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

教学目的

1.了解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阅读课文,学会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抓主要内容加小标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可是,另外一个奇迹却少有人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仅用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这伟大的奇迹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完全依靠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认真奉献、执著追求。为此,国家重奖了他。他是怎么获得如此殊荣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引出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袁隆平

你们课前搜集了袁隆平爷爷的相关资料,现在分小组交流。说说通过这些资料,你对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给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

三、自由读文,运用抓住中心句阅读课文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文中哪一句最能概括课文的内容,体现文章的思想?请用笔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读文后的收获。

教师出示主要问题:袁隆平为什么学农?杂交水稻是如何培育成功的?为什么说袁隆平还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文章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找出来做上记号。(让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和中心句进行交流,感受围绕中心句展开描述,使文章条理清晰的写作特

点)

3.结合阅读感受和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心目中的袁隆平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成理,教师就给以鼓励。对于说得特别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

4 你们能不能自己概括一下,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1)教师提示学生,小标题要能反映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且尽量简洁明了。

(2)学生自己练习。

在学生练习加小标题的时候,他们可能不那么尽如人意,教师要多引导,让学生一次一次比较,在反复的练习和比较中逐渐懂得加小标题的方法和技巧。或者让有困难的学生以缩句的方式进行,以达到减缓坡度、降低难度的目的。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创设情境,结合搜集的资料和录像,再次深入感受袁爷爷的伟大和可亲可敬。

播放袁爷爷领奖的现场录像,展示当时新闻和媒体对袁爷爷的高度评价和赞誉,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激发他们为科学献身的激情和自豪感。随后话锋一转:有人说袁隆平不过是种出了几株水稻,不配受到这么高的赞誉,对此你怎么看?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有意让学生联系我国60年代自然灾害的资料,以及袁隆平培植杂交水稻的艰辛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袁隆平的伟大。

6.回顾全文,指导朗读。

袁隆平爷爷多么伟大,相信大家的心里一定充盈着对他深深的敬仰与钦佩,请大家把这种感情融入朗读中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

四、拓展练习

学了本文,联系生活学习实际,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和生活?

五、回顾全文,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

附: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大科学家

追求农业高产改良水稻品种可亲可敬的长者爱好广泛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备课资料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籼型(xiān)笼罩(zhào)雄蕊(ruǐ)繁殖(fánzhí) 大相径庭(jìng)矢志不移(shǐ)坛坛钵钵(bō)搅拌(jiǎo)劫后余生(jié)秧苗(yāng) 兵不解甲(jiě)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籼型水稻:一种水稻的品种。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收效甚微:收到的效果非常微小。 父本:参与杂交的亲本之一。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披挂上阵:指亲自参加具体的试验工作。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绝不改变。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兵不解甲:指没有半点儿休息直接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自豪:引以为豪的人或事。 经久不息:(声音)经过很长时间不停止。

?五、写作背景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在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杂交的研究。1980年~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担任首席顾问,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世界着名的水稻杂交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给了袁隆平崇高的荣誉,另一方面,我们更应看到,袁隆平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在进行农业科学试验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艰辛。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进行科学实践活动。这期间有来自于同行的怀疑,有来自于实验失败的苦痛,更有来自于社会的打击,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更是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创。但是,袁隆平仍然矢志不移地进行他的科学实验,表现出一位科学家超人的素质和崇尚科学的品质。本则新闻正是集中表现了袁隆平的这种精神和品质。 六、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农业的卓越贡献。通过生动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纯朴、实干、敬业、执着的老科学家的形象。赞颂了袁隆平严谨认真、坚定执着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兢兢业业的科学精神。 ?七、结构分析 文章大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1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单材料,以及他产生研究杂交水稻的想法。

《杂交水稻之父》习题

《杂交水稻之父》习题 1、读准字音: 袁誉魔增择励区缠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灵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相径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矢志不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劫后余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1)与会人员对袁隆平()的学术报告和答辩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A.精彩 B.精湛 C.优美 D.严谨 (2)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以()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A.迅猛 B.迅速 C.凶猛 4、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扁远锻练大相径廷 B.繁值遗传矢志不移 C.雄蕊搅拌夜不能寐 5、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你心中的袁隆平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知识拓展:写出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有关的名人名言。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及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及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16.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7.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主题阅读袁隆平的日常生活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主题阅读袁隆 平的日常生活北京版 袁隆平,比那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像农民,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庞爬上了些许老人斑,岁月像刀刻在了宽阔的额上,晒得黝黑的手臂被稻叶划上了一道道伤痕,穿着10年前报纸上曾描写过的那种白色短袖衬衣,一条灰裤,老式黑皮鞋上沾满泥巴,手上戴着一块黑色手表,乍一看,以为是一块儿童玩具表,他却说这是在美国讲学时发现原来的手表不见了,临时花45美元买的卡西欧表,造型很不错。 袁隆平每年手里多的时候掌握着几千万元科研经费,生活却极其简朴,他没有名车豪宅,没有海滨别墅,他就与50多名工作人员吃住在基地。基地坐落在三亚市东郊荔枝沟警备区农场,没有水泥公路,一条机耕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两层楼房像普遍农舍一样,掩映在椰林丛中,椰子树之间扯起一根铁丝晾晒衣物。在这里没有职位高低,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一律下田。袁隆平的儿子、儿媳大学研究生毕业,跟大伙一样,天天下地,默默工作。 袁隆平今年70多岁了,每天工作到凌晨一点,早上七点半起床,做一会儿运动,吃过早饭就进入实验室,中午稍稍躺一会儿,上午、下午各去一趟田里,晚饭后到海里游一会儿泳,然后与大家一起看新闻联播。他房里就是一张简易大床,两把竹椅,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中心给他买了一台彩电,他把彩电放在会议室,与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看完新闻后,继续工作。 他肠胃不好,有过敏性肠炎,自己做饭炒菜,清茶淡饭,饭前爱吃一点花生米,从不用筷子,手拈了往嘴里送。 袁隆平用他的智慧和能力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为解决中国以至世界范围内的饥饿问题做出了足以名垂青史的贡献。但他的贡献远不止如此,他献身科学的精神、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不图名利和享受的人生风范是对社会的另一种贡献,他是有志青年的人生楷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主题阅读袁隆平的日常生活北京版

袁隆平的日常生活 袁隆平,比那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像农民,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庞爬上了些许老人斑,岁月像刀刻在了宽阔的额上,晒得黝黑的手臂被稻叶划上了一道道伤痕,穿着10年前报纸上曾描写过的那种白色短袖衬衣,一条灰裤,老式黑皮鞋上沾满泥巴,手上戴着一块黑色手表,乍一看,以为是一块儿童玩具表,他却说这是在美国讲学时发现原来的手表不见了,临时花45美元买的卡西欧表,造型很不错。 袁隆平每年手里多的时候掌握着几千万元科研经费,生活却极其简朴,他没有名车豪宅,没有海滨别墅,他就与50多名工作人员吃住在基地。基地坐落在三亚市东郊荔枝沟警备区农场,没有水泥公路,一条机耕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两层楼房像普遍农舍一样,掩映在椰林丛中,椰子树之间扯起一根铁丝晾晒衣物。在这里没有职位高低,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一律下田。袁隆平的儿子、儿媳大学研究生毕业,跟大伙一样,天天下地,默默工作。 袁隆平今年70多岁了,每天工作到凌晨一点,早上七点半起床,做一会儿运动,吃过早饭就进入实验室,中午稍稍躺一会儿,上午、下午各去一趟田里,晚饭后到海里游一会儿泳,然后与大家一起看新闻联播。他房里就是一张简易大床,两把竹椅,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中心给他买了一台彩电,他把彩电放在会议室,与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看完新闻后,继续工作。 他肠胃不好,有过敏性肠炎,自己做饭炒菜,清茶淡饭,饭前爱吃一点花生米,从不用筷子,手拈了往嘴里送。 袁隆平用他的智慧和能力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为解决中国以至世界范围内的饥饿问题做出了足以名垂青史的贡献。但他的贡献远不止如此,他献身科学的精神、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不图名利和享受的人生风范是对社会的另一种贡献,他是有志青年的人生楷模。 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读后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盘古开天辟地,人类呱呱诞生,从那一刻起,摆脱饥饿,奋力生存便成了人类历史的不朽主题,滚滚历史长河中的历朝历代,各君各王,虽处在不同国度,不同疆域,却拥有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梦想,解决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当历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0亿的眼下,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于饥饿。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这片广袤无垠的国度,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国。 面对冷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不仅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 时事造英雄,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绿色革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英雄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英雄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英雄的名字从此响彻天际,被百姓们爱称为当代神农氏,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眸奇迹的诞生,竟源自儿时的一次郊游。6岁在武汉园艺场时,当他看到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立即被这派美景所吸引。 心想长大以后也去学农。谁也不知道,那时命运已经开始悄悄安排奇迹的发生。袁隆平沿着儿时单纯的梦想一步步走着,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一教便是19个春秋。学生们都很尊敬他,视他为良师益友,更被他对稻田的专注精神所感动。这个从小长在大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都能弯腰赤脚下田地,观察稻田的生长情况。刮风下雨也不能阻挡他的热情,农民都打趣的称他为袁癫子。正是这种外人难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无形的支持着他,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信念在背后推动着他,精心进行着每一份耕耘,正是这种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最终赢来了盆满钵满的丰收硕果。岁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过十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十年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这个刚毅的汉子,在一次次跌倒后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难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说:山谷越深,山峰越高。 我们眼前所经受的苦难,其实是对我们未来的祝福。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无不是从患难中走来。应该说,苦难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品。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透露着圣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态中预示着成功的讯息。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不辞辛劳的奔波全都是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还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从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时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但最终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心情沮丧的袁隆平并没有继续低迷,在得到党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调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积极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试验当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了每亩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中华民族的吃饭问题,农民亲切的称他为米菩萨。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平日不拘小节,看上去就是一介农夫,面对笑他土气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主题阅读不迷信权威的袁隆平北京版

不迷信权威的袁隆平 1960年,天灾人祸带来了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一天中午,走出校门,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围观的人都脸上堆满了忧伤。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感到了“饿殍(pi ǎo)”两个字的刺痛。他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他觉得自己应该也必须做点什么。 当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无性杂交可以改良品种,创造新品种”的传统论断垄(lǒng)断着科学界。袁隆平继续做了许多试验,依然没有任何头绪。他开始怀疑“无性杂交”的一贯正确性,决定改变方向,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研究水稻杂交。而在当时,作为自花授粉的水稻被认为根本没有杂交优势。“别人都讲我是‘鬼五十七’(长沙方言,意为不务正业),我也不理。”从此,他义无反顾地选定了杂交水稻这道科研课题。 1960年7月,盛夏的一天,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袁隆平像往常一样下课后挽起裤腿到稻田查看。突然,他发现了一株植株高大、颗粒饱满的水稻“鹤立鸡群”。他如获至宝,马上用布条加以标记,反复观察,并采集花药进行镜检。 第二年,他把收获的种子种下去,结果长出的水稻高的高、矮的矮。“当时我非常失望地坐在田埂(gěng)上……突然灵感来了,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这一定是个天然杂交种!” 袁隆平马上想到,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就能得到有杂交优势的种子了!但单凭人力不可能大量生产这样的种子,如果专门培育一种雄花退化的水稻,将其和其他的品种混种在一起,用竹竿一赶花粉就落在雌花上了,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稻种了! 想到这里,袁隆平欣喜若狂,也更加充满信心。接下来几年的夏天,水稻扬花吐穗的时候,他都拿着放大镜,顶着烈日在田间苦苦寻觅。1964年7月5日,他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xiān)稻田中找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种子。 1965年7月,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jīng)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 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 2011年10月,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都高校“科学 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结合“发展杂交水 稻造福世界人民”话题,与首都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进行了交流。 杂交水稻:失败中孕育的成果:首先讲讲什么叫杂交水稻,因为在座的各位很多不是学农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杂种优势,把两个遗传性不同的品种进 行杂交,另外优良性形成互补,这样杂交之后来提高水稻产量,这就是杂交水稻。因为第一代有优势,所以每一年要生产第一代杂交种子用于大面积生产。 我为什么研究杂交稻呢?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1960年罕见的 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 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 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 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我到田里选种,突然看见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穗大而且数特别多,后来我把它收入做种子。第二年种上去,我管理非常细致,因为当时的品 种亩产一般只有五六百斤。我把它作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品种,每天去观察。 可是到出穗的时候,我大失所望:我种了一千多株,没有一株像它的“老子” 那样好。我一声叹息,坐在田埂上发呆,后来突然来了灵感,心中一阵欣喜, 因为只有杂种的后代才可能出现分离,正好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这就证明 了我发现的“鹤立鸡群”的优良稻种是一株天然的杂交稻。这样,我就萌发了 要研究杂交稻的决心。 但是在那个年代,传统的观点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植物是没有杂交 优势的。因此,我的研究受到不少人的反对和讽刺。但是我认为,杂交优势是 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小到微生物,高到人类都有杂交优势,有没有杂交优势不 是由生殖方式决定,而在于杂交双亲的遗传性是否有差异,而水稻绝不会例外。 为了证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1972年夏我们在湖南省农科院做了试验,种 上杂交稻来说服有关人。我们种了四分田,还有对照品种,就是一个是高产品种,另一个是常规品种。我们的杂交稻长势很旺,对照种只有七、八寸高,我 们的有1尺高了,对照种只有四五个分蘖,杂交稻就有七八个分蘖了,长势非 常旺。可最后验收的时候,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产量还比对照种略有减产,而 稻草增加了将近7成。于是有人讲风凉话,说“可惜人不吃草,如果要吃草的话,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了”。 后来就开会研究到底要不要支持杂交稻,我们那个时候是少数派,大多数 是反对,说这个杂交稻是一堆草。我冷静地分析,站起来发言的时候,我说:“从表面上看,我们这个试验是失败了,我们稻谷减产,稻草增产。但是从本 质上讲我的试验是成功的,为什么?因为现在真正的焦点是水稻这个自花授粉 作物究竟有没有杂交优势,现在试验证明了水稻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这是大 前提。至于这个优势表现在稻谷上,还是稻草上,那是技术问题。因为我们经 验不足,配组不当,使优势表现在稻草上了。我们可以改进技术,选择优良品种,使其发挥在稻谷上,这是完全做得到的。”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 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20xx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20xx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中国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基于这一成

果,中国在19xx年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月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之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400公斤左右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近20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 70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64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袁隆平励志故事_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doc

袁隆平励志故事_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的故事 袁隆平我们虽然没见过,但是我们都很熟悉,因为他生产出了杂交水稻,这个发明造福了我们全人类,自从有了杂交水稻,我们中国就没有挨饿的情况了,因此他也被我们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袁隆平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袁隆平励志故事篇1 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励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间只有一次辉煌:救过一个人。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三分好,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1953年8月毕业,全班同学都被分到了全国各地,最远的是到新疆去研究哈密瓜。袁隆平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后,就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 这一呆,就是20xx年。 这个从大城市来的年轻老师上的课让学生喜欢。"他上课上得好,下课还跟学生玩,"当年的学生回忆说,"他不讲究那么多,黑板写满了,他把手一缩,抓起袖子就擦。" 试验逃过劫难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 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刊《科学通报》上,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这是中科院《科学通报》在"文化大革命"停刊前的最后一期。恰好给国家科委九局的一个领导看到了,就发函下来,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白专典型"袁隆平未能幸免,他的几十个"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被"彻底砸烂",捡回来的几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 就在要被抓进"牛棚"的时候,工作组却从学校档案里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险为夷,反倒成了保护对象。更令他惊讶的是,省科委还将"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课题,拨给他科研经费600元,两名"社队来社队去"的学生也被同意留校当他的助手。 但秧苗却再次被毁。1968年5月的一天,试验田被人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年月日,北大百年讲堂发布中国心灵富豪榜,袁隆平名列榜首。 主办方给他的评语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 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 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上,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 人物小传袁隆平,年出生于北京,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最初他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和栽培,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由于对杂交水稻事业的贡献,他先后获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国内大奖和联合国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等国际大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精华素材杂交水稻之父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曾这样评价袁隆平。 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 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

花搞杂交。 这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经过千辛万苦,他终于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 年袁隆平配制种子成功,年大面积制种成功。 当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杂交水稻。 年定点示范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年全国种植杂交水稻面积达。 亿亩,占水稻面积的。 %,而总产量占。 %。 十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面积。 亿亩,累计增产稻谷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群众交口称誉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主题阅读不迷信权威的袁隆平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主题阅读不迷 信权威的袁隆平北京版 1960年,天灾人祸带来了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一天中午,走出校门,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围观的人都脸上堆满了忧伤。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感到了“饿殍(pi ǎo)”两个字的刺痛。他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他觉得自己应该也必须做点什么。 当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无性杂交可以改良品种,创造新品种”的传统论断垄(lǒng)断着科学界。袁隆平继续做了许多试验,依然没有任何头绪。他开始怀疑“无性杂交”的一贯正确性,决定改变方向,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研究水稻杂交。而在当时,作为自花授粉的水稻被认为根本没有杂交优势。“别人都讲我是‘鬼五十七’(长沙方言,意为不务正业),我也不理。”从此,他义无反顾地选定了杂交水稻这道科研课题。 1960年7月,盛夏的一天,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袁隆平像往常一样下课后挽起裤腿到稻田查看。突然,他发现了一株植株高大、颗粒饱满的水稻“鹤立鸡群”。他如获至宝,马上用布条加以标记,反复观察,并采集花药进行镜检。 第二年,他把收获的种子种下去,结果长出的水稻高的高、矮的矮。“当时我非常失望地坐在田埂(gěng)上……突然灵感来了,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这一定是个天然杂交种!” 袁隆平马上想到,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就能得到有杂交优势的种子了!但单凭人力不可能大量生产这样的种子,如果专门培育一种雄花退化的水稻,将其和其他的品种混种在一起,用竹竿一赶花粉就落在雌花上了,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稻种了! 想到这里,袁隆平欣喜若狂,也更加充满信心。接下来几年的夏天,水稻扬花吐穗的时候,他都拿着放大镜,顶着烈日在田间苦苦寻觅。1964年7月5日,他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xiān)稻田中找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种子。 1965年7月,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jīng)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

高考满分作文-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

古人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蹲下投放。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 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在执着,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梦,一个叫作中国梦,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俯身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 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迷漫着中国梦的味道。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哼着国歌的旋律,心怀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 咧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在邓亚萍眼里,梦想是坚持心中永不服输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在“千 手观音”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梦想是从不言弃 、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梦想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当翻译家是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职业。每次看着电视机前英资飒爽的叔叔阿姨,我都会以羡慕的眼光看着。 我认为,当翻译家有很多好处。第一,我能够帮助别人,为人民服务;第二,既然我想成为翻译家,那么,如果我能够实现我的理想,我将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的点滴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顶着太阳,着泥水,几十年如一日,研究出了超级水稻,亩产突破了900公斤,解决了14亿 人口的吃饭问题。我会以袁隆平为榜样,希望成为他一样的人,在翻译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对社会有广泛的影响。他们今天做到的,就是我们明天的梦想。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领先于世界各国,虽然有过被列强欺凌的历史,但如今她正走向自己的复兴之路 ,强盛之路。XX年gdp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辽宁”号航空母舰交付使用,舰载机成功着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国家复兴之路的基础,强国之梦的前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希望国民素质也能大大提高。提高国民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教育。而教育费用对许多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仍然是家庭支出的大头。许多学生因为经济问题放弃接受教育。所以,国家应该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 资。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无论是名人权贵还是小人物,都会有自己的梦想。而这一个个小小的梦想 组合起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强盛之梦。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中国梦吧!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 他选择了农校 1930年9月1日,一个风和日丽的初秋,在北平协和医院的产房里, 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了。 为了纪念次子降生于北平,袁兴烈先生按照袁氏家族隆字的排辈,为 其取名隆平。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知识 分子。 袁隆平的母亲华静是一位扬州姑娘,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讲 一口流利的英语。 袁隆平少年时代兴趣广泛,喜欢音乐,爱好体育,尤其酷爱游泳。 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学业期满,当父亲问他将来的志向时,他回答得很干脆我惟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 于是,他决定到重庆相辉学院去学农,开明的父亲同意了儿子的选择。 毕业后,袁隆平提着简单的行李,奔向了安江农校。 袁隆平是那里惟一来自大城市的教师。

早在重庆读书期间,袁隆平便接触到了当时欧美著名的遗传学家孟德 尔和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道它对良种繁殖发挥了重大 作用。 坐落在湘西深山地带的安江农校,渐渐地将袁隆平熏陶出了一种庄稼 味。 他赤脚在稻田里插秧、薅草,以自己的肢体与土地交流,用自己的肢 体揣度水田的深浅和红土壤的松粘。 袁隆平逐渐认识到,在这个地球上,玉米种植面积数第一,水稻种植 面积数第二。 可以这样说,在日常生活中,人和水稻是须臾不可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稻米养育了人类。 就是从这一年的春天开始,袁隆平选择了水稻纯系选育和人工杂交试 验的科研课题,试验场地就设在学校分给他的半亩自留地上。 从此。 袁隆平踏上了一条崎岖的探索之路。 1960年春天,袁隆平在他那半亩试验田里,把稻种播下去,他认真地观察着每一株水稻的成长,一次偶然的发现,使得他眼前为之一亮———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俏丽而挺拔的株形,手掌般的稻穗,那样 生动、那样鲜活地呈现在他的眼前,它是拥挤的生命中的一位巍然挺立的 俊美少年!他发现了它,如同发现了一座金矿,真是快活极了! 想不到这个偶然的发现竟然影响了袁隆平的一生。 他将这鹤立鸡群的稻株结出的170粒稻种精心收集起来,次年,播种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35.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虽然家境还过得去,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躲避战乱,父母带他辗转于北京、重庆、武汉、南京等地。 袁隆平8岁的时候,随着父母从汉口逃难来到湖南桃源县。有一天,好不容易等到一条船,逃难的人群纷纷往船上挤,弟弟一不小心把他从船头挤下去,他一头栽到滚滚的江水中。一位老船工飞身跳下水,袁隆平才算捡回一条命。大难不死的袁隆平决心像船工老伯那样学会游泳,也能在危机时刻跳下水救人。 后来,他们又举家逃到重庆。夏日的傍晚,袁隆平放学后一路跑回家,放下书包就跑到长江边,投身的江水中是他最惬意的事。他先学会踩水,再学蛙泳,可是速度不够快。真要去救人,太慢了怎么行?经过勤学苦练,终于又学会了“自由式”。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竟胆大包天,敢于去横渡长江了! 1947年,他家已经迁回汉口。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时,他抢着报名参赛,他虽然十六七岁了,可是个头瘦小,体育教师不同意他参赛。他暗自穿好了运动服,搭了另一个参赛同学的自行车,悄悄地混进赛场,最后竟一举夺得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第一名和全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 袁隆平生长于大城市,为什么最终会选择了农业和乡村事业,这里面也有一个故事。袁隆平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郊游,参观一个资本家的园艺场。园艺场里满目青翠,小草青青,各种美丽的花儿争奇斗艳,水果持满枝头。袁隆平心想,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世外桃源”吧,如果长大后能在这样的“仙境”中工作该多好。这次参观给袁隆平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最终把袁隆平召唤到浩瀚的农田中。看来我们要感谢他的小学老师,要不然就没有我们以后的“杂交水稻之父”了。童年的袁隆平十分好动,喜欢无拘无束。上中学时,他喜欢外语、地理、化学,可以得很高的分数,他不太喜欢数学,一般就是及格水平。当时他和同学林华宝还有一段“交易”,林华宝的数学特别好,他帮袁隆平改数学习题,袁隆平教林华宝游泳。为此他们两人还签了“合同”。 【自我评价】 1.我会填。 “辗转”一词中“辗”字的读音是(),字义是()。 2.用下列字组成新字,并写下来。 月身君女羽 卒开旦朵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阅读练习及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节选) 袁隆平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 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已进行研究。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交的优势现象。1962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稲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这使得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大课题,前进的道路该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 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蕊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性,这就是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 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作下,三系配套成功了!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只有三系配套成功,才能生产出大量杂交种子。这是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科研课

读《杂交水稻之父》有感

读《杂交水稻之父》有感 吴正伟 祖国的水稻是我们的骄傲,那制造出我们的骄傲是谁呢?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是什么力量使袁隆平将个人的命运与世界几十亿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执着于水稻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翻开《杂交水稻之父》这本书吧,一切疑问均可解开。 也许你们认为他是长大时才有这一理想。其实是他儿时曾遇到的一片美景使袁隆平决定了他的一生。 在1953年,从西南农业学院毕业的他,为了心中的梦想,从重庆来到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开始了他的农业梦。一干就是19年。但梦毕竟是梦。现实要严酷得多。袁隆平搞杂交水稻试验的消息传开了。省里的那些专门搞水稻的权威们瞧不起袁隆平,但袁隆平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农校的普通青年教师。因此更加努力。袁隆平在田里发现了一株稻鹤立鸡群,将它给种了起来,辛苦培育满心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试验失败了,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继续做他的水稻试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96年,袁隆平完成了试验。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曾几何时,国外喧嚣鼓噪一时的“谁来养活中国人”不攻自破,哑然无声了! 这就是袁隆平。有梦就追,不怕阻碍。不放弃,不气馁。不怕失

败,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无论别人怎样轻视自己,无论怎样说自己,只要证明给他们看,有谁不会嘲笑你呢?有谁不服你呢? 在学习和工作不也应该有这种精神吗?失败后,吸取教训,才会做得更好。失败乃兵家常事。遇到挫折,自己挺过去,人生路上,哪有一帆风顺呢? 辉煌,荣耀,名利,这一切没有使袁隆平发生任何改变,把水稻与国家放在第一位,让我们中国人为他而感到自豪。 让我们一起来为他呐喊吧:袁隆平爷爷,你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你是我们杂交水稻之父! 感谢《杂交水稻之父》这本书,它让我认识,了解,走近了一位伟人的内心,它让我从袁爷爷身上学到了许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