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各作家的写作风格

各作家的写作风格

各作家的写作风格
各作家的写作风格

各作家的写作风格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鲁迅——永恒的魅力

马叙伦——近似古代的笔记

周作人——冲和平淡的首席代表

夏丐尊——平淡中自有章法结构

胡适——自然流畅,不用重笔

刘半农——寓庄于谐,不拘规矩

郭沫若——挥洒过快,却又清新诱人许地山——笔意所到,戛然而止

孙伏园——一种特有的雅趣

周瘦鹃——温柔而少冷峻之色

袁昌英——豁达大度,挥洒流畅

叶圣陶——朴实之中自有醇美

韬奋——以早期杂感随笔为胜

张恨水——言之有物,取径冲淡

陈源——一味倾吐着自己的爱与憎林语堂——精彩片段多在议论

郑逸梅——意味隽永,情趣盎然

徐志摩——活泼华丽,充满灵气

郁达夫——多为才情之作

茅盾——直拗硬朗而少圆润轻灵

方令孺——笔触细腻,感情深挚

许钦文——笔墨淡而节奏偏慢吴组缃——正面、反面、侧面都写

靳以——天真烂漫,单纯明净

丽尼——有一种美丽的忧伤范长江——简洁而凝重的笔墨

柯灵——炉火纯青,下笔有神

叶紫——介于格言与随感之间

徐懋庸——酷肖鲁迅的杂文师陀——只觉得有些恬淡萧乾——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卞之琳——简洁明快,庄重严谨

季羡林——清泉流泻,春风骀荡

邓拓——长于议论,又能写意

何其芳——美丽而诗意的

凤子——一种特有的情感气氛

成仿吾——纵笔而下,直抒胸臆

曹靖华——浓重的抒情色彩

庐隐——最妙的还数小品

朱自清——淡泊之中时露清丽

王统照——不名一状,也不成派

郑振铎——稍加用心,再可提升

孙福熙——徐徐叙来,老成大度

田汉——早年流丽,晚年质朴

丰子恺——给人以恬淡而有味的享受瞿秋白——文学、政治、哲学的组合闻一多——从冷峻、理性到烈火

老舍——俚而不俗,俗中有雅

俞平伯——自由舒缓中时见雅意

冰心——亲切,自然,温柔

苏雪林——议论中有见解,显灵气魏金枝——终究以议论为长

曹聚仁——纷陈杂出,削足适履

阿英——直笔多而曲笔少

夏衍——闪过光亮

蒋光慈——强烈丰富的感情

鲁彦——人情味与人性色彩

巴人——冷嘲热讽,愤世嫉俗

何为——注意人物与情节牛汉——表达生命的体验与发现

峻青——强调立意与情感袁鹰——一丝不苟,情致绵绵

岑桑——畅达流丽,精练生动张天健——浓淡相宜,疏密有致

邵燕祥——横也成文,竖也成文赵鑫珊——心灵航程中的永恒瞬间小思——从文章中感受其气质叶文玲——以文反映时代脉搏

冯骥才——妙不可言,别是一家黄河浪——似不经意,实很讲究

余秋雨——有自身的节奏与词汇王周生——更接近于一种时文的写作张抗抗——个人性灵的刻录

赵丽宏——心灵与语言的双重之美

胡绳梁——枝叶扶疏,神清气朗

中国画论总结

中国画论期末考试总结 1.“解衣般礴”,是借用画画的故事讲道家“任自然”的思想,本意原不在论画,但这种不受世俗礼法束缚的思想,却道出艺术创作的特殊性,即艺术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 2王充论画《论衡》书中有关美术的主要论点有: ①提出美术反应现实,反对“尊古卑今”②反对绘画宣扬鬼怪思想。③认为绘画的功能不如文字著作④混淆了神话与“虚妄”的界限 3陆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与画” 4顾恺之绘画理论的贡献:是我国杰出的理论家主要针对人物画和肖像画 ①明确的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②提出了反映生活的“以形写神”论③重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④提出体验生活的“迁想秒得”论 5“迁想秒得”论:它的含义是提倡画家于绘画对象之间的主观与客观联系,画家作画之前首先要观察、研究描绘的对象,深入体会,揣摩对象的思想、感情,这是“迁想“画家在逐渐了解和掌握对象的精神方面的特征,经过分析,提炼,获得了艺术思想,这是”秒得。迁想秒得的过程,也就是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 6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谢赫《古画品录》姚最《续画品录》提出“心师造化” 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唐: 7论绘画用笔:随着绘画的发展,中国造型的主要手段和形式美的表达手段的用笔也不断的发展由稚拙到精美,由单一到丰富。张彦远从四大画家的用笔,总结了以下理论: ①书画用笔同法指出中国画与书法用笔有相同之处。②笔法不同,风格相异。 ③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8“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它概括了画家创作过程中反映客观事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的联系作用,外师造化是画家从客观事物汲取的创作原料,忠实于他描绘的对象。但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事不够的,画家还必须进而对他表现的对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头脑找那个加以改造,这就是心源,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完整的创作过程。宋:9减笔画的开创者石恪郭思的《林泉高致》提出三远 10邓椿《画继》刘道醇“六长”①粗卤求笔②僻涩求才③细巧求力④狂怪求理⑤无墨求染⑥平画求长 11论画家的修养:宋代从理论上就重视画家的修养,并把画家的修养作为评画或创作的一种标准,宋人提出的画家的修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学造诣、二是生活经历、三是艺术传统的研究继承。元: 12李衎的画竹论,是我国第一篇进画竹的技法理论 13赵孟頫的作画贵有古意与书画用笔同法论柯久思《竹谱》钱造“士气说” 倪瓒的“逸笔”与“逸气”说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14黄公望“作山水必以黄为师,如吟诗之学木地”《写山水决》邪、甜、俗、赖、生熟明:15王履《华山图序》李开先《画品》 16徐渭论画:他是明代富与革新精神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戏剧家 ①借物抒情②重气韵,不拘成法③用笔优劣在于生动与否 17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沈颢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关于画派的理论。清 18王原祁代表拟古思想恽格的“摄情”说邹一桂的“活脱”说金农扬八 19石涛的艺术思想:⑴法与化①有法必有化②我有我法⑵“法”与生活⑶物我交融⑷不似之似

机关人员写作个人经验-我觉得要写好材料

写好材料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收集资料。 “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只有掌握大量情况,心中有数,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写出有一定份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文字材料要想写的不吃力、不费劲,平时就要多下功夫,注意多看、多听、多留意,多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领导意图,以及本部门的情况、所属单位的情况和横向单位的情况,尽可能多地捕捉第一手和第二手材料。对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们来讲,收集资料是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从写作的角度看,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酝酿和思考的过程。平时注意资料的收集,既有助于掌握最前沿的东西,更有助于在写作的过程中,保持文章的新鲜感。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切身地感到,材料观点的独特、内容的新颖,往往是打动人、吸引人的关键。只有做到思想新、观点新、事例新,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令人耳目一新,才能让大家从心里往外愿意接受它。如果一份材料,通篇都是老生常谈、老调重弹,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和要求的。 其实,部里的很多领导和同事,都注意到了资料收集的重要性,也都有个习惯,喜欢把看到的一些好的资料收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但在有些情况下,我们所遇到的活儿,要求时间很急,因此准备工作难以做到充分。由于没有可借鉴的资料,写起东西,往往有捉襟见肘之感。 2004年底,我被抽调到市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从事文字综合。那时,我刚到部里不久,对全市的党的建设这方面的情况,也是不甚了了,不很清楚。写材料最忌讳的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本身就不明白,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能叫别人明白呢?因此,最初的阶段,感到脑子很累,身体也很疲倦,写东西费劲吃力。后来,我把中央和省委下发的一系列文件,以及试点地区的一些经验材料,包括“三讲”、“农

中国画论

3继谢赫后,南陈的姚最写了《续画品录》,提出了前人所未提的“心师造化”论。 4.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象”论是由宗炳提出来的。宗炳在论山水画功能时,首先谈的就是仁智之乐 5.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对谢赫提出的“六法”作了最早的解释,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即关于立意问题。 被后世称为“宋四家”的是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 7.“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其中黄家指的是黄筌。“徐黄异体”“徐”指的是徐熙“黄”指的是黄筌,他们的画风对宋代花鸟画影响很大。 8.明万历年间,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及沈灏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关于画派的理论。 9.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石涛在创作中提出“我用我法”“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他的艺术主张大都收录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 10..齐白石先生曾讲:“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11..两宋代花鸟画的风格主要以院体工笔为主。 明代王履提出“庶免马首之络”的绘画见解。 13“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是清代画家恽南田(寿平)所提出。恽南田的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南田画跋》中.并在《南田画跋》中提出了“画以简贵为尚。” 14、元代黄公望在《山水画诀》中提出了画之四病 ---- 邪、甜、俗、赖 15、.“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的观点出自倪瓒的《论画》中。 16、郭若虚在《论三家山水》中,对三家山水评价很高“三家”是指李成、关仝、范宽 17、.以“四王”为代表的“仿古”思想,在清初画坛上占有统治地位,是当时的正统思想。“四王”指的是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 18、.“将无项,女无肩”、“坐看五,立量七”是唐五代荆浩中绘画经验的总结。荆浩《画说》 19、.钱选把笔墨视为区分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标志。 20、.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是《林泉高致》8.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美术文献。 21、.将画竹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画家是郑板桥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论述了艺术创作过程中“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区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思想活跃人物。其画以兰、竹、石为名,山水、杂花亦作之,皆以水墨为上。

怎样写好科技论文(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 )

Back 首页论文写作指导综合类怎样写好科技论文(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 怎样写好科技论文(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 怎样写好科技论文 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 给全国十五、六种学报、杂志审稿占用了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年的审稿量少说有100篇。近年来,觉得稿件质量大不如前。在我前几年开始审稿时,一审的通过率在90%以上;这一年来大概只有20%,有各种问题需要改后再审的约占60%,不能录用的约占20%。我常常想,是不是稿子看多了,眼睛看刁了,什么都看不惯;仔细想想,确实不是,实在是近来稿件质量滑坡太明显。有一次,在某学报编辑部开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提高学报的水平。提高水平的前提是稿件的质量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对近年来稿件质量的下降也是有同感的。至于原因,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同志认为是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有的同志认定为是论文数作为指标被定在某些对个人或单位的评价体系中,造成单纯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应该承认,这些都可以是原因,但其中有些问题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好事,尤其是年轻作者正处在创造力旺盛时期,是出好文章的重要保证。我认为,论文质量下降从面上看严重了一些,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训练不够。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因此,我把在审稿中碰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一些作者写作有所帮助。 一、科技论文的内容 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有的作者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在做了某个项目的研究后的总结性文章,只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很少去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可能是这样写很顺,因为工作是他(们)做的,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近年来软件受到大家重视,但软件类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加之软件的头绪一般很多,要说明白了,不分粗细,面面俱到,篇幅不短,很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科技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书。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然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⑴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 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⑵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没有深度。如果这篇文章能集中论述尺寸受限制的灵巧手的驱动,就要好得多。还有一篇谈遥在技术的文章,先泛泛地讲了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再从一些书上摘录了人所共知的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二者之间又没有有机联系,这样的文章

论白马湖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论白马湖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内容摘要:白马湖作家群以其显赫的文人群体组合和丰厚的创作实绩,显示出 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标高格的意义,尤其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历史时段和特定文体 领域里,有着的不可漠视的重要价值,在人生态度、写作立场、审美追求、精 神品性等方面,均呈现出别样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白马湖;散文;作家群;创作特色 白马湖作家群是一个气类相近、旨趣相同的文人组合体。1920 年代初以来,在浙江上虞白马湖畔春晖中学,汇聚了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叶圣陶、朱 光潜等一批知名作家,还包括经亨颐、李叔同、马一浮、俞平伯、刘大白、匡 互生等重要外围人物。其中多为文学研究会宁波分会的成员,有同窗、同事和 师生等多重关系。经常性的文学交流把他们聚集在一起,或曾在白马湖讲学, 或来此地客居旅游,白马湖成为联结他们共同事业和深厚情谊的精神纽带。他 们一起办学校、编杂志、开书店、搞创作,活动涉及文学、教育、出版、艺术 等诸多领域。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使他们产生了相似的文化心理和语言习惯,形成了他们相近的文化个性与艺术风格。他们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酒 精神和佛教精髓,追求艺术化的生存方式,力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白马湖”作家群在文学创作上诗文并重,尤以散文著称。他们在散文的 文学观念、文体创新及内容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可贵尝试与探索,丰富了现代散 文的创作模式,是对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传统文学的否定,为现代散文的发 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散文样式异彩纷呈,包括随笔、杂感、序跋、游记、书信及抒情散文等,作品多发表在《春晖》半月刊和《山雨》等刊物上。特别 是1924年和1925年,朱自清和叶圣陶、俞平伯等联手编辑出版了《我们的六月》、《我们的七月》两部诗文专集,标志着这个作家群体不俗的创作实绩。 其作品基本属于闲情散文,风格与语丝、京派作家有相近之处,其中较引人注 目的是对山水的流连和对日常生活的注重。在他们的散文世界里,显示出积极 面对人生、坚持平民立场、追求艺术灵性、融合宗教感悟等精神特质,这正是 白马湖散文作家清新恬淡、真切自然的人生态度与艺术精神的外在呈现。 一、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作为文人,白马湖作家们崇尚艺术化的生活, 对山间明月和江上清风的自然美景表现出浓厚的兴致;但他们又是一群有抱负 的文人,经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是抱着积极的人生态度从事文学 活动的。基于这样一种思想认识,他们一面保持着个人心境的宁静,无意仕途,淡薄名利;一面又做着切切实实的文化教育工作,从事“于人生有益”的艺术 创造。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态度,构成了他们共同的价值取向:以 出世的精神认真做入世的事业,以平和清醒的姿态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在展 示现代文人独特审美趣味的同时表现对黑暗社会的义愤和抗争。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刘延陵等人积极参与社会人生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白马湖”时 期完成的。他们较多地写身边的琐人琐事,表现的情感却是与时代、社会息息 相通的。朱自清写于白马湖的名篇《刹那》,略说他“对于人生的态度”,既 反对古来名士派的“及时行乐”观,又批评现时颓废派的“求得刹那间官能的 享乐”,提倡一种紧紧抓住现在、执着现在的“刹那主义”,表现出清醒的现 实人生观。正是这种“执着现在”的态度,使向来“温柔敦厚”的朱自清时有 痛斥时弊的愤世之作。在其温州“踪迹”的一组散文中,就有《生命的价格—

名作家的写作习惯

M 名作家的写作习惯 易卜生为了观察市民生活,年老的时候,还常常坐到咖啡店里,假装拿着报纸看新闻,暗地却偷偷注意各种顾客的相貌、动作,倾听他们的谈话。 喜剧大师莫里哀在台上滑稽多智的演员,但离开舞台却不大言语;他的袖筒里经常藏着一个笔记本,到商店里常待在一旁一言不发,只留心偷听买东西的人们谈论的话题,将它们私下记录起来。因为这个癖好,朋友们给他取了一个绰号:“静观人”。 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写作时,喜欢在写字桌的一角摆上一面镜子,为的是便于随时从镜子中观察自己脸上的表情,像不像笔下人物的表情。 福楼拜在创作名著《包法利夫人》时,被自己塑造的人物所感动。当描写爱玛·包法利服毒时,他口里仿佛有了砒霜的气味,一连两次消化不良,两次真正消化不良,所吃的饭全吐出了嘴。 大仲马自称写得最好的作品要算《三个火枪手》。有一次,一个朋友看见伏案写作的大仲马泪痕斑斑,大吃一惊,大仲马情不自禁地说:“啊,我的朋友!我刚把波尔朵斯杀了……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喜欢他!”原来,大仲马是为主人公波尔朵斯的死大动感情。

法国作家雨果常常叫仆人把他的衣服偷去,这样他就不能够外出,只好呆在家里继续写作。 英国作家司各特写作时常故意把邻居的一大群孩子请到书房里玩耍,并要求他们高声谈笑。他向迷惑不解的朋友解释说:“我们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吵吵闹闹的,要是我写作时一片寂静,那倒正是一种‘失真’哩。”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对小纸条怀着特殊感情,他的房间是一个小纸条的世界。窗帝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壁上到处都贴着形形色色的小纸条。作家本人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纸条,早晨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壁上的纸条,刮脸时,他读贴在镜子上的纸条,房内踱步,他可以随便读贴在各种什物上的纸条。外出时,他可以伸手从口袋里掏出纸条。在他的一生中,究竟写下了多少纸条,恐怕连作家本人也无可奉告。 晚年,雷蒂夫又改变了他的写作习惯,他开始有计划地在花园的墙壁、阳台的石头栏杆、河岸边的护墙、特别是圣路易岛的护墙上镌刻他生活中重大事件发生的日期以及他对事件的感受。起初,他是用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纵观中国绘画史,我们会清醒地发现,创新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问题。从隋代的展子虔到清代“四僧”再到近代的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等,哪一个不是在创新中崛起、发展、壮大的呢? 艺术贵在创新。对于这一点,中国画家似乎没有太大的分岐。但关于中国画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怎样把握、如何去创新等问题倒是众说纷纭,因此,我们很有探讨的必要。对于传统,多数画家仅把画史上几个著名画派的技巧及风格当做传统的本质而加以继承。画派的技巧和风格是形成与发展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传统的具体体现,但绝不能代替传统。所谓传统,笔者认为,指的是对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观点、艺术方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的概括,具有本质性。什么是中国画的传统?根据中国画发展的特点,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意境。一个画家应具备“画得像”的功

夫。但如果作品有形无神,那么即使画得再像也不是中国画所要达到的目的。有形无神的画是存在的,而有神无形的画是不存在的。写形是为了传神、为了畅神。形可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要知道,“以形写神”的最终目的是“达意”。苏轼曾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没有“形”的支架,“神”无处依附。相传五代荆浩为松写生的画集达几万册,所以用笔能够“运转变通”、“如飞如动”,用线既不专以浑朴胜,也不专以娟丽胜,而是达到了所谓“神化”的境地。中国画历来要求以“形”这个支架表现“神”。这个“神”指的是客观对象的生命力、生动气韵和本质特征。“形”是次要的,而“神”是主要的。现代大家齐白石、黄宾虹都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才算是好画。也就是说,画得太像就太俗了;画得一点儿也不像,更不是中国画。所谓“意象造型”就是这个道理。而从西方绘画史来看,古希腊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绘画着重于形的逼真再现;发展到现代派,则走上了另一极端。现代派画家主张绘画是“自我表现”的凭借,因此,可以随意摆弄“形”。既然如此,“神”就更谈不上了。 二、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笔法,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讲究骨法用笔。这些都是对笔墨内涵的要求。“骨法”又作“骨力”,指书写点画中蕴蓄的笔力。它是构成点画与形体的支柱,也是表现神情的依凭。画家以挺劲的笔法将自己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及答案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末作业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末作业 1、寻根文学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土壤,发扬我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因素,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理想价值,努力创造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2、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 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郑义的《远村》《老井》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等。 3、寻根文学”兴起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 文学本身的刺激:当时反思文学由对“文革”的政治批判到对十七年越演越烈的极“左”思潮的反思,进而把矛头指向造成这场大劫难的群众基础,以及它背后的封建文化积淀,由政治反思走向文化反思;与此同时,改革文学在揭示改革的深层阻力时,触及到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机制,二者殊途同归,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都引起了文学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回顾,所以,“寻根”文学作为一种自然的延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和创作现象。 4、寻根文学”兴起的外在原因是什么? “ 在世界文化既相互融合又彼此独立的趋势下,各个民族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中国在现代化第几页共几页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的路上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势必到民族文化中去寻找支撑点。再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略萨为代表的拉美结构主义小说的轰动,给中国文坛以极大的震惊,使得处于以欧美大陆为中心的20 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中而倍感自卑的中国文学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暗示出文学的出路。 5、王一生形象的文化意蕴是什么? 第一、王一生这一形象是独特的,作品写了王一生生活内容的两方面——下棋和吃饭。“下棋” 和“吃饭”作为王一生的生存中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极,前者代表王一生对人生境界的不息的追求,后者代表对人的基本生存的维护。第二、王一生对对这两件事的痴迷和体味,却又有着明显的道家风范。第三、作者王一生身上概括出民族精神最深刻的现实关系,在现代意义上重新阐释老庄关于“不为物役” ,在一种充分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中获得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的超越,并与永恒、无限的自然宇宙合为一体的审美人格。 6、阿城的《棋王》艺术特点是什么? (1)、作者将主人公令人叹息的遭遇都平淡道来,不作任何渲染与呼喊,行文造句,力避繁冗,一切出之以简洁质朴。(2 )、不避“俗” ,写人的俗像、俗态。(3)、语言精炼,用字“拙、俗、苦” ,尤其是其中一些形容词和动词用得尤为独特。(4)、小说结构缺乏鲜明的结构形式痕迹,信手拈来的“闲笔” ,构成了阿城小说中特有的氛围和境界。7、《棋王》表现的寻根意识主要表现是什么? 《棋王》围绕棋和吃的故事展开,主人公在“棋”上表现出的是他的为人之道:“通达”的人生态度,这正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所在。“吃”表现出的是人物的生存之道,是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从王一生吃的故事, 棋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庄禅哲学的肯定与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 8、什么是“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就是在这一现代主义思潮下,在中国产生的一类文学现象。它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现实主义遗弃掉的、不屑一顾的“实存”的另一层面的真实上。他们一门心事地专注于庸常。 9、新写实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中外作家写作轶事

作家写作轶事 1.袁枚学诗 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清新自然,自成一格。他说:“我的诗之所以有自己的风格,绝无古人口气,是我善于向生活中平凡人学习的缘故。连乡村的牧童都是我的老师,我最动人的诗句其实就是他们的言语。”有一天,袁枚在花园中散步,一位老园丁走过来对他说:“你看霜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寒冷,有些花木却不怕。这不,梅树全是一身花呀!”袁枚听了很受启发,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厚一身花”的动人诗句。还有一次,和他一块赏梅的老和尚对他说:“梅花开得正盛,可惜你却带不走哇!”后来袁枚在给朋友送别诗中写道:“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他不就化用了那老和尚的话语吗? 2.《水浒传》书名的由来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读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为罗贯中所起。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他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职回苏州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作《江湖豪客传》。经过数年的艰苦创作,《湖湖豪客传》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大部分情节均很满意,但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他学生的罗贯中说:“书名何不改为‘水浒传’呢?”施耐庵一听,高兴得拍着大腿,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书正式定名为《水浒传》。 3.走错家门 清代的李伯熙有一次苦吟忘形,误入一少妇家。他的诗篇始终没有构思成熟,于是钻进女主人的床帐继续冥思苦想,不知不觉中鼾声如雷了。少妇见他口里念念有词,如醉如痴,知是遇上了诗人,又是敬佩又觉好笑,忙备上一杯清茶,等他醒来。不久少妇的公婆也回来了,听说有这回事也暗自称奇。那李伯熙在半梦半醒中忽然得了佳句,一跃而起,大声叫道:“拿笔来!”他挥笔将诗一气呵成,才发现一个陌生的年轻女人在半嗔半笑地注视着自己,大吃一惊,才知道走错了家门,慌忙向她及她的公婆道歉。求得主人的谅解后,他又和他们客气地寒喧谈笔,甚为融洽和惬意。 4.厨房里的女作家 英国的艾米莉?勃朗特不仅是位勤奋的女作家,还是一个操持家务的能手。她是家里起得最早的人,一清早就把一天里最重的活儿全做了。全家的衣服都是她烫的,菜几乎是她一个人做的。烤面包也是她,她烤得很好。她在厨房里的时候,身边总是预备有一张纸和一支铅笔。一有空隙,她就把闪现的思想匆匆记录下来,然后又继续干活。

中国画论文: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论文: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张静 (武警政治学院,上海200435) 摘要: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以形写神,畅神达意;二、以线造型,笔精墨妙;三、以虚带实,虚实相生;四、以大观小,散点透视;五、诗书画印,综合艺术。通过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画,进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征;写意;笔墨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植根于华夏文化沃土,跨越不同时空,历经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世界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她所体现的艺术美蕴含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及宇宙意义的最高境界。传统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当然,“五四”运动以后,西学东渐,近现代中国画借鉴了西方写实主义的观念和技法,力图中西合璧。而当代的中国画更是不断创新,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画的主要特征依然不变。笔者将中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其中第一与第二个方面尤为典型和重要。 一、以形写神。畅神达意 “形”指外在的形象,“神”是内在的精神。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神似”。早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相传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云:“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是六朝和唐代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在这里指“眼睛”。这句话指出,绘画的关键不在于对象的美与丑,而是重在“画龙点睛”,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意境,使其“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顾恺之的“传神论”奠定了中国画以形写神、重在传神的基础框架。 中国画坛先辈虽然很早就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原则,但他们也很早就看到了“形似”并不一定“神似”,为了更好地传神,形的表现可以很灵活,可以夸张变形,甚至不求“形似”。例如宋代苏轼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元代倪瓒曾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现代国

浅谈童年经验与作家创作

大四结课小论文,供参考,jinjiache 浅谈童年经验与作家创作 ——记卡夫卡、鲁迅、张爱玲曾有人问海明威: “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什么?”他直接回答说: “不愉快的童年。”心理学研究表明: 童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的知识积累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童年,更因为童年经验是一个人心里发展不可逾越的开端,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式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大量的事实表明: 一个人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基调,并规范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宿因,在个体发展史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值得注意的是: 苦难和不幸的经验其外在形态虽然对人的心理感官是有阻拒性的,不容易给人带来快感,但它却又一种吸引力,促使人去进行长久的沉思。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 “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感到不满足的人才幻想,未能满足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原动力。” 于是,苦难和不幸的童年经验对于作家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甚至成为作家步入文学殿堂的原动力,必然会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作家一生的创作。 卡夫卡就极好地体现了童年经验与作家创作的关系。首先,在环境描写上,都是阴冷、破败、昏暗、模糊不清的。如《变形记》中,变成甲虫的主人公周围的“墙上尽是一缕缕灰尘,到处都是成团的尘土和脏东西”,当他从窗口眺望看到的是“一个荒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灰色的天空和灰色的大地浑然连成一体无法分辨开来。”在这个灰暗的世界里,异化的主人公忍受着痛苦。又如《城堡》开头:

“K抵达的时候夜色已深,村子被大雾覆盖着,城堡屹立在山岗上,在浓雾和黑暗的笼罩下,什么都看不见,连一丝灯光——这座巨大的城堡所在之处的标志——也没有。”这些体验都与卡夫卡童年的住宿环境有着莫大关系,他从出生到六岁一直住在一个古旧庞大的建筑物里,周围是一篇犹太贫民区,气氛犹如中世纪般阴森、怪诞、可怖: 阴湿的四壁,黑暗的过道,一到夜间暗淡的烛光里犹如鬼影憧憧,到处都是耗子大家的声音。这些对于一个六岁孩童,是多么心惊胆寒,惊恐不安。这些阴暗的,黑暗的印象都体现在了卡夫卡文中的环境描写中。 其次,父子冲突和对父权的恐惧成为卡夫卡文中的主要题材。卡夫卡在《致父亲》中写道: “您几乎从未认真地打过我,但是那种吼叫,你涨红的脸,那种迅速解下裤子背带,放在椅背上备用的动作在我的眼里几乎比打更可怕,就好像把人吊起来似的。如果他真的被吊上绞架,接着就死去了,从而一了百了。如果他不得不亲身经历上绞架的一切准备活动,直到套圈在面前晃动时才知道被宽恕了,那么他将一辈子摆脱不了这个阴影。”父亲重重的脚步,粗大的嗓门,对幼时的卡夫卡形成莫大的威胁与恐怖。父亲的斥责、辱骂使父亲成为一个“暴君”,而母亲从来是站在父亲一边的,这又使得卡夫卡感到孤立无援,于是卡夫卡从心底对父亲怀着一种畏惧、憎恨。他虽然想对“暴君”反抗,但是面对父亲严厉、粗暴的指责,勇气就消失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为自己的体弱多病,胆怯而不能成为父亲那样的强人而负疚。这种既仇视又崇拜的心理使父子冲突成为卡夫卡小说里经常出现的题材。如《判决》中,主人公莫名其妙地被父亲大骂一通,父亲判他立刻去溺死,而儿子却对这种无理的判决愉快的接受了,飞快地跑去投河自尽,临死前还说: “亲爱的父母亲,我一直爱着你们的”。这里的父亲就是最高法庭,儿子只能无条件的接受和服从审判,连争辩的余地都没有,他能用的最好反抗形式就是跳河一死得到解脱。 再次,卡夫卡的小说中总体现着孤独、惶惶不安,悬而未决的状态。孤独如《变形记》中的主人公被亲人冷漠对待,与世隔绝地异化生活。而《地洞》中,卡夫卡刻画了一只弱小又渴望活下去的小动物,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中,无

论萧红的创作风格

论萧红的创作风格 石伟 内容提要:萧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女作家,她自己波折的生活经历以及对生命和人生独特的认识,她的很多作品都有她自己的影子在其中,使她的文学创作形成了独有的风格。 关键字:萧红创作风格 正文: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作家,大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或清新淡雅,或慷慨激昂,在一个个文字的构建中,自然流露出自己独有的气质,成为作家在茫茫文海中区别于其他作家的标志。 关于创作风格的形成,不能否认作家先天的心理个性等方面因素的作用,更应该看到作家生存的外部环境与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一方面,作家先天的心理、个性因素,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调,使作家表现出一种都有的才情与气质;另一方面,后天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为作家提供了可供写作的素材,让作家有了进行文学创作的欲望,使其文学天赋得到完善并发展。在不断的文学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下面就以萧红为例,论述其文学创作的风格。

萧红,这个生长于动荡年代的作家,她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11-1929与1930-1942,在前一个阶段,可以说是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她生活在呼兰这个小县城内一个重男轻女的地主家庭,开始感受周围的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这就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形成了一个文学创作的大背景。在后一个阶段,萧红开始了流浪与痛苦的生涯,生活非常艰难,爱情的变更,疾病的困扰,一直伴随着她。但就是在时期,萧红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创作,发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奠定了她在现当代文学创作史上的地位。 (一)寂寞凄凉的风格 她始终是寂寞的,从她出生到她最后病死香港,她始终无法摆脱这种寂寞的情绪。在她童年的记忆里,仿佛只有祖父这一个亲人疼爱她,“等我生来了,第一次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疼爱我。使我觉得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而祖母留给她的,只是用针扎她手指的事。她的父亲母亲似乎没有给她留下多少印象,父亲的两次出场,也都伴随着暴力,一次揣她,一次打有二伯。她是寂寞的,亲人对她的冷漠给她的是一个并不快乐的童年,大多数时候,她只是自娱自乐的一个人,她“常常在蒿草里做着梦”,也看着“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显得更荒凉寂寞”。缺乏父母亲的疼爱,缺少可以一起玩的伙伴,使得她的这种寂寞的情绪,一直伴随了她一生。 自她19岁逃离家庭,她就开始了另一种寂寞的生活,漂泊不定

美国文学 诗人及作家主题与写作风格分析以及文学术语

3个重要作家 Ernest Hemingway 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 is an American novelist, journalist and war correspondent. He is the leading spokesman of the “Lost Generation”,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54. (Thematic patterns) (1)The Lost Generation: described in “The Sun also Rises”(1926). The generation was “lost” in the sense that they were disillusioned with the war-wrecked world and spiritually alienated from a civilization and replaced by despair or a cynical hedonism. (2)The Hemingway Code Hero: described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 A man can be physically destroyed but never defeated spiritually. (Life is full of tension and battles, the world is in chaos and man is always fighting desperately a losing battle. Those who survive and perhaps emerge victorious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to master the code with a set of principles such as honor, courage, endurance, wisdom are known as "the Hemingway code".) (3)Ice theory: The dignity of movement of an iceberg is due to only one-eighth of it being above water. Typical of this "iceberg" analogy is Hemingway's style. It means “Less is more”. (e.g: His novel “Indian Camp” has four “Icebergs” as the shadow.) Application: Hemingway’s Code Hero is embodied in “Indian Camp". It relates the story of young Nick watching his father deliver an Indian woman of a baby by caesarian section with a jack-knife and without anesthesia to relieve the pain. In this novel, Hemingway's concern about violence and death by revealing Nick's feeling of perplexity, anxiety and terror over the misery of life and death. Hemingway introduced us five medical knowledge in the novel through the father’s teaching. (Writing style) (1)Hemingway's novel are based on using short, simple and conventional words and sentences, precise imagery, and an impersonal, dramatic tone. No detail is wasted.("Less is more"). (2) He is good at using “Iceberg Theory”, and colloquial style. (3) Hemingway develops the style of co1loquialism, understatement and symbolism. (4) The accents and mannerisms of human speech are well presented, so the characters are full of flesh and blood. Henry David Thoreau 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is an American essayist, poet and philosopher. H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philosophical and literary school of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In 1845 he built a cabin beside the Walden Pond and lived there in a very simple manner for over two years, which gave birth to a great transcendentalist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价值取向,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哲学。中国画线条的节奏与韵律美的特征,笔墨的骨力风韵之美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等,这些都赋予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内在属性。 关键词:线条、笔墨、意境、和谐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鲜明的民族属性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且这一艺术形式在世界绘画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绘画的一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线条美、色彩美和构图美上,而中国传统绘画在其基础上又有独特的美学体系。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画线条的节奏韵律之美、笔墨的骨力风韵之美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这些审美特征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外在形式之美和内在精神之美,是中国传统绘画经久不衰的灵魂之所在。 一、线条的节奏韵律之美 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艺术语言,构筑着延续了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绘画艺术。线条美是构成绘画形式美的一个重要形式,凌继尧曾说:“中国画的笔法不是静止立体的描绘,而是流动的,有节奏的线纹,借以象征宇宙生命的节奏。比较中西方绘画,可以发现这一特点。希腊的画,如庞贝古城遗址所见的壁画,远看如重的雕塑,他们强调对称、比例、平衡、整齐;而中国古代花纹图案或汉代壁画,则是飞动的线条。中国人物画也是一组流动线纹的有节奏的组合。”[1] 线是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从留存至今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描绘几何形纹样的线。至殷周时期,人们在铜器上描绘的狩猎、交战及动植物形态等已把“线条”的应用提升到中级阶段,除了表现形之外,同时也表现了动态。继而汉代时期绘画用线表示动态的能力达到了高峰,如汉代壁画中奔驰的马及人物画等,到了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汉代壁画虽同为线条,但感觉已大不相同,这时的线不仅只是表述形态,同时对物象质感的表现及线本身的形式美已有所发展。至唐代线已可以成功得表现出物的质感,如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

高考语文经验:作家有哪些写作技巧-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2017年高考语文经验:作家有哪些写作技巧|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大全- 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经验:作家有哪些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作家写作技巧之注重观察 譬如碰到下雨,我就观察下雨前天空中发生的变化,观察雨中的街道和花树,也观察行人在雨中的神态和动作。到晚上,就把它们一一详尽地写到我的小本子上。再譬如,白天在路上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极胖的女人或者一个行动诡秘的人,我会跟在他们的身边身后走一阵,仔细地看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一举一动,到晚上,我就在小本子上把他们“画”下来,当然,这“画”,不是用画笔和色彩,而是用文字。在“画”白天的见闻时,我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写得生动,写得和我以前在书中见到的类似情景不一样。——赵丽宏 明察秋毫的观察和精选出来的细节构成的。但是我认为作家的任务并不只限于把别人所没注意到的细节贯穿起来。正确些说,作家要能看出决定人的行为的精神状态,要能看出周围人所注意不到、常常连人物自己也意识不到的东西。——(俄)伊?爱伦堡 细细地观察生活是一种享受,我们要把这点享受还给孩子。不要刻意把它变成说为了写作文我才这样,不写作文而能观察也是很美好的事情,我们要把这点享受还给孩子。——梁晓声

作家写作技巧之阅读优秀作品 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作家写作技巧之大声朗读 如果一个作家想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表达清楚他想讲述的东西,他应该大声朗读自己的成品,此时他的声音就像是一位旁听生时刻提醒他是否描述清楚了。听者会立即做出一些回馈,他们会指出哪些地方冗长,哪些地方有遗漏,哪些地方不相关或是哪些地方不协调,这些问题都是作者本身不大注意的。即使是不太在行的旁听者也会帮助你改进你的写作风格。 作家写作技巧之广泛涉猎 马尔克斯的作品能在全世界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主要是他关注人生、社会,这才有了足够的份量。所以大家除了读文学的东西,还应该关注一下文学圈子以外的东西。文学对社会的作用还是非常微弱的,文学以外的社会变化很大很快,这才导致了文学的现状。不囿于文学写文学,才能拓展自己的思路。——韩小惠文学家也要积极投身到对科技进步的关注之中,否则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或说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学的存在是依据于人的感情而存在的,但是新的电脑、网络、新鲜媒体都会对人的社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