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2专题 细胞代谢

第2专题 细胞代谢

第2专题 细胞代谢
第2专题 细胞代谢

第2专题细胞代谢

考纲盘点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及其原理的应用。

知识网络

第一讲生物催化剂——酶、能源物质——ATP

知识细化回顾

1.酶的含义及合成

(1)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化学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合成原料:合成酶的原料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4)合成场所:主要是核糖体,其次,也可在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合成。

2.酶的特性:酶是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其特点是:

(1)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2)酶需要适宜的条件,低温和高温都能使酶活性明显降低,二者的区别是: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不破坏酶分子结构;高温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3.ATP的结构与功能: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其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中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ADP转化成ATP的反应式为:

ADP+Pi+能量ATP;

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等;

该反应的能量来源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转化为ADP的反应式为:

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生物体内的需能部位;

该反应的能量去路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ATP的应用:可作为药品,有提供能量和改善患者新陈代谢状况的作用,常用于辅助治疗肌肉萎缩、脑溢血后遗症、心肌炎等疾病。

要点归纳

一、有关酶的实验设计

1.酶的化学本质的验证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运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思路:

通过对照,实验组若出现紫色,证明待测酶液是蛋白质;若不出现紫色,则该酶液不是蛋白质。

实验中自变量是待测酶液和已知蛋白液,因变量为是否有紫色反应。

如:验证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通过分析唾液的组成成分为水和唾液淀粉酶,可得出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结论。

2.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思路:

或者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底物或不同酶液,因变量是底物是否被分解。

【特别提醒】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3.酶的高效性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度。

4.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底物剩余量或分解速度。

5.酶活性受pH影响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底物剩余量或分解速度。

【特别提醒】①设计与酶有关的实验时,要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为:分组编号→不同处理→平衡无关变量→现象观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②在设计酶需要适宜的温度(或pH)实验中,每一组实验都必须事先将底物、酶做分别处理到各自所需要的温度(或pH),以减小实验误差。

二、与酶有关的图、表、曲线的解读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2.表示酶专一性的图解

(1)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催化的底物。

(2)酶和被催化的底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1)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2)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破坏,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其活性。

(3)反应溶液酶浓度的变化不影响酶的最适温度。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三、人体内的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下面以人在剧烈运动时的供能情况为例来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1.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供能系统起作用,即人体骨骼肌中的ATP直接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为剧烈运动提供能量,维持20~25 s左右的时间,如100 m跑比赛时的供能情况。

2.当剧烈运动时间稍长时(如400 m或800 m跑比赛时),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此时ATP供能不足,而有氧呼吸还没有完全调动发挥出来;但无氧呼吸提供的能量很少,且产物是乳酸,会降低内环境的pH,所以,无氧呼吸供能时间不可能太长。

3.当剧烈运动时间再长时,主要由有氧呼吸供能。此时ATP供能系统和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在供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ADP和NADP+强烈地促进有氧呼吸,使得有氧呼吸迅速提高,产生大量的ATP为剧烈运动提供能量。

三者之间的供能情况如下图所示:

质——糖类不够用时,就动用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第二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知识细化回顾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渗透作用产生的必备条件

(1)具有一层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可看做是一层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由细胞液和外界溶液形成的。发生渗透作用时,水分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宜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作材料;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宜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材料。

(2)用显微镜观察处于0.3 g·mL-1蔗糖溶液中的细胞,看到的现象是质壁分离;若观察处于0.3 g·mL -1 KNO3溶液中的细胞,看到的现象是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被动运输:

①自由扩散

概念: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方向:物质分子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原因:细胞膜两侧存在物质分子浓度差。实例:水、CO2、甘油、乙醇。

②协助扩散

概念: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方向:物质分子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

原因:需要细胞膜两侧存在物质分子浓度差,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方向:物质分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原因:需要细胞膜上相应的载体蛋白的协助,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实例:K+、Na+、Ca2+、氨基酸等通过细胞膜。

2.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

①胞吞

过程:细胞需要摄取大分子时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上,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实例:白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变形虫吞食有机颗粒。

②胞吐

过程: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到细胞膜外,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实例: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三、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细胞膜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在结构上表现为流动性;功能上表现为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外表面上,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有保护、润滑、识别作用,除此之外膜表面还含糖脂。

要点归纳

一、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

1.判断细胞的死活

二、与本专题有关的实验设计

1.验证渗透作用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

2.探究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方式

第三讲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知识细化回顾

1.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1)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细胞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叶绿体中的色素

(1)叶绿体中色素的存在部位是囊状结构薄膜,其中,只具吸收、传递光能的色素有绝大多数的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2)在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中,滤纸条上自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3)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1)光反应

①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③能量变化: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①场所:叶绿体基质

③能量转变: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4.光合作用的意义

(1)物质方面:制造了数量巨大的有机物。

(2)能量方面: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3)空气成分方面:维持了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4)进化方面:为生物由水生到陆生创造了条件。

5.列表比较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7.细胞呼吸的意义

(1)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要点归纳

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分析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关系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ATP的来源、去路分析

3.绿色植物体内物质转化过程

(1)H2O中H和O的转化

①H的转移途径②O的转移途径

(2)CO2中C和O的转化

①C的转移途径②O的转移途径

二、外界条件变化对光合作用中C3、C5及ATP和ADP含量变化的影响

光反应和暗反应中C3、C5、ATP、ADP四种物质与光反应条件中的光、暗反应的条件中的CO2之间的关系:

即:光停,ATP↓,ADP↑,C3↑,C5↓。

即:CO2停,C5↑,C3↓,ATP↑,ADP↓。

三、与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关的因素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光合作用时间

光合作用时间越长,制造的有机物越多,因此,在农业生产

中,可通过延长作物的生育期或改变耕作制度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如将一年一熟制改为一年两熟制。

2.光合作用面积

(1)光合作用速率与叶面积的关系

(2)曲线所表述的含义

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量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在光补偿点以下。

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量不再增加,而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OC段呼吸量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即BD段。植物的叶面积指数不能超过D点,若超过D点,植物将入不敷出,无法生活下去。

(3)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密植、适当间苗、修剪以增加有效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3.光照强度

(1)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曲线所表述的含义

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随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到B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称B点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光照强度应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表明随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C点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

(3)应用:增加光照强度,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间作套种都

可提高光能利用率。

4.CO2浓度

(1)光合作用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

(2)曲线表述的含义: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在A点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称为CO2补偿点。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达最大值,称为CO2饱和点。

(3)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四、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1.影响细胞呼吸的内部因素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3)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

2.影响细胞呼吸的外部因素

(1)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上图)

最适温度时,细胞呼吸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呼吸受抑制。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可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作物产量。

(2)呼吸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上图)

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

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生产

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能够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

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

(3)呼吸速率与含水量的关系(如图)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在作物种子的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特别提醒】种子和蔬菜、水果的储藏都应在低温、低氧情况下,不同的是

种子还应保持干燥,而蔬菜和水果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2020生物新高考京津琼】专题二 细胞代谢

专题二细胞代谢 [考纲要求] 1.说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解释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5.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6.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知识主线 思维串联 微专题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理清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2 提醒:①人工膜≠生物膜:生物膜具有“载体蛋白”,故具有选择透过性,人工膜为半透性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膜上孔径的大小。 ②渗透平衡≠浓度相等:达到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未必相等,如透析袋内蔗糖溶液与透析袋外的清水可达渗透平衡,但浓度不会相等。 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两大因素——物质浓度、O 2浓度 (1)物质浓度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2)氧浓度

提醒:温度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 3.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 提醒:①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不属于胞吐作用。 ②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还有合成载体蛋白的场所——核糖体。 4.巧用两种抑制剂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

题型一围绕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考查生命观念 1.(2019·4月浙江选考,9)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解析兔红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B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进入红细胞的水分子多于出红细胞的水分子,红细胞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C正确;渗透作用是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其中水分子是从其分子数相对较多处向相对较少处扩散,即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进行扩散, D错误。 4

细胞代谢专题分类整理

细胞代谢专题分类分块研究 近年高考考了什么? 一、A TP的合成、利用及能量代谢 考查的角度:A TP部分命题较低,多融合有关代谢或生理过程综合考查。 例题: (2016卷.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答案】D (2016新课标I.29)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答案】(1)γ (2) α

二、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考查形式:对酶的本质及酶在代谢中作用的理解,多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结合,以选择题为主;对探究酶的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考查主要是以实验形式进行,题型主要是非选择题,集中在对酶特性曲线的分析和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上。 2、命题趋势:高考对酶的作用及特性的考查将趋向于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表、曲线等以实验分析或设计的形式进行,所占分值较大。考查形式灵活多变,多以选择形式出现,也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 3、考查的角度:酶相关的实验探究是高考的难点,近年来高考对酶的考查也不乏“亮点”与“创新点”如2016年全国卷I第3题考查测定酶活性的实验操作步骤,试题考查的知识简单,主要体现对考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预计2019年高考中,以“酶的作用机理”“酶的特性”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等知识为背景的实验类试题出现的概率较高。试题中渗透着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生物学核心素养。 4、例题: (2016新课标II.29)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 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 在t3时,C组产物总量,原因是。(4)生物体酶的化学本质是,其特性有(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B (2)加快(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专一性 (2016课标1卷.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2017?新课标Ⅱ卷.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2018?新课标I卷.2)生物体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代谢》

【专题二】细胞代谢 【考情分析】 细胞代谢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本模块的所有知识点均有考查的可能性,特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从考查角度上看,大多围绕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展开,通过两项生理过程的发生部位、产物、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因此,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的题目设计多趋向于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考查本模块内容的考试题既有选择题,又有简答题,其中包括图表题、分析说明题和实验设计题等。在考查新陈代谢、酶等概念时,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而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时,则以简答题为主,这部分试题难度较大,特别是实验类题目。 本模块有较多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尤其是要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酶的发现过程及特性等经典实验的复习,使学生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知识交汇】 要点一、ATP 与ADP相互转化及生理作用归纳 要点二、ATP产生速率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①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

②AB段表示随O2供应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通过有 氧呼吸分解 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的产生速率随之增加。 ③BC段表示O2供应量超过一定范围后,ATP的产生速率不 再加快,此 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 要点三、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深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要点四、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

专题二:细胞的代谢(修改)

专题 (二) 细胞代谢 一、选择题 1.(2010·西城质检)能够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脂肪水解酶B.淀粉水解酶 C.蛋白质水解酶D.DNA水解酶 2.(2010·佛山质检)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连续水解两次可以得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ATP可以直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C.ATP的元素组成与脂肪相同的元素有C、H、O D.ATP的生成只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3.从光合作用到呼吸作用的过程中,H2O中O的循环途径是( ) A.H2O→C6H12O6→CO2B.H2O→C6H12O6→H2O C.H2O→O2→CO2D.H2O→O2→H2O 4.(2010·南京三模)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 根据结果判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 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B.在60℃的环境中此种淀粉酶已失去活性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催化速率比碱性环境中的快 D.物质甲对试管Ⅲ中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大于试管Ⅱ 5..(2009·浙江卷,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 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6. 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合成ATP B.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C.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D.ATP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7.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产生ATP,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ATP。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B.消费者的各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ATP都多于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 C.所有的分解者都可通过线粒体产生的ATP供能 D.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之和相等 8.(2010·广东调研)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A.在4℃条件下易变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9.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实例中,不需要载体协助,但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最新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细胞代谢 梳理核心概念 排查常考基础点学案(复习必用)

专题二细胞代谢 梳理核心概念排查常考基础点 1.酶 (1)概念:酶是活细胞(场所或来源)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有机物(化学本质),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人教版教材P83黑体字)。 (2)解读 ①只有在特殊背景或信息下才可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RNA,一般认定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如各种消化酶、DNA聚合酶等)。(经典易错) ②酶只能由活细胞产生,不能来自食物,且几乎所有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均可产生酶,产生场所为核糖体,但发挥作用的场所既可以是细胞内、细胞外,也可以是体外。 ③催化作用(其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酶唯一的功能,酶不具有调节功能,也不作为能源(或组成)物质,切不可额外夸大其功能。 ④酶促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可以重复利用;酶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⑤低温或盐析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即酶的空间结构不被破坏,条件适宜时酶活性可恢复。(经典易错) ⑥高温、强酸和强碱、重金属、紫外线、酒精等有机溶剂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酶活性不能恢复。 ⑦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例如呼吸酶或ATP合成酶。(高考题选项) ⑧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如胃蛋白酶或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分解蛋白质或脂肪,它们自身又可作为反应的底物被其他蛋白酶水解。(高考题选项) ⑨过氧化氢酶和加热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的机理不同。过氧化氢酶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而加热是使过氧化氢分子获得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态。 ⑩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活性不同。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或酶浓度不影响酶活性但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最早提取的纯酶是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用丙酮作溶剂提取的脲酶,其作用是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然后他又用多种方法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教材P81资料分析) ?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人教版教材P85小字)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二教学设计----细胞代谢

专题二教学设计:细胞代谢 【高考要求】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II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II (3)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II (4)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II (5)细胞呼吸II 实验: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命题趋势】 1、酶和ATP ①ATP知识点命题角度始终和细胞内稳定能量供应系统结合,预计在2010年高考中,这种 选择题命题角度还会存在。 ②在近几年高考中,酶的考点以图表的形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查酶的特性实验分析 和影响酶活性的曲线分析较多,预计2010年高考这种简答题命题趋势还会出现。 ③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关高中生物阶段酶的种类、作用总结和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总结 是近几年的热点,我们在2010年高考复习时应该多加注意。 : ④预计2010年本专题试题赋分稳定,约为6%左右,试题难度维持在0.62左右。 2、细胞呼吸 ①细胞呼吸内容往往是综合性试题的命题材料,往往与光合作用联系在一起,尤其以生产实 践为材料背景的综合性试题更为常见,试题中所占的分值约占25%左右。 ②预计2010年高考试题中,单纯的细胞呼吸过程仍然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试题难度0.65 左右;与光合作用联系的实验题则是选择题、简答题都有可能,难度在0.55左右。 3、光合作用 ①新课标省份近3年高考试题中,光合作用考题普遍存在,与呼吸作用相联系的综合性试题 也非常多,试题赋分比重始终非常高,和遗传变异专题大致相同,约占试卷总分的25%左右,这也反映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主干知识的重复考查。 ②光合作用知识是生物学科的命题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年年都考,常考常新,其试题综 合性大、灵活性强、开放度大,命题形式灵活多变,选择题、简答题、图表题和实验探究题均有涉及,预计这种命题趋势还会继续,试题难度一般维持在0.55左右,较难得分。【课时安排】 》 本专题安排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酶和ATP,细胞呼吸 第二课时:光合作用 第三课时:专题检测与讲评 【重难点突破策略】 第一课时:酶和ATP,细胞呼吸 课时重点

专题2 细胞代谢

高二文科生物复习专题2 细胞代谢姓名:___________ 一、基础梳理 1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________的________。酶大多数是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 2 酶的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3 ATP的中文名称是,它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________能源。分子简式写成_____ ___,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________,但是ATP在细胞内的____ ____是十分迅速的。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_______ _中,这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4 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无氧呼吸 ①场所:始终在 ②过程:第—阶段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③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________________)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________。 农作物施肥结合松土,可以提高肥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叶绿体的色素: ①分布:________________。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几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 光,包括________(呈________色)和________(呈________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光,包括________(呈________色)和________(呈________色)。 ③色素的功能: 7 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 a、水的光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TP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 c、[H]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 ②暗反应阶段: a、CO2的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2C3+[H]+ATP→(CH2O)+C5 ③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a、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上,暗反应在中。 b、条件:光反应需要,暗反应需要。 c、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 暗反应发生。 d、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在暗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 e、联系:光反应产物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二、练习巩固 1 有氧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氧用于() A.氧化分解丙酮酸 B.促进酶的催化 C.与氢结合生成水 D.形成二氧化碳 2 β一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 A.具有高效性特点 B.受酸碱度影响 C.具有专一性特点 D.受温度影响 3 叶肉细胞内由三碳化合物还原生成有机物(如葡萄糖)不需要的物质或条件是() A.[H] B.ATP C.多种酶 D.光照 4 一个ATP分子中含有的高能磷酸键和磷酸基团的数目分别是()。 A. 3, 3 B. 2, 3 C. 2, 2 D. 1、2 5 下图为成热的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部代训图解,其中①一⑥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据图分析回答: (1)在过程①中,细胞生成物质B的同时,还产生了 (2)如果物质C的供应突然停止,(物 质)的含量会增多。 (3)过程②一⑤顺利进行都需要的参与。 (4)物质E包括 (5)物质B参与过程⑤的场所是 如果物质B严重不足时,C6H I206分解的反应式为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细胞代谢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 细胞代谢 主讲:祁选民 2019年9月

专题细胞代谢 第一部分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 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自由扩协助扩主动运输胞吞胞吐散散 运输方高浓度高浓度低浓度→高浓细胞外→内细胞内→外向→→度 低浓度低浓度 能量不需要不需要需要需要需要 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 实例水、CO2、红细胞 +2+2+ 白细胞吞噬病胰腺细胞分K、Ca、Mg, O、甘油、吸收小肠吸收氨基菌、变形虫吞食泌胰岛素 2 乙醇酸、葡萄糖食物颗粒 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1)物质浓度和O2浓度 (2)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 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例1】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互动探究1】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 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 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 考点整合二:酶 1.与酶相关的常见误区明示 正确说法错误说法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产生细胞一般来说,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 酶 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核糖体 生理功能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 来源生物体内合成有的来源于食物 作用场所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作用 温度影响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低温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构,但高温使酶失活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温度pH 底物浓度酶浓度 其中反应速率最每种酶只能在一当底物达到一定在底物充足,其他 快时的温度即为定限度的pH范围浓度后,受酶数条件适宜的情况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细胞代谢专题复习

第1讲细胞的物质基础 考纲要求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命题趋势1.趋势分析:命题多以信息题或综合分析选择题形式呈现,侧重考查有机分子的成分、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2.备考指南:(1)建立“元素→化合物→结构→功能”的思维模型,让知识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运用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学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2)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表格和概念图的形式,复习核酸、糖类、脂质等知识。 , 1.细胞中的四类有机物在元素组成上有怎样的联系? 2.你能通过中心法则把蛋白质与核酸联系在一起吗? [提醒]1.固醇及脂肪含C、H、O元素,磷脂中含C、H、O、N、P元素。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RNA,遗传信息只贮存在DNA中。 【链接提升】1.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2.DNA、RNA与蛋白质的关系3.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4.相关计算 (1)氨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总数-肽键数。 (2)羧基数=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总数-肽键数。 (3)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 (4)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5)H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H 的总数-2×脱去水分子数。 (6)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18 (7)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或碱基)、核糖核苷酸(或碱基)、氨基酸的数量比例关系=6∶3∶1。 考点二 糖类和脂质 【链接提升】 1.糖类的元素组成、种类及相互关系 2.脂质的元素组成、种类及生理功能 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而细胞膜主要由磷脂构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性激素能够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受体结合,从而调节代谢过程。 3.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1)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注意:不是细胞中所有糖类都作为能源物质,如纤维素;糖也不是唯一的能源物质,还有其他物质,如蛋白质); (2)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3)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 (4)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太阳能。 太阳能――→光合作用等 糖类等能源物质――→细胞呼吸 ATP 中的化学能――→水解作用 生命活动。 考点三 水和无机盐 【链接提升】 水、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整合 1.衍射法归纳生物体内的水 2.无机盐代谢与其功能 题型一 物质鉴定类实验 鉴定类实验题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点,且考查形式固定,多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鉴定的条件,材料和 颜色反应。【方法总结】 关于颜色反应实验的归纳总结 颜色 原理

专题2细胞的代谢专题复习(第一讲)

专题2 细胞的代谢 第一讲酶和ATP的预习学案 【知识梳理】 一、酶 1.概念:产生的具有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还有少数是。 2.酶的特性

(1)ATP 和ADP 能快速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酶具有 。 (2)生物体内各种复杂的代谢反应之所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 有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 的条件下进行,在过酸、过碱或 的条件下,都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而在 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酶不会失活。 二、ATP 1.结构:ATP 的结构简式是 ,一个ATP 分子中含有1个 ,3个 ,2个 。ATP 中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形成的物质是 ,是组成 的基本单位之一。 2.功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 物质。 【自我检测】 1、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3%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 A 、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 、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 、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 、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B 。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C .酶只有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功能 D 。淀粉酶不能催化乳糖水解 3、正常情况下,在植物体内ADP+Pi ATP 的反应中,进行a 和b 的外 界条件分别是( ) A 、光、氧 B 、酶、ATP C 、叶绿体、线粒体 D 、氧、氨 4、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中的PH 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 .不断上升 B .先升后降 C .先降后升 D .没有变化 b (化学能) a (光能)

专题整合二细胞代谢

专题整合二细胞代谢(2个常考点+2个必考点) 知识互联网 第四讲酶与ATP 【考纲点击】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B)。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B)。 第1课时 【知识回顾】 1、解读与酶有关的模 模型1——专一性 上图为“锁和钥匙学说”,图中①表示酶,②表示被催化的反应物。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模型2——酶的高效性的曲线 1

(1)图中只有a、b曲线相比较才可说明酶催化的高效性,a、c曲线的对比只能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模型3——单因子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温度和pH (2)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 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 ②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③图丙中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而P点之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酶浓度。 ④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不改变酶分子的活性。 模型4——多因子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2

2、A TP的形成及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关系 (1)ATP的形成途径: (2)植物产生A 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 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C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 (4)光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而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 (5)光能进入生物群落后,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6)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具有单向流动、不可重复利用以及逐级递减的特点。 3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2细胞的代谢第2讲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检测

专题2第2讲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中色素不可参与光合作用 B.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加 C.叶肉细胞中只要线粒体能消耗O2,光合作用就不缺少ATP和CO2 D.给植物提供H182O,随时间延长,含有18O的有机物种类增多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不同,产生CO2的场所也不同 B.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C.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不能完成暗反应 D.密闭玻璃容器中降低CO2供应,植物光反应不受影响,但暗反应速率降低 3.如图表示20 ℃时玉米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 A、S B、S C依次表示有关物质量的相对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 A+S B+S C表示光合作用总量 B.S C-S A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C.光照强度从B点到D点变化过程中,C3逐渐减少 D.若提高CO2浓度,则B点左移 4.取某植物生长旺盛的绿叶,用打孔器打出许多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叶圆片中的气体直至叶圆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烧杯中,给予一定的光照,记录每个烧杯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是研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叶片必须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 C.叶肉细胞产生的O2从叶绿体扩散到线粒体和细胞外 D.一定范围内增强光照强度,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平均时间 5.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2细胞的代谢第2讲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检测

专题2第2讲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 一、选择题 1.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A.O 2的产生 B.H 2O 生成 C.[H]的消耗 D.ATP 的合成 2.如果某绿色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机产物为葡萄糖,则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6CO 2+12H 2O ―――→光能叶绿体 C 6H 12O 6+6H 2O +6O 2 A.该反应式也适用于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蓝藻 B.追踪反应式中CO 2的氧原子的转移情况时,该氧原子能转化成氧气 C.该反应式中,CO 2消耗的场所与H 2O 消耗的位置不同 D.当植物体有机物积累量为零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3.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株叶片CO 2吸收速率与CO 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 2浓度为b 时,甲、乙植株真光合速率相等 B.若将甲、乙植株置于密闭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 C.只要有CO 2,植株就能进行光合作用 D.适当升高温度,a 点应向左移动 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 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5.如图所示为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中A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3浓度降低 B.曲线中D点转向B点时,叶绿体中C5浓度升高 C.AB段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BC段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温度等其他条件 6.“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 B.两菌种的细胞呼吸方式相同 C.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 D.两菌种细胞呼吸的场所均只为细胞质基质 7.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只有小部分用于合成ATP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细胞供氧不足时,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或酒精 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二、非选择题 9.近年来中国遭遇史上较严重雾霾天气,雾霾除对人们的呼吸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之外,也对某些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针对雾霾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该小组分析认为:首先雾霾天气直接影响叶绿体中的________(产物)产生,其次雾霾堵塞气孔,会引起叶肉细胞间隙________下降,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专题综合测试(二) 细胞代谢

专题综合测试(二) 细胞代谢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1·攀枝花质检)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B.CO2 C.胰岛素D.K+ 解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外表面,由此推断图乙所示的是物质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且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载体和能量。图甲的信息显示在细胞中,Na+和胰岛素外高内低,K+和CO2内高外低。胰岛素和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并不进入细胞内部;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能量和载体;只有K+符合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 答案:D 2.(2011·苏州调研)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能够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半乳糖和葡萄糖等。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消化道中不能被分解的原因及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可能是( ) A.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无消化蛋白质的水平;胞吞方式吸收

B.母乳中含有抑制免疫球蛋白分解的某些物质;胞吞方式吸收C.新生儿的消化系统中含有抑制蛋白质分解的某种物质;主动运输方式吸收 D.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ATP,可为新生儿提供物质吸收的能量;胞吞方式吸收 解析:根据题意及所给选项可判断出,母乳中含有抑制免疫球蛋白分解的物质,所以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消化道中不能被分解。免疫球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内部。 答案:B 3.(2011·烟台适合练习)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产生ATP,同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ATP。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 A.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B.消费者的各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ATP都多于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 C.所有的分解者都可通过线粒体产生的ATP供能 D.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之和相等 解析:在一个处于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要积累能量用于生长,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要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有的分解者如细菌,无线粒体,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供能;生产者要积累能量用于生长,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答案:A

细胞代谢专题

专题二细胞代谢 课前巩固:(基础知识网络构建) 1、酶与ATP 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3、明确以下化合物中“A”的含义 课内深化: 重点一酶的本质、特性及影响因素 典例剖析图1是对酶的某种特性的解释模型,图2、3、4、 5、6、7是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据图判断下列说 法的对错。 (1)图1和图7都说明酶作用的专一性,其中b为麦芽糖 ( ) (2)图5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 ) (3)图2说明酶具有高效性,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 ) (4)图3(图4)说明了反应溶液中温度(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 的最适pH(温度),其中A点的pH为7,B点的温度为35 ℃( ) (5)图3和图4中温度和pH对酶的影响机理是完全一样的( )

(6)图6能说明Cl-是该酶的激活剂,而Cu2+是该酶的抑制 ( ) (7)若在图6中的D点时增加酶的浓度,则反应速率不变( )对位训练 1.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也可以是乳糖 B.图甲中物质b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其化学本质与无机催化剂相同 C.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曲线②>曲线③ D.图乙中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曲线②>曲线③ 技能点拨 1.坐标曲线题——要注意“四看”:(1)看两坐标轴的含义,了解变量的关系;(2)看曲线的变化,掌握变量的增减快慢的生物学意义;(3)看“五点”,即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4)看不同曲线的变化,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二: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关系——过程图解模型解读

专题2(第二讲)细胞的代谢专题复习

专题2 细胞的代谢 第二讲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知识梳理】 2、细胞呼吸的反应式 (1)有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和高等动物及乳酸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1)它们都有____层膜,不同的是叶绿体两层膜都是光滑的,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2)线粒体中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分布于内膜和_____中;中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____________中。 (3)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由_________________形成。 4、叶绿体中的色素 (1)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上。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____________,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_______。 5、光合作用过程 (1)光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参与光反应的反应物是H2O、ADP和Pi、NADP+,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TP和NADPH,实现的能量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暗反应的场所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理过程,实现的能量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 1.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

专题二 细胞代谢练习题

专题二细胞代谢练习题 1、下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A、B、C表示三种化合物,图乙表示在密封恒温小室内测定的该植株上一组幼叶和成熟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 照强度间的关系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过程中消耗的ATP其合成场所为__ _,A、B、C中不可循环利用的是(填字母)。 (2)图乙中曲线F代表(填“幼叶”或“成熟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5 klx时,F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H]的细胞器是___ _。 (3)图乙中光照强度为3 klx时,相同时间内,等面积的F、E两组叶片合成葡萄糖的质量之比为___ _。光照强度为8klx时,F组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E组的,主要的内在限制因素有(答出一个即可)。 (4)右图表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装置,将提取出的含有色素的滤液滴在滤纸上的a点,通过棉线将培养皿中的(填“层析液”或“无水乙醇”)引到a点,最后应得到4个同心圆,最小的一个圆呈现的颜色是(填“蓝绿色”或“黄绿色”)。 2、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个单位的CO2。 (3)图乙中,当光照强度为X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4)如果增加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则图乙中的b点的移动方向为(填“左移”、“右移”或“不移动”)。 (5)图乙中,c点后CO2的吸收量不再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为。(6)在图乙中的b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的移动方向是。

(通用版)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代谢专题强化练(提升练)(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提升练) 1.科学研究发现,某些免疫球蛋白具有催化功能,称之为抗体酶。下图表示某新型抗体酶的结构,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体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抗体酶能与各种抗原结合 C.抗体酶与底物结合后,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靶向治疗癌症 答案 B 解析抗体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错误;抗体酶具有催化功能,因而与底物结合后,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靶向治疗癌症,D 正确。 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通过为反应物提供能量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某种酶经蛋白酶处理后活性不变,推断其组成成分中含有核糖 C.人的成熟红细胞产生ATP的速率随氧气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D.合成酶时,合成场所内有一定水和ATP的合成 答案 B 解析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酶不提供能量,A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若某种酶用蛋白酶水解后其活性不变,推断该酶的本质是RNA,RNA含有核糖,B正确;人的成熟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C错误;酶是生物大分子,合成酶需要消耗ATP,D错误。 3.(2019·山东青岛质检)已知施加药物A能使蔗糖酶的活性丧失;施加药物B后蔗糖酶活性不变,但蔗糖和蔗糖酶结合的机会减少。如图为蔗糖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温度、pH均适宜)产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其中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