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十五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第十五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第十五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第十五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第十五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慨述

体内任何内脏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多发生于腹部。腹部疝又以腹外疝多见。腹外疝是由腹腔内某一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

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

2.腹内压力增高

病理生理

典型的腹外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

1.易复性疝腹外疝在病人站立、行走、腹内压增高时突出,疝的内容物与疝囊间无粘连,在平卧、休息或用手将共向腹腔推送时疝内容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为易复性疝。

2.难复性疝疝内容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疝环较小而腹内压骤增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疝囊颈的弹性回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确诊为嵌顿性疝。

4.绞窄性疝疝内容物不能还纳,合并行严重血运障碍,称为绞窄性疝。

第二节腹股沟疝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疝。常见的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其中以斜疝最多见,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左右。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出腹股沟管,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l,以婴幼儿及老年人发病率最高。腹股沟直疝系指腹内器官经直疝三角突出而形成的疝,以老年男性多见。

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部前外侧壁、左右各一的三角形区域,其内界为腹直肌外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

1.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由浅至深有:①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②腹外斜肌;

③腹内斜肌和腹横肌;④腹横筋膜;⑤腹膜外脂肪和壁腹膜。

2.腹股沟管) 成人腹股沟管长约4一5cm,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斜行裂隙。

3.直疝三角

病因

1.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

(1)先天性因素:

(2)后天性因素:

2.腹股沟直疝直疝三角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又比周围部分为薄,故易发生疝。老年人由于肌组织发生退行性变而使肌组织更加薄弱,故双侧多见。临床表现

1.腹股沟斜疝

(1)易复性斜疝:

(2)难复性斜疝: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同时可伴胀痛。

(3)嵌顿性疝:强体力劳动或用力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疝块突然增大,伴有明显

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之回纳。

(4)绞窄性疝:

2.腹股沟直疝病人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并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

辅助检查

1.透光试验腹股沟斜疝透光试验阴性,此检查方法可与鞘膜积液鉴别。

2.实验室检企疝内容物继发感染时,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粪便检查示隐血试验阳性或见白细胞。

3.X线检查疝嵌顿或绞窄疝时X线检查可见肠梗阻征象。

处理原则

腹股沟疝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局部用医用疝带压迫或托起。

(1)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

失的可能。

(2)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而不能手术者,白天可在回纳疝块后,将医用疝带的

软压垫顶住疝环,阻止疝块突出。

2.手术治疗

(1)传统疝修补术

1)疝囊高位结扎术:

2)疝修补术:

(2)无张力疝修补术: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4)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

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1)一般情况: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女性

病人生育史。

2)相关因素:有无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妊娠、腹水、婴儿经常啼哭等

腹内压增高情况;有无腹部损伤或手术史,切门愈合情况,;仃无切口感染;有无因肥胖、久病导致肌萎缩等。

3)腹外疝发生情况:腹股沟区有无异常,有无腹部不适、疼痛或绞痛,有无恶心、

呕吐和停止肛门排便排气。肿块是否在站立、行走、咳嗽、用力或婴儿哭闹时出现或更膨大,能否在乎卧休息时用手回纳。

4)既往史:病人有无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有无用(服)药史、过敏史。

(2)身体状况

1)局部:2)全身:3)辅助检查: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有无因疝块反复突出影响工作和生活而感到焦虑不

安。有无对手术存在顾虑。病人对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术后评估术后有阴囊水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有无腹内压增高因素及疝复发。

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

2.疼痛与疝块突小、嵌顿或绞窄及术后切口张力大有关。

3.体液不足与嵌顿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有关。

4.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

护理评价

1.病人能描述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的相关知识。

2.病人自诉疼痛得到缓解或控制。

3.病人未发生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

4.并发症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1.提供病人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

(1)术前

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须注意有无导致腹压升高的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应前期处理。应这些使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存在,会影响修补部位的愈合,可使手术失败。

2)积极治疗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和便秘等。吸烟者应在术前2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3)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便困难。

(2)术后

1)体位与活动: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减少腹壁张力。一般于术后3~5天可考虑离床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2)防止剧烈咳嗽:术后剧烈咳嗽引起腹内压增高,不利于愈合。因此术后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而引起咳嗽;指导病人在咳嗽时用掌按压、保护切口,以免缝线撕脱造成手术失败。

3)保持排便通畅:给便秘者通便药物,嘱病人避免用力排便。

4)积极处理尿潴留:手术后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可肌内注射仁巴胆碱或针灸,以促进膀胱平滑肌的收缩,必要时导尿。

2.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

(1)术前

1)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2)观察腹部情况,病人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需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术后:平卧3天,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必要时根据医嘱应用止痛药。

1)维持体液平衡若发生疝嵌顿或绞窄,应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同时备血,做好紧急手术准备。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禁食期间,应继续给予补液和支持治疗。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预防阴囊水肿:因阴囊比较松弛、位置较低,渗血、渗液易积聚于阴囊。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

(2)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疝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术前皮肤准备:手术前应做好阴囊及会阴部的皮肤准备,避免损伤皮肤。

2)应用抗菌药: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须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

3)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和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若发现敷料污染或

脱落,应及时更换。

4)注意观察:体温和脉搏的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疼痛,一旦发现切口感染,

应尽早处理。

其他

(1)心理护理:稳定病人的情绪,向病人讲解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若

病人希望用无张力补片修补,应向其介绍补片材料的优点及费用等。

(2)送病人进手术室前,嘱其排空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

(3)饮食: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

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为半流质、流质饮食。

护理评价

1,病人能否正确描述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

2.病人腹痛是否得以缓解。

3.病人体液代谢是否维持平衡,或已发生的代谢紊乱有否纠正。

4.有无发生阴囊水肿、切口感染;若发生,是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健康教育

1.病人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2.注意避免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3.若疝复发,应及早诊治。

第三节其他腹外疝

腹内器官通过股环、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形成的疝,称为股疝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5%,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

病因

女性骨盆较宽广、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致股管上口宽大松弛而易发病。

妊娠是腹内压增高引起股疝的主要原因。

股管解剖

股管是一狭长的漏斗形间隙,长约1~1.5cm,内含脂肪、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结。

股管有上下两口。上口称股环,直径约1.5cm,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下口为卵圆窝,是股部深筋膜(阔筋膜)下的一个薄弱部分,覆有一层薄膜,称筛状板。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下方,下肢大隐静脉在此处穿过筛状板进入股静脉。

病理生理

在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对着股管上口的腹膜,被下坠的腹内器官推向下方,经股环向股管突出而形成疝。疝内容物常为大网膜或小肠。股管+几乎是垂直的,由于股环较小,周围为坚韧的韧带,疝块在卵圆窝处向前转折时形成一锐角,容易嵌顿。是腹外疝中嵌顿最多者,高达60%;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

临床表现

平时无症状,多偶然发现。疝块往往不大,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有一半球形的突起。易复性股疝的症状较轻,常不为病人所注意,尤其在肥胖者更易疏忽。

股疝若发生嵌顿,除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外,常伴有较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症状。处理原则

股疝易嵌顿、绞窄,因此,股疝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目的是封闭股管以阻

断腹内器官向股管坠人的通道。对于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则应紧急手术。最常用的护理诊断

参照第二节。

扩理措施】

参照第二节。

二、切口疝

切口疝是指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自腹壁手术切口突出的疝。其发生率约占腹外疝的第三位。腹部手术后,若切口一期愈合,切口疝的发病率通常在1%以下,但若切口发生感染,发病率则可达10%,切口裂开再缝合者甚至可高达30%。最常见的腹壁切口疝是经腹直肌切口疝。

病因

1.腹部纵行切口除腹直肌外,腹壁各层肌及筋膜、鞘膜等组织的纤维大多为横向走行,纵行切口势必切断上述纤维;缝合时,缝线易在纤维间滑脱;已缝合的组织因常受到肌肉的横向牵引力而易发生切口哆开。

2.切口感染切口严重感染后形成瘢痕愈合,部分瘢痕组织较薄弱,不能承受腹内压力。

3.手术因素切口留置引流物过久、切门内血肿形成、切口过长时切断肋间神经过多、腹壁切口缝合不严密、缝合时张力过大。

4.腹内压升高术后剧烈咳嗽、胃肠胀气致切口内层裂开。

5.其他肥胖、老龄、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等所致的切口愈合不良。

临床表现

腹壁切口处出现肿块,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平卧休息时缩小或消失。

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为主。对于较小的切门疝,手术基本原则包括:切除原手术切口瘢痕,回纳疝内容物后在无张力的条件下拉拢疝环边缘,逐层缝合健康的腹壁组织。对于较大的切口疝,可用合成纤维网片或自体筋膜组织加以修补。

护理诊断

参照第二节

护理措施

参照第二节。

三、脐疝

腹内器官通过脐环突出形成的疝称脐疝。临床可分为婴儿型脐疝和成人型脐疝,以婴儿型脐疝多见。成人型脐疝为后天性,较少见,多数为中年经产妇女。

病因

脐疝的发生原因主要是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在腹内压增高,如经常啼哭、便秘、妊娠或腹水等情况下即可发生。

临床表现

病人多无不适,主要表现为脐部可复性肿块,多在婴儿啼哭或成人站立、咳嗽时疝块脱出,安静平卧时消失。婴儿型脐疝极少发生嵌顿和绞窄。成人型脐疝由于疝环狭小,发生嵌顿或绞窄者较多。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未闭锁的脐环迟至2岁时多能自行闭锁,因此,除了嵌顿或穿破等紧急情况外,在小儿2岁之前可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原则:在回纳疝

块后,用一大于脐环、外包纱布的硬币或小木片抵住脐环,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加以固定。6个月以内的婴儿采用此法,疗效较好。

2.小儿2岁后,若脐环直径还大于1.5cm,则行手术治疗。成人型脐疝由于发生嵌顿或绞窄者较多,故应采取手术疗法。手术原则:切除疝囊、缝合疝环。

护理诊断

参照第二节。

护理措施

参照第二节。

腹外疝患者护理常规

腹外疝患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发病时间、发展情况、自觉症状,既往有无嵌顿或绞窄史。 2.询问患者有无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妊娠等诱发因素。 3.病人的腹股沟区肿物大小、质地、有无增大压痛、能否回纳入腹腔。 4.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有无因肿块突出反复发作影响其工作、学习、生活与社会活动而焦虑不安。 【护理问题】 1.疼痛与脏器或组织嵌顿、血运减少、缺血缺氧有关。 2.有阴囊血肿的危险与阴囊位置低、体位因素有关。 3.有疝复发的危险与患者术后康复保健知识运用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床位医师、主管护士、护士长,消除陌生感,介绍病区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工作。 2.指导病人进半流质饮食,避免劳累。 3.病情观察:如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应给予治疗;如有吸烟应劝其在术前戒烟,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4.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常规备皮、药物皮试、20:00后禁食禁饮。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h后,可枕枕头。非无张力修补术者,术后平卧位3日,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2.密切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予砂袋压迫伤口,托高阴囊。防止切口感染,注意防止大、小便污染切口。 4.术后患者如有咳嗽、大便秘结、排尿困难,及时处理,防止腹内压过高。 5.卧床期间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求。指导病人行床上功能锻炼,年老、体弱者下床活动时,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6.出院时应嘱患者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复发。 【护理评价】 1.腹痛程度、部位、性质和放射方向、持续时间、腹部体征及消化症状。 2.影响疼痛和发作的因素,如随呼吸而加重、体位改变、腹痛发作前有无进油腻食物、过度疲劳或情绪变化等情况。 3.询问既往史,有无类似发作史,治疗及检查情况,注意有无胆囊肿大、发热及黄疸。 4.监测神志、面色、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皮肤弹性、有无黄染及粘膜干燥情况、尿量改变等,判断有无休克及脱水。 【健康教育】 1.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粗纤维的蔬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剌激性食物特别是烟酒。 2.手术前劝患者戒烟,注意休息防止着凉引起咳嗽,在咳嗽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双手按压伤口,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3.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4.出院后仍需注意休息,可适当劳动,一般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第十三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一、单选题 1.腹外疝发病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A腹壁薄弱 B慢性便秘 C慢性咳嗽 D排尿困难 E.腹水 2.腹外疝最常见的疝内容物是() A.大网膜 B.小肠 C结肠 D.膀胱 E.阑尾 3.内脏器官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此种疝称() A腹外疝 B.股疝 C滑动疝 D.脐疝 E.白线疝 4.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的区别是() A疝囊有无压痛 B疝内容物能不能回纳 C.疝内容物有无血运障碍 D.是否有休克 E.是否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5.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脐疝 B股疝 C切口疝 D腹股沟斜疝 E腹股沟直疝 6.护理疝修补术后病人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及时处理便秘 B.切口部位压砂袋 C. 咳嗽时注意保护切口 D.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E.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7.斜疝发生嵌顿的最主要原因是() A疝环小,疝内容物有粘连 B.疝环小,腹内压骤然增高 C疝环大,疝内容物脱出过多 D腹壁肌紧张内环收缩 E腹壁肌紧张外环收缩 8.腹股沟直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容易嵌顿 B多见于老年男性,常双侧发生C疝块呈半球形 D绝大多数为后天性 E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三角区突出() 9.关于股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 B易发生生嵌顿和绞窄 C透光试验不透光 D易发生嵌顿不宜紧急手术 E腹腔内脏经股环、股管,从卵圆窝突出 10.发生腹部切口疝的最主要原因是()

A腹壁肌被切断 B缝线滑脱 C切口感染 D.切口过长 E缝合时强行拉拢创缘 11.疝内容物嵌顿时间过久,发生血循环障碍而坏死称为() A.难复性疝 B.嵌顿性疝 C. 绞窄性疝 D.滑动性疝 E.易复性疝12.疝修补术后,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措施,下列()不妥。 A.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B.保持大便通畅 C.加强锻炼如跑步、练气功等 D.及时治疗咳嗽、便秘等症状 E. 避免剧烈运动 13.腹外疝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 A.慢性咳嗽 B.长期便秘 C. 排尿困难 D.腹壁有薄弱点或腹壁缺损E.经常从事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工作 14.男性,68岁,右侧腹股沟区可性复性肿块7年,肿块有时可进人阴囊。体检:右侧腹股沟区肿块,可还纳、外环口容2指,压迫内环口后,肿块不再出现。鉴别该病人为腹股沟斜疝或直疝时,最有意义的鉴别点是() A.发病年龄 B.突出途径 C.疝块外形 D.疝容物是否进入阴囊 E.还纳疝内容物、压迫深环后疝内容物是否再突出 15.患儿,女性,3个月,脐部可复性肿块,在哭闹、咳嗽时疝块脱出,安静平卧时消失,诊断为脐疝。关于脐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婴儿脐疝比成人多见 B.婴儿脐疝多为易复性疝 C.婴儿脐疝可自行愈合 D.对该患儿应积极采取手术疗法E.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所致 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而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 16.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B.嵌顿性腹股沟直疝 C.绞窄性股疝 . D.睾丸鞘膜积液 E.睾丸扭转

第三章 病例分析——腹外疝

第三章病例分析——腹外疝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 2.腹内压力增高 临床类型 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 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 嵌顿性疝:如疝内容物为肠管,肠壁及系膜受压,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肠壁淤血、水肿,颜色可转为深红,伴囊内淡黄色渗液积聚。但肠系膜动脉搏动尚可触及,如及时解除嵌顿,病变肠管可恢复正常。 绞窄性疝:嵌顿如不能及时解除,肠管动脉血供逐渐减少至消失,肠壁失去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最终变黑坏死。疝囊内渗液变为淡红色或暗红色血水。

腹股沟疝

临床表现与诊断 斜疝 易复性斜疝:除腹股沟区有肿块和偶有胀痛外,并无其他症状。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多呈带蒂柄的梨形,并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难复性斜疝:除胀痛稍重外,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嵌顿性疝:通常发生在斜疝,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不能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如疝内容物为肠袢,可伴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绞窄性疝:嵌顿性疝进一步发展所致,临床症状严重。长时间绞窄可继发感染,引起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血症。 直疝 多见于年老体弱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当病人直立时,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并不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平卧后多能自行消失,绝不进入阴囊,极少发生嵌顿。 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鉴别诊断 1.睾丸鞘膜积液:鞘膜积液所呈现的肿块完全局限在阴囊内,其上界可以清楚地摸到;用透光试验检查肿块,鞘膜积液多为透光(阳性),而疝块则不能透光。 2.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的外形与睾丸鞘膜积液相似。于每日起床后或站立活动时肿块缓慢地出现并增大。平卧或睡觉后肿块逐渐缩小,挤压肿块,其体积也可逐渐缩小。透光试验为阳性。 3.精索鞘膜积液:肿块较小,在腹股沟管内,牵托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4.隐睾:隐睾肿块较小,挤压时可出现特有的胀痛感觉。如患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则诊断更为明确。 进一步检查 腹股沟疝的诊断一般不难。对于难以鉴别的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可选用疝囊造影加以鉴别。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1)传统的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最常用的方法有Ferguson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常用方法有:①Bassini法;②Halsted 法;③McVay法;④Shouleice法。 (2)无张力疝修补术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3.嵌顿性和绞窄性疝 多数情况下原则上需紧急手术治疗。 题例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72岁。发现右下腹肿物5个月,肿物站立时明显,平卧时可缩小,今晨排便时肿物突然增大,伴疼痛,疼痛逐渐加重,之后有发热、腹胀、恶心、呕吐。晚20点来医院急诊。既往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20年。 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平稳。右腹股沟区肿物,进入阴囊。肿物壁张力高,有压痛。腹部查体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诊断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常规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 4 分,共 40分) 1. 护理疝修补术后病人时,错误的是 A. 及时处理便秘 B. 切口部位压沙袋 C. 咳嗽时注意保护切口 D. 术后 3 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E.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2. 斜疝修补术后早期,最适宜的卧位是 A. 半卧位 B. 仰卧位,腰部垫枕 C. 俯卧位 D. 斜坡卧位 E. 侧卧位 3. 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 股疝 B. 腹股沟直疝 C. 腹股沟斜疝 D. 脐疝 E. 切口疝 4. 腹外疝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 A. 慢性咳嗽 B. 长期便秘 C. 排尿困难 D. 腹壁有薄弱点或腹 壁缺损 E.经常从事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工作 5. 腹外疝疝环是指 A. 疝内容物突出的部分 B. 疝外被盖组织 C. 腹壁缺损或薄弱 处 D.壁层腹膜的一部分 E.疝囊颈部 6. 腹外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 A. 小肠 B. 盲肠 C. 大网膜 D. 阑尾 E. 膀胱 7. 检查腹股沟疝时,压迫内环的部位应在 A. 腹股沟韧带中点 B. 耻骨结节外侧 C. 肿块最突出处 D.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 E.精索前内方 科室: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常规考试试题 姓名: 成绩:

8. 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最有意义的鉴别之处在于 A. 疝块的形状 B. 发病的年龄 C. 嵌顿的程度 D.回纳疝块压迫内环,增加腹压是否出现 E.包块的位置 9. 最容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 A. 腹股沟斜疝 B. 脐疝 C. 腹股沟直疝 D. 股疝 E. 切口疝 10. 必须紧急手术治疗的疝是 A. 易复性疝 B. 难复性疝 C. 滑动性疝 D. 嵌顿性疝 E. 绞窄性疝 二、名词解释(10 分) 1. 疝: 三、问答题:(每题25 分,共50 分) 1、消除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2、腹外疝并发症有哪些? 腹外疝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名词解释(10 分) 1. 疝:体内任何内脏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薄弱点、缺损或空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基础护理学第十五章 临终护理

第十五章临终护理 1、临终关怀: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 2、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已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虽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 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即: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3、布拉克法律词典对死亡的定义:生命的永息,生存的灭失,血液循环停止,同时呼吸及 脉搏等身体重要生命活动的终止。 4、脑死亡标准: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无呼吸无运动、无反射、脑电波平坦 5、我国的脑死亡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的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脑电图平直、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持续12小时以上 3、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 (1)肌肉张力丧失-希氏面容 (2)循环功能衰竭-皮肤湿冷,脉搏不规则 (3)胃肠道蠕动减弱 (4)呼吸功能衰竭-潮式呼吸、鼾声呼吸 (5)知觉改变-听觉最后消失 (6)意识改变 (7)疼痛 4、临终患者的生理护理 (1)临终患者的身体护理:改善呼吸功能、减轻疼痛、促进患者舒适、加强营养,增进食欲、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观察病情变化 (2)疼痛控制(3)缓解呼吸困难 (4)控制排泄紊乱(5)保证营养(6)皮肤护理 5、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 (1)否认期:病人不接受所面对的死亡 (2)愤怒期:当病情趋于危重,病人否认无法再持续下去时,常表现为生气与激怒,对任何事情都不合意、不满足,往往将愤怒的情绪向医护人员、朋友、家属等接近他的人发泄,或对医院的制度、治疗等方面表示不满,以弥补内心的不平。 (3)协议期:病人期盼能延长生命,认为许愿或做善事能扭转死亡的命运,提出种种要求。如有的病人为了尽量延长生命,作出许多承诺作为交换条件,出现“请让我好起来,我一定……”的心理。此期病人变得和善,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能配合治疗。 (4)忧郁期:病人已不得不面对所患疾病的现实,身体状况日益恶化,症状愈加明显,因而产生绝望。如有的病人当发现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协商无法阻止死亡来临,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好吧,那就是我”,出现悲伤、退缩、情绪低落、沉默、哭泣等反应,要求与亲朋好友见面,希望有他喜爱的人陪伴照顾。 (5)接受期:这是临终的最后阶段。病人已对自己即将面临死亡有所准备,极度疲劳衰弱,常处于嗜睡状态,感情减退,表现平静。如有的病人在一切的努力、挣扎之后变得平静,产生“好吧,既然是我,那就去面对吧”的心理,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喜欢独处,睡眠时间增加,情感减退,静等死亡的到来。 6、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1)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否认期(denial) A护理人员应具有真诚、忠实的态度,不要轻易揭露患者的防卫机制,也不要欺骗患者。B注意维持患者适当的希望,应根据患者对其病情的认识程度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

腹外疝一般护理常规

腹外疝 一、术前护理 1、按外科术前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活动与休息:疝块较大者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下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 疝环口,防止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3、消除诱因:若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诱因,应做先期处理,吸烟者术前1-2 周戒烟,以防术后咳嗽,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观察腹部体征:若病人腹痛,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用手推 送不能回纳腹腔,应警惕发生嵌顿性疝的可能,立即告知医生,紧急处理。 5、术前准备:嵌顿性及绞窄性疝需行紧急手术,应做好术前准备,如有脱水和 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应迅速补液予以纠正。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术后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体位与活动:传统疝修补术后当天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屈曲, 以减轻腹壁张力和切口疼痛,第2天可改为半卧位,术后3-5天可离床活动;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平卧24小时,可早期下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3、饮食护理: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饮食,次日可进软食,逐 渐过渡至普食。 4、并发症观察及预防 (1)阴囊水肿:可用“丁”字带托高阴囊,并用0.5-1kg沙袋压迫手术部位24小时,防止局部发生血肿,注意观察阴囊肿胀情况。 (2)切口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术后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观察体温和脉搏变化,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情况,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5、健康指导 (1)预防感冒: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 (2)饮食指导:多吃粗纤维饮食,防止便秘,必要时使用缓泻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内压。 (3)活动与休息: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一)术前护理 1、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除紧急手术者外,凡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压升高因素者,均应作相应处理,待症状控制后再择期手术。否则易致疝修补手术失败、术后疝复发。吸烟者应在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2、休息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个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3、观察腹部情况病人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紧急处理。 4、灌肠与排尿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便困难。送病人进手术室前,嘱其排空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 5、嵌顿性及绞窄性疝的术前护理此类病人多需行紧急手术。除一般护理外,应予禁食、输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并备血、抗感染。 (二)术后护理 1、体位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次日可改为半卧位。 2、饮食一般病人于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为半流质、普食。 3、活动一般于术后3 —5天可考虑离床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4、防止腹内压升高术后剧烈咳嗽和用力大小便等均可引起腹内压升高,不利于愈合。因此术后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而引起咳嗽;指导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以免缝线撕脱造成手术失败。保持排便通畅,给予便秘者通便药物,嘱病人避免用力排便。 5、预防阴囊水肿因阴囊比较松弛、位置较低,渗血、渗液易积聚于阴囊。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 6、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须应用抗生素;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若发现敷料污染或脱落,应及时更换。注意观察体温和脉搏的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疼痛,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应尽早处理。 7、尿储留的处理手术后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储留者,可肌肉注射氨甲酞胆碱或针灸,以促进膀胧平滑肌的收缩,必要时导尿。 (一)病人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二)注意避免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三)若疝复发,应及早诊治。

腹外疝护理常规

腹外疝护理常规 (一)定义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某一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括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直疝、股疝、切口疝、脐疝等。(二)临床表现 腹外疝的临床表现根据各种分类而表现不同。腹股沟斜疝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一肿块,局部有轻度坠胀感。腹股沟斜直疝表现为:当病人站立时,在腹股沟内侧、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回纳而消失。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有一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可消失。切口疝表现为:腹壁切口处逐渐膨隆、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平卧休息时缩小或消失。脐疝表现为:在腹内压增高时疝块脱出。 (三)护理问题∕护理诊断 1、疼痛与疝块突出、嵌顿或绞窄、术后切口张力大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腹内压升高及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3、焦虑、恐惧与对疾病的发展及担心预后等因素有关。 4、体液不足与嵌顿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有关。 5、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术后需卧床休息有关。 6、潜在并发症术后切口出血、感染及疝复发等。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注意局部症状,如腹痛、疝块情况,及时发现疝嵌顿、绞窄及肠梗阻的表现。 2、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病人因体液不足而休克。 3、观察病人情绪状态,及早做出处理。 术后 1、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监测病人手术切口、皮肤情况。 (五)护理措施 术前

1、观察腹部情况病人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须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紧急处理。 2、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除紧急手术者外,凡术前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腹压升高因素者,均应给予对症处理,否则易致术后疝复发。 3、活动与休息: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4、灌肠与排尿:术前晚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排便困难。送病人进手术室前,嘱其排空小便或留置尿管,以防术中误伤膀胱。 5、急诊手术病人的术前护理:除一般护理外,应予禁食、静脉输液、胃肠减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并备皮、配血。 术后 1、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估计并记录出血量。 2、体位:取平卧位3日,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术后不宜过早下床,一般1周后下床活动。 3、饮食:病人一般于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水及流食,次日可进半流食、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 4、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5、防止腹内压升高:剧烈咳嗽和用力大小便等均可引起腹内压升高,不利于愈合。 6、预防术后出血: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腹股沟斜疝术后切口放置沙袋压迫12~24h,以防止伤口出血发生继发感染。使用阴囊托或丁字带托起阴囊,以防发生阴囊血肿。 7、预防阴囊水肿:由于阴囊比较松弛、位置较低,渗血、渗液易积聚于阴囊。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并密切

基础护理学 第十五章 疼痛患者的护理(医学参照)

疼痛患者的护理 一、疼痛概述 疼痛: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的含义:痛觉(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 痛反应(个体对疼痛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的变化) 疼痛的特征:1、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 2、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3、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一)原因:温度刺激、化学刺激、物理损伤、病理改变、心理因素 (二)发生机制 (三)分类 1.疼痛病程:⑴急性痛⑵慢性痛 2.疼痛程度:⑴微痛⑵轻痛⑶甚痛⑷剧痛 3.疼痛性质:⑴钝痛(酸痛、胀痛、闷痛)⑵锐痛(刺痛、绞痛、灼痛、切割通)⑶其他 4.疼痛起始部位和传导途径 ⑴皮肤痛:疼痛刺激来自于体表,因皮肤黏膜膜受损引起 ⑵躯体痛:由于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引起 ⑶内脏痛:因内脏机械性牵拉、扩张、痉挛、炎症、化学想刺激等引起 ⑷牵涉痛: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即内脏器官引起疼痛的同时体表某部位也有痛感 ⑸假性痛:指去除病变部位后仍感到相应部位的疼痛 ⑹神经痛:神经受损所致 5.疼痛的部位 (四)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1.精神方面:抑郁、焦虑、愤怒、恐惧 2.生理方面: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反应、生化反应

3.行为方面 二、影响疼痛的因素 客观因素:年龄、宗教信仰、环境变化、社会支持、行为作用、医源性因素 主观因素:以往疼痛的经验、注意力、情绪、对疼痛的态度 三、疼痛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的内容⑴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 ⑵社会因素 ⑶医疗史 ⑷镇痛效果的评估 2.评估的方法⑴询问病史 ⑵观察与体格检查 ⑶评估工具的使用1、数字评分法(NRS) 2、文字描述评定法(VDS) 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4、面部表情图(FES) 5、Prince-Henry评分法:主要适用于胸腹部大手术后或气管切开 插管不能说话的患者,需要在术前训练 患者用手势来表达疼痛程度。 6、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 WHO的疼痛分级标准(※) ? 0级:指无痛。 ? 1级(轻度疼痛):平卧时无疼痛,翻身咳嗽时有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 2级(中度疼痛):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 3级(重度疼痛):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二)护理原则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 2019 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创新杯说课比赛作品《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教案授课教师:阜新市卫生学校曹力阜新市卫生学校教案专业: 普通护理课程: 外科护理学授课班级 09 级护理 5 班学生人数 47 人授课教师曹力教材外科护理授课日期 2019. 9. 8 学时 1 学时课题第十五章胃肠疾病病人护理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概述)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目的与要求一、知识目标: 理解腹外疝定义、病因;掌握疝的组成;熟悉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情感观。 教学方法教法: 图示法、引导式讲授法为主,讨论法为辅。 学法: 观察发现法、合作探讨法、歌谣助记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 6

疝的组成。 难点: 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教学设计以观察轮胎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起与疝的联系。 然后通过拆文解字,讲解定义。 继而观察动画巧设喻,于轻松之中获得新知,突出了重点。 攻克难点上拍手歌谣为关键点,化繁为简。 总之理清层次,多点调动,以期完成启发式,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们告别枯燥乏味的课堂。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说文解疝( 3 分钟)环节一: 一观轮胎,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新课之前,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与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人体会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呢?教师展示图片,设问,激发兴趣。 学生观察,思考问题。 通过轮胎图片,吸引学生们注意力,顺利导入本课。 环节二: 巧解定义,适当引申。 讲解腹外疝定义前,增补疝的定义,讲疝字分解,便于理解。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A1型题 1.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股疝D.脐疝E.切口疝 2.腹外疝的发病基础是 A.营养不良B.腹壁薄弱或缺损C.腹内压增高 D.腹部穿透伤E.继发于腹部内脏损伤 3.腹外疝的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腹壁强度降低B.慢性便秘C.排尿困难D.腹水E.咳嗽 4.以下哪种原因不引起腹内压力增高 A.举重B.腹水C.腹泻D.排尿困难E.慢性咳嗽 5.腹外疝最常见的疝内容物是 A.大网膜B.膀胱C.小肠D.直肠E.乙状结肠 6.腹外疝的疝环是指 A.疝内容物突出的部分B.疝外被盖组织C.腹壁缺损或薄弱处 D.壁层腹膜的一部分E.疝囊体部 7.病程长、腹壁缺损大的巨大疝,常发展为 A.易复性疝B.嵌顿性疝C.难复性疝D.绞窄性疝E.出血感染性疝 8.疝内容物被嵌顿时间较久,发生血循环障碍而坏死称为 A.难复性疝B.嵌顿性疝C.绞窄性疝D.易复性疝E.滑动性疝 9.绞窄性疝与嵌顿性疝的主要区别是 A.疝块的大小B.疝内容物能否回纳C.是否出现肠梗阻 D.疝块有无压痛E.疝内容物有无血运障碍 10.疝内容物与疝囊发生粘连而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的疝是 A.易复性疝B.滑动性疝C.难复性疝D.嵌顿性疝E.绞窄性疝 11.关于直疝三角,不正确的叙述是 A.腹股沟斜疝由此突出B.腹股沟斜疝内环位于其外侧C.内边为腹直肌外侧缘D.底边为腹股沟韧带内侧E.外侧边为腹壁下动脉 12.最容易嵌顿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B.腹股沟直疝C.股疝D.脐疝E.切口疝 13.腹股沟部疝块不进阴囊,回纳后压迫内环,疝块仍可出现的是 A.腹股沟斜疝B.股疝C.腹股沟直疝D.切口疝E.白线疝 14.斜疝与直疝术前最重要的鉴别方法是 A.疝块形态B.发病年龄差异C.压迫内环后疝块是否再突出 D.嵌顿机会E.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15.下列关于腹股沟斜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多见于青壮年B.疝块呈半球形,基底宽C.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 D.精索在疝囊后方E.容易嵌顿 16.半岁以内小儿腹股沟斜疝宜采用 A.非手术疗法B.疝囊切除,高位结扎疝囊颈C.疝囊高位结扎 D.无张力疝修补术E.疝囊内注射硬化剂 17.绞窄性疝发生肠坏死时应 A.将疝内容物回纳,再行手术B.将疝内容物回纳,加强病情观察C.急诊手术 D.给予热敷,待肌肉松弛后再回纳E.择期手术 18.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为 A.紧急手术B.手法复位C.对症治疗D.抗感染E.支持治疗 19.腹外疝手术前后护理,下列不正确的是

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复习课程

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以下描述正确的是B A.疼痛有双重含义,痛觉和病理反应 B.疼痛有双重含义,痛觉和痛反应 C.痛觉是个体的客观体验 D.疼痛是人体最强烈的应对策略之一 E.疼痛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2.下列痛觉感受器分布最为密集的是D A.皮肤 B.肌层C,肌腱 D.角膜 E.内脏 3.属于非阿片类镇痛药的是B A.吗啡 B.布洛芬 C.阿托品 D.哌替啶 E.芬太尼 4.不推荐用于长期的癌痛治疗的给药途径是E A.口服给药法 B.直肠给药法 C.经皮肤给药法 D.舌下含服给药法 E.肌内注射法﹙二﹚A2型题 5.患者,李某,男,52岁,有“冠心病病史”2年多,近一周因工作忙、加班后出现胸前区压榨性疼痛,其疼痛原因是 B A.物理刺激 B.心理因素 C.温度刺激 D.病理改变 E.化学刺激 6.张某,男,19岁,大一学生,因准备期末考试,连续4天挑灯夜战后,出现剧烈的头痛,以下不属于其头痛原因的是A A.身体组织受牵连 B.情绪紧张 C.疲劳 D.睡眠不足 E.用脑过度 7.患者,刘某,肝癌末期疼痛,护士给该患者镇痛治疗,需要对其疼痛治疗前后效果测定对比,最适宜的评估方法是C A.面部表情疼痛评定法 B.文字描述评定法 C.数字评分法 D.视觉模拟评分法 E. Princ e–Henry评分法 8.患者,卢某,男,28岁,阑尾切除术后第一天,主诉伤口疼痛。以0~10数字评分法为例,以下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 A.其疼痛程度≤5时,护士可选择护理权限范围内的方法止痛,并报告医生 B.其疼痛程度≥5,护士可选择护理权限范围内的方法止痛,并报告医生 C.其疼痛程度≥5时,护士应报告医生,给予有效止痛药物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常规试题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常规考试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1.护理疝修补术后病人时,错误的是 A.及时处理便秘 B.切口部位压沙袋 C.咳嗽时注意保护切口 D.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E.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2.斜疝修补术后早期,最适宜的卧位是 A.半卧位 B.仰卧位,腰部垫枕 C.俯卧位 D.斜坡卧位 E.侧卧位 3.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股疝 B.腹股沟直疝 C.腹股沟斜疝 D.脐疝 E.切口疝 4.腹外疝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 A.慢性咳嗽 B.长期便秘 C.排尿困难 D.腹壁有薄弱点或腹壁缺损 E.经常从事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工作 5.腹外疝疝环是指 A.疝内容物突出的部分 B.疝外被盖组织 C.腹壁缺损或薄弱处 D.壁层腹膜的一部分 E.疝囊颈部 6.腹外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 A.小肠 B.盲肠 C.大网膜 D.阑尾 E.膀胱 7.检查腹股沟疝时,压迫内环的部位应在 A.腹股沟韧带中点 B.耻骨结节外侧 C.肿块最突出处 D.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 E.精索前内方

8.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最有意义的鉴别之处在于 A.疝块的形状 B.发病的年龄 C.嵌顿的程度 D.回纳疝块压迫内环,增加腹压是否出现 E.包块的位置 9.最容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 B.脐疝 C.腹股沟直疝 D.股疝 E.切口疝 10.必须紧急手术治疗的疝是 A.易复性疝 B.难复性疝 C.滑动性疝 D.嵌顿性疝 E.绞窄性疝 二、名词解释(10分) 1.疝: 三、问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消除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答: 2、腹外疝并发症有哪些?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常规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常规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 1.卧床休息: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造成疝嵌顿。 2.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有慢性咳嗽、腹水、便秘、排尿困难可引起腹内压升高因素而暂不行手术者,积极治疗原发症,控制症状。指导病人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指导病人戒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嵌顿性∕绞窄性疝的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疼痛性状及病情变化,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护理:若发生疝的嵌顿、绞窄,一起肠梗阻等情况,应予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必要时备血。做好急诊手术准备。行手法复位的病人,

若疼痛剧烈,可根据医嘱注射曲马多,以止痛、镇静并松弛腹肌。手法复位后24小时内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尤其是脉搏、血压的变化,注意观察腹部情况,注意有无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如有这些表现,配合医师做好紧急手术探查的准备。 4.完善术前准备:除上述护理措施外,非急诊手术术前准备还应注意:1)对年老体弱、腹肌肌肉薄弱或复发的病人,术前应加强腹肌肌肉锻炼,并练习卧床排便、使用便器等。2)术前两周停止吸烟。3)术前半小时完成阴囊及会阴部的皮肤准备,注意勿划破皮肤,若发现有毛囊炎等炎症表现,必要时应暂停手术。4)病人进手术室前,嘱其排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 (二)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术后当日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 关节微屈,以降低腹股沟区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次日可改为半卧位。 术后卧床期间鼓励床上翻身及活动肢体;传统疝修补术后3-5日病人可离床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一般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等病人可适当推迟下床活动的时间。 2.饮食护理: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食, 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

外科护理学第十五章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1 第十五章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一)A1型题 1.哪种腹外疝必须紧急手术治疗 A.易复性疝 B.难复性疝 C 滑动性疝 D 绞窄性疝 E 嵌顿性疝 2.腹外疝的疝囊是由哪种组织形成 A 脏腹膜 B 壁腹膜 C 腹壁肌肉 D 腹壁筋膜 E 腹壁皮下组织 3.多见于老年男性的腹外疝是 A 腹股沟斜疝 B 股疝 C 腹股沟直疝 D 脐疝 E 切口疝 4.腹外疝手术后护理,哪项部妥 A 仰卧位 B 切口置沙袋压迫 C 及时处理便秘 D 鼓励早下床活动 E 控制咳嗽 5.腹外疝最常见的疝内容物是 A 小肠和大网膜 B 盲肠和大网膜 C 盲肠和阑尾 D 乙状结肠 E 膀胱 6.多发生于中年妇女的腹外疝是 A 腹股沟斜疝 B 腹股沟直疝 C 股疝 D 脐疝 E 切口疝 7.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主要用于哪个年龄段的腹外疝病人 A 老年男性 B 青壮年男性 C 半岁以下婴幼儿 D 少年儿童 E 中年妇女 8.绞窄性疝是指 A 疝内容与疝囊有粘连 B 疝内容物脱出后不易回纳 C 疝嵌顿后内容物血循环碍 D 疝内容物由腹壁瘢痕处突出 E 压迫内环后疝内容不再突出 9.直疝的特点是 A 多见于中年妇女 B 疝囊狭小,容易嵌顿 C 外观呈小的半球形 D 不会进入阴囊 E 疝块可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 10.多见于男性青少年、儿童的疝是 A 腹股沟斜疝 B 腹股沟直疝 C 股疝 D 脐疝 E 切口疝 11.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的区别点是 A 疝块的大小 B 触痛的严重程度 C 有无肠梗阻症状 D 脱出时间的长短 E 疝内容物有无血液循环障碍 (二)A2型题 12.病人男性,17岁。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8小时就诊,检查见右侧腹股沟内侧包块,有明显压痛,右下腹局部呈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 A 选用非手术疗法,佩戴疝带 B 择期手术治疗 C 试行手法还纳 D 不可还纳,应紧急手术 E 以上都不对 13.病人男性,76岁。站立或用力时腹股沟区突出肿块,卧位时或用手轻推时肿块消失,推送时能听到咕噜声,诊断为腹股沟斜疝。区别其为斜疝或直疝最有意义的依据是 A 病人的年龄 B 回纳疝块压迫深环 C 疝块的大小 D 疝块的形状 E 嵌顿的机会 14. 8个月婴儿出现腹股沟包块,随腹压增高而发生变化。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治 疗原则是 A 紧急手术 B 择期手术 C 早期手术 D 暂不手术 E 禁忌手术 15.病儿9岁,疝内容物可达阴囊处,其消失或出现与指压腹股沟管内环有关。诊断 应考虑 A 腹股沟斜疝 B 腹股沟直疝 C 股疝 D 脐疝 E 切口疝 16.病人女性,40岁。体重86公斤。因咳嗽后突然发生腹痛、腹胀、呕吐1小时,首先应注意有无为 A 急性阑尾炎 B 急性肠梗卒 C 股疝嵌顿 D 斜疝 E 直疝 17.病人男性,47岁。腹股沟部出现肿物2天,伴明显疼痛,不能回纳。1小时前疼痛突然缓解,但渐出现腹痛。可能的情况是 A 易复性斜疝 B 难复性斜疝 C 嵌顿性疝 D 绞窄性疝 E 腹股沟直疝 (三)A3型题 病人男性,53岁。有慢性便秘多年,每次排便必须十分用力。近半年来发现,站立时阴囊右侧出现肿块,呈梨形;平卧时可还纳。局部触诊发现右腹股沟管外环扩大,嘱病人咳嗽指尖有明显冲击感;手指压迫内环处,站立咳嗽,肿块不再出现。拟诊腹外疝,准备手术治疗。 18.本病例属于 A 脐疝 B 腹股沟直疝 C 股疝 D 腹股沟斜疝 E 切口疝 19.可避免术后疝复发的术前处理是 A 麻醉前用药 B 备皮 C 排尿 D 灌肠 E 治疗便秘 20.术后预防阴囊血肿的措施是 A 仰卧位 B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C 托起阴囊、伤口压沙袋 D 不可过早下床活动 E 应用抗生素 (四)A4型题 病人男性,46岁。便秘多年,出现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1年。10小时前搬举重物时肿块突然增大,腹痛难忍,呕吐数次;伴发热、全身不适。查体;右腹股沟及阴囊肿块,张力高,明显触痛,皮肤红肿;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入院后准备急诊手术治疗。 21.该病人的临床诊断应是 A 腹外疝、难复性疝 B 腹外疝、嵌顿性疝 C 腹股沟斜疝、绞窄性疝 D 腹股沟直疝、绞窄性疝 E 股疝、难复性疝 22.手术前护理措施哪项错误 A 禁饮食 B 备皮 C 排空膀胱 D 灌肠 E 给镇痛药 23.硬外麻下行肠切除吻合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1天饮食护理注最重要的是 A 术后应禁食 B 术后应静脉供给营养 C 可进普通饮食 D 术后24小时可近流食 E 手术后24小时进软食 24.手术后护理措施应除外哪项 A 仰卧位,腘部垫枕 B 保持排便通畅 C 应用抗生素 D 托起阴囊,切口压沙袋 E 术后第2日鼓励下床活动 (五)填空题 25.腹外疝的病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腹外疝的发病基础是 A.腹壁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薄弱或缺损 B.营养不良 C.腹腔压力增加 D.腹部穿透伤 E.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的损伤 2.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 B.股疝 C.切口疝 D.腹股沟直疝 E.脐疝 3.治疗腹股沟疝最常用的方法是 A.疝成形术 B.疝囊高位结扎术 C.疝修补术 D.手法复位 E.疝环填补术 4.斜疝修补术后,预防阴囊血肿的措施是 A.平卧位,膝下垫软枕 B.预防便秘尿潴留 C.切口处用沙袋压迫并托起阴囊 D.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 E.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5.腹外疝的主要病因是 A.慢性咳嗽 B.习惯性便秘 C.负举重物 D.排尿困难 E.腹壁存在薄弱或损伤 6.斜疝修补术后,最适宜的卧位是 A.半卧位 B.仰卧位,膝部垫枕 C.俯卧位 D.斜坡卧位 E.侧卧位 7.斜疝修补术后护理,错误的是 A.切口处沙袋压迫 B.早期下床 C.托起阴囊 D.伤口处勿污染 E.防止腹压增加 8.患儿男性,出生8个月,哭闹时出现右腹股沟斜疝可回纳,应采用A.急诊手术 B.暂不手术 C.限期手术 D.择期手术 E.禁忌手术 9.男性,40岁,于硬膜外麻醉下行疝修补术,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应除外 A.饮水过多 B.麻醉反应 C.切口疼痛 D.不习惯在床上排尿

E.不习惯在病房排尿 10.郑某,男性,69岁,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2小时,经手法复位成功。 护理应重点观察 A.疝块有无再次嵌顿 B.呼吸、脉搏、血压 C.腹痛、腹膜刺激征 D.呕吐、腹胀、发热 E.疝块部位红、肿、痛 11.孙某,男性,6小时前负重物时,右侧腹股沟斜疝被嵌顿,下列哪项说明疝内容物已发生缺血坏死,应做好急诊手术前准备 A.疝块增大,不能回纳 B.局部有剧烈疼痛 C.疝块紧张发硬,有触痛 D.阵发性腹痛伴呕吐 E.局部有压痛,肌紧张 12.切口疝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 A.营养不良 B.切口感染 C.放置引流物时间过短 D.术后咳嗽、腹胀 E.切口血肿 13.腹股沟管斜疝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提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疝块与疝囊粘连 B.疝嵌顿 C.疝坏死 D,疝内容物回纳 E.疝环扩大 14.男性,36岁,搬运工人,诊断为腹股沟斜疝,行疝修补术后,恢复工作的时间

腹外疝病人健康教育

腹外疝病人健康教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腹外疝病人健康教育 术前健康教育 1.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2.戒烟,避免受凉感冒。若有慢性咳嗽、便秘或前列腺肥大致 排尿困难要先进行治疗。 3.术前2天进易消化、含纤维素高的饮食;多饮水,防止便 秘;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4.训练床上排尿、防止术后尿潴留。 术后健康教育 1.术后6小时后可进流质,第二天进易消化含纤维素高的饮食,并 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因病人术后卧床时间长,肠蠕动慢,易发生便秘。 2.回病室不宜过早采用半坐卧位,以免增加腹压影响手术修补部位 的愈合。术后第二天可半卧位,但膝下垫一软枕以松弛腹壁,减少张力。如做无张力疝修补术者,术后第2天可下床活动。 3.术后将1KG的小沙袋轻置于伤口上,以助止血。术后6—12小时 取去,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4.术后伤口渗血、渗液较多,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给予换药。 5.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引起咳嗽。咳嗽时嘱病人按压伤口,下肢 屈曲。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应给予通便药物。

出院健康教育 个月内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过量运动 2.及时治疗引起腹压增加的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以免复发。 3.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以利于排便。 腹外疝患者外科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腹外疝是指在腹壁的先天或后天性缺损处形成空隙,内脏器官由此向体表突出。腹外疝的发病原因与腹壁薄弱及腹腔内压力增高有关。按疝内容物的病理改变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和嵌闭性疝等3种。其中,腹股沟斜疝占腹外疝的85%,为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为病人久站、咳嗽或用力时腹壁有块状物突出,平卧后能回纳,当肿块突出时感觉下腹坠胀或隐痛。嵌闭性疝腹股沟部有块状物突出不能回纳,下腹部疼痛进行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手术治疗是腹外疝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心理指导向病人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术前后的配合要求,讲述手术方式,并说明该手术比较简单,术后恢复快,但病人必须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才能保证顺利康复和防止复发,减轻焦虑心理,使病人以轻松的心情接受手术 三、行为指导1)注意保暖,以防受凉而引起咳嗽。2)咳嗽时嘱病人按压伤口,下肢屈曲。3)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应给通便药物。4)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