教育转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将德育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行动,打造德育特色。

宿迁分校以附中的教育理念及树人的课程设置,在完成国家必修课程的基础上,

实现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根据附中的标准加强教师培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以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方

式积极推行同课异构等教学研究。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特别是“教学六认真”),在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制的基础上强化教师的二次备课,注重教学反思。引入树人的导学案模式,发挥我校学科优势,保证我校教育教学水平迅速提高。2012年初三毕业班188人有40%的学生中考达到四星级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以上,位居宿迁市第一名。

仙林学校初中校区占地80亩,老校区占地101亩。目前新校区已经交付使用。从第一年初一招生情况看,由原来的每年招生生源不足,至今年迅速扩大到14个教学班,有学生477人,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老师们、同志们:让我们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向做出努力和贡献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我们将迎来附中110周年的校庆,学习附中的历史,展望附中的未来,我身感肩负的重任。

我认为:在附中发展中一切成败得失,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取决于教职工队伍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精神。这就是为什么我听到班主任在开学前就完成了家访工作时,内心的感动;这就是为什么我看到军训中老师与学生融为一体时,内心的感慨;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地平线读书社里,看到多元思想的相互交流与碰撞时,内心的自豪。同样,也就是我发现一个教师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时,内心的担忧;也就是我发觉一个团队沦为庸俗时,内心的焦虑;也就是我发觉自己失去推动力量时,内心的恐慌。

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们或许永远要追问什么是教师,我们要永远需要用行动不断地诠释并丰富教师的概念。附中的教职工要有“做一个教师,做一个附中的教师,做一个中国的教育家”的胸怀和气魄。

首先,作为一个教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教师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意味着他是什么样的教师,因为这是教师最本然的体现。这个好人,需要具有平等的观念。只有自己是目的,他人都是实现“我”目的的手段,这样的人是自私的;只有他人或社会是目的,自己都是实现他人或社会目的的手段,这样的人是精神的奴隶;只有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才是真正自主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人中之人,不做人上之人。其实也很简单: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

平等的观念,意味着反对压迫,要求解放。但是,解放,不能理解为“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因为只要有压迫者,被压迫者就无法解放;于是这样的解放不是真正的解放,而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轮流坐庄。真正的解放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对立关系的解除。今天,当我们用理性来区分人群的优劣,当我们用分数来划分等级的好坏,当我们过度强调竞争对他人的排斥性关系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有可能撕裂明天社会。尊重人性的差异,尊重人格的平等,是我们老师做一个好人的基本价值观。

当然,我并不想把我们的世界描述为一个童话般纯洁的世界,仿佛到处都是鲜花和天使。有一句话说:坏人不知道好人有多好,好人不知道坏人有多坏。这是真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用关爱之心、关切之情、关联之识去拥抱这个世界。正像杜威所说:“同情心作为一种良好的品质,不单纯是一种情感,它是一种有素养的想象力,使我们想到人类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无谓地分裂人们的东西。”

教师做一个好人,必须做好学问。维柯在论做学问的进程中指出:“用真理来涵养心灵,用德性涵养精神,用雄辩涵养言说,让自己立身为人,并尽己之力造福社会人群。”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具有科学精神,要实事求是;还要具有诗性的智慧,感受于天地之间,悠游于天地之境。他会有恢弘的视域,有虔敬的态度,有淑世的热情,有创新的勇气。

第二,作为一个附中的教师,民主应成为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决定民族的未来,就是说今天有什么样的课堂,就决定着明天民族的命运。中国应当发展民主政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但是,我们切不要以为,这是别人的事情,是政治家的事情。其实民族的命运正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如果我们认为真理是来自高高在上的某种权威,教室看起来就会像是专制政府。如果我们认为真理是由个人突发奇想而确定的虚构故事,教室看起来就会是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如果我们认为真理产生于相互问询的复杂过程,教室看起来就会像一个资源丰富、相辅相成的共同体。”杜威认为,人类完善的过程应是民主的——不是多数法则的民主(这种民主无疑有其价值),而是“以对话与交流为条件的民主”。“民主不只是一种政府形式,而主要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

今天,我们强调探究性的教与学、体验性的教与学、创造性的教与学,其实质就是强调思想的自由与思维的民主。没有思想的自由和思维的民主,探究性、体验性和创造性就无从发生。民主一旦成为附中人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附中就会获得永续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我们就能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就能实现把平常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常的事。

第三,作为一个中国的教育家,须有艰苦卓绝的精神。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有些人认为生命没有价值,因为它会完结。他们没有看到也许可以提出相反的论点:如果生命不会完结,生命就会没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每时每刻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才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了解命运、接受命运,正是为了超越命运。确立“生命的有限性决定了生命的价值”的观点,我们就能忍受我们生命中的一切痛苦。

廖世承先生说过,教育家须有艰苦卓绝的精神:“成败置之度外,劳怨在所不计,奋斗坚持,以贯彻一己之主张为目的。质言之,教育家须带有传教的精神,方可战胜一部分的恶势力。”今天我们的教育家需要一种传教的精神,才能在学生发展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缠绕中,在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要求的张力中,在学校发展和社会功利追求的博弈中,战胜急功近利的恶势力,才能回归教育的真正本质。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是果实是甜的”。谢谢!

根系教育——还孩子一个自然成长的空间

根系教育——还孩子一个自然成长的空间 张家界市永定区ET生态幼儿园 我们是张家界市永定区ET生态幼儿园,成立于2016年8月,位于闻名遐迩的世界旅游胜地张家界市,地处美丽神奇的天门山下。校园占地面积4500㎡,其中活动场地2700㎡。拥有儿童生态游乐场、游泳池、沙池、绿化区、大中型玩具等基础设施;园舍建筑面积1800㎡,建筑风格独特。拥有多功能教学、表演、展示厅;宽敞明亮的活动室、生活区;开辟了生态农场,种植蔬菜、土豆、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是孩子们重要的生活体验课堂。 幼儿园的前身是桑植县早教中心及桑植县东方之子幼儿园,位于贺龙元帅故乡。我们从2009年接触到冯德全教授《0—6岁优教工程及实施方案》后,引进他30多年的研究成果,加盟冯式早教旗下重庆世纪早教婴幼园,在桑植县创立了早教中心幼儿园,2012年又在桑植城区创立了东方之子幼儿园。期间,在重庆世纪早教婴幼园吕平总园长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对冯式早教研究成果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早教经验和方法,培养了一大批学习主动、性格优良、活泼健康的孩子。 2015年开始,我们为了更深入地推广冯式教育理念,在张家界市着手筹建ET生态幼儿园,于2016年8月竣工,并获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正式成立“张家界市永定区ET生态幼儿园”。ET的含义是:E代表ecological生态和experience体验;T代表travel游学、游历、旅游。建园两年来,我们坚持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持运用冯式教育理念、方法,注重对孩子的根系教育,取得了显著地教育成效,赢得了家长的口碑、社会的赞誉。 明确目标志存高远 还孩子一个自然成长的空间,营造一个教育教学活动完全摒弃传统学前教育将孩子关在教室中、思维控制在书本里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尽情地在自然、游戏、舞蹈、运动、生活体验中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根系教育入手,培养栋梁之材,今日ET幼苗,明日参天大树——这就是我们的办园目标,亦即我们的教育情怀! 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形成了我们独特地办园宗旨和办园理念。 “全新体验,全面发展”双全八字方针是我园的根本宗旨。为孩子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融入生活,融于自然,每天都有全新的体验,各式各样的体验贯穿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使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的发展。 生态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机教育是我们的办园理念。 (1)生态教育。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让孩子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体验真实生活,在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实施科学教育的自然生态;及促进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师、幼、家长融洽、实现家园共育的人文生态。 (2)生命教育。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根系教育”,“两个生命”即生理生命和心理生命同时养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3)生活教育。锅碗瓢盆勺、油盐酱醋茶,“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

浅谈中国大学教育问题

中国文化期末论文 题目:中国大学教育思考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发展出自己的大学? 系别:文学与传媒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张沁晓 学号:141011215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西大学教育制度、观念和目的的思考,尝试回答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发展自己的大学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反思。 [关键词] 中国大学教育,制度,目的 目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 二、研究现状综述 (3) 三、原因探讨 (4) (一)中西方大学课堂教育制度的对比 (4) (二)中西方大学教育观念对比 (4) (三)中西方大学教育目的的不同 (5) 四、调查报告浅析 (6) 五、中国大学教育仍存在的问题 (6) 六、建议举措 (7) 七、反思与不足 (9) 注释与参考文献 (10)

历来,中国从来不缺乏对教育倾注无限热情的人,大师、学者、作家,不一而足,办学的历史也由来已久,从唐代的书院,至宋代、明代,私塾、书院规模达2000余家。但是,为什么中国没有独立发展出自己的大学?今天,我们几乎完全摒弃过去几百年的学院制度,使用的是几乎沿用西方欧美地区大学的教育制度。这又是为什么呢?即使模仿西方教学制度,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制度是否成功呢?为何仍有人感叹,当今中国仍然没有真正的大学? 从古时周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到今天的人文、理工,经历了朝代的更替,也经历了西方思潮的冲刷。然而,今天,中国的大学教育仍旧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目前大学的概念,是指通过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中国这样的教育机关数量越来越多,质量是否越来越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目前,中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院校也越来越多。4月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全世界第一。全国各类高校达到了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分析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数目上的发展情况。很明显,目前大学生已不是什么稀罕物种,但人数并不代表质量。 目前,我国的大学和学院数目在在全国相互融合发展的全球化大环境下,越来越多人选择出国留学。另外,有项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国内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而出国留学的人数却不断激增。都是上大学,国内国外到底有啥不一样?都说国外教育质量高,可见,国内外高等教育仍有一定的差距对中国大学教育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发展出自己的大学的思考,有助于认清中国大学教育现状,并以此调整教育的目标、方向,从而做出良好的有利于国民素质发展,有利于我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决策。 二、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对中国大学教育的研究不计其数,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类,一类是针对大学教育体制的研究,如大学教育的治理、思政教育的体制改革等,第二类是从参与身份的角度对学生、教师、大学校长及管理者等的专题研究;第三类则是对大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研究,如创业现状、就业情况等的研究。但对“中国为

浅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说服教育法的运用

浅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说服教育法的运用 说服,即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某种方法和技巧,使对方改变已有的行为和思想,从而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进行某项活动。对于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来说,说服是他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工作。教师如果正确的运用说服教育法可以使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和作风,接受正确的引导,从而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在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说服的技巧与分寸对说服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正确的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我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学生也是一样。要想更好的说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试想一个教育者没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如何去对学生进行说服?了解一个学生包括他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技巧。例如文化较低的学生,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刚愎自用的学生,不宜循循善诱,可用激将法;脾气急燥的学生,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要简洁直接;性格沉默的学生,要多挑他发言,不然你将在云里雾里;思想顽固的学生,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二、掌握好说服教育的时机和场合。 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是保证教育效果的先决

条件,一旦说服教育的实际或场合不对同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甚至从心理开始对你有了一种排斥。一般情况下我做到不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点名批评某位学生,因为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即使要批评某一个人我也采取一种含蓄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有一次我发现家庭作业本少了一本,很明显有人没有按时交作业。没有交作业的那个学生是一个差生,他的性格比较孤僻、腼腆、不太喜欢和人交流,经常不能按时交作业。为了对他进行说服教育,我首先在课堂中对全班学生说:“今天又有学生没有按时交作业,老师不点名了,希望他能够下课后主动把作业交到办公室里。”下课了,那个经常喜欢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主动来到办公室把作业本交给了我。经常和他的交流,他向我保证以后一定按时交作业。 三、掌握说服教育的方法与方式。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对是非的判断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那个阶段的儿童很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和不足。我们不怕学生犯错误,怕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如何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些说服教育的方法。 1、注意差距:这里的差距是老师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与学生原有态度间的距离。这种差距越大,说服工作的难度就越大,反之较小。当差距过大时,教师应将说服工作分段进行,逐步达到目的。 2、避免观点的重复与陈旧:学生对重复陈旧的观点往往充耳不闻,所以新颖性是沟通过程中较为有效的策略。如果同一个问题几次得不

教学中的苦与乐

教学中的苦与乐 “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我曾经无数次看过,却不理解其含义;如今,走进这个岗位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我也曾无数次的想起这句话,深感责任的重大,事无巨细凡是都得亲力亲为。在这枯燥的工作中孩子们为我的生活添上了不一样的色彩。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每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事情。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时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可能是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侵犯的。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慢慢改变着教育的做法。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 有首诗中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得真好,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尤其是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着几十个学生,如果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每个学生,你就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而学生在被欣赏的眼光中,在充满信任的肯定中,在满怀热情的交流中,在恰如其分的鼓励下,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我们班有个比较调皮的男生名叫吴翔,平时都不怎么用心,下课又爱疯打,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老师们常常拿他没有办法。但是我发现这个孩子特别聪明,而且他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都很强。某日早读课,我走进教室,发现许多同学在领读员的带领下正认真地读着课文,而他呢?到这个位置上走走,到那个同学那看看,不然就是坐在座位上跷跷板。当时,我看得眉头直皱,恨不得马上走到他面前狠批一顿。但回头一想,这孩子在家中就一直被父母打啊,骂啊,也没起到多大的效果,光靠我骂一顿就有用吗?于是,我就装作没看见,在巡逻的过程中,我来到他的身边,摸着他的头,微笑着说:“吴翔,老师真想听你读书。”起初,他还显得有些难为情,但当他看到我的笑容后,就毫不犹豫地端起书开始读,那声音是多么得清脆、悦耳。当我转了一圈,再回到他的面前,他已经完全投入到学习中了,还向我认真地请教了两个字,都是课外书上的,我先告诉他怎样读,然后说:“如果从今天起你都能这样用心读书,那么你就能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信不信?”他点点头,非常用心地接着读下去。在那天的夕会课上,我认真地总结了读书情况,表扬了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并对这个特别的男孩子说:“明天,你还能这样读书给老师听吗?”他使劲地点点头。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不光当上了班级的领读员,而且还被大家评为“写字小明星”,端正美观的作业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课堂中的他变化更大,不仅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还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对他们作出有效的评价。一个个好词妙句常常博得同学们的掌声,我竖起大拇指对他说:“你真了不起!”而他回报给我的就是那一脸灿烂的微笑。 回顾这件小事,我想到了很多:如果我们能用赞美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缺点多于优点的孩子,他们的可爱之处也许就会不断出现,带给我们惊喜。如果这样能使他们显得更加自信、活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做有温度的教育

《做有温度的教育》有感 在读《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中,从中获得的感悟颇多,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在我的教育路上怎样才能做“有温度的教育”。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 本书的作者是方华,中国教师报"2014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引用江西教育杂志社社长方心田的一句话是“他的教育写作,不是闭门造车、冥思苦想的结果,而是根植于教育实践,勤读古今好书,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结晶”。 细细地品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共分六个章节,分别是一、教育是什么,二、课堂从什么时候开始,三、怎样对待孩子,四、做个懂行的教育管理者,五,做有温度的乡村教育,六、学校因何而美。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展现了他自己长期以来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在字里行间折射出自己对教育的温度的追求与渴望。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非常认同他的这些观点。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本书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的解决方案和采取策略。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方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下面我从具体几篇文章谈谈我的一些感触: 读完《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让我明白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温度的。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温度。此刻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寒风中王校长在校门口为来参加期末考试的一二年学生加油鼓气的画面,中层干部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入校的孩子并向他们问好,是董雪璐那是那一句,我要让孩子来到学校训练能看到老师在这里,等着他们呢,还有一年级班主任蹲下身子为学生寄鞋带的温情镜头。 教育的温度来自师生朝夕相处的真挚情谊,来自学生对学生的纯真关爱,来自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团结融洽。它就在班级的某个角落,就在校园的某个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边,就在每天上演着的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里。

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真的很经典!!)

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真的很经典!!) 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你走得再远,站得再高,得到的再多,都脱离不了苦与累的纠缠。人生就是一种承受,一种压力,让我们在负重中前行,在逼迫中奋进。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学会支撑自己,失败时给自己多 一些激励,孤独时给自己多一些温暖,努力让自己的心灵轻快些,让自己的精 神轻盈些。 尝尽人间百味,还是清淡最美;看过人生繁华,还是平淡最真。生活可以很 复杂,也可以很简单,关键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它。平淡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带着面具,活在虚荣的梦幻里。活得真实点,活的简单些,对就对了,错就错了,爱就爱了,恨就恨了,笑就笑了,哭就哭了,不虚伪,不做作。 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确实是这样,很多事情我们之所 以过不去是因为我们心里放不下,比如被欺骗了报复放不下,被讽刺了怨恨放 不下,被批评了面子放不下。大部分人都只在乎事情本身并沉迷于事情带来的 不愉快的心情。其实只要把心情变一下,世界就完全不同了。 人只能活一次,千万别活得太累:应该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潇洒。 工作节奏太快,精神压力太大,争强好胜的心太强,生活太无规律,时间不长,精神和体力就会崩溃。要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潇洒,就要学会知足,学 会随遇而安。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快乐,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 感激。 荣华富贵,人皆渴望。然而,悠悠岁月里,总是平凡的日子居多;芸芸众生中,也总是平凡的人居多。平凡是人的本真,不论多么伟大的人都要吃、喝、

拉、撒、睡,活着都穿八尺布。将全部的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到工作中去的人, 虽平凡犹伟大。能把"平凡"二字咀爵得有滋有味,其实已经是很不平凡了。 工作聪明些,关系糊涂些,对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清楚,要钉是钉,铆是铆,不能含糊,“大概、可能、好像”尽可能不要说;处理人际关系上,变数很大,非 常微妙,还是做和事老、少表态,不背后议论他人,难得糊涂些好了。 做人须简单,不沉迷幻想,不茫然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慕 繁华,不必雕琢,对人朴实,做事踏实;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要懂取舍, 要学会付出;不负重心灵,不伪装精神,让脚步轻盈,让快乐常在;不贪功急进,不张扬自我,成功时低调,失败后洒脱。简单是我们人生的底色! 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处世。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做人。放一首音乐,不必 太感伤。像一株花一样,寂静美好。像一只猫一样,享受阳光。我懂得,这样,在纷扰红尘中,让心灵自净。我的享受,不过是,醉一会儿,梦一会儿。花朦胧,鸟朦胧,人生不必走得太匆匆,世事不必看得太分明……

教育的根

语文教育的“根”到底是什么? 语文教育的根在于阅读,但阅读并不是围绕着课本去读,而更将阅读范围扩大到所有值得一读的文学与经典作品上,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鼓励学生多阅读,并就文学和经典读物给学生开出分类书单,尤其在初中的三年,正是孩子智力发育、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和“精神饥渴期”,多读好书尤为重要。 应该说,我们语文老师一直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各种教学改革繁管急弦,紧锣密鼓。但是,我们的工作效果一直很不理想,问题多多。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写作,不会学习,语文综合能力每况愈下,人文素养状况着实堪忧。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万事万物都有“根”,根是事物的决定因素。譬如一棵树,如果缺失了水分营养,枝叶就会枯蔫萎黄;一个人,如果身染重病,就会面黄肌瘦。这时,要紧的是从根本上采取救治措施,而不是舍本求末,为枝叶上喷洒营养液,往脸上涂抹胭脂。 语文教育的“根”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本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不少专家学者的教育经典论述中对此早有明确阐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著名学者、书香校园的首倡者朱永新(微博)先生则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学生的精神成长。 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和温儒敏先生有更为明确、直接的表述:“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钱理群)。“阅读最接近教育的本质,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语文教育之本”(温儒敏)。当下语文教育乃至中国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丢失了读书之“根”上去找到原因。 有句古语,叫“山定泉,树定根,人定心”。读书之于语文教育,就如同树根之于枝叶,源泉之于河流,基础之于大厦,血脉之于躯体,灵魂之于生命。树根萎缩则枝叶枯黄,源泉枯竭则河流干涸,基础不牢则大厦倾危,血脉不足则躯体羸弱,灵魂缺位则生命失色——语文教育的“根”丢了,语文教育就难免百病丛生、久治不愈了。 初中3年,600多个课时,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围着6本教科书,百多篇课文,从早学到晚,经冬复历春。教来教去,语文被教成了一条风干的黄瓜,干瘪丑陋,食之无味。 问题还不止如此,更为严重的是,初中的三年,正是孩子智力发育、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和“精神饥渴期”(朱永新语),而我们却画地为牢,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完整版)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 学习,喜欢记得点哦。 创新教育是指更新观念,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不同内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可见,创新教育是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师本身的情感现状,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课堂上出现某种心理气氛,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教师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反之,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相当低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化的学习,久而久之对数学就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真正的课堂气氛活跃是指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而不是表面热闹。乌申斯基说过: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例如: 在讲平行线的判定时,可以提问: 如果有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如何作出判断?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让学生作出判断,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的判断为平行线,教师再提出疑问: 能肯定地说这两条直线是不相交的直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远处也不相交吗? 这一问便使学生陷入思考,学生会对自己先前的判断产生动摇,看到了单凭定义去进行判断是困难的,由此激发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去探索判断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产的点点滴滴,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附送: 浅谈沟通技巧 浅谈沟通技巧

学习中的苦与乐

学习中的苦与乐 童景平 有人说:“学习是一件最痛苦的事。”也有人说:“学习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 用“苦”和“乐”这一对被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意义截然相反的词来形容学习,有人要问:“是否矛盾?”的确,表面上看“苦”与“乐”是一组对立的反义词,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但其实在我看来学习中的苦与乐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 学习的确很苦。学习是人们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包含的劳动、所花费的时间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我们学生也是最能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不宜的事。一篇篇冗长的语文课文、一道道难解的数学难题、一个个奇怪的自然现象,无不像一座座大山挡住了我们前进的去路,用一个“苦”字形容,的确不为过。但学习也令人快乐,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前进的过程。古人曾有“以学习为乐”的说法,现在在我看来,当你花费一定时间背诵下前人精湛的绝句后,而文采飞扬;当你用尽脑力解决数学难题后的思路的豁然开朗;当你不知疲倦地深入自然现象本质而领悟其真实原理后的心情愉悦,不也都可以用一个“乐”字来概括吗?而在这快乐的背后,你也不正是经历了一段十分苦涩的历程吗?所以学习既是一件苦事,也是一件乐事。 “苦”是“乐”的基础,而“乐”则是“苦”的归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多一些快乐,而多一些痛苦,这确实不错。但如果你想不经历痛苦就想获得成功的欢乐,这简直是“痴人做梦”了。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苦与乐之间的关系,从学习的苦中去寻乐呢?我想应该不怕吃苦,勇于面对。就拿现在来说吧,我刚看到这篇作文题目,就觉得要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很苦,苦于无灵感、苦于无思路、苦于无素材。可我没有退缩,勇于面对,那么当文章写完后那种犹如作家完成大作后的自我满足感和喜悦心情是溢于言表的。但如果我没有选择面对,而是不肯吃这“作文之苦”,那么作文的零分,考试不及格的尴尬也不是光一个“苦”字就能表达的。这样简单的道理我想大家都能明白吧。 只有敢于吃苦,才能在苦中作乐,化苦汁为甘霖。道理虽然如此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那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学们,就让我们以“苦”作为我们学习的方舟,带我们驶向“乐”的彼岸吧!

做有温度的教育

做有温度的教育 上良中心小学杨小敏 做有温度的教育应该是每个教师真正的精神追求,更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实现自身职业价值的必由之路。 做有温度的教育,教师首先心中应该充满对学生的爱。不管这个学生学习是否优劣,长相是否俊丑,家庭是否贫富,都应一视同仁。以师爱培育学生将来学会爱他人,所谓以爱育爱。只有爱学生,我们才能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心中装着学生,一切从学生的感受出发,才能慎重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在教育学生时,谨言慎行,好似呵护一棵刚破土而出的嫩苗,而不至于在教育学生时肆意妄为,盛气凌人,全然不把学生放在眼里,把批评教育变成了批斗训斥,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会记恨你一辈子。 做有温度的教育,是让学生在N年之后,心中依然留存着对你的感念。作为教师,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是一个合格的教书匠,然而,我们只有以自己高洁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你的身上习取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这才是一个教师应该留给学生真正的无价精神财富。若干年后,学生才会以你给她的阳光而去照耀自己的人生,以你给她的温暖而去温暖这个社会,才能做一个给这个社会传递正能量的人,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感念你一辈子。 做有温度的教育,就是要精心对待自己工作的每一天。不盲从,

不应付,不懈怠。不盲从错误的教育观念,不盲从冷酷的教育行为,不应付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件关系学生的事;不懈怠每一堂课,不懈怠每一次作业。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以高雅的谈吐举止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以灿烂的微笑照亮学生的心田,给学生留下一个光辉而美好的形象。 做有温度的教育,就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服务学生、服务教育的水平。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更好的了解不断变化着的学生,不断变化着的教育趋势,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储备,新颖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巧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做有温度的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之所在,更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理应追求的精神价值之所在。

在苦在累也要坚强句子,坚强面对生活的句子

在苦在累也要坚强句子,坚强面对生活的句子 1、眉头再皱,歇歇还是要继续走。 2、哪怕只有痛苦作伴也要勇往直前。 3、这一路你可以哭但你不能怂。 4、坚强的人,欺硬怕软;懦弱的人,欺软怕硬。 5、那就像是一窗玻璃,我们要撞碎它,然后擦着锋利的碎片走过去,血肉模糊之后开始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6、带着装腔作势的坚强,一个人走的坦坦荡荡。 7、就让岁月风霜与荒芜相欺无所谓使我刻薄苍老。 8、不要愁,十年后,所有事情都是下酒菜。 9、我要习惯任何人的逐渐疏远。 10、做个内心强大却温柔如斯的女孩。 1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12、摆正姿态收起你毫无价值的无病呻吟。 13、在你坚持不住的时候,记得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14、别忘了你本质是个喜欢笑的人。 15、世界上总有看不惯你的人,好好做自己就行。

16、纵使荆棘布满我何曾退却一步。 17、你的无情,成就了我的坚强。 18、感谢上天让我孤单,忍受灵魂的磨难。 19、还是要勇敢,用微笑付之所有的伤。 20、可以哭,不能输。 21、很多时候,不应该放弃。 22、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23、即使遍体鳞伤,我也要笑的漂亮。 24、别为了男人哭,那样对不起你的父母。 25、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26、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 27、告诉自己,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28、要学会自己咽下所有失望,才会走的更远更长。 29、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而是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30、你该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31、所有你值得的东西,在路上,别急。 32、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我们的坚强都是被生活逼

论文-关于大学教育问题的思考

关于大学教育问题的思考 XXX X班XXXX (XXXXXXX) 摘要:现今接受大学教育的人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便是希望经过大学的教育,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教育质量大面积滑坡、大学生素质难尽人意的状况,在分析中国大学教育形式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大学教育的目的、现状和问题,并相应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大学教育;现状;问题 当今的大学的教育质量大面积滑坡、大学生素质难尽人意,根本上是我们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分析这些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提高我们大学的教育质量,使我们的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学府。 1大学教育的目的 大学教育的目的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真正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呢? 经过大学的教育和辅导,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的技术能力,还要涉猎多门学科,使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学生不能学了什么就只会什么,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发散思维。不自负,勇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具有正义感,就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要德才兼备。 2 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现今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当今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大学学习的课程,应该能为社会所用,而大学很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些课程设置不能跟随社会更跟新进步,比较陈旧,有些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学生学习完,在工作中根本没有使用价值,浪费了时间与精力,毕业后对大学生就业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学校开设了一些新专业,但是却根本无法满足在教学过程中软硬件方面的教学需求。 有些新专业比较火,学校便应市场的需求而匆匆设置的,根本不考虑自己学校是否有开办此类专业的能力,也不进行充分的准备。师资力量方面,新开设专业后,缺乏老师,学校不舍得花钱聘请拥有丰富专业知识与经验的人来做教师,就随意招聘一些新教师,或用其他科目的老师顶替,这些老师没有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和比较深入的专业知识,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在教学设施方面,譬如一些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实践的课程,学校却没有足够的实验设备、实验室等,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干讲,很多硬件方面均无法满足教学要求。这是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学校本身的不负责任。 3、大学教育只重视了知识,而忽略了法律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我国现在大学教育的缺陷在于,我们的教育内容是不均衡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只偏重于智力教育,忽视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比如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还有道德的、法律的、是非的等等方面的教育[1]。近年来发生的马加爵杀人事件、欧曼丽传销事件、好多大学生求人包养等等都让我们一度的震撼,大学教育究竟教育出来了什么?居然都没有身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人格、明辨是非最基本的能力、正确的人生方向。这些内容在大学教育

浅谈中国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问题

浅谈中国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问题 ——以高中阶段分班教学为例 【摘要】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三个方面:教育起点平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和最终目标的相等。其中,对整个教育环节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而它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一个方面。众所周知,分班一直是基础教育中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高中阶段因其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分班是允许的。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高中迈开了扩招的步伐,因而招收的学生水平差异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的教学,又不影响学校高考升学率,我国高中普遍采取了“分班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正是我过教育过程中机会不均等的典型代表。本文立足于高中阶段分班教学这一教育现实问题,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问题。 【关键词】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分班教学教育社会学 21世纪初,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充分尊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规划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它要求社会成员在各方面都享有权利与机会的公平。而教育机会均等则是人们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它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机会均等 根据《教育法》及相关政策的规定,教育机会均等在我国主要涵义有二:一是指所有人不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的差异平等的享有哦受教育的权利;二是指在自然、社会或文化方面处于不利条件的个体可以通过教育得到国家必要的补偿和改善。 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应有下列三种涵义: 1. 起点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使所有的人入学 机会平等。胡森主张政府要办学校专供穷人子女上学,尽管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是不平等的,但要为劳动人民子女提供一个进入不平等社会的平等起点。 2. 过程均等。过程均等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 多。过程均等不是说上同一所学校就是公平,还要强调因材施教,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得到相应的发展。 3. 结果均等。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结果均等不 是说人人都得到同一类最高学历,而是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别,要给学生最好的出路,这个学生适合于上大学他就上大学,那个学生适合于搞手艺就给他一技之长和相应的职业。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问题。 (二)分班教学 从现有的文献发现,不论是国内或国外,对于分班教学都没有统一明确

当好麦田里的守望者——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

当好麦田里的守望者——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 发表时间:2017-02-22T09:44:58.78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1月作者:柏金玲[导读] 讲起当年青春校园生活的时候,想到的老师首先是班主任的名字,这对与班主任来讲,是最大的欢乐,也是最值得骄傲的幸福。扎兰屯民族小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162650 摘要:教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依旧还有许多人喜欢这个行业。时光荏苒,老师教出了一批批的莘莘学子,而自己在这不辞辛苦的劳作中,也始终体味着自己学生的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喜悦。本文主要是对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苦与乐进行探讨,从而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成就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苦与乐在现代的社会中,做一位合格的老师难,做一位合格的班主任更难。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作为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他更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各个方面,而且要做好各科老师之间的协调工作。同时在学生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通知家长,告知其相关的情况。在这些忙碌而又繁琐的工作中,班主任收获的快乐也是最多的。 一、班主任的苦和累本来当一个老师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当一个班主任,就更是辛苦再加辛苦的事情了。作为班主任,其工作量要比其他科目老师的工作量要大很多。首先他要教好自己所教的那一科目。而在这上面,其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就要花去许多的精力。在自己科目的教学中,班主任要抓住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使自己这一科目的学习在全部的科目教学中,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只有这样似乎才能对得起自己班主任这个头衔。而班主任常常也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老师要细心的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审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比如在学生出现偏科的时候,班主任就需要找学生进行交流。是因为学生对科目本身不感兴趣还是因为讨厌那一科目老师的教学模式而出现偏科现象。若是学生本身对学习科目不感兴趣,班主任可以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是学习的基础,是人们都应该懂得的知识。同时告诉他们当你们长大了,基础知识打牢固了,将来就是专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而若是学生讨厌哪一个科目老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还应该去和那一科目的老师进行协调。比如建议老师改变一下教学模式,在教学的时候,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且要注重全班学生的整体发展,不可以只满足一些优等生的学习要求,对有些落后的学生就不管不顾。比如一些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进度,时常的扰乱课堂秩序,这时候班主任可以专门和他们进行谈话。这里不能只是对他们进行批评,说他们是害群之马之类等不好词汇。而应该问问他们具体的原因,为什么要那样做,从而找出症结所在,解决其根本。班主任在工作的时候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除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当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比如某个学生有多动症或者爱打搅其他学生学习等,首先班主任要查清楚其中的原因,然后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不是看见学生有这样的行为上去就是一顿批评。因为有时学生的好动行为可能是自卑或者孤独、想要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而有时可能真是一种病症。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疏导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朋友,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班主任在自己的工作中,还要协调好和学生家长的关系。作为学校经常开的家长会,经常都是班主任进行组织的,这就给他们增加了更多的任务。比如对学生一个学期的成绩进行全面的统筹和计算,发现每个学生在这一学期的进步和改变。同时也总结一下,教学中那些地方还存在严重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在具体的家长会开始的时候,班主任还需要安排整个会议的流程,从而保证会议可以圆满顺利的进行。而在会议期间,班主任不应该只挑上一学期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毛病,而应该对学生多做鼓励性的评价,多找一些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也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思考。也有助于家长进行自我的反思,老师不要总把学生出现的问题或者在校期间发生的状况展现在家长面前。避免家长会后孩子回家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责骂。班主任这份工作,不但繁杂、辛苦和累人,而且工作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大,例如:当学生出现早恋问题的时候,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各种疏导工作,告诉他们现在自己重要的责任就是学习,而谈恋爱是长大之后的事情,告诉学生那种好感也只是对异性的好感,上升不到爱情的高度,因为爱情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责任。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是主要的工作和责任。如果一个学生连自己分内的事都做不好,怎么被别人喜欢和接纳?当然也要正确引导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告诫他们不要在能学习的年龄段拿来荒废,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回归到正常的学习上来。 二、班主任的甜和乐在班主任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虽然充满了辛苦,但是其中也包含了无数真心的欢乐。这份欢乐和出去游玩或者一个学生打游戏那种空虚的欢乐不同。班主任这份欢乐更加的充实也更加的幸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为班主任对学生关注更加的细致入微,所以班主任和学生更能融洽的交流,其乐融融。学生在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会主动的去问班主任,班主任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的时候,其实内心也以为学生的这份信任和自己能帮助到他们而感到高兴和快乐。在一些节日,比如像教师节、感恩节或者其它节日的时候,学生可能会给班主任准备一些小礼物之类的,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辛苦得到了学生的回报,付出再多也值得。而当全体的学生都取得好成绩,在整个年级的排名靠前的时候,当在在开全校的师生大会的时候,对一个班级的表扬,对于班主任来说,那种幸福满满也是让人感动万分的。而当自己的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成为了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添砖加瓦。在学生们同学聚会,讲起当年青春校园生活的时候,想到的老师首先是班主任的名字,这对与班主任来讲,是最大的欢乐,也是最值得骄傲的幸福。总结: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一门非常高超的管理艺术,他们需要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的发展。同时班主任要付出自己诸多的精力来为自己的学生服务。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其中充满了辛苦。但是当学生拿到好成绩的时候、每个学生都顺利毕业、家长和学生都手捧鲜花来感谢班主任的时候,他们又是多么的幸福和高兴啊。正如那句歌词唱的好:“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参考文献: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教师

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教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光辉、最古老的职业,也必须成为引领时代、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最与时俱进的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争做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教师。 教育的初心是求真。求真的教育是着眼少年儿童天真自然的本性,以质朴、真诚的教育态度,追求没有功利的、平等的教育,崇尚回归自然和传统的根的教育,传递生命正能量。只是,这样的教育要求我们付出更多心血,这样的教育更要求我们坚守和回归内心的平静,也就是保持初心。 对教育真谛的求索是一种教育情怀。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教师的教学生涯应该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路径。作为教师每天都应该用心去解读学生的每一张笑脸或苦脸;用心去剖析学生每一次的洋洋得意或垂头丧气;用心去分享学生每一次的喜悦或分担每一次的失败。然后,作为教师马上上下求索,去寻找和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谋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按需发展。新时代,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参与改革,适应改革,引领改革,做改革的弄潮儿,“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始终朝向理想教育的地平线,永不停息变革和创新的脚

步。如果我们对教育改革消极应对,只做旁观者,甚至拒绝改革,我们就会落后于时代,进而被时代所抛弃。 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终身信仰也是一种教育情怀。教师,不应是单纯的职业,也不是纯粹的事业,而是一辈子陶醉其中,向着明亮远方。面对横流的物欲,我们要依然保持着那份定力,坚守“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面对教育的喧嚣,我们要依然保持着淡定与从容,以教育者的眼光和实践者的姿态加以理性的审视与判断,秉承“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准则;面对各种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时,我们要依然坚信教育的美好,始终恪守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法则,依旧抱以满腔的热情。但愿每一位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人,始终有着对教育深切的迷恋,让教育信仰成为自己的心灵图腾。 把教育当成自己的情感皈依是一种教育情怀。教师无论走到哪里,心中总有一份牵挂,牵挂着自己的课堂、学生,牵挂着学校里的一草一木。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视教育如初恋的情人,爱护一辈子、守候一辈子、执手一辈子,不会朝三暮四,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育情怀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牵挂与守望。 一个人的情怀孤芳自赏,一群人的情怀才满园春色。进入新时代,我们期盼每一位教师都能心系教育情怀,引领学子奔向拥有诗与远方的美好前程。

文化是教育之根_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研究

第29卷 第2期2010年4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Vol.29No.2 Apr.2010 文章编号:1001Ο4373(2010)02Ο0131Ο04 文化是教育之根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研究3 麻艳香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教育自身属于文化范畴,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以文化为根、以人为本。本文在分析文化及其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传承与演变的规律,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基本环节,从而深刻揭示了教育与文化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对于准确把握教育的文化本性和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教育;传承;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在社会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文化是什么?这是哲学文化观的根本问题。“研究文化的本质,首先需要确定对象的范围。人们的文化视野事实上有两种指向: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文化视野之狭义的指向是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这是与经济、政治相区别的文化。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用这样的文化概念,因而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社会结构、层次或领域的划分。文化视野之广义的指向是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活动与创造。……从广义文化的意义上看社会结构、层次或领域的划分,可以分为物质(经济)文化、制度(政治)文化、精神(观念)文化三大社会文化领域。”[1] 在人类活动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中,“文化是与自然和先天相对应的概念,它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价值规范体系、信仰宗教体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2]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自身是文化活动,它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传递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在社会文化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教育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教育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己任;文化则通过教育得以传承和创新,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文化是教育之根,研究文化及其发展是把握教育及其与文化关系的关键所在。一、文化及其内涵 1.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有着广泛内涵的概念,据说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有的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样态;有的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有的专指精神成果。梁漱溟说:“你且看文化是什么东西呢?不过是那一民族的生活的样式罢了。”[3]又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依靠的一切。”[4]他和钱穆的说法很相似。钱穆在《文化与生活》中说:“文化必由人类生活开始,没有人生,就没有文化。文化即是人类生活之大整体,汇集起人类生活之全体即是文化。”[5]他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又说:“文化是全部历史之整体”,“换言之,文化即是人生。此所谓人生,非指各人之分别人生,乃指大群体之全人生,即由大群体所共同集合而成的人生,包括人生之各方面、各部门,无论物质的、精神的均在内,此始为大群体人生的总全体。”[6]这就是说,一个人群的全部生活和他们所创造的一切财富都是文化。但是,他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中又把文化与文明分开来说。他说:“大体文明文化,皆指人类群体生活而言。文明论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论在内,属精神方面。故文明可以向外传播与接受,文化则必由其群体内部精神积累而产生。”他还说:“文化可以产出文明来,文明却不一定能产出文化来。”[7]他这里说的文化又只是指精神成果了。可以看出,梁氏钱氏的说法也有不一致的地方。钱穆认为文化是人生的全部,而梁漱溟则认为文化是人生依靠的一切,其中也小有差别。台湾学者赵雅博则认为:“文化之本质要义,乃是改变 3收稿日期:2010Ο01Ο20 基金项目:甘肃省2008年社科规划项目“理工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研究”;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科研基金项目“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麻艳香(1967Ο),女,山西朔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