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08年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08年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08年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08年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08年初三语文复习教案

(专题:古诗文赏析)(十二课时)史辉

姓名班级学号

【考点要求】

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查内容】

七年级上

1、《次北固山下》(王湾)P21页

2、《赤壁》(杜牧)P23页

3、《浣溪沙》(苏轼) P24页

4、《十五夜望月》(王建)P109页

5、《水调歌头》(苏轼)P111页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P139页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P141页8、《秋词》(刘禹锡)P142页

9、《迢迢牵牛星》P206页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P208

七年级下&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P28页

2、《登岳阳楼》(杜甫)P30页

3、《古诗三首》:《蝉》(虞世南)P137页《孤雁》(杜甫)P138页《鹧鸪》(郑谷)P139页

4、《咏荷诗歌五首》:《采莲曲》(王昌龄)P213页《莲叶》(郑谷)P213页《赠荷花》(李商隐)P2

14页《白莲》(陆龟蒙)P214页《莲》(苏轼)P215页

5、陆游《卜算子〃咏梅》P232页

6、《木兰诗》P234页

7、《观刈麦》(白居易) P238页8、《破阵子》(辛弃疾)P241页

9、《使至塞上》(王维) P260页10、《黄鹤楼》(崔颢) P260页

11、《归园田居》(陶渊明)P260页

八年级上$^ y

1、《春望》(杜甫)P58页

2、《泊秦淮》(杜牧)P60页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P62页

4、《过零丁洋》(文天祥)P64页

5、《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P114页

6、《己亥杂诗》(龚自珍P116页

7、《望岳》(杜甫)P145页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P148页

9、《登飞来峰》(王安石)P150页10、《雁门太守行》(李贺)P229页

11、《别云间》(夏完淳)P231页

八年级下3SC

1、《古代咏鸟诗三首》:《闻雁》(韦应物)P30页《池鹤》(白居易)P30页;《迎燕》(葛天民)P

31页

2、《宣州谢眺楼饯别书叔云》(李白)P62页

3、《渔家傲》(范仲淹)P64页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67页

5、《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206页

6、《无题》(李商隐)P208页

7、《古诗四首》:《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P218页《题红叶》(宣宗宫人)P219页《山中》(王

勃)P219页《城东早春》(杨巨源)P219页

8、《夜雨寄北》(李商隐)P249页9、《论诗》(赵翼)P251页

九年级上

1、《塞下曲六首》(李白) P39页

2、《凉洲词》(王之涣)P40页

3、《塞下曲》(卢纶)P41页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P42页

附:《木兰诗》(宋祁) P47页《蝶恋花》(欧阳修)P47页

5、《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页

6、《相见欢》(李煜)P207页

7、《浣溪沙》(晏殊)P209页8、(《龟虽寿》)(曹操)P247页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244

九年级下

1、《饮酒》(陶渊明)P59页

2、《行路难》(李白) P62页

3、《游山西村》(陆游)P64页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页

5、《观沧海》(曹操)P191页

6、《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页

7、《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P195页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

例一、(2006年盐城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可以抓住“随”、“入”、“飞”、“生”等字进行赏析。第(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例二、(2006年扬州中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查学生。第(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第(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答案:见解析

例三、(2006年泰州中考)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面问题。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惭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第(2)题可以抓住“最爱湖东行不足”推知答案是“绿杨阴里白沙堤”。(3)写景的角度有许多,这首诗的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门,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答案:见解析。

【巩固练习】

七年级诗词鉴赏(上)

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D;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3、“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

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5、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2、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诗人杜牧和合称“小李杜”。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

答案: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2分,每对一处给1分)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回答1——3题。(4分)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答案1、黄鸡: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2、略(见教参P46页)3、C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的意思是。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

最接近。

(2)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

(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在谁家?

3、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蕴藉。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

5、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他和苏轼、共称文坛“三苏”。

“婵娟”在诗中指。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1、2、略3、A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

的喜爱之情。(4分。每小题2分)

7、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

...的一项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答案:B

8、诗歌欣赏。

秋词秋思

刘禹锡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2、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9、对《迢迢牵牛星》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叠词“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人视线移到织女星,写织女织布。“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纤纤”和“札札”,由形、声而生情。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织女不能同牛郎相会,无心织布,哭得泪如雨下。银河又清又浅,能相隔多远呢,可是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和愿望的矛盾。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水的动态;“脉脉”写人的静态。“盈盈”和“脉脉”,表现出动态和静态都很美,形成哀怨动人之感。

10、请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要求答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4)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

(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

答案:1、悲苦哀怨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3、B C4、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5、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10、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3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 (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借景抒情(1分)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2分)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1分) 。……………………………(1分)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2分)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七年级诗词鉴赏(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情怀。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3)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的心情。(4)“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7)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答案:1、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3分,如果不注意到诗中还有“古寺、禅房、钟磬音”,可能会填“向往大自然”或“热爱大自然”之类,此类答案给1分)2、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3、①清幽;(或清静、幽静)②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4、提示: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答。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5、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6、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7、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4分)

答案:①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老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②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

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3)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答案:1、D2、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

(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1、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2、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5、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鹧鸪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②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颈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

(5)因为郑谷为齐己的诗改动一个字(“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被人称为“□□□”。

答案:1、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2、“乍、才”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3、“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4、游子的乡愁旅思(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5、一字师

6、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3题。

风雨送春归,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答案: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7、概括《木兰诗》的内容及木兰的形象特点。

答案: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8、读白居易的《观刈麦》,回答问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2)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

(3)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4)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A 2、不是真的“不知热”,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3、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4、(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

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分,意思正确即可)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4、(2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5)、(2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

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

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

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

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答案:1、B 2、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3、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对仗工整,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

①历历:_______________;②乡关:_____________。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汉阳林木)分明可数。2、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3、寂寞、惆怅;4、“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

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句()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

(3)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

(4)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结合本诗说说陶诗的风格)

答案:1、C;2、归隐之心愿(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3、厌恶官场、喜爱田园(颇为无数仕途不顺的文人欣赏);4、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归耕图。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语言平淡而又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

八年级诗词鉴赏(上)

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一4题。

春望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由到。(2分)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

答案:1、破、深 2、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3、忧国思家 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3、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答案:D

4、阅读下面古诗 , 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1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答:

答案: 1.(1 分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 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4、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5、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完成1—2题。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答案:1、D 2、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6、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4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②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50字左右)

答案:1、卸甲归田的惆怅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2、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言之有理即可)②略(言之有理即可)3、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描写的那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

答: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分)

答:

答案:1.(2分,每处1分)望高大雄伟2、(2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计2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3、(2分)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计2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1—4题(6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答: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4)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案:1、D ;2、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评分标准:能抓住“乱花”、“浅草”进行赏析的给1.5分;能抓住“浅欲”、“才能”或“迷”、“没”进行赏析的给1.5分。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言通顺的给3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3、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1)题2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4、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3分)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既是实写,又是比喻。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1分)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分)

八年级诗词鉴赏(下)

1、对《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志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A、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开头第一层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

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B、第二层借风送秋雁之景抒酣饮高楼的豪情,“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的地点和

方式。

C、第三层中,“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赞赏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指南朝,

南朝在汉魏与唐朝之间,这里诗人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过度自信,表现出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D、第四层写壮志难酬的悲慨。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写自己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

创造性。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体现诗人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

答案:C

2、读诗,然后回答1~4题(4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

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

(3)“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D 2、边塞秋色思乡之情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3、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2、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答案:1、“秋思之祖”思乡〈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2、C

3、欣赏下列诗歌,完成1—3题。(7分)

【甲】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2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

最欣赏的句

子:

欣赏的理

由: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

“我”的心理活

动:

“断肠人”的倾

诉:

答案:1.坟墓海峡(1分,每空0.5分)家国之思(1分,意近即可)

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2分,句子0.5分,理由1.5分,若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得分)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3分,每处1.5分,意近即可)

4、读下面的诗,完成1—6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2)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1、C 2、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评分标准:2分,每点各1分,意对即可。3、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暗示贬谪时间太久。4、(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这两句诗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6.答题要点: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评分标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5、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答案:1、D 2、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6、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D)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7、阅读赵翼的《论诗》,回答问题。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和屈原的《》,后来泛称文学。

答案:同意。①“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九年级诗词鉴赏(上)

1、对李白的《塞下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1—2题(4分)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1—2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2分)

(2)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见教参

3、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第1—5题。

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__ ___、__ ___、_____三个部分。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_______、_______。

(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链接: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

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案:1. 追求、思慕、迎娶 2.“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3. 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 4.

辗转反侧采之、友之、芼之、乐之5、《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4、阅读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完成1-2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2)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

答案:“离愁”是抽象的感情,李煜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感受,确是千古妙笔。六朝民歌中“丝”谐音思念的“思”。此词也用丝缕来比喻愁思,他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难以摆脱。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

5、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1-2题。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夕阳落花归燕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

6、选出对曹操《龟虽寿》赏析有误的一项:()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极的。

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殉国成了“烈士”,也雄心不减。

D、九至十二句,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强调精神乐观可以延年益寿。把说理与刻画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哲理性强。

答案:C

7、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

二年级语文先学后教教案

25.玲玲的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 情感目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课文中的道理和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补充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的道理。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一)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画出 有关句子。(4分钟之后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好!) 2.生先自学。 (二)自学检测: 1.学生自由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课件出示相关句子读一读。 (2).比较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那句话好,请你在句子后面 的括号里打“∨”) 2.指导朗读:引读、指名读、齐读。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出示自学指导(二) 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真的令人高兴。生活中你们遇

到过这样的事吗?你们是怎么做的?(3分钟后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好!) 2.生自读文。 (二)自学检测: 1.学生自由交流。 2.指导朗读:男、女赛读,齐读。 五、当堂训练 1、抄句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积词语 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仔细 3、小练笔 小朋友,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写一个小例子。 26.蜜蜂引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能力目标认会、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列宁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补充及反思

中考语文总复习 修改病句教案

修改病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的辨析六种病句类型; 2、能对语段中的病句作恰当的修改; 3、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少说病句、甚至不说病句。 【学习重难点】 1、熟练掌握六种病句类型,并能准确辨析; 2、对出现在语段中的病句,要能做适当的修改,并不改变原意; 3、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杜绝病句的现象。 【学法指导】 1、学习时,学生要熟悉六种语病类型及其具体表现,然后精选各种类型的典型病句,辨析归类,指出其病因。 2、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语感。语感,即在长期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辨识语病首先靠敏锐的语感,即通读句子,感觉是否拗口,是否合乎语言习惯,然后再从语法角度进行理性分析。这样分析往往快捷准确。因此,平时要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多读多背。 3、辨析病句要以语法知识的运用为基础,而且这种运用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在于知识本身是否系统,是否有深度。因此对语法知识的复习要抓住其要点,只要根据高考的需要重点强化和深化,不必全面进行。 4、病句问题虽属语法范畴,但又不局限于语法,还涉及词汇、修辞、逻辑等知识。因此,在复习时,要能多方面的掌握语文知识,在辨析时也要注意在熟悉语病类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 【课时安排】两课时 【错误解析】 常见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例1.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解析】这个句子实际上并非真正缺少主语,而是误将主语放在介词短语中了。只要把“通过”或“使”去掉,就有主语了。 【注意】 此类病句特点:句首出现介词,要查是否滥用介词导致缺主语。句首滥用的介词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由于、通过”等,改这类病句一是将介词及介词连带的方位词删去,二是保留介词短语作状语,后边加上适当的词作主语。 例2.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解析】这个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在“在21世纪初”前面加上主语“中国”。 【课堂练习】 1)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 (删除“在”和“中”。) 2)经过这次谈话,对我启发很大。 (删除“经过”或“对”。) 3)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成分残缺,介词滥用,造成无主语,去掉“对”。) (2)宾语残缺(★★★★★) 例3.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解析】前一个分句句子没说完,缺宾语,应把宾语中心语“的力度”补出来。 【课堂练习】 1)天津市为大部分农民工办理了银行卡,建立工资“月支付,季结算”,维护了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建立”后面没有对应的宾语,应该加上“……的制度”。) 2)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的什么?话没说完。在“3个生产厂”后补上“……的大型企业”,宾语中心语就有了。) (3)谓语残缺 例4.中国人民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完整word版)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课本知识点分布 一、重点文言文16篇 七上《论语》十则(2012) 八上《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2007)、《三峡》《记承天寺夜游》《2011》 八下《马说》、《送东阳马生序》(2010)、《小石潭记》(2011)、《岳阳楼记》(2008)、《醉翁亭记》 九上《出师表》 九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2009)二、重点古诗词34首 七上《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七上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晏殊)八上《望岳》、《春望》、《使至塞上》、《游山西村》 八下《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水调歌头》、《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己亥 杂诗》 八下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无题》、《登飞来峰》、《相见欢》九上《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上外《观刈麦》 九下《关雎》、《蒹葭》 九下外《雁门太守行》 三、重点背诵现代诗篇目 七上《秋天》(何其芳)、《荷叶母亲》(冰心)、《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七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九上《沁园春雪》(毛泽东)、 九下《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四、朗读的指导 七上朗读的好处P12 要读出感情来P58 朗读要注意重音P165 学习快读P189 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P200 八上学习背诵P172 学习猜读P177 学习浏览P182 学习扩展阅读P198 八下怎样精读P157 学习复述P176 五、听话的指导 八上测一测你的听力P8 养成良好的听话态度和习惯P19 六、说话的指导 八上说话要有中心P106 说话要连贯P159 八下说话要讲究方式P49 说话要简洁P55 说话要看对象P86 七、基础知识 1、书法欣赏 七上硬笔楷书、行书欣赏(写好硬笔行楷字) 七下颜体书法八上王羲之书法八下唐人草书 2、语法 七下汉语词类表(实词)八上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下短语结构类型表主谓句和非主谓句P101 句子成分P110 句子的主干P117 长单句的分析P152 句子成分简表P258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一) 教学内容: 第17—18页的例1及练习三1题、2题。 学习目标: 会观察方位图。 教具学具: 挂图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一)”,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会观察方位图。(齐读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7-18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掌握准确确定位置的步骤:1、确定起点;2、量较小的夹角;3、确定正方向;4、再看偏方向;5、看图例确定一格代表几;6、确定距离。 思考: 东偏北30°的位置在哪里? (4分钟后,比谁能准确确定距离。)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比自学后谁能准确回答思考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第18页做一做)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板演。小黑板出示习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口述: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1、评议第1题:认为对的请举手!追问:学校、小明家哪个是起点?量较 小夹角时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分别与什么重合?确定距离的方法是什么? 2、评议第2题、第3题、第4题。(方法同上) 3、评议板书、正确率。(看一看,今天谁得了100分,再看黑板上同学的板书,谁写的更漂亮一些,我们把红旗送给他。) 4、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只要你根据方法认真画图,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三)加强练习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复习计划

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一轮 复习复习计划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吴家山五中九年级语文第一轮复习复习计划 平行班

一、第一轮复习内容及要求

第一轮复习为专题复习,以构建系统复习框架为主,训练突出基础性 第一轮复习可用课时19节。教研室将提供以下19个课时的参考教案,供大家选择;其意图是:继续强化对市区两级《考试说明》宣讲的内容。 语文基础(2节课) 字音字形:易错归类 词语运用:词语辨析+语境训练 发现病句:逐类精选 标点符号:点号表语意的疏密关系 现代文阅读一(2课时) 两篇科技+两篇文史 概念内涵 主旨及表达倾向 语意转换 重要观点内涵的理解 文言文(3课时) 精选5篇350字左右的记叙类文言文,有价值导向。 全文翻译训练,对课文中出现的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体现了古代汉语词法句法的词句加注着重号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每一个人物作简要的概括(人+行为+结果含影响、价值、作用等),对重点句要求逐字落实训练。 综合性学习(2课时) 两个课内主题+两个课外主题 研究选题+语境对话 现代文阅读二(5课时) 时代特征(3篇)+文化散文(2篇) 围绕结合语境(全文的意图、事理、情感、)理解内容出题 1.词语理解; 2.句子理解; 3.段落理解; 4.段落构成的层次理解; 5.主要内容理解; 6.意图理解; 7.情感把握; 8.事理阐释 作文板块(5课时) 审题(1课时) 题意内涵的表达(2课时) 题意支撑(2课时) 二、学情分析 吴家山五中九年级6个班,2个快班4个平行班。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相较于较好学生,对于较差的学生只做降低难度的处理,不得放弃任何内容的备考。 三、复习资料 目前我们手上有两种试卷共11套,各位老师复习前要做到认真甄选题目,给学生做有价值的题,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题目上。充分借力武汉中学,借鉴武汉中学好得复习经验,选用武汉中学的复习资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案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数学) 执教人:王平 时间:2010年10月10日 学习内容:2.2 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同类型的概念,同类项的合并 学习难点:同类项的合并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1m)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正式的加减(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或小黑板):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同类项,能熟练合并同类项. 2、会将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 (目的: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注意点:目标要适度,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按课程标准和实际情况) 二、指导学生自学(2m)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认真看书思考!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63—66练习前面的内容,完成探究. 思考:1、几个单项式满足同类项的条件? 2、如何合并同类项?

6分钟后比比谁的看书效果好!(自学完了后可根据全班看书效果及内容难易加互相讨论思考题这一环节,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目的:使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时间、方法、要求) (注意点:在设计思考题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概念、例题,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研究解题步骤、思路,同时探索有无其它解法.学生看书时,教师一般不要讲话,可对“走错”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以免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通过行间巡视、质疑、个别询问、提问等形式进行调查自学效果,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 师:学完了的请举手!下面检测大家的自学效果! 三、学生练习(22m ) 1、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同类项: 10xy 和10x 2y x 2yz 和x 2y -m 2n 和nm 2 -5m 2n 3 和2n 3m 2 估计存在问题:同类项和系数有关(强调是否为同类项和字母顺序、字母系数无关). 师:是同类项的说出如何判定. 师:不是同类项的说出的原因. 师:补充、矫正,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满足同类项的条件: {简称“两相同”同类项条件 字母相同指数相同? 2、合并下列同类项: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 一、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类型概念举例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接任C122班一年,我发现学生变化很大,虽然调皮但单纯可爱,虽然基础差,但上课善思维,爱发言。从八年级期末检测考试成绩来看,进步很大,由原来的倒数第二一跃为顺数第二,很多同学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部分同学的潜力还没开发出来,良好的语文习惯如课外阅读、利用工具书、主动积累素材、写日记等尚未养成,所以初三任重道远,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会越来越高,来期的中考成绩也会不错的!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全册内容分为六个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有的课文后还有补白。全册共编排了25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2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下面,分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复习计划

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一轮复 习复习计划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吴家山五中九年级语文第一轮复习复习计划 平行班

一、第一轮复习内容及要求 第一轮复习为专题复习,以构建系统复习框架为主,训练突出基础性 第一轮复习可用课时19节。教研室将提供以下19个课时的参考教案,供大家选择;其意图是:继续强化对市区两级《考试说明》宣讲的内容。 语文基础(2节课) 字音字形:易错归类 词语运用:词语辨析+语境训练 发现病句:逐类精选 标点符号:点号表语意的疏密关系 现代文阅读一(2课时) 两篇科技+两篇文史 概念内涵 主旨及表达倾向 语意转换 重要观点内涵的理解 文言文(3课时) 精选5篇350字左右的记叙类文言文,有价值导向。 全文翻译训练,对课文中出现的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体现了古代汉语词法句法的词句加注着重号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每一个人物作简要的概括(人+行为+结果含影响、价值、作用等),对重点句要求逐字落实训练。 综合性学习(2课时) 两个课内主题+两个课外主题 研究选题+语境对话 现代文阅读二(5课时) 时代特征(3篇)+文化散文(2篇) 围绕结合语境(全文的意图、事理、情感、)理解内容出题 1.词语理解; 2.句子理解; 3.段落理解; 4.段落构成的层次理解; 5.主要内容理解; 6.意图理解; 7.情感把握; 8.事理阐释 作文板块(5课时) 审题(1课时) 题意内涵的表达(2课时) 题意支撑(2课时) 二、学情分析 吴家山五中九年级6个班,2个快班4个平行班。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相较于较好学生,对于较差的学生只做降低难度的处理,不得放弃任何内容的备考。 三、复习资料 目前我们手上有两种试卷共11套,各位老师复习前要做到认真甄选题目,给学生做有价值的题,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没有任何意义的题目上。充分借力武汉中学,借鉴武汉中学好得复习经验,选用武汉中学的复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先学后教”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先学后教”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概述: 本组精心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作者笔下的千山万水是多姿多彩的,江河是奔流不息的,丘陵是连绵起伏的……江山如诗如画!阅读本单元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 教学要求: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 本单元课程预计安排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能背诵、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谁会背诵李白的诗呢?(抽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 (1)认识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诵古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 (3)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背诵古诗。 大家有信息达到目标吗?(生答:有!) 3、自学指导: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三次比赛 第一次,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正确 二、比读古诗,纠正字音(第一次先学后教) 1、先学<自由读古诗> 2、后教,指名读古诗<尽量找中下等生>,同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指正并更正读错的字音。 3、练读 三、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二次先学后教) 1、结合注释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尽闲厌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教案中考复习按二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按知识点考点来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中考试卷模拟强化训练 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考点 一、总体安排 安排内容指导 用时 训 练 用 时 测 试 用 时 第一讲拼音、汉字、词语、标点 1 1 3 第二讲句子(病句、修辞、成分、单复句、句式变换) 1 2 第三讲语言实际运用(得体、连贯、仿写等)0.5 1 3 第四讲诗文的背诵,默写0.5 3 第五讲文言文 2 3 3 第六讲记叙文 4 8 第七讲文学作品 1 3 3 第八讲议论文 1 3 3 第九讲说明文 3 6 3 第十讲小写作 1 3 3 第十一讲大写作 2 5 注:总用时共67课时,六个周的时间。 二、第一讲——拼音、汉字、标点、词语 (一)、考点提要: 1、拼音:汉语拼音规则;多音字;音近字以及口语和书面上常见但又不易读准的 字等。 附拼音规则: 项规则示例 y.w 的使用Y,w只用在拼写没有声母的音节。韵母中”I”是唯一的 元音时,i前加上y yī(衣)yīn(音) yīng(莺) 韵母为I领头,后面还有其他元音时,i改写为y yā(鸭)yān(焉) yāng(秧)yào(要) yòng(用)yōu(悠)

韵母为u领头,不论后面有没有其它元音,u前均加上y,u两点省去。yǔ(宇)yuān(渊)yua(越)yǔn(陨) 韵母中u 是唯一元音时,u前加上w Wù()wǔ()wú() 韵母中u领头,后面还有其他元音时,u改写作w wēi(崴)wēn(瘟)wang(瓮)wō(倭) 省略韵母iou.uei.uen前加声母,省去中间的元音,分别写 成iu.ui.un miù(谬)xiū(休) zhuī(椎)zūn(遵)韵母u与j.q.x相拼时,前加y.w,u省去上面两点 jù(锯)qū(躯) xù(酗) u为领头韵母时,前加y.w,u上两点省去。yuē(约)yún(匀) 标调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时,声调标在元音上 dá(达)hū(呼) kē(科)bó(舶) xī(稀) 韵母中有两个以上元音,标在主要元音上,依次为 a.o.e.i.u.u liáo(寥)guà(挂) gòu(够)qia(惬)i.u韵母中两个元音相拼时,标在后一元音上guì(贵)niú(牛)调号标在u上时,u上的两点省去huì(会)dīng(钉)轻声不标调xiānsheng(先生) 隔音符号a.o.e开头的音节连在其他音节后,如果音节界限混 淆,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Hǎi’ōu(海鸥)(长 安)jī’a(饥饿) 大写句子开头第一个字母和诗歌每一行的第一字母大写 Wǒmen shì hǎo xu ēsheng(我们是好 学生) 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Zhōngguó(中国)由几个词组成专有名词或短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大 写 Běihǎi Gōng yuán (北海公园) 专有名词与普遍名词连写,按一个专有名词处理,第一 个字母大写 Běijíxióng (北极 熊) 姓和名开头字母要大写 Zhōu shùr?n(周 树人) 儿化韵母用韵尾时,写成,如huānr(花儿)2、汉字:其主要内容有汉字的书写规范、正确和工整;形声字;根据拼音写汉字;错别字;汉字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和字词典。 3、词语:其主要内容有词语的结构、词性和色彩;词语的释义;同义词选择;反义词的综合运用;短语的类型。 附:解释词语的基本方法 方法说明示例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要求以及《2016年安徽省中考考纲》,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制定本计划。 二、复习目标 通过本轮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各册教材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本知识。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争取在今年中考中取得佳绩。 三、复习重点 1、古诗文的识记和理解。 2、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 3、重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4、写作训练。 四、复习内容 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 五、复习时间 依据学校行事历安排,结合九(1)班教学实际,从第4周到第7周。 六、具体措施 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能自领“军令状”,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我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理解文章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比如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训练要做到每周至少一篇,而且是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训练内容主要依据《毕业班综合训练册》,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 3、讲练结合,夯实基础 本轮复习主要是滚教材,所以带领学生从复习教材内容做起。复习时先讲后练侧重于练。讲,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是重点字词,二是综合性学习里的相关知识点,三是文言文和古诗词,四是文学名著和常识。练,侧重让学生通过课堂回答和书面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具体做法是:(1)重点字词,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然后采用听写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训练,每册用一课时左右时间。(2)文言文复习先让学生明确哪些课文是重点篇目,然后做重点指导,指导完毕后侧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让他们背诵、默写,做个人人过关。课时以考纲所指定的篇目多少而定。(3)古诗词,侧重于让学生背诵和默写,训练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连续性默写,二是理解性默写,三是运用性默写。复习完一册就利用课堂和早读时间让学生背或默写,背,要尽量做倒背入流,以防给下句填不出上句。(4)综合性活动和

六年级数学先学后教教案(上)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课题一:分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页到第3页的例1和例2。 1、看例1的情景图和计算过程,思考: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怎样做比较简便? 4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课本第2页“做一做”的第1和2题,) 1、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不宜辅导学生),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

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学生依次更正黑板上的题)提示:更正时用黄色粉笔,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 1、评议第一题 ○1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 ○2还可以怎样列式?3 10+ 3 10 + 3 10 = 9 10 生回答,师板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③、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有错的更正。 2、评议第二题 ○1看第二题的第一步,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生说,师板书: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看计算过程和结果,认为对的举手。 估计:5 12 ×8 = 5×8 12 = 10 3 5 12 ×8 = 40 12 = 10 3 ○3肯定这两种方法都是对的,问:哪个更简便?为什么? 生说,师板书: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强调:约分时,约得的数要跟原数上、下对齐。 3、练习第3页“做一做”。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它意义是什么呢?该怎样计算呢?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又端正。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

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可以融会贯通。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回归课本,系统归纳,重抓基础。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复习,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及应试能力。 二、具体安排: 时间:3月10日——4月20日 第一周: (一)第五、六册课本内的生字词 字音字形题考查的范围,范围大致可以确定,但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笔头落实。 归纳第五、六册课本内的生字词,通过抄写,听写等方式,帮助孩子记忆并进行巩固性训练。 进行1次检测。 (二)第五、六册课内古诗词过关 由于去年中考在默写题中增加诗歌词句理解一题,加大了此题的难度。学生除需背默诗词本身,还需熟记课下注释及诗词创作背景,对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也需有较准确地把握。 1.理解→ 背诵→ 默写。 2.进行1次检测。 3.在本周复习任务完成后,对在此项上仍然存在问题的少数学生,需继续进行巩固,准确定位,对于困难生,在此题上力保能够得到8分。 第二周:课内文言文过关 文言文阅读是对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考查,这种试题由于从横向(字、词、句、篇)和纵向(文章内容及批判继承等)两方面设计考题,所以试题关涉的内容比较丰富,题型比较固定,前两道选择题侧重于对实词、虚词的考查,第三道题注重对文义的理解。相对于单项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而言,难度更大一些,预计用一周时间对1-6册大纲规定的文章一一进行复习,其中以第五、六册课内文言文为重点。 对规定篇目进行背诵、默写,其中对重点句子进行反复练习,做到书写准确。 2.归纳主要的知识点(包括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利用《新视野》,结合自己设计一些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讲练结合,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巩固。 3.进行1次综合性检测。 第三周: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对选题、调查项目、调查问题进行区分,明确不同的要求; 学会看简单的图表、文字材料,并概括结论; 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方式,熟悉在不同语境中不同的表达方式,把握口语交际的重点。 第四周:写作 在进行作文写作指导时,首先是要加强文体意识的训练。记叙文的写作最后的落脚点到主题的深度,议论文的写作落脚到写作的角度,确保主体部分的层次清晰,文体意识鲜明。 加强审题训练,可只审题、列提纲,无需成文。 每周进行一次写作训练,既可进行完整的篇目写作,也可进行片段写作。在写和评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分层要求。 第五周:现代文阅读(社科文、自科文) 通过做练习,训练提取、筛选、整合信息能力。 根据题型特点,准确审题,掌握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第六周:现代文阅读(记叙性、议论性、抒情性文章精读) 考纲中规定的现代文阅读训练有以下几个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