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5—2黄铜

5—2黄铜

5—2黄铜
5—2黄铜

材料专业专业课

金属材料

《Metal Materials》

电化教学文档

5-2

南方冶金学院刘徽平编制?2004。版权所有不得任意复制传播

Ⅰ. 作业讲评

第四章 作业(四)

Ⅱ.复习

第五章铜与铜合金

概述一、发展史 / 应用;二、铜与铜合金的分类

§5—1 纯铜(紫铜)

一、工业纯铜的分类与牌号

二、纯铜的成份、组织与性能

T热加工>700℃

三、杂质与微量元素对纯铜的影响

(一)、溶于铜中的元素

(二)、很少固溶于铜、并形成易熔共晶的元素

(三)、几乎不溶解于铜而形成脆性化合物的元素 §5—3 黄 铜

一、二元黄铜

(一)成份与组织

(1)转变(2)各相

Ⅲ. 新课内容 ——

§4—3 黄 铜

……………………

一、二元黄铜

主要讲述如下几个问题: (一)成份与组织;

(二)性能。

(一)成份与组织

要彻底了解Cu-Zn合金的情况,就要先分析清楚Cu-Zn二元相图(见P146)

1、Cu-Zn二元相图………

从相图中可以看出:Zn大量固溶于Cu中

在不同的成份,温度变化中有五个包晶转变、一个共析转变、一个有序转变在固态下有六个相:α、β、γ、δ、ε、η。

(1)转变:

解释: 包晶转变——即一个固相和一个液相联合生成另一

个固相。

共析转变——一个固相转变成两个固相。

有序转变—— β 456—468℃ β’

无序有序

高温 低温

(2)各相:

①α相——是Zn在Cu中的固溶体S.S

∴和纯Cu一样,是面心立方晶格f、c、c。

α相的固溶度:

Zn在Cu中的固溶度C%(在456℃时最大)约为39.0%。

T再↑或再↓时C%固溶度都↓

——在903℃时,C%降至32.5%左右,在非常平衡的

状态下,250℃时约为36.0%。

α相的组织:

在铸造状态,α相有树枝状偏析:枝晶轴(富Cu)发亮、枝间(富Zn)发暗

经形变加工后退火,为再结晶组织,有退火孪晶

②β相——是以电子化合物CuZn为基的固溶体S、S电子浓

度C电子=3/2,为体心(与α不同)立方结

构b、c、c。

β相比较特别,它在低于456—468℃会转变成为有序的固溶体S、S。即:

β 456—468℃ β’

无序有序

(高温)(低温)

无规律 有规律

(β) (β’)

其晶体结构的变化为:

性能:无序的β相:塑性极高,适于热加工;

有序的β’相:比较硬脆,冷变形较困难。

∴含有β’的合金不适宜冷加工变形,适合采用热加工。

另外还有αβ转变

③工业用黄铜的Zn%<50%

∵ Zn%再↑,会出现γ→γ’相,极为硬脆,材料没有使用价值。

(γ、δ、ε、η相的结构,性能详见书上介绍)2、二元黄铜的成份→组织与分类

(1)成份——组织:

① Zn<36% 组织为单一α固溶体S、S

② Zn=36~46% 组织为α+β’二相组织

③ Zn>46% 组织为β’

α+β’α

54 64 100

H64为界

∴(2)二元黄铜按组织可分为三类:

α黄铜如H96——H65

α+β’如H63——H59

β’黄铜(在室温下性能硬脆,通常只做焊条,

不予讨论)

故压力加工用的二元黄铜其组织不外乎是α或α+β’相。

例: H68——68%Cu,32%Zn ∴α单相黄铜

H62——62%Cu,38%Zn ∴α+β’双相黄铜

(二)二元黄铜的性能

机械性能

1常温机械性能

常温下

成份、组织、性能的关系

见曲线图

(参见教材P146图10-12)

性能α

α+ β’

(50)β’

δ

σb

(25)

10 20 30 32 40 46.5 50

Zn%

(这是铸态的),M态的曲线也大致相同。

①在α相区:随Zn%↑、σb↑、δ↑当Zn=30~32%、δ%

达到最大值max(H70、H68)

②在α+β’相区:Zn%↑、δ↓、而σb↑(继续增加)

当Zn=46.5%、σb达max.

③在β’相区:Zn%↑、σb↑、δ↑

∴常温黄铜材料的选择(选材):

要σb↑高、选α+β’黄铜

要δ高、选α黄铜

如H70、H68用于深冲件,称为“弹壳黄铜”。

2高温机械性能

黄铜具有T↑、σb↓的一般规律。

特殊性:

但由于黄铜分:α黄铜和α+β’黄铜,

(组织不同,性能的变化也不同,在这里,涉及两件事要注意)

a)加热时β’相有一个有序转变、

β’β’

塑性低塑性极高、柔软

b)黄铜中杂质的影响(与紫铜相类似)

①α黄铜与α+β’黄铜高温性能比较:

还是

α黄铜:加热时αα

α+β’黄铜: 热轧通常加热到β相区的温度T

>500℃

有α+β’

性能——温度变化曲线为:

σb

α

β’ α+β’

T热加工T

比较α和α+β’黄铜的常温、高温性能、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有生产中,有经验的工人师傅的偏好:

热轧愿意加工H62——∵α+β’黄铜反过来,冷轧愿意加工H68——∵α黄铜

②黄铜的“脆性区”(低塑性区)与杂质的关系:

(所有黄铜在200—700℃范围内部存在着低塑性区)

α黄铜——虽然在室温下塑性很高,但在300—700℃间的塑性却很低,产生“热脆性”。 (纯铜是500—600℃)原因:与纯铜相似,是由于杂质如Bi、Pb、Sb

的影响所造成的。

消除办法:与纯铜相同。

α黄铜的热加工温度T与纯铜的一样应T热加工>700℃α+β’黄铜——虽然在室温下塑性低些,但在>500℃以上的温度T,当α+β’β转变时,分散在晶界上的Bi、Pb、Sb可由晶界(进入)晶粒内部,因而消除了热脆性

现象。

特别是Pb对热加工的影响关系,只对α黄铜起影响作用,对α+β’黄铜

当Zn=38~40%时,Pb可在1—3%范围(此时Pb是细

质点分布于晶粒内部,不仅无热脆性还有利于切削性

能)

因此,同样含3%Pb的多元黄铜:

HPb74—3 HPb59—3

αα+β’

只能冷加工成材还可以进行热加工

3 冷加工变形后的性能

(i)冷加工变形使黄铜硬化:σb↑、δ↓

但加工硬化率的大小还与黄铜的成份组织有关系

α加工硬化率小

α+β’加工硬化率大

∴生产中的加工率ε% 对α黄铜可大

α+β’黄铜要小,

大则易裂∵β’硬脆

H68易冷加工∵α组织,ε%可大

H62较难冷加工∵α+β’,ε%应小

(三)二元黄铜易产生的问题:

退火硬化现象;腐蚀问题(脱Zn、S.C.C)

(i)退火硬化现象(多峰值异常硬化现象)

定义:α黄铜冷加工制品在长期停放或在低温退火(T退

象。

(ii)二元黄铜的腐蚀问题(相当于化学性能)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黄铜有两种常见的腐蚀现象:

①脱锌Zn.

②应力腐蚀破裂(自裂、季裂S、C、C)

例如:上海铜厂、二元黄铜制品存放一段时间都裂了,从而报废。

为什么会腐蚀得那么快呢?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我们复习一下腐蚀的基本概念:

腐蚀:金属与周围介质产生,或化学和电化学的作用而引起

破坏的现象。

∴腐蚀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A.脱锌Zn

这种现象在含Zn较高的α的黄铜,尤其是α+β’黄铜中发现

分两种: ①在高温氧化介质中的脱Zn

②在腐蚀介质中的脱Zn

(1)在高温氧化介质中的脱锌Zn:

原因:① Zn的佛点低(906℃)

(蒸气压又较高133Pa)易蒸发

② Zn与O的亲和力大,化学活泼性大

∴在高温、氧化性介质中加热,黄铜表面脱Zn、Zn%↓表面变成紫铜色

例如:H62,α+β’黄铜,原表面淡黄色。

若板材在550~650℃氧化介质中加热退火(1小时)

材料表面出现紫铜色,经金相检查发现,

其外表面(脱Zn)成α单相了,即Zn%↓↓

防止措施:退火时——

①控制氧气:在中性或还原性气氛中加热

②(采用)保护性气氛:如用N 2发生炉煤气(去除了CO 2、

H 2O 蒸气)

③ 在真空退火

(2)在腐蚀介质中的脱锌

△ 黄铜在工业大气中CO 2、SO 2、H 2S 、NH 3的水溶液(微性)中

也易发生脱Zn

原因:电化学腐蚀: 金属本身:Zn 的电极电位-0.76ˇ

存在着电位差

Cu 的电极电位+0.34ˇ

+ 腐蚀介质:CO 2、SO 2等的水溶液

∴ 出现电化学腐蚀

∵ Zn 电位低,作为阳极 Zn 溶解

Cu 电位高,作为阴极

在黄铜表面出现多孔状的Cu (粉状)

多孔状的Cu 在黄铜表面不但无机械保护作用反而Cu 又与电

位较低的黄铜基体构成新的腐蚀电池,更促使Zn 的溶解(脱Zn )加速黄铜腐蚀 出现腐蚀坑。

防止办法: ① ∵Zn%↑,脱Zn ↑,∴选用低Zn 黄铜

如Zn <15%的黄铜。(被动法)

② 主动法、进一步合金化,

改善其耐蚀性——这就出现了多元黄铜

例如:(在黄铜中)分别加少量的Al 、Sn 、Ni 、

Si 、As 、Sb 、Be 等合金元素,成为Al 黄

铜、Sn 黄铜(海军黄铜) C U

C U -Zn 基体

∵(在黄铜表面形成更为致密的保护薄膜)

③喷涂防锈漆或电镀Zn或Cd。

B.黄铜应力腐蚀破裂(自裂、季裂)S.C.C.:

铜合金、铝合金

S.C.C.:Y状态制品表面残余拉应力 +电化学腐蚀(1)黄铜S.C.C. 定义:

经冷加工变形的黄铜材料,由于内应力的存在,在使用或贮存时又处在潮湿的大气中,尤其是含有NH3气的大气及铵盐、汞盐等溶液中,从而发生开裂的现象。

一般是含锌量Zn%>20%的黄铜中发生,且Zn%↑,S.C.C.

倾向越大。

(2)原因:是一个综合腐蚀过程,电化学腐蚀 + Y状态残余拉应力。

(四)、二元黄铜的用途

H68、H70“弹壳黄铜”

H62 “商业黄铜”——强度、易于热加工。

二、多元黄铜

二元黄铜多元黄铜其出现是势在必行的,

因为二元黄铜有如下几个缺点:

① 机械性能不算高:

二元黄铜(α+β’):M状态:24~39kg/mm2

σb

y状态: 65 ~70kg/mm2 (Cu中仅加入Zn还没有发挥固溶强化的最大效果,如果再加入少量的其它合金元素进一步合金化,形成多元复杂固溶体,那么强化效果就更好。)

多元黄铜σb M状态: 65~70kg/mm2

y状态: 90 ~105kg/mm2

“少量多元强化”

② 耐蚀性不算好

二元黄铜:易出现脱Zn、S.C.C

而多元黄铜:HAl77—2、HSn70—1(海军黄铜)

具有较高的抗海水腐蚀性能

二元黄铜:在海水中腐蚀速度400mg/年

多元黄铜:在海水中腐蚀速度40 mg/年

多元黄铜广泛用于冷凝管和热交换器等

③ 某些工艺性能、使用性能也不理想

而多元黄铜如HPb59—1、2、3

切削性↑:大大改善,∵↑断屑性

耐磨性↑:Pb是弥散软质点,减磨

综上所述,多元黄铜的出现是必然的。

通常多元黄铜加入的合金元素有:

Pb、Al、Sn、Mn、Fe、Si、Ni等。

对多元黄铜,主要学习:成份与组织

(一)多元黄铜的成份与组织

二元黄铜:α和α+β’

多元黄铜:α和α+β’也类似。

合金元素的加入并不生成新相,只是影响α、β’的相对量,合金元素的作用可折合成“锌当量”:

1.锌当量(又称“海茵当量”)

定义:就是加入1%的新合金元素与加入多少Zn%相当,称为“锌当量”。

其比值k(η)叫锌当量系数。

各种元素的锌当量系数见教材

例如:Si的(η) =10:即加入1%Si相当于加入10%Zn k(η)越大,强化效果越大

若k(η)负数,相当于减少Zn%。

2.名义含锌量X

(1)定义:Cu—Zn合金中加入其它合金元素后相当于总的

Zn%=X,则X为名义含Zn量,由此可推算出多

元黄铜的组织。

(2)推算公式:

Zn量溶质

( A + ΣC(k) )

X= —————————×100%

( A+B+ΣCk) 总量溶质+溶剂—溶液

式中:A——Zn的实际含量=100%—(B+ΣC)

B——Cu的实际含量

C——新加元素量Cu% Me%其它

k(η)——锌当量系数

例如:Al黄铜HAl59-3-2 求:名义含锌量X并推算其组织

解:A+ΣCk X= —————————×100%

A+B+ΣCk

kAl =6 kNi=-1.4

A zn = 100%-(59%+3%+2%)+36%

B Cu = 59%

∴36+ [ 3×6 + 2×(-1.4) ]

X=————————————×100%

36+59+[3×6+2×(-1.4)]

=46.4% <46.5%

∴组织为α+β’

若要画出金相组织图——

(暗)

∵是 46.4%Zn

∴基本金是β’α沿口界少量分布

(亮)

(二)几种主要的多元黄铜及合金元素的作用(自学、看参考书)

HPb××—× (74—3)(钟表黄铜)

(59—1/2/3)

HAl××—× (77—2)(海军黄铜)

HSn××—× (70—1)(海洋黄铜)

有些合金元素的作用前面已讲过。

Sn、Al

Pb

第四章作业(二)

1.写出下列黄铜的组织:H68,H90,H62,H80 2.有Hp b74—3和Hp b59—3两种材料,试问哪个可进行热加工,为什么?

(哪个的冷加工率可大)?

3.计算下列合金的名义含锌量并写出其组织:HAl77—2 Hp b60—3 (K Al=6,K Pb=1)

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鉴于环保要求,当今世界上无铅黄铜新材料研发方兴未艾,黄铜的特点之一是会产生应力腐蚀开裂,因此新材料研发及产品应用必须经过应力腐蚀试验验证。黄铜制成品除残余应力外,还可能受到安装应力的作用,而且不能通过热处理方法消除,故必须进行模拟安装使用状态下的应力腐蚀试验,但这正是现行的国家标准所欠缺的。国家标准GB/T 10567.2-200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氨熏试验法》仅适用于黄铜加工材,不适用黄铜制成品。因此,很有必要制定《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的全国性通用标准。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2010]74号文《关于印发2010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精神,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10] 21号文下达了制定《黄铜制成品应力腐蚀试验方法》行业标准的项目计划(计划号2010-0426T-YS),由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标准,并要求在2011年完成标准制定工作。 2.起草过程 标准起草单位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有关黄铜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的标准和资料。国内标准有GB/T 10567.2-2007《铜及铜合金加工材残余应力检验氨熏试验法》。国外同类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ISO 6957-1988《铜合金抗应力腐蚀的氨熏试验》、欧盟标准EN 14977-2006《铜及铜合金拉应力检测 5%氨水试验》(在英、法、德等国普遍使用)、美国标准ASTM B 858-06《检测铜合金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的氨熏试验方法》和日本标准JIS H 3250-2006《铜及铜合金棒》。 本着起草通用试验新标准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且技术水平应不低于相应国际标准的原则,标准起草单位对ISO 6957-1988等国外同类标准进行正确翻译和认真解读。然后,根据正交实验原理,对多元因子分别选择多种水平,对典型产品在各种不同使用工况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研究,掌握了大量的试验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对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技术水平有

黄铜着色配方

https://www.docsj.com/doc/4b7011945.html,/blog/disien168/article/b0-i26778383.html https://www.docsj.com/doc/4b7011945.html,/p-51480835.html 配方2黄铜着古绿色 硫酸镍铵 226. 80g 硫代硫酸钠 226. 80g 水 4.55L 描述溶液温度为70℃。黄铜件在本剂中浸渍即染成古绿色。 配方3黄铜着灰黑色 盐酸 4.5L 三氧化二砷 956.Og 三氯化锑 566.Og 描述本剂使用时需要加热,但不要加水。黄铜件在浸渍后便染成灰黑色。配方4铜或黄铜着棕色 氯酸钾 156. OOg 硫酸镍 80. OOg/L 硫酸铜 680. 40g 水 4. 55L 描述本剂使铜或黄铜件在浸渍后染成棕色。处理温度为90-lOO℃。 配方5铜或黄铜着亮棕色 硫化钡 14. 20g 碳酸铵 7. lOg 水 4.55L 描述本剂使铜或黄铜件在浸渍后染上亮棕色。若着色后用湿金属刷抛光,然后再浸染一次,则颜色更鲜亮。 配方6黄铜着铁绿色 硝酸铁 7. 5g/L 硫代硫酸钠 45. Og/L 水加至1.OL 描述工艺条件:温度为70℃,浸渍。 配方10黄铜着巧克力色 高锰酸钾 7. 5g/L 硫酸铜 60. Og/L 水加至1.OL 描述工艺条件:温度为95 -98℃,浸2-3nun。 配方11常温快速黄铜件着巧克力色 硫化钠 15 g/L 氢氧化钠 40- 50g/L 水加至1L 描述用本剂着色具有膜层均匀、稳定、光亮和耐磨性好的特点。浸渍时 间为30_35s。 配方25黄铜件常温快速着古铜色 硫酸铜 41g/L

铜材钝化防变色剂

铜材钝化防变色剂 铜材钝化防变色剂MS0423是特别为铜及铜合金(紫铜、磷铜、青铜、红铜、白铜、锰铜、黄铜等)、镀铜产品的钝化防变色所研发的一款钝化剂,钝化后不会影响导电与焊接性能,不改变工件表面外观、颜色、光泽、尺寸等,超长的防变色抗腐蚀防氧化性能,可自然存放一年至五年不变色,是目前铜材防变色防锈抗氧化的不二之选。 产品优势:: ●操作简单,不需要设备,常温浸泡即可。 ●水性产品,3~5分钟快速钝化。效率高。 ●抗氧化防变色性极高、盐雾测试效果明显。 ●溶液稳定可重复利用,综合成本低。 ●环境友好:本产品易生物降解,不影响环境。 应用领域 ● 应用行业:电力、高铁、汽车部件、空调、生活家电、散热系统、精密电子、精密仪器、航空航天、通讯腔体、机箱机柜、晶振晶体等。 ● 应用产品:铜片、铜管、电源铜排、铜铝复合排、散热铜管、散热模组、晶振晶体、精密端子等产品。 使用方法: 将所需处理的铜件清洗干净以后,常温浸泡在铜材防变色剂里面,3~5分钟以后拿出来,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需要及时烘干或晾干,晾干时工件之间不能重叠,烘干温度建议不要超过80℃,即可包装出货。 储存与包装 ● 本产品在储存、装卸时,参照GBl5603—1995进行。最高温度不应超过45℃;若长期储存,最高温度不应超过30℃。本产品不燃爆、无腐蚀性、环保 ● 25Kg/桶包装,有效期12个月,按一般化学品运输。 服务承诺: 前期:先免费试样,达到所需的品质要求的前提下,再进行合作 中期:免费帮助建立生产线和生产流程操作卡,帮助客户更好地管控质量 后期: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和维护,遇到生产问题免费亲临现场进行指导

黄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设计性实验 题目:黄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学院/专业/班级:化学与化工学院能源化学工程一班 小组成员:李博浩、刘培、阿卜杜热黑木、阿不都拉 姓名:实验台号:教师评定: 【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提高同学在选择方案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3、检验学生的滴定操作等基本实验方法的综合素质。 【实验原理】 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本次实验样品为已剪成小段的黄铜线,铜含量约65%,锌含量约35%,可能含有少量铁、锰、铅等元素。铜合金中铜的含量一般采用碘量法测定。在p H=3~4的弱酸溶液中,C u2+与过量的K I作用:2C u2++4I-=2C u I↓+I2。析出的I2可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 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N a2S2O3-=2I-+S4O62-(连四硫酸根)。 C u2+与I-之间的反应是可逆的,任何引起C u2+浓度减小或引起C u I溶解度增大的因素均使反应不完全,加入过量K I,可使C u2+的还原趋于完全。但是,C u I沉淀强烈吸附I2,致使结果偏低。通常的办法是在临近终点时加入硫氰酸盐,将C u I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 u S C N沉淀,C u S C N沉淀吸附I2倾向小,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硫氰酸盐应在接近终点时加入,否则S C N-会还原大量存在的I2,致使测定结果偏低。 市售的结晶N a2S2O3·5H2O一般含有S、N a2S O3、N a2C O3、N a2S O4等杂质,而且N a S2O3溶液也不稳定,易分解,如久置空气中会发生反应:S2O32-+C O2+H2O=H S O3-+H C O3-+S↓;2S2O32-+O2=2S O42-+2S↓。因此要求N a2S2O4的准确浓度需用基准物标定。K2C r2O7是常用的基准物质,其与K I作用析出I2:C r O2-+6I-+14H+=2C r3++7HO+3I2。析出的I2用欲标定的N a2S2O3溶液滴定,根据N a2S2O3与I2反应的定量关系,可求出N a2S2O3准确浓度。 黄铜可以用H N O3或H C l+H2O2溶解,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的F e3+也能氧化I-,干扰C u2+的测定。因此,加入N H4H F2一方面可以调节酸度,一方面消除F e3+的影响,F e3+转化为F e3F63-失去了氧化I-的能力。溶液的p H值应控制在3.2~4.0之间。酸度过低,C u2+易水解,使反应不完全,结果偏低,而且反应速率慢,终点拖长;酸度过高,则I-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 u2+催化此反应),使结果偏高。 【仪器与试剂】 仪器:50m L、250m L、500m L烧杯各一个,锥形瓶三个,碘量瓶三个,250m L容量瓶一个,25m L移液管一个,洗耳球一个,10m L、100m L量筒各一个。 试剂:H C l(6m o l/L)、H2S O4(3m o l/L)、1:1氨水、30%过氧化氢、K2C r2O7基准物、N a2S2O3·5H2O固体、N a2S2O3固体、100g/L K I溶液、冰醋酸、N H4H F2固体、K S C N固体、5g/L淀粉溶液。 【实验步骤】 1、N a2S2O3标定 K2C r2O7标准溶液(0.01667m o l/L)的配制(两人共用一份):准确称取约1.226g固体K2C r2O7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定量转移至250m L容量瓶中,用

黄铜着色配方

黄铜着色配方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配方2黄铜着古绿色 硫酸镍铵 硫代硫酸钠 水 描述溶液温度为70℃。黄铜件在本剂中浸渍即染成古绿色。 配方3黄铜着灰黑色 盐酸 三氧化二砷 三氯化锑 描述本剂使用时需要加热,但不要加水。黄铜件在浸渍后便染成灰黑色。 配方4铜或黄铜着棕色 氯酸钾 硫酸镍L 硫酸铜 水 描述本剂使铜或黄铜件在浸渍后染成棕色。处理温度为90-lOO℃。配方5铜或黄铜着亮棕色 硫化钡 碳酸铵 水

描述本剂使铜或黄铜件在浸渍后染上亮棕色。若着色后用湿金属刷抛 光,然后再浸染一次,则颜色更鲜亮。 配方6黄铜着铁绿色 硝酸铁L 硫代硫酸钠L 水加至 描述工艺条件:温度为70℃,浸渍。 配方10黄铜着巧克力色 高锰酸钾L 硫酸铜L 水加至 描述工艺条件:温度为95-98℃,浸2-3nun。 配方11常温快速黄铜件着巧克力色 硫化钠15g/L 氢氧化钠40-50g/L 水加至1L 描述用本剂着色具有膜层均匀、稳定、光亮和耐磨性好的特点。浸渍时间为30_35s。 配方25黄铜件常温快速着古铜色 硫酸铜41g/L 硫酸铵52g/L 氢氧化钠59g/L

碳酸铵30g/L 尿素适量 水加至1L 描述工艺条件:浸渍时间58min。 配方26黄铜件常温快速着褐色 硫酸铜30g/L 氯化铵20g/L 氯化钾20g/L 氯化锌lg/L 乙酸(36%)35mL 水加至1L 描述工艺条件:浸渍时间3-8min。 配方27黄铜件常温快速着黑色 亚砷酸125g/L 硫酸铜62g/L 水加至1L 描述溶液配制后,需停放24h后使用。配方28黄铜件常温快速着绿色(一) 硫酸铜200-210g/L 氯化钠50-53g/L 硫酸铵200-210g/L 酒石酸50-53g/L

铜材的着色工艺

铜材的着色工艺 目录 铜材的着色工艺 (1) 1工艺流程及前处理 (1) 1.1工艺流程 (1) 1.2前处理 (1) 2化学着色液配方及工艺条件 (2) 2.1古铜色 (2) 2.2蓝色 (2) 2.3绿色 (2) 3膜层着色结果及讨论 (2) 3.1温度 (2) 3.2时间 (3) 3.3pH (3) 4结论 (3)

1概述 在中国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铜材远比钢材更加重要,因为钢材的提炼技术对那时候的科技水平来说太过复杂,反而铜材中的青铜最先使用。现在铜材已经在电子产品、装饰、汽车、飞机等等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铜材的特性决定了在大气中易氧化,影响了其使用性能。为了解决铜材的氧化问题,并且使铜材的部件有多种色调和表面颜色以满足产品装饰和设计要求,现在将重点探讨铜材化学着色工艺的溶液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不同颜色和装饰效果的着色膜层。 2工艺流程及前处理 2.1工艺流程 铜材着色工艺[1]一般分为前处理、金属着色和后处理三个阶段,工艺流程为: 除油一热水洗一清水洗一预腐蚀一清水洗一化学抛光- 清水洗一化学着色一晾干或烘干-钝化或上油一成品 2.2前处理 铜材的表面因为暴露在空气中,氧化反应和物理碰撞,都会和铜材的表面着色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铜材6表面性质不同其对应的着色速度也不同,铜材表面的复杂性除了结构上的不完整性、不均匀性和表面粗糙度外,还表现在固体表面层内化学组成的变化上,首先,其表面可能覆盖着油脂类物质,接着是氧化物硫化物层,下面才是固体自身的表层,所以铜材件要特别注意镀前处理,要是通过磨光与抛光对表面进行加工,否则容易引起膜层着色不均匀,从而导致膜层表观质量的不同。 3化学着色液配方及工艺条件 3.1古铜色 着色(氧化)反应的生成物决定其外观色泽,该溶液配方中高氯酸钠或重铬酸钾与硫化钠会析出硫,析出的硫与铜反应生成硫化铜,同时黄铜中的锌会生成硫化锌,硫化铜为褐色,硫化锌为白色,而黄铜中铜的含量为62%- 68%,锌的含量为32% - 38%,从而使黄铜表面颜色呈现出仿古颜色,再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可以提高成膜速率。膜助剂可以增加着色层光泽度及色饱和度,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消除着色层发花现象,使着色层色泽均匀一致。

铜合金化学着色

铜着色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铜(铜锌合金)器件表面染红古铜色的工艺方法,属金属表面精饰、镀饰加工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的特点是:将黄铜器件经过脱锌液、刻蚀液和染色液几种溶液的处理后,经布轮抛光,打蜡,最终可得表面为红古铜色的黄铜器件。红古铜色染色液为一定浓度的KMnO↓[4]或K↓[2]S↓[2]O↓[8]或NH↓[4]S↓[2]O↓[8]的水溶液。本发明方法为一种工艺简单,方便易行的,成本低廉的黄铜器件染色方法。其优点是染色质量均匀优良,色层牢固不易脱落;特别适合于黄铜工艺品的仿古,作旧工艺,且具有很好的外观效果。主权利要求:一种黄铜器件表面染红古铜色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艺过程和步骤:a、配制所需的几种溶液:脱锌处理液A:配制混合水溶液,其中CuSO↓[4].5H↓[2]O重量百分浓度为10-20%;NaCl重量百分比浓度为为4-8%;盐酸体积百分浓度为1-5%,或者,其中CuCl↓[2]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10%;盐酸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刻蚀处理液B: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的硝酸水溶液或硫酸水溶液;红古铜色染色液C:配制重量百分比浓度为5-10%的KMnO↓[4]或K↓[2]S↓[2]O↓[8]或NH↓[4]S↓[2]O↓[8]的水溶液,或者采用上述三种的任二种组成混合和水溶液,其中任二者之配比为1∶1,备用;b、先将黄铜器件按常规热碱液浸泡洗涤,除去表面油污,然后水洗干燥;c、将去除油污的洁净黄铜器件放入60-90摄氏度的脱锌处理液A中,处理时间为5-10分钟,待器件出现均匀的纯铜红色,取出,水洗;d、然后将上述黄铜器件置于刻蚀处理液B中常温下处理2-15分钟,水洗;e、然后将上述黄铜器件投入红古铜色染色液C中染色5-15分钟,随后水洗,干燥;f、用布轮抛光机沾少量石蜡抛光后,即得到表面颜色均匀,色层结合牢固不易脱落的红古铜色器件。 一种黄铜器件表面染黑棋古铜色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工艺过程和步骤:a.配制所需的几种溶液:脱锌处理液A:配制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20%的CuSO↓[4].5H↓[2]O水溶液,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10%的NaCl水溶液和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的盐酸水溶液所组成的混合水溶液;或者,重量百分浓度为5-10%的CuCl↓[2]水溶液和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的盐酸水溶液所组成的混合水溶液。刻蚀处理液B: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的硝酸水溶液;黑漆古铜色染色液C:配制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10%的K↓[2]S水溶液,备用;b.先将黄铜器件按常规用热碱液浸泡洗涤,除去表面油污,然后水洗干燥;c.将去除油污后洁净的黄铜器件放入60-90摄氏度的脱锌处理液A中进行脱锌处理;脱锌时间为5-10分钟,取出并水洗;d.然后将上述黄铜器件置于刻蚀处理液B中,在常温下处理2-15分钟,水洗;e.然后将上述黄铜器件投入黑漆古铜色染色液C中,在常温下染色30秒至3分钟,随后水洗,干燥;f.用布轮抛光机沾少量石蜡抛光后,即得到表面颜色均匀,似涂黑漆,色层结合牢固的黑漆古铜色的黄铜器件。 一种黄铜器件表面染浅古铜色的工艺方法,其特点在于具有以下工艺过程和步骤:a.配置所需的染色液:浅古铜色染色液1:配置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8%的KMnO↓[4]或K↓[2]S↓[2]O↓[8]或NH↓[4]S↓[2]O↓[8]的水溶液,再加入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12%的CuSO↓[4].5H↓[2]O或CuCl↓[2]的水溶液,搅拌均匀,组成混合溶液,待用;或者,浅古铜色染色液2:配置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4%的KMnO↓[4]和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4%K↓[2]S↓[2]O↓[8]两者构成的混合水溶液,两者配比为1∶1,再加入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12%的CuSO↓[4].5H↓[2]O或CuCl↓[2]的水溶液,搅拌均匀,组成混合溶液,待用;或

EBSD样品制备

V olume 5, Issue 2 摘要:背散射电子衍射装置(EBSD)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附件之一,它能提供如:晶间取向研究、相辨别和晶粒尺寸测量等完整的分析数据。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获得衍射花样,延长扫描时间可以提高衍射花样的质量,而获得晶粒取向分布图则需要非常长的扫描时间,它需要获得视场上的每个像素点的衍射花样。衍射花样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晶体晶格上的损伤去除 的情况和衍射花样标定指数可信度的影响。 EBSD样品制备 Written by: George Vander Voort (Buehler Ltd) Tech-Notes Using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 背散射电子衍射装置(EBSD)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附件之一,它能提供如:晶间取向研究、相辨别和晶粒尺寸测量等完整的分析数据。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获得衍射花样,延长扫描时间可以提高衍射花样的质量,而获得晶粒取向分布图则需要非常长的扫描时间,它需要获得视场上的每个像素点的衍射花样。衍射花样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晶体晶格上的损伤去除的情况和衍射花样标定指数可信度的影响。在过去大家一直认为只有通过电解抛光和离子束抛光的方法才能获得没有损伤层的样品。但是,现代的机械抛光的方法,使用抛光机和正确的抛光耗材也可以得到高质量的EBSD样品,同时也避免了电解抛光和离子束抛光的局限性,以及电解抛光时使用电解液的危险性。 通常如果使用机械抛光方法,对于非立方晶系的金属或合金(如:Sb, Be, Hf, α-Ti, Zn, Zr)只要在光学显微镜的偏振光下评判其的图像质量,对于立方晶系和非立方晶系都可以采用彩色腐蚀的方法来确定样品表面是否还存在残余损伤层,是否能够获得高质量的EBSD花样。这是由于当样品与电子束呈锐角(70 – 74°)时,可以获得最佳质量的EBSD花样。 偏振光下图像的质量取决于样品表面本身的损伤层去除情况 和显微镜的光学质量。因此,在进行EBSD检测之前总是使用偏振光来验证样品制备的情况。对于立方晶系的金属,首先使用普通的侵蚀剂确认显微组织。然后重复最后一道抛光步骤并使用彩色腐蚀方法来确定是否还有损伤层存在。要想得到最好EBSD花样,其样品必须是抛光后未经侵蚀的样品,这是由于电子束与样品较大的夹角,而且侵蚀后样品表面的不平整会大大降低EBSD花样的质量。一个制备优良的、未经侵蚀的样品,通过EBSD 装置可以得到一幅晶粒对比强烈的图像。试验结果好坏取决于样品表面损伤层去除情况。样品制备方法的研究: 金属及合金样品制备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通常这样的制备方法只需要在25分钟之内完成样品制备。纯金属样品制备时间比合金往往要长一点。通常推荐使用自动磨抛机,这样可以提高样品制备过程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手工样品制备方法不像自动磨抛机,能够保证样品的平整、合金中有些相的保留和损伤层的去除,而且制备过程可重复性差。为了使得损伤层最小需要选用适当的切割机和耗材,这是样品制备成功的前提。切割是个非常 剧烈的过程,所以会在样品的切割表面产生很大的损伤层。

黄铜着色配方

黄铜着色配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配方2黄铜着古绿色 硫酸镍铵 硫代硫酸钠 水 描述溶液温度为70℃。黄铜件在本剂中浸渍即染成古绿色。 配方3黄铜着灰黑色 盐酸 三氧化二砷 三氯化锑 描述本剂使用时需要加热,但不要加水。黄铜件在浸渍后便染成灰黑色。 配方4铜或黄铜着棕色 氯酸钾 硫酸镍L 硫酸铜 水 描述本剂使铜或黄铜件在浸渍后染成棕色。处理温度为90-lOO℃。配方5铜或黄铜着亮棕色 硫化钡 碳酸铵 水

描述本剂使铜或黄铜件在浸渍后染上亮棕色。若着色后用湿金属刷抛 光,然后再浸染一次,则颜色更鲜亮。 配方6黄铜着铁绿色 硝酸铁L 硫代硫酸钠L 水加至 描述工艺条件:温度为70℃,浸渍。 配方10黄铜着巧克力色 高锰酸钾L 硫酸铜L 水加至 描述工艺条件:温度为95-98℃,浸2-3nun。 配方11常温快速黄铜件着巧克力色 硫化钠15g/L 氢氧化钠40-50g/L 水加至1L 描述用本剂着色具有膜层均匀、稳定、光亮和耐磨性好的特点。浸渍时间为30_35s。 配方25黄铜件常温快速着古铜色 硫酸铜41g/L 硫酸铵52g/L 氢氧化钠59g/L

碳酸铵30g/L 尿素适量 水加至1L 描述工艺条件:浸渍时间58min。 配方26黄铜件常温快速着褐色 硫酸铜30g/L 氯化铵20g/L 氯化钾20g/L 氯化锌lg/L 乙酸(36%)35mL 水加至1L 描述工艺条件:浸渍时间3-8min。 配方27黄铜件常温快速着黑色 亚砷酸125g/L 硫酸铜62g/L 水加至1L 描述溶液配制后,需停放24h后使用。配方28黄铜件常温快速着绿色(一) 硫酸铜200-210g/L 氯化钠50-53g/L 硫酸铵200-210g/L 酒石酸50-53g/L

金相标准样品1

金相标准样品1

金相标准样品 编号材料状态组织说明(点击下面文字-查看图片) (一)铁—碳平衡组织9种 1 工业纯铁退火铁素体白色等轴多边形晶粒为铁素体,深色线为晶界。 2 20钢退火低碳钢平衡组织白色晶粒为铁素体,深色块状为珠光体,高倍可见珠光体中的层状结构。 3 45钢退火中碳钢平衡组织同上,但珠光体增多。 4 65钢退火高碳钢平衡组织占大部分的深色组织为珠光体,白色为铁素体。 5 T8钢退火共析钢平衡组织组织全部为层状珠光体,它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组织。 6 T12钢退火过共析钢平衡组织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为二次渗碳体。 7 亚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珠光体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黑色树枝状为初晶奥氏体转变成的珠光体。 8 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白色为渗碳体(包括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黑色圆粒及条状为珠光体。 9 过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渗碳体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板条状为一渗碳体 (二)钢的热处理组织14种 10 T8钢正火索氏体索氏体是细珠光体,片层间距小 11 T8钢快冷正火屈氏体屈氏体为极细珠光体,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其层状结构,灰白色块状、针状为淬火马氏体。 12 65Mn等温淬火上贝氏体羽毛球为上贝氏体,基体为索氏体或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13 65Mn等温淬火下贝氏体黑色针状为下贝氏体,白色基体为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14 20钢淬火低碳马氏体成束的板条状为低碳马氏体 15 T12淬火高碳马氏体深色针片状组织为马氏体,白色为残余奥氏体 16 45钢淬火中碳马氏体黑色针叶状互成120度夹角的针状马氏体,其余为板条状马氏体 17 T10钢球化退火球化体基体为铁素体,白色颗粒状为渗碳体。 18 GCr15 淬火及回火回火屈氏体黑色点状,颗粒状为碳化物,其余为有一定饱和碳的铁素体。 19 GCr15 淬火及回火回火屈氏体颗粒状为碳化物,其余这铁素体 20 T12 正火正火组织白色呈针状、细网络状分布的为渗碳体,其余为片层状珠光体。 21 15钢渗碳后退火渗碳组织表层为过共析组织(网状渗碳体+珠光体),由表向内含碳量逐渐减少,铁素体增

铜门着色工艺流程及铜门着色问题

铜门着色工艺流程及铜门着色问题 很多人不明白铜门,是怎样着色的,现在就让上海高爵门窗的技术人员来告诉大家铜门着色工艺流程及铜门着色问题。 经过着色的铜门,由于更具有美感,且其使用、观赏价值比较高,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着色铜除有美丽的外观,作为装饰外,还可以提高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因此,着色技术开发了表面处理又一新领域。 一 1、处理工艺:除油除锈除氧化皮——水洗——酸洗抛光——水洗——中和——水洗——着色处理——水洗——干燥及其它后处理 2、酸洗抛光推荐使用铜材酸洗抛光液进行处理。目的是使黄铜表面具有光泽。 3、本品为工作液,将工件浸泡于本品中,2分钟左右黄铜表面即变成黑青色,根据实验结果。浸泡时间为20-25分钟时,表面变色质量最好,可获得较好的防锈性能。工件可重复浸泡,增加变色层厚度,可获得满意效果。 4、如想达到古铜色,经上述步骤处理后,可用砂纸摩擦,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注意事项 1、勿入眼口,勿触皮肤。如勿触立即清水冲干净。施工现场尽可能通风良好,远离光热,单独存放 2、本品有挥发的可能,建议在通风厨或通风良好环境下生产操作 3、本品有腐蚀性,操作时戴好防护用品;勿食勿饮;孩童勿触。 4、着古铜色,用砂纸摩擦后防氧化效果会有所下降。 三1.古铜绿——孔雀绿着色法 铜在自然界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碳酸气和水份的长期作用下生成的铜绿——孔雀绿,结构致密、结合强度高,经得起数百年的日晒雨淋。从古代寺庙、文物、工艺品中还能见到。这些铜绿的化学结构是碱式硫酸铜和碱式碳酸铜的混合物。现在为修复古代遗产、建筑装饰、工艺美术造就古色古香的外观,需要研究快速形成孔雀绿的方法。 (1)化学法(1):铜经常规清洗以后,用下列溶液着色 盐酸(HCl) 5~35克/升 醋酸铜(Cu(AC)2) 5~120克/升起色调调整作用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2~100克/升起青绿色作用 硝酸铜(Cu(NO3)2) 5~30克/升保持良好结合力 氯化铵(NH4Cl) 5~150克/升提高结合力

黄铜材料SGS报告

测试测试报告报告 No. SH9015993/CHEM Date: Feb. 13, 2009 Page 1 of 3 上海五兴铜材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市松江区新浜工业园区文工路219号 委托检验的样品及客户对样品的说明如下: 样品名称 : H62黄铜带材 SGS 相关号 : 11595794 主要成份 : Cu, Zn 样品收到日期 : 2009-02-10 样品试验日期 : 2009-02-10—2009-02-13 试验要求 : 参照RoHS 指令2002/95/EC 及后续修正指令. 试验方法 : (1) 参照IEC 62321/2nd CDV (111/95/CDV), 用ICP 测定镉的含量 (2) 参照IEC 62321/2nd CDV (111/95/CDV), 用ICP 测定铅的含量 (3) 参照IEC 62321/2nd CDV (111/95/CDV), 用ICP 测定汞的含量 (4) 参照IEC 62321/2nd CDV (111/95/CDV), 采用点测试法/比色法测定六价铬的含量 试验结果 : 见后续页 SGS-CSTC 化学实验室授权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郝金玉 实验室经理 根据客户申请,SGS 出具了此中文报告;英文版本可根据客户要求提供。 (The Chinese test report is issued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nt ’s request. The English version is available from SGS if further needed.)

黄铜着色配方

黄铜着色配方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配方2黄铜着古绿色 硫酸镍铵226.80g 硫代硫酸钠226.80g 水4.55L 描述溶液温度为70℃。黄铜件在本剂中浸渍即染成古绿色。 配方3黄铜着灰黑色 盐酸4.5L 三氧化二砷956.Og 三氯化锑566.Og 描述本剂使用时需要加热,但不要加水。黄铜件在浸渍后便染成灰黑 色。 配方4铜或黄铜着棕色 氯酸钾156.OOg 硫酸镍80.OOg/L 硫酸铜680.40g 水4.55L 描述本剂使铜或黄铜件在浸渍后染成棕色。处理温度为90-lOO℃。 配方5铜或黄铜着亮棕色 硫化钡14.20g 碳酸铵7.lOg 水4.55L 描述本剂使铜或黄铜件在浸渍后染上亮棕色。若着色后用湿金属刷抛 光,然后再浸染一次,则颜色更鲜亮。 配方6黄铜着铁绿色 硝酸铁7.5g/L 硫代硫酸钠45.Og/L 水加至1.OL 描述工艺条件:温度为70℃,浸渍。 配方10黄铜着巧克力色 高锰酸钾7.5g/L 硫酸铜60.Og/L 水加至1.OL 描述工艺条件:温度为95-98℃,浸2-3nun。 配方11常温快速黄铜件着巧克力色 硫化钠15g/L 氢氧化钠40-50g/L 水加至1L 描述用本剂着色具有膜层均匀、稳定、光亮和耐磨性好的特点。浸渍时间为30_35s。 配方25黄铜件常温快速着古铜色 硫酸铜41g/L 硫酸铵52g/L 氢氧化钠59g/L 碳酸铵30g/L

尿素适量 水加至1L 描述工艺条件:浸渍时间5?8min。 配方26黄铜件常温快速着褐色 硫酸铜30g/L 氯化铵20g/L 氯化钾20g/L 氯化锌lg/L 乙酸(36%)3?5mL 水加至1L 描述工艺条件:浸渍时间3-8min。 配方27黄铜件常温快速着黑色 亚砷酸125g/L 硫酸铜62g/L 水加至1L 描述溶液配制后,需停放24h后使用。配方28黄铜件常温快速着绿色(一) 硫酸铜200-210g/L 氯化钠50-53g/L 硫酸铵200-210g/L 酒石酸50-53g/L 水加至1L 描述浸渍或喷涂后任其自然干燥。

黄铜中铜锌含量的测定

黄铜中铜锌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络合滴定法测定黄铜中铜、锌含量。 2、掌握用Na 2S 2 O 3 掩蔽Cu2+从而分开滴定Cu和Zn的实验技巧。 二、实验原理 1、溶解:试样以硝酸(或HCl+H2O2 )溶解。 2、除杂:用1:1NH 3·H 2 O调至pH8~9,沉淀分离Fe3+、Al3+、Mn2+、Pb2+、Sn4+、Cr3+、 Bi3+等干扰离子,Cu2+、Zn2+、则以络氨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过滤。 3、将一等份滤液调至微酸性,用Na 2S 2 O 3 (或硫脲)掩蔽Cu2+,在pH5.5 HAc-NaAc 的缓冲溶液中,XO作指示剂,用标准EDTA直接络合滴定Zn2+.而在另一等份滤液中,于pH5.5.加热至70~80 0C,加入10mL乙醇,以PAN为指示剂用标准EDTA直接滴定Cu2+、Zn2+合量.差减得Cu2+。 三、实验步骤 准确称取0.3g黄铜试样于150mL烧杯中,加10mL 4mol/L HNO 3 ,加热溶解.加 0.5g(NH 4) 2 S 2 O 8 ,摇匀。小心分次加入10mLNH 3 ·H 2 O(1+1),再多加15mL浓氨水.加 热微沸1min.冷却,将沉淀与溶液一起转入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至刻度,摇匀.干过滤(滤纸、漏斗、接滤液的烧杯都应是干的)。 1、Zn的测定 吸取滤液25.00ml三份于三个三角锥瓶中,用2mol/L HCI酸化(留意能否观察到 有沉淀产生后又溶解),此时pH在1~2(也有控制在pH5~6).加10%Na 2S 2 O 3 6mL(或加Na 2S 2 O 3 至无色后多加1ml ),摇匀后立即加10mLHAc-NaAc缓冲液’。加 二甲酚橙指示剂4滴,用0.02mol/L标准EDTA溶液滴定,终点由红紫变亮黄, 记下消耗EDTA的mL数V 1 . 2、Cu的测定 吸取滤液25.00ml三份于三个锥瓶中,用2mol/L HCl酸化,加入10mLpH5.5的HAc-NaAe缓冲液,加热至近沸,加10mL乙醇,加PAN指示剂8滴,用EDTA 滴定至深蓝紫变为草绿色,记下消耗的EDTAmL数V 2. 。 四、实验结果

黄铜样品冷轧后在650_退火不同时间的晶界特征分布_姜英

第35卷增刊2014年 6月 材料热处理学报 TRANSACTIONS OF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Vol.35Supplement June 2014 黄铜样品冷轧后在650?退火不同时间的晶界特征分布 姜 英,方晓英,王友林,陈宗民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摘 要: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技术研究了黄铜H68初始样品经6%轧制后在650?退火不同时间的晶界特征分布 (GBCD )。结果表明:特殊晶界比例随退火时间增加而增大,退火10min 时达到峰值76%;同时互成Σ3n (n =1, 2,3)界面关系的特殊晶粒团平均尺寸超过300μm ,使外围的一般大角晶界网络连通性被阻断,实现了GBCD 的优化。分析指出:退火中非共格 ∑3晶界优先在三叉晶界(triple junctions )处形核并在界面应力(SIBM )作用下迁移,迁移中发生∑3n (n =1, 2,3)晶界的交互反应,这可能是样品晶界特征分布随退火时间演化的主要机制。关键词:黄铜H68; 轧制; 晶界特征分布中图分类号:TG1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264(2014)增刊-0067-05Grain boundary character distributions of brass annealed at 650?for different time after cold rolling JIANG Ying ,FANG Xiao-ying ,WANG You-lin ,CHEN Zong-mi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49,China ) Abstract :The grain boundary character distributions (GBCD )of a brass H68alloy rolled with strain of 6%(thickness reduction )and then annealed at 650?for different tim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electron back scatter diffraction (EBS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ion of special boundaries (f SB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annealing time.A peak value (76%)of f SBs is obtained when annealing time reaches 10min.In the meanwhile ,the averaged size of the cluster of grains interfaced by Σ3n (n =1,2,3)boundaries exceedes 300μm and the connectivity of random grain boundary network is effectively interrupted by SBs ,indicating optimized GBCDs have been achieved.Further analysis points out that the nucleation of incoherent ∑3boundaries (∑3ic )in the triple junctions ,and subsequent strain-induced migration of ∑3ic and interaction among ∑3n (n =1,2,3)boundaries during annealing might be the operative mechanism for GBCD optimization. Key words :brass H68;rolling ;grain boundary character distribution (GBCD ) 收稿日期:2013-08-04;修订日期:2014-03-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1060) 作者简介:姜 英(1956—),女,副教授, 从事金属工艺及晶界工程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电话:0533- 2781006,E-mail :jy-1006@163.com 。 单相(α)黄铜(Zn <39%)具有良好的塑性, 能承受冷热加工。由单相(α)黄铜拉成的无缝管,可用于热交换器和冷凝器、低温管路、海底运输管等管束材料。但黄铜管在含胺水蒸汽的工况下,容易发生 晶间腐蚀[1] 。黄铜是典型的低层错能材料。对于低层错能材料,近年来采用晶界工程(GBE )处理也称晶界特征分布(GBCD )优化的办法,在合金中增加包括∑3在内的能量较低的、腐蚀抗力较高的低∑(∑≤29)重位点阵(Coincidence Site Lattice ;CSL )晶界亦称特殊晶界(Special Boundary ;SB )的比例,使之达到 或超过某一定值[2] ,能显著提高合金的晶界腐蚀性 抗力。研究发现,不同材料的GBE 处理有多种工艺,其中单相(α)黄铜在室温下小变形轧制后,在较高温度退火合适的时间,其特殊晶界比例可以达到70% 以上[3-5] 。分析认为,在室温下轧制后,合金中的位错 以Taylor 点阵的方式存在,有利于后续退火中形成退火孪晶,而退火孪晶的形成是实现GBCD 优化的前提 条件[6] 。因此研究合金GBE 处理工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恰当控制影响退火孪晶形成及迁移行为的因素。本文对单相(α)黄铜H68(Cu 的含量是68%,其余为Zn )初始样品采用小变形轧制(6%),然后在650?退火不同时间的工艺方法,研究退火时间对黄铜样品晶界特征分布演化过程的影响。 1实验材料及方法 将纯度99.99%的工业黄铜H68棒料切割,获 DOI:10.13289/j.issn.1009-6264.2014.s1.014

铜门着色工艺流程及铜门着色问题

铜门着色工艺流程及铜门着色问题 经过着色的铜门,由于更具有美感,且其使用、观赏价值比较高,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着色铜除有美丽的外观,作为装饰外,还可以提高铜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因此,着色技术开发了表面处理又一新领域。 一 1、处理工艺:除油除锈除氧化皮——水洗——酸洗抛光——水洗——中和——水洗——着色处理——水洗——干燥及其它后处理 2、酸洗抛光推荐使用铜材酸洗抛光液进行处理。目的是使黄铜表面具有光泽。 3、本品为工作液,将工件浸泡于本品中,2分钟左右黄铜表面即变成黑青色,根据实验结果。浸泡时间为20-25分钟时,表面变色质量最好,可获得较好的防锈性能。工件可重复浸泡,增加变色层厚度,可获得满意效果。 4、如想达到古铜色,经上述步骤处理后,可用砂纸摩擦,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注意事项 1、勿入眼口,勿触皮肤。如勿触立即清水冲干净。施工现场尽可能通风良好,远离光热,单独存放 2、本品有挥发的可能,建议在通风厨或通风良好环境下生产操作 3、本品有腐蚀性,操作时戴好防护用品;勿食勿饮;孩童勿触。 4、着古铜色,用砂纸摩擦后防氧化效果会有所下降。 三1.古铜绿——孔雀绿着色法 铜在自然界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碳酸气和水份的长期作用下生成的铜绿——孔雀绿,结构致密、结合强度高,经得起数百年的日晒雨淋。从古代寺庙、文物、工艺品中还能见到。这些铜绿的化学结构是碱式硫酸铜和碱式碳酸铜的混合物。现在为修复古代遗产、建筑装饰、工艺美术造就古色古香的外观,需要研究快速形成孔雀绿的方法。 (1)化学法(1):铜经常规清洗以后,用下列溶液着色 盐酸(HCl) 5~35克/升 醋酸铜(Cu(AC)2) 5~120克/升起色调调整作用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2~100克/升起青绿色作用 硝酸铜(Cu(NO3)2) 5~30克/升保持良好结合力 氯化铵(NH4Cl) 5~150克/升提高结合力

铜的颜色

铜的颜色 非发光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反射光在正常人眼里引起的色觉。根据色度学原理,颜色是由红、绿、兰三种原色中两种或三种匹配而成,而白光则由各占三分之一原色光混合而成。物体的颜色与确定的光波长相对应,而物体反射何种波长的光是由物体结构、相的组成、表面状况所决定。 众所周知,铜是少数有颜色的金属之一,纯铜在约700毫微米波长有较高的反射率而呈现橙红。铜极易与其它元素形成合金,不同的合金,不同的元素含量又具有不同的色泽。 铜与锌的合金称为黄铜,随着锌含量的增加,黄铜颜色由红变为金黄。 铜与铝、锡等元素形成的合金称为青铜,其颜色为黄带绿色泽。 铜与镍形成的合金称为白铜,含镍30%的合金是著名的耐蚀白铜,含有锌和镍的锌白铜具有美丽的银白色。 各种元素在铜中含量由少变多的时候,其合金颜色沿红黄青白方向变化。铜及合金具有丰富的色泽,铜的化合物也具有不同的颜色。铜具有高的正电位,铜不能置换氢,因此在空气、水溶液、非氧化性酸、有机酸和非氧化性有机化合物介质中均有良好的耐蚀性,特别是在流动的淡水和海水中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铜易被氧化,在室温下铜的氧化能够缓慢的进行,生成氧化亚铜Cu O,呈玫瑰红的颜色。氧化亚铜呈极薄的一层,极其牢固地附着在铜的表面,不易剥离。这层薄膜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破坏后可以迅速再生。这是铜及合金具有优良耐蚀性能的原因之一。当温度高于250 C时,铜迅速被氧化,生成氧化铜CuO,呈黑色,它很容易使用酸洗办法除去。铜制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由于大气含有CO 、H O、SO 、H S等,铜的氧化物就会变成复盐,主要是碱式碳酸铜CuCO ·Cu(OH) 和碱式硫酸铜CuSO ·3Cu(OH) 。这两种复盐呈兰绿色。这种薄膜防止金属继续氧化腐蚀,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铜制器长期暴露在大气下,其表面颜色经历了红色红绿色棕色兰绿色的变化过程,大约10年之后,其表面就会被众所周知的铜绿所覆盖。 铜绿 铜绿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具有保护作用。这一点不但有金属腐蚀保护理论为依据,也为千百年实践所证明。在出土的大量铜制器中,均为铜绿所覆盖,制器早已锈迹斑斑,有些已经变成氧化物而灰飞烟灭了。因此,室外铜工艺品、铜导线、铜管路、食品储藏装置等往往不需要予以专门的保护。铜绿不但对铜制品具有保护作用,而且具有美丽的颜色。 铜绿的形成方法已经成为一种人工的技术。铜及其化合物不象某些其它的金属,如铅和汞那样对人体有毒害作用。铜壶、铜锅和铜制盛水容器等已经用了几千年了。至今尚未发现从事与铜或铜化合物有关工作的人染有与铜有关的职业病。相反,时常可以听说这些人看起来更健康而且不易患感冒和一些其它的疾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