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必刷好题专题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必刷好题专题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必刷好题专题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必刷好题专题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必刷好题专题1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2018课标Ⅲ)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 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 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 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解析】A.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正确。B.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选项B错误。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选项C正确。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D正确。

2.(2018天津)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 溶解度:Na2CO3

B. 热稳定性:HCl

C. 沸点:C2H5SH

D. 碱性:LiOH

【答案】C

【解析】A.碳酸钠的溶解度应该大于碳酸氢钠,实际碳酸氢钠在含钠化合物中属于溶解度相对很小的物质。选项A错误。B.同周期由左向右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稳定性应该是:HCl>PH3。选项B错误。C.C2H5OH分子中有羟基,可以形成分子间的氢键,从而提高物质的沸点。选项C正确。D.同周期由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所以碱性应该是:LiOH>Be(OH)2,D错误。

锁定考点

基础练习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氯气

B.晶体硅熔点高,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C.Na2CO3溶液显碱性,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油污

D.FeS固体呈黑色,可用于除去废水中Cu2+、Hg2+等重金属

【答案】C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与脱水性无关,故A错误;B.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是因为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与熔点高无关,故B错误;C.碳酸钠水解显碱性,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碱性增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则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油污,故C 正确;D.FeS固体用于除去废水中Cu2+、Hg2+等重金属,是因为硫化汞、硫化铜溶解度小于硫化亚铁,与硫化亚铁为黑色无关,故D错误。

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B.加热蒸干溶液,可以得到CuCl2晶体

C.放在流动的蒸馏水中可除去半透膜中蛋白质溶液里混有的(NH4)2SO4

D.鉴别NaBr和KI溶液,可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

【答案】B

【解析】A.加热时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2NaHCO3Na2CO3+H2O+CO2↑,A项正确;B.CuCl2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Cu2+发生水解生成Cu(OH)2,盐类的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加热,水解平衡右移,同时由于生成的HCl的大量挥发,促进水解平衡进一步向右移动,所以直接蒸干CuCl2溶液得到的主要是Cu(OH)2,不能得到CuCl2晶体,B项错误;C.利用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小分子、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性质差异,采用渗析法对胶体进行提纯,C项正确;D.氯水与NaBr、NaI分别反应,生成了溴单质和碘单质,两种卤素单质溶解在CCl4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区别,D项正确。

3.下列生活应用实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白醋去除水垢

B.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

C.用风油精(含石蜡油)清洗透明胶残胶

D.补铁剂(有效成分为Fe2+)与含维生素C共服效果更佳

【答案】D

【解析】A. 白醋去除水垢,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A项错误;B. 用热的纯碱溶液清洗油污,利用了碳酸钠水解原理,其主要方程式为:

,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C. 用风油精(含石蜡油)清洗透明胶残胶利用

的是相似相容的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误;D. 补铁剂中的Fe2+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氧化,而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防止Fe2+的氧化反应,所以共服效果更佳,涉及的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4.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A.化石燃料燃烧时采取脱硫措施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以免污染空气,故A错误;B.盐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促进盐的水解,溶液的碱性更强,因此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洗去油污,并不是碳酸钠可与油污直接反应,故B错误;C.后母戊鼎是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故C错误;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特有的性质,故静置后的淘米水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则说明淘米水是胶体,故D正确。5.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答案】A

【解析】A.碳酸钠在土壤中显碱性,硫酸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能降低土壤的碱性,原理解释不正确,故A错误;B.二氧化硫能够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纸浆,故B正确;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与碱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所以工业上常利用油脂的碱性水解制取肥皂,故C正确;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故D正确。

6.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l2O3和MgO的熔点均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B.将“地沟油”制成肥皂,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小苏打和氢氧化铝胶囊可以作内服药治疗胃酸过多

D.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答案】D

【解析】A. Al2O3和MgO的熔点均很高,都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故A正确;B. “地沟油”的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与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制成肥皂,故B正确;C. 小苏打和氢氧化铝都能与酸反应,且本身性质比较平和,所以可以作内服药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D.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单质硅,故D错误,选D。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Cu2S(s)Cu(s)CuCl2(s)

B.SiO2(s)H2SiO3(s)Na2SiO3(aq)

C.Fe(s)Fe2O3(s)Fe2(SO4)3(aq)

D.NaCl(aq)Na2CO3(s)NaOH(aq)

【答案】A

【解析】A.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S+2O22CuO+SO2,铜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铜,反应为:Cu+Cl2CuCl2,A正确;

B.SiO2不溶于水,也不能和水反应,所以二者不能直接生成H2SiO3,B错误;

C.铁和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C错误;

D.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不是一步生成碳酸钠,D错误。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S SO3H2SO4

B.NH3NO2HNO3

C.Cu2(OH)2CO3CuCl2(aq)Cu(s)

D.饱和NaCl溶液NaHCO3(s)Na2CO3(s)

【答案】D

【解析】A、硫燃烧一步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则转化关系不可以实现,选项A错误;B、氨气一步反应只能得到一氧化氮,不能得到二氧化氮,则转化关系不可以实现,选项B错误;C、钠非常活泼,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氯化钠和氢气,不能置换出铜,则转化关系不可以实现,选项C错误;D、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通入足量氨气,再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氯化铵,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转化关系可以实现,选项D正确。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

B.为了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可向其中加入CaO,然后再蒸馏

C.用瓷坩埚高温熔融Na2CO3固体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答案】B

【解析】A.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生成沉淀,应在沸腾水中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胶体,故A 错误;B.生石灰与水反应,起到吸水的作用,乙醇和水沸点不同,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可得到较为纯净的乙醇,故B正确;C.瓷坩埚的成分里含有二氧化硅SiO2,在高温下会和碳酸钠反应:Na2CO3+SiO2

Na2SiO3+CO2↑,会腐蚀瓷坩埚,所以不能用瓷坩埚,应用铁坩埚,故C错误;D.溶液与胶体均可透过滤纸,则不能利用过滤法除杂,应选渗析法,故D错误。

10.化学在当今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新型陶瓷制造的人造骨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由反应4FeO42-+10H2O=4Fe(OH)3(胶体)+3O2↑+8OH-可知,新型水处理剂高铁酸钾(K2FeO4)集氧化、吸附、絮凝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C.落户贵州的企业必须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这是贵州省贯彻落实绿色化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D.碳酸氢钠药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与醋同服可提高疗效

【答案】D

【解析】A.利用新型陶瓷制造的人造骨属于新型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B.由反应4FeO42-+ 10H2O=4Fe(OH)3(胶体)+3O2↑+8OH-可知,新型水处理剂高铁酸钾(K2FeO4)具有强氧化,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所以新型水处理剂高铁酸钾(K2FeO4)集氧化、吸附、絮凝等多种功能

于一体,B正确;C.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是绿色化学的核心,C正确;D.碳酸氢钠药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与醋酸同服醋酸和碳酸氢钠反应,会减弱治疗效果,D错误。

提升练习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的胶粒带电,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脱硫剂

C.NaHCO3能与碱反应,因此食品工业上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D.SO2和湿润的O3都有漂白性,混合后得到漂白性更强的漂白剂

【答案】B

【解析】A、“血液透析”利用胶体粒子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与胶粒带电无关,故A错误;B、CaO能与SO2反应生成CaSO3,所以可作工业废气脱硫剂,故B正确;C、NaHCO3受热易分解,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与酸反应也能生成气体,有气体生成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故C错误;D、SO2和湿润的

O3都有漂白性,混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酸没有漂白性,故D错误。

12.下列实验操作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可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B.将NaOH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可制备Fe(OH)3胶体

C.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备纯净的Cl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饱和食盐水

D.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可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答案】D

【解析】A、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应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B、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将几滴饱和FeCl3溶液滴加沸水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NaOH溶液滴加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故B错误;

C、制备纯净的Cl2,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硫酸,故C错误;

D、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加热至恒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1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可用作光导纤维

B.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Na2S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去除水体中的Hg2+

D.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

【答案】D

【解析】A. SiO2用作光导纤维是利用其光学性质,与酸性氧化物无关,故A错误;B. 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是因为NaHCO3能和盐酸反应,与受热易分解无关,故B错误;C. Na2S用于去除水体中的Hg2+,是因为能生成难溶的HgS,与Na2S具有还原性无关,故C错误;D. FeCl3具有氧化性,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因此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故D正确。

14.因反应物的用量、浓度或反应条件不同,下列各项中反应产物不同的是()

A.Al2O3与NaOH B.Fe与Cl2

C.Cu与HNO3D.NaHCO3与稀盐酸

【答案】C

【解析】A.Al2O3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和反应物用量、浓度或反应条件无关,故A不选;B.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和反应物用量、浓度或反应条件无关,故B不选;C.硝酸溶液浓度不同和铜反应生成产物不同,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C选;D.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和反应物用量、浓度或反应条件无关,故D不选。

15.下列关于侯德榜制碱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法将合成氨法与氨碱法工艺联合,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

B.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CO2后通入NH3气体

C.在析出NaHCO3的母液中加入消石灰以循环利用NH3

D.析出的NH4Cl后的滤液中主要含有Na+、NH4+、HCO3-、Cl-

【答案】A

【解析】A.侯氏制碱法的原理:NaCl+NH3+H2O+CO2═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所以最终制得的是纯碱和副产品氯化铵,故A正确;B.沉淀池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后,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溶解度较小,应该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足量CO2,故B错误;C.侯德榜制碱法中析出NaHCO3的母液中加入氯化钠后可析出副产品氯化铵,过滤后的滤液可循环利用,加入消石灰不能生成NH3,苏尔维制碱法中,加入生石灰可生成循环利用的氨气,故C错误;D. 析出的NH4Cl后的滤液中主要含有Na+、Cl-,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循环利用,故D错误。

1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Ca(OH)2Ca(ClO)2HClO

B.SiO2Na2SiO3H2SiO3

C.FeS2SO2(NH4)2SO4

D.饱和NaCl溶液NaHCO3Na2CO3

【答案】B

【解析】A.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次氯酸钙,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 Ca(ClO)2+2H2O,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次氯酸钙具有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SO2+Ca(ClO)2

+2H2O=CaSO4+H2SO4+2HCl,得不到HClO,故A错误;B.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iO3,反应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硅酸钠和CO2反应生成白色的硅酸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Na2SiO3+H2O

+CO2= H2SiO3↓+Na2CO3,故B正确;C.二硫化亚铁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生成的SO2与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反应方程式为2NH3·H2O+SO2= (NH4)2SO3+H2O,得不到(NH4)2SO4,故C错误;D.侯氏制碱法的化学原理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故D错误。

17.下列各组溶液用互滴法不能鉴别的是

A.硝酸银溶液和氨水B.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C.明矾溶液与烧碱溶液D.碳酸氢钠和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A. 少量氨水滴加到AgNO3中,可以观察到沉淀AgOH和Ag2O生成;而少量AgNO3滴加到氨水中,则直接生成配离子,观察不到现象,A项正确;B. 少量Na2CO3滴加到HCl中,有气体CO2生成;反过来无现象,因为生成NaHCO3,B项正确;C. 明矾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铝钾,则少量NaOH滴加到Al3+溶液中,有沉淀Al(OH)3;反过来无现象,因为NaOH大大过量会直接生成AlO2-,C项正确;D. 无论怎样互滴,现象都相同,均会生成白色沉淀,D项错误。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加入H218O 中的离子方程为:2Na2O2 + 2H2l8O ===4Na+ + 4OH-+ 18O2↑

B.溶液中通入大量的CO2后,溶液中的Na+、ClO-、CH3COO-、HCO3-仍能大量存在

C.现向K 2Cr2O7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变为黄色,证明溶液中存在着平衡:Cr2O72-+H2O 2CrO42-+2H+

D.由于NaHCO3能与碱反应,因此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答案】C

【解析】A. Na2O2加入H218O 中,Na2O2发生歧化反应,H218O中的18O存在于氢氧化钠中,部分过氧化钠中的O转化为氢氧化钠中的O,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O2 + 2H2l8O ===4Na+ + 2OH-+218OH-+ O2↑,A项错误;

B. 因碳酸酸性强于次氯酸,所以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ClO-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

C. 对于平衡Cr2O72

-+H 2O 2CrO42-+2H+,加入氢氧化钠后,使平衡向正向移动,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C项正确;D. NaHCO3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不是因为能与碱反应,而是因为Na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D项错误。19.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且A、B、C中含有同一种元素,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B为一种两性氢氧化物,则D可能是强酸,也可能是强碱

B.若A为固态非金属单质,D为O2,则A可以为单质硫

C.若A为强碱,D为CO2,则B的溶解度一定大于C的溶解度

D.若A为18电子气态氢化物,D为O2,则A只能是C2H6

【答案】A

【解析】A.B为两性氢氧化物,若D为强碱,则A为铝盐,若D为强酸,则A为偏铝酸盐,则A正确;B

若A为固态非金属单质,D为O2,则A不能为单质硫,因为硫不能一步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故B错误;C.当A为氢氧化钠,B为碳酸钠,C为碳酸氢钠,D为二氧化碳,B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当A为氢氧化钡,B为碳酸钡,C为碳酸氢钡,则B的溶解度小于C的溶解度,故C错误;D. 若A为18电子气态氢化物,D为O2,则A可以为C2H6、H2S,故D错误。

20.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象不相符的是()

【答案】C

【解析】A.NaOH溶液和AlCl3溶液按4∶1混合后完全转化为NaAlO2,继续加入AlCl3溶液,发生反应为Al3++3AlO2-+6H2O===4Al(OH)3↓,故A与图相符;B.NaAlO2溶液中加入盐酸立即有沉淀生成,继续加入盐酸,沉淀溶解,其反应为NaAlO2+HCl+H2O===Al(OH)3↓+NaCl,Al(OH)3+3HCl===AlCl3+3H2O,B与图相符;

C.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先转化为NaHCO3和NaCl,Na2CO3完全转化为NaHCO3后,再加入盐酸才产生气体,C与图不相符;

D.向含Mg2+和Al3+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Mg(OH)2和Al(OH)3两种沉淀,继续加入NaOH

溶液,Al(OH)3沉淀溶解,D与图相符。

21.将NaAlO 2、Ba(OH) 2、NaOH配成100.0 mL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沉淀),与通入CO 2的物质的量n(CO 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点的值为0.6

B.混合溶液中c(NaOH)+c(NaAlO2)=4.0 mol/L

C.bc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

D.cd段表示Al(OH)3沉淀溶解

【答案】B

【解析】A. 根据上述分析,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d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钡,溶解碳酸钡消耗的二氧化碳为1mol-0.7mol=0.3mol,因此原混合溶液中含有0.3mol Ba(OH)2;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根据碳元素守恒,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钡共消耗0.7mol 二氧化碳,因此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7mol -0.3mol=0.4mol,根据钠元素守恒,混合溶液中n(NaOH)+n(NaAlO2) =0.4 mol,b点消耗的二氧化碳是与NaAlO2、Ba(OH)2、NaOH反应生成碳酸钡,氢氧化铝和碳酸钠的二氧化碳的总量,根据CO2+Ba(OH)2═BaCO3↓+H2O、CO2+2NaOH═Na2CO3+H2O、CO2+3H2O+2NaAlO2═2Al(OH)3↓+Na2CO3可知,n (CO2)=n[Ba(OH)2]+ n(NaOH)+n(NaAlO2)

=0.3mol+0.2mol=0.5mol,则有P=0.6,故A错误;B. c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根据碳元素守恒,生成碳酸氢钠和碳酸钡共消耗0.7mol二氧化碳,因此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0.7mol -0.3mol=0.4mol,根据钠

元素守恒,混合溶液中c(NaOH)+c(NaAlO2)==4.0 mol/L,故B正确;C. bc段是碳酸钠溶解的过程,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O +CO2=2NaHCO3,故C错误;D. cd段是溶解碳酸钡的过程,故D错误。22.巧妙的实验设计有助于更好的解决问题。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

B.用装置乙验证SO2具有漂白性

C.用装置丙判断铁钉发生的是析氢腐蚀还是析氧腐蚀

D.用装置丁检验NH4Cl分解产生的气体

【答案】C

【解析】A项、、碳酸氢钠易分解,碳酸钠应放在大试管中,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中,故A错误;B项、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只能验证SO2具有还原性,不能验证SO2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C项、铁钉析氢腐蚀会有氢气生成,使容器中压强增大,铁钉吸氧腐蚀会消耗氧气,使容器中压强减小,故C正确;D项、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得到碱性气体氨气和酸性气体氯化氢,碱石灰吸收氯化氢,氨气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五氧化二磷吸收氨气,氯化氢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图中五氧化二磷和碱石灰的位置应对调(或两种试纸的位置应对调),故D错误。

23.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C.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

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A. 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通过碳酸氢钠的溶液是可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因此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B.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故B正确;C. 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有剩余,而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末反应的NH3,氨气极易溶于水,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是防止倒吸,故C错误;

D. 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分离固体与液体,常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操作,故D错误。

24.“侯氏制碱法”是我国化工专家候德榜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某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及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时先点燃装置①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再打开装置③中分液漏斗的旋塞

B.装置②的干燥管中可盛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H3

C.向步骤Ⅰ所得滤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并降温,可析出NH4Cl

D.用装置④加热碳酸氢钠可实现步骤Ⅱ的转化,所得CO2可循环使用

【答案】D

【解析】A.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所以应该先通入氨气,故不选A;B. 过量氨气扩散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所以要进行尾气吸收,2NH3+H2SO4=(NH4)2SO4,故不选B;C.过滤碳酸氢钠晶体后,母液中含有氯化铵,在母液中通入氨气可以增大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浓度,使NH4Cl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不选C;D.固体加热不可用烧杯,也实现不了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故选D。

25.实验室模拟工业上侯德榜制碱原理制备纯碱,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A.实验室模拟工业上侯德榜制碱原理制备纯碱过程中需要加热固体碳酸氢钠分解以制得碳酸钠,装置A是固体加热灼烧的装置,涉及此操作,故A不选;B.装置B是蒸发溶液得到晶体的过程,侯德榜制碱原理中不需要蒸发溶液操作,故B选;C.该装置为过滤操作,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晶体需要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涉及此操作,故C不选;D.工业上利用侯德榜制碱原理制备纯碱,需要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析出碳酸氢钠,涉及此操作,故D不选。

26.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化与碳酸化的先后顺序可以交换

B.操作I和操作II是两种不同的分离方法

C.该工艺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H3和CO2

D.流程中的“一系列操作”包括通氨气、冷却、加食盐

【答案】D

【解析】A. 氨化与碳酸化的先后顺序不可以交换,因氨气的溶解度大,溶解的氨气多,溶解后溶液呈碱性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选项A错误;B. 操作I和操作II是相同的分离方法为过滤,选项B错误;C. 该工艺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选项C错误;D. 流程中的“一系列操作”包括通氨气、冷却、加食盐,NH4Cl 结晶析出后过滤,选项D正确。

27.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图实验装置及相应操作制取纯碱。实验时,广口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CO2+H2O+NaCl= NaHCO3↓+NH4C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导气管乙应该通入氨气

B.导气管甲应先于乙通入气体

C.干燥管中应盛装碱石灰

D.广口瓶最好置于热水浴中

【答案】B

【解析】A.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要防倒吸,导气管甲应该通入氨气,故A不正确;B.CO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足量的NH3使食盐水显碱性,才能使氨盐水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3-,才能析出NaHCO3晶体,故B正确;C.干燥管是用来除掉过量氨气,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故C不正确;D.广口瓶置于热水浴中,不利于气体的溶解,也不利于碳酸氢钠晶体的析出,故D不正确。

28.叠氮酸钠(NaN3)是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剂,Fe2O3是主氧化剂,NaHCO3作冷却剂。当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安全气囊迅速打开,从而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已知K a(HN3)=1.8×10-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HCO3的冷却原理是它发生分解,消耗体系的热量

B.Fe2O3和Na反应的氧化产物是Na2O2

C.等物质的量的NaN3和HN3混合溶液显碱性

D.若有6.5 gNaN3分解产生N2,则转移0.9 mol电子

【答案】A

【解析】A.NaHCO3分解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分解吸收热量,从而使环境温度降低,因而它可以起到冷却作用,A正确;B.Fe2O3和Na反应产生FeO和Na2O,所以氧化产物是Na2O,B错误;C.根据

K a(HN3)=1.8×10-5可知HN3是弱酸,NaN3的水解平衡常数Kh=<1.8×10-5,说明等物质的量的NaN3和HN3混合,酸的电离作用大于盐的水解作用,所以溶液显酸性,C错误;D. NaN3受到撞击,发生分解反应,产生N2和金属Na,反应方程式为2NaN33N2+2Na,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每有2mol NaN3反应,产生3molN2,反应转移2mol电子,则6.5g NaN3反应,即有0.1mol该物质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D错误。

29.为确定试样xNa2CO3·yNaHCO3的组成,某同学将质量为a g的试样加水溶解后,所得试样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注:NaHCO3溶液pH约为8.3,饱和H2CO3溶液pH约为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pH=8.3时,溶液中只存在Na+、H+、HCO3-、Cl-、OH-

B.溶液pH由8.3变为4.0过程中,发生反应:CO32- +2H+=CO2↑+H2O

C.若V2=2V1,则x=y

D.试样中,NaHCO3的质量分数=[(8.4×10-3V2)/a]×100%

【答案】C

【解析】A项、当pH=8.3时,Na2CO3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NaHCO3在溶液中既有电离平衡也有水解平衡,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HCO3-、Cl-、OH-和CO32-,故A错误;B项、溶液pH由8.3变为4.0过程中,NaHCO3与盐酸恰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 +H+

=CO2↑+H2O,故B错误;C项、由方程式Na2CO3+HCl= NaHCO3+ NaCl可知,试样溶液中n(Na2CO3)=n(HCl)= V1×10—4mol,由方程式NaHCO3+HCl= NaCl+ CO2↑+H2O可知,试样溶液中n(NaHCO3)= n(HCl)= V2—V1)×(10—4mol,若V2=2V1,则n(Na2CO3)=n(NaHCO3),x=y,故C正确;D项、试样溶液中n(NaHCO3)=n(HCl)=(V2—V1)×10—4mol,NaHCO3的质量分数=[(8.4×10-3(V2—V1))/a]×100%,故D错误。

30.某学生探究0.25 mol·L-1 Al2(SO4)3溶液与0.5 mol·L-1 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实验1

实验2

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OH)3

B.实验2中,白色沉淀b中含有CO

C.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不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

D.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可能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

【答案】C

【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OH)3,故A项正确;

B.实验2中有气泡生成,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可说明白色沉淀b含有CO32-,故B项正确;

C.最后溶液中均含有硫酸根离子,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都可通过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即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项错误;

D.实验1、2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同,溶液的pH不同,生成的沉淀不同,说明白色沉淀的成分与溶液的pH有关,故D项正确。

31.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工艺中NaHCO3的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也可用于制取H2

B.③、⑤中可分别盛放饱和食盐水和浓氨水

C.应先向③中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足量CO2

D.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CO2+H2O=NH4++HCO3-

【答案】D

【解析】A. 制氢气可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为固液反应,可利用装置①进行,故A正确;B. ③中盛放饱和食盐水,能促进生成的NaHCO3析出,⑤中盛放浓氨水,用于制备NH3,故B正确;C. ③中盛放饱和食盐水,CO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足量NH3使饱和食盐水呈碱性,增大CO2的溶解度,加快NaHCO3的析出,故C正确;D. ③中反应生成NaHCO3以沉淀的形式析出,离子方程式为Na++NH3+CO2+H2O=NaHCO3↓+NH4+,故D错误。

3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在生活、生产中用途广泛。

(1)泡沫灭火器中主要成分是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两者混合后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Al(OH)3和CO2进行灭火,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O2和NaHCO3都属于钠的化合物,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少量Na2O2与FeCl2溶液能发生如下反应:____Na2O2+____FeCl2+____H2O→____Fe(OH)3+____FeCl3+____NaCl,已知FeCl2前面系数为6,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______,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氧化产物是

_________。

(3)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许Ba(OH)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的c(CO32-)的变化是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NaHCO3是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制纯碱的中间产物,在滤出小苏打后,母液提取氯化铵有两种方法:①通入氨,冷却、加食盐,过滤②不通入氨,冷却、加食盐,过滤对两种方法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①析出的氯化铵纯度更高

b.②析出的氯化铵纯度更高

c.①的滤液可直接循环使用

d.②的滤液可直接循环使用

(5)已知HCO3-在水中既能水解也能电离。NaHCO3溶液呈碱性,溶液中c(H2CO3)___c(CO32-)(选填“>”、“<”、“=”)。【答案】6NaHCO3+Al2(SO4)3+6H2O→2Al(OH)3↓+6CO2↑+3Na2SO4 3 6 6 4 2 6

Fe(OH)3和FeCl3减小ad > 【解析】

(1)根据信息,NaHCO3与Al2(SO4)3发生双水解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2(SO4)3+6NaHCO3+

6H2O=2Al(OH)3↓+6CO2↑+3Na2SO4;

(2)Na2O2具有强氧化性,该反应中作氧化剂,Fe2+以还原性为主,作还原剂,Na2O2中O元素共降低2价,Fe2+→Fe3+升高1价,最小公倍数为2,题中给出FeCl2的系数为6,则Na2O2的系数为3,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其他,即反应方程式为3Na2O2+6FeCl2+6H2O=4Fe(OH)3↓+2FeCl3+6NaCl;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是

;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Na2O2中-1价O,氧化

产物是FeCl3和Fe(OH)3;

(3)Ba(OH)2少量,发生离子反应方程式Ba2++2OH-+2HCO3-=BaCO3↓+2H2O+CO32-,NaHCO3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因此加入少许Ba(OH)2固体,溶液中c(CO32-)增大;

(4)a、滤出小苏打后,母液里有NH4Cl和NaHCO3,通入氨气,增加c(NH4+),再加入食盐,使NH4Cl析出,然后过滤,氯化铵的纯度较高,故a说法正确;

b、②中析出的NH4Cl中含有较多的NaCl,氯化铵的纯度降低,故b说法错误;

c、①中滤液还有较多的NH3,不能直接循环使用,故c说法错误;

d、②中滤液中含有较多NaCl,可以直接循环使用,故d说法正确;

(5)HCO3-电离方程式为HCO3-H++CO32-,HCO3-水解方程式HCO3-+H2O H2CO3+OH-,NaHCO3溶液显碱性,说明HCO3-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即c(H2CO3)>c(CO32-)。

醍醐灌顶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主要性质

色态白色固体粉末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易溶易溶,但比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稳定

不稳定

与H+反应

CO32- +2H + = CO2↑ + H2O

H+ + HCO3- = CO2↑+ H2O

与碱反应

Ca(OH)2

Ca2+ + CO32- = CaCO3↓

Ca(OH)2过量

Ca2+ + OH- + HCO3- = CaCO3↓+ H2O

Ca(OH)2少量

Ca2+ +2 OH-+2HCO3-=CaCO3↓+2H2O+ CO32-盐

氯化钙Ca2+ + CO32- = CaCO3↓不反应

硫酸铝

2Al3+ + 3CO32-=3CO2↑+Al

(OH)3

Al3+ +3HCO3-=Al(OH)3↓+ 3CO2↑主要用途制玻璃,制皂,造纸,纺织发酵粉,制药,灭火剂

相互转化

2、侯氏制碱法:先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其化学反应原理是:NaCl+NH3+H2O+CO2=NaHCO3↓+NH4Cl。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2NaHCO3△=== Na2CO3+H2O+CO2↑,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

考点01 阿伏加德罗常数-2019年高考化学必刷题(解析版)

考点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 1.(2018课标Ⅰ)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 22.4 L (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 mol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为1.0N A 【答案】B 2.(2017课标Ⅱ)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 的数量为0.1N A 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 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 【答案】D 【解析】A 、NH 4+是弱碱根离子,发生水解:NH 4++H 2O NH 3·H 2O +H +,因此NH 4+ 数量小于0.1N A ,故A 错误;B 、2.4gMg 为0.1mol ,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mol=0.2mol ,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0.2N A ,故B 错误;C 、N 2和O 2都是分子组成,标准状况下,2.24L 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 A ,故C 错误;D 、H 2+I 2 2HI ,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0.2mol , 分子数为0.2N A ,故D 正确。 3.(2017课标Ⅲ)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 的11 B 中,含有0.6N A 个中子 B .pH=1的H 3PO 4溶液中,含有0.1N A 个H + C .2.24L (标准状况)苯在O 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 个CO 2分子 D .密闭容器中1 mol PCl 3与1 mol Cl 2反应制备 PCl 5(g ),增加2N A 个P-Cl 键 【答案】A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实验探究,了解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一些用途。 2. 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既能加深对前面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也能为以后要学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对两种物质的观察,设计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总结,归纳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与目标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探究实验的技能,对比学习法,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通过化学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用具 碳酸钠(固体和溶液)、碳酸氢钠(固体和溶液)、澄清石灰水、药匙、铁架台、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在蒸馒头时用来发面的发酵粉,小苏打吗?两外还有我们平时喝的苏打水,建筑物里放的泡沫灭火器,等等都有小苏打的身影。碳酸钠简称苏打,碳酸氢钠简称小苏打或苏打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者的一些性质。 【授课】这节课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观察,归纳,总结。我们常用的研究物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等等。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实验法的定量分析法,和对比法探究。下边每四个人分一个小组,进行设计实验。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集:化学常用计量 (解析版)

化学常用剂量 1.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体COD (化学需氧量) 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 准确移取100 mL 水样,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10 mL 1∶3 的硫酸,再加入15.00 mL 0.020 0 mol ·L -1 KMnO 4 溶液(此时溶液仍呈紫红色)。 步骤2 用小火煮沸10 min (水中还原性物质被MnO -4氧化,本身还原为Mn 2+ ),取下锥形瓶趁热加10.00 mL 0.050 0 mol ·L -1 Na 2C 2O 4溶液,充分振荡(此 时溶液为无色)。 步骤3 趁热用0.020 0 mol ·L -1 KMnO 4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消耗KMnO 4 溶液4.500 mL 。 通过计算确定该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 COD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L 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通常换算为需要的O 2的质量(mg),COD 的单位mg ·L -1。] 【解析】n (Na 2C 2O 4)=0.050 0 mol ·L -1×10.00 mL ×10-3 L ·mL -1=5.000×10-4 mol ,两次共消耗n (KMnO 4)=0.020 0 mol ·L -1×(15.00+4.500)mL ×10 -3 L ·mL -1= 3.900×10-4mol ,氧化有机物消耗n (KMnO 4)=3.900×10-4mol - 2 5 n (Na 2C 2O 4)=3.900×10-4 mol -25×5.000×10-4mol =1.900×10-4 mol ,n (O 2)= 54×1.900×10-4mol = 2.375×10-4mol ,m (O 2)=2.375×10-4mol ×32 g ·mol -1=7.600×10-3g = 7.600 mg ,COD =76.0 mg ·L -1。 2.为确定由CoC 2O 4·2H 2O 获得Co 3O 4的最佳煅烧温度,准确称取4.575 g 的CoC 2O 4·2H 2O 样品,在空气中加热,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已

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化学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初中化学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生活中有许多盐类物质正在为我们服务,我们首先要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例题胃酸过多可以直接服用下列哪种盐进行缓解()。 A.硝酸钾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D.硫酸钠 解析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如果过多,就需要用药物治疗。碳酸钠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且碱性较强,直接服用会伤害人体。通过实验证明碳酸氢钠水溶液也显碱性,治胃酸效果好。硝酸钾、硫酸钠水溶液显中性,所以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答案选C。变式题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热、吸 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 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C.其他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更多 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 解析该题比较上面的例题难度要增大,主要是对比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反应前后对比,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而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Na2CO3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答案选C。 拓展题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生石灰、食盐、水等物质,制作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 定方法。 解析此题是碳酸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测试碳酸钠水溶液的酸碱性。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我们可以用pH试纸来检验碳酸钠水溶液是碱性还是中性。 答案(1)CaO + H2O ==Ca(OH)2;Na2CO3 +Ca(OH)2==CaCO3↓+ 2NaOH。 (2)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 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

2019届高考化学考点70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必刷题

考点七十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1.t℃时,AgX(X=C1、Br)的溶度积与c(Ag+)和c(X-)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线表示AgC1,B线表示AgBr,已知p(Ag+)=-lgc(Ag+),p(X-)=-lgc(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点可表示AgC1的不饱和溶液 B. b点的AgC1溶液加入AgNO3晶体可以变成a点 C.t℃时,AgC1(s)+Br-(aq)AgBr(s)+C1-(aq)平衡常数K=10-4 D.t℃时,取a点的AgC1溶液和b点AgBr溶液等体积混合,会析出AgBr沉淀 【答案】D 2.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3(M: Mg2+、Ca2+、Mn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pM=-lgc(M),p(CO32-)=-lgc(CO32-)。 A. MgCO3、CaCO3、MnCO3的Ksp依次增大 B. a点可表示MnCO3的饱和溶液,且c(Mn2+)= c(CO32-) C. b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且c(Ca2+)< c(CO32-) D. c点可表示MgCO3的过饱和溶液,且c(Mg2+)< c(CO32-) 【答案】B 3.某温度时,AgCl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Ag=-lg c(Ag+)、pCl=-lg c(Cl-),利用pCl、pAg的坐标系可表示出AgCl的溶度积与溶液中c(Ag+)和c(Cl-)的相互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线、B线、C线对应的温度关系:A>B>C B. A线对应温度下,AgCl的K sp=1×10-10 C. B线对应温度下,p点形成的溶液是AgCl的不饱和溶液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海安县立发中学陈海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内容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和物理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这部分知识内容放在这一章中是作为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来供学生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原理之后,结合已经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两种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用途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材信息的传递形式有三种: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它们与水作用情况和热稳定性;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它们与盐酸反应等其它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具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初步了解同类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识,具备分析溶液中微粒以及会预测微粒之间所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计量学,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应用这些已经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学习探究的体验,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习惯: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对分析规律性知识、本质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喜欢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更喜欢找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原理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由性质理解两种化合物的用途。

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3)

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生活中有许多盐类物质正在为我们服务,我们主要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例题胃酸过多可以服用下列哪种盐进行缓解()。 A.硝酸钾B.碳酸钠C.碳酸氢钠D.硫酸钠 解析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如果过多,就需要用药物治疗。碳酸钠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但碱性较强,会伤害人体。通过实验证明碳酸氢钠水溶液也是碱性,治胃酸效果好。硝酸钾、硫酸钠水溶液是中性,所以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答案选C。 变式题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热、吸 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 20.0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C.其他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 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 解析该题比较上面的原题难度要增大,主要是对比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反应前后对比,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而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Na2CO3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答案选C。 拓展题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生石灰、食盐、水等物质,制作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定方法。 解析此题是碳酸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测试碳酸钠水溶液的酸碱性。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我们可以用PH 试纸来检验碳酸钠水溶液是碱性还是中性。 答案(1)CaO + H2O ==Ca(OH)2;Na2CO3 +Ca(OH)2==CaCO3↓+ 2NaOH。 (2)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

考点82-有机合成-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题(解析版)

考点82-有机合成-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 题(解析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考点八十二有机合成 1.I按要求填空,括号内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或分子式 (1)有机物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有机物乙(分子式为C3H6O3)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乙为无 色粘稠液体,易溶于水。乙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则乙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丙()的反式1,4-加成聚合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4)已知为平面结构,则有机物丁()分子中最多有 _____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II化学式为C9H10O2的有机物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已知:① F与FeCl3溶液能发生显色反应 ②从G到H的反应中,H只有一种结构且能使溴水褪色。 ③羟基与双键碳原子相连接时,不稳定,易发生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5)写出物质D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6)B→C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H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 (7)A生成D和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机物B与银氨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由苯酚合成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要注明条件)_______【答案】醚键、羧基2-羟基丙酸或乳酸16醋酸钠或乙酸钠氧化消去 CH3CHO+2[Ag(NH3)2]++2O H-CH3COO- +NH4++2Ag↓+3NH3+H2O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人教版高一化学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一、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已学习过的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学习它们的碱性、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性质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使学生学会鉴别它们的方法。 (3)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载体探究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性质的异同。 (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对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四、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五、教学用具: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 钥匙、Na2CO3固体、NaHCO3固体、Na2CO3溶液、NaHCO3 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气球等。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学习法、交流讨论法、归纳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投影“杭州保姆纵火案”和“北京大兴11.18火灾”图片 。 【问题】火灾出现了,可以怎样灭火? 【讲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的泡沫灭火器。大家知道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吗? 【趣味实验】模拟泡沫灭火器灭火 【讲解】灭火器中采用了碳酸氢钠,又名小苏打,它的兄弟叫碳酸钠,又叫纯碱或苏打。碳酸钠是工业三酸两碱之一,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可是在解放前,碳酸钠的生产工艺却掌握在英美帝国主义手中,被他们用来榨取我国的经济,后来一位民族英雄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垄断,为我国及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板书】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及用途 【实验探究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探究 1、实验目的:对比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 2、猜想和假设: ①颜色、状态 ②溶解性 ③酸碱性 3、实验设计(见教材56页) (1)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 2CO 3和NaHCO 3固体各约1g (约1/4钥匙),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 (2)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 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3)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4、学生活动: 对比操作完成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 5、实验结论归纳:(学生归纳) (1)颜色、状态: Na 2CO 3 白色粉末状固体 NaHCO 3 白色晶体 (2)溶解性:Na 2CO 3>NaHCO 3,且Na 2CO 3溶于水放热,NaHCO 3溶于水吸热 (3)酸碱性:两水溶液都呈碱性且Na 2CO 3>NaHCO 3 【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推测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碳酸钠为正盐,碳酸氢钠为酸式盐,请问二者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实验操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并进行性质对比。 【实验探究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探究 -++=23 32a 2a CO N CO N -++=3 3a a HCO N HCO N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 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 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 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鉴别的实验 一、单选题 1.下列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分别取两种固体样品,加热产生气体的是碳酸钠 B.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加入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是碳酸氢钠 C.分别取样品溶于水后,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现象来鉴别 D.分别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较快的是碳酸氢钠2.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Na2CO3放出CO2多3.用下列试剂和试管中的物质不能完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4.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SO2做喷泉实验 B.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比较Na2CO3与NaHCO3的稳定性 D.验证NH3易溶于水 5.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B.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CO2多C.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溶解度:Na2CO3>NaHCO3 6.如图Ⅰ~Ⅳ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Ⅰ可以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B.实验Ⅱ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小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碳酸钠

C.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Ⅱ的优点是可以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D.实验Ⅳ分别测定等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碳酸氢钠溶液pH大于碳酸钠溶液 7.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下述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②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③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④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⑤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A.①⑤B.④C.②④D.②⑤ 8.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必刷题集:化学工艺流程 (解析)

化学工艺流程 1.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含少量杂质SiO2等)为原料,进行生物炼铜,同时得到副产品绿矾(FeSO4·7H2O)。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如下表。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Fe+2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___,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_,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c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1)4CuFeS2+2H2SO4+17O2===4CuSO4+2Fe2(SO4)3+2H2O 氧化Fe2+和Cu2+通过水 解难于分离,将Fe+2氧化成Fe3+易于利用水解分离两离子 (2)CuO[或Cu(OH)2、CuCO3、Cu2(OH)2CO3等] 加入试剂调节pH至3.7~4.7之间使Fe3+形 成Fe(OH)3沉淀,防止生成Cu(OH)2沉淀 (3)Cu2++Fe===Cu+Fe2+Fe+2H+===Fe2++H2↑Fe(OH)3+3H+===Fe3++3H2O 【解析】(1)结合过滤操作分离出SiO2知,CuFeS2中的Cu、Fe元素被引入溶液,结合后一问Fe+2的 变化情况知其被氧化至Fe3+,即可写出反应Ⅰ的方程式;结合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的pH关系知,将Fe+2元素氧化是为了利用离子的分离。 (2)过量的稀硫酸使溶液酸性很强,为使Fe3+形成Fe(OH)3沉淀而不让Cu2+沉淀,需调节pH至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1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练习题 一.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 少量Na2CO3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 标准状况下6.72LCO2通入200mL 2.5mol/L NaOH溶液中:。二.完成下列作业。 1.下列关于相同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都能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CO2,但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D.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Na2CO3大于NaHCO3 2.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固体的最佳方法()A.加入盐酸B.通入CO2 C.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D.加入NaOH溶液 3.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不可用的方法是()A.逐滴滴加盐酸B.加入氯化钙溶液 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通入二氧化碳 5.用1 L 1.0mol·L-1 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A.1∶3 B.1∶2 C.2∶3 D.3∶2 7.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现加热5.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0.31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A.3.38g B.4.58g C.4.16g D.4.41g CO3和NaHCO3的稳定性,设计了如 9.某课外小组为了验证Na 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你认为在试管B中应放的物质是, C、D两个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实验时,C、D中的现象分别是:、 。 10.常温下,某纯碱(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则该溶液呈性。在分析该溶液遇酚酞呈红色原因时,甲同学认为是配制溶液所用的纯碱样品中混有NaOH 所至;乙同学认为是溶液中Na2CO3电离出的CO32—水解所至。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给甲和乙两位同学的说法以评判(包括操作、现象和结论) 。11.下图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单质 写出A、B、E、F的化学式 A ; B ;E ;F 。 1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分别加入盐酸,若出现下列几种图像(以放出的CO2的量为纵标,加入的HCl量为横标作图),据此来判断原溶液中的溶质的组成。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 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三、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钠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 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 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要大一些,看来呀妹妹要合群一些。再请同学们触摸一下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呢? 3.碳酸钠试管底部发热,说明碳酸钠溶解在水中是放出热量的,看来呀姐姐还是要比妹妹热情一些。 [板书] 讲解并补充表格一1.学生观察并回答: 碳酸钠加水结块变 成晶体,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显变化。 2.碳酸钠试管底部有 些微热,碳酸氢钠 试管底部没感觉。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我们在继续向试管中加入10mL的水,观察她们溶液的怎么样?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全部溶解,碳酸氢钠部分溶解。 [讲解] 1.看来呀姐姐虽然外观没有妹妹细腻,但是 溶解度大,溶解时放热,显然要比妹妹更合群、活泼一些。我们再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2滴酚酞溶液,测测她们的酸碱性的强弱。 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但是她们都显碱性,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小结一下呢: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NaHCO3大,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遇酚酞溶液颜色变 红;碳酸氢钠遇酚酞颜 色变粉红色。碳酸钠的 碱性更强些。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一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那么两 姐妹的热稳定性如何呢?关键时刻,她们谁更HOLD住呢,我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老师已经连接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受热没有明显现象不 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加 热后试管中有水滴产 生,分解了,并产生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二氧化碳气体。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高考必刷题化学答案

高考必刷题化学答案 【篇一:2016年高考冲刺考化学前必做30题】 s=txt>1.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炼丹师在长期的炼制丹药过程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 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由此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其中配方中的“硝”是指() a.kno3 b.k2co3 c.hno3 d.na2so4 2.科学家最近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此分子的结构如 图所示(图中的连线表 示化学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在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 b.x的性质与烯烃类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c.x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比甲烷少 3.n2 (g) 与h2 (g) 在铁催化剂表面经历如下过程生成nh3(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中破坏的均为极性键 b.Ⅳ中nh3与h2生成nh3 c.Ⅱ、Ⅲ、Ⅳ均为放热过程d. 4.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2322a.nh4、co23、cl、no3 b.pb、fe、s、so4 +---++ -- 3232c.nh4、h、s2o23、po4 d.ca、al、br、co3 ++--++--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1 mol na2o2固体中含阴离子总数为2na c.5 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氢原子的总数为0.6 na d.100 ml 12mol?l1 浓盐酸与足量mno2加热反应,转移电子数 为1.2na - 6.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广大附中 胡国良)

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胡国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 微粒观: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高考化学必刷题:小专题汇总(学生+教师)

高考化学必刷题:小专题汇总 学生+教师 学生版 一、离子反应 全国卷集锦 1.[2019新课标Ⅱ]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 A .向Cu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Zn 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 4Cu+ZnSO 4 B .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 2CaCO 3↓+H 2O C .Na 2O 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 2O 2 2Na 2O+O 2↑ D .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 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 32Fe(OH)3+3MgCl 2 2.[2019新课标Ⅲ]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 B .水中的3NO - 、24SO - 、Cl ?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 C .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 D .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 ++OH ? H 2O 3.【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 2+ +2OH - +2H + + SO 42 - =BaS04↓+2H 2O B .酸性介质中KMnO 4氧化 H 2O 2:2MnO 4 - +5H 2O 2+6H + = 2Mn 2+ +5O 2↑+ 8H 2O C .等物质的量的MgCl 2、Ba(OH)2 和 HC1 溶液混合:Mg 2+ +2OH - = Mg(OH)2↓ D .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PbSO 4+2H 2O -2e- = PbO 2+4H + +SO 42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