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

百科名片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近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

简介】

桃花扇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当时清初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历史书籍,剧中加入故事情节,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并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

田沁鑫认为:“欧阳予倩先生当时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改编了这出戏,有着极强的影射和借古讽今意味,后人大都追随并沿袭了这一版本。可以说《桃花扇》曾被各种颜色调和了很长时间,而我们则是想恢复其本真和古朴的原貌。我想我们最多能够整理出七八出,我想用一晚上演完。其实整理出多少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如何取舍,如果舍得有意思,相信会是另一番风貌。”田沁鑫所说的恢复《桃花扇》“原貌”,在情节上主要体现在结尾。欧阳予倩版的电影广为流传,结尾是李香君自尽,侯方域降清。事实上,在孔尚任的原作中,结尾是侯、李二人在国破家亡后出家。

[编辑本段]

【历史背景】

当时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殉国。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钱财;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

明朝人明白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普通百姓奋起反抗。满清推行剃发易服,不屈死难者数千万。主人公李香君就是一个有着民族气节的女子。

[编辑本段]

【出场人物】

全剧只有30名出场演员,作者将其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

色部是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共16人。

气部是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臣的“奇部”和以马士英等为首的奸臣“偶部”,鉴于历史上不敢骂皇帝,将弘光皇帝分在奇部,共12人。

总部只有两人;“经星”张瑶星道士,“纬星”南京太常寺老赞礼,作为全剧幕中穿插,

介绍背景,以情节外人补充交代叙事的人物。

[编辑本段]

【情节梗概】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而和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编辑本段]

【历史影响】

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剧本脱稿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舞台上经常演出。康熙皇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康熙皇帝从中看到了昏君佞臣亡国的历史教训,将这部戏曲作品作为一本统治者的重要的历史教

科书加以推崇。

20世纪之初,王国维自1908年至1912年钻研中国戏曲,曾极口称赞元剧之文章,但却认为不及《桃花扇》。他在《文学小言》中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矣!王氏指出,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915年,吴梅为暖红室校订《桃花扇》后,写了一篇题识,并在所著《顾曲麈谈》中赞扬此剧不独词曲之佳,即科白对偶,亦无一不美。1918年7月,他又写了《桃花扇传奇跋》,专论其艺术成就说:东塘此作,阅之久,凡三易稿而成。自是精心结撰,其中虽科诨亦有所本。观其自述本末,及历记考据各条,语语可。自有传奇以来,能细按年月确考时地者,实自东塘为始,传奇之尊,遂得与诗文同其声价矣。王国梅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学科的开创者,他俩对《桃花扇》的艺术评价很高,但都没有触及孔尚任的身世的思想内容。在清末民初,能结合文艺思潮来探索孔尚任《桃花扇》主旨的学者,当推梁启超为第一人年,他在《小说丛话》中首先揭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义实质,他说:“《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注:阿英编:《晚清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4页。)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的卖国汉奸汪精卫之流,(其实历史上真实的侯方域确实在顺治年间回河南参加了乡试)。1964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由著名演员王丹凤和冯喆主演,并以昆曲曲调作插曲,有的唱段选了牡丹亭的词,更烘托出悲壮的气氛。但由于写的是末代王朝,文化大革命中被无端指责为“怀念失败的国民党政府”而受到严厉的批判,文革后被平反。

[编辑本段]

【鉴赏】

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孔尚任以此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一把纤巧的扇子,在孔尚任手中不仅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雄辩地展示出它们的破灭的必然性。在民族沦落、社稷倾圮的时代,作者把高尚的人格给予身为妓女的李香君,把一个孱弱的灵魂赋予了享有盛名的才子。而将最深沉的同情寄予在社会地位卑微的民间艺人身上。孔尚任借助他们的口,抒发了对末世既临的无可奈何、无可挽回的叹息。

苏昆生的悲歌,不仅是对回光返照的南明王朝的凭吊,不仅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一旦覆亡的伤感,也不仅是对瞬息万变的历史兴亡的慨叹,在这些凭吊、伤感、慨叹的深处,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出了封建未世的时代哀音!……在这种时代哀音中,流溢着封建末世文人心中破败

感、失落感、忧患感交织躁动的感伤情怀。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仕前阶段:三十七岁前,在家过着养亲、读书的生活。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对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萌发浓厚兴趣,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

二、出仕阶段: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特至曲阜祭孔,三十七岁的孔尚任在御前讲经,颇得康熙的赏识,破格授为国子博士,赴京就任。三十九岁,奉命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这个时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南明故地,又与一大批有民族气节的明代遗民结为知交,接受他们的爱国思想,加深了对南明兴亡历史的认识。他积极收集素材,丰富创作《桃花扇》的构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奉调回京,历任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广东司外郎。经过毕生努力,三易其稿,康熙三十八年,五十二岁的孔尚任,终于写成了《桃花扇》。一时洛阳纸贵,不仅在北京频繁演出,“岁无虚日”,而且流传到偏远的地方,连“万山中,阻绝入境”的楚地容美(今湖北鹤峰县),也有演出(《桃花扇本末》)。次年三月,孔尚任被免职,“命薄忍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诽谤”(《容美土司田舜年遣使投诗赞予〈桃花扇〉传奇,依韵却寄》),从这些诗句看,他这次罢官很可能是因创作《桃花扇》得祸。

三、隐居阶段:罢官后,孔尚任在京赋闲两年多,接着回乡隐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这位享有盛誉的一代戏曲家,就在曲阜石门家中与世长辞了,年七十岁。他的作品.还有和顾采合著的《小忽雷》传奇及诗文集(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均传世。

孔尚任年谱

顺治五年(1648年),一岁

九月十七日,生于山东曲阜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岁

读书于曲阜北石门山中。

少年时期,博采遗闻,准备写一部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戏曲。

康熙八年(1669年),二十一岁

此前,应童子试,为诸生。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十岁

前往济南应试,未中。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十三岁

用田产捐国子监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十五岁

应孔毓圻之聘请,参加修编《孔氏家谱》及《阙里志》。

并训练礼生、乐舞生,监造礼乐祭器。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十六岁

康熙帝南巡,路过曲阜,祭孔子。

孔尚任受荐于御前讲经,受康熙帝赏识。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三十七岁

破格任为国子监学士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三十八岁

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出差维扬,疏浚黄河海口。

于扬州登梅花岭,拜访史可法衣冠冢。

于南京登燕子矶,游秦淮河,拜明孝陵,于栖霞山白云庵访道士张瑶星。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四十一岁

回京。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十五岁

奉旨回曲阜,送御书“万世师表”匾额,参加曲阜孔庙落成的祭祀典礼。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四十六岁

升户部主事,职务为宝泉局监铸。

与顾天石合作,创作传奇《小忽雷》。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五十一岁

《桃花扇》创作经十余年,终于脱稿。上演,反响热烈。

宫中内侍索要《桃花扇》剧本。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五十二岁

升户部广东司员外郎,不到一月即被罢官。

康熙四十年(1701年),五十三岁

逗留北京。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五十四岁

回曲阜石门山老家。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十八岁

到河北访友,观演《桃花扇》。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十一岁

因津门诗人佟蔗村资助,《桃花扇》刻版印行。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十八岁

到淮南访问刘延玑,合编《长留集》。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七十岁

卒于曲阜石门山家中。

[编辑本段]

【昆曲:桃花扇】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昆曲代表作《桃花扇》,名列中国古典戏曲五大名著之一,作者孔尚任为孔子六十四代孙,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明末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深刻描写南明王朝的兴亡与明朝的覆灭。

《桃花扇》有“末世百象图”之说,内容庞杂,人物众多,场景斑驳。经孔尚任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剧本写成后,王公显贵争相传抄,金斗班首演于京中舞台,一时轰动。

在《1699 ? 桃花扇》的演出中,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破天荒以舞台布景的形式首度全景亮相,淋漓尽致地重现明朝永乐年间南京旧都繁华奢靡的景象。此外,舞台上将有众多价值不菲的宝物,譬如三百件苏绣精品──包括当代刺绣皇后姚建萍亲手绣出的主角戏服、昆曲大师俞振飞题写的折扇、名师祖传的头饰、明代家具等等。今次的制作集昆曲四代传人之心力,名师高徒荟萃,而且更连接起中、日、韩、台各地优秀艺术家共同打造,基本恢复了三百年前文武并重的演出规模,从秦淮风情中再现昆曲盛世之美。这出巨构稍后将巡回南韩、瑞士、意大利等地演出。

[编辑本段]

【黄梅戏:桃花扇】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世界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桃花扇》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改编古典名著,要尊重原作又高于原作。在这方面,黄梅戏《桃花扇》改编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将原著中苏、柳两位艺人综

合成一位柳敬亭,使人物更集中,线条更清晰。又如一些淡化民族矛盾的处理也是符合当今时代精神的。再如当秦淮歌妓哭丧大明王朝的覆灭时,柳敬亭一声怒斥:“大明朝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大明朝在,你们就不做妓女?就能从良?”这番话狠狠地鞭挞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盲从意识,既痛又快。这话也只有柳敬亭说才合适。他是说书人,可以通观古今;他是卖艺人,没有乌纱,不怕丢官。既深刻又合情理。这样改编,比原著立意更高。加上黄梅戏本身的平词具有委婉抒情、细腻动人的特点,黄梅戏《桃花扇》听起来更加凄婉伤感、缠绵动人。所以该剧一出便好评如潮,获得第十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创新奖。

[编辑本段]

【京剧:桃花扇】

1958年,中国京剧院曾依照欧阳予倩编剧的《桃花扇》本排演,由郑亦秋导演,杜近芳(饰李香君)、叶盛兰(饰侯朝宗)、李世霖(饰杨文聪)、苏维明(饰阮大铖)、侯玉兰(饰李贞丽)、孙盛武(饰柳敬亭)、骆洪年(饰苏昆生)等联合主演。

[编辑本段]

【电影桃花扇】

桃花扇(1963)制作团队

孙敬.... 导演

梅阡.... 编剧

孔敬.... 编剧

吕万营.... 编剧

罗真.... 导演助理

王志雄.... 摄影

宋国毅.... 特技摄影

洪嘉惠.... 录音师(收音)

孟福印.... 录音师(收音)

薛效强.... 剪辑

董萍.... 美工

胡强生.... 美工

樊步义.... 作曲

魏瑞祥.... 作曲

油达民.... 指挥

龚万里.... 指挥

李淑君.... 演唱

王秀英.... 服装指导

张锡九.... 道具

柏顺富.... 化妆

程克林.... 化妆

李恩德.... 化妆

陈镐庄.... 灯光(照明)

孙超德.... 美术(制作设计)

陈清甫.... 背景设计

金紫光.... 顾问

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队.... 伴奏上海电影乐团民族.... 伴奏

上海合唱团.... 演唱

演员表:

虞俊芳.... 郑妥娘

郑大年.... 杨龙友

丛肇桓.... 吴次尾

马中元.... 苏昆生

孙元勋.... 马士英

崔书凤.... 卞玉京

智一桐.... 陈定生

毕福生.... 阮宪五

王墨农.... 刘肇基

李倩影.... 李贞丽

马长春.... 小红

金馥丽.... 寇白门

许虹.... 九夫人

潘芄.... 田仰

王丹凤.... 李香君

冯喆.... 侯朝宗

韩涛.... 阮大铖

周文彬.... 柳敬亭

易东林.... 史可法

[编辑本段]

【诞生的地方】

《桃花扇》诞生的地方

张宝申

从琉璃厂西街西口往北,有一条斜向通往宣武门内大街的胡同叫“海柏胡同”,因胡同内有庙宇“海波寺”,明清时称“海波巷”、“海波寺街”。三百多年前,在这条不起眼的小胡同里,孔尚任在他的“岸堂”寓所,创作了《桃花扇》,并让“伶人”在此进行了“首演”,在北京的戏剧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他早年在家乡时,就听到过“李香君血溅诗扇”及南明王朝灭亡的故事,感慨颇多,萌发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冲动,有了《桃花扇》最初的构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南巡归来路经山东,到曲阜祭孔,孔尚任被举荐在御前讲经,并做了皇帝游览孔府的向导,深得康熙赏识,被“破格”任命为国子监博士。此后,他曾奉命到江淮了解民情,治理水患,还到过南京、扬州一带寻访,对明王朝阉党专权,官吏腐败,导致灭亡有了更多感触,为他创作《桃花扇》积累了鲜活的素材。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孔尚任到京城为官,买下了海波巷的一处宅院,将书斋命名“岸堂”。“海波巷里红尘少,一架藤萝是岸堂。”经过多年的生活积累和创作准备,孔尚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本的创作。北京是元杂剧的发祥地,发展到明清传奇,戏剧活动在京城已十分活跃。在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中,孔尚任借鉴了前人的经验,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努力,三易其稿而创作出了不朽的名剧《桃花扇》。《桃花扇》通过江南名妓李香君与复社文士侯朝宗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直抒胸臆:“不独使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1700年正月初七,孔尚任邀集了名士挚友18人在岸堂相聚,酒席宴前,让伶人清唱《桃花扇》新曲,众友人无不称快,忘乎所以。“词人满把抛红豆,扇影灯花闹一宵。”此后,《桃花扇》又在菜市口胡同的碧山堂大戏台,由著名昆曲班社连演数场,一时轰动京城。这一动静,很快传入宫内,康熙皇帝闻讯索阅了《桃花扇》稿本。因《桃花扇》颂扬了史可法、左良玉等明朝抗清人物,引起了康熙及满族大臣们的反感,不久,孔尚任就被借故罢了官,回曲阜老家去了。

三百多年来,《桃花扇》曾被多个剧种上演。抗日战争时期,欧阳予倩将《桃花扇》改为话剧,广泛上演,鼓舞了人民群众爱国抗日的斗志。解放后,中央实验话剧院几度将《桃花扇》搬上舞台,在国内外演出。著名导演谢晋曾将《桃花扇》搬上银幕。上海电视台也曾将《桃花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李香君》。海柏胡同里的孔尚任“岸堂”,现已难寻旧迹,但在这里诞生的《桃花扇》,已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桃花扇经典句子

桃花扇经典句子 1. 溅血点做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2. 帘栊响,似有个人略喘。寻遍,立东风渐午天,那一去人难见。看纸破窗棂,纱裂帘幔。裹残罗帕,戴过花钿,旧笙箫无一件。红鸳衾尽卷,翠菱花放扁,锁寒烟,好花枝不照丽人眠。 3. 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 4. 江云山气晚悠悠,马走平川似水流,莫学防风随后到,涂山明日会诸侯。 5. 龙舟并,画桨分,葵花蒲叶泛金樽。朱楼密,紫障匀,吹箫打鼓入层云。 6. 歌才发,灯未昏,佳人重抖玉精神。诗题壁,酒沾唇,才郎偏会语温存。 7. 香梦回,才褪红鸳被。重点檀唇臙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这春愁怎替,那新词且记。 8. 绫纹素壁辉,写出骚人致。嫩叶香苞,雨困烟痕醉。一拳宣石墨花碎,几点苍苔乱染砌。 9. 生来粉黛围,跳入莺花队,一串歌喉,是俺金钱地。莫将红豆轻抛弃,学就晓风残月坠;缓拍红牙,夺了宜春翠,门前系住王孙辔。 10. 热心肠早把冰雪咽,活冤业现摆着麒麟楦。俺且抱着扇上桃花闲过遣。 11. 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巷滚杨花,墙翻燕子,认得红楼旧院。触起闲情柔如草,搅动新愁乱似烟,伤春人正眠。 12.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13. 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 14.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15. 只恐输赢无定局,治由人事乱由天。 16.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17. 想当初我与卿在秦淮河边,朝看花夕对月常并香肩。 18. 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19. 南朝看足古江山,翻阅风流旧案,花楼雨榭灯窗晚,呕吐了心血无限。每日价琴对墙弹,知音赏,这个番。 20. 儿女浓情如花酿,美满无他想,黑甜共一乡。可也亏了俺帮衬,珠翠辉煌,罗绮飘荡,件件助新妆,悬出风流榜。

张爱玲《爱》及赏析

爱·张爱玲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 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凄美而无奈的爱 ——张爱玲散文《爱》赏析 “爱”这一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述说不尽的主题,张爱玲仅以三百四十余字的袖珍篇幅,看似轻松地淡淡道来。语言洗尽铅华,单纯干净,全然没有她惯有的华丽绚烂。然而,一种不动声色的人生苦难和沧桑已被她轻轻地触及;而一份爱的无奈和哀痛也被她暗暗地激起,让人想想就忍不住要心酸落泪。 文章以四个字起首做一段:“这是真的”,潜台词即:这不是小说,更不是传奇。“这是真的”,读完全文,回味过来,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 接下来叙述一个真的、美的、纯的,同时又是那么虚的、淡的、凄的关于“爱”的故事。春天的晚上,桃树的底下,着月白衫子的十五六岁的少女,正是青春如花,做梦怀春的豆蔻年华,对爱可以有无数的美好憧憬。正当此际,那个对门的他,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对她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然后,“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儿,各自走开了”。 仿佛要发生点什么,却什么也没发生。结果的确什么也没有发生——“就这样就完了”,张爱玲在此另起一段,六个字里用了两个“就”,就冷酷的葬送了那个春天的桃花盛开的萌芽着爱的情感的晚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花”意象总是与美丽缠绵的爱情相联系。 《诗经》中《桃夭》云:“桃之夭夭,灼(zhuó)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烂漫的春天,艳如桃花的女子,在大家的祝贺中出嫁,这是多么喜气、欢欣的场景。这首“娶艳女以还家”的咏桃诗,给芳龄女子的爱情找到了一个幸福的归宿。 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出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种惆怅伤怀的情感唤起了大众隐秘的梦想和物是人非的长叹,传达的既是个人的又是共同的经验。因此这首“人面桃花”诗,被后来不断地解读出一个个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 孔尚任的《桃花扇》一剧,以坚贞丽人的斑斑血迹描画出的一幅桃花扇为道具来演绎人世间的悲

孔尚任《桃花扇》赏析

孔尚任《桃花扇》賞析 1699年,继洪升《长生殿》传奇之后,经过作者孔尚任十年苦心经营、三次易稿的《桃花扇》传奇脱稿了。当时在南中国各省起兵抗清的前后三藩早已平定,清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了。在清政府利诱、威迫兼施的文化政策之下,被称为“一代正宗”的《望溪文集阮亭诗》,都因才力单薄,为有识者所不满。“南洪北孔”就成为照耀文坛的双星。 《桃花扇》传奇是孔尚任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戏。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了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中国黄河以北各省陷入大混乱的状态。这年五月,凤阳总督马士英内结操江提督刘孔昭、南京守备徐弘基,外结靖南伯黄得功、总兵官刘泽清、刘良佐、高杰等,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王朝。当时南明王朝统辖的中国南部各省都还完好,南京据长江下游形势之地,是明代二百多年的陪都所在,对南方各省还有一定程度的号召力量。清人入关之初,兵力不过十多万,占地不过关外辽东一带和河北、山东的部分州县。在这样双方形势对比之下,当时南明王朝若在政治上采取一些较开明的措施,团结内部,一致对敌,即使暂时不能出师北伐,收复失地,也还有可能像东晋、南宋初期那样,

坚守江淮,徐图恢复。可是南明王朝建立之后不久,清兵即渡河南下,列镇望风迎降,扬州失守,南京跟着陷落。这曾经一度为南中国人民所属望的南明政权,仅仅支撑了一年,就土崩瓦解,不可收拾。后来南方的人民虽先后拥立鲁王、唐王、桂王等抵抗清兵,但比之南明王朝建立初期,形势已大相悬殊,终于为清兵所各个击破。为什么南明王朝会这样快地覆灭呢?明末清初的不少文人、学者曾经企图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加以说明,而孔尚任的《桃花扇》则是要求通过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出南明王朝没落的必然性的。 在《桃花扇》传奇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复社文人陈定生、吴次尾等对魏阉余孽阮大铖的斗争。这实际是明代从万历、天启以来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派系斗争的继续。代表统治阶级内部最腐朽黑暗势力的阮大铖,正在等待时机,重新起来执政。以陈定生、吴次尾为领袖的复社文人,在政治上继承东林党的主张,有他们进步的一面。然而他们在“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的时候,依然流连风月,买醉征歌,这就通过舞台上的人物活动,说明他们不可能担当起挽回国家危急形势的艰巨任务。 跟着复社文人对阮大铖的斗争而来的是为了建立南明王朝而引起的统治集团内部的争论。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魏阉余孽勾结江北四镇,企图迎立福王。为复社文人所拥护的史可法、左良玉都曾表示反

《桃花扇》读书笔记3篇

《桃花扇》读书笔记3篇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桃花扇》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桃花扇》读书笔记篇一《桃花扇》是以侯朝宗和李香君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并把他们爱情生活上的波折与国家兴亡的命运结合起来,实际上是以生花之妙笔,写亡国之痛剧,抒发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桃花扇》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作者孔尚任虽然是孔子之后,但其为官之初,只是一个深受儒家理想影响的官员,并没有太强烈的遗老遗少情绪。真正开始计划写《桃花扇》,源于他在扬州三年地方官的经历。扬州接近南京,是史可法殉职之处,也是当年南明小朝廷的核心统治区域。孔尚任在这里拜访了大量的南明遗民,还跟与侯方域齐名的冒辟疆做过长时间的深入交流。正是这些探访和交流,奠定了《桃花扇》的写作基础。只要不是太迟钝的人,都能够读出《桃花扇》中强烈的怀念故国的情绪。 作为一部文学经典作品,《桃花扇》的艺术价值当然不

只是给遗民们提供黍离之悲这么简单。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堪称是以戏曲形式呈现的一部“过明论”。《洪业》等史书中分析的明朝败亡的原因,在《桃花扇》中几乎都有所呈现。首先说党争,复社与阉党之间的争斗是导致南明朝廷严重内耗的重要原因。这部戏中,并没有对阮大铖、马士英等奸臣做脸谱化的刻画,这在阮大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当时其实是有意结交侯方域,跟复社党人结成同盟的,这从他为侯方域带来迎娶李香君的妆奁就可以看出。如果不抱泛道德主义的观念,就应该知道,团结尽可能团结的力量,是残破的南明朝廷最好的选择。然而可惜的是,在李香君的坚持和其他复社党人的影响之下,侯方域最终退掉了阮大铖送来的妆奁。这不只使得自身遭受阮大铖的迫害,也使得南明文官沦为复社和阉党余孽这截然分明的两个阵营,争斗不已,严重内耗。而事实上,标明为正义化身的复社党人自身并不是纯洁无暇。正如魏斐德在《洪业》一书里所言,与其把东林党和复社称为有着共同道义和理念的政党式团体,倒不如说成是基于共同地域和利益取向的缙绅共同体,因为他们几乎都出自江南的士绅阶层,家底殷厚。这样置团体利益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团体,实为有效中央集权之大敌。复社中的许多人士先后投靠大顺和大清,就是对他们宣扬的正统道德的最好讽刺。 明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军阀并起,中央弱化,这在《桃

桃花扇

秦淮无语送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 春风不知人事改,依旧欢歌绕画舫。 谁来叹兴亡? 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 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 空留桃花香。 李香君唱: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辞家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李:装不完的欢笑,卖不完的唱,烟花生涯断人肠。怕只怕催花信紧风雨急,落红纷纷野茫茫。 我也曾学红杏出墙窥望, 侯朝宗唱: 我也曾抚瑶琴低吟凤求凰。 李:我也曾嘤嘤鸣兮求良友, 侯:我也曾深巷愁听卖花忙。 李:只怕是精诚一片金石开,诗笺牵动我心肠。 我愿做香扇坠佩在郎身上, 侯:我愿日日夜夜将你袖中藏。 李:我愿时时刻刻随郎团扇影,

侯:随风轻送一身香。 李:欲寻好梦难入梦, 侯:怕断肠时偏断肠。 侯:秦淮烟月勘不透,几番梦里绕画楼。前日堂前看不够,今宵哇,要将你倩影镂心头。李:秦淮烟月年年有,唯有知音最难求。百年恩爱今宵就,但愿同心到白头。 侯:琵琶声声将我的心扉扣,欲泣欲诉添温柔。人前怎解芙蓉扣,盼到灯昏喜宴收。李:春情无限容姿秀,容姿越秀越怕缠头。今宵破题交君手,见惯花底心也羞。 侯:谢卿赠我双红豆。 李:结成扇坠紧紧系心头。 侯:你是小红豆, 李:劝君多采收。 侯:同结相思扣, 李:浓情永不休。 (合):展开眉头,抚平心头,天长地久永结鸾俦。 侯:老朽侯询顿首拜,奉劝将军细思裁。忠心莫因困境改,缺粮缺草要善安排。高帝留都皇陵在,谁敢轻将马蹄踹,亡羊补牢尚可待,东进站船且莫来! 侯:比月净,比兰清,佳人难得玉精神。 李:玉精神休出唇,才郎偏会语温存。 侯:不出唇更消魂,疑是巫山遇女神。 李:巫山梦梦易醒,怎比秦淮夜夜春。 侯:怕只怕秦淮春色难久驻,我是落魄一书生! 李:爱你才,敬你志,一封信退了百万兵! 李:并蒂初结风雨倾,因忠成罪天地昏。

余音袅袅寄情思——桃花扇·余韵赏析

余音袅袅寄情思——《桃花扇·余韵》赏析余音袅袅寄情思——《桃花扇?余韵》赏析 1名作赏析l 余音袅袅寄情思 —— 《桃花扇?余韵》赏析 ◎俞为民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代初年曲坛上与洪异的《长生殿》齐名的一部杰作,向有"南洪北孔"之称.它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离合之情",真实地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寄寓了自己的兴亡之感和民族感情.由于它的这一现实主义的内容,在当时曲坛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出现了"勾栏争唱孔洪词"的局面(金植《壑门吟带?题阙里孔稼部尚任东塘(桃花扇)传奇卷 柳敬亭,老赞礼的说后》).《余韵》是《桃花扇》的最后一出,它通过苏昆生, 唱,总结了全剧的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剧作的主题.整出戏按上场人物的变化与剧情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分别描写了构成"余韵"的两个音符,即兴亡之感与民族感情. 第一部分是从开场到【离亭宴带歇拍煞】曲,主要是通过渔樵同话来抒发兴亡之感.南明覆亡后,苏昆生与柳敬亭坚持民族气节,隐逸山林之中,苏昆生以采樵为生,柳敬亭以捕鱼度日.一天,他们与逃人山中的老赞礼相聚在一起,三人面对南明覆亡后的残山剩水,痛定思痛,同叙兴亡之感.由于他们都是过来之人,经历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过程,"满肚南朝野史",故叙说南明兴亡历历在目,评点南明是非十分中步.三人分别唱了十支曲调,来总结南明的覆亡历史和抒发自己的兴亡之感.第一个唱的是老赞礼,他唱的是一首巫曲【问苍天】,在这支曲中,老赞礼主要着眼于在这兴亡动乱的年代里个人荣辱富贵的失常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与不平.老赞礼虽与

福德星君 (财神)同月同H所生,但两者一贫一富,天差地别,老赞礼"囊无钱,灶断火, 不啻乞儿".而福德星君"称玉晕,坐琼筵,尔餐我看;谁为灵,谁为蠢,贵贱失宜".对 于这一贫富不均,"贵贱失宜"的人情世态,他愤愤不平,"掀髯长 叹",为此向天地神明大声质问:"贫者贫,富者富,造命奚为?""叫九阍,开聋启聩,富命司,检禄籍,何故差池?…'神有短,圣有亏,谁能足愿?"但在"释尽 , 了胸中愁",吐出了心中不平后,他又"欣欣微笑",这一态度似乎又十分旷达,与 前面的"掀髯长叹"相矛盾了,其实仍是一致的,这一"微笑"实是出于无可奈何,因为老赞礼已认识到,"地难填,天难补,造化如斯".整个社会现实与人情世态是如此,个人的愤恨不平又有何用呢?因此,在这"欣欣微笑" 中,实隐含老赞礼无尽的感伤和难抑的愤慨. 第二个唱的是柳敬亭,他唱的是一首弹词【秣陵秋】曲,在这首曲中,主要是评 述南明覆亡的历史教训.他先从六朝最后一代的陈后主说起,"陈隋烟月恨茫茫,井 带胭脂土带香."陈朝的灭亡就是因为陈后主沉迷声色,荒淫无道.而南明王朝正是 重蹈陈朝灭亡的覆辙,福王也正是承袭了陈后主的荒淫无道."中兴朝市繁华续",作者用了解个"续"字,巧妙地把南明与陈朝, 福王与陈后主联系起来了.中兴朝市,南 明建立之初,尚据有半壁江山,如君臣上下一心,励精图治,明王朝尚可中兴,然而南明统治者却承续了陈后主亡国的传统,在大敌当前,中原未复之际,整天沉迷于声色之中,昏庸无道.那些把持南明朝政的阉党余孽,窃跨高位,势焰嚣张,他们一面为讨得福王的欢心,征歌买笑,"只劝楼台追后主";一面又大兴党狱,残杀东林党与复社 文人,"社党重钩无缝藏".而在抗清的朝臣与将领中,也因争权夺利而四分五裂,勾心斗角,虽有像"龙钟阁部喘梅岭"的史可法那样的忠臣,但也有像"跋扈将军噪武昌"的左良玉那样的骄兵悍将,致使抗清力量受到削弱,"九曲河流晴唤渡,千寻江岸夜移防."给清兵南下以可乘之机,因此,即使有史可法那样的忠臣,也是"难整乾坤". 由于南明王朝昏君乱臣的倒行逆施,最后终于导致了灭亡,福王也被清兵掳去,"临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答案.doc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答案 在古诗中的春天会是怎么样的呢?诗人们是怎么样去描述的春天? 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目及答案,欢迎阅读!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原文 吟春光。"浸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字里行间,把明媚的春光景色,尽寓其中,光彩耀人。 唱春鸟。诗人笔下的春鸟,更是欢快无比,充满生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细腻地描绘出黄鹂婉转地鸣唱于翠柳之上,白鹭翱翔于蔚蓝的青天,景色优美,境界开阔,充满画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杨慎)?。"争"、"啄"、"穿"、"行"四字,将初春莺燕、孔雀的忙碌欢快之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赞春花。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咏道:"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诗里桃花有深红也有浅红,色彩缤纷,具体可感。宋祁的《玉楼春》则云:"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诗里绿杨、红杏,春光春色,无限明媚,再着一"闹"字,更是境界全出,使新春更显得有声有色,生机盎然。 歌春月。"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晏几道);"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春日月下花前,杨柳丝丝,桃杏依依,清风徐来,笛声悠扬。身处此种美妙的环境氛围,其乐何及,此时此刻,不正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吗?

话春耕。"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李绅);"春时耕种夏时耘,粒粒颗颗费力勤"(冯梦龙),都是因春耕而引发的感想,劝勉人们珍惜春天大好时光,诗中不乏睿智哲思。 赋春江。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当属咏春诗篇中的佳作名句。它既写出春回大地时江南水乡的绝妙景致,又抒发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感悟之情。与此比肩的,还有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也备受后人称道。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目 1.填空题 古诗中的春天多姿多彩,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吟春光、唱春鸟、( ) 、( ) 、( )、赋春江。 2.根据意思选诗句。 诗里桃花有深红也有浅红,色彩缤纷,具体可感。 A.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B.浸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3.根据意思选诗句。 细腻地描绘出黄鹂婉转地鸣唱于翠柳之上,白鹭翱翔于蔚蓝的青天。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根据意思选诗句。

浅析桃花扇的悲剧根源

浅析《桃花扇》的爱情悲剧性横观明清戏剧,不难发现其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爱情作为线索,表现爱情与现实的冲突,而其中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爱情故事的悲剧性色彩。《桃花扇》中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长生殿》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以及明代的《牡丹亭》等等,几乎都是把悲剧的色彩贯穿于戏剧的整个故事中。 孔尚任在《桃花扇》的《先声》一出里, 借老赞礼之口, 道明了剧作的思想内容, 即“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悲欢离合加上兴亡感慨构成了整部剧作的感情基调———哀惋伤感, 正是这一感情基调的确立决定了《桃花扇》的悲剧性质。 侯、李的爱情是一个悲剧。而从悲剧层面讲,侯、李之爱是因为外部因素酿成悲剧。而与《长生殿》相比,侯、李的爱情是悲到极致的。概括地说,《长生殿》写的是爱情酿成国难,其爱情悲剧是作茧自缚、恶果自食性质的;而《桃花扇》写的是国难淹没了爱情,其爱情悲剧基本上是被动无奈的。唐玄宗与杨贵妃,固然是甜美爱情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但同时也是贪情误国、致乱致衰的罪魁祸首;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施爱者自己在一天复一天地为自己无限珍惜的爱情挖掘坟墓,并亲手把它埋葬。 侯、李爱情生于乱世, 必然染上了乱世的悲凄。剧作从第五出到第八出写侯、李初识, 一见钟情, 并结为连理。待到第十二出《辞院》, 阮大铖诬陷侯方域, 使侯面临牢狱之灾, 新婚燕尔却不得不劳燕分飞。侯生不舍, 显出了性格中懦弱的一面; 香君也不舍, 但却明辨是非、处事果断, 明知是生离死别, 态度依然坚决。“生离苦, 相思苦, 苦海无涯际”;“黯然销魂者, 惟别而已矣! ”敏感的香君已经预感到此一别后会难期, 唱出了“离合悲欢分一瞬,后会期无凭准”的离别悲音。也许是孔尚任为了增强全剧的悲剧氛围故意为之,却也悲的催人泪下。在第十二出《辞院》以后直到第四十出《入道》近三十出戏中,作者是以侯、李定情信物“桃花扇”来维系两人感情的。在第四十出《入道》中重逢,桃花扇依旧, 人面依旧;只是江山易主, 情人久别。正当二人共叙别离情的时候,张道士怒拍桌案、裂扇掷地,毁坏了二人定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文档资料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文/梁实秋 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

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桃花扇》读后感

《桃花扇》读后感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或许晏几道在作这首《鹧鸪天》的时候也未曾想到六百多年后会有一部因此词命名的《桃花扇》传奇问世并名声大噪。读《桃花扇》我读出了爱恨别离,读出了家破人亡,读出了历史的悲剧,更读出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是凄凉的传奇,但更是悲壮的历史,《桃花扇》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历史的写照,正如孔尚任所说:“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作者生于1648年,刚刚经历明亡清兴的过程,桃花扇底写南明,作者将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恨别离贯穿于短暂的南明朝的建立与灭亡之间,以二人的爱情做线索,实写南明历史。 作者身处清朝却书写了南明灭亡的往事,往事历历在目,处于满清的高压政治的统治下的汉人们看了有如何不伤心,感叹南明的灭亡,作者的历史观很明确,桃花扇一剧形象的刻画出南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康熙皇帝还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当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时,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康熙皇帝从中看到了昏君佞臣亡国的历史教训。将这部戏曲作为一本统治者的重要的历史教科书加以推崇。 我同意作者的历史观,哪怕是放眼21世纪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借儿女之

情抒兴亡之感,故要总结的是亡国的历史教训,这意味着经过改朝换代的动乱与变革之后,作者想借男女爱情故事来阐述其从对历史的反思中获得的教训和感慨。就教训而言他力图给清朝统治者提供政治之道。这一点,孔尚任多次强调说明他经世致用的抱负。 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历史观时,虽然说作者尊重历史,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但作者为了戏剧性更改了部分历史,在这个方面作者有一定的盲区。 在戏曲中的《沉江》部分是一个十分动人之处,《沉江》主要写的是史可法,一心爱国的史可法因被马士英等人排挤,失势之後自请督师江北,前往扬州统筹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江北四镇军务机宜。然而,四镇因定策之功而飞扬跋扈,各据地自雄,史可法与朝廷皆无力管束。四镇尾大不掉、各自为政,致使明军非但无力进取,连抵抗满洲建虏南下皆不得要领。崇祯皇帝煤山自杀后,在立谁为新君的问题上,史可法强烈反对拥立福王,无可奈何势单力薄,统领四镇有名无实,最后福王的登基宣告其命运悲剧的开始。 福王何许人呢?听听这一段的唱词就知道他是个多么昏庸的皇帝了,弘光帝登位后只是唱:“寡人登极御宇,将近一年,幸亏四镇阻挡,流贼不能南下;虽有叛臣倡议欲立潞藩,昨已捕拿下狱。目今外侮不来,内患不生,正在口选淑女,册立正宫,这也都算小事;只是联独享帝王之尊,无有声色之奉,端居高拱,好不闷也。”一个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家和一个整天只知玩乐的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南明朝在短短的一年内便灭亡和这位皇帝不无关系吧。

中国矿业大学语文大纲

中国矿业大学部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说明 (语文学科) Ⅰ. 考试性质 中国矿大单独招生考试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职业高中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简称“三好生”)和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我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Ⅱ.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②识记现代汉字字形 2、表达应用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⑦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1、理解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1、整篇作文 ①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 ②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 ③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 ④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⑤符合文体要求 ⑥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2、单项能力 ①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 ②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 ③应用文的写作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 应掌握的应用文种类: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评分标准参照“Ⅳ、题型示例”后“参考答案”)

《桃花扇》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桃花扇》是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品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地反映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即作者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这是全剧的主题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作者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这就说明作者所说的兴亡不仅是南明王朝的短促命运,同时还企图指出明朝三百年基业为什么会覆亡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后人的借鉴。 那么从《桃花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里,我们是怎样看到明代三百年基业的覆亡的呢?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乘机入关的时候,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复,大敌当前,买妾的买妾,选优的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现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仅丝毫没有想到上下一心,团结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最后甚至调黄、刘三镇的兵去戴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虚南下,成立刚刚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着覆亡。马士英、阮大铖对于调黄、刘三镇截防左兵的后果不是没有想到的。由于他们“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拜坛》),认定了向北兵投降比向统治集团内部的反对派让步好,就悍然采取了这一着。作品中关于这方面的大量描绘,鲜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确是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从一连串舞台艺术形象里清楚地看到当时南明统治集团里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势力怎样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样由政治上的把持权位、排挤异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敌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领袖之一,在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反对阉党余孽的斗争中,表现他政治上进步的一面。然而正当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却沉醉在歌楼酒馆之中,这就决定他在政治上的动摇态度,不可能担当起挽救南明危亡的历史任务。“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作者在侯方域第一出上场时唱的〈恋芳春〉里就语含讽刺。后来又写他沉迷声色,几乎为阮大铖所收买,到最地更通过张道士的当头棒喝,指明他的迷误: 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入道》出下场诗)作者正是以兴亡之恨批判儿女之情。 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作者以极大同情,写史可法怎样激励将士,死守扬州,并终于沉江殉国: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 ——〈古轮台〉 然而在那样腐朽的南明王朝里,史可法是完全孤立的。他名为阁部、统帅,实际只有三千残兵,一座孤城。结果也只有留下一个悲壮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另一类是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下层人物。李香君原是秦淮歌妓,她的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对统治阶级里的黑暗势力保持警惕,当她知道阮大铖出资收买侯方域的阴谋活动时,义正词严地责备了侯方域的动摇: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并坚决辞却阮大铖暗中为她置办的妆奁,以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侯方域: 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这是多么坚贞的性格。如果说却奁以前,她还只有比较清醒的政治头脑,那么从却奁开始她已被卷入南明王朝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并成为矛盾尖端的人物。尖锐的斗争锻炼了她,促使她的性格进一步发展。她坚决拒绝再嫁,不管是利诱,还是威胁,她毫不动摇,公开声称“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在斗争中她性格的光辉一面又有所发展,终至“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并进一步认识了马、阮统治集团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的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难。在《骂筵》一出里,她更冒着生命的危险痛骂马士英、阮大铖:

桃花扇情节概括及问题分析

《桃花扇》分析 【内容简介】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相互爱慕,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提诗扇和其“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田仰,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章节概括】 试一出先声:副末登场,概括介绍本戏的内容梗概:“奸马阮中外伏长剑,巧柳苏往来牵密线;侯公子断除花月缘,张道士归结兴亡案”。 第一出听稗:侯方域出场,介绍自己的家世和才学之高,与陈贞慧和吴应箕相约去冶城道院“同看梅花”,奈何魏府徐公子已包了场,三人只得去听柳敬亭说书,感叹柳敬亭说书精彩。 第二出传歌:李贞丽携女李香君同老相好杨文骢说话,杨文骢为李贞丽妆楼题诗,给李香君赐号。李贞丽为李香君寻的师父苏昆生教李香君牡丹亭,欲为李香君与侯方域牵线。 第三出哄丁:诸生在国子监文庙大成殿释奠,奸人阉党阮大铖“洗净含羞面,混入几筵边”,被诸生发现并嘲讽谩骂殴打了一番,阮大铖落荒而逃,正是“当年势焰掀翻天,今日奔逃亦可怜。” 第四出侦戏:阮大铖在南京裤子裆部盖了住宅,“因昨日文庙丁祭,受了复社少年一场痛辱”,自我反思,想要“结识这般轻薄”,恰巧这时公子陈定生、方密之、冒辟疆前来借阮大铖的《燕子笺》来观赏,阮大铖大喜,殷勤相借。杨文骢也来听他燕子新词,因戏已被借,杨阮二人只好闲话,小厮前来通告阮大铖公子们的评说,先是说公子们夸奖阮大铖,后来就是谩骂阮大铖,阮大铖又气又想和解,杨文骢出计,让侯方域做和事佬,但要阮大铖给侯方域和李香君牵线搭

晏几道《鹧鸪天》“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全词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 风”全词赏析 鹧鸪天①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①鹧鸪天:词牌名。又名《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锦鹧鸪》、《鹧鸪引》等。 ②彩袖:借代手法,指歌女。 ③拚(pàn)却:甘愿尽最大力。 ④桃花扇底风:桃花扇背面的歌曲目录。风:歌曲。 ⑤剩:尽量,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银釭:银制烛台,指蜡烛。 【译文】 当年你卷起彩袖把玉杯捧,殷勤相劝我自痛饮双颊红。 两情相悦翩翩起舞月西斜,柳条摇曳月映明眸情意浓。

轻歌曼舞不知是醒还是梦?犹记裙裾旋舞桃花扇底风。 别后相思绵绵朝夕盼相逢,天涯海角相盼人在残梦中。 眼穿肠断时至今日终圆梦,持灯相认虚实难辨紧相拥, 两心缱绻唯恐又是一场空! 【译文二】 当年你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红。翩翩起舞直到月坠楼外树梢,尽欢歌累得无力把桃扇摇动。 自从那次离别以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魂中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评点】 本篇写词人与一位歌女的别后重逢,以相逢抒别恨,语言清新婉丽,感情细腻有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晏几道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片以浓彩重笔描绘当年和女子一起狂醉歌舞的情景。歌女“彩袖殷勤捧玉钟”殷勤劝酒,而自己则是“拼却醉颜红”,拼命痛饮,喝得酒醉脸红。歌女翩翩起舞直到月坠楼外树梢,尽情欢歌累得无力把桃扇摇动。词中多绚烂之词,如“彩袖”、“玉钟”、“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极尽艳丽之能事,然都是“当年”往事,似实却虚,更增加了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片以疏淡的白描表现久别重逢的悲喜交集之情。“几回魂梦与君同”

桃花扇赏析

《桃花扇》结局赏析 “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桃花扇》以此诗揭示了侯李二人悲剧结局。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最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在我看来,《桃花扇》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就是因为最后侯李二人双双出家的悲剧结局。 在明末江山风雨飘摇的危机时刻,原“东林党”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遇了,他们的结合是浪漫而倜傥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二人结婚的第一天,阉党余孽阮大铖为了讨好颇有政治声望的侯方域,经他人送来了奁资。李香君将馈赠退回了,自此冤仇结下,阮大铖时刻准备报复。当时南方的军事政治集团在危难中加剧了矛盾和纷争,侯方域出面劝说左良玉敛迹安定,阮大铖则向马士英诬告侯方域勾结左良玉,这就使得侯方域不得不离开李香君,投奔史可法。后来,南明小朝廷建立,阮大铖利用权势逼迫李香君给田仰做妾。李香君一心思念远行的丈夫侯方域,当然不肯从命,当着抢婚人的面以头撞地,把斑斑血迹都溅在侯方域新婚之夜送给她的诗扇上。李香君托正直的友人苏昆生带着这把包含无限情意的扇子去寻找侯方域。侯方域一回到南京,就被捕入狱,李香君也被迫做了宫中的歌妓。直到清军席卷江南,南明小朝廷覆亡,这对夫妻才分别从狱中和宫中逃出。他们后来在栖霞山白云庵不期而遇,感慨万千。但是国既破家何在,他们也不再想重温旧梦了,便各自出家。 在读桃花扇的过程中,我觉得整个风格是压抑的。首先整部剧本是以南朝灭亡为背景的,剧中所有人物的命运都与这种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国破家亡人又岂能安好,侯李二人也一直聚少离多。婚后侯方域离开投奔史可法,作者运用浓重笔墨描写了当时那种紧迫的政治环境。所以当最后侯李二人在栖霞山白云庵重新相遇,我是很开心的,本以为就像往常的剧本一样,二人最终能幸福生活在一起,谁知作者偏在最后来个大反转,二人历经沧桑双双入道,让人心中遗憾,也留给人不尽思绪。作者写《桃花扇》更像是在写一部历史剧,而不是爱情剧。若说侯方域和李香君是《桃花扇》的悲剧主体,倒不如说他们是整部悲剧的线索来得更为恰当。 侯李二人最终会分开并不全都是因为时代背景,而人本身的情感中也存在诸多隐患。首先两人间没有婚姻的保障,侯李二人仅仅是狎客与娼妓的关系,梳拢

高考语文模拟浙江卷

浙江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位过着荀子式俭朴生活的日本某铁道公司董事长,因一起财物丑闻被曝光,最终未能逃过被逮捕的命运。 B.运动场上的风彩和红地毯上的风姿是两种不同的美丽,平日很少化妆的运动员们经过造型显得更加靓丽了。 C.被誉为港剧经典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创世纪》以尔虞我诈的商场之争、变幻莫测的情感纠葛、豪华大气的明星阵容,紧紧揪住了不少观众的心。 D.黄殿琴总是一副风尘仆仆、席不遐暖的忙碌样子,作为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她对时间的稀缺体会得很深。 1.C(A财物—财务;B风彩—风采;D席不遐暖—席不暇暖)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美国宏观经济面临严峻的通胀风险,美联储连续升息的政策虽遏制 ..了通胀趋势的加剧,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 B、未雨绸缪,方能运筹帷幄。承载 ..人民愿望、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十一五” 规划,描绘了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美好蓝图。 C、尽管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选举中获胜,然而国际社会和有关方面一致 要求哈马斯组阁必须摈弃 ..暴力并承认以色列。 D、9月21日,省政府在丽水市召开部分市、县(市、区)“三网”建设工作座谈会。 研究探索巩固、深化全省“三网”建设工作的有效办法,部署 ..下一阶段“三网”建设的工作任务。 2、C(“摈弃”用在这里不对,要用“放弃”。因为“摈弃”搭配的对象多是意识、观念等。“放弃”的范围要广一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随着中国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中文热不再只是短暂吹起的流行风,而是畅游全球的通行证。 B、打破教师终身制,让竞争的压力来解决矛盾,这无论是对教育界本身,还是对全 社会;无论是从当前,还是着眼于长远,都是一件水到渠成 ....的事情。 C、一年以来,布什总统的支持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尽管白宫经过不懈努力,但成效 似乎并不显著,人们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因此泥足深陷而耿耿于怀 .... D、要想“胆子”大一点,就不要动辄得咎 ....学生“不谦虚”。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发展空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在“骄傲”和自信的氛围里才能做到。 3、D、(动辄得咎: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没有随意指责别人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悉,德国农户在中国来的草药种植专家的指导下,已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如加工、种植和质量保障等,有的农户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B、在“齐二药”和“欣弗”事件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

古典名著赏析《桃花扇》

《桃花扇》是孔尚任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在掌握大量史实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实人实事”而创作的一部反映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传奇。 《桃花扇》的思想意义在于:明朝灭亡以后,孔尚任第一个以戏剧的形式,展现了明末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评价了南明的历史,艺术地总结了这一段历史教训。作品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和腐败,揭露上层统治集团及其军事首领间的尖锐矛盾,刻画了马士英、阮大铖一伙迫害清议派和无辜百姓的凶残面目,鞭笞了他们在国家危急时刻的投降主义本质。在表现正面人物时,孔尚任描写了史可法抗击清兵的决心,表现了他在“江山易主”以后沉江殉国的英雄气概。作者赞扬了李香君关心国家命运、反抗邪恶势力的可贵气节,肯定了民间艺人柳敬亭、苏昆生为挽救国家危局不惜奔波以及他们和其他歌妓、艺人、书商等下层人民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在正反人物形象的强烈对比中,人们看出了明朝“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桃花扇小引》)这一幕江山沦亡、“舆图换稿”的历史悲剧,激发当代人的故国情感,唤醒了潜在的民族意识。 首先,从《桃花扇》所展现的故事情节里,我们看到了明代三百年基业覆亡的原因。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清兵乘机入关的时候,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余孽勾结四镇迎立福王。他们忘记了中原未复,大敌当前,买妾的买妾,选优的选优,完全是一派腐化堕落的现象。为了私人派系的利益,他们不仅丝毫没有想到上下一心,团结对敌,反而假公济私,自相残杀,最后甚至调黄、刘三镇的兵去截防左良玉,致清兵得以乘虚南下,成立刚刚一年的南明王朝就跟着覆亡。作品中关于这方面的大量描绘,鲜明地揭示了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确是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它使我们从一连串舞台艺术形象里清楚地看到当时南明统治集团里那些最腐朽黑暗的势力怎样由生活上的苟且偷安、腐化堕落,一步步把国家民族推向覆亡的道路;又怎样由政治上的把持权位、排挤异己,一步步走向了投降敌人的道路。 其次,作品还通过侯方域的活动表现当时统治阶级里另一部分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政治面貌。侯方域是著名的复社文人领袖之一,在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反对阉党余孽的斗争中,表现他政治上进步的一面。然而正当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他却沉醉在歌楼酒馆之中,这就决定他在政治上的动摇态度,不可能担当起挽救南明危亡的历史任务中国古代爱情戏往往表达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禁欲主义的反抗以及对婚姻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都集中反映了对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控诉,强烈表达了对婚姻自由的无限向往。又如,清代洪升的《长生殿》主要是借兴亡之感来突出杨、李爱情,从而表达自己的爱情理想,具有浪漫主义思想。可见,当时的爱情戏剧都是以“情”为主的,具有缠绵婉转的爱情主题。 最后,作者还为我们描绘另外两类人的精神面貌。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古轮台〉然而在那样腐朽的南明王朝里,史可法是完全孤立的。他名为阁部、统帅,实际只有三千残兵,一座孤城。结果也只有留下一个悲壮的民族英雄的形象。综上所述,孔尚任的《桃花扇》把爱情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负载了国家、民族的重任,最终指向政治伦理。作者借侯、李的爱情来反映南明覆灭的历史,尤其在剧情发展、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中突出了戏剧结构的宏伟精巧,这是作者对明清传奇结构的独特见解。而且与其他戏剧相比,更突出了作者对审美意识的高度评价。因为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惯常的大团圆的结局,也开创了古代爱情戏的新发展,更突破了古代历史剧的模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