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中世纪艺术--为基督教服务的“奴仆”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中世纪”(Middle Ages)是指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两个“高峰”之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基督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仅从图像演变的历史来看,中世纪就是一个断裂地带,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的写实消失了,无论是拜占庭的镶嵌画还是中世纪的手抄本都因其装饰性而变得风格化。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共同培育了中世纪基督教艺术。

一、中世纪定义

中世纪(约395~1500)Middle Ages

西欧历史上从 5 世纪罗马文明瓦解到人文主义者正在参与的文明生活和知识复兴的时期。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首次使用“中世纪”一词。罗马帝国的北部边境3世纪时受到日耳曼各部落的沉重压力,5 世纪时全线崩溃,相继出现一批蛮族国家。其中只有法兰克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诸王国长期存在。800 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称帝,在欧洲建立中世纪的帝国。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则向各方面扩张。查理曼帝国分裂后,962年又出现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及其继承者领导下,罗马向皇帝及一切世俗统治者挑战,争取在基督教社会中的突出地位。教会法和民法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兴起。僧俗双方对教育的需求产生了第一批大学。14世纪和 15 世纪时,德意志分裂加剧,法、英、西班牙的专制王权逐步形成。教廷面临严重困境。意大利出现古典人文主义。中世纪结束。

二、中世纪艺术概况

中世纪美术(黑暗时代的美术,代表是阴森森的哥特教堂)

自公元476年开始,欧洲历史进入封建中世纪。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世纪美术一般指5~15世纪之间的西方美术,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早期基督教美术有时也被归入中世纪美术。这些丰富多彩的美术构成了欧洲美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总的说来,中世纪美术属于基督教美术。

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在这一总的特征下,中世纪美术各种风格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拜占庭美术以其东方式的装饰性和抽象性与欧洲艺术分立而自成体系,并在约1000年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则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欧洲美术发展的不同时期,相继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在美术史上占有其一席地位。

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的最伟大成就。在中世纪,各种形式的大型宗教建筑在各地大量修建。作为历史纪念碑的许多拜占庭教堂、罗马式教堂、哥特式教堂都在艺术上和工程设计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随着大教堂的建设,雕刻、镶嵌画、壁画也在不同时期获得了不同形式的繁荣;中世纪艺术家的大量优秀雕刻和绘画包括镶嵌画作品在大教堂内外创作出来。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也是中世纪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中世纪曾获得相当的繁荣。由于文艺复兴时代及其后的写实主义艺术观的影响,中世纪美术曾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甚至称为“黑暗时期”而加以否定。

从19世纪开始,西方史学家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中世纪美术。在20世纪,中世纪美术成为美术史研究的重点之一。许多现代美术史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各种中世纪美术风格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解释。他们的研究越来越充分地揭示出中世纪美术所独具的美学特征及其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三、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影响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因此,也有人将中世纪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但是,中世纪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却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且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后,在向西欧扩张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因此,欧洲中世纪美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美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

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美术。

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会的合法地位以前,基督教曾经长期遭受罗马帝国镇压,基督教的活动都是地下进行的。

当君士坦丁宣布这一新宗教为国教时,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

(一)基督教美术的基本特征

在漫长的中世纪里欧洲的文化受到了基督教思想的深刻影响,基督教艺术作为这一时期的显著代表,在早期的基督教美术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基督教美术,大致可分为三大特点:

1、.罗马式美术的特点

几乎所有的罗马艺术,特别是造型艺术,都体现出一种宏伟的观念和强有力的技艺。罗马式建筑具有受雕刻形体总体影响的空间处理特征。在纪念性雕塑上,以雄健、苍劲的风格为主要特征,突出庄严感和神圣感,这与罗马式建筑的后墙小窗、雄浑坚实的风格是一致的。在壁画上,有防骄雕塑风格的倾向。在手抄本插图中,也可以看出线条风格有追随雕塑的倾向,以抽象的线条构图,在变形和风格化中产生形象。

2、哥特式美术的特点

哥特式艺术出现在12世纪之16世纪初期的欧洲。他以新型的建筑艺术为主要表现形式,也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在建筑上,哥特式建筑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造型,厚重的穹顶被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作为重要的室内装饰手段,造成一种向上生化、天国无限的神秘幻觉。

3.拜占庭美术的特点

从公元 4 世纪到公元 15 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相结合的官方艺术,以崇拜帝王、宣扬基督教神学为核心内容。在造型艺术上表现的特点是将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在建筑上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中央圆顶式结构及其内部金碧辉煌的

装饰,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统治权威。在中世纪欧洲各国的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又与交汇的束缚,后期拜占庭艺术在风格上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

公元 4 世纪到公元 15 世纪,拜占庭美术综合了古西雅的艺术风格,在建筑上将希腊的古典柱式、罗马建筑的宏大气派与小亚细亚艺术重内部装饰的特点融为一体,明显反映出王权与基督教神权的超任力量和神秘主义美学思想。在浮雕、镶嵌壁画和工艺装饰方面也显示了这些特点。

(二)中世纪艺术典型代表——教堂艺术

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是基督教,中世纪是上帝主宰的时代,是神灭掉人的最黑暗时代,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基督教麻痹和毒害人民。愚民们纷纷走进教堂,接受上帝的熏陶,忍受现世的苦难,祈望死后进入天堂。教堂里有《圣经》,但大多数人读不懂、不会读,所以神圣的教义只能通过绘画和石头来讲述——把它雕刻在教堂的墙壁和柱子上。于是圣人的形象和《圣经》的内容,寓言和布道场景都装饰到了教堂上,那里便成了大家都能读懂的“石头圣经”。所以中世纪的艺术基本上是基督教艺术,基督教活动主要是教堂,所以其艺术和教堂建筑、壁画和雕塑装饰融为一体。

1、教堂建筑

中世纪的艺术基本上就是宗教艺术,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堂。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卡尔马斯曾说过“教堂是尘世之天国,神们在这里生息活动”。在这个历史时期教堂建筑和艺术融为一体,成为基督教美术的最高代表。中世纪的欧洲教堂,是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效果融为一体且高度统一,具有实用和象征意义,起到宣扬基督教教义的目的,能更深地控制、麻醉信徒们的思想感情,使人威慑于宗教神权之下,做一个顺从的“上帝的臣民”。初期的教堂建筑是在传统的巴西利卡式建筑上展开的,这种建筑物是长方形的,周围有列柱和回廊。但是到后来人民奉献给教会的亿万颗赤诚的心和智慧,突出地体现在他们所创造的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艺术之中。

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早出现的一种叫“罗马式”,它是由更早的“巴西里卡式”演变而来,其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其坚固、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如意大利的比萨教堂。较后一种称为“哥特式”,它的形式比“罗马式”轻巧而更富于装饰意味,采用很多矢状卷的构造和尖塔式的装饰,以其高耸入天与上帝接近的感觉,控制人们的精神感情。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2、教堂装饰

基督教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堂建筑装饰,因为教堂是基督教唯一的活动场所,所以从教堂建筑风格,教堂内外的雕塑、壁画、镶嵌画、玻璃窗画等装饰都贯穿着宣扬和解释教义的功能。

中世纪教堂的装饰艺术是基督教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堂的内部布置有大量的宣传基督教

教义的装饰壁画、窗玻璃画、浮雕和圆雕。其共同点是:内容全部是圣经故事和人物用以宣传教义、规劝世人服从神权和容忍上帝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安排,做一个顺从的“上帝的奴仆”,实际上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仆。从其形式来看,人物形象是超现实人世的、实际上是解释教义的一种精神符号,表情没有人性,显得呆板僵化,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圣者气息,在人物神态上有一种静穆的神秘感,有的形象夸张到令人感到恐怖,众多的这类形象布置在教堂内外,从四面八方造成一种令人震慑的非人间的世界。

教堂装饰中采用彩色镶嵌画和窗玻璃画,这种透光的画面在白天的阳光和夜晚的烛光下摇曳闪耀不定,画上的圣像和五彩装饰图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这一切更增加了教堂内部的光怪陆离和神秘恐怖,非尘世的特殊效果,达到了基督教征服人心的目的。

四、结语

在将近一千多年的时间的中世纪里,宗教成为艺术发展的力量来源,在推动艺术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禁锢着艺术。艺术进入了“黑暗时代”。在强大的基督教思想的锁链束缚下,中世纪的艺术只能沦为“为上帝服务的奴仆”

中世纪的欧洲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封建的基督教世界,欧洲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成为基督教的婢女,中世纪是西方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高峰中间的低谷,充斥着愚昧和野蛮。宗教禁锢着科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西方近现代文化就是在与封建的基督教文化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中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的关系

中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的关系 刘亚-制造学院-0843021095 中世纪就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到大约1450年意大利文艺复兴为止,前后大约一千年的时间。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因此,也有人将中世纪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但是,中世纪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和文艺复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却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且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中世纪的根本特点是基督教占统治地位。正是这个特点,决定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的根本特点:艺术的主题是神。在中世纪的人们看来,神与人是对立的:神是永恒的,人是暂时的;神是全能的,人是软弱的;神是智慧的,人是愚蠢的;神是至善的,人是有罪的。所以,艺术应当表现神,歌颂神。 基督教中的上帝是最完美、最神圣的存在,人们愿把最好的献给上帝。于是,作为神灵的居所——教堂,人们不遗余力的将其修缮为当时最完美、最神圣的建筑。中世纪建造的许多大教堂就堪称是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葩。中世纪哥特式艺术的特点是:高高的尖顶直指蓝天直指苍穹,它把你的视线一直向上引导,那上面是神居住的地方!哥特式教堂把你带入了人间的天堂,它的内部是富丽堂皇的玻璃镶嵌幕墙,是金碧辉煌的圣殿,你仿佛步入了天堂,它表现了浓浓的宗教情感。 与哥特建筑一起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据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特式建筑上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 哥特式艺术接近生活和写实,遍布欧洲,因此也称国际哥特式。晚期的哥特式艺术已明显孕育着文艺复兴的到来。由于文艺复兴写实艺术观的影响,中世纪美术曾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甚至被称为“黑暗时期”而加以否定。中世纪的艺术是黑暗的吗?不,不是这样的。艺术的发展,很像自然界花朵的开放。春天,迎春开放;夏天,荷花开放;秋天,菊花开放;冬天,梅花开放。各个时期都有它自己在艺术发展史上灿烂夺目的一面。史前艺术有神秘精美的岩画;古希腊有名垂千古的雕塑;而中世纪有辉煌无比的教堂。中世纪的教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朽的、辉煌的艺术作品。让我们重温法国文豪雨果对巴黎圣母院的赞扬。他说:“毫无疑问,巴黎圣母院至今仍然是雄伟壮丽的建筑”,“每块石头上都可以看到在天才艺术家熏陶下,那些训练有素的工匠迸发出来的百般奇思妙想”。中世纪的教堂就像希腊艺术一样,它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不要认为,某种艺术作品是光明的,它应当存在;另一些艺术作品是黑暗的,它不应当存在。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何况,伟大的文艺复兴艺术恰恰孕育在这中世纪的母腹中。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汇总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并 对《弗拉基米尔圣母像》作详细的图解说明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 公元一世纪中叶正值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西亚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它是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出来的。 早期的基督教宣扬平等,道德完善,鄙夷富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博得了下层人民的拥护,传播十分迅速。基督教不崇拜罗马众神,也不敬仰罗马皇帝,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受到罗马统治者的的残酷压制,基督教徒不能公开建教堂,他们的宗教仪式也只能在私宅或埋葬基督教徒的地下墓室进行。在这些地下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他们画满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些墓室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窟,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堡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教徒们才开始在地面上兴建基督教堂,早期基督教艺术主要包括墓室壁画和建筑。 地下室壁画的题材多取自圣经,采用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手法,例如鱼和善良的牧羊人表示基督,鸽子表示圣灵,孔雀代表永恒,心象征博爱等等。这些墓室壁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试图用新的手法来表现抽象的灵魂和对宗教的虔诚,而不在乎所画的形象是否真实生动,故有的作品显得抽象怪异,不够自然和谐。看来他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而且也未能完全摆脱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影响,所以往往作品中借用古典艺术的形象,甚至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情节。 早期的基督教堂中都有壁画和镶嵌画作为装饰,5世纪后镶嵌画逐步成为教堂主要的装饰形式。圣康斯坦察教堂拱顶就采用了华丽的玻璃马赛克作装饰画,获得极佳的效果。圣马利亚教堂也有以圣经为题材的镶嵌画。 二、拜占庭美术 “拜占庭美术”不仅是对东罗马帝国美术的称谓,它同时亦指一种样式,即君士坦丁堡的宫廷美术样式。在美术史上,这一样式直到6世纪初的查士丁尼时代初现风采。而拜占庭美术与早期基督教美术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可明确标定的分水岭,强烈的传统感贯穿了拜占庭美术的发展史。 查士丁尼在为时期是拜占庭踢过的黄金时代,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都领到着整个基督教世界。在拉文纳的圣维塔里教堂保存着《皇帝查士丁尼与他的亭沉闷》和《皇后狄奥多拉与她的侍从们》。拜占庭美术的独特个性于此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表达。高度提纯的色彩与明暗关系强调了人物作为物质的精神性存在其形式上的抽象性,程式化的人物造型则向我们展示了欧洲艺术中一种新的人向美的理想:瘦高的身材纤巧的双足,尤其是杏仁形的小脸和凝神谛视着的大眼睛,小嘴、弯眉以及窄长的鼻子——这种理想的相貌将在此后的拜占庭美术中反复出现。扁平的人像“悬浮”在金色的背景前,没有动作,没有表情,时间与深度空间的维度在这里都不存在了,于是尘世中流逝的现象(生命及权力)就被升华成了天国永恒的存在。

《西方文化史》- 挫折时期讲义课件:第六章 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第六章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随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西方社会进入了中世纪。一般认为到15世纪时中世纪结束,长度大约为1000年。 长期以来,中世纪在许多人眼中是“黑暗”的代名词,故中世纪又被称为欧洲的“黑暗时代”。 中世纪——承上启下、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 1、欧洲大陆历史的真正起始 对于以西欧为主体的西方社会而言,中世纪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发展阶段,是欧洲大陆历史的真正起始。 3、被称为“欧罗巴”的独特文化特征的形成 被今人称为“西方文明”的文明终显其雏形,希腊——罗马传统、犹太—基督教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经过近千年中世纪的

整合终于形成了一种为西方人所集体认同的文明样式——西方文明。 3、古典时期所未曾有过的成就 中世纪还取得了古典时期所未曾有过的成就:大学、银行、议会制度、哥特式艺术和市民文学无不诞生于中世纪。 4、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为重要的是中世纪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历史:千年的进程 欧洲的动荡 从公元3世纪起,欧洲就发生了民族大迁徙,即历史学家所说的“蛮族的入侵”。 中世纪的欧洲在日耳曼等民族征服了罗马之后的最初两三百年中一直处于动荡和迁徙状态。

公元800年是中世纪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代,法兰克王查理大帝从教皇手中接过了皇冠,这一极具象征性的动作表明基督教在西欧社会占据的统治地位,以及西方第一次在罗马帝国垮台之后统一在同一个政权的权威之下。 然而,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孙子各霸一方,分庭抗礼,形成了后来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的疆域,欧洲再次分裂。 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及其继承者时期,教皇向一切世俗统治者挑战,基督教教会的权力通过教会法达到了极限。 社会结构 中世纪最初几百年西欧(当时的东欧尚在未开化之中)的社会结构除了国王和主教外,主要由两个阶层组成:贵族(又称封建领主)和农奴。庄园制似可视为欧洲封建制度——领主制——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浅谈中世纪艺术

浅谈中世纪艺术 ----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以及哥特式艺术 当西方曾一度经历过光辉灿烂而又宏伟壮丽的的河岸进入了被所谓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却开出了艳丽的天堂之花。中世纪希腊文化的大统一性开始解体,怀疑主义和神秘主义为传道者打开了通道,唤起他们对心灵的关注,产生了上帝。中世纪的美术是基督教的美术,它是有史以来最谦卑的艺术,在基督教精神的严格控制下,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强烈的象征式语言,通过艺术品里的提示隐语暗示和象征来体验更深的精神的意味。艺术品成了人和上帝之间的一种中介。历史上从来没有这般涌现出这么多的穹顶、钟楼、和宝塔,涨潮般的从地里冒出来的雕塑像植物一样吞食着空间,抢占天宇。建筑学,这一门还没有命名的集体艺术诞生了,在石头里雕琢,累积,建造,于是石头开了花,表达了神的旨意。中世纪的艺术史几乎就是一部石头记,中世纪的教堂建筑占线了人类对高空的征服历程,在大工业社会创造摩天大楼之前,教堂最高处的十字架一直是人类挑战建造告诉的极限。欧洲的教堂在内部空间的创造上,达到了古代石头建筑的巅峰。在这个过程中,古典的智慧和后人的创造相互融合,古典的建筑理想同各民族的个性追求相互熏染改造,这使得石头充满了故事和背景,每个教堂都成为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地。在这一千年的历史中,欧洲的教堂先后出现了三种风行样式。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坚实雄伟的教堂,以及附着上的精美雕刻、瑰丽花窗重新定义了整个欧洲的面貌。 位于东方的拜占庭美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希腊美术的保存者与传播者,并与当地民族美术相融和,而自成体系。西欧其他诸国基督教美术,也都带有本民族原始艺术的明显烙印。拜占庭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拜占廷为中心的拜占廷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构成了闻名遐迩的拜占廷艺术。拜占廷艺术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崇拜帝王和宣扬基督教神学思想,它的风格特点是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并与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相结合,因此它的艺术风格便呈现出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到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罗马式建筑外观巨大、繁复,但装饰简单大方。最特别的是建筑的屋顶,罗马式风格建筑的设计都是一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罗马艺术表现在建筑方面最为耀眼。其“圆形竞技场”及“万神殿”最富盛名,由此也可看出罗马人在建筑上的天份之足啊。圆形竞技场是一座外圈长径188公尺、短径155公尺、高48公尺的椭圆形巨大建筑。从外观来看,其建筑结构可分为四层,第一、二、三层是由拱所构成

中世纪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 化的影响 摘要:9世纪以后,大量的古希腊和阿拉伯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阿拉伯文化进入基督教世界并对基督教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在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中,阿拉伯文化保存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阿拉伯哲学对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还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理性精神的形成。阿拉伯著作传入基督世界还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的教材,同时带来的还有阿拉伯文化中自由解释《圣经》的思想意识。这样,阿拉伯文化凭借翻译运动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基督教文化;影响 在西欧的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力是毋庸置疑的,整个西欧的文化无不透露着基督教的气息。但就在这一时期,

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其中,阿拉伯文化就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运动这一途径实现的,主要的翻译中心是两个:西班牙和西西里。西班牙是基督教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汇合点,而西西里在9世纪之前一直由阿拉伯人统治,后在1091年被基督教诺曼人征服后才进入基督教世界的范围。1在古典著作从希腊文和阿拉伯文被翻译为拉丁文之后,基督教文化在很多方面受到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浅析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 一 12世纪,在西班牙的托莱多大规模的古典著作被系统地由阿拉伯文译成了拉丁文,这样古希腊时期的大量经典诸如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得以被中世纪的西欧熟知,从而将古希腊的哲学带入了基督教文化。 1伊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上卷,333页。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中世纪艺术--为基督教服务的“奴仆” ——论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 中世纪”(Middle Ages)是指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两个“高峰”之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基督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仅从图像演变的历史来看,中世纪就是一个断裂地带,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的写实消失了,无论是拜占庭的镶嵌画还是中世纪的手抄本都因其装饰性而变得风格化。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共同培育了中世纪基督教艺术。 一、中世纪定义 中世纪(约395~1500)Middle Ages 西欧历史上从 5 世纪罗马文明瓦解到人文主义者正在参与的文明生活和知识复兴的时期。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者首次使用“中世纪”一词。罗马帝国的北部边境3世纪时受到日耳曼各部落的沉重压力,5 世纪时全线崩溃,相继出现一批蛮族国家。其中只有法兰克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诸王国长期存在。800 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加冕称帝,在欧洲建立中世纪的帝国。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则向各方面扩张。查理曼帝国分裂后,962年又出现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及其继承者领导下,罗马向皇帝及一切世俗统治者挑战,争取在基督教社会中的突出地位。教会法和民法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兴起。僧俗双方对教育的需求产生了第一批大学。14世纪和 15 世纪时,德意志分裂加剧,法、英、西班牙的专制王权逐步形成。教廷面临严重困境。意大利出现古典人文主义。中世纪结束。 二、中世纪艺术概况 中世纪美术(黑暗时代的美术,代表是阴森森的哥特教堂) 自公元476年开始,欧洲历史进入封建中世纪。受基督教制约,中世纪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建筑的高度发展是中世纪美术最伟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艺术上的创造性。与宗教建筑相结合,镶嵌画和壁画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中世纪美术一般指5~15世纪之间的西方美术,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早期基督教美术有时也被归入中世纪美术。这些丰富多彩的美术构成了欧洲美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汇总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 杨园中学金武英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是中学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阐述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会。通过史料阅读、分析让学生理解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一切反动势力的代表。本节课是世界史的内容,涉及到宗教文化,宗教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难以把握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主阅读、分析和理解的前提下,寻求同伴互助,在小组讨论中获得新知。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设疑导入——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课开始时,出示两组图片 一组:圣. 索非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另一组:圣. 彼得堡大教堂、徐家汇天主教堂 要求学生对两组教堂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的方法。学生思考片刻,开始发表不同的看法。 一位同学说:“圣. 索非亚大教堂和圣. 彼得堡大教堂是一样的,巴黎圣母院和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一样的。”因为这位同学是从教堂的建筑外表来判断的。又有一位同学说:“四座教堂的屋顶上都有十字架,镶嵌的玻璃都是彩色的。”此时,对于更深层的比较就难了。这是,教师问了:在这些图片中,在你身边你有看到过类似的教堂吗?教室里一片哗然,议论开了,“看到过,去松江佘山看到过,尖顶的那种。”“类似圣. 索非亚大教堂看到过吗?”教师问,学生摇头了。教师接着问:“为什么这些教堂的顶部都有十字架?”学生一片茫然。 教师微笑着说:“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这些教堂都属于基督教。建筑风格的不同是由于基督教发生了分裂。流行于西欧的称天主教, 受罗马教皇管辖, 流行于

东欧的称东正教, 不受罗马教皇管辖, 基督教又是怎样分裂的呢? ……. ” 通过身边的建筑引入基督教的分裂,拉近宗教问题与学生的距离。问题层层深入,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扣住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同伴互助 学生已经了解了基督教的分裂,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利用媒体,出示三段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举例、讨论和归纳。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提示相结合,使之的分析趋于精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优势互补。 教师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段话总结三段史料,加深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 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会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知识迁移,巩固内化 了解了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后,如何分析十字军东征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师出示材料,提出问题。十字军的来历?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更接近十字军发动“圣战”的目的?为什么教会能在200多年时间里发动多次战争?东征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阅读材料,比较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能够把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与发动的战争联系起来,不是就事论事来分析问题,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能很好利用比较法得出结论,并且对历史史实能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西方文化史与经典著作导读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一、基督教概况 基督教指以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三大主要流派。截止2014年,全球总人口72亿746万,广义基督徒23亿7561.9万,注册22亿6582.4万,参加礼拜者15亿7123.5万;增长率1.32%,继续保持第一大宗教地位,但不及伊斯兰教1.81%增长率。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西方文化,现代西方社会的典章制度、节庆习俗、礼仪规范、思想信念,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根源。 二、宗教与文化 1、宗教与人的原始思维的关系 宗教是历史的产物。通常所谓宗教,就是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社会和人生,因而对之产生敬畏与崇拜。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标志是人开始制造生产工具,这是物质标志。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生命形式,还在于他有高级思维。任何一种动物为了自身的生存,都有经过几万年积累所形成的本能,但是人并不能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而是还有精神活动。 2、宗教思想与理性的关系。 要探究宗教的起源,就必须探究人的意识的发生;在探讨人的意识的发生过程中就会发现,人类产生意识以后,在试图对周围世界加

以说明的理性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后来被称为“宗教”的观念,诸如“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等。从原始人的宗教意识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原始理性思维活动。古代人类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概括为后来称之为“宗教”的解释体系,它又反过来影响古代人类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便形成了宗教与文化的必然联系。 3、基督教下的信仰与理解 西方神学史上,有一个中心问题始终存在:信仰重要还是理解重要?第一种是主张信仰为先,先有信仰,才有理解。 第二种是主张理解更为重要,只有理解才能信仰。其实就是要求对神学要有理性认识,在理性的基础上来信仰神。 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关系 1、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日耳曼人为建立自己的政权,需要有领地制度,需要有法律,还需要有法庭,有一批识字的文书来解释法律等等,这样,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便与新的法兰克统治者结合了起来。基督教会在罗马帝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典章制度、教会法规、主教审理诉讼纠纷等,都逐渐为法兰克统治者所继承,使基督教会与法兰克公国的关系日益紧密。 2、基督教与西方法律 基督教在法律方面继承了犹太教的经典。把罗马法复活而制订出国家法,以及随着廟品经济发展而逐新完善的民法,都出自这批法学家之手。由于罗马教廷培训了一批法学家来充当教廷官员,国王也开始培养自己的法学人オ来充当政府官员,这对欧洲政府机构的组成形式产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的主要成就

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的主要成就 政治制度: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方进入了封建时代 封建采邑制度:围绕土地封授建立起的封君封臣制,封臣对领主必须效忠,同时还要担任军事方面的义务。 骑士制度:骑士是领主阶级的武装力量,用武力和战斗来维护封建领主的统治服务。骑士以“忠君、护教、行侠”为基本准则。 神学与哲学:神学支配哲学 奥古斯丁神学:中世纪前期基督教理论核心 《忏悔录》、《论幸福生活》、《基督教学说》、《论灵魂不朽》、《上帝之城》 经院哲学:在教会、修道院学校和大学中生存的哲学神学。 托马斯*阿奎纳:用亚里士多德学说改造神学理论的多米尼克修会的代表。 代表作:《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西方宗教史上证明上帝存在的五种方法:“因果律证明”或“宇宙论证明、”“目的论证明”或“自然神学证明”。 教育: 修道院:最早承担了中世纪教育机构的职能 学习内容:一类是所有人必修的“七艺”,二类是少数人深造的神学

文学: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宗教文学代表作品:奥古斯丁《忏悔录》、《论上帝之城》,法国圣徒传《圣徒列瑞行传》、《圣女列奥卡迪行传》 英雄史诗代表作品: 部落英雄史:盎格鲁-撒克逊《贝奥武甫》,日耳曼人《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冰岛《埃达》和《萨迦》,芬兰《卡勒瓦拉》 转型英雄史: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骑士文学: 抒情诗:流行于法国南部一带,以骑士和贵夫人恋情为主。 代表诗人:马卡布鲁、波恩鲁代尔、阿拉马农。 叙事诗:骑士为了荣誉或爱情进行冒险的故事 代表作品: 古代系统:《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 不列颠系统:英国《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法国《朗斯洛》、德国《特里斯丹和绮瑟尔特》 拜占庭系统:比较离奇 市民文学代表作品:《列那狐传奇》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第1课时) 主备人:汪明新审核:授课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导学: 1、知识与技能: 能够利用资料和图片,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分析,揭示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响,并理解西欧封建王权和都会联手共同统治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理解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规定,“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法兰克王国;基督教 教学难点: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的影响 填空题 1、我们习惯上把欧洲封建社会这段历史时期称为,在它的前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建立了众多王国,其中以最为强大,后发展成为帝国。该帝国诞生的标志是。 3、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签订条约,三分帝国。这三个国家后来分别发展成为(西)、(中)、(东)。 4、英国人的祖先是(民族),统一的英吉利王国形成。 5、世纪,基督教创立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地区。基督教的创始人是。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其产生的主要社会根源是 。 置疑:(预习之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记下来,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教材57页第三段及活动题内容回答: (1)为什么农民的身份变成了农奴身份? (2)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2、阅读教材基督教盛行西欧一目回答问题:

(1)写出基督教创立的时间,地点,创始人和经典及教义 (2)为什么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会产生了基督教?(产生背景)(3)最初信仰基督教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其性质如何? (4)富人加入教会,使基督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6)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有哪些影响?(政治、经济、文化) 三、小结课文 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巩固: 1、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基督教 D、大种植园 2、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的主要财富是()。 A、黄金 B、粮食 C、农奴 D、土地 3、中世纪前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A、佛教 B、儒教 C、道教 D、基督教 4、作业本第32页第9小题

中世纪文化的特点

中世纪文化的特点 从公元5世纪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欧洲史上的“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中世纪的文化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如:神学、文学、哲学和音乐等等。每种文化都具有当时最具特色的风格,因历史时期的转换受到人们不同程度的评价。对于中世纪的文化,我们究竟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由于中世纪有落后反动的一面也有进步革命的一面,所以导致人们对中世纪文化的评价存在偏颇的观点。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者和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形成了一种流行的错误观点,即认为中世纪是人类历史的“中断”,中世纪文化是统治阶级的压迫欺诈与老百姓的愚昧无知结合的产物。黑格尔从唯心论辩证法出发,在《历史哲学》中论断:“中世纪的艺术是沉了的夜色,文艺复兴的艺术是新吐的曙光。”而恩格斯则认为:封建制度较之奴隶制,毕竟是更进步的社会结构,我们不能对中世纪文化全盘否定。所以他在严厉批判中世纪的愚昧朦胧的同时,也批判了18世纪唯物主义者的看法,肯定中世纪文化进步,革命的一面。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中世纪文化中的四个方面:神学、哲学与艺术。 西方基督教的兴起,象征着古代的结束和中世纪的开始。漫长的中世纪是“上帝”统治人类的时代,时间跨度将近一千年。自公元393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西方进入了“政教合一”神权体制的思想黑暗年代。人民遭受着宗教和国家权威的双重奴役。如果说古希腊艺术是以存在为主体、重视视觉直觉的自然化艺术,那么中世纪的艺术则是以宗教为主体,重在表现情感和理念的理念化艺术。中世纪艺术是非个人化和非自然化的。所有的艺术只与上帝和上帝的教义有关,所有类型的艺术品如雕刻、绘画、彩绘玻璃等只能在上帝的世界——教堂里存在。艺术成为宗教的奴仆和宗教意识形态的宣教工具。艺术只用来图解《圣经》,以形象直观生动有力的视觉样式直接作用于教民,尤其是广大的不识字的教民,使他们接受并崇拜宗教所宣扬的道德和精神的意义。基督教中“不要崇拜偶像”的教条使得曾经是古希腊艺术主体的大型人物立体雕像蜕变为依附于教堂建筑上的神像浮雕。立体雕像艺术沦为浮雕是艺术丧失其独立性的象征。古希腊雕刻中所崇尚的人体力与美的风貌在中世纪丧失殆尽。后人至今可以通过欧洲的教堂艺术来想象和认识中世纪的世界。中世纪艺术的风格与希腊艺术迥然相异:远离现实生活,趋于装饰性、象征性和概念化的抽象表现手法。中世纪艺术风格的形成源自于两个思想源泉:一是柏拉图的“超验理念”,人们崇拜精神追求,鄙视世俗欲望;二是基督教的教义:只有上帝基督才全知全能,人类对上帝顶礼膜拜而失去自我的独立思考。中世纪的文化结构具有高度的符号学性质:每一事物都有社会价值,一切事物都有相对应的意义,即也就有对应的指号。意义即为存在的指号,并与价值观念相关。中世纪文化的内容与表达之间具有很大的肖似性。很多的概念都有着相对应的记号(如十字架为上帝的象征)。中世纪型艺术的能指(画面)结构清晰,但比喻或象征的倾向很浓,所指意义内涵是较抽象的宗教观念。 中世纪的思想特征是蔑视物质,重视记号所表达的意义。“代表本身的事物(用于实用的目的)在文化代码结构中占据最低层;作为另一类事物(用于观念表达的目的,如权力、神圣、高贵、力量、富有、智慧等)则与前者不同。由于意义问题与价值相联系,就产生了把各种文化记号的表达与内容分等的问题。此外,记号的价值学不仅受事物的价值影响,而且受内容与表达之间关系的某些定量特征的影响。”[4] 如宗教的物品,它的内容相对应的价值就可能达到较高的层面。如十字架原本是罗马帝国执行死刑的刑场标记,由于基督教将其作为圣像装饰物,其内含的价值意义使这个标记成为教民崇拜的对象。这种崇拜行为是符号性的,因为教民崇拜的不是圣像装饰物的物质性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宗教观念与权威。(Fig.x 意义层面等级结构图)在这种意义等级结构中,占据最高位置的是不含有物质性的

中世纪美术(基督教美术)

第五章中世纪美术(基督教美术)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世纪美术的诞生和基本特征,从而对中世纪美术的起源、观念和目的有深入的了解。主要了解教堂建筑、雕刻、绘画、和镶嵌画所造成的神秘、肃穆的宗教氛围和宣扬神学思想、崇拜帝王的观念以及庄重、理性的艺术形式。同时简要了解伊斯兰教美术、佛教美术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基督教美术教堂建筑拜占庭美术哥特式美术 三.授课方法:讲授法对比法欣赏图例启发式多媒体演示 四.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引入 我们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间,称为 中世纪。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这段时间是宗教统治较为严密的时期,是野蛮黑暗的时代。理由是在这 1000 年中,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被人入侵的蛮族破坏了。实 际上,以基督教艺术为代表的中世纪艺术也有这使人叹服的辉煌成就,在内涵和形成上 均出现了变化,被誉为欧洲封建主义时代的花朵。骑士制度同样也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确立起来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是一 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 欧洲的中世纪,在封建主义自然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在小块的土地上耕作,长年 被地主残酷剥削。中世纪的欧洲实际上是基督教统治的封建社会。农民听命于封建贵族 和国王,国王又与基督教会相互勾结。起主宰作用的为教会,教皇是最高掌权者。因此,中世纪的欧洲文化艺术也就成了以基督教的文化艺术为主的艺术。 二、讲授新课: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是教堂建筑。 简介: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 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代 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 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 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比较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比较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痴如醉的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说来,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 唐代佛教艺术与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对比 中国佛教在唐代达到鼎盛,而基督教在中世纪达到顶峰。但它们在艺术表现上显示出截然迥异的风格。唐代佛教艺术显示出的丰满华丽之美,而中世纪基督教表达的是一种肃穆崇高的美。 “圆”与“尖” 中国佛教艺术的“圆”可以分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体现佛教思想的“圆融”精神;二是在不同艺术类型,如雕塑石窟等艺术表现上显示出的圆润和谐的美感。 “圆融,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圆融就是万物在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圆满和谐统一的思想,这一思想也契合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思想。同时“圆融”还带有圆满,包容的含义。唐朝时期不仅自身经济文化发展,而且它还很大程度上也吸收外来的思想文化,这些包容来朝的元素也都运用到艺术之上。并且当时的技术也高度的发展使各类艺术表现更加完美。 另一方面“圆”表现于具体的艺术之中。在唐代,各种佛教造像

面部丰润饱满,形态健康丰满,这与当时唐代以丰腴为美的审美习惯是分不开的并且一个整体的佛教造像头顶,衣褶,装饰到底座都是圆顺无棱的。 与唐代佛教艺术相比,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更加突出“尖”的审美理想。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尖”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以尖锐的矛盾构成的悲剧性的故事情节反映着基督教的理想;另一个是中世纪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尖”的审美倾向。 《圣经》和基督教中的一些教义故事等都带有深刻的矛盾、冲突,从而在斗争中实现一种悲壮的美,一种崇高的美。这与西方思想传统是分不开的,从古希腊的悲剧开始这种崇高的风格就确定下来,它表现了人类反抗命运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尖”表现于基督教的艺术作品之中。基督教建筑通常运用一些几何形为外轮廓。哥特式教堂尖耸入云的尖塔,尖形的拱门,显示出一种凌厉的美感,并且哥特式风格的拱?槐硐殖鲆恢窒蛏仙?腾和向周围扩张的性格,从而引导人们通往天国的道路。 华丽和朴素之美 在唐朝时期人们的自信和强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佛教受到统治者重视,加之当时普通百姓参与是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佛教的很大的发展,并且使佛教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唐朝佛教艺术不再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带有的异域风格,多见体态丰腴,身姿妙曼的女性形象。 唐代重视装饰,尤其女性的装饰达到了光彩夺目的成都,这也深

如何看待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如何看待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 摘要: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流行着“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从启蒙运动以来更与宗教和科学、信仰和理性之间对立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于是,中世纪逐渐成为了愚昧、野蛮和黑暗的代名词,成了古代和现代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地带。随之中世界的基督教文化业便成为完全全排斥科学与理性的盲目的信仰主义,一直遭到唾弃和否定。而身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还其原本面目。 关键词:中世纪黑暗时代基督教文化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人性 正文:一.何谓中世纪 从西文词源上来看,“中世纪”的意思是“中间的时代”;从时间内容上来看,中世纪是“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通常人们吧它的开端确定在民族大迁徙,约375~568年,又或者是罗马世界帝国的崩溃476年。而15世纪到16世纪的转折被看做是它的终结。从世界观和宗教的角度看,中世纪是随着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而结束的。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是“中世纪”一词最早是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所使用。其中“中”这个词,被意味着是处在古典文化和比昂多所处时代的文化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中世纪”一词在文化学上所包含的贬义清晰可见。 二.黑暗时代的定位 “黑暗时代”是早期基督教徒首创,意指耶稣降生之前的人类时代。但在千余年后,这个词却被人文主义用来形容表述基督教去的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据说,最先使用该词的便是加意大利有着“人文主义之父”誉称的彼特拉克。彼特拉克吧人类历史划分为两部分: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前的时代为古代,此后直到他自己的时代为“近代”。只有古代,特别是罗马时代才是光明的时代,而“近代”则是野蛮落后,不值一提。此后,人文主义思想家们面对东方的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特别是面对面对重新发现的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对公元6世纪以来中世纪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满,把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经院教文化,特别是它的粗陋的语言风格和讲话的逻辑形式斥为“野蛮的”,尤其是天主教会奉行文化专制禁锢思想扼杀异端的做法,更是他们吧中世纪视为一片黑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过分太高古人,贬斥中世纪的思想倾向。而后的启蒙主义

欧洲中世纪艺术风格

中世纪欧洲—艺术风格的特征 巴罗克风格 巴罗克艺术的开始首先是以意大利的罗马为中心,继而传向西班牙、德国、澳洲、法国和英国。巴罗克艺术虽然起源于意大利,但巴罗克风格的盛行是在1620年间,由佛兰德斯的安特卫普首先拉开序幕。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巴罗克家具最负盛名,跃居欧洲各国的领先地位,成为巴罗克风格的经典范例。其他如英国的雅各宾式、威廉玛丽式及美国早期殖民地式的家具亦较具影响。 巴罗克风格中常见的雕饰图案有不规则的珍珠壳、美人鱼、半人鱼、海神、海马、花环、涡卷纹等/在法国,巴罗克风格的桌类家具还常常运用人体雕像来桌面的支撑腿,或桌面下的横托装饰。巴罗克家具在表面的装饰上,除了精致的雕刻外,金箔贴面、描金添彩涂漆及薄木拼花装饰亦很盛行。 古代埃及 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丰富的物产以及温暖而肥沃的土地,使得古埃及人民早在公元前2650年就建造了宏伟的宫殿、庙宇和堪称奇迹的“金字塔”。 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过活”,就象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他们的统治者,威力永无穷的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就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以及装饰华丽的棺匣和墓室--牢固的金字塔。 出于对死后复生的信念,古埃及的王公贵族们把坟墓看作是永久的“住宅”,必须布置得与死者生前情景一样,放上必备的家具、食品、饮料、兵器、首饰及化妆品。不过,家具在这个环境,它是为统治者的等级观念而设计的,尤其是椅子,被看作宫廷权威的象征,这其中较具代表性,是从18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公元前1361-前1352)陵墓中发掘出的一把御用的金椅。椅背上的贴金浮雕,表现了国王生前的生活情景。王后正在为国王涂圣油。背面的人物服饰用彩色陶片和宝石镶成。其他的家具如现存最早的椅子是从第四王朝赫特菲尔斯陵墓中出土的黄金扶手椅和黄金床等。他们同当时的建筑一样,都具有安定庄重、威严华贵的特征。在形象上,多将家具的腿雕刻成牛蹄、马脚和狮爪状;材料上,用芦苇编织小桌子和装饰台,用皮革、灯芯草和亚麻绳做叠凳、椅和床的蒙面料。装饰手法多为豪华的金银、象牙及宝石镶嵌和丰富的纹样彩绘与雕刻。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家具创作灵感多来源于自然形态的特征。有一块描述森那凯里布(公元前704-681年)大帝进攻敌城堡的浮雕中所表现的椅子,用松塔圆台装饰椅子腿,将征战的俘虏作为支撑椅子的框和横木,还有高高的踏板以及异常高的坐面等。通过椅子中人物的形象描绘,炫耀东方统治者权威的特征。 另一块表现阿瑟巴尼帕尔(公元前668--631)国王和王后进餐的石刻中,真实的描写了古代亚述式家具的式样。国王随心所欲地半卧在床上与一旁端左的王后正在一边进餐一边交谈。

外国美术史——中世纪美术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称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的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问题:中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含义?为什么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但是,中世纪的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之后,在向西欧扩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因此,欧洲中世纪艺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艺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这时的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早期基督教艺术就反映了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些典型特征。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秘密流传于罗马帝国的疆域。因为处于非法地位,信徒们只能在私人宅邸内举行宗教仪式,这种早期的秘密宗教场所被称为“民居教堂”。后来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这种仪式便转移到一种公共地下墓窟,这种墓窟是用于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因此它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库。这种形式主要流行于罗马城区,如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约建于公元3世纪,其闻名于世的是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这是早期基督教艺术最常见的题材,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着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而逼真。基督肩托羔羊站立,生气勃勃,线条简明流畅,使人联想到古希腊瓶画,四周的图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 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教没有自己的建筑传统,只好借用罗马现成的建筑形式。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平时供市民集会使用,称为“巴西里卡”。基督教徒把它直接搬用过来,在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题材绘画。这种形式为以后的西方基督教堂的样式定了基调。公元320年前后开始兴建的圣彼得教堂是规模最大的“巴西里卡”教堂之一。因为建于山腰上,在入门处外加壮观的阶梯。建筑分为两部分:1.前面是一个方形院落,三面有过廊。正殿入口是巨大的柱廊,内有净身用的喷泉。2.殿堂分为五个长廊,以四排柱子分隔,中间最高最宽,长廊的顶端是祭坛,上有半圆形的拱顶,祭坛与正殿之间还有左右两个横廊,称为袖廊。 基督教曾遭受了200余年的迫害,不少信徒为之殉身,对“殉教者”的崇拜是教徒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徒们在死去的教友亲人的石棺上刻上宗教内容的雕刻,寄托自己的信仰和对死者的祈祷,但在表现手法上与古罗马石棺的雕刻风格无大差别。

相关文档