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历史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习题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习题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习题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习题岳麓版必修1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危害。

(1)“全面夺权”展开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一元化权力机关——①____________,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②________被严重践踏。

(3)党的各级组织在“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风暴中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4)是对③____________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严重倒退。

答案:①革命委员会②人权③民主与法制

?温馨提示

文革发生的根源在于“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应用提升】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陷入崩溃边缘是在( C)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

B.三年经济困难时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解析:根据题意,民主法制被严重破坏是在“文革”时期。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历史转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首要环节:在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主持下,平反“文革”前后的①________。

(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了②________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了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

A.颁布了③____________,并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B.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④____________”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

C.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⑤______________,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反映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答案:①冤假错案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1982年宪法④依法治国⑤《行政复议法》

?温馨提示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由“法制”到“法治”表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应用提升】

2.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时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 A)

A.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加强立法,完善国家法律体系

C.恢复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D.平反冤假错案,重塑法律尊严

解析: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故选A项。

三、基层民主选举

1.含义: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进行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①____________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2.概况。

(1)建国初,村委会、居委会干部都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

(2)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3)1998年11月,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内容。

(1)城市居民委员会干部通过直接的、普遍的选举产生,从而使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内容进一步丰富。

(2)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②________正不断扩展。

4.意义。

(1)乡村基层选举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3)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贯彻③“__________”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

答案:①民主权利②村民自治③依法治国

?温馨提示

基层民主选举是直接民主制而不是代议制,有选举权的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进行投票表决。

【应用提升】

3.“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从中可以看出村官( A)

A.由基层民主选举产生

B.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C.由上级政府任命

D.是政治协商的结果

解析:村官之所以累,之所以更要对百姓负责,就是因为村官是老百姓选举产生的,是村民自治的主要表现。

一、选择题

1.(2014·安徽江南十校摸底)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代的是( C)

A.“一边倒”“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百花齐放”“人民公社”“大跃进”

C.“红卫兵”“斗资批修”“工农兵学员”

D.“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科教兴国”

2.(201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右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这一历史时期( B)

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

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

解析:从材料“彻底埋葬帝修反”以及图片“红卫兵”标志可以反映出带有“左”倾思想,是“文革”时期。B项符合“文革”时期民主政治情况。A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后,C、D 两项是新时期。

3.下图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C)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

二届全国人大召开(1959年)

三届全国人大召开(1964年)

四届全国人大召开(1975年)

五届全国人大召开(1978年)

六届全国人大召开(1983年)

七届全国人大召开(1988年)

……

A.一届人大奠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B.“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1978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

4.(2014·浙江五校联考)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C)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5.“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表现在( A)

①司法部门陷于瘫痪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③党的各级组织遭破坏④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⑤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2014·北京东城联考)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

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A)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发生,与建国以来民主制度的破坏密不可分。所以要避免类似悲剧,必须完善民主与法制,具体举措包括完善人大制度、完善政协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故排除④,选A项。

7.(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考)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D)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解析:抓住时间(1978到1992年)和材料核心(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类法律230多部),据此结合所学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

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后的五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921件。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主要说明了我国( B) A.平反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B.人民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增强

C.政府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政府行政部门行政执法很不规范、不尊重法律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A项平反冤假错案从1979年至1984年;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排除C项;D项过于绝对,排除。

9.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B)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10.(2014·黑龙江阶段性考试)有官员在论及我国的基层民主时说:“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要推动建立群众自己的组织,通过固定的程序来实现民主监督。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听群众代表的意见,要有表决程序,多数群众同意后才做。”这表明完善基层民主( D)

A.即由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务

B.是健全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需要

C.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D.是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

解析:A项“直接”说法错误;村级不属于中国行政单位,B项说法错误;题干强调的是民主程序的重要性,这是保障民主的方法与手段,而不是意在说明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项排除,D项正确。

11.(201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

A.村民自治 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 D.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村民自治制度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村官自选,村民直接参加到村务的管理,扩大了基层民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C、D三项都属于间接民主,故答案为A项。

12.(2014·珠海摸底)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D)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故D项正确。

13.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俞可平认为( B)

A.中国的民主模式是最佳模式

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D.“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14.以下是在2011年春,广东某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的宣传标语:“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平竞争,接受群众监督!”“直接选举村委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D)

①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加快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②村委会实行的是间接选举

③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④乡村基层选举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的参政热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时期中国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解。根据所学村委会的选举是直接选举方式。故②错误。

15.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其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线。有人说:织“围脖”燃起了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草根网民聚合而成的强大力量得以体现。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D)

A.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B.强调人们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积极性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现象的实质在于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

解析:微博热议政治的现象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A项中“唯一途径”错误,

B项中“只有”过于绝对,C项“直接推动”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2013·山西诊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

答案:(1)成就: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2)背景:“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陷入大动荡。问题: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3)史实:颁布1982年宪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

影响: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D.国王与议会的矛盾2.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B.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C.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3. 17、18世纪,英国的重要制度创新主要有 ①责任内阁制②君主立宪制③共和制④两党制⑤代议制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评价的是 A. 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C.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近代德国宪法与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5.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文件是 A.《权力法案》 B.《权利法案》 C.《大宪章》 D.《人权宣言》 6. 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独立战争B.南北战争C.反抗殖民统治战争D.体制改革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分权制 D.“权力制衡” 8.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 A.邦联政体 B.君主立宪制政体 C.民主制共和政体 D.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制 9.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10.“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11.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点有 ①政权的本质②国家元首的称谓和产生方式③国家元首掌握的权利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②③ 12.能够影响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美国南北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 D.德意志的统一战争 13. 英国的漫画家针对法国政体的演变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 帽子了”的漫画。漫画中的房间内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中学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题:全册(附答案)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全册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中国二十五史》中这样的名字比比皆是,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2.春秋时的“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郡县制B.宗法制 C. 礼乐制 D.分封制 3.一位年轻人准备参加明经科的科举考试,他的理想是仿效魏征作一个谏议皇上匡扶天下的良相。这位年轻人最早可能生活的朝代和他理想中的任职部门应该是() A.隋朝尚书省 B.唐朝门下省 C.宋朝枢密院 D.元朝中书省 4.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B. 《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5.“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使希腊城 邦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 A 闭关锁国,重视农业 B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C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D 贵族统治,僭主当政 6.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指 A.妇女 B.外帮人 C.奴隶 D.成年男性公民 7.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它的许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主要有:() ①“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 【--高中入团申请书】 学习高中的历史,知识的记忆非常关键,课后要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还记得必修一学过的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 __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 __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 __。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诸城繁华中学高一历史学案(0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小结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描述从夏朝到清朝的政治制度,其中,第 1 课讲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第2、3、 4 课讲的是从秦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1、原始社会 : 2、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春秋 3、封建社会 :战国→ 秦→ 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第1 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前 2070—前 1600)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传子制度(王位继承制)。二、商朝(前 1600—前 1046)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 ,这种制度下,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商朝还是一 个弥漫神权色彩的王朝。 三、西周(前1046—前 770)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三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的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是西周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即巩固西周的统治)。 3、分封制的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姻亲等。 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周王把土地、人口、物资、武装等分封给诸侯臣下,受封的诸侯国君要向周王服从 政令、朝觐述职、纳贡、随王作战等义务。 4、分封制的影响: ①积极: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巩固了周王的统治,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层层分封,形成“周王-----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等级序列。 ③消极:诸侯权力过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5、分封制的变化历程: 形成成熟于西周,衰落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二)、宗法制 1、含义:与分封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家族等级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结合起来的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的特点:①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③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2课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鸦片战争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第17课*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8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O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第22课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 生产的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知识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质、影响。 能力目标:探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探究宗法制与分封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高考考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作用、影响及之间的关系。 易错点:区分宗法制与分封制。 第一单元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目标:了解秦的统一过程。皇帝制度和中央政府的确立。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及影响。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能力目标:利用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比较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目标:认识秦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高考考点:秦朝中央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易错点: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学目标:了解汉代、唐朝三省六部制、北宋、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及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通过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教学重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考考点:汉至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易错点:区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特点。 第一单元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目标: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掌握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能力目标: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目标: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岳麓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概要】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逐步完善。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有了权力的萌芽。夏朝时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处理本族和外族的事务,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周王利用分封与宗法制的结合,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靠宗法制的血缘纽带维系统治秩序并非长久之计,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制度败坏,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建立了一个皇帝具有无上权威的中央集权制度。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西汉的“七国之乱”、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国家分裂、唐朝的“安史之乱”和以后的藩镇割据,都说明了它的坎坷。直到宋代,这种斗争才尘埃落定,却不幸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元勋益颇大,明朝废除丞相,清设

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学习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有关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知识。(2)对于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政治事及其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影响,要正确地认识、分析、评价。同时还应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与西方古代制度进行对比。(3)以史为鉴。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要认真地思考、总结学习指导 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分模块进行,大部分程只有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重视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也是势所必然,历史学习虽难上加难,但却责无旁贷。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但也没有表示明显的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些统计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8课教案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体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记忆重要历史人物、重要政治文件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2.认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和渐进式政治改革的特征。 3.了解英国代议制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 4.正确分析英国代议制在其政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和普选权的广泛性。 难点: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英国是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同学们知道现在是谁在统治着英国吗?(由学生回答,再投影出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布莱尔的相片),为什么英国是由女王和首相共同掌权?英国究竟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实英国的这种政治制度在近代已经确立,并沿用至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溯英国这种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发展、完善的。 (二)讲授新课: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投影:《大宪章》签署的背景——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英国国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王把国家的土地分赐给贵族,贵族必须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役。13世纪初,英国国王在对法兰西的战争中失利,为了夺回失地,英王向贵族进一步征税征兵,加重了贵族的负担,如果有贵族拒绝的,就会遭到国王的秘密杀害。在这种背景下,1215年,贵族起兵,迫使英王签署了《大宪章》。 让学生阅读课本32页有关《大宪章》片段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大宪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强调这是英国第一次明确国王也必须服从法律,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是后来《权利法案》的先声。 教师讲述: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渐形成并壮大。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从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了,并制定了《权利法案》作为国王登基的条件。 让学生看《权利法案》部分内容,完成53页思考题:《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 答: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运用法律的方式限制国王的权力,这是《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重要部分。 教师总结讲述:《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也就是确立了英国沿用至今的政体,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可见,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过渡的历史就是政治权力进一步从国王向议会转移的历史。 过渡:《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议会具有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但《权利法案》还没有解决国家的行政的决策和执行问题,这是《权利法案》的一个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阁逐渐独立出来,英王逐渐成为一个“统而不治”的君主,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成熟。

[高一政史地]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起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 2、内容:①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卜、祝、史、师等的设立。②地方:侯、伯。(定期向王纳贡;奉命征伐) 3、特点: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4.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⑴目的: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⑵内容: A、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 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 C、义务与权利 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⑶评价: 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消极影响: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 ⑷特点: 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⑸崩溃的时间、原因、表现: A、时间:西周后期 B、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要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宗法制和分封制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 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 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 里等基层机构) 3、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一、客观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 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3.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 宋太祖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不同措施是() A. 强干弱枝以加强中央权力 B. 用和平方式消除地方威胁 C. 设专职人员管理地方财政 D. 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4. 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 () A. 皇帝能直接指挥中央官员 B. 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C. 军机处能迅速处理政务 D.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5.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首先进行的是哪方面的改革() A. 军事 B. 政治 C. 文化 D. 经济 6. 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创了政党政治的先河 B. 城邦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C. 自由民和奴隶都享有公民权 D. 公民通过代议制方式行使权力 7. 对罗马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 B.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C. 罗马法本质是保护资产阶级的权利 D. 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8. 古罗马与古希腊相比,在政治制度上的最大贡献在于() A. 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体 B. 创立了“轮番而治”的民主运作方式 C. 实现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D.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 9. 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 工人武装通过起义夺取政权 B. 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 政府全体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 公社委员会没收私营企业 10. 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B. 使所有美国人都拥有平等权利 C.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D. 有效地维护了共和制度 11.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 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 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12. “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这是因为林肯() A. 巩固了北部资产阶级统治 B.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 消除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D. 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13. 美国的以下选举受两党操纵的有() ①总统选举②参议员和众议员选举③州长选举④市长选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4. 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A. 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B. 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C. 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D. 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15.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不同在于() A. 国家元首 B. 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C. 对议会负责 D. 提名组成内阁政府 16. 根据各国宪法,有权解散议会(国会)的是() ①英国国王②美国总统③法国总统④德国皇帝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③④ 17.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它并不是为了维系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 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2017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精彩试题-(含问题详解)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题 班别_____姓名_____ 一、选择题:(每题一分) 1.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 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 A.封邦建国 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 D.封建社会 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分封制的主体是() 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 5.《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C.“国”与“家”的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从中可以看出( ) ①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 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 1 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二、商朝: 1、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此开始(甲骨文);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 行宗法制; 3、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三、西周 (一)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对象: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贵族 4、内容①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②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5、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 6、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7、影响 ①积极: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 地方的控制, 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 扩大统治 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 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 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宗法制 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分配政 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 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5、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 结,防止贵族间因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纠纷; ③以后,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 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 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第 2 节、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一种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 控制,绝对 服从中央。 一、战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1、理论:法家思想 2、实践:商鞅变法及各国变法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口二府三司力、元朝中书省、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等相关知识,提高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如察举制、征辟制、科举制等,认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步演进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认识唐代中枢权力机构的设置,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研习原始资料,初步学会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变化,认识专制皇权的加强在我国古代曾经对历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凸显,进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学生初步认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省六部的确立及其演变。 难点: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凌烟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一朝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凌烟阁内更是供奉着贞观年间的主要功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名相。 试问,唐太宗一共在朝23年,为何仅有名的宰相就有29位之多呢?这和当

时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关系? 新课学习 【板书】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板书】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自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来,皇帝们竭尽心力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避免出现皇权旁落的现象。这样,他就要解决好两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纷争,这点上节课已学习过;另一对矛盾是皇帝与权臣的矛盾。那么,秦始皇是如何解决与权臣的矛盾的呢?汉武帝又是采取什么手段来加强皇权的?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来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各种事务,三公中的丞相拥有很大的权力。到汉武帝时,他通过设置中朝,用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来参加决策的方法削弱宰相的权力。这种方法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教师:根据课本上给出的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思考皇帝是怎样通过三省六部制来控制中央权力,防止权臣专权的。 学生:看图,看课文,思考答案,教师巡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的主要中枢机构,控制着中央的权力。那么,皇帝是如何控制三省六部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分权。三省的职能各不相同,他们谁也没有办法真正掌握所有的权力,只有通过皇帝才能使一件事执行下去,这样,就使皇帝牢牢地控制了中枢权力机构,皇权得到了加强。具体的,就是中书省根据皇帝的意思草拟诏令,但是中书省草拟的诏令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所以,门下省的职能主要是负责审核中书省的意见。如果中书省草拟的意见得到了门下省的同意,那么,它是否就能够执行了呢?不能,为什么?因为他要经过皇帝的批准。这样,决策和执行机构分离,皇帝成为三省六部制良好运转的重要一环。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了皇帝的手里,相权被分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强化版

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特点:农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和商业发达但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历史特征 农业铁犁牛耕、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个体农耕下的小农经济为主 手工业历史悠久,技术精湛,长期领先,远销海外;官营、私营和家庭经营并存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紧密相关;发展艰难、不平衡;官府控制对外贸易,朝贡贸易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与小农经济结合,阻碍商业发展;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禁私而不禁官 经济形态目的特点评价 自然经济满足生产者本身需要自给自足 闭塞性和迟滞性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 商品经济交换开放性和进取性近代社会的标志 易错点: 1,西周受封诸侯对土地享有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买卖; 2,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标志着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3,井田制下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无权支配劳动产品;个体农耕下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4,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与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是汇票,不是货币。 山东历史: 1,春秋时期齐鲁的税制改革,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 2,农业书籍: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代王祯《农书》; 3,手工业:齐国盐铁纺织业发达;西汉设“三服官”;西汉丝绸之路的源头; 4,商业:战国秦汉时临淄和陶是著名经济都会;

考点一:农业 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小农经济成为封建基础组织形式 土地私有,以家庭为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结合,自给自足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 3,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组织形式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石器锄耕奴隶制贵族土地国有制 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封建土地所有制个体农耕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历程: 时期表现评价 春秋公元前7世纪齐国相地而衰征 公元前6世纪鲁国初税亩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制合法化,井田制瓦解 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北魏至唐均田制(授田官)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封建统治; 唐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瓦解宋朝田制不利,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 明朝政府编制登记土地使用情况 (黄册和鱼鳞图册)土地买卖盛行,土地兼并严重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1,铁犁牛耕,开垦私田;2,战争频繁,遭到破坏;3,税制改革,承认私有。 土地兼并: 原因:土地私有制度和土地买卖制度 影响:政治上政府收入减少,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农民普遍贫困,工商业者买田置地,影响工商业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小农经济成长因素: 有利因素: 1,生产工具的使用:铁犁牛耕; 2,封建政府的扶植:重农政策; 3,农民自身的努力:拥有生产资料,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耕作技术,提高单产产量。 不利因素: 1,规模小,条件差,剥削重; 2,天灾人祸,土地兼并,人口增加,威胁破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