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 专业建设背景
 (一)行业背景
世界正在变小,变成一个村落。信息技术是这种全球化趋势的动力之一,因此,信息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流通与共享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各行各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刺激了计算机网络人才市场的持续强劲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高速发展的高技术IT行业,面对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这种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计算机领域新型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已刻不容缓。学院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学院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地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社会背景
湖南省政府下发湘发[2007]9号文件指出,发展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务外包。2008年1月,长沙市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服务外包的基础离不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网络技术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将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经济,世界市场向我们开放,我国市场也将对世界全面开放,这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国有企业要实现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网络化。
学院地处长沙(星沙)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外企业多,信息更新快,地理位置独特;根据湖南省发展规划,近年来将以中、西部大开发、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为契机,积极推进教育强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正在搭建网络经济发展平台,以承接信息产业生产要素向我省转移。然而,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建设,软件与网络技术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对中、高级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大、更高的需求。并且,湖南信息网络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落后于其它省份,在全国排在18位,要在中部地区起到崛起的带头作用,湖南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因此,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得各行业都迫切需要懂网络产品,会管理,能维护并能进行技术开发的高素质技能型网络技术人才。学院依托湖南省电子信息行业和企业,发挥"湖南省电子协会"和"湖南省信息产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电子信息行业和信息产业的标准制定、员工培训、产品开发、加强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对接,行业协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双赢,构成校企合作对接产业工作平台。另外,各级政府调整、重组教育资源,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高职教育,使学院具有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人才需求背景
我国信息产业人才的地区分布呈现出与产业布局一致的区域性特征,产业基地集聚的地区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是信息产业人才集中的地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方面逐步形成了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以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以北京为龙头的环渤海湾地区以及以西安、成都、武汉、长沙、绵阳等为重点城市的中西部地区。
目前全国高校每年为社会输送不足6万名计算机网络技术类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近100万的人员,输入远远小于市场需求。市场的巨大需求、政策的大力推进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特别是外语能力强、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紧缺。目前湖南省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最缺乏的四种人才是:熟悉信息化技术人才;负责信息化管理的宏观管理人才;既懂信息技术应用,又熟悉具体应用领域的综合性的人才;具体承担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的专业人才。并且,长株潭及周边工业设计、制造、软件开发及信息化建设中的中、高级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软件蓝领阶层,因此,为推动长株潭一体化信息化建设,解决信息化人才结构性短缺,培养一批以网络技术为重点的信息类高技能紧缺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类专业的当务之急。
"十五"以来,我国信息产业以 2至3 倍于国民经济的速度发展,信息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由 1998 年的 2.01% 提高到 6% 以上,信息产业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人才队伍规模的不断壮大,截至 2004 年年底,我国信息产业全行业从业人员规模超过 600 万人。全行业从业人员中,有专业技术人员近 100 万人,各类专家 3000 余人,管理人员 30 余万人。全行业拥有加工技术工人 342 万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社会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根据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学院立足于湖南周边地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当前计算机网络行业稀缺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并且一直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进行广泛的市场人才需求调查,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之路。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办学12年来,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 12年来,学院充分发挥民办高职院校体制新、机制活的优势,始终坚持公益性的办学原则,秉承"格物致用,立德固本,知行一体,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以争创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规律;12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对接产业设专业,先后设置了电子信息专业群、计算机技术专业群等,紧跟创办"长株潭"两型社会,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要求,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适用对路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学院,学院一直坚持校企合作服务产业,工学结合提升产业,产学结合发展产业的办学思路,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专业改革与建设,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情境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人才的培养品位。
2006年学院批准了计算机系"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三阶段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研究课题立项; 2006年学院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和国内著名企业清华同方合作,大规模融资,建设了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化平台和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了装备水平先进、虚拟开放共享的校内模拟生产性实训基地。2007年,湖南信息产业厅批准学院成立"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湖南培训基地"。同年,学院为增强该基地建设,向教育部和财政部申请高职实训基地财政支持,获批260万元。紧接着,学院又投资800万元配套资金,建设了情境教学实训基地。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为实施双证融通、情境教学营造了良好环境。在不断深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过程中,学院逐步完善了双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双证融通、情境教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并在06、07、08级学生中先后试行此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逐步形成了"双证融通,构造模块化课程体系;情境教学,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二 专

业建设现有基础与优势
 (一)现有基础
1、师资
本专业经过近5年的建设与发展, 塑造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全部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2人,占15%;讲师或工程师10人,占76%,实践实训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45岁以下教师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人,占45岁以下教师人数的75%。本专业师资队伍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专业师资队伍情况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所学专业 学历 学位 职称 是否双师 专/兼 朱天相 男 59 计算机 本科 学士 高级工程师 是 专 章瑧 男 56 计算机自动化 本科 学士 高级工程师 是 专 孔东阳 男 34 计算机应用 在读研究生 学士 讲师、工程师 是 专 谭林海 男 37 计算机应用 研究生 硕士 网络工程师 是 专 肖鹰 男 33 计算机网络 本科 学士 网络工程师 是 专 周益卫 男 26 计算机网络 本科 学士 网络工程师 是 专 侯小毛 男 35 计算机软件 本科 学士 系统分析师 是 专 陈东华 男 36 计算机应用 研究生 硕士 网络工程师 是 专 张蓉 女 27 计算机网络 在读研究生 学士 网络工程师 是 专 陈芳 女 28 计算机应用 在读研究生 学士 网络工程师 是 专 宋颖 女 28 计算机网络 在读研究生 学士 网络工程师 是 专 陈臻 男 33 计算机网络 研究生 硕士 工程师 是 兼 许辉 男 31 计算机网络 研究生 硕士 工程师 是 兼 教师人数 13 高级职称比例 15% 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92% 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位)的比例 75% 教师近3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量 9篇 发表教研论文教师比例 100% 近5年承担院、省级教学改革项目数量 7项 2、实训条件
近几年来,本专业逐步完善了实习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学院自筹资金进行建设,实验场所建筑面积2000m2,仪器设备1300多万元,其中多媒体教室2间,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六间,一个报告厅,两个公共机房。实习实训场所模拟企业真实环境,按生产现场工作流程布置实习实训设备。实习实训场所均设消防通道、灭火设备、铺设静电地板等,满足劳动保护和生产安全的要求。
(1)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企一体化体制创新,改造建设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建成智宇网络公司,公司下设有综合布线工作室、系统集成工作室、网络安全工作室、网站建设工作室、网络编程工作室、网络数据库工作室、linux系统工作室,各工作室设备配置如下:
①综合布线工作室,有基本网络布线工具和网

线等,模拟网络工程进行综合布线;
②系统集成工作室,工作室内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能模拟企业建立园区网,可以进行系统集成;
③网络安全工作室内有锐捷网络设备交换机柜和路由器防火墙,可以进行网络安全实验;
④网站建设工作室的设备进行了分组,更适合网站项目建设;
⑤网络编程和数据库工作室,工作室中每台机器都装有SQL Server 2005,机器具有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学生通过学习和工作,掌握数据库的使用技巧可以配合进行网络编程;
⑥linux系统工作室中的每台机器装有Red Hat linux,工作室中还有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配合进行网络管理。
另外,学院提供了8个公共机房、2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多功能报告厅配合本专业的教学,整个专业的课程都能在计算机实训室进行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教学仪器设备有专人维护,并制定了相应的维护管理制度,设备利用率较高,满足教学需求。完善的实训条件为快速发展的网络和通讯行业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专业人才,体现零距离就业的办学思想。
(2)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已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和经济实体。已与华信集团、锐捷网络、H3C网络公司等IT企业签订协议,实行了人才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合作,并把这些企业确定为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学院领导重视和系部努力下,学院成立了湖南每日信息产业公司,该公司负责校内各部门办公电脑的维护,各IT实训室电脑故障的处理、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处理等业务。校外实训基地和经济实体的建立为本专业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校外实习,强化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并能满足培训教师的需要。
3、校本教材
学院非常重视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先后出台各种激励政策鼓励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本专业已编的教材有《计算机应用实例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实用局域网技术实训教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程》、《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等5本教材,还有在编教材3本,本专业的教师还编写了实验实训指导书,已用于教学过程中,并且质量较高,也很受学生欢迎。本专业已编教材如表2所示:
表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本教材编写情况表
序号 教材名称 主编 1 《计算机应用实例教程》 朱天相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程》 朱天相、孔东阳 3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 孔东阳 4 《实用局域网技术实训教程》 孔东阳 5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 朱天相 (二

)优势
1、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专业教师都已取得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认证的网络工程师证书(中级职称),另外专业教师除新教师外都从事教学工作3年以上,有着丰富的课程教学经验。网络专业教师们都参与了2006年学校网络建设,并在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技术经验。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培训中,孔东阳主任,周益卫,谭林海等老师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取得企业认证的资格证书和培训讲师证书。
2、教改成绩显著,按照"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实施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接的情境教学、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教学,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科目课程,科学构建了以"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3、突破了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创立了"教、学、做"合一的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真实项目实施,构建并实施了"行业+企业+专业"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并以现代置业集团为支撑,构建了校内实训基地和产业对接平台,建设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培养的学生专业技术强、素质好、社会口碑好,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同类学校前列。
5、专业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初显成效,很多职业学校慕名来函来电向我们学习专业建设思路、建设规划等。
三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思路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依据我院专业建设方案的总体思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突出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特色和优势,服务长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评价、单位满意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竞争力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进一步通过"行业+企业+专业"校企共建专业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教学平台,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提高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突出职业技能教育为重点、以加强技能考核为手段、以打破学科性教育为突破口,不断从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两方面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建设思路和原则
1、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专业建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根据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设置与调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加大了校企合作力度,已与40多家企业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与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业内有影响企业建立了联合实训室,立足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跟踪市场变化,通过校企结合等形式及时进行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主动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发展的需要。
3、加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建设。在学院的整体安排下,学习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重构方法,在2年内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3-4门核心课程。
4、加强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网络专业已全面实现了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同时我们还在教学内容上与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的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简称软考)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的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考试,使学生毕业时,既能拿到毕业证书又能获取软考资格证书。
5、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切实加大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力度,通过"IT创新总公司"下的"智宇网络公司"平台,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实现毕业学生与就业岗位能力要求零距离对接。
6、网络专业改革坚持人才培养类型特征以素质与技能并重为导向、课程类型特征以就业需要与任务驱动为导向、师资类型特征以双师素质与专兼结合为导向、实训基地类型特征以工学结合产学结合为导向、教学方法类型特征以"理实一体情境教学教学做合一"为导向、教学模式类型特征以与工作岗位对接的过程为导向、知识类型特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为导向的原则。
四 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以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调研分析为基础,以培养适应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更新高职教育观念,调整专业建设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强化专业教学过程管理,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有效促进产学研结合,突出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争取早日进入省级精品专业建设行列。
(二)具体目标
1、通过专业内涵建

设,创新"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提升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水平,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重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与就业率。
2、通过两年的努力,进一步创新"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各环节的标准,建立教学质量提升机制和保障机制。
3、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实际工作任务确定基于工作过程或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建构起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模块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实现由行动领域构成学习领域,由学习领域构成学习情境及课程项目,由课程模块承担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4、探索形成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5、2009年建立起在"双线管理"与"管、评"分离的"四个三"的质量监控体系及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流程下"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并全面实施。
6、通过三年的努力,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构建优秀教师的引进机制,教师培训培养提高机制、教师评价机制、教师发展的保障体系,造就一支具有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师德师风优、双师结构好、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合理流动、充满活力符合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
7、在校企一体化机制下,构建对接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三年的完善,力争在校内构建一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生产性基地,校外建立三个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供学生顶岗和就业实习。
五 专业建设内容
 (一)专业建设模式
1、建设内容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建立和完善"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按对接产业、依托产业设专业,构建校企一体情境教学"智宇网络公司"基地,工学结合,经过三年努力,把计算机网络专业建成省级精品专业。"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图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企业+专业"校企共建专业模式框图
"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1)校企合作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定位
①分析专业对接区域经济产业相应的工作领域和技术领域。
②分析专业对接产业行业

的岗位职责和任务。
③分析履行岗位职责、任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结构及其核心职业资格证。
(2)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
在"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中,既要服从专业建设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要考虑对企业有利,利于形成企业运作中的生产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从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角度,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有以下三个内容:
①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在基地硬件资源上,依托 "智宇网络公司",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理实一体情境教学实训基地;依托企业生产型的真实任务和情境,校企合作共建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校外顶岗实习就业基地。
在基地软件资源建设上,建立和完善便于在基地展开情境教学和实训实习活动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开放软件教学资源,实现校企互位互动、互惠互利的工作安排、方案举措和制度约束,在建立比较完备而有效的校企一体的专业实训体系、形成和拓展学生职业技能,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②科目课程开发。
专业科目课程作为专项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要与学科式章节课程相区别,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如图2所示:以就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任务为起点,把本专业所涉及到的实际职场中的工作任务分解成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融合到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去,以全新的模式组织教学。










图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③"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要保证承载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和高质量展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培养既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德、识、艺三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开辟渠道和实现人员双向交流的基础上,为教师到企业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提供平台,也为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来学院兼职任课、当好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真正形成出得去、来得了、可干事、能作为 "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和素质提升机制。
(3)构建校企合作建设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校企共建的激励机制包括企业参与生产性任务的专业教师、对从企业到学院担任项目课程教学任务兼职教师、企业实训实习的学生等三类人的成材激励。对民办院校来说,

要采取资助的形式,激励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成材,由过去学院单方面进行的精神激励和少量的物质激励,变成学院激励、国家助学激励、企业奖优激励和提供就业岗位激励,构成多重学生激励机制,对于专业人才的培育和成材自然是大为有益的。对企业来说,向在校的专业学生给以经济激励,的确会增加经营的暂时成本,但对获得高素质员工和培养未来员工的忠诚度,是既必要也管用,从这个角度看,实质上是一种有发展眼光的中长期投资行为。
(4)校企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通过校企合作,本专业建立稳定的合作企业,除了能提供专业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的企业优势资源外,也在企业对合格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了稳定的专业人才输送渠道。这些经过了几年专业培养的求职者和劳动力,如果有了合作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作保证,也就等于形成了专业人才的出口保障。
2、建设步骤
(1)校企共建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学院成立了由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专业建设的最高领导机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校企共建办公室,办公室是专业共建项目的执行机构,办公室地点设在学院,负责人由学院任命。校企共建办公室负责协调校企双方相关人员,组建四个建设团队,分别是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建设团队、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团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团队和就业渠道建设团队,各个团队的成员必须包含校企双方的相关人员。
(2)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满足社会需要,在与锐捷网络、清华万博等合作公司研讨后,共同确定了不同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
①网络工程师:
从事局域网的规划、实施等工作;
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软硬件的营销及技术支持等工作;
从事数据通信企业的城域网、广域网的建设、维护和运营工作。
②网络管理员:
从事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维护、网络一般性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及信息安全等工作;
从事政府、企事业单位管理Internet信息系统等工作;
从事安装、使用和配置网络环境下的有关软硬件等工作。
③多媒体制作技术员、网页制作员:
从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应用、网页制作和网站维护等工作;
从事小型网络应用程序开发和数据库访问维护等工作。

2009-2011年将进一步加强人才需求市场调研,主要对长株潭及周边省份区的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职业进行调查,并对专业(职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标准要求来把握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
本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蓝领,他们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基本理论,具有大学专科文化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的技术文档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安全意识的高职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够用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按照职业岗位的需求对口上岗。
(3)加强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建设
校企共建专业的核心内容是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互利互惠,搭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为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教育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①采用多种方式建设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企业的优势在于生产性资源丰富,学院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宽敞的教学场地,因此校企双方至少可采用以下几种模式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一是企业指导、学院自建;二是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双方共建;三是利用企业生产现场直接作为实习实训基地,学院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或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在校企办的协调下,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建设模式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算机网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流程模式图如图3所示:

②校企共同开发科目课程。科目课程是培养人才的载体,以工作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为主要特点的专业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为克服传统高职教材的弊病,校企办将组织教研室专业教师和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科目课程,课程开发的工作流程如图4。在三年建设时间内开发出基于项目实例开发的精品科目课程基本实现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情境化和职业化。拟编《软件水平考试网络管理员》、《软件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服务器架设与配置实验指导书》、《网络设备选型教程》、《网络工程概预算》、《网络工程识图与AutoCAD》等教材,三年后,本专业的教材、实验指导书一定都是自己编写,并且质量较高。从07年开始,全面打破学科体系结构,以国家计算机技术

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实际职业岗位作业中的环节,进行基本技术训练,在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与考试中心的支持下,开发自己的教材,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


③校企共建双师教学团队。
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是专业教学的中坚力量,专业教师既要是合格的高校教师,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为此本专业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也不断从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教学工作,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共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流程图如图5所示:

















(4)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为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际,促进产学结合,也为鼓励学生努力掌握生产一线所需的知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还为了调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校企双方将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运行路线如图6所示。




















(5)建设毕业生就业渠道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就业,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校企合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学院将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构建广泛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就业渠道建设路线图如图7所示。


3、运行模式
"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运行,是在对接区域经济相关产业基础上设立专业的,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设立校企共建办公室,加强专业教研室和校企合作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建设、校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和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等四个建设,队,其建设运行模式如图8所示。















































图8校企共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运行模式框图
4、精细化管理
(1)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
学院实行"产业+企业+专业"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依据市场经济和企业用人要求,增强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顺畅就业渠道,明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责,专业建设精细化管理主要内容如下:
①专业建设

指导。探讨、研究行业背景及专业最新发展动态、人才需要的质量和数量;共同分析专业的职业能力和核心岗位能力;共同审核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及教学内容改革。企业与学院共同进行企业业务流程、工作过程的分析,参与专业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教材及相关教材的编写。
②开展以能力为本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研究。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通过情境教室、理实一体项目工作室、顶岗实习等系列化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不知不觉"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实现毕业生上岗前的"零见习"。本专业先后与99家企业开展了顶岗实习实训合作,并与3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学生到就业基地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大部分学生能留在基地单位工作,基地单位也希望通过实习来考查学生,从中筛选自己满意的员工,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
③实施"订单式"培养,努力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化水平。为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更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化水平,本专业着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先后与湖南省万象科技有限公司、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培养,成效显著。
④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与竞赛。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院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鉴定,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深入企业,为企业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使校企合作进入深度融合。
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在建立校内生产性仿真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建设集产学为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作为本专业学生顶岗和就业实习基地,接纳学院的学生前往实习。
⑥建设"双师"素质和结构的师资队伍。依托良好的行业背景和校企关系,打造"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能工巧匠"的专业教学团队,启动百名名师工程,以"内培外引"的形式,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双师"队伍是提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应用专门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通过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讲课和校内教师到企业锻炼等多种方式,推进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
⑦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企业委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存在的技术应用问题进行咨询指导,并将其视为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专业教师团队提供工作便利,确保技术服务达到企业的要求。
⑧教学质量评价与调控。学院实施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

与学生学习质量、教师教学质量、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与考核。
(2)就业渠道建设精细化管理
①健全就业机构组织,明确职责
经过学校培养,学生最终进入社会,就业工作。他们处于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接轨的关键阶段。健全就业组织机构,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就业工作的管理。本专业就业组织机构按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来建设 "两级管理、三级运作"模式建立。
学院就业指导组织结构图如图9所示:

















图9 就业指导组织机构图
学院就业指导组织机构职责
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范围,按照"统一领导,统筹协调,系部实施,学生适应"工作机制各负其责。
学院成立就业指导委员会,为全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和决策机构。日常工作由(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或招生就业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根据当年就业形势及学院具体情况召开一到两次工作会议,听取职能部门和各系部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汇报,总结全院就业指导工作并提出要求。
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处)工作职能是制定全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规划;负责学院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负责学院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负责组织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型活动;代表学校检查监促各系部就业指导工作小组贯彻与实施;负责全院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
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积极收集、整理就业信息并及时向全院毕业生发布需求信息;建立校内就业市场,组织好校园内招聘活动;组织实施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好职业生涯选修课,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做好政策问答、形势分析、求职技巧、就业注意事项咨询等就业指导工作。
系部成立以系党总支书记为领导的一支包括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在内的就业指导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是制定本系就业指导工作的计划与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积极开展工作,广泛征集本系各专业的需求信息,并相应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
负责本系的学生就业咨询与指导教学活动;根据相关专业特色,为本系部学生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并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向社会有针对性的推荐毕业生,并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
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职前教育,在充分了解毕业生就业心态、掌握就业政策和形

势的情况下, 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择业意识、掌握择业技能和方法、不断提高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成功接受市场的检验,使毕业生顺利就业。
学院团委社团部成立就业协会,协会以"关注就业,服务就业"为宗旨,以关注学生就业状况、服务学生就业、创业为已任。其任务是以协会为依托,通过内部交流与外部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指导学生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做招生就业处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协会在招聘会、就业网络维护、就业宣传、创业竞赛、办就业指导报、简历大赛、协助招生等方面开展就业工作。
②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主渠道建设
充分利用学院数字校园网这一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化的主渠道建设,搭建了"三大"特色信息平台,一是以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和心理个性特征测量为主要内容的网上就业交流服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与自己分管辅导员进行网上交流关于就业的看法、想法;二是配合学校完成网上就业短信群发服务功能平台,毕业生只要将其手机在我校信息管理中心登记入库,就业中心就会将最新的需求信息,同时,结合学院实际,建立毕业班主要学生干部信息平台,形成网状效应,确保第一时间传达就业相关信息,并承诺五分钟解决信息传输问题;三是要求毕业生在学校就业网上建立电子简历,便于用人单位的查询和取材。
③走出去、请进来,做好"产品"推介工作
学院将毕业生的信息资料进行统一收集整理,刻成光盘数据资料,由学院领导和管就业的老师,带着资料到广州、昆明、南昌、济南、青岛、深圳、上海、北京等地进行毕业生集体推介、毕业生就业基地洽谈、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工作。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通过走访、传真、邮件、信函等方式联络了上千家企业,同许多企业都建立起了稳定的用人合作协议。同时,在"走出去"同时,学院还通过"请进来"即请企业界人士来校召开座谈会,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拓宽了学生的就业信息渠道。
④加强外联,拓宽就业渠道
加强与专业就业网站合作,巩固已与湖南人才网、长沙人才网和长沙红星人才网的良好合作关系,加大投入,开辟新径,与智联招聘网、51JOB网、中华英才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校友的合作,利用校友资源,开拓就业渠道。
⑤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开辟就业新渠道
大学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而且应该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尽管高校毕业生

自主创业的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但其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的就业教育,实施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自主创业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让更多的毕业生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迈向社会。同时,鼓励学生到农村去创业和就业。
⑥校企深度融合,顺畅就业渠道
校企合作,就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加强校企项目合作关系,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开设冠名班,实施订单式培养,建设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举行企业专场招聘会和校企合作供需见面会,为学生就业架金桥,走集约办学之路,充分借助集团化校企合作办学平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开设校企定向培训班,实现定向培养,为学生就业开辟新渠道。

5、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
表3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
主要建设内容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经费合计
(万元) 责任人 验收要点 经费预算
(万元)
验收要点
经费预算
(万元) 验收要点 经费预算
(万元)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
1、计算机网络专业成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建设团队;
2、制定团队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
3、按流程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 1、完善团队工作流程;
2、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2 1、继续完善项目体系;
2、确定新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5 孔东阳 2、共享教学资源建设
1、专业成立共享教学资源建设团队;
2、制定工作方案和流程;
3、启动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启动科目课程开发工作,启动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1 1、重点专业建成至少2家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2、重点专业至少开发两门基于工作过程的科目课程;
3、重点专业的师资结构中双师比例达到80%。 50 1、完善团队工作流程;
2、各专业建成至少1家,重点专业建成至少3家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
3、重点专业的所有专业课和一般专业的60%的专业课开发成功;
4、全系双师比例达到85%。 20 71 周益卫 3、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
1、成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团队;
2、制定建设方案;
3、启动机制建设。 1 1、建成教师、学生、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出台相应制度;
2、运行激励机制,表彰上年度优秀教师、学生、技术人员。 1 1、完善激励机制;
2、表彰上年度优秀教师、学生、技术人员 2 4 孔东阳 4、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
1、成立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团队


2、启动就业平台建设。 1 1、建成学院、企业、政府、市场四方共建就业平台;
2、利用就业平台,解决毕业生和顶岗实习学生就业和实习问题。 2 1、完善就业渠道,确保渠道畅通;
2、利用就业渠道,解决顶岗实习和就业问题。 2 5 史珺宇 经费年度合计 4 55 26 85
 (二)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内容
(1)确定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融通"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取得"双证书"资格 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00%"。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就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职业资格教育不仅十分必须,而且对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引入职业资格教育,每一名毕业生既要获得学历毕业证,又要获得本专业上岗就业的职业资格证,保证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达100%。通过联合H3C网络公司、锐捷网络公司等相关网络企业在湖南省内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得出其专业岗位(群)相应的工作领域与技术领域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并根据对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资格的分析确定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网络管理员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考职业资格证书。
(2)构建专业教学情境
为实现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设置之长工作环境,按工作岗位设置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重高职教育的特点,强调"实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技艺为主",强化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把职业素质教育贯彻教育全过程,使教学内容与岗位技术规范零距离。从工作岗位应掌握知识能力出发,强调"实践、实际",注重平台实战、构建鲜明高职教育特色教学模式。
(3)教学方法工学结合
依托H3C网络公司、锐捷网络等公司加强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学习。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鼓励学生发挥动手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联系,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2、建设步骤
(1)成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小组
为了建设和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项目组织机构,成

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任务之一是分析行业产业、工作领域、技术领域、职业能力等要素,建立专业培养目标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该小组成员应包括基础课教师、专业教师和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行业专家、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等。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小组组织图如图10所示:











图10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组织机构图
(2) 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典型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① 通过联合H3C网络公司、锐捷网络公司等相关网络企业在湖南省内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得出其专业岗位(群)相应的工作领域与技术领域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如表4、表5所示。






表4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产业相应的工作领域一览表
岗 位 工 作 领 域 初级(网络管理员) 中级(网络工程师) 网络集成类 1、政府管理、企事业单位Internet信息系统的工作。
2、安装、使用和配置网络环境下的有关软硬件等工作。 1、从事局域网的规划、实施等工作。
2、从事数据通信企业的城域网、广域网的建设、维护和运营工作。
3、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软硬件产品的技术支持等工作。 网络管理类 1、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办公网络的使用、管理与维护工作。
2、从事普通院校教学机房管理与网吧计算机维护管理工作。
3、网络一般性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及信息安全等工作。 1、在网络集成与开发公司中从事大中型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2、相关网络应用开发等工作。 网络数据库类 1、数据库访问维护工作。 1、网络应用程序开发工作。
2、数据库后台技术支持工作。 网站制作类 1、设计与制作精致美观的网页与动态站点。
2、建立基本的网站管理框架,完成网站的整体开发与建设。 1、大中型网络门户站点或专业站点从事网页内容编辑、图片资料整理、专业信息采集、写作等日常工作。
2、用php、https://www.docsj.com/doc/5d16438739.html,编辑网站WEB页面及站点后台的工作 网络营销类 1、在普通计算机销售公司从事计算机硬件营销与技术服务工作。
2、从事计算机网络产品及其管理平台、衍生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 1、独立建立与维护专业的电子商务站点的工作。
2、发展网络营销渠道的工作。
3、维护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平台的工作。



表5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产业相应的技术领域一览表
岗位 技 术 领 域 初级(网络管理员) 中级(网络工程师

) 网络集成类 1、安装、调试、配置和使用网络环境下的有关软硬件产品 的技能。
2、小型网络的建立、管理和维护技能。 1、中小型网络规划设计技能。
2、网络系统集成处理技能。 网络管理类 1、计算机应用技能。
2、网络系统管理技能。
3、网络设备的维护技能。
4、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安装与运行技能。
5、网络管理软件安装维护技能。
6、网络的硬、软件升级技能。 1、网络的环境规划技能。
2、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3、数据安全与灾难恢复技能。 网络数据库类 1、数据库访问、检索技能。 1、网络数据库实现及管理技能。
2、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技能(Java语言程序设计、JSP/PHP程序设计、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系统开发与管理)。
3、数据库后台支持技能。 网站制作类 1、应用程序设计基本技能。
2、网页设计与网站制作技能。 1、网站的整体开发与建设维护技能。 网络营销类 1、网络设备的招投标技能;
2、网络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技能 1、网络软硬件产品安装、调试、技术支持技能。 ② 根据对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资格的分析,确定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网络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考职业资格证书。


表6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产业必备的核心能力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一览表
岗位类型 核 心 能 力 职 业 资 格 网络集成类 1、具备基本的网络组建和网络规划技能。 2、具备基本的网络维护和网络防护技能。 3、具备基本的网络故障诊断技能。 1、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的资格考试网络管理员
2、劳动部颁发的网络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 网络管理类 1、具备DNS、FTP、EMAIL、代理、DHCP服务器的架设能力。
2、具备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和 LINUX)的操作能力。
3、具备DNS、FTP、EMAIL、代理、DHCP服务器的维护管理能力。 网站制作类 1、具备WEB服务器的架设能力。
2、具备网页设计能力。
3、具备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
三类岗位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两大序列。其一是原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认可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网络管理员资格,其二是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认可的网络管理师资格(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级)。在分析了这两个职业资格所包含的核心能力后,专业指导委员会认为二者的核心能力基本相同,并最终选择了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网络管理员(相当于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劳动部高级技能级别)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

考资格证书。
根据以上两点分析,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网络组建与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站制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健全的体魄,能从事企事业单位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站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 按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确定学历证书培养教育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按国家标准确定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应知应会结构,将两者进行融合和重构,形成具有三个一级模块、六个二级课程模块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中包括基本职业素质模块、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和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三个一级模块,六个二级课程模块,生成过程如图11所示:
①基本职业素质模块构成示意图。



















②对接岗位的工作过程及专项能力分析表
表7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模块工作过程及专项能力分析
序号 岗位
名称 工作过程分析 专 项 能 力 1 网络工程师 设计组网方案-设计布线方案-网络设备调试 1、网络组建的能力;
2、综合布线的能力。 2 网络管理员 网络环境管理-网络应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 1、网络环境管理能力;
2、网络应用管理能力;
3、网络安全管理能力。 3 网站管理员 网站建设立项-网站建设技术分析-页面策划,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 1、网站规划能力;
2、网页设计能力;
3、网站测试与管理能力。














③双证融通情境教学模块构成示意图
























④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构成图





















(4) 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行业技术变化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需求的变化,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建立长效的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块化课程体系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计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