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急性疼痛治疗

急性疼痛治疗

急性疼痛治疗
急性疼痛治疗

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 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最近产生并可能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急性疼痛通常与明确的损伤或疾病有关。慢性疼痛则为持续较长时间,通常是损伤愈合后仍然持续存在。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疼痛包括手术后疼痛、创伤烧伤后疼痛、分娩痛、急性带状疱疹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等。其中手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要麻醉医师处理的急性疼痛,随着无痛分娩技术的开展,分娩痛的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其他急性疼痛的治疗也逐渐在各级医院开展。本章将讨论急性疼痛的治疗。

一、急性疼痛治疗的意义

急性疼痛的病程虽短,但治疗意义十分重大。急性疼痛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还带来严重的心理生理损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镇痛技术的发展,急性疼痛的治疗已经从以往的保守治疗改为积极主动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肌注或静注镇痛药物,往往是患者已经是不能忍受疼痛时才给药。而积极主动的治疗则意味着最佳的疼痛控制方案、预先对患者教育、规范化的疼痛评估和监测、新的治疗模式,如患者自控镇痛(PCA) 、硬膜外镇痛、连续神经阻滞镇痛等。

事实证明,积极主动的治疗带来更佳的镇痛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符合人道主义的要求。以术后镇痛为例,积极的手术后疼痛治疗可以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敢于深呼吸和咳嗽,降低肺不张、肺感染的发生率;早期下床活动,降低下肢血栓的发生并有利于肠道恢复通气。术后镇痛还被认为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与其他治疗手段相同,镇痛治疗也会带来一些不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从而影响了疼痛治疗的开展。疼痛治疗的障碍有时还来自外科医师或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恐惧,以及担心影响恢复等。作为麻醉( 及其他科室) 临床医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积极治疗疼痛的重要意义,在疼痛治疗过程中树立积极主动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与患者及外科医师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二、急性疼痛治疗的原则

尽管急性疼痛的原因有所不同,但其治疗有统一的基本原则,现归纳如下:

1 、重视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指导:患者的积极参与是取得良好镇痛效果的关键。疼痛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紧张情绪,以及对镇痛不良反应的担心。对患者的教育和沟通可以争取患者的配合,达到更为理想的疼痛治疗效果。如,一般手术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告知手术的大致过程和术后疼痛的情况,使其了解术后一定程度的疼痛是无法避免的,但医师和护士会尽量帮助患者克服疼痛。让患者了解术后镇痛的意义和可能的风险,告知疼痛程度评估的方法,使其了解目前可以选择的疼痛治疗药物和方法,共同商定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案。

2 、加强随访和评估:要达到好的镇痛效果,就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的变化,观察镇痛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疼痛评估的方法宜简单,对急性疼痛而言,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量化记分办法,如视觉模拟评分(V AS) 、数字分级法(VNRS) 等,疼痛评分目前被称为第五生命体征。对患者的随访不应局限于疼痛本身,也应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的变化。

3. 疼痛治疗宜尽早进行:疼痛一旦形成,其治疗更加困难。早期介入疼痛治疗十分必要。对术后疼痛的治疗,有人提出了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 的观点,即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尽管目前对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还有争议,但大家已接受急性疼痛早期应用镇痛技术,可能预防中枢致敏,提高镇痛效果。

4. 提倡平衡镇痛和多模式互补镇痛、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阿片类药物一直是治疗中、重度急性疼痛的首选药物,但其不良反应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阿片类药物对静息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运动痛则疗效较差,因此不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促进恢复。近年来急性疼痛治疗趋向于在保证疼痛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甚至有人提出了无阿片药物镇痛(opioid-free analgesia) 的目标。

5. 个体化镇痛: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镇痛方法应因人而异,不可机械地套用特定的配方。个体化镇痛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最佳的镇痛效果且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6. 了解疼痛治疗的目标:理想的疼痛治疗目标是使疼痛完全缓解,但临床实践中往往不能完全控制疼痛。因此医患双方都应该理解,如不能完全控制疼痛,应将疼痈控制在可以忍受和相对舒适的水平。

7. 区分神经病理性疼痛:急性疼痛根据疼痛的类型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常规治疗对前两种疼痛效果较好,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较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常需要加用抗惊厥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因此,及时发现和区分神经病理性疼痛,并调整治疗方案对改善疗效非常重要。

8. 规范疼痛治疗的记录、管理和组织:尽管对患者的治疗提倡个体化,但治疗的记录和管理须规范。应设计合理的表格,记录患者的疼痛病史、疼痛评分、对疼痛的描述、疼痛的部位、性质、给予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等。要特别重视疼痛和治疗的变化。

三、急性疼痛常用的治疗方法

( 一) 常用药物

1.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轻、中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协同应用于中、重度疼痛,因不良反应轻微且可直肠给药,常用于小儿急性疼痛的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偶尔发生的肝肾损害。推荐剂量为口服或直肠给药10 ~15mg /kg ,q4h 。

2.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的生成起到镇痛作用。

3. 局部麻醉药。

4.NMDA受体拮抗剂。

5. 阿片类药物。

6. 其他辅助药物,如抗惊厥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 二) 常用方法

口服;肌注;皮下注射;静脉给药;患者自控镇痛(PCA);椎管内给药;神经阻滞和连续神经阻滞;其他疗法,包括热敷、电刺激、行为和认知疗法等。

下面介绍主要介绍PCA镇痛。它是指当出现疼痛时,通过PCA装置由患者控制给予镇痛药物,单次剂量预先由医师设定,以每给药 1 次即可产生有效的镇痛效果,同时不产生明显的过度镇静或呼吸抑制为理想剂量。间隔时间一般在5~15 分钟。本方法效果好、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1. 优点:患者自己可以控制疼痛,减少心理恐惧和焦虑;患者自己调控用药,易于达到最小有效浓度,容易适应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小,镇痛效果好;镇痛药物的总量相对较少。

2. 缺点:需要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如果药物浓度配置过低需反复给药,给药的时间间隔过短,使患者感到疑虑和烦躁,导致镇痛的满意度较低。

3.PCA的给药途径主要包括静脉、皮下、硬膜外腔和神经干或神经丛。

(1) 静脉:目前应用最广,可以方便地使用外周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留置管。可以迅速滴定出最低有效浓度的用药量。阿片类药物PCIA的推荐方案见表10-l 。

(2) 皮下:管理较静脉途径简便,并发症也较之少。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静脉给药的80 %。经静脉给药疼痛得到控制后改用皮下给药途径。但应注意定期更换皮下针放置位置,以免因吸收不良造成镇痛不足。

(3) 椎管内给药:指硬膜外腔(PCEA)和蛛网膜下腔给药方式,适用于区域性疼痛。其中PCEA简便安全,临床应用广泛(表10-2)。

(4) 神经丛给药:指神经丛留管采用PCA持续给药的方法,如臂丛神经穿刺留管镇痛,需要在神经刺激器指引下置入并保留特殊的套管。

四、急性疼痛治疗的一般流程

包括急性疼痛的评估流程和治疗流程,见图10-1 ,10--2 。

图10-1 急性疼痛评估流程

图10-2 急性疼痛治疗程序

五、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鉴别

多种原因的急性疼痛,如术后疼痛、创伤后疼痛、癌性急性痛等,均可表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为疼痛伴随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创伤、疾病、外科切开等。神经病理性疼痛常伴有中枢或外周的痛觉敏化。

诊断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有一个伴随神经痛的神经损伤病史,但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神经损伤之间常有一个时间上的延迟。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常被患者描述为阵发性、烧灼样、刀割样、搏动性、电击样、伴有感觉迟钝等。中枢敏化的一个表现为痛觉过敏,表现为非疼痛刺激( 如轻触) 即可引起疼痛,这一现象可发生于损伤部位( 原发性) ,也见于疼痛周围( 继发性)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另一特点是对阿片药物的治疗反应差,特别是快速增加阿片药物的用量不能使疼痛缓解。

一般疼痛出现以下特性时,应考虑神经病理性疼痛:

1. 在没有组织损伤的区域出现疼痛。

2. 疼痛伴随感觉缺失。

3. 阵发性或自发性疼痛。

4. 痛觉过敏,表现为非疼痛刺激可引起疼痛,疼痛刺激引起更强的疼痛。

5. 异常感觉,如皮肤出现“蚁走感”。

6. 疼痛累加现象,反复的刺激可使疼痛程度增加。

7. 神经损伤后延迟出现的疼痛。

8. 异于伤害性感受器刺激的感觉,如烧灼样、搏动性、刀割样。

9.Tinel 征,即敲击神经瘤可诱发神经支配区域的放射样电击感。

10. 对阿片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1. 有明确神经损伤的病史。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神经病理性疼痛一旦转化为慢性,则治疗非常困难。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较为困难,抗惊厥药( 如酰胺咪嗪carbamazepine ) 、三环类抗抑郁药( 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丙咪嗪imipramine ) 对此类疼痛有一定疗效,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

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 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后早期或创伤后早期。CRPS ?I 型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与小神经的损伤有关。CRPS II 型又称为“灼性神经痛”,与大神经的损伤有关。CRPS 的特点是体端( 肢体、乳房、阴茎、鼻子等) 疼痛,常为烧灼样疼痛,伴有痛觉过敏,有多汗现象,可表现血管张力改变如皮肤发红,出现蓝色斑点,皮肤可表现异常的冷或热。后期受累区域可出现水肿或营养不良。对于手术引起的CRPS ,术前( 先发镇痛) 且持续到术后的神经阻滞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1(1)

癌痛规化治疗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对于吗啡个体化用药不正确的() A.由于样体差异大,剂量不应受推荐标准限制 B.对肝、肾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者,起始剂量不需减少 C.对不能口服吗啡者,可考虑经直肠、透皮等,最后考虑注射途径 D.剂量调整拟有效镇痛为参考 2.有关杜冷丁不正确的描述() A.杜冷丁又称哌替啶 B.代谢产物为去甲哌替啶 C.止痛强度为吗啡的 10 倍D.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 E.去甲哌替啶半衰期是 13-14 小时3.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爆发性疼痛时,用缓释吗啡处理 B.吗啡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最常见副作用的便秘 C.如果吗啡未能完全控制疼痛,应该增加给药频率 D.吗啡镇痛剂量要受药典“极量”的限制 4.癌痛治疗不理想的原因是() A.医务人员普遍具有癌性镇痛知识,但病人怕吗啡成瘾? B.病人积极报告疼痛病史,认为癌性疼痛完全能控制? ?C.许多医生对癌性疼痛评估不足,缺乏相关知识? D.医药管理部门已经不对吗啡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癌症病人的吗啡处方量不需限制? ? 5.评估疼痛程度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可以采用数字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 B. 2 种评估量表所记录的疼痛程度完全不一样? ? C.轻度疼痛:( 1-4 )/10? D.中度疼痛:(5-6 )/ 10? ?

E.重度疼痛:(7-10)/10 6. WHO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不正确的描述是(? ?) A.遵守2个基本原则? ? B.已经向全球推荐? ? C.可以使 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 D.具有简单、有效、合理的特点 7.吗啡镇痛的原则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A.注射途径是最后考虑的使用方法? ?B.吗啡剂量有极限,不能无限制增大剂量? ?C.按时给药可减少耐药性发生? ?D.口服吗啡经济简便,较注射更不容易产生依赖性?? 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镇痛药物用量已可能足够,仍不能控制疼痛,应评价病人是否存在情绪障碍? ?B.肿瘤患者最常见抑郁症或抑郁-焦虑症? ?C.协同应用抗抑郁剂必须减少吗啡剂量? ?D.苯二氮罩类是常用的抗焦虑剂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美散痛效力弱,半衰期短,不易蓄积? ?B.曲马多系强阿片制剂,需控制性使用? ?C.杜冷丁是强阿片制剂,用于慢性疼痛安全方便? ?D.可待因是中枢性镇咳剂,一般不用于癌性镇痛? ?E.芬太尼针剂常用于镇痛泵 10.对哌替啶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代谢产物容易蓄积而产生神经中毒症状? ? B.长期用于慢性疼痛或癌性疼痛属禁忌? ? C.适用于短时急性疼痛? ?D.对老年病人和肾功不全者,小剂量绝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 二、判断题(正确则在括号内“√”,错在括号内“×”): 1.对癌症病人镇痛使用吗啡针剂,医师可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最多5天的处

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RICE原则) 运动损伤出现后,需要马上进行临场处置,以避免损伤加重或重复受伤,为损伤的修复打好基础。那么运动损伤出现后,如何正确、快速地处理呢?目前竞技体育界常规的做法是要遵循RICE原则,有人也提出PRICE原则,其实是一样的。 R:是英文REST的缩写,意思是受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制动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 I:是英文ICE的缩写,意思是要马上冰敷。冰敷在运动损伤的初期非常关键。 冰敷的效应在于使血管收缩,减慢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率(减少细胞组织的受伤及坏死);降低患处疼痛感觉;减轻肌肉痉挛;减低血管壁的渗透性,阻慢肿胀加剧及软组织出血。生理上,当肌肉温度降低到20度左右时,肌肉张力会减弱,低到10度时,痛觉神经的传导也会变慢或暂时阻断,产生有效的止痛效果。因此,当急性运动伤害发生的时候,此时肌肉或是韧带刚刚受到剧烈的冲击,可能有挫伤、撕裂甚至断裂,同时伴随着毛细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局部肿胀,这时就需要冰敷来减少毛细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控制炎症。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用塑料袋装冰块并加少许水直接置于患处,一次冰敷时间约15~20分钟,通常冰到患部有麻木感就可以停止,休息约1~2小时再冰敷一次。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少年在冰敷时,应以毛巾包覆冰袋后置于患部,5分钟左右观察一下,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以避免冻伤。 冰敷的阶段长短,要看伤势的严重性而定,并非人们常说的「前三天冰敷、三天后热敷」,若是患部仍持续肿胀,冰敷就要继续进行。 C:是英文COMPRESSION的英文缩写,意思是加压包扎。冰敷过后患处要及时加压包扎,控制伤部运动,避免重复受伤动作,减少出血和渗出。在国内,我们有时还要外敷新伤药之类的止血止痛的中药来控制肿胀,这是我们中国的优势和特别的地方。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修订稿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 治疗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 我院疼痛科今年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多尼尔电磁式冲击波治疗仪,该设备是现今物理治疗界首屈一指的先进仪器,它是利用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高能冲击波能量,经聚集后进入特定的部位,通过冲击波能量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的物理和生理效应,达到治疗目的。冲击波治疗没有服药或注射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因而越来越广泛用于各种骨组织疾病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治疗中。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冲击波治疗。 一、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1.机械压力效应: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如脂肪、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以及骨骼组织等,因此,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间的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以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压电效应:冲击波作为一种机械力作用于骨骼后,首先增加了骨组织的应力,产生极化电位,引起压电效应。这种压电效应对骨组织的影响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有关。许多动物实验都发现高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引起动物的骨骼骨折,低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刺激骨的生成。 3.空化效应: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4.止痛效应: (1)由于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力较强,可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从而缓解疼痛;(2)体外冲击波可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由此缓解疼痛;(3)体外冲击波通过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 (4)体外冲击波可引起局部充血,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二、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 根据这些生物学效应,目前,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的主要适应症包括骨组织疾病,如: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早期)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内上髁炎、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髌骨腱炎、冈上肌肌腱损伤等。并有文献报道称对足底筋膜炎、腱鞘炎、棘上韧带炎、髂嵴炎、肩周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膜炎、骨性关节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冲击波治疗的副作用: 冲击波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组织的红肿、皮下出血、瘀斑、疼痛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过性的,治疗后1-2天就可以缓解或者消除。所以无需对冲击波治疗心

急性腹痛急诊治疗原则

急性腹痛的急诊治疗原则 急性腹痛是常见急症,是人体某个部位或脏器发生某种病变的表现,其特点 为起病急、变化快、程度重,临床表现复杂,病因繁多,常涉及多个专业,如果诊断或处理不及时将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所以,必须认真对待急性腹痛的动态变化,尽快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妥善的处理,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临床症状分析,认真全面查体,辅以相关化验和专科检查以及相关科间会诊,大多数急性腹痛病例能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做出初步判断和予以相应的治疗,但少数需在严密观察其腹痛的 动态变化下,暂予对症治疗,并依据其手术适应证及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是否采用剖腹探查,以便同时解决急性腹痛的诊断和手术问题。急诊对急性腹痛的初步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对急性腹痛暂时难诊断,需继续观察时,可首先行全身支持和对症止痛等治疗。伴有休克者需及时予以纠正,并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意识状态等一般情况。伴感染者积极配合抗感染治疗。同时密切观察腹痛性质、部位及腹部体征的动态变 化。在暂时禁食水期间,予以输液,提供能量及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一般腹痛者进行对症止痛时可选用解痉镇痛类药,如:颠茄、阿托品、安腹痛、654 - Ⅱ等,对腹部有明显压痛及肌紧张者要慎重。未能确立诊断的急性腹痛禁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掩盖其病情,疑有胃肠穿孔或肠坏死者,禁止灌肠或应用泻剂。对弥漫性腹膜炎、肠麻痹或肠梗阻者可行胃肠减压。伴有大量失血者应及时配血和输血,以防止失血性休克。如果经观察和治疗,腹痛逐渐缓解,且平稳3 日以上,病人一般情况好转或腹膜刺激征已不明显或者炎症已局限,或者病人一般状态极差,不能耐受手术探查及手术治疗者,大多采用非手 术疗法。 2 常见急性腹痛的处理原则 2. 1 外伤性急性腹痛腹部外伤后,若伤及内脏,有可能发生腹腔内脏破裂、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此时应尽早外科手术或探查。若属开放性腹外伤,有内脏自创口膨出,不要强行还纳,先以无菌敷料覆盖,有活动出血时予以止血,立即外科手术同时行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过敏试验,阴性者肌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若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无内出血或腹膜炎之类表现时,可暂密切观察,采用保守治疗。 2. 2 感染性急性腹痛积极采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针对需氧及厌氧性胃肠道菌选药,酌情选用庆大霉素、丁氨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配合抗厌氧菌的灭滴灵(甲硝唑) 250ml 静脉点滴,每日2次。联合用药严格进行抗感染治疗,尤其是重症感染性急性腹痛,更应选择高效的广谱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和纠正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者应取半坐位,禁食、输液、行胃肠减压,并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尿量、血气分析。通过支持治疗保障血容量、营养供应、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如果难以控制病情,需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者,应掌握好适应证和时机。适应证: ①空腔脏器穿孔,破裂或伴大出血。②器官坏疽。③弥漫性腹膜炎不能局限者。④局限性炎症继续扩散。手术的目的是控制继续发展,引流排脓,清创止血,切除坏死器官及病灶等。为消除腹膜炎的病因而治疗,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避免延误手术,以防产生不良后果。 2. 3 出血性急性腹痛对于腹腔内脏破裂或动脉破裂大出血的病人均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和进行抢救。对腹痛伴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若病情允许,或出血部位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 我院疼痛科今年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多尼尔电磁式冲击波治疗仪,该设备是现今物理治疗界首屈一指的先进仪器,它是利用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高能冲击波能量,经聚集后进入特定的部位,通过冲击波能量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的物理和生理效应,达到治疗目的。冲击波治疗没有服药或注射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因而越来越广泛用于各种骨组织疾病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治疗中。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冲击波治疗。 一、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1.机械压力效应: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如脂肪、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以及骨骼组织等,因此,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间的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以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压电效应:冲击波作为一种机械力作用于骨骼后,首先增加了骨组织的应力,产生极化电位,引起压电效应。这种压电效应对骨组织的影响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有关。许多动物实验都发现高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引起动物的骨骼骨折,低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刺激骨的生成。 3.空化效应: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4.止痛效应: (1)由于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力较强,可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从而缓解疼痛;(2)体外冲击波可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由此缓解疼痛;(3)体外冲击波通过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4)体外冲击波可引起局部充血,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二、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 根据这些生物学效应,目前,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的主要适应症包括骨组织疾病,如: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早期)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内上髁炎、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髌骨腱炎、冈上肌肌腱损伤等。并有文献报道称对足底筋膜炎、腱鞘炎、棘上韧带炎、髂嵴炎、肩周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膜炎、骨性关节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冲击波治疗的副作用: 冲击波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组织的红肿、皮下出血、瘀斑、疼痛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过性的,治疗后1-2天就可以缓解或者消除。所以无需对冲击波治疗心怀恐惧,从国内外众多报道来看,冲击波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软组织慢性炎症、骨折延时愈合和疼痛等疾病的手段。 四、冲击波治疗的疗程: 冲击波治疗一般3-5天进行一次,4-6次为一个疗程,是一种安全、便捷、省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疼痛的椎旁阻滞治疗技术

疼痛的椎旁阻滞治疗技术 对疼痛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前,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和有效性。椎旁阻滞(Paravertebral Block, PVB)技术正具备上述特点,特别适用根性神经痛患者的治疗。 追述1927年Cleland提出PVB解除疼痛的发现已近80年[1],由于疼痛医学不断发展,应用PVB治疗疼痛的范围日益广泛[2-5]。进行PVB前充分了解其解剖学关系,对提高阻滞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就PVB的概念、作用、解剖学基础及技术操作等问题分别介绍如下: 一、概念与作用 PVB的概念,指用穿刺针经椎板外侧缘刺到椎间孔外口,经穿刺针将局麻药注射到椎间孔外口,让局麻药充分作用在所阻滞的脊神经根的阻滞方法。 PVB的作用,主要用于颈部、胸部和腰部手术麻醉、手术后镇痛、脊神经根炎性疼痛以及肿瘤引起的疼痛治疗。 二、解剖学特点 脊神经是借助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含运动纤维)和后根(含感觉纤维)在出椎间孔之前合并而成。前根为运动根,发自脊髓灰质前角、侧角、骶副交感核内,支配躯体运动神经元和内脏运动神经元。后根为感觉根,来自脊神经背根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脊神经节为后根在椎间孔处的椭圆形膨大,由假单极神经元的胞体组成。此神经元的周围支分布于横纹肌、平滑肌和腺体。出椎间孔前与前支感觉神经纤维组成的前根汇合组成,含有传入和传出两种神经纤维的混合性神经由椎间孔发出[2]。 颈椎共有7个,C1-2为环椎和枢椎,C7与胸椎相似,其余为普通颈椎。普通颈椎的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每根脊神经均经横突沟出椎间孔。颈椎横突较宽,横突末端分裂成前结节和后结节,后结节较大且表浅,术者较前结节易触及到。横突根部有一横突孔,在横突孔中的椎动脉和椎静脉恰位于椎间孔发出脊神经前方通过。颈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似水平位。不同颈神经根受压时可产生涉及不同部位持续性疼痛。如,C2-4神经根损伤时,可出现枕后、颈后、肩部、颈前区和上胸壁范围的疼痛。C5神经根

发展前进中的颈肩腰腿疼痛治疗技术

发展前进中的颈肩腰腿疼痛中心 2008年医院党委高瞻远瞩,在强强联合、做大做强的英明决策下,将推拿科和疼痛科合并为颈肩腰腿疼痛中心,全科职工在医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科室各项工作均在原科室良好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交好的完成了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初步实现了医院合并成立中心的预期目标。 中心成立后,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科室先后有多名人员到北京、上海、济南等医院进修学习“临床疼痛诊疗方法”、“针灸推拿新疗法”。经过几代人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在针灸推拿治疗骨(筋)伤、小儿、内科、妇科、五官等各科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室主要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所致的颈肩腰腿疼痛,并设立了小儿腹泻专科门诊。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治疗手段科学,操作方法正规,根据患者病因、症状、体征、选择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使疾病得以系统有效治疗而无后顾之忧。从根本上避免了不正规治疗的方法单一、盲目随意等问题。 在医院支持下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多个项目填补了我市的空白,极大的提高了各类疾病的治愈率,提升了科室知名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室收入,实现了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全科收治病人421例,病床使用率85%以上。门诊量4000余人次,介入微创手术87人次。周边省市住院就诊患者30余人次。 在过去一年里,在科室主任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加班加点,不记个人得失,老专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年轻人积极上进,特别是每个需要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前都耐心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顾虑,对家庭困难患者在科室权限范围之内尽量给予优惠,刘主任还自掏腰包给病人买面包、火腿等食品。病人及家属非常感激。科室部分手术需要现在CT监控下进行。为了不影响外伤、急诊患者就诊行CT检查,科室同志把手术尽量安排在晚上患者较少时候进行,手术结束晚9-10点才能回家吃饭,感动地病人家属送钱物给手术医生,都被婉言谢绝。一位被所谓“三叉神经痛”折磨15年的内蒙古牙克石患者,幕名而来临沂求医。自诉已在全国十余家大医院诊治,现已倾家荡产。经刘兆石主任仔细查体,了解病史(患者右耳聋在先),考虑听神经压迫三叉神经可能性大,查颅脑MRI证实右侧听神经瘤,经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完全康复。临走前送来一面锦旗,同时跪倒在

急性疼痛治疗

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 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最近产生并可能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急性疼痛通常与明确的损伤或疾病有关。慢性疼痛则为持续较长时间,通常是损伤愈合后仍然持续存在。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疼痛包括手术后疼痛、创伤烧伤后疼痛、分娩痛、急性带状疱疹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等。其中手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要麻醉医师处理的急性疼痛,随着无痛分娩技术的开展,分娩痛的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其他急性疼痛的治疗也逐渐在各级医院开展。本章将讨论急性疼痛的治疗。 一、急性疼痛治疗的意义 急性疼痛的病程虽短,但治疗意义十分重大。急性疼痛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还带来严重的心理生理损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镇痛技术的发展,急性疼痛的治疗已经从以往的保守治疗改为积极主动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肌注或静注镇痛药物,往往是患者已经是不能忍受疼痛时才给药。而积极主动的治疗则意味着最佳的疼痛控制方案、预先对患者教育、规范化的疼痛评估和监测、新的治疗模式,如患者自控镇痛(PCA) 、硬膜外镇痛、连续神经阻滞镇痛等。 事实证明,积极主动的治疗带来更佳的镇痛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符合人道主义的要求。以术后镇痛为例,积极的手术后疼痛治疗可以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敢于深呼吸和咳嗽,降低肺不张、肺感染的发生率;早期下床活动,降低下肢血栓的发生并有利于肠道恢复通气。术后镇痛还被认为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与其他治疗手段相同,镇痛治疗也会带来一些不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从而影响了疼痛治疗的开展。疼痛治疗的障碍有时还来自外科医师或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恐惧,以及担心影响恢复等。作为麻醉( 及其他科室) 临床医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积极治疗疼痛的重要意义,在疼痛治疗过程中树立积极主动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与患者及外科医师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二、急性疼痛治疗的原则 尽管急性疼痛的原因有所不同,但其治疗有统一的基本原则,现归纳如下: 1 、重视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指导:患者的积极参与是取得良好镇痛效果的关键。疼痛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紧张情绪,以及对镇痛不良反应的担心。对患者的教育和沟通可以争取患者的配合,达到更为理想的疼痛治疗效果。如,一般手术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告知手术的大致过程和术后疼痛的情况,使其了解术后一定程度的疼痛是无法避免的,但医师和护士会尽量帮助患者克服疼痛。让患者了解术后镇痛的意义和可能的风险,告知疼痛程度评估的方法,使其了解目前可以选择的疼痛治疗药物和方法,共同商定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案。 2 、加强随访和评估:要达到好的镇痛效果,就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的变化,观察镇痛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疼痛评估的方法宜简单,对急性疼痛而言,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量化记分办法,如视觉模拟评分(V AS) 、数字分级法(VNRS) 等,疼痛评分目前被称为第五生命体征。对患者的随访不应局限于疼痛本身,也应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的变化。 3. 疼痛治疗宜尽早进行:疼痛一旦形成,其治疗更加困难。早期介入疼痛治疗十分必要。对术后疼痛的治疗,有人提出了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 的观点,即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尽管目前对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还有争议,但大家已接受急性疼痛早期应用镇痛技术,可能预防中枢致敏,提高镇痛效果。

慢性疼痛诊疗规范

慢性疼痛诊疗规范 一、慢性疼痛的概念 一种急性疾病过程或一次损伤的疼痛持续超过正常所需的治愈时间,或间隔几个月至几年复发,持续达1个月者称作慢性疼痛。因此急性疾病或损伤在治愈后1个月仍存在疼痛,就考虑是慢性痛。急性疼痛仅仅是一个症状,而慢性疼痛本身则是一种疾病,其在病因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症状学、生物学、心理学等方面与急性疼痛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两者的诊断和治疗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认识这些差异和区别,不仅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疼痛不仅对病人本人造成危害,而且影响到病人的生活、家庭乃至社会。慢性疼痛病人常合并精神方面的障碍,如抑郁和/或焦虑,这使慢性疼痛的诊疗和治疗更加复杂而困难。 二、慢性疼痛的诊疗原则 慢性疼痛总的诊疗原则是:明确诊断,综合治疗,安全有效。 (一)明确诊断 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病理生理学诊断和症状诊断。病因诊断是最理想的临床诊断,致病因素大致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病理解剖学诊断的内容包括病变部位、范围、器官和组织以至细胞水平的病变性质。病理形态诊断并不意味着在临床上每个病人皆需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而多数是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等间接方法得出的。 病理生理学诊断是以各系统器官功能的改变以及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改变为基础的,功能的改变可以追溯到体内超微量物质的水平,检测手段的完善使许多功能改变获得了进一步的认识。 症状诊断是根据尚未查明原因的症状或体征提出的诊断,如上肢烧灼性痛等。此类诊断只是提供诊断方向,待原因查明时再做修正。因此症状诊断是初步诊断或印象。 (二)综合治疗 疼痛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神经阻滞疗法、小针刀疗法、手法矫治、药物疗法、理疗、针灸、枝川疗法等。针对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组合,发挥多种方法的各自优势,以取得最佳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 (三)安全有效 疼痛治疗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专科医师治疗,治疗前准备充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紧密观察病人,注意及防治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治疗宜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 三、慢性疼痛的治疗 (一)明确诊断的内容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治疗效果取决于诊断的正确与否,明确诊断的内容包括: 1.明确疼痛的原因,病变的性质;明确引起疼痛的原发病是属于肿瘤、损伤、炎症、畸形中的哪一种,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炎症是感染性的还是无菌性的;损伤是急性外伤还是慢性劳损。 2.明确病变的组织或器官 是在肌肉、筋膜、韧带、滑囊、关节、骨骼、神经、血管、内脏的哪一出或几处。 3.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深浅

急性疼痛考试题

急性疼痛考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头痛按发病机制分、、牵涉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脑膜刺激性头痛、神经炎性头痛。 2、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中约占57%。 3、高血压急症是指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 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急性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急症包括、颅内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子痫等。以往所谓的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等均属于此范畴。 4、高血压急症通常表现为 ,伴有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和精神及神经方面异常改变。 5、高血压急症一般情况下,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h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 %。在随后的2~6h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 mmHg左右。 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7、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紧缩压榨感或压迫感、烧灼感,可向、下颌、颈、背、肩部或左前臂尺侧放射,呈间断性或持续性,伴有出汗、恶心、呼吸困难、窒息感、甚至晕厥,持续>10~20分钟,含不能完全缓解时常提示急性心肌梗塞。 8、病理性Q波是的Q波。 9、当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或心电图动态改变而无升高时,可诊断为心绞痛。 10、稳定型心绞痛胸痛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重复发生,并逐步加重,多在分钟内渐消失。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答案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答案 篇一:癌痛规范化治疗知识考题与答案(培训参考)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考试题 一,填空题 1、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 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 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2、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评估的原则。 3、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 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 者入院后小时内完成。 4、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是:、、、、。 5、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治疗方法包括:治疗、治疗和治疗。 6、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爆发痛的解救治疗时,解救剂量为 前24小时用药总量的。 7、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

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此称为。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mg/d,对 乙酰氨基酚mg/d,塞来昔布mg/d。 9、口服吗啡的大剂量标准是mg/d,超大剂量标准是mg/d。 10、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使用口服即释吗啡 片滴定的初始剂量为毫克/次。 11、某癌痛患者经疼痛评估,NRS评分为7分,需剂量滴定,予口服即释吗啡片10mg,60分钟再次NRS评分为7 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若再次NRS评分为4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若再次NRS评分为2分,需再给予口服吗啡片mg。二,选择题 1,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 A肿瘤相关性疼痛、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因素 性疼痛; B肿瘤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相关性疼痛; C肿瘤相关性疼痛和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 2,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A 伤害感受性疼痛及非伤害感受性疼痛 B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非神经病理性疼痛 C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3,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

201X癌痛规范化治疗知识考题与答案

2016癌症疼痛诊疗规范考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6分) 1、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 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是:口服给药、 按阶梯用药 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 节。 3、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爆发痛的解救治疗时,解救剂量为前 24小时用药总量的 10%-20% 。 4、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 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此称为剂量滴 定。 5、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日限制剂量为:布洛芬2400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mg/d, 对乙酰氨基酚2000 mg/d,塞来昔布 400 mg/d。 6、口服吗啡的大剂量标准是 >300-599 mg/d, 超大剂量标准是 >600 mg/d。 7、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使用口服即释吗啡片滴 定的初始剂量为 5-15mg 毫克/次。 8、、为门(急)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 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 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十五常用量; 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七日用量。 9、疼痛是癌痛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 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 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10、FDA对阿片耐受的定义为:已按时服用阿片类药物至少 一周以上,且每日总量至少为口服吗啡60 mg、羟考酮30 mg、 氢吗啡酮8 mg、羟吗啡酮25 mg或其他等效药物;用芬太尼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癌性疼痛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多数对青霉素产生变态反应,需要警惕。应用头孢菌素时应注意:d对青霉素变态反应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也曾有个别患者用青霉素变态反应而换用头孢菌素不发生变态反应。i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皮试液参考浓度为300@g mL-1。皮试结果判断按青霉素皮试的规定。@发生变态反应性休克参照青霉素休克同样处理。 3.2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本类药物强力地抑制肠道菌群,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 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真菌感染等,尤其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3.3肝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胆红素等值升高。 3.4造血系统毒性: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3.5肾损害:绝大多数头孢菌素由肾排泄,偶可致血液尿素氮、血肌酐值升高、少尿、无尿等。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为显著。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3.6凝血功能障碍:所有的头孢菌素都有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因此具有潜在的致出血作用。具有硫甲基四氮唑侧链的头孢菌素尚在体内干扰维生素 K循环,阻碍凝血酶原合成,扰乱凝血机制而导致较明显的出血倾向。在7位碳原子的取代基中有-COOH基因的头孢菌素有阻抑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使出血倾向更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药物的用量大小、疗程长短直接有关。 3.7与乙醇联合应用产生“双硫醒”反应:双硫醒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蓄积产生难受反应而用于戒酒,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因的头孢菌素有类双硫醒作用,当乙醇(即使很少量)联合应用时,也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 4头孢菌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4.1头孢菌素与)-内酰氨酶抑制剂合用可以有效地治疗由产生)-内酰氨酶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常用的)-内酰氨酶抑制剂有:舒巴坦、舒它西林、克拉维酸等,但价格也昂贵。 4.2头孢菌素与氨基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但必须注意和监护肾功能情况,以免对肾功能损害。此外,与氨基甙类抗生素不能在同一注射器或输液瓶内配伍。 4.3头孢菌素可干扰某些检查结果:以本尼迪特溶液(beni dict)或费林(f ehli n g)溶液及cli nitest试纸检查尿糖时,可出现阳性反应,但不干扰酶法测定的结果。 (2002-11-21收稿;2003-01-03修回) [文章编号]1671-6051(2003)02-0117-03[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志码]A 癌性疼痛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董碧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世界卫生组织(W HO)在肿瘤工作的综合规划中,确定了预防、早期诊断、根治治疗和姑息治疗的四项重点。由于在很多国家中癌症在诊断时大部分已经超越了根治范围,因此,一般认为姑息治疗在多数常见肿瘤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在姑息治疗中,W HO 又首先把癌症疼痛提到重要和优先解决的地位。 据W HO统计,1997年全世界有新发癌症患者1000多万,每年620万人死于癌症。而引起病人中最痛苦的经历之一就是疼痛。现有资料表明,60%~90%的癌症患者经历过疼痛,中、重度疼痛占50%,30%伴有重度至非常严重的疼痛。在非转移性癌症患者,疼痛占15%,而其中50%~80%未得到适当的镇痛治疗,世界范围内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病人蒙受疼痛之苦。在中国,癌性疼痛发生率为51%~61.6%,中国现有260多万癌症患者,每年新发180万,死亡140万,每天忍受疼痛者在100万以上。 癌性疾病的早、晚各期都可能发生疼痛,剧烈疼痛有时是患者及家属决定停止治疗甚至自杀的重要原因。1986年W HO提出“癌症能控制,而且必须得到控制”,要达到“2000年时,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1991年卫生部发出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的通知”。近年来随着三阶梯治疗方法的推广,已有不少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仍未让癌痛普遍获得理想的缓解,如在发达国家,50%~80%的癌性疼痛没有得到完全控制,而中国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任务。 711 2003年4月成都医药A p r.2003第29卷第2期CHE NGDU MEDI CAL J OUR NAL V o l.29N o.2

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第一节成人术后镇痛 有效的缓解疼痛不仅有人道目的,更有显著的生理意义和社会意义、减轻病人痛苦使手术后循环、呼吸和胃肠道等器官因伤害性刺激导致的病理改变得到抑制,有助于减轻术后分解激素异常增高、高代谢反应和免疫异常,使恢复期更平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还可有效减低慢性疼痛综合征的发生。 术后疼痛治疗目标是减轻和消除病人的疼痛和不适,使病人的躯体功能、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同时尽可能降低副作用和成本。 由于疼痛是病人的感觉,术后疼痛治疗必须考虑到个体因素,例如临床疾病、文化差异、年龄、性别的影响,并根据病人的认知加以评估。 有效的疼痛管理应包括一个有组织的急性疼痛管理团队,对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用规范的评估手段定期估疼痛并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满足具体病人的需要。 一、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和病人因素对疼痛的影响 相对而言,胸部和上腹部手术后疼痛比下腹部手术后疼痛严重,四肢手术疼痛较轻。但涉及大关节面和深部组织疼痛都较剧烈。 在上腹部手术中有人认为腹直肌切口比肋缘下横切口手术导致的疼痛更剧烈。不同类型手术疼痛的分级见表15-1,但对具体病人,仍应以VAS评分分值为准。 表15-1 不同类型手术疼痛的分级 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下腹部:腹股沟疝、阑尾炎子宫切除胸部手术 下肢:静脉曲张下颌手术上腹部手术 腹腔镜手术髋、膝关节置换主动脉手术 对于轻到重度疼痛可酌情(需要能口服药物)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其与曲马多合剂(氨酚曲马多),与非选择性NSAIDs,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合剂。也可直接采用非选择性NSAIDs,选择性COX2抑制剂。外周神经或区域阻滞也常采用,需时可加弱阿片药或弱阿片药与对乙酰氨基酚的合剂,也可加用小剂量强阿片药。

2021年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

疼痛治疗新技术——冲击波治疗 欧阳光明(2021.03.07) 我院疼痛科今年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多尼尔电磁式冲击波治疗仪,该设备是现今物理治疗界首屈一指的先进仪器,它是利用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高能冲击波能量,经聚集后进入特定的部位,通过冲击波能量对人体内部组织产生的物理和生理效应,达到治疗目的。冲击波治疗没有服药或注射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时间短,效果明显,因而越来越广泛用于各种骨组织疾病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治疗中。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冲击波治疗。 一、冲击波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1.机械压力效应:当冲击波进入人体后,由于所接触的介质不同,如脂肪、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以及骨骼组织等,因此,在不同组织的界面处可以产生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表现为对细胞产生不同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拉应力可以引起组织间的松解,促进微循环;压应力可以使细胞弹性变形,增加细胞摄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压电效应:冲击波作为一种机械力作用于骨骼后,首先增加了骨组织的应力,产生极化电位,引起压电效应。这种压电效应对骨组织的影响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有关。许多动物实验都发现高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引起动物的骨骼骨折,低能量的冲击波可以刺激骨的生成。 3.空化效应:人体组织中所含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出现高速液体微喷射,产生撞击效应。空化效应有利于疏通闭塞的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 4.止痛效应: (1)由于体外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力较强,可直接抑制神经末梢细胞,从而缓解疼痛;(2)体外冲击波可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由此缓解疼痛;(3)体外冲击波通过改变伤害感受器周围化学介质的组成,抑制疼痛信息的传递;(4)体外冲击波可引起局部充血,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二、冲击波治疗的适应症: 根据这些生物学效应,目前,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的主要适应症包括骨组织疾病,如: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连接、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早期)和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内上髁炎、网球肘、弹响髋、跳跃膝、跟痛症、髌骨腱炎、冈上肌肌腱损伤等。并有文献报道称对足底筋膜炎、腱鞘炎、棘上韧带炎、髂嵴炎、肩周炎、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膜炎、骨性关节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冲击波治疗的副作用: 冲击波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组织的红肿、皮下出血、瘀斑、疼痛等,但绝大多数都是一过性的,治疗后12天就可以缓解或者消除。所以无需对冲击波治疗心怀恐惧,从国内外众多报道来看,冲击波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软组织慢性炎症、骨折延时愈合和疼痛等疾病的手段。四、冲击波治疗的疗程:冲击波治疗一般35天进行一次,46次为一个疗程,是一种安全、便捷、省时、有效的治疗方法。 冲击波对人体有哪些物理和生理效应? 机械振荡作用和压力差效应,可以松解关节和软组织的粘连;刺激活化细胞,改善红细胞的吸氧功能,加速微循环,提高代谢;温热和空化效应、触变作用,对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慢性疼痛的治疗原则概要

慢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疼痛科 谭冠先 前言 ●慢性疼痛(Chronic pain)是一种常见病 ●有慢性疼痛病史者,占人口的25%-30%。 ●多元性、复杂性。 ●治疗难度大 ●对患者、家庭、社会造成的影响大 1.慢性疼痛的概念 ●传统的定义:疼痛持续或间歇性发作连续时间应达6个月左右。 ●1988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认定疼痛持续或间歇发作时间超过3个月。 ●1990年Bonic提出;疼痛持续一个月以上或超过引起急性疼痛 的创伤愈合所需的正常时间。 ●慢性疼痛通常是指疼痛持续一个月超过急性病一般的进展,或者超过受伤愈合的合理时间,或与引起持续疼痛的慢性病理过程有关,或者经数月或数年的时间间隔疼痛再发。 2.慢性疼痛的特点 ●病程长,病因较复杂,诊断较困难。 ●伴随持续性、难以消除疼痛的是:睡眠紊乱、食欲减退、性欲缺乏、 兴趣缺乏、便秘、躯体全神贯注、个性改变、嗜睡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社会、家庭、心理多方面不适应的心理障碍。 ●常常已接受过多种治疗,疗效不理想,治疗困难。 ●可引发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称交感神经维持性痛(sympathetic nerve pain, SMP)。

3.慢性疼痛的分类 ●按疼痛部位不同分为:头痛、口面痛、颈痛、背痛、腰腿痛等 ●按疼痛性质不同分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伤害性疼痛 ●按疼痛的不同组织和病因分为:纤维肌性疼痛、骨骼肌痛、风湿痛和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 4.常见的慢性疼痛 ●头痛 ▲偏头痛(migranie) ▲紧张型头痛(tension headache)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 ●慢性颈项痛(Chronic Neck Pain): ▲颈椎病(颈肩臂痛) ▲颈椎间盘突出症(颈肩臂痛) ▲颈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颈椎关节炎 ▲颈椎外伤后痛 ●腰背痛(Lumbago,Lowback Pain) ▲椎间关节病变 ▲慢性腰肌劳损 ▲脊柱失稳(腰椎滑脱症) ▲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手术后腰背痛 ●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ethic pain)

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癌痛、急性疼痛和重度慢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 癌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WHO将姑息治疗列为癌症治疗规划的四项重点之一。199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提出“关于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我国自90年代推行,并于1993年下达“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导原则”。 一、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指导原则 癌痛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疲劳、失眠、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直接导致了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癌痛患者由于疼痛对日常生活、情绪、行走能力、工作、睡眠、社交、生活乐趣等七方面的干扰随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加重,WHO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止痛疗法虽在全球推广,且已证实了其安全性、有效性、简单性和可行性,但至今仍未普及到的全部癌痛患者受益。“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推行癌痛三阶梯止痛是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1、治疗癌的目的 持续有效地消除癌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癌痛及其治疗带来的心里负担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2、癌痛的评估方法 ①数字分级法(NRS):数字分级法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 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 程度分级标准: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国际上通用。 ②根据主诉的程度分级法(VRS分法),分为4级。 0级:无疼痛 Ⅰ级(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药,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 ③目测摸拟法(略) 3、三阶梯止痛原则 第一阶梯:非阿片类药物多指NSAID药物(非甾醇类止痛药物)。该类药物对轻度疼痛有肯定疗效,并可增强第二阶梯及第三阶梯止痛效果,延长对阿片类药物量增加的需求或减少用量,从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但该类药有“天花板效应”。只能用一种不行就改为第二阶梯止痛药物。 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品主要有可待因等该药对中度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该类药物的安全使用剂量被有封顶效应的NSAID药物剂量所限,当癌痛不能消除时应改用第三阶梯止痛药物。 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品,主要有吗啡、芬太尼、美沙酮等,该类药物可选剂型多,且无“天花板效应”。只要能正确选择,按时给药,用量恰当并合理使用辅助药物,预防及治疗不良反应,90%以上中,重度癌痛患者可消除疼痛。 4、合理用药的几个原则 合理处方原则:对病人用药正确、剂量适当、治疗期限合理而且用药产生的危害性极小。 三阶梯止痛给药原则:无创给药(口服、外贴、直肠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观察病人服药后反应并及时处理。(五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