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测试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测试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测试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测试

2013年历史必修二专题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因此,他提出“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这反映出()

A.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B.在所有制结构上,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在变革私有制上,主张采取强制措施

D.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

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

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化

3.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看到这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之后,各抒己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 A.甲:不对,“一五”计划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确立

B.乙:对的,三大改造后的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C.丙: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D.丁:对的,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4.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

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5.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中共中央发出该指示主要是为了()

A.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B.进一步丰富人民物质生活

C.进一步调动集体生产的积极性

D.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

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人民日报》1957年11月13日社论提出:湖北省红安县土质瘠薄,生产条件不好,今年平均亩产也达到834斤,比1952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量增产地区,有的是十分贫瘠的,在那里能够提早十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指标。”材料反映了()

A.这种目标有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

B.当时经济建设的要求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C.政府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创造条件发展农业

D.当时经济建设中出现盲目冒进,追求高速度的倾向

7.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

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8.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9.《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当时农民的“首创精神”主要是指A.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股份制企业

10.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11.下图是一张股票,这张股票的发行有利于()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2.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人祸”的问题,并且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祸”指的是()

A.长期战争的破坏

B.混进党内的阶级敌人的破坏

C.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D.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禁运

13.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将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出现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

B.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4.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15.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中说:“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俗称为“抱团精神”),各企业之间层层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全球,用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下列各项与这种社团网络发展相关的是

①西周的宗法制②明清时期的晋商与徽商

③1980年设立首批经济特区④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民营经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6.右图《刻舟称瓜》是创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一幅美术作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记录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B.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

C.反思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

D.表达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17.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期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A.五四运动时期B.大革命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D.文革时期

18.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 年际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是在强调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

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19.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20.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21.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工业企业下放的几项规定》,提出国务院各主管部门所管理的企业除极少数特殊重要的企业外,一律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中央直属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大大下降。其意图是()

A.建立和强化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增强企业的活力

C.在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投资,实现工业化

22.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3.“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2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5.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D.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4分)

(2)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为纠正材料三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初期的中国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要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是什么?有何意义?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任务?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工业化道路在发展重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3分)

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9分)

29.(12分)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坚持写了60年的日记,记录了他和乡亲们半个多世纪的生存经历,用平凡琐事见证了60年来农村生活。2006年,这本名为《农民日记》的图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该书作者叫侯永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八年来了个大跃进,实行了吃钣不要钱、干活不记工的办法,造成了于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出现了干多于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生产又受到了损失。”

——侯永禄的《农民日记》材料二:丁万成一家3口人,共有14.7亩土地,主要种植大豆。2005年,他承包了外出打工村民的两垧土地,价格为每亩190元,用自己的15马力拖拉机耕作。那是他第一次承包土地。一年下来,每亩地的收益约为50元,总收益仅为2000元左右。去年,他以每亩200元的价格又承包了别人两垧土地。赶上春旱,产量低,每亩地产量只有200余斤。他以每公斤3.72元的价格卖了大豆,除去地租外,毛收入还剩6000元。但是,他还欠着银行的5000元贷款,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还清。他“没有别的指望”,只好贱卖了大豆,还清银行贷款。最终落到自己手里的便所刺无几。

——侯永禄的《农民日记》材料三:“国际大豆市场供不应求,但中国豆农获利不多的原因,就在于市场受控

于人。国内的大豆价格是跟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走的,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一位压榨企业的老总分+遭,“从成本上看,压榨企业更愿意使用进口大豆。中国豆农的大豆要么贱卖,要么就是卖不出去。”

——中国青年报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让侯永禄产生思想斗争的是什么问题?这一事件在我国现代史上有何重大意义?(4分)

(2)材料二中说的是当时农村中的什么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你认为当今农业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今年应聘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上述问题?(4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八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八测试题 1.以《渔光曲》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渔光曲》上映后颇受欢迎,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下列作品与《渔光曲》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蓝色的多瑙河》 C.《马拉之死》 D.《安娜·卡列尼娜》2.“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是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的名句。其文学流派属于(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3.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倡导贵族平民化思想,他的作品遵循着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原则,在作品中反映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他的作品被列宁誉为( ) A.“社会百科全书” B.“俄国革命的镜子” C.“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D.“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4.2012年南非世界杯期间,世界各国众多的电视台对世界杯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对南非各比赛场地的天气也作了及时预报。这说明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 A.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 B.娱乐功能 C.传播资讯 D.开展远程教育 5.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19世纪初。代表古典主义音乐终结和浪漫主义音乐开端的伟大音乐家是( ) A.海顿 B.德彪西 C.莫扎特 D.贝多芬 6.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安娜·卡列尼娜》 B.《老人与海》 C.《大卫·科波菲尔》 D.《巴黎圣母院》 7.某作家被评论为“史诗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是()A.《等待戈多》B.《人间喜剧》C.《战争与和平》 D.《西风颂》 8.在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艺术家表现了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材料描述的美术流派特征属于( ) A.现代主义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D.浪漫主义9.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趣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 ) A.《巴黎圣母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唐璜》、《田园交响曲》 C.《英雄交响曲》、《战争与和平》 D.《田园交响曲》、《日出·印象》10.“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象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在她的仪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七测试题

必修二专题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35题,每题2分,合计70分) 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 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 策的不满?()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2.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 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3.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 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 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4.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 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斯大林模式 5.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 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 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 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6.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7.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 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 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

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测试:专题一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单选题 1.自从秦国商鞅变法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则父在而子分居,财产独立”就成为习俗,汉代以后一直通行“兄弟均分遗产”,由此内生为千百年来中国家庭的一种制度文化。该制度文化存在的主要意义是 A.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逐步形成B.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解决了传统家庭内部复杂的矛盾D.促进了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2.据学者研究,直到唐朝,穷民一直被称作“贱民”或“奴婢”,是一种“私”现象。可是到了宋代,基本上全部作为佃户良民登记。这表明 A.宋朝彻底废除了奴婢制度B.自耕农家庭得到政府保护 C.经济繁荣促进人口增长D.赋税减轻,隐匿人口现象消除 3.剪纸是在中国农村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所表现的内容多与农村生活相关。如图剪纸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组数据反映出战国时期 A.东北地区农业水平高于华北地区B.精耕细作农业已经形成 C.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中国全面进入铁器时代 5.战国时期,一个五口百亩之家,每年收获的粮食,除去什一税和口粮,所剩无多,远不足以应付家庭的正常开支,生活过得非常艰苦。五十岁以上的可以穿丝,七十岁以上的可以吃肉,全家可以吃饱饭,这是孟子所期望的他那个时代小农之家所能过上的最幸福的生活。上述情形的出现 A.促使小农普遍使用铁制农具B.推动小农生产耕织结构的形成 C.加剧当时人地关系紧张局面D.引发农业生产技术根本性变革6.“1956年在天津市东郊(今东丽区)张贵庄附近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陶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历史地理学的视野》)侯仁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单元检测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20×3=60分) 1、在这一时期,中国古代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已经形成,其中哪两个思想流派是该时代 两座文化高峰() A、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 D、儒家法家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哪种思想提出的“仁政”学说() A、“仁” B、“礼” C、“德治” D、学思并重 3、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B、反映了荀子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C、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选自然界 D、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4、庄子和老子的相似思想主是() ①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②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③追求功利④对 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悲观态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非认为“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说明其主() A、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C、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D、德刑并用 6、墨子提出的非政、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都贯穿着() A、勤奋苦干精神 B、自我牺牲精神 C、勤俭节约精神 D、讲究实际功利的精神 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8、汉武帝推行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措施不包括() A、罢黜百家 B、表彰六经 C、创办太学 D、创立科举制 9、“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政策的实施() A、促进了学术的自由发展 B、阻碍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C、表现了汉朝对教育的不重视 D、促进了儒学地位的上升 宋明理学将儒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请回答10—15题。 10、愈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外来文化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据此,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成为此后几十年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之际,改良后的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C.新文化运动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D.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 2.1926年,一位父母早亡的电车公司司机结婚时,兄嫂腾出卧房探设礼堂以助其完婚。新娘日行乘车至新郎居所,并未举行“亲迎”之礼。在婚礼之时,新娘着红袍、戴凤冠,行三拜之礼。这反映出 A.年轻人尚未认同西式婚礼 B.婚俗状况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C.新旧婚姻观念的尖锐对立 D.传统的婚恋价值观趋向崩塌 3.1839年以前,清政府禁止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到19世纪50、60年代,不仅外国人,中国自己也不断创办报刊。1895——1898年,更出现近代报刊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期间公开发行的报纸多达60余种,范围包括上海、汉口、长沙、桂林、重庆、西安等城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A.与社会时政紧密相关 B.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性 C.多依靠知识分子推动 D.取决于西方侵略影响 4.1949年ll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的成立 A.是国人自办邮电通信事业的开始B.说明邮政通信开始囊括中心城市C.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D.使我国开始与国际邮电事业接轨5.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A.服饰的中西合璧 B.移风易俗的推进 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 6.下图是近代重庆出版的出版的《广益丛报》第84期刊头,其刊发时间标注有“大清光绪31年”“西1905年”字样,其栏目分为政事、学问、文章等,刊载内弃包括“敬告我国资本家”、“孟德斯鸠法意”、“兴女学以退神权说”、“爱国魂传奇(小说)”等内容这表明《广益从报》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科目:历史级别:高二级任课教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教科书必修一: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 C.16世纪D.17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 解析: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测试题(二)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测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2.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 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3.在元杂剧《冯玉兰》第一折中有这样的台词:“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下列西方名言中与“知书达礼”的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知识即美德” D.“认识你自己” 4. “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 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泰戈拉 D.亚里士多德 5.1497年,在市政厅广场的中心树立起一个金字塔形的“火葬台”。在最下面一层摆着假须、假面具和狂欢节的化妆品服;上面一层是拉丁文和意大利诗人的著作,其中有薄伽丘的作品;其次是妇女的装饰品和化妆品、香料、镜子、面纱和假发。([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这些物品被焚烧的主要原因是()A.违背传统宗教观念 B.导致社会奢侈成风 C.危机封建君主统治 D.倡导民主自由思想6.“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代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梭伦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7.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B.神甫和主教要在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仰上帝 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在上帝面前是权利平等的教士8.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 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中的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六测试卷

本章测评 一、选择题 1. 胡佛说:“我们没有达到目标。但是, 只要给我们机会, 我们会继续执行过去八年的政策。” 这里“过去八年的政策”是指 ( A.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B.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 解决经济大危机的政策 D.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 解析:胡佛总统在位期间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没有摆脱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而罗斯福总统上台后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由此得出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 签订集体合同; 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 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A. 资产阶级政府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 B. 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内容 C. 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工人的失业问题 D. 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迅速发展 解析:罗斯福在新政过程中兼顾了工人阶级的利益,目的在于更好地解决危机。 答案:B 3. 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在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 仍采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B. 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 C. 只体现和照顾资本家的利益 D. 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旧民主制度”可以分析出罗斯福新政并不是对传统民主制度的否定, 而是在维护的前提下进行的。 答案:D 4. 下列经济措施为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推行的是( A. 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B. 实行大规模赤字财政 C. 使用紧缩财政政策 D. 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历届政府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和主张,只有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 美国在《全国工业复兴法》中规定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 包括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限制,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这说明( ①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 ②美国政权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 ③低收入群体利益得到保证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说课讲解

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 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 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 “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 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 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

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末清初思想家 1、“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 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他还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1.下列关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该计划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制定的 B.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其显著特征 C.“一五”建设成就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D.计划的完成使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台州闻名遐迩的医药企业——方一仁始创于清 道光九年(1829年),历经126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公私合营B.承包经营 C.私有化 D.中外合资 4.下图反映某一时段中国工业经济成份的变化情况,“?”处反映的时段最有可能是 年份 全民所有制 经济 集体所有制 经济 公私合营 经济 前三项 合计 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年19.1 1.5 0.7 21.3 6.9 71.8 ?年32.2 53.4 7.3 92.9 0.1 7.0 A. 1927-1949年 B. 1952-1956年 C. 1956-1978年 D. 1979-1999年 5.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6.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李锐的回忆录书《庐山会 2

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A.人民公社B.大跃进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 7.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 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 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 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实行“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 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9.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 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10.《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 3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精美解析版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 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论十大关系》 D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共二十大召开时间是1956年,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开始不友好,依据材料中“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说明毛泽东提出发展自己模式的思路,故选择D项符合题意。A是1928年,B是1942年,C是1949年,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思想成果·毛泽东思想·《论十大关系》。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 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其主旨是( ) A.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 避免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老路 C. 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D. 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 略 3.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 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讨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 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B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因此,①④难以成为双方讨论的主题。 4.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 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这反映出() A. 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 B. 表明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 C. 中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 D. 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 A 题目中毛泽东的话“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 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P64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 附: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原因: ①吸收护国护法运动等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本人对民主革命不懈地追求;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革命的新形式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P68 (1)发展历程:

(2)科学定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P74 (1)形成过程:

(2)主要内容(了解): ①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发展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包括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包括经济、政治、精神改革目标(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和平外交和对外开放 ⑥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战略步骤:“三步走”的战略; ⑧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战线和人 民军队; ⑨祖国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伟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引自《中共党章》等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 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千耦其耘 D.集约经营 3.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政策导向 4.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6.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7.《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八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八测试题.以《渔光曲》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1《渔光曲》上映后颇受欢迎,曾经创造了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天的记录。下列作品与《渔光曲》艺术风格一致的是(84连续放映《安娜·卡列尼娜》 D.《马拉之死》 C.《蓝色的多瑙河》 B.《巴黎圣母院》A.19.“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是2世纪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的名 ( ) 句。其文学流派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B.古典主义文学A. 现代主义文学 D.现实主义文学C..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倡导贵族平民化思想,他的作品遵循着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原3 ( ) 则,在作品中反映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他的作品被列宁誉为“社会百科全书”A. “俄国革命的镜子”B. “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C. “一本非常及时的书”D. 并对南非各世界各国众多的电视台对世界杯进行了现场直播,年南非世界杯期间,2012.4 ( ) 比赛场地的天气也作了及时预报。这说明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娱乐功能 B.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A .开展远程教育 D.传播资讯C世纪初。代表19.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5 ( ) 古典主义音乐终结和浪漫主义音乐开端的伟大音乐家是.贝多芬 D.莫扎特 C.德彪西B.海顿A“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

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恩格斯说:6。下列文学作品体现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 ) 这一观点的是《老人与海》. B《安娜·卡列尼娜》.A 《巴黎圣母院》.D《大卫·科波菲尔》.C )。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是(.某作家被评论为“史诗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7 《西风颂》.D《战争与和平》.C 《人间喜剧》.B 《等待戈多》.A 的精)包括艺术家们自己(.在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艺术家表现了人们8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材料描述的美术流派特征属于( ) .浪漫主义D .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B .现代主义A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趣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19.9 ( ) 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巴黎圣母院》A. 《田园交响曲》、《唐璜》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日出·印象》、《田园交响曲》 D.《战争与和平》、《英雄交响曲》C.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象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在她的仪.10 1 世19”这是英国容和秋波里呈现:耀目的白天只嫌光太强,它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下列作品与此艺术风格一致的是纪初期伟大的诗人拜伦的作品《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 ) 《向日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二)(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二)(人民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2分,第Ⅱ卷为材料问答题,共38分。 第Ⅰ卷 本卷为选择题,共31小题,每小题2分,共6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皇帝多次对大臣讲,农民在风调雨顺之年,数口之家犹可足食。如果遇到水早等灾害,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这反映出小农经济()。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十分脆弱D:男耕女织 2.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3.《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市镇经济繁荣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5.“(江西)吉安土布业,素为县属妇女的主要手工业,亦为当地最重要之土产也。往昔原料,均自种自纺……自海禁洞开,洋纱充溢国内,业是者,均转采购舶来品,农家棉产,几告绝种。”材料中的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