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5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

5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

5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
5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原生质

2、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3、核酸

4、磷酸二酯键

5、peptide bond

二、选择题

【A1型题】

1、细胞中的下列化合物,哪些属于生物小分子( )

A.蛋白质B.糖类C.酶D.核E.以上都不对

2、原生质是指( )

A.人细胞内的所有生命物质B.蛋白质C.糖类D.无机化合物E.有机化合物3、细胞内结构最简单,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葡萄糖B.氨基酸C.甘油D.H2O E.磷酸

4、构成蛋白质分子和酶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A.氨基酸D.核苷酸C.脂肪酸D.核酸E.磷酸

5、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氢键B.离子键C.疏水键D.肽键E.二硫键

6、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核苷酸B.氨基酸C.碱基D.戊糖E.磷酸

7、维持多核苷酸链的化学键主要是( )

A.酯键B.糖苷键C.磷酸二酷键D.肽键E.离子键

8、核苷与磷酸之间,通过什么键连接成单核苷酸( )

A.糖苷键B.酯键C.氢键D.肽键E.离子键

9、由含氮碱基、戊糖、磷酸3种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是( )

A.氨基酸B.核苷酸C.脂肪酸D.葡萄糖E.核酸

10、关于核酸,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A.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分离出来,因具酸性,故称为核酸

B.核酸最初是从细胞质中分离出来,因具酸性,故称为核酸

C.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分离出来,因具碱性,故称为核酸

D.核酸最初是从核仁中分离出来,因具酸性,故称为核酸

E.以上全错

11、下列哪种元素被称为生命物质的分子结构中心元素,即细胞中最重要的元素( ) A.氢(H) B.氧(O) C.碳(C) D.氮(N) E.钙(Cn)

12、细胞中的下列哪种化合物属生物小分子( )

A.蛋白质B.酶C.核酸D.糖E.胆固醇

13、细胞中的下列化合物中,哪项属于生物大分子( )

A.无机盐B.游离水C.过氧化氢酶D.胆固醇E.葡萄糖

14、核糖与脱氧核糖的主要区别是在于其分子的哪一

位碳原子所连羟基上脱去了一个氧原子( )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E.第五位

15、DNA和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比较( )

A.碱基相同,核糖不同B.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C.糖不同,部分碱基不同D.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E.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16、下列哪种元素属细胞中的微量元素( )

A.钠(Na) B.钾(K) C.磷(P) D.硫(S) E.铜(Cu)

17、参与构成细胞的下列元素中哪种属宏量元素( )

A.锌(zn) B.锰(Mn)C.钼(Mo) D.铁(ye)E.钴(Co)

18、在细胞中,下列哪种元素含最多(以数目计)( )

A.碳(c) B.氢(H) C.氧(O) D.氮(N) E.钙(Ca)

19、细胞内结构最简单、含量最多的化台物是( )

A.氨基酸B.葡萄糖C.甘油D.H3P04E.H20

20、构成蛋白质分子和酶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A.核苷酸B.脂肪酸C.氨基酸D.磷酸E.乳酸

21、折叠属于蛋白质分子的哪级结构( )

A.基本结构B.一级结构C.二级结构D.三级结构E.四级结构

22、维持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化学键是( )

A.磷酸二酯键B.糖苷键C.氢键D.离子键E.疏水键

23、下列哪种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呈三叶草形( )

A.DNA B.mtDNA C.tRNA D.rRNA E.mRNA

24、已知一种DNA分子中T的含量为10%,依此可知该DNA分子所含腺嘌呤的量为( ) A.80%B.40%C.30%D.20%E.10%

【A2型题】

1、关于原生质,下列哪项有误( )

A.是构成细胞的生命物质B.由C、H、O、N4种元素构成

C.水是原生质中含量最多的成分D.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E.生物大分子都属原生质

2、关于氨基酸,F列哪项有误( )

A.一类含有氨基的有机羧酸B.为单性电解质

C.是构成蛋白质的墓本单位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余种

E.在蛋白质分子中以氨基酸残基形式存在

3、关于细胞中的水分子,下列哪项有误( )

A.以游离形式存在B.细胞最主要成分

C.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介质D.可作为细胞中多种物质的溶剂

E.许多生化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

4、关于细胞中的无机盐,下列哪项有误( )

A.在所有细胞中无机盐都以离子状态存在B.有的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结合蛋白C.不能与脂类结合D.有的游离在水中维持细胞的渗透压E.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5、关于细胞中的糖类,下列哪项有误( )

A.又称碳水化合物B.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C.可分为单糖、双糖、低聚糖和多糖

D.是细胞的主要营养成分E.人及动物细胞内的多糖主要是淀粉

6、不是维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氢键B.离子键C.疏水键D.二硫键E.肽键

7、关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错误的说法是( )

A.指由几个具有三级结构的亚基聚合而成的空间结构

B.是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空间构象

C.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有四级结构D.四级结构一定包含有几条多肽链E.构成四级结构的亚基之间以共价键相连

8、在DNA分子中不含下列哪种碱基( )

A.腺嘌呤B.鸟嘌呤C.胸腺嘧啶D.胞嘧啶E.尿嘧啶

9、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有误( )

A.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分子B.是由20余种氨基酸缩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C.决定细胞的形态和结构D.细胞所有的生命活动和代谢反应都离不开蛋白质E.蛋白质分子与酶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不同

10、关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

A.是指一种蛋白质中所含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B.是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基本结构

C.不同的蛋白,其一级结构不同D.主要靠氢键和二硫键维持

E.每种蛋白都要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

11、关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

A.所有蛋白质都有四级结构B.空间结构可分为二级、三级和四级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又称为构象D.空间结构是由多种化学键维持的E.空间结构由一级结构决定

12、关于核酸,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

A是核苷酸的聚合体B.分为DNA和RNA两类

C.只存在于细胞核中D.为细胞的遗传物质

E.决定着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

13、关于核苷酸,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

A.为DNA和R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B.DNA和RNA分子中所含核苷酸种类相同’C.由碱基、戊糖和磷酸3种分子构成D.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为含氮的杂环化合物E.核苷酸之间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14、在RNA分子中不含下列哪种碱基( )

A.腺嘌呤(A) B.鸟嘌呤(C) C.胸腺嘧啶(T) D.胞嘧啶(C) E.尿嘧啶(U) 15、关于DNA分子,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

A.带有遗传信息B.具有双螺旋的空间结构

C.由两条同方向的单核苷酸链互补结合而成

D.在DNA分子上分布有众多的基因E.所含碱基位于螺旋结构的中央区域

16、关于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

A.分为mRNA、tRNA和rRNA 3种B.均分布于细胞质或细胞器中

C.是由DNA指导合成的多核苷酸链D.与蛋白质的合成直接相关

E.一般为线形

17、关于m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

A.携带有相应基因的遗传信息B.是DNA转录的产物

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

E.不同基因的mRNA分子量悬殊

18、t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

A.久能转运活化的氨基酸到核糖体上

B.且空间结构呈三叶草形C.分布在细胞质中和核糖体上

D.分子上具有与mRNA上密码子对应的反密码子

E.每种tRNA往往能转运多种氨基酸

19、关于r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

A.只分布在核糖体中B.是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之一C.由A、u、G、C构成的生物分子D.占细胞中全部RNA的80%以上E.基本为线形分子

20、下列关于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含量关系,哪项不正确( )

A.A+C:C十T B.A+G:C十T C.A=T,G=C

D.A+T;C十C E.A-G=T-C

【B型题】

A.碳(c) B.氢(H) C.氧(O) D.氮(N) E.钙(Ca)

1、以原子百分串计,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构成生物大分子的中心元素是( )

3、细胞中最重要的元素是( )

4、以质量百分率计,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DNA B.mtDNA C.mRNA D.rRNAE.tRNA

5、人体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 )

6、分布有人类绝大部分基因的核酸分子是( )

7、人体及动物细胞线粒体内的遗传物质是( )

8、呈双链环状结构的核酸分子是( )

9、具有运载氨基酸分子功能的核酸是( )

【C型题】

A.胸腺嘧啶B.胞嘧啶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

1、mRNA中具有的成分( )

2、mtDNA中具有的成分( )

A.α螺旋B.β折叠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

3、属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

4、属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

5、属于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

【X型题】

1、蛋白质分子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有( )

A.结构成分B.收缩运动C.物质运输D.代谢调节

2、下列哪些核酸分子含有尿嘧啶核苷( )

A.mtDNA B.mRNA C.rRNA D.tRNA

3、DNA分子中包括哪几种小分子( )

A.磷酸B.核糖C.脱氧核糖D.碱基

4、下列哪些物质属于生物大分子( )

A.胃蛋白酶B.血红蛋白C.脂肪酸D.蔗糖

5、下列哪些物质属于生物小分子( )

A.胆固醇B.胰蛋白酶C.葡萄糖D.脱氧核糖

6、维持蛋白质或酶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有( )

A.糖苷键B.酯健C.肽键D.疏水键

三、填空题

1、根据化学性质可将原生质分为和。

2、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般包括、、和。

3、细胞中核酸分为和两大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中;后者主要分布在中。

4、核酸分子是由多个通过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5、单核苷酸是由、和组成的。

四、判断题

1、核酸是由多个核苷酸分子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的聚合体。( )

2、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

3、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

4、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 )

5、细胞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氧。( )

五、简答题

DNA与RNA有哪些主要区别?

六、问答题

简述原生质中主要成分的结构及功能。

分子生物学课后题

第一章 1、简述细胞的遗传物质,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核酸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具有储存遗传信息,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有遗传变异能力适合作为遗传信息的特性,T2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将蛋白质被35S标记和DNA被32P 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E.coli后,发现进入宿主细胞的只有32P标记的DNA,而无35S标记物,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只含有32P标记的DNA,无S标记的蛋白质,因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研究DNA的一级结构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答:DNA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它反映了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任何一段DNA序列都可以反映出它的高度的个体性和种族特异性,另外DNA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研究DNA一级结构对阐明遗传物质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都极其重要。 3、简述DNA双螺旋结构与现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关系。 答:DNA双螺旋结构具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是DNA复制、转录、逆转录等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分子基础。DNA为双链,维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4、DNA双螺旋结构有哪些形式?说明其主要特点和区别。 答:主要有B-DNA,A-DNA,E-DNA形式 B-DNA:每一螺周含有10个碱基对,两个核苷酸之间夹角为36度 A-DNA:碱基对与中心倾角为19度,螺旋夹角为32.7度 E-DNA:左手螺旋,每圈螺旋含12对碱基,G=C碱基对非对称地位于螺旋轴附近。 第二章 1、简述DNA分子的高级结构。 答:1、单链核酸形成的二级结构(发夹结构)2、反向重复序列(十字架结构,每条链从5'--3'方向阅读)3、三股螺旋的DNA(一条链为全嘌呤核苷酸链,另一条链为全嘧啶核苷酸链)4、DNA的四链结构5、DNA结构的动态性与精细结构6、DNA的超螺旋结构与拓扑学性质。 2、什么是DNA的拓扑异构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依赖于什么? 答:DNA不同的空间分子构象又称拓扑异构体它们之间转换依赖于连环数L。连环数是指双螺旋DNA中两条链相互缠绕交叉的总次数。 3、简述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它们是如何组装的? 答: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在间期表现为染色质,染色质是以双链DNA作为骨架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及少量各种RNA等共同组成的丝状结构的大分子物质、 组装的顺序:DNA—核小体链—纤丝—突环—玫瑰花结—螺旋圈—染色体 4、简述细胞内RNA的分布结构特点 答:成熟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无论是真核或原核细胞质中,成千上万种的RNA都分为三大类:1、转运RNA 2、信使RNA 3、核蛋白体RNA。细胞核内的RNA统称为nRNA. 5、简述细胞内RNA的结构特点以及与DNA的区别。 答:1、碱基组成不同,RNA分子主要是A G C U 而DNA以T代替U。 2、RNA分子中的核糖都是D-核糖,而DNA则是D-2-脱氧核糖。 3、RNA分子中有许多稀有,微量碱基,而DNA除个别外,不含有稀有碱基 4、RNA分子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不一定相等。 5、RNA分子具有逆转录作用,RNA翻译成蛋白质是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结合表达者。 6、RNA分子具有催化功能。 6、引起DNA变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核酸变性后分子结构和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①加热②极端PH值③有机溶剂,尿素和酰胺等 核酸变性后氢键被破坏而断裂,双链变为单链,而磷酸二酯键并未锻裂在A260nm 处呈现增色效应。DNA溶液的黏度大大下降、沉淀速度增加、浮力密度上升。紫外吸收光谱升高。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等。 7、检测核酸变性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是什么?具体参数如何? 答:在DNA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时检测变性最简单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核酸在260nm 处具有特征的吸收峰,便是为A260nm。以50ug/ml DNA溶液在A260下测定,三者的A260数值为: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1 绪论 1.1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①分子生物学---广义: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或用分子的术语描述生物现象的学科。 狭义:核酸与蛋白质水平上研究基因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包括RNA转录、蛋白质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基因的突变与交换的分子机 制。 ②序列假说:核酸片段的特异性,完全由其碱基序列决定,而且这种序列是一种蛋白质氨 基酸的密码 ③中心法则:DNA的遗传信息经RNA一旦进入蛋白质,也就不可能再行输出。 ④三大原则:Ⅰ、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Ⅱ、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决定了不同生物性状的差异和个体特征; Ⅲ、所有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是相同的 ⑤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内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特点和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认识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 1.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①细胞学说: (1)以下3点是必修一上的内容: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以下7点是百度到的内容: a.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 c.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 d.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e.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f 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 g.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②正向遗传学:在不知道基因化学本质的前提下,仅依靠表型突变体在世代间的传递规律来研究基因的特征和染色体上的位置,描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的改变,分析它们对生物形态和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效应。 ③反向遗传学:通过转基因办法来确定某一基因的功能。 ④George Beadle和Edward Ta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 Avery围绕肺炎链球菌的成就第一个动摇了“基因是蛋白质”的理念,为“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 Chargaff 法则:A+C=T+G Nirenberg在一周内破解了第一个遗传密码:UUU——苯丙氨酸 Jacob和Monod发现乳糖操纵子模型 Pardee,Jacob,Monod命名的“Pa-Ja-Mo”实验结果证明:基因通过一种RNA严格地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这种RNA被命名为“信使RNA”

细胞分子生物学

细鳞斜颌鲴种群的遗传分化及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研究 武震M100102115水生生物学 摘要:细鳞斜颌鲴(Xenocypris microlepis)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鲴属。俗称:沙姑子、黄片。我们将以中国各水系细鳞斜颌鲴种群为研究对象,以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loop标记为线索,研究细鳞斜颌鲴种群的遗传分化及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特征,探讨相互间的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关系,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细鳞斜颌鲴资源奠定基础。 关键字:细鳞斜颌鲴,线粒体D-loop标记,微卫星标记,遗传分化, 亲缘关系, 系统进化 1.研究背景 细鳞斜颌鲴属中下层鱼类,平时喜生活于江河干支流水域,到了产卵季节,有一定的短距离洄游现象,上溯至适合条件的产卵场进行集群产卵。产后,亲鱼分散游动,离开产卵场,至秋季有一部分群体进入干流附属的湖泊或支流中进行索饵、育肥,冬季则又返回干流水深的潭穴中越冬。细鳞斜颌鲴的食性很杂,自全长2厘米以上的夏花鱼种开始,除摄食少量浮游生物外,主要是腐屑、底泥以及底生硅藻和摇蚊幼虫等底生生物。它在不同类型的水体中,均以腐殖质有机碎屑、腐泥及着生藻类为主要食物。其生长在头两年速度较快,2龄鱼的平均体重可达479克。细鳞斜颌鲴通常2冬龄性成熟,生殖季节在华中和华南地区为4―6月。成熟雌鱼的体重变化在415―1100克以上。平均每千克体重的鱼怀卵量为20万粒左右。产粘性卵,呈浅黄色。产出时卵径为0.8―1.2毫米。雄鱼在生殖季节,有珠星出现。广泛存在于东部各水系之中。故各水系之间的种群长期存在地理隔离,基因交流困难,是一个良好的进化生态学研究材料。国内对此鱼的研究也不多,且多为形态学方面的资料,研究其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有助于了解该种的资源状况,同时能够为生态学相关理论提供依据。 2.方法 2.1采样 分别采钱塘江,长江,珠江水系细鳞斜颌鲴,每条水系定5—7个点,如钱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要点

Northern blot:是DNA/RNA的杂交,它是一项用于检测特异性RNA的技术,RNA混合物首先按照它们的大小和相对分子量通过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加以分离,凝胶分离后的RNA 通过southern印迹转移到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再与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反应,通过杂交结果分析可以对转录表达进行定量或定性。它是研究基因表达的有效手段。与Southern blot 相比,它的条件更严格些,特别是RNA容易降解,前期制备和转膜要防止Rnase的污染。实验步骤:1.用具的准备2.用RNAZaP去除用具表面的RNase酶污染3.制胶4. RNA样品的制备5.电泳6.转膜7.探针的制备8.探针的纯化及比活性测定9.预杂交10.探针变性11.杂交12.洗膜13.曝光14.去除膜上的探针15.杂交结果 半定量PCR要求比普通PCR更严格一些,另外往往通过转膜后的同位素杂交检测或凝胶成像后的灰度测定比较样品间的差异。 半定量RT-PCR一般是在没有条件做实时PCR 的情况下使用,用于测定体内目的基因的表达增加减少与否,即通过目的基因跑出来的电泳带与管家基因(如β-actin)的电泳带的相对含量比较,观测目的基因表达增减,另外还要做一个β-actin的内参照对照。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1.实时荧光定量PCR无需内标 2.内标对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影响 Sybr green(荧光染料掺入法)和Taqman probe(探针法) 检测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 1共纯化、共沉淀,在不同基质上进行色谱层析 2蛋白质亲和色谱基本原理是将一种蛋白质固定于某种基质上(如Sepharose),当细胞抽提液经过改基质时,可与改固定蛋白相互作用的配体蛋白被吸附,而没有吸附的非目标蛋白则随洗脱液流出。被吸附的蛋白可以通过改变洗脱液或者洗脱条件而回收下来。 3免疫共沉淀免疫共沉淀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改法的优点是蛋白处于天然状态,蛋白的相互作用可以在天然状态下进行,可以避免认为影响;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下相互作用的蛋白复合体。缺点:免疫共沉淀同样不能保证沉淀的蛋白复合物时候为直接相互作用的两种蛋白。另外灵敏度不如亲和色谱高4 Far-Western 又叫做亲和印记。将PAGE胶上分离好的凡百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然后检测哪种蛋白能与标记了同位素的诱饵蛋白发生作用,最后显影。缺点是转膜前需要将蛋白复性。 1.酵母双杂交 2.GSTpull-down实验 3.免疫共沉淀 4.蛋白质细胞内定位 RACE是基于PCR技术基础上由已知的一段cDNA片段,通过往两端延伸扩增从而获得完整的3'端和5'端的方法 1.此方法是通过PCR技术实现的,无须建立cDNA文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有 利用价值的信息 2.节约了实验所花费的经费和时间。 3.只要引物设计正确,在初级产物的基础上可以获得大量的感兴趣基因的全长 基因特异性引物(GSPs)应该是: 23-28nt 50-70%GC Tm值≥65度,Tm值≥70度可以获得好的结果 注意事项 1.cDNA的合成起始于polyA+RNA。如果使用其它的基因组DNA或总RNA,背景会很高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重点知识点汇总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重点知识点汇总 Experiment1细胞有丝分裂 间期:有明显的细胞核,染色质分布较均均,由于染色质易与碱性染料结合,故细胞核的染色比细胞质深。核中可见1~3个染色较浅的呈球状的核仁 前期:细胞核膨大,染色质逐渐螺旋化为丝状的染色丝,其后染色丝进一步缩短变粗,形成一定形态和书目的染色体(这时候的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但在光镜下一般不易看清),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中的成对染色单体逐渐分开(但着丝粒仍未分离)全部染色体(2n=16)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在赤道板到两面有许多纺锤丝连接细胞两极和染色体的着丝点,成为纺锤体,但不易观察到,此时染色体形态最典型 后期:着丝粒纵裂为二。这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已完全分开,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形成了数目相等的两组染色体(这是所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增加1倍,是由于S期内DNA含量倍增的结果) 末期:染色体移到两极并解旋为染色质,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并逐渐向边缘发展。当染色质构成核网时,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板达到两边,分裂结束,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又进入间期状态。 Experiment2动物染色体的制备 原理:染色体只有在分裂期的细胞,特别是中期细胞中表现出典型形态便于观察和计数,所以必须采取特殊的技术方法,从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液中得到。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骨髓细胞数量多、分裂旺盛,不需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便于取材。 秋水仙素的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 KCl低渗溶液:使细胞膨胀,促使中期染色体散开 固定液:有固定作用,对染色体还有一定的分散作用 Giemsa染色液:染色 结果:低倍镜下,可见到许多大笑不等被染成紫红色呈圆形的间期细胞核以及分散在它们之间的中期分裂象。小鼠染色体一般呈“U”形,染色体2n=40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分子生物学 1.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DNA单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股螺旋结构以及四股螺旋结构。3.DNA的三级结构:双链DNA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的超螺旋结构。 4.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甲基化修饰在原核生物DNA中多为对一些酶切位点的修饰,其作用是对自身DNA产生保护作用。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则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重要作用。真核生物DNA中,几乎所有的甲基化都发生于二核苷酸序列5’-CG-3’的C上,即5’-mCG-3’. 5.CG岛:基因组DNA中大部分CG二核苷酸是高度甲基化的,但有些成簇的、稳定的非甲基化的CG小片段,称为CG岛,存在于整个基因组中。“CG”岛特点是G+C含量高以及大部分CG二核苷酸缺乏甲基化。 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螺距为3.4nm. DNA 双链说形成的螺旋直径为2 nm。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度。DNA双螺旋分子表面 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目前认为这些沟状结构与蛋白质和DNA间的识别有关。(3)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7.核小体的组成: 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被称为核小体,由DNA和5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各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DNA双螺旋缠绕在这一核心上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连接区连接起来形成串珠样结构。 8.顺反子(Cistron):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9.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生物的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应的调控区组成一个完整的基因,即一个表达单位,转录物为一个单顺反子。从一条mRNA只能翻译出一条多肽链。10.多顺反子(polycistron): 原核生物具有操纵子结构,几个结构基因转录在一条mRNA 链上,因而转录物为多顺反子。每个顺反子分别翻译出各自的蛋白质。 11.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 原核生物mRNA往往是多顺反子的,即每分子mRNA带有几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2)mRNA 5‘端无帽子结构,3‘端无多聚A尾。 (3)mRNA一般没有修饰碱基。 12.真核生物mRNA结构的特点: (1)5‘端有帽子结构。即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鸟苷m7GpppN。 (2)3‘端大多数带有多聚腺苷酸尾巴。 (3)分子中可能有修饰碱基,主要有甲基化。 (4)分子中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14.tRNA的结构特点 (1)tRNA是单链小分子。 (2)tRNA含有很多稀有碱基。 (3)tRNA的5‘端总是磷酸化,5’末端核苷酸往往是pG. (4)tRNA的3‘端是CCA-OH序列。是氨基酸的结合部位。 (5)tRNA的二级结构形状类似于三叶草,含二氢尿嘧啶环(D环)、T环和反密码子环。

基础分子生物学(生物科学专业用)

基础分子生物学 三、选择题 1、RNA 合成的底物是------ ---------。 A dATP, dTTP , dGTP , d CTP BATP, TTP , GTP , CTP C ATP ,GTP, CTP,UTP D 、GTP, CTP,UTP,TTP 2.模板DNA的碱基序列是3′—TGCAGT—5′,其转录出RNA碱基序列是:A.5′—AGGUCA—3′ B.5′—ACGUCA—3′ C.5′—UCGUCU—3′ D.5′—ACGTCA—3′ E.5′—ACGUGT—3′ 3、转录终止必需。 A、终止子 B、ρ因子 C、DNA和RNA的弱相互作用 D上述三种 4、在转录的终止过程中,有时依赖于蛋白辅因子才能实现终止作用,这种蛋白辅因子称为---- -----。 A σ因子 B ρ因子 C θ因子 D IF因子 5.识别RNA转转录终止的因子是: A.α因子 B.β因子 C.σ因子 D.ρ因子 E.γ因子 6.DNA复制和转录过程有许多异同点,下列DNA复制和转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体内以一条DNA链为模板转录,而以两条DNA链为模板复制 B.在这两个过程中合成方向都为5′→3′ C.复制的产物通常情况下大于转录的产物 D.两过程均需RNA引物 E.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需要Mg2+ 7、核基因mRNA 的内元拼接点序列为。 A、AG……GU B、GA……UG C、GU……AG D、UG……GA 8、真核生物mRNA分子转录后必须经过加工,切除---------,将分隔开的编码序列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蛋白质翻译的模板,这个过程叫做RNA的拼接。 A 外显子 B 启动子 C 起始因子 D 内含子 9、在真核生物RNA polⅡ的羧基端含有一段7个氨基酸的序列,这个7肽序列为Tyr-Ser-Pro-Thr-Ser-Pro-Ser ,被称作。 A C末端结构域 B 帽子结构 C Poly(A)尾巴 D 终止子 10.真核生物RNA的拼接需要多种snRNP的协助,其中能识别左端(5’)拼接点共有序列的snRNP 是: A.U1 snRNP B.U2 snRNP C.U5 snRNP E.U2 snRNP+ U5 snRNP 四、是非题 1、所有的启动子都位于转录起始位点的上游。( X ) 2、RNA分子也能像蛋白酶一样,以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产生链的断裂和和合成所必须的微环境。(对) 3、真核生物的mRNA中的poly A 尾巴是由DNA编码,经过转录形成的。( X ) 4、在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中,β亚基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启动子。( X ) 5、所有起催化作用的酶都是蛋白质。( X ) 五、问答题

细胞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最全版

, 内膜系统的膜结构破裂后自己重新封闭起来的小囊泡(主要 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是异质性的集合体, 形态、大小及功能常因生物种类和细胞类型不同而异。据微体内含有的酶的不同可分为过氧化物酶体、糖酵解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 叠的多肽链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能够加速正确折叠的进行或提供折叠发生所需要的微环境。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 DNA在核小体连接处断裂成核小体片 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即染色体末端DNA 序列的多个重复,其作用是保护和稳定染色 RNA 依赖性DNA 聚合酶,为一种核糖核蛋白酶,是合成端粒必需的酶。在双线期中,交叉数目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这个现象称为 成染色体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互相紧靠,进而缠绕在一起,基质开始附着到染色丝上,成为一条短而粗的染色体。据染色体被拉向两极所受到的力的不同,后期可分为后期A 和后期B,此时的染色体 启动DNA复制的关键因子,是真核细胞DNA M期促进因子。

能够促使染色体凝集,使细胞由G2期进入M 物质多肽的形式合成,其N末端含有作为通过膜时之信号的氨基酸序列。引导前体多肽 是指具有摄取、处理及提呈抗原能力的细胞,能摄取病原体蛋白并将其加工将成短肽段,呈递给T细胞。 ,从中 于高等真核细胞中,是内层核被膜下纤维蛋白片层,纤维纵横排列整齐呈纤维网络状。 成串排列在一起,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 DNA和组蛋白构成,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 在一定时期的特种细胞的细胞核内, 它由不表达的DNA序列组成, 分裂过程中,核仁出现周期性变化。一般在分裂前期逐渐消失,其纤丝和颗粒成分散失于核质之中;在分裂末期又重新出现。核仁的形成常与特定染色体的一定区域密切相关。 色体片段, 通过次缢痕与染色体主要部分相连。 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 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 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形似灯刷。 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单体平行排列而成。

分子生物学试验基础知识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功能等生命本质的学科,在核酸、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机制。其中基因工程(基因技术,基因重组)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这些技术可以改造或扩增基因和基因产物,使微量的研究对象达到分析水平,是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达的方法,也是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方法。转化(trans formation)、转染、转导、转位等是自然界基因重组存在的方式,也是人工基因重组常采用的手段。基因重组的目的之一是基因克隆(gene clone),基因克隆可理解为以一分子基因为模板扩增得到的与模板分子结构完全相同的基因。使需要分析研究的微量、混杂的目的基因易于纯化,得以增量,便于分析。 外来基因引起细胞生物性状改变的过程叫转化(transformation),以噬菌体把外源基因导入细菌的过程叫转染(transfection)。利用载体(噬菌体或病毒)把遗传物质从一种宿主传给另一种宿主的过程叫转导(transduction)。一个或一组基因从一处转移到基因组另一处的过程叫转位(transposition),这些游动的基因叫转位子。 一、基因工程的常用工具 (一)载体 载体(Vector)是把外源DNA(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之传代、扩增、表达的工具。载体有质粒(plasmid)、噬菌体、单链丝状噬菌体和粘性末端质粒(粘粒)、病毒等。载体具有能自我复制;有可选择的,便于筛选、鉴定的遗传标记;有供外源DNA插入的位点;本身体积小等特征。 质粒存在于多种细菌,是染色体(核)以外的独立遗传因子,由双链环状DNA组成,几乎完全裸露,很少有蛋白质结合。质粒有严紧型和松弛型之分。严紧型由DNA多聚酶Ⅲ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1-5个质粒。而松弛型由DNA多聚酶Ⅰ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30-50个质粒,如果用氯霉素可阻止蛋白质合成,使质粒有效利用原料,复制更多的质粒。质粒经过改造品种繁多,常用的有pBR322、pUC系列等。这些质粒都含有多个基本基因,如复制起动区(复制原点Ori),便于复制扩增;抗抗生素标记(抗氨芐青霉素Ap r、抗四环素Tc r等)或大肠埃希菌部分乳糖操纵子(E.coli LacZ)等,便于基因重组体的筛选;基因发动子(乳糖操纵子Lac、色氨酸操纵子Trp等)和转录终止序列,便于插入的外源基因转录、翻译表达。质粒上还有许多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即基因插入位点,又叫基因重组位点,基因克隆位点。 常用噬菌体载体有单链噬菌体M13系统;双链噬菌体系统。噬菌体应和相应的宿主细胞配合使用。以上载体各有特点,便于选择,灵活应用。 (二)工具酶

分子生物学试题整理

一、植物组织培养:狭义指对植物体组织或由植物器官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直至生成完整植株。广义: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一部分(即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在人工条件下培养直至生成完整植株。生物技术中的一个基本技术。 MS:MS培养基是Murashige和Skoog于1962年为烟草细胞培养设计的,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是较稳定的离子平衡溶液,它的硝酸盐含量高,其营养丰富,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合适,不需要添加更多的有机附加物,能满足植物细胞的营养和生理需要,因而适用范围比较广,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用它作为培养基的基本培养基。 愈伤组织愈伤组织callus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植物体切面上产生。 cDNA文库:包含细胞全部的mRNA信息的反转录所得到的cDNA的集合体。 胚状体:是指植物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非合子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的过程形成的胚状结构,又称体细胞胚。 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杂交又称体细胞融合,指将两个GT不同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体细胞的过程。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兼有两个细胞的染色体。 分子标记:是指在分子水平上DNA序列的差异所能够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一类遗传标记。 基因工程原称遗传工程,亦称重组DNA技术,是指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人类的愿望,在体外进行重组,然后将重组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使原有生物产生新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的技术科学。 细胞培养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过程:①取材和除菌;②培养基的配制;③接种与培养。 生物反应器是适用于林木细胞规模化培养的装置。 生物技术biotechmlogy: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外植体explant: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体细胞,都含有植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再分化:脱分化的分生细胞(愈伤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亦称器官形成,一般指脊椎动物个体发育中,由器官原基进而演变为器官的过程。各种器官形成的时间有早有晚,通过器官发生阶段,各种器官经过形态发生和组织分化,逐渐获得了特定的形态并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 体细胞胚胎发生:单细胞或一群细胞被诱导,不断再生非合子胚,并萌发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利用DNA在体外摄氏95°高温时变性会变成单链,低温(经常是60°C左右)时引物与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温度至DNA聚合酶最适反应温度(72°C左右),DNA聚合酶沿着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补链。Recombinant DNA重组DNA:是指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人类的愿望,在体外进行重组,然后将重组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使原有生物产生新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的技术科学。 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 悬浮培养:悬浮培养是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不仅为研究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提供了一个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 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功能等生命本质的学科,在核酸、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机制。其中基因工程(基因技术,基因重组)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这些技术可以改造或扩增基因和基因产物,使微量的研究对象达到分析水平,是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达的方法,也是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方法。转化(transforma tion)、转染、转导、转位等是自然界基因重组存在的方式,也是人工基因重组常采用的手段。基因重组的目的之一是基因克隆(gene clone),基因克隆可理解为以一分子基因为模板扩增得到的与模板分子结构完全相同的基因。使需要分析研究的微量、混杂的目的基因易于纯化,得以增量,便于分析。 外来基因引起细胞生物性状改变的过程叫转化(transformation),以噬菌体把外源基因导入细菌的过程叫转染(transfection)。利用载体(噬菌体或病毒)把遗传物质从一种宿主传给另一种宿主的过程叫转导(transduction)。一个或一组基因从一处转移到基因组另一处的过程叫转位(transposition),这些游动的基因叫转位子。 一、基因工程的常用工具 (一)载体 载体(Vector)是把外源DNA(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之传代、扩增、表达的工具。载体有质粒(p lasmid)、噬菌体、单链丝状噬菌体和粘性末端质粒(粘粒)、病毒等。载体具有能自我复制;有可选择的,便于筛选、鉴定的遗传标记;有供外源DNA插入的位点;本身体积小等特征。 质粒存在于多种细菌,是染色体(核)以外的独立遗传因子,由双链环状DNA组成,几乎完全裸露,很少有蛋白质结合。质粒有严紧型和松弛型之分。严紧型由DNA多聚酶Ⅲ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1-5个质粒。而松弛型由DNA多聚酶Ⅰ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30-50个质粒,如果用氯霉素可阻止蛋白质合成,使质粒有效利用原料,复制更多的质粒。质粒经过改造品种繁多,常用的有pBR322、pUC系列等。这些质粒都含有多个基本基因,如复制起动区(复制原点Ori),便于复制扩增;抗抗生素标记(抗氨芐青霉素Apr、抗四环素Tcr等)或大肠埃希菌部分乳糖操纵子(E.coli LacZ)等,便于基因重组体的筛选;基因发动子(乳糖操纵子Lac、色氨酸操纵子Trp等)和转录终止序列,便于插入的外源基因转录、翻译表达。质粒上还有许多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即基因插入位点,又叫基因重组位点,基因克隆位点。 常用噬菌体载体有单链噬菌体M13系统;双链噬菌体系统。噬菌体应和相应的宿主细胞配合使用。以上载体各有特点,便于选择,灵活应用。

5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范文

第三章细胞的分子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原生质 2、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3、核酸 4、磷酸二酯键 5、peptide bond 二、选择题 【A1型题】 1、细胞中的下列化合物,哪些属于生物小分子( ) A.蛋白质B.糖类C.酶D.核E.以上都不对 2、原生质是指( ) A.人细胞内的所有生命物质B.蛋白质C.糖类D.无机化合物E.有机化合物3、细胞内结构最简单,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葡萄糖B.氨基酸C.甘油D.H2O E.磷酸 4、构成蛋白质分子和酶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A.氨基酸D.核苷酸C.脂肪酸D.核酸E.磷酸 5、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氢键B.离子键C.疏水键D.肽键E.二硫键 6、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核苷酸B.氨基酸C.碱基D.戊糖E.磷酸 7、维持多核苷酸链的化学键主要是( ) A.酯键B.糖苷键C.磷酸二酷键D.肽键E.离子键 8、核苷与磷酸之间,通过什么键连接成单核苷酸( ) A.糖苷键B.酯键C.氢键D.肽键E.离子键 9、由含氮碱基、戊糖、磷酸3种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是( ) A.氨基酸B.核苷酸C.脂肪酸D.葡萄糖E.核酸 10、关于核酸,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A.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分离出来,因具酸性,故称为核酸 B.核酸最初是从细胞质中分离出来,因具酸性,故称为核酸 C.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分离出来,因具碱性,故称为核酸 D.核酸最初是从核仁中分离出来,因具酸性,故称为核酸 E.以上全错 11、下列哪种元素被称为生命物质的分子结构中心元素,即细胞中最重要的元素( ) A.氢(H) B.氧(O) C.碳(C) D.氮(N) E.钙(Cn) 12、细胞中的下列哪种化合物属生物小分子( ) A.蛋白质B.酶C.核酸D.糖E.胆固醇 13、细胞中的下列化合物中,哪项属于生物大分子( ) A.无机盐B.游离水C.过氧化氢酶D.胆固醇E.葡萄糖 14、核糖与脱氧核糖的主要区别是在于其分子的哪一 位碳原子所连羟基上脱去了一个氧原子( )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E.第五位 15、DNA和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比较( ) A.碱基相同,核糖不同B.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一、名词解释: 1. 基因: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基本单位,是负载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编码具有生物功能的产物包括RNA和多肽链。 2. 基因表达:即基因负载遗传信息转变生成具有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包括基因的激活、转录、翻译以及相关的加工修饰等多个步骤或过程。 3.管家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组织细胞中和所有时间段都持续表达的基因,其表达水平变化很小且较少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如GAPDH、β-肌动蛋白基因。 4. 启动子:是指位于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能够与RNA聚合酶和其他转录因子结合并进而调节其下游目的基因转录起始和转录效率的一段DNA片段。 5.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协调控制单位,包括有结构基因、启动序列、操纵序列等。如: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等。 6.反式作用因子:指由其他基因表达产生的、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参与调节靶基因转录的蛋白因子(转录因子)。 7.顺式作用元件:即位于基因附近或内部的能够调节基因自身表达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结合而实现对真核基因转录的精确调控。 8. Ct值:即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是指在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它与PCR扩增的起始模板量存在线性对数关系,由此可以对扩增样品中的目的基因的模板量进行准确的绝对和(或)相对定量。) 9.核酸分子杂交:是指核酸分子在变性后再复性的过程中,来源不同但互不配对的核酸单链(包括DNA和DNA,DNA和RNA,RNA和RNA)相互结合形成杂合双链的特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1.蛋白质组(proteome):proteins expressed by a genome, 即基因组表达的 全套蛋白质。蛋白质组学(Protemics)则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角度,分析细胞或组织内蛋白质构成的动态变化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相互作用网络PPI) 2.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本流程:蛋白样品的制备及定量-总蛋白的双向凝 胶电泳(染色)-凝胶分析软件分析-胶内酶解(胰肽酶)-质谱分析(肽质量指纹图谱)-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性质 3.双向凝胶电泳: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基于蛋白质不同的等电点和分 子量,先经等电聚焦电泳(isoelectric focusing, IEF),再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把复杂的蛋白质成分分离。 4.比较蛋白质组学:通过比较同一个体肿瘤细胞(组织)与正常细胞(组织) 之间蛋白质在表达数量、表达位置和修饰状态上的差异,发现与肿瘤发病或者发展有关的分子标记,用来作为肿瘤诊断的肿瘤相关蛋白。 5.软电离:所谓“软电离”是指样品分子电离时保留整个分子的完整性,不会 形成碎片离子。 6.肿瘤血清蛋白质分析方法(tumor serologic proteome analysis, SERPA): 是从肿瘤免疫学观点出发建立的一种蛋白质组学和肿瘤免疫学相结合的方法。 SERPA其实验过程如下: ①双向电泳分离肿瘤组织(细胞)总蛋白质; ②转膜; ③建立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反应图谱(与患者或正常人血清反应); ④软件分析确定差异反应的蛋白质斑点; ⑤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对肿瘤组织平行胶(replica gel)中相应的差异蛋白 质点进行鉴定,筛选出肿瘤分子标志物; ⑥用ELISA、免疫组化等方法对该分子标志物进行原位验证,或者进一步分 析该蛋白功能,研究其在肿瘤进展中发挥的作用。 7.蛋白质芯片:是将大量蛋白质分子按预先设置的排列固定于一种载体表面, 形成微阵列,根据蛋白质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构建微流体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 8.功能蛋白质组学:是指对蛋白质间、蛋白质与DNA/RNA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以细胞内与某个功能有关或某种条件下的一群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内容,由此建立细胞内外信号传递的复杂网络。研究方法主要有: ●蛋白质芯片技术 目前常用蛋白质芯片有: 1. 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 2. 抗体芯片 3. 靶蛋白质芯片 4. 液相蛋白质芯片 ●噬菌体展示技术 ●酵母双杂交系统 ●免疫共沉淀

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

细胞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 1、细胞学说: 德国植物学家M.J.Schleidon(1838)和动物学家T.Schwann(1839)根据前人的工作和自己的研究成果,结论性地提出关于生物结构的学说,主张:一切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位;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第二章 1、福尔根反应的原理: 由Feulgen和Rossenbeck (1924)发明,对DNA的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 其原理是: 标本经稀盐酸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解离,从而在核糖的一端出现了醛基。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与醛基反应,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醌基为发色团,呈现出紫红色。 2、免疫细胞化学的原理: 免疫细胞化学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抗体同特定抗原结合,对抗原进行专一定位测定的技术。 如果将抗体结合上标记物,再与组织中的抗原发生反应,即可在光镜或电镜下显示出该抗原存在于组织中的部位。 3、免疫荧光技术: 如果将抗体结合上标记物,再与组织中的抗原发生反应,即可在光镜或电镜下显示出该抗原存在于组织中的部位。标记荧光素的称为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t technique),常用的萤光素有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罗丹明(rhodamine)等。 4、放射自显影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发射出的各种射线能使照相乳胶中的溴化银晶体还原(感光) 。利用放射性物质使照相乳胶膜产生该物质自身影像的技术,称为放射自显影术。 5、细胞培养、原代培养、细胞株的概念: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技术(cell culture)或称组织培养技术即是选用各种最佳生存条件对活细胞进行培养和研究的技术。 原代培养:从动物机体取出的进行培养的细胞群。原代培养的细胞生长比较缓慢,而且繁殖一定的代数后(一般10代以内)停止生长,需要从更换培养基。 细胞株: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能够繁殖50代左右,在培养过程中其特征始终保持。 6、细胞融合的方法: 真核细胞通过介导和培养,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cell fusion)或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目前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1. 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如仙台病毒) 2. 化学介导的细胞融合(如PEG) 3. 电激介导的细胞融合 第三章 1、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要素: (1) 具有一套基因组;(2) 具有一层细胞质膜;(3) 具有一套完整的代谢机构。 2、细胞区别于无机界的最主要的特征:①在结构上具有自我装配的能力; ②在生理活动中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常见细胞分子生物学名词及其释义

附录常见细胞分子生物学名词及其释义 α-actinin α-辅肌动蛋白一种使肌动蛋白成束的蛋白,有两个相距较远的肌动蛋白结合位点,故形成的肌动蛋白纤维束较为松散。 Akinase (PKA) A激酶因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而被激活催化靶蛋白磷酸化的酶。accessorycell 辅佐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摄取、加工、处理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免疫细胞,又称抗原提呈细胞. actin 肌动蛋白真核细胞中含量丰富,是构成肌动蛋白丝的一种蛋白质。单体称球形肌动蛋白(G-actin),聚合物称丝状肌动蛋白(F-actin)。 actin-bindingprotein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细胞中与肌动蛋白单体或肌动蛋白纤维结合的、能改变其特性的蛋白质。 actinin 辅肌动蛋白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集中分布在Z线和与质膜结合的应力纤维点状黏附端。 actin-relatedprotein(ARP) 肌动蛋白相关蛋白促进肌动蛋白丝集结的蛋白质复合物。activetransport 主动运输溶质通过细胞膜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现象,是一个耗能的生理过程。 actomere 肌动蛋白粒由未聚合的抑丝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和一小段肌动蛋白丝束组成的结构。一旦抑丝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发生解离,则引起肌动蛋白聚合成丝。actomyosin 肌动球蛋白肌肉收缩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瞬时接触形成的复合物。adaptin 衔接蛋白参与成笼蛋白衣被形成的一类蛋白质,能同时与跨膜受体以及成笼蛋白结合,在两者间起衔接作用。 adaptorprotein 衔接器蛋白在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中,凡是在不同蛋白质问起连接作用的蛋白质的通称。 adducin 聚拢蛋白质膜骨架蛋白,为异二聚体。在钙离子浓度为毫摩级时,加速血影蛋白到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复合物的装配。 adherensjunction 黏台连接在质膜的胞质面附着有肌动蛋白纤维的细胞连接,包括连接相邻的上皮细胞的黏着带和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底面的黏着斑(focalcontact)。 adhesion plaque(focal adhesion,focal contact) 鞘着斑(斑状黏附) 细胞与非细胞性基底物间形成的黏附结构。该处的质膜中含有整联蛋白分子群,分子的胞外结构域与细胞外基质组分相连,胞内结构域通过接合器蛋白与微丝相连。 adhesion protein 黏附蛋白质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的与细胞黏附于基质有关的一类蛋白质,包括纤连蛋白、层连蛋白和血纤蛋白原等。在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分化等活动中起作用。 adult stem cell 成体干细胞;组织细胞(tissue stemcell) 存在于一种组织或器官分化细胞中的未分化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并能分化成来源组织的主要类型特化细胞。有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 allosome,heterochromosome 异染色体主要和全部由异染色质组成的染色体,如人的Y 染色体和超数B染色体。 amitosis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不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细胞核直接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多见于某些原生生物中,如纤毛虫等。 mnmlytical cytology 分析细胞学对细胞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门科学。 mphase 后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数)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中姊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向细胞两极移动,纺锤体延伸和纺锤体两极间距离增加。 anchorage-dependentcell (依赖)贴壁细胞只有贴附于不起化学作用的物体表面时才能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