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凝油

高凝油

高凝油
高凝油

高凝油油藏物性特征

例如, 某高凝油油藏埋藏深度较浅, 低孔、低渗, 孔隙度10. 99- 16. 19%, 渗透率5. 96- 9. 36? 10- 3?m2.原油密度0. 9736 g/cm3( 20 ? ), 胶质/沥青质含量37. 45%, 含蜡24. 27%, 凝固点52 ? , 原油粘度780mPa? S. 总而言之, 高凝油油藏的储层物性表现差, 且为低渗透; 同时原油的凝固点也高, 地层温度与原油析蜡温度相差很小(一般约为5- 10 ? ), 注冷水开发时极易造成冷伤害, 且会增加开采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等。

高凝油是烷烃、蜡和渣油含量高, 硫和沥青含量低的原油。国外把凝固点高于40 ? 、含蜡量大于35%的原油称作高凝油。

高凝油即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在我国辽河沈阳油田、河南魏岗油田、大港枣园油田等地都有分布。而沈阳油田具有丰富的高凝油储量,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凝油生产基地,在探明的含油面积103.7km2、地质储量2.9 ×108t 中,高凝油约占80%。高凝油主要分布在辽河断陷盆地大民屯凹陷油藏中,其凝固点最高为67℃,含蜡量40%以上,均为世界所罕见。攻关不畏难的石油科技工作者和生产一线的石油工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并借鉴国外类似油田的开采经验,于1986年底投入全面开发,三年就形成了300×104t产能。同时,与之配套的先进的集输工艺等地面工程、丛式井组采油等先进的开采工艺,使沈阳油田的整体开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温度对高凝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高凝油对温度极为敏感。当原油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时, 呈液态单相体系, 粘度随温度变化, 具有牛顿流体的性质。若温度降低, 处于析蜡温度和临界温度区间时, 仍具有牛顿流体特性, 但粘度已明显增加。当原油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时, 呈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只有在外剪切力的作用下才能流动。

当油温高于析蜡点温度以上时, 高凝油中所含蜡处于溶解状态, 成单相体系, 原油的流动性与普通原油无甚差别, 只是因重烃含量高而粘度稍大, 具有牛顿流体的流变特征, 粘度随油温变化。随着温度降低, 蜡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下降, 当油温降到析蜡点温度时, 石蜡分子整齐排列, 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 许多较小的分子聚集形成较大的分子群, 进一步更多的分子群形成并增大、聚集, 开始有蜡晶析出, 原油由单一液态逐渐变成悬浮液, 形成双相体系, 但原油仍为连续相, 蜡晶仍高度分散在原油中, 这时原油基本上还可以近似认为是牛顿流体。若油温继续下降, 下降至反常点后, 由于析出的蜡晶增多并缔结, 原油中开始出现海绵状凝胶体, 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征, 具有剪切稀释性, 可认为是假塑性流体。当油温进一步下降到凝固点以后, 发生转相, 蜡晶相互连接形成空间网络结构, 成为连续相, 液态烃则被隔开而成为分散相, 失去其流动性, 即发生所谓凝固。

高凝油油藏温度对渗流的影响

高凝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渗流特征也明显的不同, 其注水开发的效果也随温度的不同

而有显著的差异。提高注水温度后, 由于原油粘度的降低和相渗透率的变化, 水驱油效率大幅度提高, 可以极大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提高水驱采收率。

油层温度一旦下降, 渗流特征显著变差,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来讲, 必然导致油井见水早, 含水上升速度快, 水驱油效率低, 注水开发效果差。特别是油层温度与析蜡温度差值小的油田, 当油层温度一旦低于析蜡温度, 由于析蜡造成油层孔隙堵塞, 流动阻力增大, 将影响注水开发工作的正常进行, 使油田生产陷于被动。

提高注水压力, 增大驱替压力梯度, 即提高驱动剪切力, 有利于改善高凝油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另外, 注入的水进入地层并运移一段距离后, 水的温度接近地层原始温度, 即向地层注冷水或热水到一定时间后, 水的温度影响作用就很小了。若注入的是热水, 热水已把注水

井附近的油驱替到远离井筒的位置; 若注入的是冷水, 温度低于析蜡温度的范围也只是在近井地带, 而且要视原油析蜡温度的高低而定。

高凝油的随着注入水温度的升高, 相应的注入速度提高。随着注水温度的升高, 注入速度相应地升高。这与原油的流体性质及油藏状况有关。例如某油藏的地层温度高达78. 4 ? , 而析蜡温度是52 ? 的高凝油来说, 在注入冷水之前, 原油仍是牛顿流体, 随着注入水的增加, 注入井近井地带的原油开始析晶, 一方面增加了流体的粘度, 另一方面堵塞了孔隙介质通道, 增大了渗流阻力, 使地层的吸水能力降低, 表现为注入速度降低。在析蜡温度以上, 原油的蜡晶开始溶解, 流体的粘度下降, 水驱油阻力减小, 水驱动原油向前推进, 注入速度逐渐增大流变性。

高凝油与普通原油相比,其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高含蜡量是导致高凝固点的主要因素,使高凝油具有与普通原油不同的流动性质,即流变性。

化学组成

原油的基本部分是烃类,主要是烷烃,还有环烷烃和芳香烃,烷烃又称为石蜡族烃,其化学通式为CnH2n+2。液态油是C5H12~C16H34烷烃,原油中的蜡组分是C16H34以上的烷烃,常温常压下呈固态。一般来说,液态油与固态蜡在碳原子数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C16H34应该理解为一个范围。

高凝油中蜡沉积物的主要成分除蜡外,还有各种有机和无机混和物,如胶质沥青、砂粒、金属氧化物和无机盐等。

工业石蜡大多数为C1 8H3 8~C38H78的正烷烃,相对密度介于0.88~0.905,熔点在49~60℃,随蜡分子尺寸增加而增高。而在原油中的石油蜡是一种含有15个以上碳原子(可高达C70以上)的直链烷烃的混合物,还含有少量的支链蜡、单环蜡、聚环蜡和芳烃,可以通过溶剂的结晶作用把它们分离为粘性油品与软蜡物状。当它们置于溶剂中时,观察不到排列很好的晶体,蜡晶体个体小、不规则,有助于它们散布在液体中,这表明凝结倾向小。

原油凝固点不仅与含蜡量多少有关,还与所含蜡的性质有关。高凝油的高含蜡量,加之它们的结构复杂,是影响原油凝固点等流变参数的内在因素。

相对于原油中的液态组分来说,若蜡晶的体积大,说明液态组分对于蜡的溶解能力小。当原油冷却时,蜡分子易与一批液态油的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连接并滞留油的蜡晶网格,使原油稠化和胶凝。

蜡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比,也直接影响原油的流变性。因为含蜡原油在冷却过程中,蜡分子的析出也受到胶质和沥青质的制约。

根据性质相近而相溶的原理,天然气中的甲烷、乙烷、丙烷对蜡的析出影响不大,而丁烷和更重的碳氢化合物可以明显地影响蜡的析出,其表现为:随着原油溶解气量增大,原油的析蜡点降低。

流变性机理

当油温高于析蜡点温度以上时,高凝油中所含蜡处于溶解状态,成单相体系,原油的流动性与普通原油无甚差别,只是因重烃含量高而粘度稍大,具有牛顿流体的流变特征,粘度随油温变化。

随着温度降低,蜡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下降,当油温降到析蜡点温度时,石蜡分子整齐排列,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许多较小的分子聚集形成较大的分子群,进一步,更多的分子群形成并增大、聚集,开始有蜡晶析出,原油由单一液态逐渐变成悬浮液,形成双相体系,但原油

仍为连续相,蜡晶仍高度分散在原油中,这时原油基本上还可以近似认为是牛顿流体。若油温继续下降,下降至反常点后,由于析出的蜡晶增多并缔结,原油中开始出现海绵状凝胶体,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征,具有剪切稀释性,可认为是假塑性流体。当油温进一步下降到失流点或凝固点以后,发生转相,蜡晶相互连接形成空间网络结构,成为连续相,液态烃则被隔开而成为分散相,失去其流动性,即发生所谓“凝固”。由于空间网络结构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所以若使原油流动,则务必施加一外力克服这一强度,这时原油具有屈服假塑性流体流变特征,并可能同时呈现触变性,为触变性假塑性流体。触变性在稍低于原油反常点时开始出现,而在达到凝固点或固化温度时更为明显。

析蜡点或浊点,是指蜡颗粒首次由溶液中析出的温度。

反常点或反常温度,是指原油在降温过程中,随着蜡的析出,其流动性由牛顿流体转入非牛顿流体时的温度。

失流点或凝固点、倾点,是油温降低过程中原油失去其流动性的温度。

高凝油凝固属于结构凝固,即由于温度下降,大量蜡从原油中结晶析出,蜡晶之间形成空间网络结构,原油被包封在其中,从而失去流动性。

影响凝固点的因素很多,从流变学角度来讲,我们通常所说的凝固点只代表某种静态条件下的指标,即是完全脱气、脱水的油样在室内静态下测定的数据,称之为“静凝固点”。随着温度降低,蜡析出存在两个过程,一是蜡晶核的生成过程,另一个是蜡晶生长变大过程。外界条件的变化影响着这两个过程进行的快慢,进而也影响着油样凝固点的高低。因此凝固点是一个条件性的指标。

在实际的油井生产中,含蜡原油具有一定的流速,并溶有一定量的气体和水,我们将这种情况下原油失去流动性的温度称之为“动凝固点”。在这种情况下,流速是影响凝固点的主要因素,流速或剪速的剪切作用破坏蜡晶生长,甚至,高的剪切速度可打破蜡晶的空间网状结构,使结构粘度突降或消失。

流变性与采油

目前,所有的高凝油田,一般的油层埋藏都比较深,油层温度较高,原油在油层状态下呈液态可自由流动,基本属于牛顿流体,只是在原油沿井筒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沿程散热,温度下降,在井筒的某一深度下达到析蜡点,原油中的蜡开始析出,进而使原油失去流动性,发生所谓的“凝固”。可见高凝油开采可以采用常规的开采工艺,但必须解决温度问题,即在开采过程中要保证井筒内的油流温度始终接近或高于凝固点。目前,高凝油开采工艺大多是以一种动力热液做为循环介质,或靠电缆发热补偿油流在井筒中的热量损失,同时还采用了井筒隔热措施。也有一些含水高、产液量大或凝固点相对较低的油井,依靠油流流速,破坏蜡晶网状,使原油不易凝固,并辅以一般的防蜡措施,如下刮蜡器、定期热洗、化学清蜡等手段而进行常规采油。

在油层条件下,蜡全部溶解于原油中,此时,高凝油的流动特性与普通原油无甚差别,只是因重烃含量高而粘度稍大。当然,也有个别的高凝油藏埋藏较浅,油层温度低,甚至低到原油凝固点附近或以下,这导致大量的蜡在地层中析出,使原油具有了结构粘度,从而地下原油失去流动性,或流动性极差。如沈阳油田的浅层高凝油,曹台潜山、35块等,油层深度在1000m 左右,油层温度低于凝固点,原油在地层中失去流动性,采用井筒热采工艺技术产能很低,即使采用了电磁加热技术、蒸汽吞吐技术,油层产能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因此,对浅层高凝油的开发技术,即对地层的加热技术,仍是一个较难开发的课题,还需要不断地探索、试验,不断地总结经验,以争取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实验,地层热化学技术和地层深部注细菌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浅层高凝油开采提供了技术

方向。

高凝油开采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高凝油开采的工艺必须适合高凝油的流变性。这种流变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高凝油从井底沿井筒向上流动时,沿程散热,脱气,当油温接近或达到初凝点以下时,大量的蜡析出,粘度急剧增大,失去流动性,甚至成固体状态;另一方面是指高凝油的结构粘度,且随剪切速率明显变化。一般认为,油井产量越高,油流动过程中热量损失就越低,到达井口的剩余温度则越高,同时,油流速度快,即高的剪切速率,可破坏蜡晶的网状结构,使结构粘度突降或消失。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井筒及井口出油温度可以在凝固点以下,因为该凝固点实际是“静凝固点”,油井生产时原油的“动凝固点”要低于“静凝固点”。如果一口油井有足够高的油层温度及油井产量,即使井筒及井口温度低于凝固点,也可以采用常规方式开采。

一、闭式循环自喷

通常,高凝油油田在开采初期,有部分区块,油层的原始压力较高,具备了油井自喷生产的能力,但因凝固点较高,又给自喷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实践表明,凝固点在40℃左右的油井日产量应大于100~120吨,凝固点60℃左右的油井日产量应大于140~150吨,方能采用常规自喷开采。如图1,为一条实测常规自喷井的产量与井口出油温度关系的曲线,从图可看出,凝固点为40℃,只有日产量达到120吨以上的高产井,井口的出油温度方能维持到原油的凝固点附近,可以考虑常规自喷开采。但这样的井毕竟是少数,因此,产生了闭式循环自喷,其管柱结构如图2所示,套管为φ177.8mm井内生产管柱为φ100mm 及φ62mm管柱,以动力液作为热载体,动力液为热水,由动力热站提供,把90℃的循环热水由内环空( φ 6 2 m m 与φ100mm管柱的环形空间)注入,由外环空(φ100mm 管柱与φ177.8mm 套管的环形空间)返出,自喷生产的油流由φ62mm油管流出。沈84 块试验区,采用该开采方式,有的油井可连续生产11个月以上,不但达到了自喷生产的目的,而且还顺利地测得了油井的静态、动态资料,获得了一批地质、工程数据,为编制正常开发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闭式循环抽油

闭式循环抽油是在闭式循环自喷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对凝固点高,产液量低,不能自喷或停喷的油井采油工艺的完善迈出了一大步,甚至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它方式相比,更适应高凝油开采的特点。井下管柱结构如图3,井下动力液循环路线与闭式循环自喷一致,井下管柱带有插入管密封装置及分流器构成动力液循环密闭通路,井口设备与闭式循环自喷一样,都采用了与闭式循环相配套的专用井口,井内φ62mm及φ100mm 管柱上部按设计要求均配有隔热管柱,根据动力液循环深度不同,一般隔热管下深500~1000m,80 ℃以上的循环液,经φ6 2 m m 与φ100mm 油管环空、井下分流器,沿φ100mm 与φ177.8mm 套管环空返回动力液站,经加药处理,反复循环使用,为井筒提供连续不断的热量,保证油流通过井下管式泵,沿φ62mm油管顺利流出。

三、水力活塞泵采油

水力活塞泵采油设备由井下、地面和中间部分组成。

井下部分:水力活塞泵的主要机组,由液动机、水力活塞泵和滑阀控制机构三部分组成,起抽油的作用。

地面部分:由地面高压动力系统、各种控制阀和管汇、动力液处理和准备设备组成,起供给处理动力液的作用。

中间部分:包括将动力液从地面部分送到井下机组的输送油管,以及将抽取的原油和动力液一起排回地面的专用通道。

四、杆内热线抽油

这种生产方式工艺比较简单,井下管柱如图6。它是把常规采油方式抽油杆的上部换成空心杆,热线下入空心杆内做为热载体来实现提高井内温度的。通常有两种加热方式:一种是全氟集肤加热电缆式,它的加热是以热线作为导体,以空心杆为加热体,来达到加热油管内原油的目的;另一种是钢管护套加热电缆式,它是通过热线自身发热,空心杆传热为油管内

原油提供加热的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热效能作用较

闭式循环抽油低,只适合中低凝点油。

五、电加热油管抽油

加热油管抽油工艺技术是近年来完善的采油技术,它是利用油管本身作为导体发热,套管作回路,对油管内进行加热的抽油方式。

燃料油标准

我国现行燃料油标准及分类 发布:2014-09-29 一、品种特性 燃料油也叫重油、渣油,为黑褐色粘稠状可燃液体,粘度适中,燃料性能好,发热量大。用于锅炉燃料,雾化性良好,燃料完全,积炭及灰少,腐蚀性小。闪点较高,存储及使用较安全。 燃料油是原油炼制出的成品油中的一种,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燃料油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1、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动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100℃)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是

Stokes,即斯托克斯,简称斯。当流体的动力粘度为1泊,密度为1g/cm3时的动力粘度为1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ckes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2、含硫量。燃料油中的硫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 3、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 4、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油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5、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掺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6、机械杂质。机械杂质会堵塞过滤网,造成抽油泵磨损和喷油嘴堵塞,影响正常燃烧。 二、燃料油的分类 燃料油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种品种,产品质量控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最终燃料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

简介油品种类

简介油品种类、特性、可替性我厂设备使用油品种类较多,其实际上只有液体润滑剂,半液体润滑剂和固体润滑剂这三种: 一、润滑的种类: 1、润滑,一般地说,就是把润滑剂放到两个相互接触 的金属摩擦面之间,以改变他们的接触情况,从而 达到降低摩擦减轻磨损,防止腐蚀等目的 2、液体润滑是指两个运动面之间的外摩擦,转变为润 滑油膜之间的内摩擦,也就是润滑油分子间的摩 擦。 液体润滑与无润滑的干摩擦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零部件磨损程度显著的减少;人们总是对磨损重视较 重,其实降低1/1000的磨损比降低1/10的摩擦力更有意义。 (2)摩擦的能量损耗减少; (3)零部件发热较少; (4)各摩擦点能耐较重的负荷; (5)增加摩擦零部件的安全性使用期限。 那么,实际上就得出在轴与轴承之间液体润滑现象实质。 而在实际应用中从润滑流体动力学理论中推出原理: (1)液体摩擦时摩擦力是随着润滑油的粘度、摩擦零件滑

动的速度和它接触面积等增加而增大。 (2)在高速运动的摩擦零件上,应当使用低粘度的润滑油,反之,在低速运动的零件上却必顺使用高粘度的润滑油; (3)摩擦零件间的空隙越大,应当使用的润滑油的粘度就越高; (4)在摩擦零件上经常负荷超大,用来润滑的润滑油就应当具有较高的粘度; (5)液体润滑的可靠性,随着摩擦零件运动速度的增加。轴转速越快,带走油分子就越多,润滑油的压力就越大,而随着轴上的负荷的增加润滑油将会从轴承里挤出,润滑油膜的厚度将减少,当负荷继续增大,液体润滑便被破坏,将导致干摩擦。 从上面推理看,在使用中要解决的问题: (1)根据机器工作的主要条件来确定摩擦偶间的摩擦大 小; (2)确定保证液体润滑膜的厚度; (3)确定流过轴承的润滑油的冷却作用。 3.边界润滑: 指由于工作条件限制,不可能建立全液体润滑油膜,在相对运动的表面间,只能保存一层牢固的极薄的油膜,会发生金属摩擦,产生零件的摩损; 上面讲的零件承受负荷大,油膜会受到破坏,还有就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及其发展 摘要:油藏工程技术是实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手段,是决定油田产量高低、采油速度快慢、最终采收率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重要问题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5个阶段和各自的工艺技术状况,介绍了与我国油藏相适应的5套油藏工程技术方法,指出了采油工程技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油藏工程技术应用发展 油藏工程技术发展阶段 一、探索、试验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初) 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田获得解放,当时共有生产井48口,年产原油6. 9×104t,再加上延长15口井和独山子11口油井,全国年产原油总计7. 7×104t。1950年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玉门油田被列为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一开始油井都靠天然能量开采,压力下降,油井停喷, 1953年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编制了老君庙第一个顶部注气、边部注水的开发方案。为砂岩油藏配套开采上述技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成为全国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良好开端。 二、分层开采工艺配套技术发展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陆相砂岩油藏含油层系多、彼此差异大、互相干扰严重,针对这些特点,玉门局和克拉玛依油田对分层注水、分层多管开采进行了探索。60年代大庆油田根据砂岩油藏多层同时开采的特点,研究开发了一整套以分层注水为中心的采油工艺技术。 1、分层注水

大庆采用早期内部切割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开采,采用笼统注水时因注入水沿高渗透层带突进,含水上升快,开采效果差,为此开展了同井分层注水技术。 2、分层采油 发挥低渗透层的潜力进行自喷井分采,可分单管封隔器、双管分采和油套管分采三种形式。 3、分层测试 研究发展了对自喷采油井产出剖面和注水井注入剖面进行分层测试、对有杆泵抽油井进行环空测试、油水界面测试及有杆泵井下诊断、无杆泵流压测试等技术。 4、分层改造 压裂酸化工艺是油田增产的重要措施。 二、发展多种油藏类型采油工艺技术(70年代到80年代) 1、复杂断块油藏采油工艺技术 根据复杂断块油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断层上下盘互相分隔构成独立的开发单元等特点,采用滚动勘探开发方法,注水及油层改造因地制宜,达到少井多产,稀井高产,形成了复杂断块配套的工艺技术。 2、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采技术 潜山油藏以任丘油田为代表,与砂岩油藏完全不同,油气储存在孔隙、裂缝和溶洞中,下部由地层水衬托,成为底水块状油藏。以任丘奥陶系、震旦系油藏为主,初产高、递减快,油田开采中形成了碳酸盐

稠油和高凝油开发技术

稠油和高凝油开发技术 发布:石油博客 | 发布时间: 2007年12月1日 《加入石油杂志》 1 常规地质评价技术 通过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建立了稠油、高凝油油藏的地质模型。首先建立了地层模型、构造模型、沉积模型和储层模型,然后采用储层及其属性参数三维预测技术、油藏建模技术和数值模拟技术,以静态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预测模型。该模型不仅利用了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保障控制点间的内插外推值的精确度,在一定范围内对无资料点具有预测能力。针对高凝油主要在潜山储层富集的特点,对潜山储层油藏进行了精细描述,利用地层研究技术、构造及断裂系统研究技术、井点储层描述技术、储集岩空间分布预测技术、构造裂缝空间分布预测技术和裂缝性油藏储层建模技术等对潜山储层进行了研究,利用确定性建模或随机模拟的方法,根据实际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发育特征、岩心资料、野外露头资料、测井及动态测试等资料建立了裂缝型储层三维属性模型。 2 蒸汽吞吐注汽参数优化技术 根据地质特点,应用产量特征趋势分析法及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影响吞吐效果的注汽强度、注汽压力、注汽速度及焖井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尤其是对高轮次吞吐注汽参数的优化,解决了吞吐进入高周

期后油汽比低的问题。对吞吐8 周期以上的近800 井次实施优化,平均单井周期可以节约注汽量200 m3 ,周期油汽比提高0105 。 3 蒸汽驱开发技术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试验,基本上形成了适合辽河油区中深层稠油油藏的蒸汽驱技术,并通过曙12725块和齐40 块的蒸汽驱试验的应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4 分层和选层注汽技术 针对多油组互层状油藏吸汽不均、油层纵向动用差的问题,广泛采用了分层注汽及调剖工艺技术,包括:(1) 封隔器分层、选层注汽技术用封隔器封堵高吸汽层,动用吸汽差层或不吸汽的油层。相继又开发出滑套式分层、选层注汽技术,一次可实现两层分注或多层选注,有效地提高了油层动用程度。(2) 机械投球选注技术堵塞高吸汽层射孔孔眼,实现选择性注汽。(3) 化学解堵技术采用油溶性化学物质,在注汽过程中堵塞注汽地层通道,并自行解堵,实现选层注汽。随着吞吐周期的延长,油层动用不均衡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井间汽窜、压力降低,低渗透层剩余油量高、储量动用差等问题。经过多年研究和现场试验验证,推广了3 项技术: ①同注同采技术:对于比较集中的且发生汽窜较为频繁的多口井,通过优化注汽参数和实施程序,在相同时间内同时注汽、同时生产,既避免了汽窜的发生及发挥热能的降粘作用,又充分补充了地层能量。在杜84 块实施该技术后,平均单井周期生产时间延长了

燃料油质量指标解析2010.09.28

燃料油质量标准简介 一、概念 现场监管中,燃料油与重油的概念通常不是很清晰。 燃料油是一个大的概念,汽油、煤油、柴油、重油、渣油、煤焦油的调和油等都是燃料油,有时甚至原油也是。 重油是燃料油中的一种,有一定的标准,比如进口的180重油等,我国以前也有重油指标,如150号重油、250号重油等。重油的实则是提炼掉汽油等轻质油后剩下的,比重较高,因此称重油。现在由于炼化水平提高,一般炼油厂供渣油为主,或调和油,重油的指标也很乱了。 二、燃料油分类: 1、国产燃料油种类: 200号重油、250号重油180号重油 7号燃料油、工业燃料油、催化油浆、蜡油浆、混合重油、沥青。 其中250#重油是中国特殊国情下形成的产品,特指100℃时运动黏度小于250cst的重油。250#重油的用途及性能:250#重油可以直接作为锅炉燃料,也可作为调和基础油,与其他轻质油调和成合适的燃料油产品。250重油热值高,可以达到10000kcal/kg,也有高硫、低硫之分。 2、进口燃料油种类:复炼乳化油、奥里乳化油、180号低硫燃料油、380号低硫燃料油、180号高硫燃料油 M100 M300。 其中180#重油的定义: 新加坡PLOTT公司制定的标准,指的是50℃时运动黏度小于180cst的重油。180重油是中东等地区国家用部分轻质馏分同渣油进行调和所得到的产品。 180#重油的用途及性能: 目前,国内地方炼厂大量使用进口180重油作为炼厂原料,180重油也可作为锅炉燃料、窑炉燃料使用,也可作为其他燃料的调和组分。180重油密度小于1,分为高硫、低硫180,热值高、燃烧稳定,是良好的燃料 3、其它分类 (1)渣油的类别: 包括常压渣油、减压渣油等,是石油经过常、减压装置加工抽取轻质成分后

润滑油品选择、油品混用常识

润滑油品选择、油品混用常识 (一)润滑油的选用 润滑油选用是润滑油使用的首要环节,是保证设备合理润滑和充分发挥润滑油性能的关键。 1. 选用润滑油应综合考虑以下三方面的要素: (1) 机械设备实际使用时的工作条件( 即工况) ; (2) 机械设备制造厂商说明书的指定或推荐; (3) 润滑油制造厂商的规定或推荐。 2. 润滑油性能指标的选定 (1) 粘度 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指标,对质量鉴别和确定有决定性意义。设备用润滑油粘度选定依设计或计算数据查有关图表来确定。 (2) 倾点 倾点是间接表示润滑油贮运和使用时低温流动性的指标。经验证明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必须比倾点高5~10 ℃。 (3) 闪点 闪点主要是润滑油贮运及使用是安全的指标,同时也作为生产时控制润滑油馏分和挥发性的指标。润滑油闪点指标规定的原则是按安全规定留1/2 安全系数,即比实际使用温度高昂1/2 。如内燃机油底壳油温最高不超过120 ℃,因而规定内燃机油闪点最低180 ℃。 (4) 性能指标的选定 性能指标比较多,不同品种差距悬殊,应综合设备的工况、制造厂要求和油品说明及介绍合理决定。努力做到既满足润滑技术要求又经济合理。

( 二) 润滑油的代用 1. 不同种类的润滑油各有其使用性能的特殊性或差别。因此,要求正确合理选用润滑油,避免代用,更不允许乱代用。 2. 润滑油代用的原则 (1) 尽量用同一类油品或性能相近的油品代用。 (2) 粘度要相当,代用油品的粘度不能超过原用油品的± 15% 。应优先考虑粘度稍大的油品进行代用。 (3) 质量以高代低。 (4) 选用代用油时还应注意考虑设备的环境与工作温度。 ( 三) 润滑油的混用 1. 不同种类牌号、不同生产厂家、新旧油应尽量避免混用。下列油品绝对禁止混用。 (1) 军用特种油、专用油料不能与别的油品混用。 (2) 有抗乳化性能要求的油品不得与无抗乳化要求的油品相混。 (3) 抗氨汽轮机油不得与其他汽轮机油相混。 (4) 含Zn抗磨液压油不能与抗银液压油相混。 (5) 齿轮油不能与蜗轮蜗杆油相混。 2. 下列情况可以混用: (1) 同一厂家同类质量基本相近产品。 (2) 同一厂家同种不同牌号产品。 (3) 不同类的油品,如果知道对混的两组份均不含添加剂。 (4) 不同类的油品经混用试验无异常现象及明显性能改变的。 3. 内燃机油加入添加剂的种类较多数量较大,性能不一;不了解性能的油

重油技术指标

重油技术指标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油技术指标 硫含量,%(m/m)≤ 2.86 10% 蒸余物残炭,%(m/m)≤ 9 .9 灰分,% (m/m)≤ 0.031 水分,%(v/v)≤ 0.15 运动粘度(20 ℃),mm2/s 180 闪点(闭口),℃ 228 密度(20 ℃),kg/m3 0.991 0.992 重油 250号 2500元/吨 项目 质量指标试验方法 运动粘度(100℃), mm2/s 不大于 185 GB/T 266 或恩氏粘度(100℃),0E 不大于 25 GB/T 266 闪点(开口), ℃不低于 130 GB/T 267 凝点,℃不高于 45 GB/ 510 硫含量,%(m/m) 不大于 3.0 GB/T 387 机械杂质不大于 2.5 GB/T 511 水分,%(m/m) 不大于 2.01) GB/T 260 灰分,%(m/m) 不大于 0.3 GB/T 508 密度(20℃),kg/m3 报告 GB/T 1884和 低位热值Ca l/g>9800 GB/T 1885 注:1)水分指标不作为拒收的条件。当水分大于2.0%时,应从总量中扣除全部水。 重油 进口 180#/200 #/250 # 380#(燃料油) 用途: 200 号适用于与炼油厂有直接送油管线的具有大型喷嘴的蒸汽锅炉及加热炉作为燃料; 250 号适用于工业上有加温预热设备的各种炉、窑及蒸汽锅炉作燃料。还适用于作氮素工业的裂解原料及碳黑生产原料。 特性:粘度适宜,在一定预热温度和合适喷嘴条件下,雾化质量好,燃烧完全;闪点高,安全性好;含硫量低,对金属机件的腐蚀性及排放物污染大气可减至较小程度;水分和机械杂质含量小,清洁性好。 2

燃料油的基础知识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燃料油的基础知识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001-33 燃料油的基础知识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定义 燃料油是成品油的一种,是石油加工过程中在汽、煤、柴油之后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较重的剩余产物。它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的交易标的是船用180CST燃料油,这是燃料油品种中的一种,该品种占燃料油总量的50%-75%,约3000吨以上,其中进口180CST燃料油易于期货交割,而国产燃料油由于大多包含较多其它品种,能用于交割的不多。船用180号燃料油是一种发热量大、燃烧性能好、储存稳定、腐蚀小、使用范围广的燃油,

油品分析实验思考题总结

实验报告思考题 一.石油产品酸值测定 1、酸值测定的实际意义有哪些? 答:①根据酸度酸值含量大小,可判断石油产品中酸性物质的含量。一般说来,石油产品酸度或酸值越高,其中所含酸性物质越多。反之,酸度或酸值越小,酸性物质含量少。 ②酸度或酸值可大概地判断石油产品对金属的腐蚀性能。石油产品中的有机酸含量少,在无水分和温度低时,对金属不会有腐蚀作用.但其含量多及有水存在时,就能腐蚀金属。有机酸分子越小,腐蚀性越强。 ③判断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柴油的酸度对柴油机的工作状况有较大影响,酸度大的柴油会使发动机积炭增加,造成活塞磨损和喷嘴结焦。如果酸度过高,可能是酚类或硫醇含量过高,这不仅会影响石油产品的颜色安定性,而且燃烧后生成的有害气体会腐蚀机件和污染环境。 ④根据酸值大小可判断使用中润滑油的变质程度。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氧化逐渐变质,表现为酸值增大,当酸值超过一定限度,就应更换新油。 2、酸值测定为什么要配制浓度为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答: 3、酸值测定为什么要选择95%乙醇作为抽提液? 答:1.因为油品中某些有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乙醇是大部分有机酸的良好溶剂。 2.乙醇属于两性溶剂,酚酞等指示剂在乙醇中的变色范围与在水溶液中相差不远。 3.不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等,用乙醇作为溶剂,终点比水溶液敏锐清晰, 部分原因是由于弱酸盐的醇解比水解慢多了。 4.在水溶液中起干扰的某些化合物如水解的酯等,在乙醇中可降低或避免它们的干扰。 5.采用95%乙醇,其中含有5%的水,有助于矿物酸的溶解。 4、酸值(度)测定时为什么规定两次煮沸5分钟的条件? 答:为了驱除二氧化碳对测酸值的影响,如不煮沸除去二氧化碳,会使酸值测定的结果偏高,如冷却后滴定,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5、酸值(度)测定时为什么规定滴定时间不超过3min? 答:BTB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因试油带色的影响,其终点颜色为蓝绿色。在每次滴定时,从停止回流至滴定完毕所用的时间不得超过3min。 二.石油产品闪点(开口)及燃点测定

ZF专用油品特点&油品选用不当的危害

ZF专用油品特点&油品选用不当的危害腾骅自动变速箱保养 腾骅自动变速箱保养公司总结:ZF专用油品特点 ZF-Lifeguard Fluid自动变速器AT油品: 适当的粘度与良好的摩擦性能,可以使换挡平顺 卓越的抗磨及抗腐蚀特性,延长变速器使用寿命 与变速器结构中橡胶密封材料间良好的匹配性 优良的贮存稳定性 ZF-Lifeguard Fluid双离合器变速器DSG油品: 一款全合成油,优越的油品性能带来绝佳的驾驶体验 针对双离合变速器的易发热性优化了高温区域粘度特性 杰出的的抗挤压和抗磨性能,即使在长时间的激烈运动模式下也能保证稳定的摩擦特性 ZF-Lifeguard Fluid无级变速器CVT油品:

在重负荷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的油膜 极佳的摩擦性能以保证传送钢带传递最大扭矩 ZF-Lifeguard Fluid手动变速器MT油品: 卓越的抗磨性能,能够有效延长换油周期 提高燃油经济性,是机械变速器的完美选择 油品选用不当的危害 不同变速器,由于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的不同,换挡特性不同,对油品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请务必根据不同变速器的要求,选择专业变速器油品! 不及时换油的危害: 1.油品变质严重、黏度降低,加大磨损、增加油耗 2.油品颗粒化,阻塞油路,划伤阀体,产生换挡冲击 用错油: 1.变速器润滑不良,寿命缩短 2.变速器出现打滑,换挡冲击 3.变速器可能严重损坏甚至报废 使用劣质油品: 劣质油品的危害一般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 1.机械元件润滑不良 2.形成结焦物,导致阀体油路严重堵塞 3.变速器液压模块报废,进而导致变速器整体报废 小贴士: 在正常行驶条件下,当车辆处于以下状态时,需要及时对变速器进行保养换油: 1.车辆行驶2年或4万公里 2.变速器油品颜色变深 3.换挡有轻微顿挫感

船舶燃料油检测要求

船舶燃料油检测指标介绍 大部分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欧洲对燃料油的概念一般是指原油经蒸馏而留下的黑色粘稠残余物,或它与较轻组分的掺和物,主要用作蒸汽炉及各种加热炉的燃料或作为大型慢速柴油燃料及作为各种工业燃料。但在美国则指任何闪点不低于37.8°C的可燃烧的液态或可液化的石油产品,它既可以是残渣燃料油(Residual Fuel 011,亦称Heavy Fuel 011),也可是馏分燃料油(Healing 011)。馏分燃料油不仅可直接由蒸馏原油得到(即直馏馏分),也可由其它加工过程如裂化等再经蒸馏得到。 燃料油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油本性以及加工方式,而决定燃料油品质的主要规格指标包括粘度(Viscosity),硫含量(Sulfur Content),倾点(Pour Point)等;供发电厂等使用的燃料油还对钒(Vanadium)、钠(Sodium)含量作有规定. 1、燃料油的自然属性 燃料油广泛用于电厂发电、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 (1) 粘度 粘度是燃料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对于高粘度的燃料油,一般需经预热,使粘度降至一定水平,然后进入燃烧器以使在喷嘴处易于喷散雾化。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国惯用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因其测定的准确度较上述诸法均高,且样品用量少,测定迅速。各种粘度间的换算通常可通过已预先制好的转换表查得近似值。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C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C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C、100°C)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C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即斯托克斯,简称斯。当流体的动力粘度为1泊,密度为1g/cm3时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kes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2) 含硫量 燃料油中的硫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的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低硫燃料油。在石油的组分中除碳、氢外,硫是第三个主要组分,虽然在含量上远低于前两者,但是其含量仍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按含硫量的多少,燃料油一般又有低硫(LSFO)与高硫(HSFO)之分,前者含硫在1%以下,后者通常高达3.5%甚至4.5%或以上。另外还有低蜡油(Low Sulfur Waxy Residual缩写LSWR),含蜡量高有高倾点(如40至50°C)。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是高硫燃料油(HSFO)。 (3) 密度 为油品的质量(Mass)与其体积的比值。常用单位——克/立方厘米、千克/立方米或公砘/立方米等。由于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密度不能脱离温度而独立存在。为便于比较,西方规定以15°C下之密度作为石油的标准密度。 (4) 闪点 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标。油品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加热至某一温度,令由其表面逸出的蒸气刚够与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可燃性混合物,当以一标准测试火源与该混合物接触时即会引致瞬时的闪火,此时油品的温度即定义为其闪点。其特点是火焰一闪即灭,达到闪点温度的油品尚未能提供足够的可燃蒸气以维持持续的燃烧,仅当其再行受热而达到另一更高的温度时,一旦与火源相遇方构成持续燃烧,此时的温度称燃点或着火点(Fire Point或Ignition Point)。虽然如此,但闪点已足以表征一油品着火燃烧的危险程度,习惯上也正是根据闪点对危险品进行分级。显然闪点愈低愈危险,愈高愈安全。

油品分析术语

油液分析常见术语 油液分析目的 (1)润滑油品的合理选用及质量监督; (2)监测设备润滑与磨损状态,发现造成润滑故障的原因。 (3)指导科学维护及改善设备润滑。 油液分析不仅仅是检测油品质量好坏,更重要的是及时了解设备的润滑状态,科学指导设备维护,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油液分析主要测试项目 品质检测色度、粘度、水分、闪点、总酸值、总碱值、不溶物、残碳、倾点、水分离性、泡沫特性、铜片腐蚀、氧化安定性、积碳、FTIR、锥入度、滴点、四球试验等 污染监测颗粒计数、滤膜分析、漆膜倾向指数(VPR)等 磨损分析光谱元素分析、PQ指数、直读铁谱、分析铁谱、滤膜分析等 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精制程度、油品衰变和污染情况。测试方法: GB/T 6540/ASTM D 1500、SH/T 0168(GB/T 6540色度范围:0.0 ~8.0,超过8.0表示为D8.0)。 密度:指在规定的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以g/cm3或kg/m3 表示。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同样粘度或同样分子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测试方法:密度计法(GB/T 1884/ASTM D 1298)和比重瓶法(GB/T 2540)和SH/T 0604/ASTM D 4052(该方法要求试样量少)。 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常用的是运动粘度,单位为mm2/s (cst)。测试方法:透明油品采用GB/ T 265(顺流毛细管)、深色油品采用GB/T 11137(逆流毛细管),以上方法对应ASTM D 445。 粘度指数(VI):粘度指数表征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

高凝油

高凝油油藏物性特征 例如, 某高凝油油藏埋藏深度较浅, 低孔、低渗, 孔隙度10. 99- 16. 19%, 渗透率5. 96- 9. 36? 10- 3?m2.原油密度0. 9736 g/cm3( 20 ? ), 胶质/沥青质含量37. 45%, 含蜡24. 27%, 凝固点52 ? , 原油粘度780mPa? S. 总而言之, 高凝油油藏的储层物性表现差, 且为低渗透; 同时原油的凝固点也高, 地层温度与原油析蜡温度相差很小(一般约为5- 10 ? ), 注冷水开发时极易造成冷伤害, 且会增加开采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等。 高凝油是烷烃、蜡和渣油含量高, 硫和沥青含量低的原油。国外把凝固点高于40 ? 、含蜡量大于35%的原油称作高凝油。 高凝油即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在我国辽河沈阳油田、河南魏岗油田、大港枣园油田等地都有分布。而沈阳油田具有丰富的高凝油储量,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凝油生产基地,在探明的含油面积103.7km2、地质储量2.9 ×108t 中,高凝油约占80%。高凝油主要分布在辽河断陷盆地大民屯凹陷油藏中,其凝固点最高为67℃,含蜡量40%以上,均为世界所罕见。攻关不畏难的石油科技工作者和生产一线的石油工人,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并借鉴国外类似油田的开采经验,于1986年底投入全面开发,三年就形成了300×104t产能。同时,与之配套的先进的集输工艺等地面工程、丛式井组采油等先进的开采工艺,使沈阳油田的整体开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温度对高凝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高凝油对温度极为敏感。当原油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时, 呈液态单相体系, 粘度随温度变化, 具有牛顿流体的性质。若温度降低, 处于析蜡温度和临界温度区间时, 仍具有牛顿流体特性, 但粘度已明显增加。当原油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时, 呈非牛顿流体的特性, 只有在外剪切力的作用下才能流动。 当油温高于析蜡点温度以上时, 高凝油中所含蜡处于溶解状态, 成单相体系, 原油的流动性与普通原油无甚差别, 只是因重烃含量高而粘度稍大, 具有牛顿流体的流变特征, 粘度随油温变化。随着温度降低, 蜡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下降, 当油温降到析蜡点温度时, 石蜡分子整齐排列, 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 许多较小的分子聚集形成较大的分子群, 进一步更多的分子群形成并增大、聚集, 开始有蜡晶析出, 原油由单一液态逐渐变成悬浮液, 形成双相体系, 但原油仍为连续相, 蜡晶仍高度分散在原油中, 这时原油基本上还可以近似认为是牛顿流体。若油温继续下降, 下降至反常点后, 由于析出的蜡晶增多并缔结, 原油中开始出现海绵状凝胶体, 呈现出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征, 具有剪切稀释性, 可认为是假塑性流体。当油温进一步下降到凝固点以后, 发生转相, 蜡晶相互连接形成空间网络结构, 成为连续相, 液态烃则被隔开而成为分散相, 失去其流动性, 即发生所谓凝固。 高凝油油藏温度对渗流的影响 高凝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渗流特征也明显的不同, 其注水开发的效果也随温度的不同 而有显著的差异。提高注水温度后, 由于原油粘度的降低和相渗透率的变化, 水驱油效率大幅度提高, 可以极大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提高水驱采收率。 油层温度一旦下降, 渗流特征显著变差,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来讲, 必然导致油井见水早, 含水上升速度快, 水驱油效率低, 注水开发效果差。特别是油层温度与析蜡温度差值小的油田, 当油层温度一旦低于析蜡温度, 由于析蜡造成油层孔隙堵塞, 流动阻力增大, 将影响注水开发工作的正常进行, 使油田生产陷于被动。 提高注水压力, 增大驱替压力梯度, 即提高驱动剪切力, 有利于改善高凝油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另外, 注入的水进入地层并运移一段距离后, 水的温度接近地层原始温度, 即向地层注冷水或热水到一定时间后, 水的温度影响作用就很小了。若注入的是热水, 热水已把注水

所有规格燃料油主要指标

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密度、粘度、倾点、闪点、硫份、杂质、残碳、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1、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指标是40 ℃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 ℃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 ℃、100 ℃)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 ℃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 ,即斯托克斯,简称斯。当流体的运动粘度为1泊,密度为1g/立方厘米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kes 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2、含硫量:硫分也是燃料油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体现,燃料油中的含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国际标准中规定,燃料油的硫份最高不能超过3.5。而一般的低于1的我们称为低硫燃料油,在1-2之间的我们称为中硫燃料油,硫份在2以上的就属于高硫燃料油了。 3、密度:为油品的质量(Mass)与具体积的比值。常用单位——克/立方厘米、千克/立方米或公砘/立方米等。由于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密度不能脱离温度而独立存在。为便于比较,西方规定以15°C下之密度作为石油的标准密度,国内检测一般以20°C下密度为准。密度越小,燃料油中轻油成分越多,热质越高。燃料油品质标准中密度越小越好。 4、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标。油品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加热至某一温度,令由其表面逸出的蒸气刚够与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可燃性混合物,当以一标准测试火源与该混合物接触时即会引致瞬时的闪火,此时油品的温度即定义为其闪点。其特点是火焰一闪即灭,达到闪点温度的油品尚未能提供足够的可燃蒸气以维持持续的燃烧,仅当其再行受热而达到另一更高的温度时,一旦与火源相遇方构成持续燃烧,此时的温度称燃点或着火点(Fire Point或Ignition Point)。虽然如此,但闪点已足以表征一油品着火燃烧的危险程度,习惯上也正是根据闪点对危险品进行分级。显然闪点愈低愈危险,愈高愈安全。 5、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6、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渗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7、机械杂质:燃料油中不溶解的沉淀物或悬浮物。机械杂质会堵塞过滤网,造成抽油泵磨损和喷油嘴堵塞,影响正常燃烧。 8、残碳:燃料油经蒸发和热解后所形成的残留物。燃料油残炭多,表明燃料油容易氧化生成胶质或积炭。 9、热值:单位重量的燃料油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燃料油产生热能的高低,是评价燃

装载机经常使用的几种常用油品及其选用

装载机经常使用的几种常用油品及其选用 装载机经常使用到的油品主要有发动机机油、发动机柴油、变矩器/变速箱用油(液力传动油)、驱动桥用油、液压系统使用的液压油、各铰接销使用的润滑脂,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油品对维持各系统的正常运转、降低磨损,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发动机机油 (1)黏度等级和质量等级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机油黏度分级是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分级标准,例如SAE5W/40或SAEl5W/40,“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黏度越稀,流动性越好,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作用越好。“W”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较高黏度的机油对运动系的阻力也相对较高,不但耗费功率,增加油耗,而且机油容易氧化,影响冷启动时的保护。一般用API(美国石油协会)等级代表发动机机油质量的分类,它采用简单的代码来描述发动机机油的工作能力,对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多使用的柴油发动机,其机油质量等级从“SA”一直到“SL”,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优于前一种,机油中有更多的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我国柴油机机油黏度等级和质量等级标准(GB11122—1997)等效采用了上述标准。 (2)柴油机机油的选择 对于装载机用柴油机工作条件恶劣,工作负荷大,建议采用CD级机油。对南方使用CD级SAE20W/40,对北方建议使用CD级SAE5W/30或10W/30,有些进口发动机要求使用CE、CF及以上级机油,例如康明斯发动机要求使用CF-4或以上级机油。 2、发动机柴油

一般使用含硫量低于0.5%的柴油,如果含硫量高,将缩短换机油的周期。一般装载机柴油采用GB252—1994规定的轻柴油,它适用于全负荷转速1000r/ min以上的高速柴油机。 3、变矩器/变速箱用油(液力传动油) (1)液力传动油作用 ①液力传动油是液力变矩器能量传递的介质。 ②做变速箱的齿轮和轴承的润滑油。 ③作为变速箱摩擦离合器的液压油。 ④作为变矩器、变速箱的冷却液。 (2)液力传动油的选用 求,现无国家标准规定其质量等级及黏度要求,一般装载机采用的液力传动油为我国兰炼、大庆石化总厂企业标准中的6号液力传动油,6号液力传动油主要用于内燃机车和工程机械的液力传动油。 4、驱动桥用油 (1)齿轮油 我国车辆齿轮油质量分类标准GB7631.7~95参照API的质量等级分类分为CLC、CLD、CLE三种,其中CLE相当于APL分类中的GL~5级。一般装载机驱动桥用齿轮油建议采用CLE级。 (2)驱动桥制动油(刹车油) 装载机驱动桥刹车油(非全液压制动)一般采用GB12981 91中规定的H ZY3合成制动液,相当于API中规定的SAEl703C油。 5、液压油 粘度是液压油的重要性能指标,因为粘度越低,动力损失越小,机械效率越高;而粘度低,容积效率也随之降低,所以最佳粘度符合轴承和液压泵磨损最小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低温性能。国产液压油一般选择GB11118.1--94中规定的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由于装载机工作条件恶劣,工作负荷大,液压油油温度较高,一般采用高级抗磨液压油LHM32和LHM46型号,低温条件下推荐使用低凝液压油LHV32和LHV46型号。 6、润滑脂

燃料油的指标

180#燃料油的指标180CST燃料油:指50℃时的粘度在80CST与180CST之间的油品。 普氏对燃料油的质量要求 ???????????????? 180CST:含硫2%???? 180CST:含硫3.5%???380CST:含硫3.5% 含硫量?????????? 2%MAX????????????? 3.5%MAX??????????? 4.0%MAX 运动粘度,50℃?? 180CST???????????? 180CST???????????? 380CST 密度???????????? 0.991????????????? 0.991????????????? 0.991 闪点???????????? 66℃?????????????? 66℃?????????????? 66℃ 倾点???????????? 24℃?????????????? 24℃?????????????? 24℃ 灰分???????????? 0.15%????????????? 0.15%????????????? 0.15% 残碳???????????? 16%??????????????? 16%??????????????? 18% 矾?????????????? 95PPM????????????? 200PPM???????????? 200PPM 钠?????????????? 65PPM????????????? 100PPM???????????? 100PPM 铝+硅??????????? 80PPM、铝30PPM??? 80PPM、铝30PPM??? 80PPM 含水量?????????? 0.50%????????????? 0.50%????????????? 0.50% 杂质???????????? 0.10%????????????? 0.10%????????????? 0.10% 粘度 度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又称粘性系数、动力粘度,记为μ。牛顿粘性定律指出,在纯剪切流动中相邻两流体层之间的剪应力(或粘性摩擦应力)为式中dv/dy为垂直流动方向的法向速度梯度。粘度数值上等于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所受的剪应力。速度梯度也表示流体运动中的角变形率,故粘度也表示剪应力与角变形率之间比值关系。按国际单位制,粘度的单位为帕·秒。有时也用泊或厘泊(1泊=10-1帕·秒,1厘泊=10-2泊)。粘度是流体的一种属性,不同流体的粘度数值不同。同种流体的粘度显着地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强几乎无关。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液体则减小。在温度T<2000开时,气体粘度可用萨特兰公式计算:μ/μ0=(T/T0)3/2(T0+B)/(T+B),式中T0、μ0为参考温度及相应粘度,B为与气体种类有关的常数,空气的B=110.4开;或用幂次公式:μ/μ0=(T /T0)n,指数n随气体种类和温度而变,对于空气,在90开<T<300开范围可取为8/ρ。水的粘度可按下式计算:μ=0.01779/(1+0.03368t+0.0002210t2),式中t为摄氏温度。粘度也可通过实验求得,如用粘度计测量。在流体力学的许多公式中,粘度常与密度ρ以μ/ρ的组合形式出现,故定义v=μ/ρ,由于v的单位米2/秒中只有运动学单位,故称运动粘度。 粘度就是液体的内摩擦。润滑油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时,油分子之间产生的阻力,使润滑油无法进行顺利流动,其阻力大小称为粘度。 1)运动粘度 ①流体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的比值称运动粘度。

油品基础知识

油品基础知识 一、石油及石油产品 (一)石油 1、石油 按用途上说是指原油、产品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按化学组成上说,是含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的组成:烃类化合物和非烃类化合物。 烃类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不饱和烃(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 非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质及沥青质。 2、原油 从地底或海底开采出来未经过任何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我们通常所说的石油,也就是狭义的石油就是指原油。 原油是一种粘稠油状的可燃性液体矿物。早在公元初年,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发现并加以利用。颜色多为黑色、褐色或暗绿色,也偶有黄色。一般情况下,原油的密度大部分为0.77~0.96克/厘米3。在原油的组成中,含碳量约为84~85%,含氢量约为12-14%,还有少量含硫、氧、氮的有机化合物。此外,在石油中还发现了少量极少的铁、镍、铜、铅、钒、砷、镁、磷、钾、硅、钙、锰等元素。

(二)石油产品 1、什么是石油产品? 石油产品一般是指经过炼油厂加工所获得的各种产品。 2、石油产品的分类 石油产品按照国标GB498-87可分为如下几类: 1)燃料类(F):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2)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按GB7631-87又分为19个组别。喷气机润滑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汽轮机油、冷冻机油、汽缸油、机械油、仪表油等; 3)溶剂油及化工产品(S):石油醚、抽提溶剂油、橡胶溶剂油、溶剂煤油等; 4)蜡及其制品(W):石蜡、高溶点石蜡、工业用石蜡、提纯地蜡等; 5)石油沥青(B):道路石油沥青、建筑石油沥青、专用石油沥青等; 6)石油焦(C): 二、油品的几个常用技术指标 1、油品的馏程 馏程是指以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到终馏点表示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主要用来判定油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 2、辛烷值

装载机使用的几种常用油品及其选用

装载机使用的几种常用油品及其选用 装载机使用的几种常用油品及其选用 1、发动机机油 (1)黏度等级和质量等级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机油黏度分级是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分级标准,例如SAE5W/40或SAEl5W/40,“W”表示 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黏度越稀,流动性 越好,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作用越好。“W”后面的数字则 是机油耐高温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较高黏度的机油对运动系的阻力也相对较高,不但耗费功率, 增加油耗,而且机油容易氧化,影响冷启动时的保护。一般用 API(美国石油协会)等级代表发动机机油质量的分类,它采用简单的 代码来描述发动机机油的工作能力,对装载机等工程机械多使用的 柴油发动机,其机油质量等级从“SA”一直到“SL”,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优于前一种,机油 中有更多的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我国柴油机机油黏度等级和质量 等级标准(GB11122—1997)等效采用了上述标准。 (2)柴油机机油的选择 对于装载机用柴油机工作条件恶劣,工作负荷大,建议采用CD 级机油。对南方使用CD级SAE20W/40,对北方建议使用CD级 SAE5W/30或10W/30,有些进口发动机要求使用CE、CF及以上级机油,例如康明斯发动机要求使用CF-4或以上级机油。 2、发动机柴油 一般使用含硫量低于0.5%的柴油,如果含硫量高,将缩短换机 油的周期。一般装载机柴油采用GB252—1994规定的轻柴油,它适 用于全负荷转速1000r/min以上的高速柴油机。 3、变矩器/变速箱用油(液力传动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